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经济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1-18 16:02: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摘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关系到财经纪律在基层的执行,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促进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和规范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镇财政 资金监管 问题 解决办法

乡镇财政是财政体系的基础,也是涉农资金支出落实者和终端监管者,它直接面对广大的乡村和农民群众,是关系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关系到财经纪律在基层的执行,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财政部“两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两基”建设即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就是对“两基”建设内容的融汇贯通和具体实施,是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贯彻落实财政“三农”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两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型的有力推手

财政部相继出台的两个关于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指导性的文件:《关于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镇财政干什么的问题,即职能问题,在界定乡镇财政职能中就明确了资金监管的职责,突出乡镇财政层级,全面具体明确其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措施,弥补了乡镇财政在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中无“位置”、无职责的制度缺陷,要求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作为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来大力推进。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迫切需求

近几年来,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涉农投入逐年大幅增加。而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参与监管的力度严重不够。这要求乡镇财政必须发挥职能作用,发挥就近、就地优势,加强各种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管。

二、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到位

国家尽管宏观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财政资金的运用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大多数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财务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当前很多乡镇的制度制定流行于形式,不够具体和完善,不切合当地实际,只是为了有制度而制定,并不是为了真正规范和执行,缺乏可操作性。

(2)财务制度监管不严,导致财务人员执行力度欠缺,实际执行过程中,制度流于形式。部分乡镇领导不按财经制度办事,利用自己的职权,以权谋私,制造假账,不接受财务人员的监督,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

(二)预算编制不完整、执行不到位

1.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完整

目前很多乡镇的预算编制基本采取“上年基数+增长”的方法,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未能将“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相结合,从而导致预算不能很好地起到控制和执行预期。同时在预算编制内容上不够完整,当前乡镇预算编制存在着项目不细化、具体资金使用单位不明、所需资金未能在编制中详尽体现,财力无从保证,财政监督难以到位。

2.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基本流于形式

乡镇预算执行中存在重预决算轻预算执行与调整的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随意性大,预算控制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预算控制职能。

(三)财政资金浪费严重,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乡镇财政普遍存在专项资金支出不够规范,招投标、预决算手续不完善,因审计人员缺乏及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工程不审计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的监管职能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低下。

(四)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不完善,难问责

近几年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越来越多,乡镇财政的工作内容也同时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但适用于乡镇财政的管理、考核、监督、评价机制未能及时充实和完善起来,不利于财政资金监管的高效运行。有些乡镇一级政府由于目前事权财权不对等,预算控制不严等诸多原因导致财力紧张“被迫”拆东墙补西墙保运行。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由于行政行为造成的,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到位等。地方监督管理部门在问责时,往往从宽、从轻处理,长此以往致使监管不力,甚至是放任自流。

(五)基层财政人员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虽然省市县都高度关注基层财政建设,但是乡镇财政人员年龄偏大,人手较少,业务水平偏低的局面在很多地区依然未发生根本改变。乡镇基础条件较差,工作环境艰苦,报酬不高,人员上升空间狭窄,从而导致无法留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很多地方基层财政人员流动较快,人心浮动,这都给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愿意留在乡镇工作的财务人员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匮乏,素质较低,业务生疏,以及一人多岗精力难以为济等问题,难以适应财政监管的要求,无法胜任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的约束力

加强制度建设,上级政府及财政部门督促、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审通过,然后发布执行。同时切实发挥乡镇财政部门的就地监管职能,定期上报监管数据,接受上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强化制度执行的约束力。

(二)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完整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制度 一是要增强预算观念,强化预算约束力,杜绝支出随意性和重支出轻收入现象。二是上级财政部门要指导督促各乡镇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要对收入支出进行调查、摸底,使预算的编制全面、科学完整,具有可执行性。要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事项的轻重缓急,测算出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同时根据乡镇经济状况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预算出各项支出需求,在政府编制出年度预算草案的基础上,要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提交人代会审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和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编制滞后的现象。

(三)制定完整的乡镇资金监管制度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必须以制度为依据,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资金监管职责,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明确财政所在每个监管环节的监管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财政所在加强资金监管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制度上强化资金监管工作。

(四)加强业务培训,充实工作人员,提高资金监管能力

1.完善干部培训,打造业务素质强队伍

制订业务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使其尽快掌握和熟悉资金监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达到有效开展乡镇资金监管工作。主管部门要经常性深入各乡镇对资金监管工作做具体指导,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财政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2.完善用人机制,打造高素质乡镇财政队伍

完善乡镇财政所机构人员管理,按照量力而行、人尽其才的原则,合理增加工作人员,选派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热心财政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中来。同时积极探索财政所机构人员管理新模式,为基层财政人员的晋升创造上升的通道,从而努力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爱岗敬业”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为扎实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打下良好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琳.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3(12).

[2]李定春.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探讨[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1).

推荐阅读:

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意义及对策论文

简析我国税收法定主义———以《立法法》第八条为视角

医院财政补偿制度的问题及革新模式

税务新政产生的市场影响

西方反失业财税理论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标签: 乡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