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文系毕业生在德就业很吃香

个人简历 会员上传

更新时间:2023-02-14 16:09: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汉学(Sinologie)在以前被视为冷门专业。然而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这些以前在求职当中遭到冷遇的汉学专业毕业生现在却成了抢手货。  

  根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德国人MatthiasGöbel 只是想寻找一个实习的机会。因为他认为在一个企业咨询公司三个月的实习经历,可以让他的简历更好看一些。这个22岁的汉学专业学生已经有大学毕业文凭在手中,同时他现在也已经有了国外的工作经验。在同麦肯锡的两个中国人吃过一顿饭之后,他们对Matthias Göbel 的外语水平感到不小的震惊:无任何错误,流利的普通话。Matthias Göbel 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了这个工作。  

  在德国法兰克福,麦肯锡亚洲部的负责人Bästlein说道,在中国进行咨询工作,就应该用顾客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工作。大约20个年轻的亚洲人从去年中就开始熟悉西方企业的文化-为了尽快抢占在他们的家乡飞速发展的市场。  

  Bästlein更希望看到在他们的团队中有更多的美国人或者来自欧洲的人,他说:“但是他们缺乏的就是语言的技能,我只能提醒每一个学生,好好学中文。除了英语汉语将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领域使用的语言”,要想在职场中获得升迁机会这是最好的办法。  

  小企业对于中国专家的需求更加强烈。因为这些企业缺乏如何在远东市场登陆,并且成长壮大的经验。“谁具备了我们这样的能力并且在一个中型企业得到一份工作的话,那么他(她)很快就会成为这个企业中国事务部的带头人”  

  然而许多大企业是把他们德国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外派人员派到国外,经常这些人员并不会说当地语言,而且准备也不充分。  

  FH Ludwigshafen东亚研究所的Siegfried Englert经过观察发现“四十出头,刚刚离婚,急需要钱。在许多企业这就是最合适的亚洲经理的人选”。“谁要是正好可以差遣,那就会马上被派往亚洲”  
当地其他的人员将由廉价的劳动力来补充。  

  当地的人力资源是不能放弃的,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建立一个东方的工作网络,没有这些要想在中国做成任何一笔生意是不可能的。“这个联系网络是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工作人员并不是百分之百信任他们的雇主”,专业认识警告说。  

  这样使得年轻的熟悉中国的德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Andreas Stollberg,25岁,他也是在FH Ludwigshafen学习,在青岛大学学习了两年。之后他在位于南京的一个德国工厂工作了半年时间。在与他的中国同学进行了多次的谈话了解之后,他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生产中心。  

  “我省去了麦肯锡这笔钱”,这个学生自信的说。如果在德国进行实习,他可能永远都得不到职这样有价值的信息。  

  年轻的咨询人员Göbel ,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汉字。就像他说的那样,是处于兴趣。“我那时候还太小了,还没有想到就业的问题。”高中毕业后他开始学习汉学-是出于对它的热爱。同时他也渐渐发现,中文成为他同学的职业计划的一部分。  

  当然汉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还是有限的。老子的精神道义还不足以成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唯一支柱。但是与其他专业互相联系之后,汉学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好的职业机会:Göbel 就在学汉学的同时兼修了法律。  

  Sarah Müller,22岁,选择了各方面知识的结合。在Fachhochschule Ludwigshafen他和其他300个同学一起努力学习企业管理,中文,和中国的国情。简历中汉语作为外语技能这一项使得他从其他企业管理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她说:“企业很重视这一点“。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德国的交换学生,他们总是经常带来一些惊人的消息。这些学生蜂拥到特定的中国高校,不就他们就又回到了在德国他们家乡的大学,并且又回到那些拥挤的实验室里。  
  中国的学生太勤奋了,只要我们晚上还要学习两个小时,那么他 们就会出去学习到半夜“,Sarah Müller说。  

  对于年轻的中国专家来说他们的机会还是很大的。Matthias Göbel 估计,这样的情况改变将会很缓慢:“我们不能麻痹大意:因为我们将来在职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将会是中国优秀的人才。而且会有很多很多。  

推荐阅读:

华人活跃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 商业成绩斐然

求职攻略面试十种换习惯

求职自我介绍范文500字

研究生求职自荐信范文参考

电子商务专业求职推荐信范文

新人求职的着装禁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