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通用18篇))由“i乐德范文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小学语文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 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麻雀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1)“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呆呆”“无可奈何”可以体会到小麻雀的孤单无助;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小麻雀的幼小;从整句话中体会小麻雀幼小而无助,从而产生怜悯之心。
(2)教学片断
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课文中写谁想干什么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是小麻雀想飞回巢里,但是它没有办法。因为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不可能飞的,所以呆呆地站在地上。
师:你简直就是屠格涅夫先生,观察得够仔细的。谁能把这段话读好?你们自己试试。等一会儿看谁能读得让大家看见这只活生生的小麻雀。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大声练习着。接着老师请同学读,在大家的启发帮助下,一只只小麻雀越来越形象了。)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2、 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教师深情地引入:“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扑向小麻雀的时候。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老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贴图:老麻雀)。请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片断: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这里为什么用‘落’字?”
学生1:“‘落’字说明麻雀着地的速度非常快。”
学生2:“‘落’字表明麻雀十分勇敢果断。”
学生3:“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心情万分焦急。”
学生4:“一个‘落’字反映了麻雀一心只顾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学生5:“从一个‘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真是个勇敢的妈妈,或者是个勇敢的爸爸。”
另外,在讨论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下面两个重点句: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面对强敌时本能的表现,每根羽毛都竖起来,乱蓬蓬的,样子十分难看。“绝望”的老麻雀不停地尖叫,是对付强敌的一种做法,也是本能的体现。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勇敢,也可以体会到它面临强敌时的弱小和无助。)
师:“你们猜猜老麻雀可能尖叫什么?”
生1:“你要是敢动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拼了!”
生2:“不准你伤害我的孩子!”
生3:“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4:“猎狗,你要吃就吃我好了,千万别吃我的孩子。”
(3) “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安然”,“安全,安安稳稳”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幼子遇到生命危险。“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正因为这种亲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顾危险去拯救小麻雀。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
师:这份爱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太令人感动了!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主我们共同感受这感天动地的亲子之情吧!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讨论,感受了老麻雀的勇敢。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培养求异思维。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这浓浓的亲情感动着。这样,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麻雀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生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3:“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生4:“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生5:“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这时,班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后,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猎狗走后会怎样呢?”并以此为话题写一次小练笔。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展开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猎狗走后会怎样”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麻雀的敬佩之情,使感悟亲情的伟大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 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贴图、课文插图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亲子之情”“爱的伟大力量”中来,以读书感悟,观察联想、品味重点、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老麻雀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篇2:《麻雀》语文教学设计《麻雀》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喜欢什么动物?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动物吗?
1、出示麻雀图片,说说麻雀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读了一个故事你就知道了,相信你也会喜欢这个小小的动物的。
2、导入课文,发课文纸。自学课文。
(1)标好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新词语。
摇撼 无可奈何 扎煞 拯救 嘶哑 安然
(2)交流自学情况。找出读不太通顺的句子,再练读。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说说课文介绍了几只麻雀?还介绍了谁?
板书: 小麻雀 猎狗 老麻雀 我
(2)借用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研读课文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啊?找到写小麻雀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小麻雀的图片和句子,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3)感情朗读这一句。
5、这时来了一条怎样的猎狗?读文中句子。板书:凶猛(可怕)
6、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麻雀回来了,它拯救了自己的孩子。文中哪里看出老麻雀救了自己的孩子。
(1)出示句子: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2)同学们,这样的结局你料到了吗?为什么?
(3)出示麻雀和猎狗图,比较身躯和力量的大小。
7、是啊!对老麻雀来说,猎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老麻雀靠什么战胜猎狗的呢?老麻雀的勇气又体现在哪里呢?研读文章的4、5自然段。
(1)自由读读这两个自然段,用笔划划体现老麻雀勇气的句子。
(2)再读划线的句子,想想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交流汇报自己的感想。
随机出示句子: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l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l理解“扎煞”,想想老麻雀为何会这样?
l“绝望地尖叫”又说明了什么?
l指导朗读句子
(2)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l明白老麻雀也是紧张,也是害怕的。
(3)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l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什么力量?
l理解“安然”的意思。老麻雀在飞下来之前想过自己的安危吗?
l因为对老麻雀来说,猎狗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怪物。但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它还是勇敢地飞了下来,准备和猎狗做一殊死搏斗。
(4)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4)、小结:老麻雀凭借顽强的.母爱,勇敢地战胜了凶猛的猎狗,拯救了自己的孩子。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麻雀?
这是一只 的老麻雀。
(5)出示投影句子: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5)写课文,你觉得老麻雀战胜猎狗以后,接下来会怎样把小麻雀送回巢里呢?
(6)布置课外读一些关于动物妈妈的故事。
篇3:小学4年级语文《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思想。
2、抓住重点语句,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3、从对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哪些小动物?你喜欢他们吗?你注意过没有:他们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害怕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又都是什么样子?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头脑中初步开成多种常见动物的各种神态情景)
二、切入主题:
那么麻雀这个小动物呢?(引导学生说出麻雀的各种常见神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麻雀:娇小玲珑,欢快活泼,胆小好动,等特点)
三、听文,概括中心
好,下面我们就来听一段关于麻雀的故事。
播放录音(课文朗读,但不配乐)
问,谁听懂了这个故事的内容,(看哪些同学能大致概括出故事的梗概,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四、探究讨论,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这个故事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亲身经历,他亲眼见到这感人的一切,用自己优美的文笔把它记录下来。他之所以这样做并把它呈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跟他一样,享受到感动,得到的启迪。不知道你们刚才听了这个故事后,心灵有没有受到震撼。
这样吧!请大家把书翻开,一边自由地阅读这篇精美的短文,一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想:谈论你对老麻雀的评价和为什么那样评价好吗?
学生分组读书并交流。教师在巡视中按排各组组长同学,注意整理大家的看法,并把它们简要记录下来,让学生在讨论中理顺思想,在互相争论中激发灵感,并鼓励他们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由组长写出简短的读后感。
教师自由地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稍加引导:(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麻雀有伟大的母爱精神,如果没有母爱精神支撑它应该怎么做?)
五、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鼓励评价
教师预以鼓励评价:你们能根据作家对老麻雀的动作、神态的描述,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老麻雀的壮举,说出了那么多让我受感动的感想,真了不起,这说明你们心中,一定对老麻雀非常敬佩,对母爱精神非常尊敬和珍惜,而且也肯定对母爱有着深切的体会。
六、学生试编童话故事,锻炼想象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
那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童话故事呢?好,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合作编写一下,看哪个小组编写的又快又精彩。
(让学生试写童话故事)
七、组长或其他同学汇报。
八、进一步发挥想象,加深对故事情境的理解
教师评价,编得太好了。我相信,你们编的童话故事如果拍成动画片,一定会非常好看。你们说,要是真的拍成动画片的话,该加点什么样的音乐会好一些?
(让学生想象,表达出当时那紧张的激动的场景)
九、鼓励学生课后排演
课后各小组同学有兴趣的话,可以试着排演一下,并可以请我们的音乐老师帮忙,好不好?
十、读文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那么现在,老师还想看谁能把大作家屠格涅夫的这篇美文读好,读出对老麻雀的敬爱之情,读出自己的感动来。
(学生读文,并适当作读的指导)
学生读后,老师问,你在读的时候,大家在听的时候,眼前有没有看到什么?心里有没有什么感觉。
看来读的过程中,大家已经作到:眼中读出景象,心中读出感情,口中,读出韵律,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呀!
你们真是太让我骄傲了!
十一、结束
可惜,时间到了,我们只能和老麻雀说再见了!你们还想不想对老麻雀说点什么?(大家赞扬一下老麻雀)
(让学生自由说,有的可能说,老麻雀下回可得看好孩子呀,注意安全呀!有的可能说:老麻雀,你太伟大了,你是真正的母亲,也有的可能说,老麻雀,你的母爱精神太让我感动了,临危不惧,你奋不顾身,我要向你敬礼。)(老麻雀,我们爱你,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老师说,我们大家一齐说声:老麻雀,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我们爱你!好吗?好!预备起!
1.小学趣味语文教学设计
2.初中语文《伤仲永》教学设计
3.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4.初中语文《卖油翁》教学设计
5.语文S版《a o e》教学设计
6.我的老师语文教学设计
7.初中语文《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8.语文S版《z c s》教学设计
9.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10.关于猫的语文教学设计
篇4: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麻雀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1)“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呆呆”“无可奈何”可以体会到小麻雀的孤单无助;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小麻雀的幼小;从整句话中体会小麻雀幼小而无助,从而产生怜悯之心。
(2)教学片断
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课文中写谁想干什么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是小麻雀想飞回巢里,但是它没有办法。因为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不可能飞的,所以呆呆地站在地上。
师:你简直就是屠格涅夫先生,观察得够仔细的。谁能把这段话读好?你们自己试试。等一会儿看谁能读得让大家看见这只活生生的小麻雀。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大声练习着。接着老师请同学读,在大家的启发帮助下,一只只小麻雀越来越形象了。)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2、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教师深情地引入:“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扑向小麻雀的时候。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老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贴图:老麻雀)。请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片断: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这里为什么用‘落’字?”
学生1:“‘落’字说明麻雀着地的速度非常快。”
学生2:“‘落’字表明麻雀十分勇敢果断。”
学生3:“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心情万分焦急。”
学生4:“一个‘落’字反映了麻雀一心只顾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学生5:“从一个‘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真是个勇敢的妈妈,或者是个勇敢的爸爸。”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面对强敌时本能的表现,每根羽毛都竖起来,乱蓬蓬的,样子十分难看。“绝望”的老麻雀不停地尖叫,是对付强敌的一种做法,也是本能的体现。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勇敢,也可以体会到它面临强敌时的弱小和无助。)
师:“你们猜猜老麻雀可能尖叫什么?”
生1:“你要是敢动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拼了!”
生2:“不准你伤害我的孩子!”
生3:“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4:“猎狗,你要吃就吃我好了,千万别吃我的孩子。”
(3)“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安然”,“安全,安安稳稳”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幼子遇到生命危险。“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正因为这种亲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顾危险去拯救小麻雀。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
师:这份爱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太令人感动了!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主我们共同感受这感天动地的亲子之情吧!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讨论,感受了老麻雀的勇敢。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培养求异思维。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这浓浓的亲情感动着。这样,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麻雀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生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3:“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生4:“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生5:“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这时,班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后,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猎狗走后会怎样呢?”并以此为话题写一次小练笔。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展开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猎狗走后会怎样”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麻雀的敬佩之情,使感悟亲情的伟大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贴图、课文插图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亲子之情”“爱的伟大力量”中来,以读书感悟,观察联想、品味重点、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老麻雀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篇5:《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交流以、引用旧知、再现识字等方式,达到会识字、会写字、会读文的目的。
3.让学生初步感知“与众不同”的内涵,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写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会变的画。请看(课件出示)你你看到了什么?注意哟,它变了!(课件出示)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很多只鸟又可能说成是――(一群)我们可以说一群鸡,还可以说一群什么?(生回答)
2.指导书写“群”。学生自己写两个“群”。评价写字。
3.再来看这幅画(课件播放)你又发现什么了?能用一词来形容这只小麻雀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的麻雀》,伸出手跟随老师一起来写题目。
二、读文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听准字音。
2.你们以前都是怎样识字的?学生说识字的方法,师板书。
3.学生运用以前的识字方法自己读文识字。
4.出示生字。指名带领拼音领读。
5.去掉拼音,抢读生字。
6.老师介绍生活识字方法。
7.学生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8.全班交流识字。
(1)“毫”联系生活识记。
(2)猜谜语,识记“刮”(教师边讲边画汉字的演变(图)。指导书写“刮”字。学生书写并互相评价。
(3)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谴”。同时,复习形声字的儿歌。
(4)由学生自由介绍“妨、碍、继、续”
9.“开火车”读词语。
三、回文识字,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指导朗读“麻雀们说:“我们都迎风站立……和我们站得相反?”
(1)你知道麻雀们说这些话时是什么心情吗?
(2)指名用生气读这句话。
(3)学习“?”。联系《标点符号的争吵》一文指导朗读。
(4)学生练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我喜欢这样,我并没有妨碍你们呀!”小麻雀说。
(1)指名读这句话。
(2)联系《标点符号的争吵》一文,指导读好感叹号。
(3)你知道小麻雀对待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吗?
(4)指名回答并朗读。
5.指导朗读:麻雀们一致谴责道:“和我们大家……家伙!”
(1)能读出批评的语气吗?
(2)在这句话中哪个词是批评的意思?
(3)学习“责”。指导书写。交流识记方法。组词。学生书写。
6.分角色朗读这三句话。
7.指导朗读:小麻雀大叫道:“猫来了!猫来了!快逃!”
(1)出示插图,观看感知中。
(2)老师引读。
(3)小麻雀此时的心情怎样?
(4)全班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就是这群麻雀中的一员,你想对小麻雀说什么?
2.总结:是啊,这小麻雀虽然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致,但是它的心地是善良的,在关键时刻它救了大家一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出示儿歌,学生再认。
篇6:《麻雀》教学设计内容标准:
1. 归纳昆虫、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认识常见动物昆虫、鱼类。
3. 观察昆虫、鱼类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4.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 观察昆虫类、鸟类的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
1. 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 学习比较的方法。
3. 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4. 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交流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
“蜻蜓与麻雀”是“生物大家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以 “空中飞”的运动方式,把昆虫(代表动物为“蜻蜓”)与鸟类(代表动物为“麻雀”)两大动物类群合为一课来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各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大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
本课是认识鸟类和昆虫类动物。主要包括观察、比较麻雀和蜻蜓的运动器官和外形特征,归纳鸟类、昆虫类的一般特征,并依此对一些常见动物进行判断和分类。
教学流程
观察――提问――观察――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等的研究,认识昆虫类和鸟类,从而归纳出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蜻蜓与麻雀的标本、视频影片等,其他昆虫类、鸟类动物的标本、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家知道哪些动物是在天上飞的呢?这些在天上飞的动物是同一类动物吗?
目的: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二、活动一: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
导入:蜻蜓和麻雀能在天空飞行,靠的是什么?(答:翅膀)
它们的翅膀一样吗?
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引导:我们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知道它们的翅膀是否一样?(答:观察实物或标本)
观察:各小组领取蜻蜓和麻雀标本,观察并记录。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目的:通过对实物或标本观察,知道蜻蜒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如果翅膀是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的,就是蜻蜓的,蜻蜓的翅膀应该有两对;如果翅膀是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的,就是麻雀的,麻雀只有一对翅膀。
三、活动二:观察和比较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导入:蜻蜓和麻雀外表上只是它们的翅膀不同吗?外形上还有其它不同吗?
出示蜻蜒和麻雀的图片。
讨论: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如何观察才能科学地了解蜻蜓和麻雀的外形?
观察: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归纳: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下方有三对足,背部有两对翅膀,头部有两只复眼……麻雀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躯干上有羽毛,还有一对翅膀和一对足,头部有喙……
四、活动三: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导入:出示鸽子和鹦鹉的标本(或图片)。也可以另找两种其他鸟类代替。
问题:你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它是蜻蜓的伙伴,还是麻雀的伙伴,为什么?
活动:观察鸽子或鹦鹉标本,寻找它与麻雀的共同特征。
归纳:鸟类具有共同的特征。
活动:播放《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flash课件,在给蜻蜓和麻雀找朋友游戏中了解昆虫和鸟类的外形特点。
目的:结合分类情况讨论两类动物外形上的共性,认识鸟类和昆虫类。
五、课堂小结。
篇7:《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粤科版)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蜻蜓与麻雀。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动物分类和形态知识时以进化过程的分类地位从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惯常做法,而是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作为蜻蜓和麻雀,都是本地常见的两种动物,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对这两种动物具备了相当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小朋友们虽然知道它们都会飞,却往往对它们之间的认识、区别很模糊,本课的教学思路胜在不同于以往从概念等理论出发,而是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出发,通过把握蜻蜓和麻雀同样都会飞出发,质疑“它们都会飞,那蜻蜓和鸟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从而引导学生去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特征,用区别促认识,学生把对蜻蜓与麻雀明显区别的认识,分别推广到其它动物,让学生找出各自的朋友,在游戏活动中归纳出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蜻蜓与麻雀的翅膀与外形特征。
2、认识昆虫类和鸟类,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的前概念。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比较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2、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3、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朱老师带了个动物朋友给大家认识。不过它有点淘气,说要先和同学们玩个游戏――猜猜我是谁~(课件1)你猜它是什么动物呢?(课件2)
师:现在我们知道原来是可爱的小蜻蜓(板蜻蜓),但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好几种动物,包括有各种各样的鸟,是什么原因呢?
师:恩,它们都会飞,那蜻蜓和鸟是不是同一类动物呢?你认为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这样呢?这节课我们请出鸟类家族中一位我们常见的朋友――麻雀来和蜻蜓比较比较。(板与麻雀)
(二)新课
1、观察翅膀的不同
师: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但它们飞行的动作是否一样呢?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俩分别是怎样飞的。(视频:飞行)
师:谁来说说蜻蜓和麻雀飞行的动作有哪些不同呢?飞行动作的不同和它们身体的哪个地方最有关系?
师:到底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呆会请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把你们小组发现到的不同,记录在这个表格上(PPT1表1)――介绍一下填写方式。请同学们拿出翅膀比较图,现在可以边观察边记录发现,开始。(PPT2翅膀)
师: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板书(2对翅膀与1对翅膀;有羽毛与没羽毛)。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原来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蜻蜓是二对翅膀,麻雀是一对翅膀;麻雀的翅膀还有羽毛。
2、观察外形的不同
师:小朋友真聪明!只是翅膀,蜻蜓与麻雀就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它们在外形上还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吗?呆会请大家对蜻蜓和麻雀进行更深入的观察,(PPT3表2)也要把观察到的发现记录下来哦!这个记录表会看吗?请每个小组长,用你们手上的这两张纸来我这里换一份观察材料。对了,标本可不可以随意的乱摸呢?
师:(PPT4外形)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板书(3对足与1对足),它们俩确实有很多的不同,其中,同学们的这些发现(动作指引)是最明显的不同。引导学生归纳两者的不同特征。
师:下面朱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拿出信封)我这里有10个信封,分别给10组同学。里面各装着10种动物,请你根据黑板上的这些不同,分别找出蜻蜓和麻雀的朋友,并和你的伙伴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师:学生游戏讨论、交流、板图(10种动物)为什么你认为它是蜻蜓或麻雀的朋友?
师:归纳小结:同学们真棒!科学上,我们通常把像蜻蜓这样有2对翅膀,3对足的小动物称为昆虫(板书);把像麻雀这样有1对翅膀,1对足,表面有羽毛的动物朋友成为鸟(板书)。
篇8:《麻雀》教学设计一、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过许多名作家写的动物文章,请你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今天,我们学习前苏联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麻雀》,来感受这个平凡的小动物不平凡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课文。
1、默读课文,告诉大家: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随机板书)
2、加小标题指读。(学生顺序板书)
(发现猎物,小麻雀落巢,老麻雀拯救,准备搏斗,猎狗后退,唤回猎狗)
3、这是一篇记叙文,作家把当时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地写下来,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时,让读者心里有许多感动。
三、重点引读:
1、你认为文中最让你动情的、感动的的哪一幅画面,哪几句句子?与同桌交流一下,并练习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逐一出示幻灯片2.3.4.5)
2、交流。(随机练习)(幻灯片6.7)
3、串读
正是这强大的力量,当……,老麻雀……
四、想象.写作:(幻灯片8)
1、故事的结局让善良的读者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唤回了我的猎狗,麻雀脱险了。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在想些什么?
2、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段作者当时心理活动的描写。
3、出示原文。
五、情感升华:
1、世界上有一种感情,不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共通的,那就是亲情,它包括父爱、母爱。老师这里收集了关于母爱的名言,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六、课外阅读:
介绍〈〈猎人日记〉〉
七、作业
1、收集名言。(交流)
2、去看看〈〈猎人日记〉〉。
篇9:《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生活当中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时刻提高警惕,注意危险的出现,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3、初步了解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识记本课的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
关键:认字、识字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卡片
学具:教材等
相关知识点:对麻雀的一些了解 教学突破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认识它吗?(出示一只小麻雀的图片)大家看它与普通的麻雀没什么两样,其实啊,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麻雀呢!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2、议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责、丝、刮、悄、救。
2、把生字卡分给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对于合作学习效果较好的学习小组给予表扬,奖励果实。
四、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老师读课文。
2、教师领读。
3、指名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练习。一字开花。
六、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与众不同的麻雀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开火车读下列词语。 丝毫、妨碍、继续、人群、刮目相看、七嘴八舌、耳目一新、与众不同。
二、导语: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麻雀。从课文中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它与众不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读对话,注意读出人物语气。
1、麻雀们说:“我们全都是迎风站立,为什么你跟我们相反?”
2、小麻雀说:“我喜欢这样,我并没有防碍你们呀!”
3、麻雀们谴责道:“和我们大家不一样,你真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4、小麻雀大叫道:“猫来了!猫来了!快逃!”
四、练习:
1、自己试着说一句带有这种语气的句子。
2、同学生们表演课本剧。
五、小结:你们喜欢这只与众不同的麻雀吗?学习完这篇课文对你有何启发?
六、特色作业设计:把《与众不同的麻雀》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与众不同的麻雀 小麻雀 ― 麻雀们站的相反 ― 迎风站立 没有防碍 ― 谴责
篇10:《麻雀》教学设计《麻雀》教学设计模板
伴着新课改之路一直走到现在,真是几多欢喜几多忧。但思考更多的是怎样把课改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能更好的体现课改精神,创出一片新天地。无独有偶,日前,笔者听取了本校一位从头参与课改而颇有研究的老师所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麻雀》一课,深刻地感受到了课改所带来的崭新的思想与益处。现采撷课堂中几朵美丽的小浪花共同探析,享受其所蕴涵的真挚情感。
片段一:整体感知,奠定感情基调。
师:刚才咱们读了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说说它给你的大致的印象,好吗?
生:(学生将课本内容基本复述了一遍,师一边听,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关键字:掉、落、退)
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在它们中间(出示小麻雀、老麻雀、猎狗的教具,分别放在“掉、落、退”这三个关键字上面,如图所示:
(小麻雀)
掉
(老麻雀)
(猎
狗)
落
退
师:(指板书)谁能看着它们,把它们之间的故事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呢?
生:一只小麻雀正在巢里快乐的唱着歌,忽然一阵大风刮过,把快乐的小麻雀吹了下来。恰好被一只打猎归来的猎狗看见了,它想美餐一顿,于是慢慢的靠近小麻雀。小麻雀惊恐的睁大了两只眼睛。忽然,觅食归来的老麻雀见到爱子正遇到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猛落在猎狗面前。狂妄的猎狗没料到老麻雀会这么勇敢,她不由得往后退,往后退。
(评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多搞“唯教材论”,在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只要简单的复述出主要内容即可,对于其进一步的思维发展和要求则熟视无睹,无形之中压制了学生对情感的进一步渗透。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它要求教师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因此适当拉长孩子们的思维空间,能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从而奠定感情基调。就如本环节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三者之间的关系编拟故事情景一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表现着,贴近了与文中对象之间的距离,把自己也融入了进去,使得感情的抒发与接受更自然了。
片段二:纯真的童心释放着善良的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有位同学在同我交流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读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他感到特别的紧张,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生:我看到的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生:我看到的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
生:我看到的是一只孤独无助的小麻雀。
生:它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我多想去救它啊!
师:“孤单无助”?你看到了什么使你有了这样的感觉呢?
生:“它呆呆的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
师:同学们,请看——动画展示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的情景。播放背景音乐:风声和不断的狗叫声。“风猛烈的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它刚出生不久,多么可爱。可现在,她又是那么无助、可怜!一起读这段话。
(评析)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情感渗透方面偏离了方向,把大道理拉到了嘴边,忽视了文本所内涵的感情教育,疏于在这方面的理解沟通,使得长时间以来学生习惯的接受了生硬的道德教育,同时也接受了生硬的感情,难怪有人惊呼:现在的孩子太自私了。因为他们更加习惯于套用台词。但在这堂课上,或许孩子们出于对小麻雀的真切的喜爱与可怜之情,学生们纷纷把读课文当中看到的小麻雀的真挚的感情说了出来。在一句句充满感性的语言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他们是被深深地打动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他们的心底深处呢?
片段三:情自深处来。
师:真紧张啊!老麻雀与猎狗之间的搏斗即将开始,想象一下,结果会如何?
生:可能老麻雀会被猎狗吃掉。
生:可能老麻雀与小麻雀都会被猎狗吃掉。
师:死神就在它们身边,但老麻雀既没有庞大强壮的身躯也没有锋利的牙齿,它只能“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的尖叫”,尽管“紧张,发抖,害怕”,但它仍然“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为什么,为什么,老麻雀仍是那么的弱小,那样的不堪一击,可你又从哪来的勇气呢?
生:因为它太爱自己的孩子了。
生:因为它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被猎狗吃掉。
生:因为它要不惜一切来保住自己的孩子。
生:因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是的.,我们一起读:“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那么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生: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生:是伟大的母爱。
师:是的,同学们的发言都在说明着一个天下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无论动物还是人类,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它的父母会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师:同学们,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读到这,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请写下来。
师:谁能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一说,我们来共同分享这母爱的伟大。
生:老麻雀为了救小麻雀,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全。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为了能让我快快乐乐的成长,她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赚钱,这都是为了我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回报妈妈。
生:我为小麻雀感到骄傲,她有一个多么伟大的妈妈啊!
生:世上最伟大的就是妈妈,最温暖的地方也是妈妈的怀抱。
师:是啊!听到同学们这令人感动的话,我不由得想起了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多么伟大,但父爱同样也是伟大的。父母都是我们应该用心灵去珍爱的人。
······
······
(评析)
课上到这,感情的闸门已控制不住。学生争抢着叙说自己对妈妈的爱以及以前因不理解妈妈做了错事而产生的深深的内疚之情。整堂课上到这儿已达到了一个感情的高潮。蕴积已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迸发和释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效果,我想是与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分不开的。注重情感体验,发挥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本环节中,教师注意了去引导学生去由文及己体验这种感情,把文章中诸多的感性因素牵引出来,共同品味体验,从而使丰富多彩的人性感情得以充分表现。
课上完了,作为旁听的我还久久不能从老麻雀那深深的母爱之情中走出来,孩子们也是,他们更多希望的是老麻雀与小麻雀今后能够平安快乐的生活着,其实,这也是他们对自己的一个希望,希望自己能够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下更幸福的成长。
篇11:《麻雀》教学设计《麻雀》教学设计
《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 (以上略)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大家对麻雀都不会陌生吧,大家都看到过。今天我们就来学学麻雀这篇课文。二、检查预习1、课前布置了预习课文,老师想听一下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要求其他同学能认真听有没有读错。能不能读得更好?(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2、大家读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直奔重点读这篇课文,你最关心谁?(关心小麻雀 关心老麻雀)(一)关心小麻雀为什么关心小麻雀?能不能从课文找依据?“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茸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繁荣牙齿。”(二)关心老麻雀1、小麻雀幼小,特别需要关心爱护。不仅我们在关心,老麻雀更是关爱有加。当猎狗走近小麻雀时,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请在课文里找出有关语句,并把你想到的写在旁边。2、老麻雀是怎样关心爱护小麻雀的,请把课文的有关语段读出来〉(投影)s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s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3、请看第1个语段,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1)“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2)“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3)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4、请看第2语段,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1)“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2)从“不能安然”“高高的没有危险的”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课文4、5自然段),想象老麻雀不顾生命危险保护小麻雀的情景。6、播放课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想象。(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朗读要引导评读。四、事情结果怎样?为什么写猎狗的后退和“我”急忙唤回猎狗? 第二课时(略) 参考资料1蒋卉教《麻雀》 12月,我在澳门青洲小学执教的《麻雀》一课,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好评,这是对我的莫大的鼓励。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我针对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一次尝试研讨式教学。我自己反思整个过程,感觉与港、澳、台的老师们所采用的研讨式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学大多是针对文本的主题所展开的研讨,研讨的过程中,更多的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比较忽略对文本的研读,忽略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揣摩与品味,教学过程中,有时出现工具与人文割裂的现象(这是我粗浅的想法)。而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想体现的研讨式教学,是立足文本的语言,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紧扣文中的重点此举,与文本进行平实的对话,与作者进行真情的交流。师生共同经历读书、感悟、体验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我从文中师生共同感觉扣人心弦的第四、五自然段切入教学,直奔重点,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来展开研讨。整个教学中,我只知道最后将达到的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我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体验情感的重难点是什么,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预测,至于怎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向目标,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衔接,甚至包括教师的教学语言,都全凭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真诚对话中,迅速地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一个个动情点,并用简短的语言在在瞬间将它拨亮。凭借文本,在研讨中,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因此,这节课我在不同的场合共上了六次,由于学生不同,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也不同,老师说的教学语言也不大一样。在澳门订购的光碟还未寄到,我凭印象写了一篇教学实录,供您参考。等篇12: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法和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边思,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动。
教学准备:
贴画:猎狗、 老麻雀、小麻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引言 : 同学们,常言说:一回生两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咱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我能不能把朋友二字提前呢?从同学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对朋友的笑意。既然是朋友了,我就先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
2、配乐讲故事——《地震中的母子》
3、师:故事是感人的,听完故事,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4、导入:人类的母爱是伟大的,让人感动的,那么在动物之间是否是也存在着这样强烈的母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麻雀》。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思考:
1、故事发生在哪些动物之间?
2、这三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根据课后62页第二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三、讲解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2、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并读一读。(出示小麻雀图片)
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指导多种形式读出可爱又可怜的感情,并配上小麻雀图片。)
3、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猎狗图片)看到这样一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
2、猎狗想干什么?结果呢?(板书:吃)
3、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出示老麻雀图片)作者是怎样形容老麻雀的动作快的?从哪些字也可以看出老麻雀的速度之快?
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
(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读时应该稍快,语气加重。找一生读这句话,再全班齐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
引导理解:“扎煞“是什么意思?
4、老麻雀落在了凶猛的猎狗面前,它害怕吗?
5、麻雀既然这么害怕,又是那么的弱小,可它还是飞了下来,为什么?(板书: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出来。
6、老麻雀紧张得发抖,它真的不害怕吗?此刻它在想些什么呢?
7、假如这场搏斗进行下去?结果怎样?老麻雀没想到吗?
8、是什么力量驱使它这样做的呢?
9、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10、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又慢慢地往后退?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是啊,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吓走了猎狗;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拯救了小麻雀;也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永恒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育满着爱,因为有爱,你我彼此相识,爱让我们的心彼此贴近,同时也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我们身边,比如在教室里,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你发现了吗?
五、拓展。
同学们,的春节的冰灾,20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了许许多多有爱的令人感动的事。我们都难以忘怀,人们都说“大雪无情,人有情”、“有了全国上下十几亿兄弟姐妹的齐心协力,没有我们闯不过去的沟坎儿,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因为我们心中都有‘爱’。”
六、送你一句话:
1、母爱是无私的,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就让我们用无私的心去回报母爱,回报所有爱我们的人们吧!
2、跟着老师一起读。
3、学了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篇13:《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分辨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领悟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辨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领悟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揭示题目和作者。
二、用四格漫画梳理主要内容
出示ppt,看大屏幕,齐读:很多篇幅较短的故事、文章,都可以分成四幅画。我们称之为“四格漫画”。
1、出示拔萝卜故事图画,请学生根据四格漫画所画的内容,简要说说发生的事情。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画了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指名说说画了什么,提示说出最重要的信息。
3)出示第三幅图,指名说说画了什么
4)出示第四幅图,指名说说画了什么
开始:一个农民准备拔萝卜。
发展:他想拔出那个最大的萝卜,无论他怎么使劲也拔不动。
高潮:他的妻子和女儿来帮忙了。他们终于把萝卜拔出来了。
结局:他们把这个萝卜做成了汤,足足喝了一年。
2、同桌互说,自己看着这四幅图把故事大致说下来。
3、引导、梳理、归纳故事一般内在发展逻辑顺序: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4、迁移方法,试着把课文中的故事转化为四格漫画。要求不画画,用简单的文字表述,写下来心中所想的四幅图的内容。
集体交流。用四格漫画的形式说故事内容。
请四位同学上台读自己写的部分。评价引导语言要简洁,要从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画面去说。
5、感知课文详略分布。学习高潮部分。
学生自由读,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次, 高潮部分主要是哪个自然段?(4、5自然段)
6、师出示课文内容文字版的四格漫画,然后做文字版的四格漫画出示。
引导学生发现高潮部分是最详细的部分。
发现了什么?(高潮部分内容最多,最具体)除此之外还发现什么?还有发现吗?(开始、结束部分比较短)
7、品高潮:
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高潮部分最具体,我们来研究一下。写具体一般来说要写麻雀的哪些方面?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哪个最难写?(语言和心理)哪个没有写?(语言)
a、学生默读高潮部分,找出还有哪个没有写?(语言、心理)
b、学生自由读高潮部分,关注动作、神态。
C、背临高潮。尽可能把刚才读到的4、5段的内容写出来。这段话一共164个字,要求你大致和原文一样,快写。
d、对照课文再读。看看自己漏掉了哪些精彩语句。
出示第一句,有没有遗漏。
①齐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请问它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刚才没有写的请举手。
再读。从这个比喻里你可以读出什么?(读出勇气、坚定)还读出什么?(保护孩子的决心)“像石头落下”是怎么落下?(速度快)这个比喻蛮有意思的。
②“绝望地尖叫着”“嘶哑的声音”,这两个词全忘了请举手,忘了其中一个请举手。忘掉写很可惜。
齐读所在段落。上下联系,读出什么?从声音的变化里读出什么了?
(老麻雀紧张、害怕,衬托了猎狗的庞大和可怕)
从“绝望地尖叫”和“嘶哑的声音”,感受到什么?
③“扎煞”“浑身发抖”“呆立”这三个词都是动词,找出难以理解的一个:扎煞,什么意思?羽毛竖起来。为什么百度上难找到这样的图片?(时间短、很少做这个动作)下面两个动作也是这样。
结合学生背临高潮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明白:精彩语句不能少!
e、联系上下文,思考麻雀的心理活动,写一到两处:
①出示题目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心想:“xxx 。”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
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心想:“xxx ”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它心想:“xxx”
②集体交流。每一处请三个同学读读自己所写的内容,学生各选出一位写得最好的上台读。
f、屠格涅夫有这个能力,为什么选择不写心理活动?(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推测吗?(动作可以让我们产生联想)三个动作全写了请举手。两个?一个?一个都没用上的请举手。这三个动词很重要。
六、总结课堂
其实你们的想法都对,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今天这节课你们看,故事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写清楚高潮,就是围绕神态、动作来写,当神态、动作写得足够精彩,写心理活动就显得多此一举了,语言描写就更不合时宜了。
篇14:《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老麻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2、通过对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具体叙述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让学生明白写事的文章要按一定顺序叙述。知道麻雀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掌握具体叙述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写一叙述事件文章按一定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请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既然这是一件事,那么肯定会有起因经过结果,你能告诉我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或者贴在鱼骨图中间)
二、感悟方法
1、读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
生自由说!
2、同学们,那你知道在屠格涅夫心里这是个什么样的老麻雀呢?
出示原文(英勇的鸟那句)
3、在作者心中这是一只英勇的鸟,请同学默读四五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能体现出老麻雀的英勇。完成任务单一。
要求:
1、读四五自然段,勾画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2、找出能体现老麻雀英勇的词句。
4、生汇报
随机板书动作外貌声音(或者贴)看到听到
5、出示完整的概念图,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看到了一只英勇的老麻雀,那么是什么力量让这只老麻雀英勇无畏的飞下来的呢?
课文中怎么说的,请同学们一起读。
板书:想到的!
6、出示原文
7、升华感情
8、总结: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秘诀。要想把一件事写清楚具体,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写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的,
三、实践运用
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猎狗和小麻雀的,请按照刚才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找出来,读一读。
四、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猎人笔记》
板书设计:
鱼骨图
篇15:《麻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次写()最后写()。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篇16: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件:www.mqxx.com/Soft_Show.asp?SoftID=30麻雀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