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推荐一本好书,在此之前我想说些话。
在一个玻璃缸里铺一层干净的细沙,再丢几根水草进去,这件事既不花钱又有趣。然后倒几桶水,把整个玻璃缸移到有阳光的窗台上,几天之后,水渐渐清了,水草也开始生长;然后就可以放进几条小鱼了。或者,带个罐子、一张小网跑到附近的水塘里,用网子在水底下兜几兜,你马上就可以带回家一大堆有趣的生物。 一个鱼缸就是一个世界,因为它就像是一片天然的池塘和湖泊,就像是我们住的星球,里面的动植物是在完全平衡的生态状况下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所需要的,植物呼出的氧气又是动物所需要的。动物死后尸体会被细菌分解,分解后的成分植物又可以加以同化利用,因此,构成生命大循环的三大关键——植物/创造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分解者——乃是息息相关、互生互惠的。 在一个鱼缸的小小天地里,动植物间的生态平衡只要一受到扰乱,就会造成十分悲惨的结局。许多养鱼的人常常会忍不住再加一条鱼进去,如果鱼缸里的鱼已经太多了,这新加的一条鱼很可能就是使骆驼不支倒地的最后一根草。一个鱼缸里的动物太多,氧气就会不够,迟早就会有一两条鱼窒息死掉。水缸里因为有了腐烂的尸体,细菌就会大增,所以水也浑了。水一浑氧气就更少,于是更多的动物死掉。这样越演越糟,很快地连植物也开始腐烂了……几天以前还是一个干净、漂亮、有鱼、有草的小池子,到这时就成了一缸臭水! 养鱼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让这个小小的水中世界自给自足,除了喂一喂养在里面的生物,清洁一下鱼缸顶上的一块玻璃板(其他的玻璃板上如果生了水藻,最好不要去动它,因为它们有助于氧气的供应),不应该再为别的事费心了。一旦鱼缸里的动植物达到了生态上的平衡,我们就再也用不着去清理它了。如果我们不养大鱼,特别是那种喜欢到水底下翻来搅去的大鱼,就是水缸底部堆积了一层鱼的排泄物和枯萎了的碎草也不要紧,因为这新加的一层使得原来干净但贫瘠的一层沙顿成沃土,反而有好处;且不管这一层新泥,水的本身会和阿尔卑斯山上的湖一样,始终清澄,始终没有气味。 除了微生物外,赫尔曼只象征性地选了几种小型的鳟鱼、鲦鱼、一些淡水虾和一条小小的蛄。水缸里的动物这么少,他根本用不着喂它们东西吃,仅是里面天然的微生物,已够它们安居乐“游”了。 如果你是想养一些比较娇生惯养的水中动物,在造水槽的时候,就得想法子把它们的天然环境,包括和它们一起生长的大小生物一一保存。 《互生互惠》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像这样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