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2023政府工作报告

述职报告 会员上传

更新时间:2023-03-11 11:31: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都规定了这个文种。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邹平2023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邹平2023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邹平发展史上爬坡过坎、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凤凰涅槃、转型重塑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全力以赴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十三五”圆满收官,小康邹平胜利在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3.9亿元,年均增长3.1%;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年均增长4.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3.2万元,年均增长7.4%。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094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1.5%。招引新项目190个,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0个;到位市外资金4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4亿美元。银行机构达到15家,存款余额较“十二五”末增加101亿元。成功实现“撤县设市”,济青高铁如期通车,济青高速完成改扩建。连续16年入选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成为全省重点事权改革9个经济发达县之一。魏桥创业集团连续9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2年上榜世界品牌500强。
  五年来,我们一往无前转动能,发展质量不断提高。178个项目纳入“四新四化”项目库,其中25个列入省重点。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2个、高新技术企业22家。建成国内唯一的铝谷公共服务平台,入驻全省县级唯一的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铝谷产业技术研究院、铝业创新设计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山东铝业协会在邹平挂牌成立。腾笼换鸟,成功打造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深加工能力突破百万吨。铝深加工率由30%提升至50%,中高端占比达到65%。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升级,钢铁产业向高端化迈进,纺织产业向智能化转型,食品产业融入国家战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崛起,以高端铝业为核心、“四新”经济为引领、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五年来,我们聚焦聚力补短板,“三大攻坚”全胜收官。设立10亿元邹金产业重组发展基金,精准实施“破圈断链”,长星、齐星等重点企业顺利重整。积极稳妥化解不良贷款,不良率由14.9%的高点降至4.7%,金融环境稳定向好。强化精准识别,落实政策托底,实施项目带动,全市1462户、319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健全“扶防联动”长效机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战果,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生态治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力推进“四减四增”,环境质量改善幅度稳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目标。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强基础,城乡面貌绽放新颜。累计实施城建项目112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6%,位居全省县域第三,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棚改项目20个,改造老旧小区14个,群众居住环境极大改善。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投资134.4亿元,实施小城镇建设“百件实事”535项,建成新型农村社区49个。推动“公改铁”“公改水”,改扩建焦周路、会仙一路、九青路等,公路里程达到2785公里。投资15亿元,完成输变电工程28项,供电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村改厕9.4万户,清洁取暖改造9.3万户,顺利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省级验收。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镇9个、示范村139个。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1.3万户。扎实开展林水会战,新增成片造林1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6.1万亩;投资46.9亿元,完成水利工程67项,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4万亩。供销·蝶恋谷成为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土地流转率突破65%,总面积达到60.9万亩,比“十二五”末增加50.3万亩。
  五年来,我们倾力而为惠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8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2倍。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到33.6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处,新增学位2万个。城南新高中、黄山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医院评审,新妇保院开诊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标准。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双安双创”成效显著,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大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戏曲进乡村”实现全覆盖,“沿着黄河去码头”赛事品牌叫响全国。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804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升级为国家试点。深入开展双拥共建,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全面战胜“利奇马”超强台风灾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驰而不息转作风,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色更足。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和承接行政权力事项605项,网上服务事项达到6600项。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工程项目审批压减至20天以内,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新增市场主体5.8万户。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3567个,节支增收38.8亿元。全力办好为民服务热线事项,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累计办理代表建议284件、委员提案926件,办结率均达100%。统计、广播影视、史志档案、气象、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的成就历历在目,令人振奋。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非凡答卷。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8亿元,同比增长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签约项目33个,到位市外资金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均列滨州市首位。魏桥轻量化基地当年投产,民兵训练基地当年投用,体现了“邹平速度”。集中签约总投资11.5亿元的10个精细氧化铝项目,开辟了氧化铝新的产业路线。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核心区经验做法入选全省18个对外开放典型案例;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山东唯一一家,也是唯一以铝业为主导的基地。通过“司法和解+战投引进”化解西王集团百亿债券风险,成为国内首个成功案例。三星集团与中国信达达成战略合作,23亿元战投资金全部到位。自主研发财源建设大数据平台,财税共治做法得到国家财政部高度认可。货运铁路正线拉通,邹魏路顺利通车,月河三路联通南北。中小城市培育试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代表山东省迎接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得到督查组高度评价。在滨州市林水会战、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中名列第一,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首创“扶防联动”机制,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在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鲁中职业学院新校、市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按期推进。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5个、发热门诊4处、哨点诊室16处,疫情防控能力大幅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获评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创新百强县、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未来投资潜力百佳县,位列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第32位。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李干杰先后来邹调研,对邹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鼓舞人心。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危机中培育了新机,在变局中开创了新局,在实干中赢得了实绩,邹平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已经成为民富市强新邹平建设的主旋律。这是市委科学决策、统领指挥的结果,也是市人大和市政协高度信任、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携手共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邹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心系家乡的邹平儿女,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邹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受到疫情冲击,统筹防疫与发展压力依然巨大;二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壮大还需时日;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教育、医疗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弱项,社会治理还不完善;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面临较大压力;五是干部能力作风与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时有发生,等等,需要我们认真深入研究,尽快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邹平大有可为、加速崛起的关键五年,做好这一时期的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为我们谋划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此,确定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核心区、渤海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发展特色区,综合实力保持滨州领先、走在全省县域前列、进入全国百强第一方阵,在高质量发展上再造一个新邹平。
  ——坚持转型赋能,建设更强实力邹平。“十四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冲刺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铝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000亿元,中高端占比达到80%以上,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核心区地位更加凸显。高效生态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成为国际领先的智能纺织产业基地。持续扩大钢铁、粮油优势,建成国家高端优质特钢保障基地,成为国家级粮油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坚持科技创新,建设更具活力邹平。深度融入省“十强”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大数据、氢能、生物医药、碳纤维等产业,“四新”经济占比大幅提升。发挥好铝谷科创平台作用,建设更多中试基地,设立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基金,推动产教、科教深度融合。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8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8%,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和过10亿元项目25个,“双一流”、硕博士研究生700人以上,利用市外资金400亿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邹新设分支,力争银行机构达到25家以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坚持城乡共融,建设更高品质邹平。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核心理念,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城镇化率达到67%以上。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加快高铁、湖西、黛溪河等综合片区开发,稳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区防洪排涝体系,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细化城市网格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养,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增高标准农田30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0%。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增市级以上美丽乡村50个以上。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引导资源要素加速向农村集聚,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邹平画卷”。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更美生态邹平。围绕生态立市、绿色惠民,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万元GDP能耗下降10%。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容量达到350兆瓦以上。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餐厨垃圾资源使用,健全现代化环卫设施体系。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抓好空气污染物减排、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到“十四五”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加强南部山区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加大造林绿化、破损山体治理力度,林木绿化率达到22%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更加幸福邹平。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以及困难群体就业,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处,扩大优质公办教育覆盖面,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级标准。高位推进高中集团化办学改革,以良性竞争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提升工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开展特殊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5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20处。持续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试点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邹平路径”。积极打造全民健身中心、城市绿道、健康主题公园等,丰富市民文体生活。
  三、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尽管前进道路上充满挑战,但邹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比较优势更趋明显,要素保障更趋完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日益巩固。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落地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发专项债券、鼓励“四新”经济发展等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货运铁路、济高高速、小清河复航等外部通道辐射带动,都为我们新一轮发展积蓄了能量、打开了空间。当前的邹平,正经历转型跨越、乘势蝶变的关键期,只要我们精准把握形势,善于借势借力,敢于闯关亮剑,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实现“十四五”强势开局。
  综合考虑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确定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牢改旧育新理念,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稳增长、提质效
  聚力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核心区。全力抓好轻量化、深加工、再生铝和铝谷服务平台四大板块建设。以高纯化、材料化、多元化、超细化为方向,培植壮大高端精细氧化铝产业;跟踪服务礼德光伏发电铝合金材料、盛世铝手模等项目,确保年内投产达效,铝产品中高端占比突破70%。实施台湾新格二期、创新年产20万吨再生铝项目,确保年内投产;开工建设中德宏顺再生循环产业园,再生铝产能达到175万吨、三年突破255万吨,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再生铝生产基地。加快魏桥汽车轻量化基地建设,力争5个项目上半年全部投产;积极引进汽车整车项目,三星明航全铝车体突破5000辆,努力擦亮邹平铝业轻量化品牌。拓展中国铝谷服务功能,将大宗商品交易向钢铁、纺织拓展,交易额突破1800亿元。加快建设铝谷产业技术研究院、铝业大数据中心,研发检验检测中心初具规模。
  加快传统产业转调升级。全力推动钢铁、食品、纺织三大产业转型。实施西王特钢与中科院合作100万吨高端轴承钢项目,建设国家稀土轴承钢保障基地;尽快落地广富集团投资15亿元的风电海工装备项目。加快推进铁雄焦炉煤气制氢,与山东重工合作,打造氢能重卡物流示范区。与中科院合建国家级临氢材料、氢燃料电池堆研发实验室,打造全产业链“氢能小镇”。西王集团年产60万吨玉米油扩建项目年内投产,牢牢掌握玉米油行业邹平话语权。依托中科院宁波所、俞建勇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研发智能家居、服装产品,智能功能面料年内投产,建设智能纺织产业基地。
  培植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力催生新医药、新材料等“四新”产业。深化与苏州美诺、上海皓元合作,引进一批医疗器械、医药孵化项目,加快建设投资6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园。落地运营山东重工网络货运和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培育新一代物联网产业。积极推动魏桥创业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利用闲置厂房引进大数据中心头部企业,打造“纺织IDC”。以资源引资本,争取落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军企业,打造全省碳纤维产业示范园区。开工山东创盛600万吨赤泥综合开发项目,实现赤泥资源化循环利用。
  助推“双招双引”再攀高峰。将“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围绕独特的产业基础、区位、现成工业用地和电力优势,盯紧高端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再掀招引新热潮。加快标准厂房、工业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发挥轻资产入驻优势,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入驻项目35个以上,铝深加工能力突破150万吨。加强京沪深等重点区域招商推介,持续放大魏桥创业、创新集团磁场效应,吸引下游企业聚集。年内引进世界500强和过10亿元项目5个。加大人才奖励力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以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申报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家。
  (二)树牢示范标杆理念,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夯基础、带全域
  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全面推进林水会战提档升级,稳步提升绿色增量,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坚持不懈治水兴水,实施15项重点水利工程攻坚,构筑全方位水安全保障网。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突破50万亩。咬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产能稳定在80万吨以上。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放大农业产业带动能力,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家庭农场5家、农业合作社4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处。抓好农产品标准化提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个以上,扩大邹平农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打造集生态治理、应急防汛、文体旅游、产业振兴为一体的沿黄示范片区。抓实好生、明集、韩店等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开创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生动局面。以文明村达标创建为契机,由点及面、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新增美丽乡村示范片区2处。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镇街环卫收运体系升级,加强农村清洁取暖后续管护,完成50%以上厕改村居规范提升。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完成1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推进长山、孙镇安居试点工程建设,让基层人才扎根沃土、茁壮成长。执行最严格的用地制度,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和监管长效机制,年内处置“五未”土地1000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多措助力农民增收。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全面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建成县级综合性智慧农业平台。以产业振兴为引领,壮大花卉、生猪、蛋鸡等特色产业,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南山北水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一体化推进休闲采摘游、生态观光游,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积极培育“电商+”模式,网络零售额突破16亿元。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发展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200人以上。探索以乡村治理促增收新模式,完成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创建。
  (三)树牢精益求精理念,在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中拓功能、促内涵
  发展壮大城市体魄。高标准绘制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形成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的发展格局。高点定位、多点发力,积极推进南部高铁片区、西部湖西片区、城市中轴线区域、北部黛溪河片区和东部新民、杨堤、东出口片区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实施小城镇建设“百件实事”116件,加快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进程。配合做好小清河复航、济高高速建设,构建对外连接新通道。新建鹤伴六路西延、鹤伴一路东延、西二路、联通路东段,完成鹤伴二路东段、会仙三路、焦临路东外环段大修,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
  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区公共空间管理,优化绿地布局,建设城市“口袋公园”15处以上;打造智慧停车示范街区,全力破解停车难题。加快棚户区改造后续配套建设,完成3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年内建成5G基站300个以上,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成立城市运营管理集团,纵深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市管理网格化,提高城市精细化服务水平。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主城区、30%以上村居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全民参与,高标准开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充分激发城市活力。开工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布局青少年宫、科技馆、人防指挥所,打造集体育、科教、休闲、应急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城市功能区。发挥圣豪“悠乐里”、财富中心、“仁和里”等城市综合体促消费作用,引导消费提档升级。实施商业街提升改造工程,将黄山二路、银座新天地商业街、国际商贸城梯次打造为精品餐饮文化街区。积极融合商超、休闲、金融等服务功能,建成社区30分钟综合服务示范圈2处。推广“阳光透明酬金制”物业管理模式,红色物业覆盖50%以上小区,打造和谐宜居社区环境。
  (四)树牢敢为人先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瓶颈、添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挥五大产业优势,积极争取上级基金和社会资本,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2支以上。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转让、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国有资本,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实施“亩产效益”动态管理,精准服务、重点倾斜,加快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扩大“一业一证”行业覆盖范围,推动许可证多部门共认,探索行业准营新模式。保障重点项目土地供应,组卷报批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出让标准地7宗以上。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化建设,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理、有难必帮,创造让企业家舒心的政务环境,年内新增市场主体4200户以上。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2亿元以上,稳妥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全力以赴帮助民营企业降成本、增效益。突出“市民中心”定位,倒排工期、高效推进,7月底前完成政务服务大厅升级改造和信息化提升。完善高频事项清单,实施办理事项“四化”工程,推进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一链办理”。深化“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实行政务服务民说民评恳谈制,让投资邹平、兴业邹平成为广泛共识。
  聚力优化金融生态。全面推行金融辅导员制度,严格落实“政府增信”帮扶政策,做好小微企业“首贷培植”,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加大项目推介、银企对接力度,为全市重点企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聚力打造诚信金融环境,让更多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潍坊银行、齐鲁银行邹平支行开业运营。鼓励“种子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完善治理结构,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加快创新金属上市步伐。持续开展“打逃废、降不良”,强力化解金融风险,年内化解不良贷款10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3.5%左右。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发挥骨干企业联通国际资本市场优势,支持企业境外融资回调、增资扩产。开展高端铝产业延补链跨境招商,抓好瑞典格朗吉斯、日本圣利特等项目建设,使用外资实现多元化突破。全面梳理长山机械、台子家纺等既有出口产品,一业一策、精准对接,力争外贸企业突破150家。制定针对性帮扶政策,打通新三元、腾鹰凯诺等企业融资难点,开辟外贸进出口新渠道。大力发展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业态,积极落地国内跨境电商领军企业,努力拓宽海外市场,力争新增交易额1亿元以上。
  (五)树牢强基固本理念,在增进民生福祉中解民忧、惠民生
  坚决守好疫情防线。坚持“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防御策略,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突出抓好入境、重点地区来人排查随访,持续强化“人物同防”,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加强冷链食品监管,产品信息全部录入“山东冷链”系统,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严格实行分层分级院感防控管理,强化细节管理和实战演练。投资2500万元,新建疾控中心综合实验室,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按照“加密扩围、提质全面”的原则,不折不扣落实人员场所“应检必检、愿检尽检”,确保疫情防控形势稳定。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600人以上。严把政策卡口,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应建尽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5%以上。强化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名师计划”,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档次水平,引进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系列赛事,办好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推行医保异地一站式结算,优化服务流程,方便市民看病就医。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精神卫生中心扩建。建成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2家以上,实现养老服务综合体镇街全覆盖。博物馆二期正式开放,建成农家书屋共享中心点50处。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行“网格+调解”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集中攻坚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推进“最多访一次”,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城南第三消防站建成投用,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强化食品药品质量源头监管,持续提升安全规范化水平。加强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严格易制毒物品管控,全力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让社会更安定、群众更安心。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狠抓生态环保治理,持续开展“零点行动”,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各类违法行为。加快“公改铁”步伐,紧抓铁路货场及外运系统建设,尽快形成2000万吨以上运量;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八个百分百”要求,加强道路扬尘治理,空气质量改善率保持滨州市前列。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杏花河、老坞河等重点治理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加强河流水质综合评定和监控预警,确保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危险废物监管,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行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深入开展清废行动,保障土壤安全。
  办好民生实事工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初步确定了10件民生实事,提交大会审议。我们将强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努力办好。
  (六)树牢真抓实干理念,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中补短板、优服务
  坚守底色强本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学习型政府建设,持续提升“三专”能力水平,让每一名干部都深学理论、详知政策、精练业务。扎实开展“奋战十四五、再造新邹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跳出邹平看邹平,站在未来看邹平,以干部的大格局推动邹平大发展。
  踏石留印抓落实。锚定“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县域前列、进入全国百强第一方阵”目标,落实“三化”要求,确保上级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强化“在其位、尽其职”意识,让主动担当成为一种品格,宁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绝不后退一步造成空档。少说不能、多想办法,时刻在状态,头拱地、向前冲,以舍我其谁的牛劲头推动工作。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说了算、定了干、限时完,用干部的辛苦指数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
  崇尚法治促规范。树立法治信仰,坚持“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发挥专家智库和法律顾问作用,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及时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政务服务热线办理质量,广泛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监督,以政府的自律打消群众的顾虑。
  严守底线树形象。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招标投标等关键领域监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刀刃向内压支出,“三公”经费再压减5%以上,把政府的紧日子变成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建设民富市强现代化新邹平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 词 解 释
  四新四化: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四减四增: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十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
  双一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头部企业:在某一个领域有突出贡献或者起领头作用的企业。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未”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的土地。
  口袋公园:利用城市闲散地块建设的小公园。
  “阳光透明酬金制”物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业主自治功能,由业主众筹资金,物业公司协助业主公开团购物业服务,并按双方约定比例提取酬金作为物业公司利润,收入、开支和剩余资金全部公开透明的物业管理模式。
  红色物业:以党建为引领,搭建起物业、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把物业服务企业打造成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使之既发挥物业服务功能,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通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业一证: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四化”工程:精细化、场景化、图表化、可视化工程。
  种子企业:纳入“滨州市企业上市挂牌种子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营业务突出、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好、持续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好的企业。
  八个百分百:工地周边100%围挡;各类物料堆放100%覆盖;土方开挖及拆迁作业100%湿法作业;出场车辆100%清洗;施工现场主要场区及道路100%硬化;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施工工地100%安装在线视频监控;工地内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油品及车辆100%达标。
  三专: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
  三化: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

  邹平202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市政府党组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绿色崛起、富民强市”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一年来,市政府党组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主体责任,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党组核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从政府党组理论学习抓起,认真落实班子集体学习活动和日常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摸排政府系统干部搞“小圈子”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个别政治敏感性不强、口无遮拦的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谈话,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纪律规矩意识。通过政府党组会、常务会和市长办公会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主题党课等系统学习教育,努力在学深弄懂、学用结合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及扎兰屯市委的要求部署上来。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规党纪,切实增强落实主体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召开了2023年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先后5次召开政府党组会、常务会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在市长办公会等多种场合对廉政工作进行强调部署,同时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约谈,加大对政府部门执行廉政准则、财经制度、审计制度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提醒、纠正苗头性问题并督促整改。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相关规定,持续深入开展“四风”整治,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全力支持纪委监委开展工作。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组织开展多轮次扶贫领域专项检查,对全市各乡镇、涉农街道、行政村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践行群众路线,强化调查研究,坚持工作在一线,开展各类调研和现场办公,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出台《扎兰屯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试行)等六个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行政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保障依法依规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确保工作程序和决策程序依法依规。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强化督查,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决定和市人大有关决议,及时主动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并向市政协通报政府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共承办呼伦贝尔专项督查50件,办结50件,办结率100;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2件、政协委员提案235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在呼伦贝尔各旗市区政府督查系统工作中排名第一位。建立完善以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协调、吸收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机构,强化法制建设,确保合法合规,连续三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五公开”,通过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开平台,紧紧围绕深入推进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府自身建设等领域进行公开,政府网站公开信息3242条,政务微博公开信息240条,政务微信公开信息839条,其他方式公开信息5045条,在各旗市区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前三,被呼伦贝尔市授予2023年度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坚定政治站位,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2023年,市政府党组坚持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奋力攻坚,“三大攻坚战”年度目标全部完成,取得扎实成效。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我们合力落实市委要求部署,加强研究、调度,摸清了债务底数,对化债目标、化债措施、实施步骤等进行明确安排,通过加大预算安排、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培植税源、加快盘活可变现国有资产、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等措施,全年化解政府债务7.7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3%;
  “十个全覆盖”拖欠工程款类债务1.56亿元于7月末如期化解完毕。综合治理民间借贷及高利贷,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在精准脱贫方面,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组织制定市、乡、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设立6370万元产业引导基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质量。全年脱贫1356户、3410人,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66%,先后接受自治区扶贫开发绩效考核、专项大督查和区贫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一致认为我市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具备“摘帽”条件。在污染防治方面,我们始终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切实担负起守护扎兰屯绿水青山之责,组织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不断巩固强化水、大气、土壤及草原林地生态环境整治成果,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率队开展景区景点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取缔拆除24家,停业整顿15家,规范管理17家。紧盯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项目和“回头看”期间举报件,保质保量完成了督察整改任务。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党组成员带头开展巡河工作,组织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清理涉河垃圾5.3万吨,清理景点、砂场、违法建筑、养鱼池等105处,填埋沙坑、清理围垦地块170余处,多年来遗留的生态“顽疾”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持续加压奋进,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5亿元,可比价增长4%以上,总量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三位;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9亿元,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二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7亿元,增长6.8%,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增长20.7%,增速位居呼伦贝尔市第四位;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2.2亿元,增长10.7%,总量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一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33997元,增长7.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806元,增长9%,两个收入增速分别位居呼伦贝尔市第三位。一是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带动。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第一抓手”,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需求,全力以赴谋项目、争项目、引项目,定期抓调度、抓督查、抓问效,为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后劲。2023年,共谋划推动了重点项目172个(其中续建33个、新建87个、谋划前期52个),开复工96个,完成投资51.92亿元,其中列入呼伦贝尔市重点项目14个,完成投资34.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7.4%,在呼伦贝尔市排名前列。同时注重谋划环保类、循环产业类和新动能类项目,以求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阜丰公司氨基酸生产智能化示范、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实训基地等项目,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示范。二是全力以赴抓产业、促发展。坚持在做大产业、优化结构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成吉思汗小东河设施农业等四大农牧林产业园区建设,蒙东肉牛繁育二期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小东河设施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研发中心建成温室15座,被评为自治区级“星创天地”示范单位,“四园”辐射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力深化工业升级行动,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场内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沃丰、蒙香源、胜泰糠醛公司项目加快实施。支持松鹿制药公司与浙江胡庆余堂合作,投资做大养阴清肺口服液生产线,试制生产安宫牛黄丸。以柴河景区、环市区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两极”为引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逐步完善翠屏山杜鹃坡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雅鲁河漂流、春赏杜鹃花、金龙山温泉滑雪、柴河观光休闲等精品旅游线路持续升温,全年接待游客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分别增长6%和8%。强力推动“十四冬”项目建设,总投资1.725亿元的金龙山滑雪场雪道、运动员公寓等项目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56亿元,正在进行运转测试。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岭东商贸园和岭东物流园建设,围绕打造集专业飞行、飞行训练、通航维修、航空旅游、航空运动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聚区,推动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杰普逊公司实现挂牌运行,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亮点。全力保障成吉思汗机场呼和浩特、天津、海拉尔航线稳定运营,旅客吞吐量达到12.8万人。不断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努力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致富通道,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30家,带动就业7600人,网上交易额实现5.69亿元,增幅35.4%。蒙东系列市场交易额达到14.7亿元,增长13.7%,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长4.23%。三是全力以赴抓改革、促创新。突出抓好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及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完成27项改革任务,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土地确权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成为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之一。不断巩固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建立规范化科研实训基地1500亩,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14个,5个科技研发项目获得呼伦贝尔市科技进步奖,松鹿制药等4家企业被评定为自治区级第一批入库科技型企业,12家重点企业进入呼伦贝尔市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名单。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2项,完成投入5797万元,实现产值30520万元。
  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履职根本目的,围绕补齐补强民生短板,多方筹措整合资金投向城市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加快构筑新型城乡新体系。一是强力补短板,加快构筑新型城乡新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补齐补强民生短板,多方筹措整合资金投向城市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扎实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组织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善新区城市设计,完成中东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扎实推进河西新区29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亿元。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有序启动两条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收回中东铁路建筑遗址和伪满建筑77户。启动房地产开发80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4000户,改造农村危房690户。多方协调推动完成了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扎兰屯市管内烟草道口地道桥、陶瓷厂道口立交桥等项目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百姓出行。持续加大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力度,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复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编制全市乡村振兴规划,从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入手,实施垃圾、厕所、污水综合治理等项目,扎实推进大兴村试点工作。推进扎兰屯至阿荣旗高速公路主线及辅道实现全线贯通,g232线大兴至紫沟一级公路具备开工条件,全市等级公路增加到2200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提高到100%。二是倾力惠民生,全面增进百姓福祉。全力保障各项民生,全年支出3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82.2%。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五险实现应保尽保;
  城乡医疗救助46463人次,发放救助金1175万元;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放伤残抚恤等资金1692万元。努力推动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21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8人,超额完成年度责任目标。全力以赴推动42个土建项目竣工、15类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到位,全面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全市3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我市以位列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达到国家评估认定标准,为即将启动的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共让利患者5592万元;
  全面提升城乡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市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乌兰夫纪念馆被认定为呼伦贝尔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东铁路博物馆晋升国家三级馆通过自治区审核,知青博物馆完工并开馆。三是全力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安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主持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党组成员按期带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攻坚行动,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开展节前检查,着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同时,注重加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带头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民办教师、涉军、小区不动产登记等一批信访难题和历史积案得到进一步化解。加大治欠保支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推动处理48起拖欠农牧民工工资案件。深入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扎兰屯市被列为自治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全力支持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确保资金到位、部署到位,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全市大局和谐稳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党组较好地履行了职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的工作距市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化解政府债务压力还很大,实质性化债比例还比较低,脱贫攻坚、污染防治还有许多难题需一一破解;
  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我们还需下大力气,特别是在招商引资、谋划项目、推动项目建设上力度不够大;
  三是在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上还存在不严不实现象,调查研究实效性还不强,抓督办、抓落实还不到位。
  在下一步工作中,市政府党组将坚持在市委领导下,以党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履行好政府党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提升担当履职能力,全面抓好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努力推动扎兰屯市绿色崛起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一是严格落实班子成员日常学习制度,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及市委决策部署。二是深入学习《党章》《准则》《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组工作重要内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时刻紧绷意识形态这根弦,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呼伦贝尔市28项具体落实意见及我市相关制度,严格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不断强化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坚决做到不踩线、不越线。
  (二)切实强化担当落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和“三大攻坚战”工作部署会议精神,继续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政治考验和能力检验,聚焦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要求全力抓落实,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二是围绕构筑县域经济优化升级“六大体系”,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四大农牧林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促进农牧业从增产转向提质,高质量构筑绿色农业新体系。以推进岭东工业园区振兴为统领,以阜丰公司为龙头,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园区,高质量构筑循环工业新体系。继续优化发展全域旅游,突出两极带动,加快推进柴河景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培育旅游发展核心动能,高质量构筑全域旅游新体系。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和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公司为龙头,加快打造集专业飞行、飞行训练、通航维修、航空旅游、航空物流、航空运动为一体,覆盖呼伦贝尔、辐射东北三省的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高质量构筑立体商贸新体系。扎实推进城市“双修”工作,有序推进老城区和新区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构筑新型城乡新体系。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鼓励企业产品研发和应用研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质量构筑创新动能新体系。三是坚持富民惠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升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实施“人才强市”工程,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稳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增加民生福祉。全面加强社会治理,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加大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尽心竭力解决群众最关切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坚决整治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等方面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全市和谐稳定。
  (三)切实强化作风建设。一是全面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切实履行好党组主体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深入整治“四官”问题,推动净化机关政治生态,坚决管好班子,带好队伍,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以上率下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建立公开内容动态扩展机制,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同时加大审计力度,深入开展财政财务、政府投资、民生资金、经济责任、棚户区改造等审计,坚持严字当头,坚决依纪依规整改处理。三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完善紧密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加大政务信息及时公开力度,通过市长信箱、政务微信、政务微博等途径,畅通基层群众反映诉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对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及时公开,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中共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党组 向林区党委十届九次全会的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5日)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林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林区政府按照林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的要求,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年工作任务,推动全区保护与发展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一、强化保护,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完成259万亩森林管护、13万亩中央新增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及1.5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封山育林核实率和合格率均达100%。退耕还林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实地抽样检查,退耕地保存率、成林率分别达100%。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129万亩生态公益林先行启动64.07万亩,纳入省级补偿范围的85.63万亩公益林全部启动。顺利实现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矿产资源管理更加规范。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二)科学实施生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环“一江两山”神农架段民居改造工程、林业景观工程、环保工程、旅游标识系统设臵工程。大九湖湿地修复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省验收。木鱼镇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红坪镇被授予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称号。国家空气背景检测神农架站建成并试运行,松柏污水处理厂已完工投入
  1 试运行。投资900万元建设金丝猴基础研究、野外监测和野外救护三大平台。
  二、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
  (一)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24万人次,同比增长34.7 %。其中,接待海外游客8万人次,同比增长45%。实现旅游经济综合收入达到7.82亿元,同比增长42%。
  一是资源整合取得实效。以神旅集团为平台,组建神农架大九湖九牛旅游有限公司,对原神农架旅游集团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划转,对神农坛景区进行股份制改造,完成天生桥景区资产重组;
  与软通动力合资组建神农架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组建神农天籁策划公司、神旅集团旅游营销分公司,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目标。二是基础设施大力改善。神农坛、官门山等十大旅游工程有序推进,神农山庄三期、神农酒店二期、神农架宾馆改扩建、大九湖天堂宾馆等4个四星级宾馆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木鱼镇旅游名镇建设卓有成效,红坪镇温水村和下谷乡太和山村旅游名村发展稳步推进,46家星级农家乐蓬勃发展。三是宣传营销全面展开。成功邀请央视、中央驻鄂媒体等100多家媒体走进神农架,百家旅行社探秘神农架。在全国重要客源地建立8个代办处,与九寨沟、长白山、张家界、庐山、井冈山、黄山等国内重要生态景区开展合作,筹划建立旅游联盟。与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数字神农架”项目建设,开通景区手机导游系统。与中国
  2 电信湖北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通过赴外地举办推荐会,发布电梯、公交车身、户外广告,在宾馆饭店放臵宣传画册等落地促销战略,巩固并培育了广东、陕西、河南、重庆、湖南以及省内各地客源市场。四是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积极支持神旅集团做大做强,鼓励并支持鄂西圈投公司、兴发集团参与我区旅游产业开发,新引进武汉鑫源公司、浙江亿泰公司等多家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旅游产业或开发旅游产品。五是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力度,统一全区旅游标识系统,扎实开展旅游环境整治。认真实施旅游人才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6期,培训旅游从业人员400余人次。
  (二)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89亿元,同比增长30%。运销磷矿石165万吨, 同比增长27%;
  黄磷产量1.1 吨,同比增长1%;
  发电量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
  供电量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
  实现入库税金1.15亿元,同比增长22.6%。围绕“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促进兴发集团、神农架磷业科技股份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阳日磷化工业园区。武山矿业公司的2号万吨黄磷电炉建设正在紧张筹备。神农绿谷水电发展公司园区项目全面展开。丰源公司黄磷电炉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园区相关配套工作稳步推进。
  (三)财税金融实现突破。预计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2.4%(按可比价计算)。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1947万元,同比增长25.0%,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08万元,同比增长26.4%,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固
  3 定资产投资14.14亿元,同比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亿元,同比增长18.2%。外贸出口实现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9.7%。截至11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68万元,新增8.05万元;
  各项贷款4.34万元,新增1.2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47元,同比增长10.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81元,比上年增收374元,同比增长10.1%。
  三、狠抓落实,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参加鄂沪经贸洽谈会、鄂港粤经贸洽谈会、第五届中博会、湖北投资行等活动。抢抓建区40周年大庆的机遇,分别与浙江、河南、上海等地客商,签订旅游开发、矿泉水开发、水产养殖等项目协议。全年预计完成招商引资(内资)项目34个,已开工项目23个,协议总资金102.9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87亿元,同比增长34.86%;
  洽谈项目17个,新签约重大项目11个,合同引资金额97.2亿元。
  (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神农架机场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机场场外配套全面启动。政府办公大楼改造、阳日寨湾矿区、玉泉河流域水电开发、白磷岩电站、中医医院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十宜铁路阳日建站争取工作成效显著。武神公路、松柏过境公路顺利通车。太子垭至大界岭、大界岭至大九湖段路基及大九湖至竹山段路基路面等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33.6公里,通畅工程178.37公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启动。
  四、夯实基础,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760.4万元。
  4 新建茶园0.2万亩,改造茶园0.8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33万亩;
  新建蔬菜基地2.5万亩,新建蔬菜大棚153个,累积发展大棚656个;
  新发展中药材基地0.25万亩,累计达到3.03万亩;
  新建核桃基地1万亩,累计发展3.69万亩;
  嫁接板栗1万亩,累计发展12万亩;
  发展规模养殖大户80户。新发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新成立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发旅游农产品6个,认证“三食品”品牌18个。举办绿色证书、农村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培训33期,培训农民2692人;
  新建农业科技示范户55户,累计发展355户;
  新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
  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6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万亩、“猪-沼-菜(粮、果、茶)”高效生态农业模式3万亩;
  新建沼气池500口,累计建池8500口,沼气普及率达到65%,配备沼液沼渣抽排车辆30台。强化农业综合执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农产品样品206个,经省检测中心检测全部合格。争取农机购臵补贴资金290万元,补贴机械499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0.6万千瓦达到7.4万千瓦,完成机耕机整面积3.1万亩,机械植保2.4万亩。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2家、村级综合服务社20家。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续政策、发放直补资金148万元,争取项目扶持资金47万元。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继续推进,全年销售家电8450台(件),销售金额1610万元;
  已补贴家电产品8441台(件),完成财政补贴兑付金额198万元,补贴率达99%;
  已报废黄标车130台,实现汽车以旧换新105台,兑付补贴资金146万元,补贴率达81%。
  (二)大力改善城乡面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编制《松
  5 柏镇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松柏滨河新区建设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全区乡镇规划覆盖率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54%。大九湖城镇改造基本完成,松柏滨河新区建设接近尾声。危房改造累计开工901户,完工901户。建成乡镇干部周转房101套,启动建设教师周转房20套。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60%行政村具备电子政务开通条件。
  五、全力保障,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继续实施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边远乡镇初中寄宿生交通费补助、高寒地区在校生取暖费补助、交通事故救助等系列惠民政策。制定出台乡镇干部周转房管理办法、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出租车管理办法、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政策措施。农村低保扩面500人,增加到5286人;
  城乡低保月标再提高10元。拓宽专项救助范围,启动低保户城乡水网改造现金直补试点。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展城乡困难群众殡葬基本服务补贴试点,每人补助600元,居全省前列;
  提高和扩大长寿保障金发放范围,在全区 90岁以上老人中开展长寿保障金发放试点。实施大病救助276人、68.6万元;
  临时救助人数达到4800人以上;
  完成灾后重建200户;
  保护农民工正当权益,在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矿山等使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全面实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全区基本养老基金支出5252万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为100%;
  享受失业保险187人,发放失业保险基金8.7万元;
  支出医疗保险金829万元、工伤保险22万元、生育保险10万元。加快推进基本
  6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五险参保总人数达到5976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5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81.7%,城镇在校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解决3347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出台外来个体工商户及其家属参加医保的具体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06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1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组织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5000人。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完成100套新建廉租住房、118套保障性住房主体工程建设。实施生态移民108户、428人,扶贫移民45户、176人,安臵单亲特困母亲9户、33人。开展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00人。启动10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减少赤贫人口1542人、低收入人口2156人。
  (二)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分别投入87万元和68万元为九湖乡中心小学和东溪村小新建了教学综合楼,投入84万元对6 所校舍进行全面维修,投入80万元为实验小学建设塑胶跑道,投入资金180万元修建高中高标准运动场,投入266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校教学设施进行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实验初级中学整体迁建工作规划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完成。高中课改稳步推进,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线117人,上线率为24.3%,资格(高职以上)线上线率为80.2%。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提升,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各类技术培训规模达3000余人次。继续实施义务
  7 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2031人次, 561人次享受交通费补助,补助资金79990元。争取中职生补助170万元,2273名学生受到国家资助。动员社会力量资助贫困高中生142人,15.1万元,逐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资助贫困大学生128人,资助金额达11.2万元;
  共为269名大学生办理了161.28万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三)卫生工作稳步发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乡镇卫生院实行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中医工作稳步发展,中医院一期工程综合楼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中医药文化展示基地和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全面启动实施6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个村卫生室纳入中央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工作。制定《神农架林区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逐步推行电子病历、常见病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限价等试点工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质改革,《神农架林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已批准实施。启动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结核病控制策略和防治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原“五苗”接种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均达到省定标准。完善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加强监控,全年我区未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手足口病的暴发疫情。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23%;
  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3.8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1.49‰。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力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功能,逐步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九湖、宋洛、阳日、
  8 松柏四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提前两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省级、区级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完成体育馆主体工程建设。新增6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新增3条全民健身路径。积极申报“雪炭工程”项目。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林区自然博物馆整体划转工作,公益性服务功能凸显,累计免费接待参观者21128人次,免费对2118人次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区情教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整理工作稳步推进,川鄂古盐道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度加快,《黑暗传》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下谷堂(唐)戏》、《皮影戏》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完成《神农架志》(1980—2023)编纂工作。林区体育健儿在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取得两块铜牌、两个第四名的好成绩,团体总分排名全省第十二名,创造了我区参加省运会的最好成绩。整合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版权等市场执法职能,成立了文化体育综合执法大队。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力度不断加大。国民体质测试全面完成。
  (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信访矛盾纠纷排查长效机制和四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逐步健全,全年共排查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1307人次,办结1275人次,办结率97.69%。区长专线受理群众来电1819件次,办结1813件次,办结率99.7%。全区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成功调处。在全区集中开展了6次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调处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200多起,有效妥善处臵各类非正常死亡案(事)件18起和群体性事件苗头23起,着力开展领导干部“四方促和谐”活动,
  9 包案化解信访积案17件次,实现了全年无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无初访转为重访、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启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确保了第四届中国神农架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节暨建区40周年庆祝等重大活动和松柏滨河新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深化平安神农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密织防控网络,累计投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资金近600万元,建成出入境治安卡口8个,安装公安机关直接调控的一类监控探头116个,社会化监控探头数达到600多个,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监控覆盖率达100%。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全区共发刑事案件122起,破获21起,摧毁犯罪团伙5个。成功破获“6〃13”命案和“10〃14”命案,继续保持100%的命案破案率,使我区成为全省唯一无“无黑恶势力犯罪”的行政区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共检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8处,下发《限期整改隐患通知书》5份,责令2家涉爆从业单位停业整顿。全面完成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全覆盖”工作,采集实有房屋信息22187户、实有人口信息80482人、流动人口2723人。认真部署开展对涉稳、涉恐、涉毒、在逃、有犯罪前科、精神病人、“法轮功”重点上访人员七类特殊人群的摸排管控,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圆满完成国家、部省级领导视察神农架及区级以上重大节庆活动的安保工作,确保了全区社会政治大局平稳。
  六、开拓进取,能力建设得到新提升
  (一)成功举办区庆系列活动。第四届中国神农架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节暨神农架林区建区40周年庆祝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和4位省领导亲临现场。中央、省级媒体
  10 开展《神农架—生态之旅》采访行,《艺苑风景线》栏目举行《相约神农架》大型演出,湖北卫视现场直播公祭神农仪式并组织拍摄新闻系列片《喜见神农架》。举办“聚焦神农架”摄影大赛、当代名家水墨画精品展,出版了《天地神农》、《神农架游览》、《神农架“野人”全纪实》、《永远的神农架》等神农架旅游文化丛书。同时还与41家旅行商签订合作协议。
  (二)成功承办现场办公会议。2023年,省委省政府在神农架召开2次现场办公会议,解决我区生态保护、生态补偿、旅游发展、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电力设施建设中一系列深层次困难和问题,对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我区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实现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再造契机,铺平道路。
  (三)成功接待中央首长视察。2023年,2位国家领导人到神农架考察,全面充分肯定神农架各项工作并寄予厚望,作出了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神农架的关心与支持,也说明神农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高。今年共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来宾236批、6471人次,其中接待国家领导人5 批718人次,省部级66批、960人次,部队 32批、1330人次,调研、检查组 43批、1598人次,友好县市区17批、455人次,其他接待 55批、1140人次,有力地宣传和推介了神农架,展示了神农架良好的形象。
  (四)成功谋划“十二五”发展。按照林区党委的统一部署,林区政府就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和各类专题会议,对内集思广益,对外借智借力,聘请省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担任顾问,广泛征求、吸纳广大干部
  11 群众、老干部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符合区情、体现特色的《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园四区” 5个主体规划、15个重点专项规划、“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和“十二五”规划项目库等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描绘了神农架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
  七、规范管理,自身建设树立新形象
  (一)以民为本,扎实推进功能型政府建设。以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政府公共职能不断凸显。深入调研,落实督办,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十件大事顺利推进,十件实事圆满完成,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 件,政协提案、建议意见69 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9%。完成公共门户网站改版, 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权利,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政府内部项监督逐步强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以及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离任审计制度逐步完善。
  (二)明确权责,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林区政府以身作则, 做到权责一致,权力与责任对等。加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药品和环保等安全隐患的监督查处力度,确保人民生民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依法落实相关单位职责,加强部门协调,杜绝了推诿扯皮、违法和不当行使权力、行政不作为等违
  12 法违规行为发生。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得到进一步推行,杜绝了政府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行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现代产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盘活国有、集体资产,进一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方式,程序,操作规程得到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将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
  (三)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效能型政府建设。
  切实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正。今年以来,林区政府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做到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有机结合,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维护政府权威。着力调动林区和乡镇两个积极性,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观念,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均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有效避免决策失误给林区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13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势头亟待加强,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与全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旅游景区景点的品质、影响力提升的速度与质量与先进景区仍有较大差距;
  三是农业内部增收动力不足,农业板块基地规模小,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业投入乏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农村贫困面貌未根本改善;
  四是少数干部现代意识不够,竞争意识不强。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加以解决。
  202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更是我区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强保护与发展,实现腾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我们将认真贯彻林区党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努力拼搏,阔步前行,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全面完成林区党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一园四区”战略建设,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关于2023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的研判报告

局长年终述职报告

幼儿园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9篇

最新镇卫生院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党政主要领导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三篇

德勤能绩廉述职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