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全委会议工作报告

述职报告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3-11 18:30: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工作总结报告主要是侧重员工日常工作总结报告,如出差、检查等。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市总工会全委会议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选择。

  市总工会全委会议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团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团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党员代表大会和市“两会”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奋力推动我市共青团事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现在,我受团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共青团巴中市二届四次全委会报告2023年工作,安排2023年主要任务。
关于2023年工作回顾
共青团巴中市二届三次全委会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按照“四个三”的工作路径,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切实强化“三项服务”、着力开展“三项教育”、大力夯实“三项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三项重点”深入推进
深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团市委作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牵头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抓好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深化“部门建家、干部结对”关爱模式。2023年,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按“六个一”标准新建留守学生之家126所,引导2万余名财拨人员与3万余名留守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广泛开展了“手拉手”、“我与留守学生过周末”、免费健康体检、“图书漂流”等经常化的关爱活动。争取亚德客集团、川电集团、摩托罗拉公司捐资30余万元建设“留守学生之家”16所。
狠抓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对14650余名适业青年、300余家企业建立了需求对接数据库。建立了16个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培训了建筑、缝纫、机械数控等技能人才3360余名。以青年大户、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了10个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安排了100余名返乡青年见习。以银团联手为契机,帮助129名农村青年贷款400余万元,使一大批青年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以“1+x”团建创新模式为抓手,在全市开展了乡(镇)团委规范化建设、乡(镇)团委组织格局创新试点等工作,建立了集“支部活动室+就业创业服务站+志愿者工作服务站+青年维权站+青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1+x”示范团组织5个。以团务公开为重点,公推直选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等80余名到乡(镇)团委任副书记。以团队建设为基石,新发展团员3000余名,近500名青年经团组织“推优”入党。以创建“五好”团委(支部)为引领,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平昌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团支部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二、“三项服务”切实强化
围绕中心服务重大发展战略。一是服务大交通建设。向全市青年发出了“构建大交通,青年当争先”的号召,制定了共青团组织服务大交通建设十条具体措施。组建了9支青年突击队,完成了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开展了“把团旗插在工地上、把支部建在工棚里”活动,动员广大青年主动参与大交通、对接大交通。组织青年企业家、青年医疗工作者、青年文艺工作者多次到广巴高速公路、乐巴铁路等施工现场为筑路工人送物资、送健康、送文艺。二是积极落实“争取大项目”。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要求,争取到青年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经费58万元,为我市青年志愿行动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支持。争取到中赫集团等企业在我市捐资300余万元建希望小学8所,解决了1万余名小学生上学难问题。争取到团中央为各县(区)团委补助资金12万元。争取到团省委为巴州区、平昌县青少年宫补助资金20万元。争取到省少工委培训经费5万余元,在我市培训了103名少先队辅导员。
着眼需求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一是服务藏区中职学生。开展了走访慰问关爱活动,组织藏区学生免费体检,建立了团队干部结对帮教机制。二是服务困难青少年。为张旭、戴思璐和杜金科等因贫、因灾、因病致困的青少年募集善款5万余元,送去了团组织的关怀。启动了工青妇“暖冬”大行动,为困难群众开展“三送四助”活动。三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开通了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为2万余名青少年提供了包括维权、心理疏导、就业辅导等咨询和帮教活动。
拓宽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成立了巴中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新注册登记200余名青年志愿者,成立了5个专业服务队。启动了“争做志愿者,共建新家园”、“关爱母亲河,从我做起”和“青春红丝带”等志愿服务。为城乡环境治理、道路交通整治、大交通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光雾山红叶节、“6.26”国际禁毒日、红歌万人合唱、2023年高考、预防艾滋病、无偿献血、法律援助等活动开展了志愿服务xx余人(次)。
三、“三项教育”有效开展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页,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定期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了整改措施,实现了“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团员青年得实惠”的目标。
开展“学习王瑛精神,争做红军好后代”活动。围绕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国庆60周年,举行了王瑛事迹报告会、开展了红歌大家唱、争做红军好后代等活动。围绕少先队建队60周年,向全市少年儿童发了倡议书,开展了少儿书信比赛活动,让“五四”精神、红军精神和王瑛精神植根全市青少年心灵深处。通江县诺江镇第二完全小学六年级学生何亮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
(四)广泛凝聚青年人才发挥作用。一要进一步加强青联、学联、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创业协会建设。二要邀请全国、省青联委员和巴中籍在外优秀青年到巴中,为巴中发展凝人聚智。三要切实做好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引进人才的服务工作。
二、大力加强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工作活力
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基本途径。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推进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一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贯彻省、市党建带团建工作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已有的相关政策,加大执行力度,为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二要争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党委在工作指导、干部配备、制度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制度层面研究解决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三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党建带团建的领导责任、工作协调、检查考核等机制,推动工作长效化。
(二)推进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要做好统筹规划,以阵地、队伍和项目为重点,着力抓好县级青少年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联系青少年的新型纽带、服务青少年的有效平台、展示共青团的形象窗口。
(三)扩大组织有效覆盖。一要努力扩大新兴领域组织覆盖,力争在全市80%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建立团的组织,并在律师、会计行业等新社会组织建团上实现新突破。二要积极扩大民办、中职学校团建覆盖,从建立健全团组织、配齐配强团干部、发展壮大团员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活跃民办、中职学校团的工作。三要狠抓传统领域团的活力建设,巩固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团建的有效做法,切实加大优秀团员入党和少先队员入团工作力度,强化团员青年主体意识,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两个强力推进”。
(四)推动团建试点创新。要创新基层团干部选拔渠道,选拔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青年能人等从事团的工作,推动基层工作。
(五)激发基层工作活力。一要加强基层团队干部培训,县级团委要抓好乡(镇)、村(社区)团干部的轮训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二要加大协管考核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对县(区)团委领导班子的协管考核,抓好团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团的事业健康发展。三要督促县(区)团委完成换届工作。
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教育引导工作
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持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大对各领域青年骨干的理论武装工作。要不断深化“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巴中同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习王瑛精神,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争做红军好后代、争当“四好少年”等活动,唱响热爱祖国、建设巴中、回报社会的主旋律。要着重抓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学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二)全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要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全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以大中专学生、机关事业单位青年、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五类群体为重点,找准思想意识关键点,采取有效路径,加强分类引导教育。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点节庆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引导青少年,拓展引导载体,扩大团属媒体对青少年的吸引凝聚,繁荣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青年文化。
(三)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活动载体,狠抓阵地建设,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支持体系。高度重视闲散青少年、留守学生、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流浪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服务工作。
四、有力促进就业创业,着力提升青年发展能力
各级团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长期任务,在党政工作格局中找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切入点,切实提供有效服务。
(一)抓好就业创业平台搭建。县(区)要成立青年就业创业协会,为创业青年搭建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继续发挥好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联合会的作用,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二)抓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要针对市场抓培训,围绕大交通建设、特色产业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建立的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创业就业青年1000名。争取项目抓培训,争取劳动、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推进培训资质证书认证。
(三)抓好就业见习基地管理。要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质量至上的原则,抓好现有基地建设,动员更多企业参与见习基地建设。健全见习管理制度,规范见习操作流程,实现岗位动态对接,保证见习时间,推荐100名适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到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见习。

  市总工会全委会议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市总工会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3年以来工作回顾
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履职尽责、积极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3年,市总工会获评“全国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市级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特等奖”“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最具影响力平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贡献突出实施单位”“全国网络正能量专题活动二等优秀活动”等荣誉称号,获得市委综合考核“好”等次,市委效能考核“好”等次。蔡振华、江广平、石岱、李晓钟等全总领导先后来肥考察调研,对我市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会改革、困难职工帮扶、女职工权益保护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李明,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等领导多次来肥调研指导,对合肥工会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为主线,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知识竞赛、两微(微经验、微党课)评比等各种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齐奋进”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奋进新时代 歌声颂祖国”职工合唱展演、“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演讲大赛、“倾情礼赞新中国网聚职工正能量”为主题的好网民等活动,合肥工会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达42.6万人,在全国同级工会中处于领先地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市总工会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寻找合肥市时代劳动模范活动,遴选出20位合肥市时代劳动模范,在市“五一”大会上隆重表彰,《工人日报》头版头条以《老劳模“复出”点燃职工奋斗激情》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举办“劳模精神 红色传承”劳模进企业暨劳模先进事迹宣讲活动,让学习劳模、争当劳模成为广大职工的思想共识和价值取向。丰富文体活动展示职工风采。成功举办合肥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全市68个代表团、近5000名职工参赛;组团参加安徽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夺得金牌、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荣获优秀组织、体育道德风尚及职工健身展演三项大奖;举办“工会大讲堂”180余场,内容涵盖职工思政引领、法律普及、技能培训,深受职工欢迎;各级工会通过阅读分享会、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等活动,传承优秀文化,引导广大职工提高自身素质。
(二)进一步丰富“蓝领创新”品牌内涵,激发职工建功立业热情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创新采取“两类三级”竞赛模式,推动形成“全员练兵、分级竞赛、层层选拔、集中展演”的竞赛格局,各级工会组织竞赛1100余场,参赛职工65万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和长三角民营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论坛活动,公交、燃气等行业选手在全国大赛、长三角大赛中勇摘桂冠。首次开展“五小”创新活动。共申报“五小”创新成果1570项,评选出优秀成果303项,市总工会投入创新成果补贴资金302万元。大力推进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建设。自2023年起,每年选树30家标准化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对验收合格的创新工作室连续三年给予3—5万元/年经费补助。开展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督查活动,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市职工大学等职工培训基地作用,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与鉴定。
(三)坚持以职工需求为中心,不断提升工会维权服务能力
持续打造“绿色出行”品牌。将公交补贴标准提高至50元,全市共有39.6万工会会员充值,两年来,“绿色出行”品牌成为最受职工群众关注的工会活动,工会组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影响并支持省直机关工会、省产业工会按照合肥模式为省直10万职工开展普惠充值活动。认真实施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制定下发《合肥市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对困难职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为960名建档在册困难职工发放救助资金699.12万元,超额完成省总工会下达民生工程任务,在全省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大力开展“橙色关爱”活动。组织5000名苦累脏险等特殊岗位一线职工赴半汤、南京、厦门等地疗休养;“春送岗位”就业服务36880人次;“夏送清凉”慰问一线职工23万余人,首次对5000多名公交司机、11000多名环卫工人进行全覆盖慰问;“金秋助学”向全市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70.99万元;“冬送温暖”慰问发放款物934.18万元;在户外劳动者集中区域建成18家“工会幸福驿站”,有效缓解环卫工、快递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如厕难、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出台爱心母婴室建设标准和补助细则,持续推动爱心母婴室创建工作。切实做好职工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在四个城区设立法律援助分站,组建13支法律服务分队,深入企业、工地开展法律宣传讲座128场,受众2.3万人;全年接待维权来访、咨询3800余人次,为职工挽回损失866.4万元;全市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2587份,覆盖职工136万人,已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0%;开展“安康杯”活动,参赛职工达32.1万人。
(四)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有效提升工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
持之以恒抓好工会党的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表率走在前列”大调研和“下基层、访工情”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到职工中间,为广大职工解决了一批重难点问题;扎实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接受市委第七轮巡察第六巡察组对市总工会党组的巡察;持续提升经审工作规范化水平,强化工会财务资产管理;在市效能办评选的全市85件“群众满意件”中,市总工会有8件入选。大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800余家,新发展会员19.5万人,比上年净增11万人,其中新发展农民工会员9.7万人;成立八大群体工会组织643家,发展会员4.9万人;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建立工会组织,为城区、开发区每个乡镇级工会配备一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加强阵地建设。市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工人文化宫(北区)、合肥市职工文化体育中心(包河)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优势,组织广大职工投身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和省总工会部署,在参与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中彰显了工会作为和担当。全市各级工会共筹集资金1365.94万元,其中市总工会本级共投入资金731.1万元,用于支援武汉市总工会,慰问卫健委系统一线医护人员,慰问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职工,慰问保障民生企业职工及66个街道(乡镇、开发园区)一线工作人员。向全市广大职工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职工听指挥顾大局,立足岗位,做好防护。在合肥工会微信公众号开设“抗击疫情——合肥工会在行动”、“抗击疫情——劳模工匠在行动”两大板块,持续报道30余篇,大力宣传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市总工会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两小时内有65名同志主动报名参加下沉社区一线防疫工作,在40余天的防疫工作中,市总工会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坚守岗位,赢得了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的充分认可,《工人日报》以《一场战“疫”带来的精神洗礼》为题,对市总工会下沉社区防疫工作进行了大篇幅报道。组织开展“合肥工会网上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举办28场网上专场招聘会,提供5.8万个工作岗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设职工“微课堂”,帮助职工提升技能、精准就业。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关爱困难职工“五个一”行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部分干部职工意识形态风险意识不强;二是主动作为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主动深入基层帮扶调研不够,调研后成果运用不充分;三是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高,少数干部精气神不够,主观上没有将工会工作摆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安于现状,争先创优意识不强。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二、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3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23年全市工会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贯彻落实省总工会“42101”工作目标,不断深化“两项改革”,深入推进“五项行动”,推动新时代合肥工会工作新发展。
(一)聚焦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学思践悟、真信笃行。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会、辅导报告会、劳模宣讲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加强学习研讨,凝聚思想共识、激发使命担当,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工会报刊、网站、文化宫、职工书屋及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等宣传文化阵地作用,加快工会系统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昂扬向上、健康文明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职工思想引领。高标准完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五一”表彰评选推荐工作;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表彰推荐,合肥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等工作;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合肥篇章”主题宣传教育、“劳模精神进企业”主题宣讲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合肥职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劳模工匠馆,进一步打造“红色传承”品牌。
三是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举办合肥市第六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故事会、歌唱戏曲大赛、主题读书征文等系列活动,举办全市职工篮球、乒乓球等单项体育赛事,不断丰富职工文化体育生活;扎实推进职工书屋建设,重点打造5个职工书屋示范点,营造全市企业书香云集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窗口单位文明创建质量。
(二)聚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一是推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举措》,建立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市职工大学、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等职工培训就业服务基地作用,广泛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实施职工技能等级提升奖励计划。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劳模工匠交流学习活动。
二是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结合合肥实际,围绕基层需求,继续采取“两类三级”竞赛模式,面对全市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覆盖,举办“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决赛200场。加强职工创新区域板块合作,组队参加长三角地区职工劳动竞赛、服务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立功竞赛决赛、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和优秀班组建设成果展示等竞赛展示活动。
三是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基层一线,覆盖多行业、多工种,开展首届“合肥工匠”选树命名活动。组织开展第六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推动优秀创新成果展示、发布、转化和应用,积极参加安徽职工创新成果展和劳模工匠技艺展。新建30家标准化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推动全市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质量和作用提升,不断丰富“蓝领创新”品牌内涵。
(三)聚焦完善维权服务机制,不断提升职工服务体系
一是拓展普惠服务体系。继续开展“绿色出行”普惠关爱行动,不断扩大品牌美誉度和活动影响力;创新“四送”服务方式,常态化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丰富橙色关爱品牌,扎实推进户外劳动者“幸福驿站”、爱心母婴室创建和一线职工疗休养工作;深入开展“关爱八大群体”行动,为八大群体工会会员赠送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继续做好“农民工免费上大学”“农民工免费体检”等工作。持续开展劳模疗休养、体检以及公交卡充值工作。继续做好各类职工学习培训服务。
二是实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扎实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决战决胜年活动,大力实施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加大对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入户走访、动态管理工作力度,开展全市工会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确保2023年我市现有920名建档在册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深入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开展2023年脱贫攻坚“夏季攻势”,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工会力量。
三是加快智慧工会建设。大力开展智慧工会云平台普及应用年活动。推进合肥智慧工会(二期)项目建设运行,做好智慧工会数据库、智慧创新服务平台、智慧教育平台、普惠服务平台等核心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工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码上办、预约办”。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周”活动及职工喜闻乐见的网上活动,实现“年年有主题、季季有精彩、月月有活动”。
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加强维权维稳工作,做好化解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建设法律援助分站,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工会普法大讲堂”、“尊法守法·携手筑梦”等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持续宣传贯彻《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推动《条例》在服务职工维权和服务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依托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积极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和质效评估工作。按照“建会、协商、建制”三同步要求,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
(四)聚焦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工会自身建设水平
一是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巩固拓展年活动。持续加大建会入会力度,深化开发区(工业园区)、百人以上企业以及楼宇工会建会和八大群体入会行动,推进网上申请入会和职工企业外单体入会,2023年新增建会2000个,新增会员150000人,非公企业新增建会1855个。提高乡镇级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建立非公企业示范工会、“六好”乡镇(街道)工会基础信息数据库,规范基层工会换届选举工作。结合我市社会化工作者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合肥市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培育特色品牌工会,打造全市特色品牌工会矩阵。
二是加强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工会工作规范提质年活动。坚持强“三性”、去“四化”,着力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将工会改革成果向纵深推进。不断改进工会工作内容方法,规范工作运行机制,着力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做好合肥市“十四五”工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
三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工会干部本领锤炼工程。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增强“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的要求,全面提高工会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贯彻执行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加强工会干部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提高工会干部政治能力。深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兼挂职干部作用,健全工会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四是加强工会财务资产管理。依法按章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推进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强化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将经费向基层工会和职工倾斜,保证工会重点工作资金需求。积极稳妥做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暂免收缴工作。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经费审查监督。加大工会阵地建设投入,支持基层工会建设职工活动阵地,争取市工人文化宫新宫尽快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市工人文化宫(北区)、市职工文化体育中心(包河)项目建设。
(五)聚焦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一是突出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认真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党纪法规学习,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合肥工会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是全面深化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深入开展“下基层、访工情”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继续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认真做好效能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效能工作情况明查暗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规定。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各位委员、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和省总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团结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合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总工会全委会议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市总工会四届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一年以来,在省总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坚持“3+N”的工作模式,转变作风,主动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中华全国总工会两次直接邀请市总工会参加有关会议并介绍经验,凸显了市总在全国及全省工会的影响。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一)、凝心聚力,在服务发展上展现作为
1、坚持教育引导,凝聚全市职工发展共识。全市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组织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组织全市工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组织学习习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工会工作方向更加明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工会干部的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2、坚持典型引路,激发全市职工创业热情。2023年是全国、全省和全市三级劳模评选年,全市工会严格评审条件,严格工作纪律,抓好推荐、评审、公示各环节,确保了表彰人选的先进性、代表性和群众性,圆满完成评选、推荐、表彰全国、省、市三级劳动模范的各项工作。经过认真筹备、精心组织,我市庆“五一”劳模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市委书记李新华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激发了全市职工投身“壮腰工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抓住契机,集中开展了劳模宣传月活动,组建由劳模、职业道德标兵组成的报告团,深入各地和企业巡回演讲,使职工群众深受教育和感染,在荆州电视台、荆州日报等媒体开辟专栏对各级劳模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学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的浓厚氛围。
3、坚持人才引育,提升全市职工创业水平。以“同心壮钢腰、跨越争先锋”为主题,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联合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共同举办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有效推进“壮腰工程”。搭建社会化平台,与市人社局、荆州电视台合作举办“师傅登场” 职工系列技能比武展示活动,评选各行业“金牌工人”40名。开展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一线劳模“传、帮、带”作用,全市已成立35家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多样化、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
4、坚持活动引领,丰富全市职工文娱生活。一是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市总工会举办了2023年 “荆江之秋体育节”,分别于9月、10月、11月举行了“全市职工健身舞比赛”、“全市首届职工篮球锦标赛”、“全市职工羽毛球比赛”等三项全市主题体育竞赛活动,各地各产业工会举办示范性体育活动近500场。二是认真组织“三送”活动。组织开展以送文化、送电影、送演出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市总工会全年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送文化进基层慰问演出活动近20场次,重点举办了“金秋京韵”中秋演出晚会,被全国政协评为“全国十佳票房”的荆州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京剧票社演员们为全市广大职工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今年元月,举办了全市一线职工迎新晚会。三是扎实开展职工读书活动。重点推进了“职工书屋”建设,开展了全国、省级、市级职工书屋的选树工作,有效运用“职工书屋”示范点资源,发动基层工会举办各种主题读书讲座,建立职工读书兴趣小组,构建职工读书交流、自我学习的多种平台,开展了荆州市第五届“职工读书节”活动。荆州市总工会职工文化建设经验收到包括全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玉赋同志在内的所有全总副主席的批示,要求在全国推广荆州经验。
(二)构建和谐,在维护职工权益上展现作为
1、工资集体协商深入推进。我们把工资集体协商“双要约”作为维护职工合法经济权益的主抓手大力推进,下达了开展春季、秋季“双要约”文件,在报纸和市总网站上进行了通告宣传,对参加活动的企业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公示,提请广大职工进行监督,2023年有507家新增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参加了“双要约”行动。针对“双要约”落实难的问题,我们加强对企业的后续监督力度,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双要约”反馈、曝光制度,对没有应约或已应约但没有真正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督促或曝光;建立了“月报”制度,对所有开展“双要约”企业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及时掌握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对没有按时间节点开展集体协商的企业予以问责,要求说明原因,限期改正;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预报、履行监督和履约评估“三项机制”,加强对基层工会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参与、指导和监督,进一步规范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和内容。截至目前,全市企业签订集体合同6960份,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5682份,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256份,共覆盖职工30万人。
2、民主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2023年上半年,市总工会争取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制发《关于建立企事业单位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市企事业单位要建立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全市建立了10个试点单位逐步推广,企事业单位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拓宽了民主管理渠道,为基层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具有荆州特色的职工议事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建立职代会的企事业单位达5600多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达90%。
3、劳动法律监督维权坚强有力。联合市人社局、安监局下发了《关于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处理建议书”制度的通知》,从职工就业、订立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待遇等11个方面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积极参与并成功调解了沙市活力28、菲利华等职工群访重大劳动争议事件。据统计,市总本级全年接待职工来信来访636人次,接访劳动争议案件207件,有效调处了一批劳资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改善民生,在服务职工上展现作为
1、做实职工普惠服务。一是突出职工服务中心建设。2023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以及规模企业职工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力度,抓好不同层面、不同类别单位的试点。截至目前,全市试点建成及覆盖企业数411家。二是突出会员服务卡推广。为解决好服务卡的激活率和吸引力等问题,我们大力发展特约商户,组织多种特惠活动,通过专场特惠、综合推介、会员专享等方式,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衣、食、住、行、游、娱、购等优质服务,确保广大职工享受到实惠。三是突出开办职工点单式课堂。组建全市职工素质提升讲师团,开设职工“点单式”课堂,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法律、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生活健康等方面知识讲座,全年在市直单位共开展讲座15场(次),吸引近千名职工参加。
2、做大职工帮扶品牌。一是组织好“两节”送温暖活动。在元旦、春节期间,市县两级工会投入送温暖专项资金800多万元,集中开展走访慰问、农民工维权、就业创业帮扶、特殊群体关爱、工会会员卡体验、“12351”便民服务等“六大行动”,让全市广大职工欢度传统佳节。二是加大“金秋助学”力度。2023年8月,市总本级筹资近70万元,对市直412名贫困子女发放助学金,并与荆州电视台合作,以“周未课堂之特别课堂—弘文尚德、好人开讲”形式举办“金秋助学”发放仪式,扩大了助学影响。三是推进工会会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市总工会把工会会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来全力推进,联合市人社、市财政等相关部门下发了《荆州市工会会员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全市各级工会按照相关要求,选好创业项目,选好创业对象,并做好跟踪管理和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发放贷款约300万元,涉及创业项目45个。四是困难劳模帮扶救助到位。市总工会主动对接上级工会组织和市财政部门,对患有重大疾病或遭受意外灾害而致贫的劳模实施专项困难救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2023年,为537名市级以上困难劳模发放专项困难救助金247万元,组织400名市级困难劳模进行免费体检,有效缓解了困难劳模因病或受灾而导致的经济压力。
3、做细职工关爱活动。进一步深化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联合市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金蓝领”培训班,联合市直各大医院举办了月嫂培训班,共培训学员近500人,提高了全市广大职工就业再就业能力。认真做好夏季“三送”活动,全市各级工会共筹资350万元,走访慰问500家企业,慰问一线职工、农民工20多万人。举办了三场荆州工友相亲活动,先后有4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近600名青年男女相聚在一起,参加“荆州工友相亲”联谊会。斥资20万元开展女职工 “两癌”普查活动,为全市2000多名女职工进行免费体检。
(四)、改革创新,在自身建设上展现作为
1、创新思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抓好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我们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工建的意见》,举办了党工共建现场推进会,以党建促工建,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抓好农民工集中入会活动。重点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开辟一个专栏,集中宣传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的重要性;树立一批组建工作好的典型;举行一次上规模的农民工入会仪式;编写一份形象生动的农民工入会和维权的宣传小册子,全市全年新发展农民工会员4万人。三是抓好工会主席协议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章立制抓规范,不断完善工会主席协议管理的协议内容、考核考评方式,先后建立了《荆州市协议管理工会主席定期指导、汇报工作制度》、《荆州市总工会协议管理工会干部学习培训管理办法》、《荆州市协议管理工会主席工作提案制度》、《荆州市协议管理工会干部首问责任管理制度》。四是抓好行业工会组建。我们重点推进了物流、物业、旅游等新兴行业工会组织建设,目前,正在筹建快递行业工会和电商行业工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单位14000多个(不含个体经营户),职工总人数为103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为57万人。单独建立工会委员会7300多家(含联合会),工会涵盖单位数8500多家,工会组建率85%,会员人数70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为44万人,职工入会率83%。
2、创新平台,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按照全总、省总和综治部门的相关要求,顺应“互联网+” 趋势,开展了全市工会“互联网+服务职工”信息化建设工作,投入40多万元开展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投入50万元开展信息化软件自主研发。预计全市工会“互联网+服务职工”信息化平台将在今年6月全面建成,实现全市工会统一网络、统一机房、统一数据交换,把工会工作拓展到网上,实现数据更准确、服务更精准、维权更有效、建会更深入,服务职工全覆盖。
3、创新载体,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印发了《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实施方案》、《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引导各级工会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深入开展“四联一促”活动,坚持“一网二卡三本”制度,机关干部的敬业意识和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度进一步提升。
4、统筹开展其他工作。工会经费收缴稳定增长,工会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市委要求,做好精准扶贫、“万名干部进万企”工作,已帮助结对扶贫村制定脱贫计划,帮助“万名干部进万企”联系点湖北思诺服饰公司借款15万元,解决企业生产资金、职工工资发放等实际困难。统筹做好了综治、计生、援疆援藏等方面工作。
一年来,全市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全市工会组织还不同程度存在“四化”问题,工作作风还不够深入;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有些领域和单位工会组建还存在空白点,不少农民工和临时聘用人员还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部分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够,对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吸引力不够;少数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职工群众的要求,离职工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地方和产业工会对基层工会服务指导的力度、方式有待加大和转变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2023年全市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
2023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一年。中央和省委专门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凸显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为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工会组织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为改革发展凝心聚力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奋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2023年全市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增强“三性”去除“四化”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突出抓好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围绕中心,着力开展“工业壮腰”建功立业活动;服务基层,着力构建“互联网+服务职工”平台体系;适应新常态,创新开展工会精准扶贫工作,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实现“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一)夯实基础,把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落到实处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组织起来是基础。当前,各级工会组织要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一方面,切实做好基层工会组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增强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凝聚力。
1、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继续抓好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制定并出台《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大数据功效,建立“菜单式”建会模式,推动工会组建。做好新兴行业工会组织建设,出台并完善《关于加强行业工会建设完善产业工会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市直建立物业、物流、快递、动漫等行业工会,扩大对新领域和小微企业的有效覆盖。强化机关工会建设,增强机关工会活力。加大农民工入会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劳务派遣、工程项目等重难点区域和行业的农民工入会工作,创新农民工入会方式,借助“互联网+”推动农民工入会工作。
2、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要按照“六有”标准,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工作制度建设,使工会组织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基层工会委员会,原则上都要建立完善“五个委员会”,推行工会干部民主直选。要把“职工之家”建设同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探索新形势下“职工之家”建设,开展会员评家。继续开展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工会工作亮作为的“三亮”活动,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继续开展“树千家示范工会”活动,通过典型示范,提升基层工会活力,树立工会形象。
3、强化对基层工会组织的服务。要加大对基层工会的服务指导力度。重点开展基层工会干部培训活动,广大工会干部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培养专业思维、提高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方法,提高维权服务能力。今年,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和工会协理员轮训一遍。继续开展为工作条件相对薄弱的基层工会送办公用品的活动。积极开展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干部队伍选聘工作,不断壮大工会干部队伍。深化拓展“十佳百优”品牌创建工作,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第一批“十佳百优”品牌创建工作经验,启动第二批“十佳百优”品牌创建活动。
(二)心系职工,把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落到实处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工作的主责主业,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必须紧紧把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根主线,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不断创新维权载体和维权方式,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1、加大力度推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抓好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对集体合同项目落实情况督办检查制度。指导企业工会组织不断拓展集体合同内容,最大限度地保证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继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春季、秋季“双要约”行动,坚持月报制度和反馈、曝光制度,进行通报和公示,督促企业真正进行协商;在企业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三项机制”,进一步提质增效。重点抓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的协商谈判环节,形成敢于协商、善于谈判的氛围。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协理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深入实施集体协商提质升级五年行动计划,联合市劳动关系三方对工资集体协商典型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开展行业集体协商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2、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职代会预审报告、会中指导和会后情况反馈等三项制度,加强职代会标准化管理,完善职代会质效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提高职代会质量。今年,要深化和扩大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职代会预报制度建设,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事业单位要全部纳入市、县二级预报范围。深化沟通协商的常态化建设,大力推进“职工议事”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建制单位的覆盖面,指导“职工议事”的协商质量;逐步推广企事业单位行政和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巩固已有的10个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今年,全市试点单位要扩大到100家以上,为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的全面铺开提供经验。
3、要全力开展劳动维权监督。要特别注重维护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重点推进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建设,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深入开展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工作网络,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积极参与仲裁调解和诉讼调解。完善市职工法律服务团建设,不断壮大各级工会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评选表彰荆州市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高度重视职工信访维稳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化解劳动纠纷。加强舆情队伍建设,健全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处置工作机制,增强主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围绕大局,把组织职工建功立业的重要使命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壮腰工程“十年大振兴”,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努力将荆州建设成为江汉平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全市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头等大事。全市各级工会要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激励广大职工换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
1、要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市总工会将继续以“师傅登场”职工技能比武展示活动为载体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推动劳动竞赛向非公企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评选各行业“大荆州工匠”,为竞赛活动优胜选手晋升技术等级,重点开展“互联网+”创客项目设计技能大赛。开展荆州市第三届“十佳”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百优”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的评比和展示活动,推荐优秀成果参加省第五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
2、要大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适应结构性改革对职工素质的要求,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举办金蓝领、家政(月嫂)等形式多样的培训班,为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打好基础。组织好“荆江之春艺术节”,举办荆州市首届合唱比赛,开展百场文艺演出(电影)慰问活动,努力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举办第六届“荆州市职工读书”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开展推荐好书、演讲、征文等活动。发挥好荆州市职工素质提升讲师团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育内容,对全市职工开展点单式培训。
3、要大力推进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加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扶持力度,落实工作室“突出扩大覆盖面、推动创新实践和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科学制定创建标准,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实行定期通报和表彰奖励制度,市总将适时评选职工(劳模)创新室创新优秀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对第二批创新工作室进行授牌。
(四)突出实效,把精准帮扶服务职工落到实处
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也是工会组织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竭诚服务职工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及时回应广大职工群众的诉求和呼声,切实解决职工生产生活困难。
1、切实提高困难帮扶的精准化水平。做好城市困难职工群体的解困脱困工作,对已有的建档困难职工,进行细致排查梳理,掌握困难职工群体规模、分布及就业收入、致困原因等情况,为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做到一人一档案、一人一计划、一人一措施、一人一联系干部,因困施策、分类帮扶、精准脱困。高度关注结构性改革中职工生产生活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产能过剩行业、经营困难企业和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企业中的职工生活困难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困难职工专项帮扶工作,妥善解决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2、切实开展职工普惠化服务。强化全市职工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推进各层次服务中心规范化运作,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继续开展“春风送岗” 、“夏送清凉”、 “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工会小额贷款”、女职工“两癌”免费检查、劳模和优秀一线职工免费体检和疗休养、荆州工友相亲等服务职工活动。继续推进工会会员服务卡发放工作,联系媒体、电商、传统商业等开展各种专享活动,切实提高工会会员服务卡的生命力。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回应职工的需求和关切,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积极主动推进职工医疗互助、心理咨询等关爱职工活动。
3、切实加强农民工服务工作。主动参与涉及农民工权益问题相关政策制定,积极帮助农民工市民化。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保障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经济权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为农民工做好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各项服务工作。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健全农民工申诉、受理、法律援助等联动维权机制,及时解决农民工维权投诉问题。
4、切实加强工会互联网+服务职工工作。建设并全面启用全市工会“互联网+服务职工”信息平台,加强管理,推动科学有效运行。开展信息平台管理员培训工作,建设一支过硬的工会互联网工作队伍。利用半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工会组建及会员发展、劳模、困难职工等三大数据库信息的全部录入,充分发挥平台的存储、管理、查询、分析、服务、互动等各项功能,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动态掌握、精准分析,督办工作。着力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工会政务新媒体平台,弘扬主旋律。
(五)、勇于担当,把凝聚职工跟党走的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引导全市广大职工跟党走,是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强化教育引导,凝聚全市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力量,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1、强化教育宣传,传递正能量。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要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加强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工作,研究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实际,主动关注、研判、把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实际需求,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举办“五一”巡展,开展劳模先进集中宣传活动。适时编写“荆州市职工职业道德读本”,征集职业道德小故事,培育宣传一批弘扬职业道德、践行价值取向、诠释志愿精神的先进典型,引导职工认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职场行为准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志愿服务,倡导社会公益,弘扬志愿精神,提升文明程度。
2、强化工会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成果,推动广大工会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开展好“学系列讲话、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工会广大党员干部尊崇党章、敬畏党纪,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大力加强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强化领导核心作用,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要建立健全联系基层、服务职工制度,要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评工会和上级工会评基层工会的“双向互评”机制。坚持完善机关绩效考核制度,竞进提质。扎实开展“四联一促”活动,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更多的工会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的指导服务力度。
3、统筹做好其他工作。加强产业工会建设,支持产业工会结合产业和职工队伍实际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继续做好女职工工作,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健全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制度,推动工会理论创新。按照全总省总要求,做好市总机关改革工作。统筹做好工会财务、经费审查、老干、信息、综治、档案管理、计生、保密、精准扶贫、“万名干部进万企”等工作。
各位委员、同志们,面对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我们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在市委和省总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同心同德、主动作为、不断进取,为加快推进壮腰工程“十年大振兴”,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实现荆州市“十三五”规划良好开局,努力将荆州建设成为江汉平原现代化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报告9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

小学教师督导评价自评报告范文

住建局局长述职述廉述法报告

党组书记组织落实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报告

驻村第一书记个人述职报告

标签: 工作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