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辞旧灵鸡歌日丽,迎新瑞犬报年丰。”又是一个喜庆的春节,吃团圆饭,发压岁钱,放鞭炮,拜年,浓郁的年味在每个人的身上散发着。我闹中取静,坐在书桌前翻看《我们的节日》一书。书中正好有关于春节的篇章。
时光倒转,我来到了先秦时期,人们正将自家酿制的美酒和羔羊当做供品,奉献给他们心目中的各位神仙,以答谢诸神一年来的赐福和保佑;接着我从西汉时期经由汉朝来到南北朝,人们对过节越来越重视,燃放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除夕守岁等活动得到迅速推广;之后历经唐朝、明清时期、辛亥革命,每一个时期都给春节增加新的内容,春节真正成了普天同庆的节日。我猛然抬头回到了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一年高过一年,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也开展得更为丰富。舞龙、舞狮、唱戏、说书、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等五花八门,热闹不已。
听老妈说,他们小时候,生活还比较苦,全家每月吃一回猪肉,添新衣只能等过年。所以小孩子一放寒假就都掰着指头盼过年。吃了腊八粥,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起来了。杀鸡宰鸭、晒鱼干、磨豆腐、轧年糕、包粽子等,像外婆家那样在当地相对富裕一些的人家,还要请屠夫上门杀猪,请裁缝到家里给全家人做一身新衣裳。等到大年三十那晚,外婆就会烧出满满一大桌菜,小孩子可以放开肚子随便吃。当然更开心的是拿压岁钱。那时大人分压岁钱一般是几角钱,像外公给老妈她们每人2元,已经算是很慷慨了。正月初一早早起床,迫不及待的穿上漂亮的新衣,拿上在枕头下压了一晚的红包,在裤兜里装上好吃的,就跑出家门找同伴玩去了。我听了老妈的讲述简直有些不敢相信,与那时相比,论吃穿,那我现在天天都像过年。
随着时代的进步,过年除了传统的节目,还融入了新的方式。走亲访友仍乐此不疲,还出现了E-mail拜年、网上视频拜年、手机短信祝福等等。特别是近几年,过年不再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世界各地都在逐渐效仿。据报载英国伦敦有“洋财神”给市民发红包,在市中心分享大年初一的喜庆;美国首都华盛顿在举行舞狮表演,一些孩子还穿起了唐装;荷兰海牙市政府前,一只舞动的中国雄狮不时跳跃,翻滚,赢得众人拍手叫好。
是啊,地球变小了,中国变大了!科技的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让地球变小;中国的繁荣强大,赢得了举世尊重,中国的传统习俗也影响着全球每一个角落。中国年越过越有味!
【篇二】
进入腊月,年味无处不在,它犹如一股气息,一股与往常不一样的气息,令人心醉,令人回味,它象蜜糖一样让人甜在心头,使我一往情深,痴迷不悔。
年味在孩提时的欢乐中。儿时的年味永远是那么温馨和醇和,五彩焰火在夜空中绽放,欢乐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过年可以穿新衣、戴新帽、走亲戚、讨红包、挂灯笼、放鞭炮;看跳财神,玩龙船;可以自由自在地快乐狂欢,尽情地挥洒和释放童趣,使童心无比畅快,快乐吉祥的新年气氛,无一天不让我有新奇的感觉。小时的我听着、看着,心里总是暧融融的,它甜蜜我整个童年。
年味在忙碌的气氛中。过了“腊八节”之后,各家都忙碌起来,乡村的炊烟不断冉冉升起,各家各户厨房里热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菜香,爽朗的笑声不时从窗口飘出,灶膛里红色的火光总是映着父、母忙碌的身影,蒸年糕、搓汤圆、做馅饼、包饺子;此外,扫灰尘、洗衣服、办年贷、贴春联、买花炮……人们的脸上浸透着幸福,处处溢满着飘香的年味。
年味在亲人的守望中。临近过年,年迈的父母总是守候在村头,企盼远方游子的身影,异乡的子女归心似箭,他们匆忙的脚步、日夜兼程,漂泊在外的心早在寻找家的港湾,那幸福的目光被亲情牵挂,使相距异地的心紧紧靠拢在一起。车站、码头,在人们匆匆回家的脚步中,无不散发出充满着泥土芳香的亲情,友情、思乡情,年味似乎就在人们甜甜的守望和苦苦的期待中,变得美丽而浓郁,她是缕缕乡情、友情的再一次欢聚,是团圆、幸福的象征。
年味在拜年的祝福中。新年一大早,四周便响起了鞭炮声,穿上新衣的人们放完“开门鞭”、吃过“开口糕”(高)、洗完脸后,带上笑容、带上祝愿去拜年、拜拜双亲、拜拜长辈,献一声问候,道一声平安,一声“过年好”让人多温馨。乡间的路上,一队队、一排排,来来往往都是拜年的队伍,相互说着祝福的话,笑意盈盈,十分热闹。听听乡音、叙叙乡情、品品香味,那种幸福的感觉如一缕春风滋润心田,使我其乐融融、陶醉其中。
年味在丰收的喜悦中。在浓浓年味的映照下,买衣服的人们,年象他们的笑容一样在脸上绽放,那身花衣裳将年打扮得五彩缤纷;如今丰衣足食的盐场人,还特意备上了对虾、青蛤、缢蛏、梭子蟹、沙光鱼等海鲜产品,除供串门的亲友品尝外,还作为厚礼相赠;还会给父母买些广告上做得火热的保健品,给兄弟姐妹的小孩买上时髦的新衣裳,考究的新时装;美滋滋的年味弥漫着盐场大地的每个角落。
雪里裹着洒香,春联写满吉祥,脸上挂着丰收。浓浓的年味泌人心肺,风情万种、绚丽多彩,她是人们生活的希望,精神的寄托,安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