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2023|党代会报告8篇

述职报告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3-13 19:41: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以下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代会报告8篇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代会报告篇1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市党代会和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_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目标任务,审议通过《中共履坦镇委员会关于提升镇域竞争力打造金武后花园的决定》和有关工作意见,动员全镇干部群众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努力开创新时代履坦发展新局面。下面,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履坦镇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_年主要工作回顾

  20_年,面对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复杂的发展环境,新一届镇党委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绿色转型、美丽富民”的发展导向和打造“东北部创业乐园”总体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致力谋全局、扎实抓开局、持续创新局,圆满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1-11月份实现固定投资2830万元,税收收入6198万元,财政预算收入3522万元。

  (一)从严从实抓党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一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每个支部和每名党员。党委龙头作用有效发挥。打造履坦铁军,我们先从班子做起,镇党委班子带头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带头讲团结、顾大局,带头履行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执行党委工作规则,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带头联系重点村、领办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难点问题,G235国道、新一中配套道路等重点工程政策处理工作有力推进,党委班子凝聚力和统揽全局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干部精气神明显提升。按照“严管厚爱”的要求,开展镇村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工作上为敢于干事的干部撑腰,生活上关心体贴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强化镇干部考核管理,创新设立履坦镇青年沙龙,加强年轻干部压担培养,大力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干部集体荣誉感持续增强。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181名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进入村级班子,实现“五不能六不宜”人员零当选。开展村干部全员轮训,定期组织村主职干部专题培训、考察学习、查补短板,履职能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红旗支部”创建,常态化开展“大花园”建设擂台赛,深化村主职干部月度考核,每月评选4面镇级“流动红旗”,取得9月份单月拆违5万平米的历史性好成绩。实行村主职干部“三色”管理,组织开展换届“回头看”,动真碰硬歇职1名村主职干部,暂停2名村干部职务,提醒谈话村干部16名,停职村民代表20名。党员先锋形象逐步树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一月一主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七一”期间,全镇700余名党员集体参加“不忘初心跟党走”集中大党课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党性教育。深化农村党员“服务争星”工作机制,2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治水剿劣、治危拆违、环境整治等工作一线。严格党员“十条红线”管理,全年有2名不合格党员转入镇教育整转支部,8名不合格党员受到党纪处理。党建工作保障不断强化。以基层党建“整镇推进”为抓手,严格对标“六有六亮”要求,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20条”,投入60余万元全力打造红色阵地。全镇9个村成功创建市县党建示范点,22个村完成党建基础村建设;15个村已完成亮党徽、亮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6个村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挂牌设点工作。纵深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工作,成立镇新农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盘活闲置资产,4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摘帽,完成年度任务。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和“六项禁令”,严肃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全年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60人次,镇纪委立案8件,给予党纪处分8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警告7人,诫勉谈话村干部2人,党员干部底线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二)聚焦聚力抓发展,经济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提升。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为先、民生为重,推动了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履三村摘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反邪教工作示范村等多块国字号“金字招牌”,范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农旅经济迈出新步子。休闲农业初具规模,坛头村成功创建为省3A级景区,以仙客岭农庄、蓓康灵芝生态园等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基本具备田园综合体的条件,深受亲子游、短途游游客青睐。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552.4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31.4亩。文化民生焕发新活力。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与廿玖间里、钝感力文化传播公司等文创团队的合作,成功引入德邦工艺品公司等社会资本,坛头村获评省级传统村落和省级文明村。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完成市民卡换领、农民参保转保、老农保遗留问题解决等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合同签字率达91%,办理失地农民新参保671人,转保676人,发放各类救助金180余万元。整合力量建立“四个平台”,健全多元化、多途径联动化解机制,全年化解矛盾纠纷22起,圆满完成十九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要节点的维稳安保工作,获评市十九大维稳安保先进单位。重点工程项目取得新突破。涉及14个村的G235国道政策处理完成工作进度95%,44省道武义城区段改建全面完工,环城西路延伸至新武义一中道路、白鹭溪综合整治、上青塘和林大塘水库除险加固、壶山森林公园建设、北岭新区二号地块等重点工程均已完成政策处理。总投资5119万元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联谊街路面改造,三线下地工程正稳步实施,履王线及北入口景观改造力争春节前完成。

  (三)群策群力抓整治,镇域生态环境品质明显改善。我们以镇域“大花园”建设擂台赛为平台,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治水剿劣”“治危拆违”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镇村环境明显改善,履三、郑村、徐主、杨岸四个村获评全国首批森林村。治水剿劣持续推进。把“剿灭劣V类水”作为新当选村干部履职“第一课”,明确村主职干部任期内治水不力、不履行“河长制”的,一律启动问责程序,对7处重点劣V类小微水体实施“一沟一策”,提前完成劣V类整治任务。全年完成池塘清淤9291㎡,沟渠清淤12km,清淤总方量1.4万方。治水剿劣成效多次被《浙江日报》《金华日报》和《今日武义》等新闻媒体正面报道。治危拆违重拳出击。锁定治危拆违主战场,落实“班子领衔、一线攻坚、定期汇报、比拼晾晒”工作制,全年共计拆除违章建筑12.43万㎡,完成年度拆违任务的103.6%,拆后利用率达92.3%,完成D级危房拆除45户,C级危房拆除1户、修缮34户,履一、履二、寺后等22个村通过“无违建村”创建。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明显。成立镇综合执法中队,配备7名专职人员和1台执法车辆,强化镇区镇容镇貌管理。完善镇区保洁机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由保洁公司统一负责镇区三个村的卫生保洁工作,改变以往“三把扫帚扫地”的状况;针对镇区占道经营等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整治,完成马路市场取缔和镇区菜场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秀美村建设,范村、叶长等6个秀美村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完成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任务;全面完成44省道、十古线沿线共386户赤膊墙整治任务;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深化,全镇28座垃圾降解房全部建成投用,利用红黑榜、“妈妈群”等渠道,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履坦生态环境提升明显,获评省级“森林城镇”和市级“卫生乡镇”。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得益于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向全镇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履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履坦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干部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规矩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规矩不够严明,做事多考虑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缺少服务大局的奉献意识、前瞻性的谋划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不严不实的问题还一定范围存在;二是经济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失去工业产业支撑,农旅产业较为分散,缺乏优质项目、亮点项目支撑,在与周边乡镇的同质化竞争中不具优势;三是环境治理还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脏、乱、差”现象仍一定范围内存在,与“金武后花园”的目标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二、站位都市区,科学谋划新时代履坦发展蓝图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发展迈入了新时代。省委、市委、县委已先后召开全会对“两个高水平”、金义都市区和温泉养生名城建设进行了部署。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履坦如何作为,才能无愧于县委的定位要求,无愧于全镇人民的殷切期望,是我们必须深刻思考、认真答好的一道时代命题。从发展大势看,现实性机遇叠加,履坦大有可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这一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既为我们这个传统农业镇加快发展坚定了信心,也为我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随着全省第四大都市区金义都市区的加快建设,G235国道、44省道外迁等交通综合路网的全面铺开,履坦作为武义接轨都市区的桥头堡和北大门,为我们借助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自身现状看,基础性优势扎实,履坦理应有为。履坦这座千年古镇不仅有徐氏文化、古码头古婺窑等文化底蕴优势,也有苗木盆景、果蔬采摘等特色产业优势,更有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和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优势,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基层基础看,内源性动力充足,履坦必有作为。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创新力明显提高,全镇人民谋发展、促跨越、奔小康的愿望日益强烈。这是我们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动力之源和底气所在。全镇上下一定要以更加鲜明的发展导向、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更加突出的争先精神,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推动履坦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代履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绿色转型、美丽富民”发展导向,紧扣“融入金义都市区、打造金武后花园”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党建强镇、环境立镇、文化兴镇、农旅富镇”四大战略,高水平建设宜居履坦、活力履坦、幸福履坦,奋力推动履坦在温泉养生名城和金义都市区建设中实现特色崛起。围绕上述要求,今后全镇工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四个突出”。

  ——必须突出“一个定位”,即“融入金义都市区、打造金武后花园”。履坦是武义北大门,是浙中生态廊道、综合交通廊道的节点城镇,有便捷的交通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独特的生态优势。我们要以镇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为路径,全面推动“北融南接”,即镇域发展向北融入金义都市区,向南承接北岭城市副中心,努力建设成为金义都市区和温泉养生名城的后花园。

  ——必须突出“一个目标”,即“宜居履坦、活力履坦、幸福履坦”。宜居履坦,就是深挖山水资源和湿地资源优势,全域整治镇村环境,完善生活服务配套,打造环境优美、服务便利、活泼有序、人口集聚的乡愁型宜居小城镇。活力履坦,就是借力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田园经济、智慧经济、廊道经济,让履坦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幸福履坦,就是加快提升镇村治理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使履坦人和旅居的“新履坦人”共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

  ——必须突出“一个统领”,即“党建强镇、环境立镇、文化兴镇、农旅富镇”四大战略。党建是强镇之核,必须坚持党建强镇战略不动摇,把党建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核心,做到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推进、同考核,让党旗在履坦各条战线、各个支部高高飘扬。环境是立镇之本,必须坚持环境立镇战略不动摇,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不断增强镇域承载力和辐射力。文化是兴镇之要,必须坚持文化兴镇战略不动摇,把文化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以文塑镇、以文兴业、以文惠民。农旅是富镇之源,必须坚持农旅富镇战略不动摇,做优农旅融合文章,盘活山水林田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覆盖全域的田园综合体,夯实强镇富民的产业支撑。

  ——必须突出一个布局,即“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一核”,即履坦镇区。以小城镇综合整治、风貌提升行动等为重点,努力建设“湿地旅游风情古镇”,提高集聚各类要素的能级。“两带”,即两条精品经济带。武义江沿线湿地休闲经济带,以履三、坛头、范村争创3A级景区为引领,力争把沿线所有村庄创建成A级以上景区,打造履坦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G235国道田园经济带,以G235国道和44省道为轴线,打造若干个田园综合体,形成以乡村体验、水果采摘等为特色的农业旅游线。“三区”,即三大区块。文化产业培育区,覆盖镇区和坛头村、范村,以湿地公园为载体,融合码头河运文化、古婺窑文化、申明古街文化,打造具有履坦千年历史底蕴的现代仿古生态公园。农旅产业集聚区,以寺后、茶山、蒋村、杨岸为主要节点,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花卉苗木盆景产业和养老养生产业。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以王古、郑村为中心,覆盖已列入北岭新区规划的隔溪片6个村,紧扣北岭新区发展规划,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履坦自古以来便是“八婺水陆交通要道”、“商旅繁华之地”。今天,加快履坦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只要我们保持高点定位、追赶跨越的勇气,保持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锐气,视责任为使命、视使命为生命,知责而为、知责而进,团结拼搏、不断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履坦发展的崭新篇章。

  三、20_年主要工作任务

  20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履坦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工作重中之重,全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实体经济提振年、城乡品质优化年、项目建设攻坚年、民生福祉增进年、基层基础巩固年“五个年”活动,按照打造“浙中湿地旅游风情古镇”“金义都市区青创基地”和“浙中乡村治理创新示范区”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升镇域风貌,打造宜居履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以保护和提升生态底色为基本原则,全面提升村镇面貌。全力以赴建设美丽镇村。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为主要抓手,开展“省级卫生镇”创建,重点对梅川路、联谊街房屋立面、古街修复、农贸市场、菜市场、南入口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持续提升镇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以范村省级精品村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前一阶段创建成果,力争今年6个村通过美丽乡村验收。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奖补机制,实现村庄保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持之以恒抓好“五水共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河长制”工作,通过河长巡河APP等平台,继续压实责任,推进环境监管和河道保洁常态化、制度化。加快实施美丽城防、水利走廊、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等生态环境优化行动,持续推进生态廊道沿线治理,积极打造富有履坦特色的湿地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攻坚克难推进“治危拆违”。以“无违建镇”争创为载体,持续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及农村“两乱”整治提升,做好农民建房审批、历史遗留农民建房补批工作,强化土地管理,清理非法一户多宅和大体量违建,杜绝新增违法用地。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加快实施王古、郑村、杨垄、下坭村、何村等村庄旧村改造,适时启动镇区的旧村改造。

  (二)全力发展“后花园经济”,打造活力履坦。紧扣融入金义都市区主线,大力发展田园经济、智慧经济、廊道经济,为镇域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因地制宜发展“田园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产融合的理念,整合仙客岭农庄、蓓康灵芝生态园、白鹭养生庄园等农旅资源,培育涵盖乡村休闲旅游和养生养老等多领域的“田园综合体”,形成特色鲜明、覆盖全域的田园综合体系。引资聚智发展“智慧经济”。把“启民智、借民力、培养青年创业带头人”作为增强全镇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头戏,利用经济开发区和PK竞艺小镇的经济带动作用,做好乡贤人才挖掘,鼓励高学历青年回乡创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电商人才和青年创客,重点推进坛头古民宿开发等项目建设。借势借力发展“廊道经济”。借助生态廊道武义示范段建设,依托湿地公园资源,着力整修、运营古婺窑、古道和古码头等古镇资源,加快推进范村、叶长、坛头古村落的保护开发,集中精力举办湿地文化旅游节、编撰《千年履坦》,实现武义江沿线资源开发变现。

  (三)全面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幸福履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高。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履坦中心小学选址迁建项目,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文化礼堂2家,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博物馆(陈列馆),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适时启动村庄规模调整。完善党员和村民代表同等化管理模式,建立村务公开信息化平台,改变村民代表教育管理缺乏、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缺位的现状,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立足公益、机制灵活的载体优势,有效解决基层群众需求。采取抱团联建异地物业等方式,年内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抓手,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好各类社会风险排查化解管控,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等领域问题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党建引领推动履坦新一轮发展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为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按照“项目化推进、数据化管理、品牌化提升”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履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注重提升领导力,强化镇党委龙头作用。紧扣提升战斗力要求,继续把镇党委自身建设摆在最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领导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认真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委班子政治生活,做好党建带群建工作,进一步完善镇党委议事规则,推行“一线党委会”制度,努力提升班子凝聚力和工作合力。把抓党建工作作为镇党委的主职主业,全面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党建责任清单,在工作片片长党建责任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片片长与组织委员职责分工,形成“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落细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

  (二)注重提升组织力,落实“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全力推动农村“红旗支部”创建工作。深化“党建+”工作模式,按照党建+重点工程(项目)、党建+环境综合整治、党建+消除薄弱村、党建+基层治理等要求,强化支部的组织力建设,以“镇域大花园建设擂台赛”为平台,深化“月度流动红旗”评选活动,推行“镇会村开”,把月度工作例会开到村,到现场看过程,看结果,看变化,看干劲,党员干部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构建“支部书记领着干、党员干部带头干、全体村民一起干”的干事格局。争取到20_年底,创建2个县级农村“红旗支部”、10个镇级农村“红旗支部”。对照“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求,深化“整镇推进”,在目前创建基础上,整合各条线的资金、资源,对标先进,各村进行再提升,提档升级10个党建示范点,争创武义县党建示范区。围绕“大党建、大服务、大民生、大平台”创建目标,重点打造履三村、坛头村等党建综合体,建起党内议事、服务集散、党务培训、便民服务等党建新阵地。

  (三)注重提升执行力,锻造一支能克难攻坚的铁军队伍。围绕打造“绝对忠诚、思想解放、勇于担当、能打胜仗”的铁军目标,完善镇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执行力。加强镇机关干部宗旨信念教育,重视年轻干部培养,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推行“项目领办制”,以G235国道政策扫尾、小城镇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为主要任务,鼓励干部组建攻坚团队主动领办,通过集体誓师、联动攻坚、捆绑考核,年内评选3个红旗攻坚团队、8名红旗标兵,树起实诚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实施“红雁工程”,加强党支部书记政权意识、阵地意识教育培训,坚持和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加大实绩考核中党建工作的权重,压实支部书记履行管党治党“直接责任人”职责,推动各支部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力的党支部书记严肃问责追责。深入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强化日常履职监督管理,严明底线履职要求。抓实村民代表履职规范,完善综合性激励保障措施,形成群雁高飞头雁领的浓厚氛围。深化“育雁”工程,推选优秀红领新青年和优秀党员村民代表进入村干部队伍,进行村务历练,开展压担培养,安排导师跟踪帮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四)注重提升引领力,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在“镇域大花园”建设主战场上争先锋、作表率,让“党员像一名党员”。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不断强化党员身份意识,丰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八个一”内容。认真开展党员星级评定工作,支部星级和党员比例相挂钩,实事求是对党员表现进行评价。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每个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都开展公益活动。严把党员入口关,规范发展程序,加大镇党员服务中心党员管理力度,有序开展分流工作。畅通党员出口,深入开展党员负面情形大排查,看思想、看业绩、看作风,从严处置触碰农村党员“十条红线”人员,切实发挥镇整转支部教育帮扶作用。

  (五)注重提升保障力,大力推进“清廉履坦”建设。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党员和镇村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坚持从严抓责任。压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高标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有关纪律规矩要求,严格执行全程纪实、约谈提醒、动态考核和专题汇报等制度,使管党治党落地生根。坚持从严抓监督。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推进基层党风巡查,从严整治不同心、不作为、不担当、不在岗、不干净等“五不”村干部。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按纪律规矩办事。坚持从严抓作风。持续推进基层党员干部改作风、正作风,净化基层风气。坚决整治慵懒散等不良作风,推动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建立工作作风新常态。坚持从严抓贪腐。进一步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持续紧盯并严肃查处村“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等领域强占掠夺、贪污挪用等问题,严惩基层贪腐,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各位代表、同志们。履坦发展已翻开崭新的一页,蓝图绘就,自当扬帆起航;实现愿景,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破浪勇进,为实现履坦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党代会报告篇2

  党委统一领导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保证,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五年来,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责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为纪检机关履行职责创造了良好条件。各级纪委主动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自觉做好反腐倡廉组织协调工作,全县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支持参与的良好格局。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反腐倡廉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服务发展大局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第一要务,必须紧贴中心、主动作为。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服务经济建设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题,坚定发展大方向,唱响服务主旋律,主动跟进县委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维护党的纪律,切实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了反腐倡廉建设与县委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着力方向,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纪检工作才能真正有为有位。

  维护群众利益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以人为本、执纪为民。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执纪为民的根本要求落实到反腐倡廉工作之中,紧紧抓住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加强对党员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不渝地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反腐倡廉工作才能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构建惩防体系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内容,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五年来,我们按照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廉洁高效--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各项工作,使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践证明,只有统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做到惩防两手硬两兼顾,才能巩固反腐倡廉成果,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推进改革创新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必须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只有用创新的思维指导实践,用创新的机制推动工作,反腐倡廉建设才具有强大生机和活力。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对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完善,进一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惩防体系建设打造廉洁高效--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履职、积极作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全力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的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提供坚强保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力求在保障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加强对中央、省、市关于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促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

  加强对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和“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盯紧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中效力不递减、执行不走样。加强效能监察,认真落实首问负责五项制度,在公共服务单位、行政审批窗口推行服务规范化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打造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全县重点领域、行业、大型公共场所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大对安全隐患的责任追究力度,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检查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力求在惩防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涉及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惩防体系建设整体功效。

  着力提升反腐倡廉教育效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通过示范点、精品工程,拓展外延,提升内涵,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

  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积极推进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创新,完善反腐倡廉舆论引导机制,切实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注重把科技手段运用到制度设计之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开展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完善制度执行评价办法,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其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健全部门内控机制,强化对权力行使的有效监督。

  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和改进部门巡查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询问质询、信访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扎实推进权力运行“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积极构建基层党务公开和其他各类公开相互促进、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

  从严治党、严肃执纪,力求在案件查办上有新进展。始终保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高压态势,强化“查办案件是尽职,有案不查是失职”的理念,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惩治腐败,全力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注重从信访举报、专项治理、媒体舆情等渠道中发现线索,严肃查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处罚力度。

  严肃查办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和基层重点岗位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的案件。严肃查办以案谋私、贪赃枉法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案件。进一步健全完善腐败揭露机制、办案协调机制、文明办案机制、案件剖析教育机制,健全办案安全管理制度,推行办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办案水平。

  积极做好信访举报工作,深入开展无越级集体访县创建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改进案件审理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审理程序,确保处分决定执行到位。加大县区联审、乡案县审力度,加强案件剖析,总结案发规律,堵塞漏洞,努力实现查办案件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以人为本、执纪为民,力求在维护群众利益上有新成效。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坚决纠正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深入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强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分配使用的监管。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救济资金等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完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搭建平台、健全制度、完备信息,真正实现贫有所助、难有所解。深入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工作,进一步改进评议方式方法,拓宽搭建新平台,畅通互动新渠道,提高评议质量和运用评议结果指导改进工作的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夯实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提高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水平,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力求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有新举措。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制度。要强化各级党委抓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体责任,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为契机,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开创反腐倡廉建设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各级领导班子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率先垂范、严格自律,管好班子、带好队伍,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

  纪检机关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搞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并把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党风廉政建设中领导不力而出现重大违纪违法问题、选拔任用干部失职失察造成恶劣影响、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事故或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

  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力求在自身建设上有新提升。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加大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干部素质能力。

  建立和完善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扩大公开选拔范围,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形成“送得出去、引得进来”的良性循环机制。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科学严密、高效运转的业务流程和内控机制,督促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办案纪律、保密纪律和廉政纪律。

  深化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实施细则》,抓好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和干部管理等工作,建立定期沟通交流、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积极探索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认真协助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派驻机构科学、规范、高效运转。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秉公执纪、依法办事,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新蓝图展现新气象,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令人振奋,服务保障发展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新一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圆满完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党代会报告篇3

  同志们:我们:
  目前,我代表中共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汇报。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
  市第十二届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西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着重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胜利完成市第十二届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大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干学习教育取得了实际效果。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认真落实省委三大机制,从严管好干部,有效整治四风。大力整顿软弱分散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坚决从严治党的两个责任开展秦死于奢侈警告教育,处罚腐败高压状况,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3年,生产总值达到6257.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41亿元,年平均增长10%和15%。服务业占6.5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定的工业比例分别达到24%和35%。两个国字号创新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技术市场交易额、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稳定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获得全国十大创新城市称号。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大学区管理制、医疗卫生服务县镇村一体化等自主改革成为全国亮点。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1815亿元,分别为2023年的2.2倍和2.3倍。全国最大的外资项目三星电子建设生产,174家世界500强企业定居西安,西安成为陕西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成功召开了2届欧亚经济论坛、4次丝绸之路城市圆桌会议,首次了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
  运行4条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航班,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五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731.7亿元,建成区面积从451.38平方公里扩大到54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70%提高到73.4%,高陵、户县撤县设区,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系统推进品质西安和公交都市建设,新建运营铁路北客站、2条地铁线路和2条高速公路,农村二级公路实现全覆盖,李家河水库建成供水,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群众福祉持续改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重和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80%,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630元和15191元,分别是2023年的1.6倍和1.7倍。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3.93万人,50.7万贫困人口提前实现阶段性脱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竣工43.58万套,完成83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和42个棚户区征收搬迁,率先在全省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基础教育配置更趋均衡,分级诊疗体系已覆盖470万城乡居民,体育、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连续5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文化建设成果喜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5处遗产点成功申遗,南门城墙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放,成功承办2023央视春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成功举办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建成49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492亿元左右。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持续加大秦岭北麓保护力度,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新增城市绿地22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6%,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1.21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渭河南岸景观长廊及124公里堤顶路全线贯通,如期完成渭河西安段“三年变清”目标,新增生态水面1.2万亩、湿地面积2.76万亩。
  民主法治有序推进。人大和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地方立法和人大监督有效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发挥。“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团结努力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央驻西安机构、省直机关、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人民团体、海内外朋友共同支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砥砺奋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确保西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不忘初心增进民生福祉,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紧盯第一要务,补发展短板推动产业升级,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持之以恒抓落实见成效,这是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的主要方法;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团结干事浓厚氛围,这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以上率下压实两个责任,这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对照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工业不强、开放度不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较弱、金融业发展不够、国际化水平不高、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优势不匹配、开发区体制机制不顺、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突出,工业和民营经济不强、总量偏小依然是我们最大的现实。对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减霾难、治堵难、治脏难、办事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民生“九难”问题依然突出,强化依法治市、加强社会治理和提升城市品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干部队伍在思想解放、精神状态、服务意识、工作标准等方面,与“追赶超越”要求还有差距,纠“四风”和反腐败仍需持续发力,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到家乡,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是指引我们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行动指南,给我市标清了前进坐标。
  当前,西安经济总量处于副省级城市中后游,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面对城市间激烈的竞争态势,全市上下要有清醒认识,应调高标尺,奋勇向前。
  同时,还要特别看到西安正处在历史上机遇最多的黄金发展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为我们大开放、调结构、促转型提供了广阔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西安叠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红利陆续释放,特别是省委支持大西安建设,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将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级、放大辐射效应,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
  今后五年,西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正站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节点上,正奋力奔跑在向万亿级城市迈进的征程上,正挺立在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潮头上。省委、省政府寄希望于进一步发挥大西安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带动关中城市群发展,引领陕西参与国内外竞争。我们必须把“追赶超越”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大局,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为实施国家战略和陕西追赶超越作出西安贡献。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落实“三项机制”为保障,全力推进大西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建西部经济强市,创西部城市最佳,奋力谱写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具体讲:
  “三”:就是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过万亿、建好国家中心城市三个目标;
  “六”:就是紧盯上述目标,做强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等六维支撑体系;
  “九”:就是扎实抓好未来五年九项重点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在九个方面实现明显提升。到2023年,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建好国家中心城市。到2023年,全面完成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的目标任务,工业经济、开放经济、创新能力、民间投资、区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业等重点领域的主要指标分别比2023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进出口总值达到600亿美元;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民间投资达到5000亿元;远郊区县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以重点指标翻番促进城市发展质量整体提升。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000亿元以上。
  ——创新活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
  ——开放水平明显提升。进出口总值达到6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0家以上,临港经济突破发展,自贸区平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文化实力明显提升。新建10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9%。新建杨官寨等6个遗址公园、陕西大剧院等8个剧院(剧场)、丝路会展中心等30处博物场馆。
  ——交通枢纽明显提升。国际多式联运线路达到10条以上,民航客流量突破5500万人次,空港货运量达到45万吨,陆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2万箱,高铁实现与周边8个省市联通,地铁营运里程达到243公里以上,“米”字形国家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完备建立,大西安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大西安格局初步形成,城市新轴线、新中心、新形象展现新姿,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交都市、综合管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率达到76%左右,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成为宜业宜居城市。
  ——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03%以上,新增生态水面1万亩、湿地面积1.5万亩,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以上,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改扩建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0万吨/日以上。
  ——人民生活明显提升。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经济增速,分别达到5.48万元和2.45万元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00万人次,全市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7.5张,养老床位数超过6.5万张。
  ——社会治理明显提升。“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设深入推进,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社区共治机制基本建立,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大幅提升,成为平安之城。
  今后五年,我们的战略核心是:
  全力推进大西安建设。坚持系统性思维,跳出“城墙”看西安,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发展,发挥西咸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创新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方式,形成多轴线、多中心,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经济,塑造新动能,进一步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思路,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打通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城市功能,推动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向咸阳市区延伸,支持咸阳主城区加密城市路网和西安、西咸公交无缝对接等,强化大西安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关中城市群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发挥对全省追赶超越的核心引领支撑作用。
  全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提升综合服务、产业集聚、物流枢纽、开放高地、人文凝聚、国际交往等功能,建设大交通、做优大环境、构筑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建西部经济强市,创西部城市最佳。到2023年,基本建成“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即,建成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等六维支撑体系,担负起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职责,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到2049年,全面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向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献礼。
  全力推进品质西安建设。推进“环境立市”,突出“三个环境”建设,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和技术,兴办一流企业和项目,使西安真正成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聚集的“福地”,成为投资创业的“天堂”。优化投资服务环境,推行“行政效能革命”,开展市场环境专项治理,强化服务,当好“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五星级服务”;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强力推进“四治一增”,开展“烟头革命”“厕所革命”;优化生活品质环境,着力破解民生“九难”问题。创西部最佳社会治安环境、最佳投资创业环境、最佳旅游购物环境、最佳文化教育环境、最佳科技创新环境、最佳休闲居住环境,使西安成为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宜业宜居之城。
  全力推进“三廊两轴两带一通道”和“八大平台”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3个万亿级优势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等4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设30个“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特色小镇,形成支撑西安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新增长极。
  “三廊”:就是建设以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打造“创新增长极”;以经开区为引领、“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打造“工业增长极”;以曲江新区为引领、“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建设以高新科技金融区为核心—沣渭能源金融区—曲江浐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试验区为支撑的金融“金三角”,打造“金融增长极”。
  “两轴”:就是建设延伸纵贯西安钟楼南北方向的古都发展轴,壮大以主城区为基础的传统城市中心;建设串接西咸新区沣镐遗址的新区发展轴,培育以西咸新区为依托的城市新中心,打造 “服务业增长极”。
  “两带”:就是建设秦岭北麓和渭河文化生态旅游带,打造 “绿色增长极”。
  “一通道”:就是建设以“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浐灞生态区”等区域为依托的对外开放通道,打造 “开放增长极”。
  “八大平台”:就是深化开放平台建设,发展开放经济;深化创新平台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化军民融合平台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化金融平台建设,发展金融产业;深化文化平台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化城市功能平台建设,发展商贸服务业;深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民营经济;深化特色小镇平台建设,发展特色经济。
  三、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
  奋斗目标的实现,是靠干出来的。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聚力“九加快”任务,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产业强则西安强。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传统提升与新兴壮大并举,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家、名品的“三换三名”工程,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以大产业支撑大西安。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一产抓特色促跨越,二、三产抓结构上规模,努力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西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电子、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9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集中力量确保三星闪存芯片、手机智能终端等17个总投资2241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见效,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6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的新支柱。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努力打造第一个万亿级高新技术大产业。
  做强先进制造业。发挥在装备制造业上形成的竞争优势,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数字化+”四个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通航产业园等15个总投资1123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打造10个以上100亿元龙头企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努力使先进制造业成为第二个万亿级大产业。
  做优现代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加快中省市级服务业试点聚集区建设,推进25个特色重点商圈和一批特色商业街建设,建设西部时尚消费中心。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金融和科技服务等4大支柱性服务业,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等5大重点服务业,加快培育研发设计、教育培训、检验检测、特色旅游、家庭服务和健康服务等6大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科技金融、能源金融、文化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新兴金融产业,支持我市企业挂牌上市,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聚集,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实施“物流业倍增计划”和“电子商务倍增计划”,推进西安新筑铁路物流基地、长安航空营运基地、西咸新区现代服务贸易企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大数据和云计算项目建设。2023年,建成服务业聚集区60个以上,过亿企业150户,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300亿元,建设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第三个万亿级大产业。
  2.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各开发区是我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进一步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适时优化整合,使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坚持高位发展,加大开发区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和优化调整,紧盯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强化“一区一主业”,强化项目考核,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壮大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有效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紧盯外资、内资、民资、央资、融资等“五资”抓招商,强力推进“招大引强行动”,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西安。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继续开展“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争当五星级“店小二”,营造尊重企业、亲近企业、服务企业的好环境。围绕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强化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始终让实体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动力。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投资,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民营企业数量和投资显著增加。全面落实中省支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市政工程、公共服务等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做大骨干民营企业,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建更多知名品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注重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培养,结对服务民营企业,搭建企业家论坛,畅通培训渠道,提高企业家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弘扬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的高素质实现本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5.进一步壮大区县经济。实施“远郊区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充分发挥远郊区县发展空间优势,实施“土地招商+楼宇招商”,提升产业规划水平,积极承接城区产业转移,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县域经济板块,7个远郊区县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城区注重“楼宇招商+土地招商”,要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空港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互联网经济、智慧经济、信息经济、旅游经济、地铁经济等城市经济,转变中心城区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开发区与区县结对行动,有效整合区县各类园区,促进优势互补、合作多赢。
  6.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互联网+品牌农业”,做强“农业两区+特色小镇”。建设粮食高产示范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合理水平。抓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开发,提高附加值。用好电子商务致富平台,做优做强周至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快生态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等融合发展,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上台阶。
  (二)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丝路科创中心
  必须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抓得紧而又紧,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西咸新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综合功能,大力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推动西安制造向西安智造、西安创造转型,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1.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先行先试优势,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军民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结合、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产城融合等方面率先突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西部硅谷,力争进入全国前三位。协调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立法工作,建立中省市协同推进机制。出台科研人员创业创新、人才引进、众创空间建设等支持政策。支持建设光电子先导技术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智能制造等一批创新型示范项目。支持高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把高新区建成“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和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加快迈入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2.建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军民融合是国家赋予西安最鲜明的改革试验任务。要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服务体系、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西安模式,建设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加快建立省市和国家有关部委、军方、军工单位共同推进的军民融合机制。推动军民融合共享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军民合作共建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加快建设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和陕西省高新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军转民、民融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全力推进经开区兵器工业基地、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更多企业和重大项目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到2023年,军民融合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300亿元。
  3.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围绕“科教强市”,做强政策支撑平台,健全以科技大市场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特色的科技金融结合体系和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依法依规兼职兼薪,鼓励科技人员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扶持一批科技小巨人成长壮大。
  做强双创孵化示范平台,稳步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发展,构建“5552”的成长格局,以高新、曲江、碑林、长安、雁塔等五区为主阵地,以校区、院区、园区、街区、社区等五区联动为主要途径,建成500个以上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众创空间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建设任务。
  做强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强力推动以大学科技园为骨干引领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体系,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推动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双向开放,复制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一院一所”改革经验,转化一个创新成果,培育发展一个企业。
  做强成果转化平台,抓好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运营平台、西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转化引导基金作用,促使科技与金融结合,推动西北人才大市场、技术大市场和资本大市场聚集融合,营造更优的创业创新环境。
  4.建设国家创业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更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5531”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和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50名左右,国家级领军人才300名左右,地方级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同时建立重点工程技术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100个,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创新团队1000个,人才竞争力和人才贡献率居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吸引更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年轻人。同时,加强各类人才培养,最大限度留住在西安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等各类人才,使西安成为海内外青年人才创业创新的“天堂”。以人才满意为第一标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贴心贴近、精准细致地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让天下英才爱西安、创业创新在西安。
  (三)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带一路”战略将改变西北地区开放格局,使西安迈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我们要找准定位,提升格局,完善通道,做实平台,向开放要活力,实施“开放经济倍增计划”,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1.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古都西安再现繁荣盛世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和新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城市,西安必须肩负起向西开放的龙头重任。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好东进西拓、南下北上开放文章,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中原、成渝等城市群战略互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升西安国际陆港、航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等四大平台功能,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粮油及冷链物流基地,最大程度发挥中转枢纽港作用。加快推进国家级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中亚商贸物流园、中俄丝路创新园等建设。优化进出口结构,发展新型外贸业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鼓励支持开发区及有条件的企业 “走出去”,建设海外仓、境外国际合作园区,培养本土跨国公司,拓展“海外西安”发展空间。要抓紧构建国际化合作新平台,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自贸区平台,用好欧亚经济论坛平台和品牌,办好丝博会暨西洽会等展会,加快铁路公路建设,推进西安加速融入欧亚合作发展,加快同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结交更多友好城市,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开设领事馆和办事机构,推进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
  2.全力推进自贸区建设。西安自贸区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区,担负着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主要责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自贸区建设倒逼改革,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服务、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法制保障等领域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形成投融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监管服务便利化、人员往来便利化的制度高地。统筹推进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等自贸区功能区建设。特别是要及时把取得的经验推广复制到我市其他区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富有西安特色的制度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使西安由“跟跑”开放成为新的开放前沿。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用力抓好我市“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落实。推进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现有产业、企业动力修复,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
  4.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向改革要红利,抓好重大改革试点,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行“行政效能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最多跑一次”,探索“一枚图章管审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以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为抓手,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政务生态系统,建设阳光服务型政府,着力解决“办事难”,当好服务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店小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力度,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高陵六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抓好一批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改革事项。
  (四)着力彰显文化特色,加快建设丝路文化高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积淀深厚是西安最独特的优势和最靓丽的名片,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是每一位西安人的光荣责任。
  1.彰显世界历史名城魅力。倍加珍惜呵护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盛世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秦岭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周、秦、汉、唐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开展“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恢复好、保护好、展示好西安的古遗址、老街区、老宅院、名建筑,让市民“记得住乡愁”。大力推进丝路文化交流,积极承办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等文化盛会,加强文化交流互访,提高西安文化辐射力。展示好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遗址群、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遗址群、西安事变纪念场馆遗址群等革命遗迹,树好西安红色文化之城形象。挖掘利用好秦岭自然、宗教、诗词文化内涵,打造山水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休闲文化交汇融合的多元文化体验区。
  2.大力提升古都市民文明素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深入开展“尚德西安” “西安好人”“最美西安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用好用活西安丰富的党史资源,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述西安好故事、传播西安好声音。
  3.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围绕“文化+人脑+电脑”,用更好的文化、创意、技术、模式和机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让西安陈而弥香的文化“家底” 四溢飘香。促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科技、金融、会展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一批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建设高新、曲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国家广告产业园,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大力实施“名城、名家、名作”工程,出版《大西安印象》等丛书,做大做强西安影视、仿唐乐舞、西安鼓乐、秦腔等特色品牌,推出一批反映城市精神气质、文脉底蕴的“大戏、大片、大剧、大作”,推动西安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加快市属文化企业改制,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促进各类文化企业快速健康成长。
  4.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红五月音乐会、夏日文化广场、秦腔电视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构建全市中心城区15分钟文化圈、乡镇30分钟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之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加快秦腔艺术博物馆、西安近现代历史博物馆、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城”。
  5.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要以旅游带动文化大发展,实现旅游强市,推进西安全域化旅游和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让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景点。实施“旅游产业倍增计划”,以构建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体系和大遗址保护为重点,加快临潼秦唐文化、古城旅游聚集区、小雁塔历史街区等十三个旅游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古城文化游、自然山水游、休闲度假游、乡村古镇游、农业观光游、工业遗存游、会展游、养生养老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大力推进“旅游+”行动,促进旅游上下线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加快西安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积极开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城市旅游合作,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扩大西安旅游“版图”。
  (五)着力构建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航空线路、高铁线路和高速公路“三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大交通体系,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交通圈、经济圈和旅游圈,将西安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不断提升航空枢纽、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枢纽、物流枢纽功能,拓展通达深度与广度,推进西安与国内外城市互联互通,加入全球主要交通枢纽城市行列。
  1.构建国际开放门户。加快建设西安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和国际公路港,拓展国际国内陆上物流网、空中物流网和空中客流网,形成“三港三网”开放新格局,努力将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港,打造连通世界的西部国际交通门户。加快建设西安咸阳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启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打造以全货机运输为重点的货运基地。按照“丝路连通、欧亚加密、美澳直航、货运突破”的原则,织密国际航线网和国内干线网,新增40个国际通航点,形成连通国内主要城市和国外50多个城市280多条航线网络,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加快建设空港新城,以增加全货运航线和跨境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壮大临空经济,向蓝天要效益。加强与国内各海港功能对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拓展“长安号”国际线路,加密往返班次,加速西安融入全球经济步伐。
  2.打造国家高铁和高速公路枢纽城市。持续推进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更多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加快形成“米”字形国家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开工建设西安到重庆、武汉高铁,建成西安到成都、兰州、银川、延安高铁,实现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4至6小时到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快速便捷的高速铁路网。加快市域“四主站”、“两辅站”铁路枢纽建设,形成高铁环线,实现与航空、地铁、公交等无缝对接。加快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西安到韩城、阎良到咸阳空港、空港到法门寺、法门寺到西安南站城际铁路,形成“辐射+环”高速铁路网构架,实现与关中城市群高铁连接,服务大西安建设,带动关中城市群发展。加密大西安高速公路网,开工建设西咸环线南段、空港至国际港务区高速公路,实现陆港、空港一体联通。开工建设连接京昆、福银、连霍的西安大环线高速公路西段,实现县县通高速。改扩建西汉高速、西禹高速和兵马俑专用高速,形成“2环+12辐射”的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大西安都市区新环线建设,实施国道310等一批国省一级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大西安高等级公路网络体系。
  3.加快完善市域交通体系。加快北客站至机场城际轨道建设,开工建设6条地铁,开通运营7条以上,形成市域轨道交通网,以轨道交通带动城市组团发展。建设一批连通市内各环线和绕城高速的快速道路,改造提升二、三环通行能力。加快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活圈和文化圈。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完善自行车道和慢行步道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微型交通和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市域公共交通体系和市域路网体系,引导居民低碳出行,建成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六)着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建设宜居西安
  以建设大西安为目标,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向“精明增长”“集约发展”转型,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精致精美。
  1.科学做好大西安规划。从全国全省大局出发,运用系统性思维搞好大西安规划,提升西咸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大西安多轴线、多中心发展,从人口、交通、产业和资源等进行一体化统筹,实现大西安与整个关中城市群规划有机衔接,以城镇化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建设大都市的思路和标准,编制重要功能区规划,提升城市设计水平,实现产城高度融合。把握城市阶段性特征,开展2030、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融合。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围绕大西安,加快3个副中心城市、5个组团和60个小城镇建设,集中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发展。推进西咸新区全面一体化融入大西安,促进城市与乡村协同发展。
  2.不断完善国际化功能。全面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用旅游国际化理念指导城市国际化建设,以大旅游、大企业、大学城等“三大” 国际化为重点,以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合作和市民观念国际化为突破口,实施国际化标识改造工程,开设丝路频道,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更多引进外资大企业入驻西安,围绕外企人员聚集区,加快国际社区、国际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营商生活设施建设。支持大学发展留学生教育,大力推动人才国际化,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完善公共图书馆国际服务功能。加快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国际展览、国际会议、国际赛事承接能力。
  3.大力提升大都市品位。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和居住生态,注重城市美学,统筹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 “大气、美观、绿色、特色”。正确处理古城保护与利用开发关系,加强大遗址、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守护城市特色。加快推进顺城巷、三学街、北院门等一批特色街区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打造一批精品道路、生态走廊和城市地标,不断完善城市生活功能。加快推动幸福路、徐家湾等城市片区改造,提升街道、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精心设计“城市家具”。加快各类停车场建设,打通“断头路”,科学布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持续推进缓堵保畅,解决“治堵难”。推进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健全道路桥梁、景观照明等标准和规范,深化城郊区域环境治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和覆盖率。
  4.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互联网+”,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深入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宜居,营造普惠化智慧生活。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精细化智慧城市管理。加快政府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建设一体化智慧政务。推进智慧新城、园区、小镇、社区、商圈建设,强化区域示范,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
  (七)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西安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宁可在发展上适当稳一点,也不要破坏生态环境。要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目标,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区、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村庄。
  1.坚决打赢“四治一增”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齐抓共管、协同并治,坚决做到有污必治、有违必拆,坚决打破影响西安发展的坛坛罐罐,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铁腕治霾,保卫蓝天。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划定责任网格,实施“网格长制”,加大与关中城市群联防联控,解决“减霾难”。
  柔性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定水生态修复规划,持续推动浐、灞、沣、渭等水系治理,加快公式陂湖、昆明池等重点工程建设,留雨水、养净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调季水、排涝水,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
  依法治山,严格执行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加大秦岭北麓山系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圈和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建设,建好周至秦岭国家植物园,展示秦岭雄浑美景。
  合力治脏,开展“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建立“路长制”“所长制”,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加快现代化垃圾处理厂建设,防治土地污染,解决“治脏难”,打造清洁之城。
  立体增绿,持续开展“美丽西安·绿色家园”行动,加快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铁线路、绕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两侧绿化,加快公园和绿地小广场建设,推广楼顶绿化、立体绿化,推进城乡彩色林带和绿道建设,多种常绿树,每年增绿不少于500万平方米,打造绿色之城。
  2.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三个绿色”抓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要做绿色管理者,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隔离体系规划,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上不能手软!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环境质量改善,持续加大能源结构调整项目、节能改造工程建设,抓好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辐射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要做绿色生产者,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实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从严惩处偷排漏排、篡改伪造监测数据、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市民要做绿色践行者,倡导

推荐阅读: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情况报告

领导班子政治素质考察自查报告三篇

个人政治表现专项报告20篇

村级妇联工作报告9篇

2023年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生活会问题整改情况报告14篇

标签: 党代会 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