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述职报告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3-16 13:53: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农产品(farmproduce)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XX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一篇

  今年4月以来,由农业部牵头组织,国研室、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参加,共同组成调研组,分赴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

  总的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并且正引领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自身发展、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和特殊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引导和扶持。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总量增加、品种丰富和消费升级,以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一)总量迅速扩大

  2023年全国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大45.5万家。2003-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增加到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到17%,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从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税收超过1万亿元,2023年达到1.17万亿元。

  (二)产业加速集聚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向优势主产区和城近郊区集聚。2023年,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国四成;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河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一批区域集中区和品牌。

  (三)规模企业增多

  2003-2023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从5万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增加到7.6万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2023年,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已占到50%以上;在肉类加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到10%,但其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占50%以上。

  (四)结构优化升级

  2023年,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3%,比2003年提高了10多个点。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达90%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融合趋势明显

  一是接二连三融合

  据抽样调查,3.08%的农民合作社吸收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股发展加工流通。如福建连城县13万农民合作加工10万吨地瓜干。

  二是前延后伸融合

  企业向农户注资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如山东临沂畜禽加工、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浙江黄岩蜜橘、广西容县黑芝麻糊等产业,都是将农户、企业和客商在园区空间聚集,实现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打造了特色优势区域品牌。

  三是技术渗透融合

  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向农业渗透,发展电子商务、食品短链、社区支持、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模糊产业边界,实现网络链接,缩短供求距离。据对100家规模企业问卷调查,80%的企业都已引入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均是成倍增长。

  二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义重大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既与农业血脉相连,又与工商业密不可分,特别是它带动了上下关联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众多小微企业,建设了现代农业,惠及了广大农民,繁荣了农村经济。

  农民热情称其为增收的“稳定器”、新农民的“孵化器”、调结构的“转化器”和三次产业融合的“链接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迫切需要

  据统计,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农民,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以上直接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加上关联产业间接收入比重更大;据抽样统计,每亿元加工产值吸纳107人就业,高于制造业的57人。实地调研证实,初加工可以减损增收,精深加工可以提值增收,产业链条长,农产品卖难减少,价格波动小,农民增收快,劳动力就业充分。

  (二)带动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调研组实地看到,有了加工企业,农民就按照加工需求组织生产,企业还给基地注入很多设施、资金和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带动装备制造、储藏、保鲜、运输、包装、营销等产业跟进,多环节多层次多领域增加农业收益,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如江苏泰州黄岩区水果罐头加工带动了48家关联企业和9.48万户农户参与。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7亿多吨秸秆和5.8亿多吨加工副产物,其60%没有得到高值化利用,资源浪费严重,甚至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迫切需要加工业发展,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地调研发现,四川、广西、陕西、湖北、安徽等地

  的很多农村通过加工业发展,留住了农村资源要素和人气,留住了农业增值增效收益,促进了人才回流、资金回流和劳动力回流,创造农村新的需求。

  (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现实力量

  农产品加工业将工与农、城与乡连接在一起,承接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带动并进一步向农业和农村辐射;同时推动温饱型为主体的食品消费格局向风味型、营养型、便捷型、功能型方向转变,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食物需求。总之,有利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同样经历局部市场饱和以及结构性产能消化期,承受着价格“天花板”和成本高企的“地板”双重挤压,新常态特征明显,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单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

  (一)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从2023年一季度开始,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首次从2位数转为1位数的8.9%,之后每个季度都在8%左右,去年全年为8.2%,比2023年的13.8%回落了5.6个百分点。

  2023年1-3月,同比增长5.2%,回落了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回落1个百分点。东部回升较快,中部比较平稳,东北全部下行,西部缓慢增长。总体判断,下行压力加大,但仍在5%-7%的合理区间,积聚了一些积极因素和新动力。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制造业;今年1-3月,农产品加工业累计投资5968亿元,占制造业总投资的22.9%,投资额同比增长10.6%;食用类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8%,国内消费也呈上扬态势,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都有回升。

  (二)用地难和融资难最为突出

  一是用地难

  农用地、工用地两不靠,专用原料基地和初加工设施用地土地流转困难,流转费用1200元/亩、年;加工企业用地由于亩产税收少、投资强度弱,一般难以拿到用地指标;征地花费时间长、用地审批慢、办证难、时效性差。

  二是收购资金融资难(贵)

  加工企业前建基地、后连物流,一次性收购原料常年加工,流动资金压得多,特别是季节性收购资金贷款难,“有买原料的钱就没生产的钱”。

  据抽样调研,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20%能够满足贷款需求,50%的只能满足一半,30%的很难满足。抵押物只有房地产和机械装备,仓单、出口定单、农产品、林权证、流转土地经营权等不能抵押,即便是试点地区,也是是按预期收益的2折至5折放贷。

  四川9县30万亩抵押仅贷到2亿元。各种评估费、担保费、保险费、公证费等占到融资额15%-18%,利率大多上浮30%-40%,实际利率在10%以上,46%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上涨。

  (三)企业各类负担加重

  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运营成本上升较快。企业平均税负约占销售收入的8%-10%,而利润仅为销售收入的3%-5%。加工企业进项税为13%,销项税为17%,4个点不能抵扣。

  出口退税率偏低,罐头、果汁、桑丝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5%,水产品加工为13%,玉米淀粉、酒精为5%。初加工享受不到农用电优惠,现用电价为0.88-1元/度。

  各类原料价格与2023年相比上涨了66%-108%,能源、动力价格上涨了74%,劳动力成本近8年涨了近二倍左右,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71%,而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制品价格上涨仅为80%。

  (四)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一是加工专用品种严重缺乏

  如美国专用玉米品种3000多个,我国只有100多个品种,我国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

  二是产地初加工水平低

  每年产后损失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三是主食加工滞后

  目前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但大量主食产品依赖作坊和摊贩生产和供应。

  四是综合利用不足

  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的60%以上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企业平均耗电量、耗水量分别是发达国家的2倍和3倍以上。

  五是布局比较分散

  农产品加工企业85%是规模以下企业,95%是点状分布,产业分工不够,资源不能共享。

  六是创新能力不足

  模仿多、创新少,引进多、自创少,单打独斗多、联合创新少,技术装备比发达国家落后20-25年,核心设备主要靠进口,多数企业缺乏品牌宣传推介资金。

  七是主产区加工业落后

  产加销未能整体构建,缺乏产能转移承接平台,中、西部只占到全国的29.9%和15.3%。

  八是服务体系不健全

  专业化服务机构不足,覆盖面小,服务功能同质化、针对性不够强,难于与企业有效沟通对接。

  总体看,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55%,低于发达国家的80%,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于世界30%的水平,肉类加工率只有17%,低于发达国家的60%,2.1:1的加工和农业产值的比值与发达国家3-4:1和8-9:1的理论值差距很大。

  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支撑,也事关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事关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繁荣稳定。

  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

  在当前新常态新阶段下,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印发一个政策性文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出部署,尤其是针对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必将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五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积极落实和创设扶持政策。

  优化政策扶持方式,落实和创设政策并举,提高政策支持效率。

  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农产品初加工补助资金规模,明确有关涉农资金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继续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扩大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试点行业范围和初加工所得税优惠范围。

  二是降低融资门槛。要研究将企业收购资金列入专项政策性贷款的方式方法。扩大抵押物范围,将农产品仓单、出口定单、土地经营权、山林权和经济作物等作为抵押品。推进“财园信贷通”模式,财政向银行存入贷款风险保证金,银行以8-10倍额度为园区企业贷款。

  三是统筹解决用地问题。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企业向加工园区聚集,初加工用地和价格按农用地办理,企业用地出让价格按当地工业项目最低价执行。

  四是减轻企业负担。初加工用电按照农用电办理,初加工产品列入“绿色通道”。企业用电执行大工业优惠电价。同时要认真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规定,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第四,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主食加工、新业态新模式、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加工园区和主产区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

  第五,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体系。

  加快构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公共服务、组织管理等体系,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共同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XX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二篇

   根据主题教育的安排 ,区人大调研组对XX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XX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总体来看,XX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农产品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初步完成农业大区向农产品加工业大区的转变。粮食、畜牧等农产品生产优势有力支撑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XX年、XX年、XX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逐年递增,年均增幅在30%以上。到XX年后增幅换档,但仍保持中高位增长态势。XX年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X%。XX年产值达X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9%,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在一些产业和领域,培植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一定话语权的产品和领军企业。全区已形成以XX鲁花、元大、仁杰为代表的油脂加工企业;

  以XX为代表的面业加工企业;

  以XX为代表的大米加工企业;

  以XX正大熟食为龙头,以良友金牛、康福达食品为代表的肉食品加工产业;

  以XXXX酒业为代表的的地方特色产品;

  以XX农业XX农业等为代表蔬菜种植加工企业。打造了“鲁花”、“正大”、“孔明菜”、“聚香达”、“古XX”酒、“长英”面粉、“唐白河”油等十多个在全省或一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品牌。X多种农副产品出口并打入国内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目前全区有“农”字号国家驰名商标X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X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X件,国家集体商标X件,省著名商标X件,湖北省名牌产品X个。

  (三)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实现聚集发展、集群众发展,园区平台优势基本形成。我区着力打造XX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现已实现了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环保、绿化等设施的综合配套,具备项目直接入驻的条件。园区先后引进了X个项目,总投资X亿元,目前入驻项目X个,X家投产。初步形成了以正大集团X万吨熟食加工为代表的肉制品加工业,以北京新发地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业,以乐峰、鑫宇为代表的粮油精深加工产;

  以三珍食品、卧龙神厨为代表的休闲食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同时,在肖湾片区聚集了元大、汇源、仁杰、中利杰等一批粮油企业,共同构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现实基础。我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

  (四)物流电商等新型配套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完善。目前,全区物流企业已达X多家,年物流总额达X亿元。总投资X亿元、占地面积X亩的伙牌四季青农贸城目前已投入资金X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是汉江流域最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贸易中心。总投资X亿元的XX新发地农批城项目已投入X亿元,建成后将集国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电子交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十二大产业品牌管理运营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形成区域内不可比拟的全球化农特产品交易平台。截止目前,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电子商务企业X家,在各类网站开办的网店数量X多个,电子商务从业人员X多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商品年销售额X多亿元。XX公司XX年开始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近几年以“醣巢商城”进行对外宣传,积累资源。湖北元大粮油积极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目前已经和善融商城合作进行产品销售,XX年度在善融商城销售额度达X万元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离建设农产品加工强区这一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

  1、产业园区聚集度不高。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比较分散,双沟、伙牌、黄集等镇(街)均有分布,没有形成拳头,产业聚集度不高。张湾、伙牌、双沟三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近年来入驻企业并不多,而且同类型加工企业没形成合力,质量档次参差不齐,很多企业陷入了无序竞争的状态。

  2、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靠产品品牌和企业知名度。目前我区多数加工出的农产品品牌优势不强,在全国、全省、全市知名度不高,像“鲁花”这样具有品牌效应、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偏少,更没有一个能像双汇、思念、三全、涪陵榨菜那样有着较高知名度的地方农产品品牌。已注册的品牌,市场开拓不够,宣传范围不广,没有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有些企业只重视品牌的申报而忽视品牌的策划、宣传和后续跟踪管理,造成品牌散而乱,市场占有率低,能进入武商等本地大型超市的偏少,只有“鲁花”、“孔明菜”等几个,在沃尔玛、家乐福、“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销售份额就更小了。XX大头菜、XX黑猪等规模很小、市场占有率低;

  襄半夏、XX麻油、襄北红薯、双南萝卜等特色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凸显不足。多数品牌规模偏小,在汉江流域影响力不大,话语权不够,拳头产品没有真正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

  3、农产品加工招商效果不显著。我区依托产业园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招商,也引进了如正大熟食、北京新发地、新国缘等大项目,但近几年来落户我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大项目、精深加工项目较少。正大项目正在逐步形成中,熟食加工项目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本地两家白酒企业也处于转型升级当中,古XX新厂刚建成投产,大汉光武白酒项目目前还在建设当中。双沟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仍没有实现项目满园,实际投产的企业数量少,仅有鑫宇、乐峰、正大饲料、三珍、农锦等几家。

  4、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不优。一是融资难融资贵。部分银行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贷款要求较高,担心放款收不回,大量抽贷和不支持放贷。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我区每年争取到的省“四个一批”工程调度资金虽然直接拨付给企业使用,但分散到各个企业已是杯水车薪,且现有的扶持资金集中在重点龙头企业,难以惠及到众多中小龙头企业。同时,省、市都有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业专项扶持资金,XX市为每年1000万元,可我区却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简政放权不到位。一些审批项目手续复杂,办理周期长。如省“四个一批”工程调度资金每年3、4月份才开始申报,11月份就要还款。部分企业的外贸出口奖励、土地返还款、技改专项资金等没有得到及时兑付。

  三、相关建议

  (一)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建议成立“汉江流域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应根据十三五规划安排,制定年度目标,绘制实施路径,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方法措施,明确责任大内。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在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对接“供”和“需”两个环节,从改善供给入手,优化品种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提高我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以更加契合市场需求。主打绿色牌,继续与鲁花等企业对接,建设一批在汉江流域、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双低油菜、优质花生等。培育一批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高、带动作用强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品牌,制定全区本土产品品牌路线规划图、列出产品品牌推荐目录,分批推进。在十三五期间培育1至2个在汉江流域、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业。

  (三)着力加强农业招商,在增强龙头带动作用上下功夫。继续加强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填补空白补齐短板,有选择地招大商引强商。积极引进旺旺、福娃等国内外航母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并推进企业全产业链渗透。鼓励龙头企业兴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四)着力加强园区建设,在提高产业集聚度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省、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把我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充分发挥XX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效应,全面推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行园区供水、供电、治污等配套设施统建统管。涉农加工企业一律向园区集聚,实现资源共享。已签约项目要按照协议规定,尽快建设投产。在园区内可以考虑建设“园中园”,吸引那些投资不大、占地不多,但技术成熟、创税能力较强的中小型企业入驻。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以项目申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贷款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新增设备和引进技术。在园区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如规划分局、土地分局、财政分局等),以利于园区更好的建设和发展。适当增加园区班子职数,并从全区现有干部中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在产业园工作。

  (五)着力加强政策扶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一是强化财政支持。确定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对这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要整合各类支农政策、资金、信息,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发展目标和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名单实行动态管理,优上劣下,根据经营业绩和发展情况每两年调整一次。设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及时兑现企业承诺资金。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机构、学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带动示范作用的,验收后按投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二是强化金融支持。积极推进省级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市、区)工作,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扩大向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放生产性贷款。定期收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举办政银企座谈会,为企业与银行、担保机构开展融资洽谈和融资担保创造良好的对话平台。引导涉农部门为银行推荐、筛选客户。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资信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消除偏见,扩大投放。引导涉农企业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机抵押、林权抵押等形式融资。设立过桥资金,调动政府、企业和银行的积极性。三是提高行政效能。相关部门要真正下放一部分行政审批权,精简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探索开辟涉农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对“四个一批”工程调度资金等实行“预审预贷”,提供便捷服务。

  XX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三篇

  一、发展现状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占整个工业比重大,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中,种植业加工业企业有30家,畜牧及其它加工业14家。在种植业加工企业中,以食用菌、茶叶、优质粮油、金银花及中药材、酒业为主,以优质粮油加工企业最多。市场知名度相对较大的加工企业有10家(绿颂米业、龙头面业、长赤翡翠米业、南江林产品公司、通江银耳集团、山霸王公司、罗村茶叶有限公司、江口醇及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较有市场知名度的产品有:龙头面、绿颂米、翡翠米、亦奇牌菜籽油、米仓山牌核桃、金银花(茶)、通江银耳、罗村茶叶、小角楼和江口醇酒、何大妈豆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有12家(5个粮油企业、4个茶叶企业、1个水果企业、1个干果企业、1个食用菌企业)。

  (一)粮油产品加工情况。以龙头面业、长赤翡翠为代表的17家粮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35万吨,年实际加工不足25万吨;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5家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5万吨,年实际加工不足10万吨。小型加工业主82个,年加工能力30万吨,年加工销售收入14.64亿元,其中小角楼和江口醇占6亿元左右。

  (二)蚕桑产品加工情况。全市3家茧丝加工企业,主要是加工生丝产品,无精深面料和终端产品,由于原料不足、国际市场起伏大,常年处于半生产状态,年加工销售收入仅0.8亿元左右。

  (三)果蔬产品加工情况。全市果蔬加工企业仅有4家(寿星果业有限公司、*罐头食品厂、何大妈豆瓣厂、驷马豆瓣厂),年加工营销能力仅3.5万吨,年销售加工收入0.36亿元左右。

  (四)茶叶产品加工情况。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的规模以上企业仅3家,加工业主和小型加工厂(场)、家庭作坊共36家,除罗村茶业、元顶子茶场和火天岗茶场年加工总量450吨,年产值仅0.32亿元;小型加工厂(场)和业主、家庭作坊年加工总量1500吨,年产值0.83亿元左右,茶叶年加工销售总收入仅1.14亿元左右。

  (五)金银花及中药材加工情况。主要加工企业有正华药业、同心药业、百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普瑞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米仓山林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银花饮料)、巴山植化厂(金银花中药提取液)、南江大河金银花茶加工厂(金银花茶)等6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原料)达3万吨,年销售收入1.35亿元。其中,金银花茶的加工业主(基点)达11个,销售收入达0.35亿元。年销售总收入1.7亿元。

  (六)食用菌产品加工情况。从事食用菌加工经营的3家企业是通江县银耳集团有限公司、山霸王集团有限公司、光泰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营销能力4000吨(干制品),年实际加工营销2000吨,年销售收入0.86亿元,大巴山食用菌协会年加工销售收入0.6亿元。

  以上36个加工企业(规模以上30个),130个小型加工厂(场)、业主和1个专业协会的年加工销售总收入为20.11亿元。年加工增值5.4亿元。

  二、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优质专用原料。国际国内优质加工小麦、水稻、玉米产品在*很少。目前尚未种植加工高档产品的小麦、水稻、玉米品种,已种植相对优质品种仅能加工中低档产品,且尚无法形成专用原料生产基地。

  (二)加工设备落后。我市粮油、茶叶、茧丝、中药材等产品的加工设备大多数已落后国内主体加工设备,因此,加工质量及效益显著低于其它先进地区。

  (三)加工企业运转困难。在我市,金融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推动虽然一直在加强,但推动力量一直很弱。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原料收购资金不足,导致常年处于半生产状态。

  (四)企业产权机制不活。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改制资金筹措难。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制不彻底,生产经营机制不活,员工及管理者、法人代表的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发挥。

  (五)缺乏集团优势。20亿的年销售收入分散在36个加工工企业、130个业主之中,除两个酒厂以外,尚无1个亿元加工企业。

  (六)本地原料利用低。部分粮油加工企业主要采用外地原料生产,放弃本地产业化基地建设,致使常年原料不足,延缓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加工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和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前,力争在*建成6大加工基地(优质油料深加工基地、优质富硒茶深加工基地、食用菌深加工基地、金银花及中药材深加工基地、茧丝加工基地、大米和条面加工基地);力争实现“四增”目标(①加工企业实力增强,培育3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②农产品深加工率进一步提高,将油料、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深加工率从35%提高到60%;③加工效益增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制,企业年盈利率超过15%;④农民收入增加,加工企业产业化基地农户,仅加工产品带动农民增收100元以上)。

  四、发展措施

  (一)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优势产业园区。要在全市建好20万亩的金银花加工原料基地、20万亩茶叶加工原料基地、5万亩茧丝原料加工基地,50万亩优质油料加工基地、50万亩优质稻米加工基地,3万吨食用菌加工基地。在工作中,一是要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推动;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持续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壮大支柱产业。

  (二)科学规划,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势集团。按市场经济原则培育和打造大米、条面、中药材、食用菌、茶叶、菜籽油加工的龙头集团,采取扶优扶强的办法支持特色产业的主要加工企业,努力打造亿元龙头集团。

  (三)创新工作方法,争取国家大项目支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努力为企业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深加工基地项目、技改项目、科技开发项目建设,扶持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

  (四)努力探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载体是企业、主要因素是市场资本,主要条件是交通和发展环境,主要途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助力是各级党政的支持措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因为市场生产要素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力,就忽视行政推动的助力作用。

推荐阅读: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

农村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自查报告

搞庸俗哲学、圈子文化问题专项整治完成情况报告3篇

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责任落实情况报告:一岗双责责任落实情况

[2023年履行监督执纪责任情况报告]2023年履行监督执纪责任及2023年工作思路情况报告9篇

标签: 工作情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