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计划三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更新时间:2023-03-05 13:58:0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资源配置计划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源配置计划一篇

  行动计划与资源配置是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战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将战略问题转化为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方案,包括时间安排、职责任务落实、成果的衡量标准以及必要的资源配置计划。

  1.行动计划

  (1)行动计划既要说明如何传达和执行战略,也要说明成员企业、职能部门和其他下属部门实施战略的责任和时间要求。

  (2)实施行动计划需要利用沟通、培训、工作绩效目标、激励及其他一些手段。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必须转化为具体的计划、目标和行动。

  (3)所以,行动计划既是实施人力资本战略的要求,也是衡量战略完成情况的标准。

  (4)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的实施效果,是根据其对企业集团总体战略提出的重要问题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的。

  (5)所以,人力资本管理活动应尽量采用定量的方法加以表达,如人力资本流动率、工作态度、生产率改进、服务质量或能力发展等,只要有可能,就要应用财务定量标准。

  (6)对于实现每个衡量标准,还要确定其目标层次,如人员流动率改进、费用的减少、服务改进和时间要求等。

  (7)这样,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职能部门或其他下属机构人力资本战略的实施过程和绩效就可以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

  2.资源分配

  (1)战略制定过程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资源分配。因为没有一定的投入,任何行动计划都将无法进行。

  (2)一般来说,人力资本管理的费用支出是以个人、小组和单位来确定的。

  (3)人力资本支出一般包括: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如员工薪资、福利、股票、期权等;人力资本常规管理费用,如办公费用、差旅费、会议费、项目费用、人员重置成本等;

  (4)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投资,如培训费等。人员费用过去一直被视为企业的一种支出,所以一般将其看做间接成本,企业总是千方百计想通过降低人员费用来增加企业收益。而在将员工看做是人力资本的今天,人员费用是一种直接成本。

  (5)在环境迅速变化、竞争不断加剧的条件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市场营销和销售以及有效地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这些人力资本费用必须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一样被看做是直接成本。

  (6)资源分配的主要方式是制定预算。预算对于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预算为计划、控制和财务监督提供了依据。预算能够使管理人员评价资源的总体需求,并且将资源分配给前景最佳的行动计划。可能有许多战略被确定为重点战略,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战略都能得到资金。因此,在预算过程中,要对各种战略的优先重要程度进行比较之后,才能够得出资源分配计划。

  (7)预算是管理人员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工具。预算是一种管理过程,它帮助管理人员根据战略问题的重点排序以及行动方案的变化来确定资源分配。在灵活型组织中,它不是控制开销或限制管理人员采取行动的会计手段,而是直接与战略、运营计划以及绩效计划相关的管理活动。

  (8)预算通常也是衡量管理人员和管理绩效的主要工具。

  在人力资本投资的预算管理上应当做到:①在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预算必须灵活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②要防止一些人或组织为了个人或组织的局部利益而虚报预算,从而影响企业集团的总体资源配置效率;③预算既要重视短期重要问题,也要重视长期赢利能力。

  特别是在执行预算时,一是认真执行计划,有控制而不僵化;二是灵活掌握计划,有弹性而不无限度。

  资源配置计划二篇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国办发〔2023〕9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努力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扩大公众监督,增强公开实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将社会关注度高,具有公有性、公益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广泛和重要影响的公共资源分配事项纳入主动公开目录清单,依法及时予以公开,实现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全程公开、全程留痕。

  (一)突出公开重点。

  1.住房保障领域。在项目建设方面,主要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方案、年度建设计划信息(包括建设计划任务量、计划项目信息、计划户型)、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信息(包括计划任务完成进度、已开工项目基本信息、已竣工项目基本信息、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农村危房改造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信息(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对象认定过程、补助资金分配、改造结果);在住房分配方面,主要公开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分配对象、分配房源、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等信息。(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主要公开土地供应计划、交易信息(出让公告、成交公示、供应结果)、履约及变更等信息。(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配合单位:省政务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矿业权出让领域。主要公开审批结果信息、交易信息(出让公告、成交公示、供应结果)、履约及变更等信息。(牵头单位:省国土资源厅,配合单位:省政务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4.政府采购领域。主要公开采购项目公告、采购文件、采购项目预算金额、采购结果、采购合同等信息,财政等部门作出的投诉和监督检查等处理决定,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和其他从事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交易活动当事人信用奖惩和违法违规处罚等信息。(牵头单位: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政务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5.国有产权交易领域。主要公开产权交易决策及批准信息、交易项目信息、交易结果(交易价格、成交价格等)、相关中介机构审计结果、交易活动当事人信用奖惩和违法违规处罚等信息。(牵头单位: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信息公开工作由省国资委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信息公开工作由省财政厅负责,配合单位:省政务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6.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主要公开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信息、市场主体信用等信息,招标公告(包括招标条件、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投标人资格要求、招标文件获取、投标文件递交等)、资格审查结果(被拒绝申请人不合格原因)、中标候选人(包括中标候选人排序、名称、投标报价、工期、评标情况、项目负责人姓名、个人业绩、相关证书及编号、中标候选人在投标文件中填报的资格能力条件、可以公开的评标情况、提出异议的渠道和方式等)、中标结果、合同订立、履约及变更、交易活动当事人信用奖惩和违法违规处罚等信息。(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配合单位:省政务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7.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领域。主要公开省级药品、医用耗材、疫苗集中采购的采购文件和公告、企业和产品资质审核结果、产品报价、省级入围结果、信息变更、备案采购、短缺询价等信息,根据授权发布的积分考核信息,省级监管部门的不良记录通报等相关信息。(牵头单位:省卫生计生委,配合单位:省政务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实行目录管理。

  各地、各公共资源配置领域行政监督部门要根据区域、行业特点,将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的要求稳步有序纳入公共资源配置各环节,在全面梳理、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目录》《江苏省住房保障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目录》明确的内容,切实履行公开责任,依法公开相关信息。强化目录动态管理,除意见已明确的公共资源配置重点领域外,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环保、农业、商务、卫生计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林业、铁路、民航等部门实施的公共资源配置事项,要按照“应公开必公开”的原则,及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省政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明确公开主体。

  按照“谁批准、谁公开,谁实施、谁公开,谁制作、谁公开”的原则,公共资源配置涉及行政审批的批准结果信息由审批部门负责公开;公共资源项目基本信息、配置(交易)过程信息、中标(成交)信息、合同履约信息由管理或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掌握信息的情况分别公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省政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负面清单。

  探索建立公共资源配置“黑名单”制度,实施公共资源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机制的要求,将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骗取公共资源的行为、严重影响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信力的行为纳入公共资源配置领域负面清单,将严重失信单位和个人列入公共资源配置领域“黑名单”,并纳入省联合奖惩系统,依法依规加强行政、市场、行业联合约束和惩戒,各行政监督部门强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行政处罚信息、相关失信信息的公开,并实时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通共享。(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省政务办、省信用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拓宽公开渠道。

  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及时发布公共资源配置领域审批、管理和交易等各类信息,畅通依申请公开渠道。积极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新闻媒体、政务客户端等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开展在线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省人民政府指定“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http://jsggzy.jszwfw.gov.cn/)作为我省公共资源交易公告公示信息综合发布媒介,各类依法应当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交易过程信息、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等除在各指定媒介发布外,应当同步在“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积极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推动信息公开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多样的信息获取方式。(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办,配合单位: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

  (六)优化平台体系。

  充分利用以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枢纽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共享平台体系,打造集信息公开、交易办理、进度查询、业务咨询于一体的一站式、全时段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透明化。各行业、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确保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实时推送,实现信息一次录入、一次核验、一网汇集,做到数据同源,信息同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时交互,与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省政府采购网等各行业指定发布媒介互联互通。信息推送过程中应当注明信息来源。(牵头单位:省政务办,配合单位: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

  (七)推进数据共享。

  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完善数据共享功能,公共资源配置相关信用信息要及时交互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依托“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中国(江苏)网站”予以公开。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依法开通行政监督通道,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各行政监督平台等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公共资源配置信息与其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衔接。鼓励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大数据分析,把握和预判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按需定制、精准推送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牵头单位:省政务办、省信用办,配合单位: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

  (八)强化公开时效。

  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政府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外,应依法及时予以公开。确定为主动公开的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自政府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应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依法发布的公共资源交易公告和公示等信息,其核验和发布时限应符合法定要求。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和理由予以答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省政务办、省信用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狠抓任务落实。各级政府办公室(厅)作为组织协调部门,要会同同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商务、卫生计生、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税务、林业、铁路、民航、政务服务管理等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并做好政务舆情监测和回应,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技术支撑。

  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办要加快推进省有关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指导各地加快完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功能,推进公共服务系统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电子监管系统以及各类主体依法建设的电子交易系统互联互通,打造集信息公开、交易办理、进度查询、业务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务办,配合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

  (三)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定期对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公开时效、交易平台掌握信息报送和公开情况等。各有关部门每年要将本领域工作进展情况报同级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并在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中公布,接受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各地、各有关部门每年12月底前,要将本地、本行业公共资源配置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情况、经验做法、有关问题和意见建议报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公共资源交易各行政监督部门、省政务办)

  (四)做好考核评估。

  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考核相关规定,把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加大考核力度,并建立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工作有效开展。对未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履行信息公开职责的,要通报批评,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体现;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配合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

  资源配置计划三篇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蔓延给国家治理带来了挑战,也给有限的应急资源储备造成了压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强抗疫前线的物资保障,是化解风险和战胜疫情的重要基础。资源的集中统筹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分析资源高效配置的背景和过程,能够总结中国经验,为公共危机的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资源配置疫情防控中国方案【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国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冲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资源的高效配置至关重要。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源供给才能解决关键问题。疫情的发生带来了大规模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采购、生产、运输、调配等均是党和政府面临的现实难题。战胜疫情就意味着要与时间赛跑,要让疫情防控的后勤补给线保持畅通,使资源高效运转起来,满足一线防疫人员的需求。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实现政企协同、优化配置、统筹调配和科技赋能,通过资源的集中统一分配,增强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缩短资源从后方到前线的运输时间,在产能不断恢复的背景下保质保量完成物资供应任务,铸就战“疫”之基。

  高效资源配置展示中国速度

  政企协同加速抗疫物资生产。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严重威胁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这种危机的公共性和破坏性表明,在疫情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疫情防控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相关企业的配合。为了及时控制疫情,减少其传播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联动至关重要。尽管二者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差别,但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是二者共同的目标。

  在疫情防控中,政府和企业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政府掌握了财政资源和信息资源,具备宏观调控能力,能够通过行政命令层层调配资源。而企业则具备生产防疫物资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能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政企协同有助于整合二者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为了确保抗疫物资的加速生产,工信部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组长单位,从1月下旬开始就组织企业、协会和专家召开交流会,采用发函、电话、视频、派驻企业特派员和现场协调等多种方式,积极与企业代表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抗疫物资生产情况,推动25个省市、31家重点企业以及2000多家配套零部件企业按时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医疗设备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优化配置确保生活资料供应。疫情导致群众基本生活资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从供给来看,大量物资生产企业的停工停产导致生活资料的供应量减少,严格的交通管制进一步限制了大规模的生活资料运输和配送,物资供应不足。从需求来看,疫情的蔓延导致蔬菜和粮食的恐慌性抢购,而居家隔离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耗速度又非常快,导致需求猛增。

  为了实现生活物资的优化配置,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牵头成立的生活物资保障组利用价格机制,对疫区批发市场和超市的物资供应情况和价格进行监测,及时报告其中存在的供给短缺现象,做到早发现、早行动。一旦发现货物空缺,指导相关门店及时补货。同时,建立了九省联保联供机制,及时排查各地企业库存情况和物资需求,协助做好跨地区物流运输工作,解决运输受阻的难题,加强对蔬菜、肉类和粮油等生活必须品的供应保障。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监督和指导生产生活必需品的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各地政府储备情况重点生产急缺物资,增强物资供应的计划性,并开辟运输物资的绿色通道,确保所需生活资料能得到及时供应。抗疫物资和生活资料两手抓,既保障了疫区防疫物资充足,又稳定了居民的抗疫信心和决心,这和对生活资料的优化配置是分不开的。

  统筹调配实现攻坚克难。资源的统筹调配有助于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疫情发生后,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起高效的统一领导指挥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家卫健委牵头建立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自上而下的统筹调配能够实现跨部门协调,确保防疫物资的统一发放和统一管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将其送到抗疫一线。在实际工作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根据武汉疫情防控需求,对医用防护服和N95口罩等物资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其中协调发往湖北省的医疗物资全部交由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指挥部统一发放。物资接收情况和使用情况均设有相应台账,以确保资源合理发放。

  除防疫物资外,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也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抗疫工作的压力。中央指导组陆续从全国抽调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统筹调配各种防疫物资,努力提升救治效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管理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3月8日,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驰援湖北,其中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达到1.9万。这些医疗队伍的补充能够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坚实的人员保障,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

  科技赋能强化资源保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时代热潮。而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科技赋能也为供需双方的对接提供了保障。线上平台的利用实现了信息的集中发布和资源整合,网络因其虚拟性和跨时空性不受疫情影响,能够帮助各物资需求单位与生产单位进行点对点无缝对接,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调度。通过建立防疫物资保障平台,提供信息查询、爱心捐助和订单结算等服务,为政府监管部门、物流运输单位、物资需求方和生产企业创造线上对话机会,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协同。

  2月21日,为了加速解决防疫物资生产中的缺口问题,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需对接服务专区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其中设有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模块,可查看需求或供给单位的名称、要求、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信息,也可以在注册后按照要求发布需求或供给信息,供需双方可通过搜索进行匹配,寻找到合适的对接单位。该服务专区的建立有助于解决物资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原材料短缺问题,减少生产中的阻力,确保原材料尽快投入生产和产品及时进入市场。疫情对于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智慧施策为复产复工和疫情防控的协同带来巨大契机。疫情发展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为新消费形态的培育和新的经济业态转型创造了契机。在发挥既有创新平台的优势上,大数据和“互联网+”为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的资源保障均衡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效资源配置的中国方案

  统筹优化:毕其功于一役。高效的资源配置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统筹优化是高效资源配置的基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靠党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来集中调配资源,形成组织化的疫情防控体系。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要求资源配置必须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实现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了有效避免地方各自为政和部门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必须坚持以党中央为核心,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抗击疫情所需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统一调配,最大程度整合全国资源,通过统一指挥调度向疫区提供防疫资源,让有限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资源的统筹优化有助于增强资源配置的计划性和权威性,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统一指挥。中央指导组通过对防疫物资进行统一调度,避免资源的盲目流动,实现物资的对口支援。一旦发生紧急的疫情,负责物资保障的部门能够及时从全国资源富余的地方抽调所需物资,加强供需匹配,确保对物资生产、运输和分配的严格管理,以便将稀缺物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对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地区,集全国之力向其输送医护人员和防护用品,保障其物资的充足供应,抓住了疫情防控的重点,遏制住了病毒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对取得防疫斗争的早日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协同治理: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公共危机的治理需要动员市场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而疫情的发展则为不同部门开展合作提供了契机。就单一主体来看,政府由于职能转变无法承担所有的防疫物资提供任务,其在疫情物资生产方面不具备优势。从市场来看,短期内由于产能无法恢复,供求关系持续失衡,物资价格上涨,也无法保障居民和医护人员的需求。因此,单独面对疫情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物资的供应不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建立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风险共担,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在协同治理中,需要进行科学分工,发挥各自优势。政府应当成立相关领导机构,对物资储备进行排查,在调查了解物资缺口的基础上制定物资生产和调运计划,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合理安排疫情防控资金,做好物资采购和储备工作,建立应急物资保障机制。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简化复工手续,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则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专门从事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的企业,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在政府指导下按时复工复产,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企业可以与地方政府签订生产协议,承接生产订单,实现对口生产。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需要相互配合,实现协同复工。“政府—企业—市场”所构筑的资源配置链条既扩大了物资的有效供给,又满足了抗疫物资和生活资料的需求,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精准施策:定位资源配置重点难点。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不同地区的防疫工作难度不同。湖北省是此次疫情集中暴发的重灾区,其物资紧缺程度最为严峻。北京市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总指挥部,同样是物资保障的重点地区。为了有效利用稀缺的资源,必须根据疫情的轻重缓急定位资源配置重点和难点,实现精准施策。

  精准施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疫情发展的真实信息,了解各地物资储备情况。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保障组及时进行了统筹规划,安排专人跟踪各类物资的生产供应情况,利用大数据建立疫情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物资需求进行研判,梳理所需物资清单,优先动员生产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和测温医疗设备的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他们生产急需物资,并由政府进行兜底采购。对口罩和防护服等需求量较大的物品,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部门都为生产该物资的企业提供支持,简化审批手续。

  精准施策的关键是实行分区分级管理,强化重点疫情防控地区的物资保障,避免物资浪费。政府支持低风险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扩大产能,并对通过生产或调配收集的防疫物资,优先送往湖北和武汉等地区。同时,依托于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对各地各类物资的库存及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对高风险地区的物资援助,并统筹民航、铁路和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开辟绿色通道以承运各类防疫和生活物资。

  在新冠疫情暴发和春节假期的“双期叠加”下,中国的疫情防控面临着极大考验。但由于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物资分配全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从资源的生产、供应、调配和保障等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在疫情面前,党和政府展现了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确保了资源的及时供应,坚定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此次疫情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则是通过此次考试的关键。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应当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为战胜疫情注入强大动力。

推荐阅读:

社团财务部工作计划_公司财务部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上半年共有多少天|2023年上半年幼儿园工作计划

【幼儿园数学练习题】幼儿园下期大班工作计划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

[幼儿园数学练习题]幼儿园第二周园务工作计划

2023年驻村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三篇

标签: 计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