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安海
他,一个文明古镇,沉淀了千年繁华仍然生机勃发。她,这片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多少文人墨客依旧朱颜未老。他的名字叫安海,而她是“朱祠”,千百安海人的骄傲。
朱祠,位于安海三里街畔,前生是石井书院,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泉州“四大书院”。
这一天,我站在朱祠门口,静静端详着,感受这几百年来传道授义、培养人才的地方。只见朱红色的大门格外耀眼,大门两侧,镶着一幅石刻对联:“清芬挹石井,书香分石井;瞻祖里亦近圣居,左右逢源双石井。”我轻轻推开大门,抬头便看见一尊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男子雕像,他端坐在石桌上,眼睛里闪射出智慧和慈祥,他就是朱熹。在他身旁的石柱上,刻有一方书“何人可配眉山,此地触开眼界”。
顿时,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宋朝。只听见朗朗的读书从屋内传向屋外,犹缭耳畔,一群身着古装的学生们端正在地板上手持课本,正摇头晃脑地颂读《四书》、《五经》。这时,一位白胡子飘飘的老先生慢慢走过来,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教鞭背在后面,脸上还挂着几分严肃的样子。只要有人读错或走神,他就拿起教鞭“啪、啪”地打下去,此情此景让我我不禁哈哈大笑。
忽然,朱祠里游客的一阵赞叹把我拉回了现实。我灵光一闪,感叹道:“对啊,朱祠不正是安海文明古镇的象征吗?一年一年过去了,朱祠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如今朱祠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屹立不倒、经久不衰。不正代表着安海屹立不倒、经久不衰吗?”
思绪联翩之间,我不知不觉已经离开了朱祠。朱祠之外的安海,宽阔的道路旁是一座座高科技工业园区;广袤的原野上是一片片现代农业产业园;无尽的田野变成了现代生产工厂……朱祠,或者说朱祠们,他们既是历史的安海,也是今日安海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