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

实习报告 会员上传

更新时间:2023-03-08 10:56:0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区委、政府党建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突出特色、转型、绿色发展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农民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发展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建设新环境,推动全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取得的成效

  1、突出位置,狠抓乡风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区领导班子在日常工作中,把乡风文明建设贯穿于农村工作始终,在不同阶段做出具体部署,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2、教育带动,增添乡风文明建设活力

  始终坚持教育先行原则,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其次,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区乡村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教育活动。第三,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采取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

  3、文化推动,丰富乡风文明建设内涵

  一是坚持重在建设,加快发展先进文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全社会发动、各方面支持、多渠道筹资、全方位共建的方式,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农村图书室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政策法纪、科普知识和文明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三是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4、载体抓实,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一是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制定了相关的垃圾清运制度,使农村卫生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二是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挂钩,使群众感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生活上充实,激发了广大农户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乡风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当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易立竿见影,而忽视了乡风文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还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重视不够也反映在投入上,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无法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目前,合力建设乡风文明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仅靠少数部门单打独斗,推动起来比较困难。

  2、农村社会风气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群团组织的宣传作用发挥的不够。调研发现我区50%以上的村没有健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而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致使人际关系日趋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发生。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轻养重葬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

  3、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需求存在距离。一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一些村的文化活动场所,硬件建设投入少,设施老化, 不能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无处可去可乐的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入,侵蚀人们的思想,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也打着弘扬民俗文化的幌子借机敛财、贻害百姓。二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多形式文化下乡,虽深受农民的喜爱,但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使农民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4、农民群众法制意识薄弱,社会治安影响乡风。一是一些村民在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大多表示首先找人私下协商解决。而近年来农民参与民主选举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的事件,导致人际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多元化。另外,违法犯罪案件的上升,也造成社会丑恶现象向农村转移,污染了社会风气,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二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一方面部分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三、对策和建议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结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农村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加强乡风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一是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村党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教育,组织农村党员学习理论、学习党章,增强党性,树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充分发挥村委会和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提高鉴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倡导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 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了解市场运行规律,掌握市场经济信息,确立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实现观念的更新和跨越,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落后观念。同时围绕我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培训工作的着力点,以重点骨干企业的在岗农民工为重点对象,扎实开展务工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协同各乡镇合力抓好二、三产业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

  2、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要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使乡风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要建立完备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区、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力度,整合好全区广播电视网络资源,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渠道。要以文化站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图书阅览室、影剧院、文化广场、网络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要利用全民健身运动的东风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和健身设施建设要向农村倾斜,实现公共体育设施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

  3、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管理和引导。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区乡村三级要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村委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的新体制。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作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要积极倡导健康时尚的文明乡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运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科教兴农,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普”、“三下乡”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和医疗中的科技难题。要抓好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先进经验的推广,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引导农民争当脱贫致富、共同致富的带头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乡规民约》和《文明准则》,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积极开展“文明村”、“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使农民树立“我要文明”的思想观念。

  4、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是要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着力加强农村综治工作的网络建设。公安机关要按照打防结合、专群结合的要求,推广警民联防巡逻和警司联调的经验,积极排查整治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大对农村聚众赌博、盗窃、邪教活动等问题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二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要针对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环节,及早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要从农村实际出发,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地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切实解决农村“五乱”现象,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

  5、建立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及时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部署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而乡风是一个由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和文化习性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是人们精神家园的底色。透过乡风,人们往往可以感知当地百姓的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文化品味。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今年以来,区妇联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走访群众、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美化庭院(阳台)等活动,对全区乡风文明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1、村民法律意识逐步加强,乡村社会治安形势较好。特别是通过近年来争创安全社区、打黑除恶、七五普法等行动,村民遇事靠法的行为更多了。各镇村治安形势逐年好转。

  2、有文化娱乐的平台和载体。各村均有读报亭、宣传栏,有的村还有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各村都有由妇女为主体建成的广场舞队伍。文明风气日渐浓厚。

  3、正能量、家风家训引导村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各村每年评选出本村的好公婆好儿媳、最美家庭、助人为乐先进个人等,搜集党员、群众家风家训,共产党员一句话承诺等,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良好的乡村风气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4、开展了受农民欢迎的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每年通过农口部门、人社部门、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各色各样的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村民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民生工程深入人心。诸如残疾人优抚政策、老年人优抚政策、贫困母亲、困境儿童等政策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拉近了党群距离。

  6、城乡环境治理美化家园。每季度评选十佳十差,对乡村环境治理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环境优美的家庭越来越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主体作用有待发挥。作为乡风文明的主体,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不健康的乡风民俗、陈规陋习、生活方式还有市场、厕所、圈舍、河流、沟渠等卫生死角仍然存在;

  一些群众存在依赖思想,不主动想办法创造财富,而是万事找政府;

  群众的自我纠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仍然没有充分发挥;

  助人为乐、邻里守望、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仍然有待强化。

  2、干部带动有待加强。重点人群作用发挥不明显,部门、镇(街)、村(居)干部模范引领不够。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做起来见效慢,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都不够。

  3、长效机制有待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必不可少。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需层层传导,共建的合力需有效统筹,指标体系需逐步完善,先进经验需及时总结,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法可想、有标可对,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延伸宣传触角。村(居)、组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影响最直接,要通过集中学习、外出参观等形式让最基层的村组干部深化认识、入脑入心;

  利用“坝坝会”广泛宣讲,散发宣传单、宣传车流动播放等接地气和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式深入发动群众。

  二是扩大宣传范围。让在家的群众知道乡风文明是什么、怎么做,同时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去影响对家庭经济、决策有话语权的在外务工人员。

  三是丰富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每个村都有的广场舞队伍、关工委队伍等,宣传正能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组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节目,借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到各镇(街)展演。制作乡风文明专题片(宣传片),在公共汽车、市政led上滚动播放。

  (二)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一是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让群众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是发动群众参与河流、道路等公共区域垃圾的义务或有偿清理。三是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河道整治等工作,引导群众规范打造庭院、房屋周边景观,美化家庭居住环境,力争“一户一风景、一村一画卷”。

  (三)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区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乡风文明建设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导考核。乡镇(街道)党(工)委切实担负领导责任,村(社区)党组织发挥主力军作用,市政、教委、妇联、卫计委、建委、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二是区委区政府与各成员单位、镇(街)党委政府与镇属单位、村(社)“两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列为年度单项重点考核内容并加大考核权重。三是督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优秀单位予以表彰,对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效果不佳的单位采取书面通报、媒体曝光、责任追究等方式进行警示。

  (四)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党员示范。通过设立“宣传发动岗”“文明劝导岗”“帮扶引导岗”等岗位,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巾帼示范。通过表彰“好媳妇”、“巾帼示范户”、“最美家庭主妇”等活动,激励女性在美化家庭环境、化解家庭矛盾、融洽邻里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学生示范。通过征文、演讲、绘画比赛等活动,表彰“文明少年”“好习惯标兵”等,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四是工作示范。通过表彰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工作突出、效果明显的工作人员和单位,激发干事激情。五是“村、组、户”示范。按一定比例开展“示范村—示范组—示范户”三级同建,表彰“最美庭院”“文明户”等,并在显眼处张贴公示评比结果,形成落地开花的局面。

  (五)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

  一是培育优良家风。广泛开展诚信、孝道、勤劳等教育,

  建立健全评比奖励机制,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老有所养。二是培育新乡贤文化。广泛挖掘本地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事迹,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三是培育文明乡风。引导农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突出问题。促进“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转变。利用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民间文化活动,传承和展示地方民俗文化,留住乡韵、记住乡愁。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农村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文明委《关于在全市农村进一步加强红白事理事会、乡贤评议会和村规民约的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临西县委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超前谋划、迅速行动、强势开局,制定出台了《在全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农村党组织、乡村环境、乡村道德、乡村文化四大建设提升工程。

  一、基本情况

  临西县位于邢台市东部,县域总面积5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万余亩;全县人口39.2万,农村人口28.65万;辖9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2个市级工业园区、299个行政村;属于农业大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从本地实际出发,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趋势,以树立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明村镇创建取得明显效果,先后涌现出1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乡镇,4个省级文明村,16个市级文明村;46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农村基础文化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共建成县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文化广场2个,图书馆1个;村级农家书屋299个,村文化活动室196个,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广场195个。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明显得到加强,文化活动日趋经常,组建了民间唢呐队、现代舞蹈队、舞狮队等文艺团队,成立了秧歌、京剧、豫剧等协会,以“三队三会”为龙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唢呐、剪纸、葫艺、乱弹、临清谭腿作为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保护,临西乱弹、临清谭腿被列入省非遗名录。不断改善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健康经常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使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二、主要做法

  为使“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乡风文明”的目标任务得以贯彻落实,该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是对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倡导树立社会新风涉及的活动载体的规划设计、组织领导的方式方法、基层群众的参与程度以及创建效果和带来的社会影响等关键环节,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设计活动载体,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着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1.“四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基本内容,突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教育这一重点,利用“临西好人馆”“道德讲堂”“玉兰大讲堂”等阵地组织“四德”讲座,举办家风美德模范事迹展览,通过“知榜、议榜、评榜、上榜、管榜、用榜”等环节,宣传展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模范故事,教育群众感召农民群众,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2.“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农村家庭为基本单元,对照评选标准及规则,通过村民理事会和乡贤评议会引导监督,群众自评、互评;经过审议、公示、授星、上榜,评选出星级文明户,带动影响更多的家庭参与创建活动,共同提高文明程度。3.“三好三关爱”主题实践活动。以乡风文明建设示范乡、示范村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提升“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引导农民群众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营造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浓厚氛围。4.“最美临西人”评选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通过群众推荐,部门选拔,专家审核,媒体公示,把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四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发现挖掘出来,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隆重表彰,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农民群众自觉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主动为乡风文明建设献计出力。5.“我为家乡提颜值”志愿服务活动。以团县委、文明办为主要承办协调部门,围绕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树立社会新风,成立以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为骨干的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组织开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环境。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到哪里文明村镇就创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和到年底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50%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结合土地整治、村庄整治、环境整治,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组织实施,切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务头、东留善固、河西岗等46个村进展较快,初见成效,基本上达到了文明村镇的标准。特别是已经建成的文体活动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墙等文化配套设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极大地提高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品味。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构成一幅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美丽乡村画卷,为全县乡风文明建设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三是组织开展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提高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多角度、深层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临西县借助国家省文化扶持倾斜政策,发挥县乡村三级的作用,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三个一”(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工程建设力度,共建成村级农家书屋299个、村文化活动室196个、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广场195个。农家书屋成了农村群众茶余饭后农闲时节学习充电的好去处。在全国文明村东留善固村,每天傍晚到农家书屋读书或借书已成为人们的良好习惯和“必修功课”。农村文化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广场被打造成为大型群众 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每次举办临西乱弹、京剧、豫剧等文艺惠民演出,都会吸引周边村落群众慕名观看,着实给群众提供了集室外休闲、娱乐、健身和欣赏文艺演出于一体的活动平台。在抓好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县还十分注重发挥纪念馆、主题公园等人文景观设施的作用,通过整合既有设施,完善提高功能,形成群众广泛参与、部门上下联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生动局面,为提高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奠定了基础。

  四是组织开展以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一是村容村貌维护管理制度。明确村干部、住户、乡贤评议会职责,通过制度的修订完善,加强村容村貌维护管理,治脏、治乱、治污,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二是民主管理制度。农村低保、危房改造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事项,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尊重群众的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权利,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把决定权交给群众,由群众说了算。三是道德模范评选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临西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四是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办法。在村“两委”监督指导下,发挥红白事理事会、乡贤评议会的作用,组织发动广大群众结合实际讨论制定、修订完善农村群众共同遵守的公共行为规范和共同倡导的文明风尚,形成行为管理规章和村民文明公约。村民表决通过后,由“两会”督促指导村民贯彻落实。五是农村垃圾治理制度。根据村干部和评议会成员共同分包的责任,同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干群携手共同治理农村垃圾。

  五是组织开展以党建示范引领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健全完善“党风乡风文明”的机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风带民风,抓乡促村,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担当、干事、干净”的乡村干部队伍,促进纯正党风政风形成。一是强化引领。开设“临西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解读新近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专题讲授辅导党和国家“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新变化,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及把握重点等专业知识,拓宽农村级党组织书记眼界;在全县筛选出10个农村支部书记带富致富本领强、环境治理好、文明程度高的示范村,作为培训农村支部书记搞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课堂。组织对示范村的现场观摩,交流经验做法,推动工作。二是健全规范。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实现农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在借鉴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两述、三评、三审、四公开”工作机制,即村班子向村民代表会述职,村代会向村民述职;村民代表评议村班子,村班子互评,乡镇站所评议村班子;村代会审议村“两委”班子发展思路、实事台账落实、村级财务;对评议结果公开、年度已办事项公开、下一年度承办事项公开、乡村财务单项公开。建立健全《村干部应知应会工作手册》,明确农村具体政策和工作程序,解决农村干部不懂政策、不会办事问题。三是严格考核。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行“五星级”考核管理,半年一述职,一年一考核,先进的给予表彰奖励,落后的拿出整改举措,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临西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乡风文明建设谋划早,部署快,工作推进步骤明确。但是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与基层群众接触,我们认为,该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工作仅处于起步阶段,距上级要求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差距还很大。无论是载体设计还是组织方式乃至工作推进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存在着许多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短缺。尽管近年来临西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乡村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专门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倡导树立文明新风方面的资金十分有限,致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工程、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等工作受到制约影响。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整体工作推进速度和阶段性工作完成落实情况方面的不平衡。再加上硬件环境建设水平、建设标准高低不一,大部分乡村都没有实施美丽乡村改造,部分村庄的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进一步加剧了工作进展不平衡状态。三是重用轻管。由于缺乏管理,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致使部分文化体育设施,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器材等由于管理不规范,开放时间不统一,导致使用频率低,不同程度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四是专业人才缺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熟悉“三农”工作政策法规,擅长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具备一技之长,熟练掌握传统与现代表演技巧的乡土文化人才短缺,一些传统艺术、表演技巧面临着失传断层的危险,现有民间艺人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和追求层次低,群众性活动开展不尽人意。

  四、建议

  一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党委政府应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各县市区积极动员,广泛宣传,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党委政府号召。要采取县处级干部包县、科级干部联片、一般干部包村的方式,指导乡镇、村以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二是应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力度。继续组织开展以乡风文明为重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文化服务设施,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硬件保障。三是建管用并重。把建设、管理、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担任广场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中心讲解员等方式,加强文化设施管理,规范开放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把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两会一约”建设、文明创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深入地总结提炼,宣传推广,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可学习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配备文化专干,构建一支素质高、专业精通的文化队伍。

推荐阅读:

组织观看《政治掮客苏洪波》警示教育片的情况报告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复工申请 疫情开工复工申请报告

河南移动网上营业厅|移动营业厅实习报告范例

复工申请报告范文 企业疫情复工申请怎么写

工作简报模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