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座讲稿: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实习报告 会员上传

更新时间:2023-03-08 12:19: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讲话大致可分为会议工作报告、会议讲话、会议汇报发言。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家庭教育讲座讲稿: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孩子沉迷网络咋办? 宅家隔离期间,接触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时间大大增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成为电子产品控。

  我们要正视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早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中,所以,严格禁止、断网、没收手机和Ipad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会激发本来就有点焦虑、烦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恶化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那怎样才能不让孩子沉迷网络?一味堵是不行的,变堵为疏、加强引导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长们不妨试试。

  让孩子多了解 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 疫情期间,孩子需要使用手机上网课,而一部分孩子在非学习状态下,也想去手机上看看、玩玩。完全不让孩子接触手机也不太可能,不妨让孩子多了解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地图查询出行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手机软件查询附近的景点和美食,让孩子把电子产品里的信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这类功能外,还可以让孩子学着拍照、录像、天气预报等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功能。

  疫情向好,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 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家长们可以带孩子逐步进入小区广场、公园等安全场所,带孩子体验这个美好的春天。

  也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打打球、跳跳绳等,总之,让孩子动起来,转移其对电子产品的过度关注。

  陪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再加上妥善的时间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孩子电子产品成瘾。

  所以,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孩子选择那些画质精美、情节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学知识的视频和节目。

  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个实验真有意思,待会我们也试一试。” 用更有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引导孩子做很多有趣好玩又有意义的事情。

  1.一起做家务 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饭,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择菜洗菜,或者就是尝尝咸淡,都能让孩子多一分家庭参与感和责任心。其他类似洗衣服、扫地等家务都可以请孩子帮忙。

  2.写文章、写日记、写书信 家长可以建议孩子给自己的老师、好朋友及自己牵挂的人写封信,传一份微信,发一份Email,或者将自己手写的信,待到重逢时亲手送出,在表达中让情义传递。

  3.亲子共阅读,共欣赏优秀影视作品 家人或者共读一本书,或者各自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一起看一部优秀的影视,然后一起分享交流,不仅增长学问,也有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4.挖掘孩子的兴趣 宅家期间,家长们可以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努力发掘孩子的兴趣和热爱之处。例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不仅能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与孩子约法三章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事后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但很多家长表示:我们已经跟孩子约法三章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呢?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是不是忽视了以下的注意要点呢!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3.要注重“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何时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电子产品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

  在孩子禁玩电子产品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一份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的时间大多是三个小时以内,而有7.6%的父母每天使用时间超过了6小时。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该怎么使用电子产品 其实,教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为什么幼儿阶段不能接触手机呢?首先,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其次,有专家表示,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的可能性也越大。

  那么,如果家有1-3岁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不要下载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

  如果家有3-6岁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这样:

  1.父母家人手机尽量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读物。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多开始进入了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面对孩子和网络,家长该怎么办?

  各位家长好,感谢各位于百忙之中前来听这次讲座,我今天主要想和各位家长一起讨论的话题就是面对孩子和网络,家长该怎么办?

  我想各位家长也清楚的感受到,近年来,互联网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生。尽管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成为我们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果迷恋网络,也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害,尤其对于那些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广大中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往往容易被网上的虚拟世界所迷惑。

  下面我们针对这些现状来具体谈谈网络对孩子教育的正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六种方法。

  很多孩子之所以成为网络“问题孩子”,与家长们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环境和途径,对孩子的社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据2023年1月《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目前上网用户为9400万,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6.4%。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着迷上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长们因此痛心疾首。

  人们不禁深思,网络社会到来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换句话说,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应是怎样的?显然,对此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要探讨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网络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如果缺乏对此问题的正确认识,家长们很容易简单地限制网络,甚至谈网色变。我们认为,网络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孩子教育的正面影响

  1、拓宽了视野。网络是孩子学习的一种资源。网络首先为孩子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载体,让孩子开阔眼界、转变思维,提高知识水平。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孩子搞不懂的问题多数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解答。借助网络,孩子获取了新知识、新方法,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2、扩大了交际。网络是孩子学会沟通的一种平台。互联网给人们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让人们可以自由交流,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利用网络来“聊天”。在虚拟世界中,孩子与别人的交流不受现实的约束,交流对象可以自由选择。因此,人际交往的空间很大,且无拘无束,孩子能够从中体会到沟通的简单与快乐。一些在生活中胆怯拘谨的孩子,通过网络“聊天”的训练,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人际沟通能力。

  3、放松了心情。网络是孩子获得娱乐的一条渠道。孩子的天性是快乐的,他们需要娱乐。然而,面对竞争的压力,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娱乐不足,家长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娱乐。网络就是孩子获得娱乐的渠道之一。孩子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有兴趣的读物,可以玩网络游戏。通过网上娱乐活动,孩子从中获得了轻松和愉快,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孩子寂寞与孤独的心理。

  4、培养了素质。网络是孩子创新素质培养的一条途径。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孩子抓起,需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网络是孩子创新素质培养的一条途径。孩子在网络中从事阅读活动,巨大的知识量、最新的信息刺激,能够让孩子产生创新灵感,激发孩子的创新火花。

  5、增强了自信。网络是孩子获得自信的一条通道。很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少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不论在网络游戏还是在网络学习探索中,学生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能充分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取得游戏的胜利,也能获得心理成就感。正是一些在学习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从网络中发现自己胜过他人的一面,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提高了自信心。

  然而,科学技术历来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和信息社会的新生儿,同样具有这种双面的特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青少年上网是必然的趋势。网络以它高效便捷的技术优势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把其负面影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影响,一不当心它同样会毫不留情的葬送青少年的前途。

  (二)网络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1、时间上的失控。这就是家长们普遍抱怨的“网瘾”、“网虫”现象。孩子年龄小,很难控制自己,上网浏览、上网聊天、上网游戏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网上。这种现象的确比较严重,有的孩子整天沉迷在网吧(网吧联盟 网吧新闻 搜狗)中,造成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下降。

  2、道德上的失控。削弱学生道德判断力。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形成时期,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接受各种不健康的诱惑,造成道德上的失控。如有的孩子喜欢上了黄色网站;有的学会了网络漫骂;有的进行了网络诱骗;有的滑向了网络犯罪,等等。北师大劳凯声教授曾在北京市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4000多人中,80%的中学生上网,其中在网上看色情的就占4.5%。这个结果虽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是100%。该调查还显示30.6%的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41.5%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27.9%的人认为“在网上说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可以说,当学生们置身于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时,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远离现实世界。用一种虚幻的角色、规范和道德要求来包装自己。而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及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网络让学生道德弱化,抱着网上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心理,让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3、情感上的失控。处在未成年期的孩子,情感控制力比较弱,往往是情感超过理性。他们在虚拟网络中,很容易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产生所谓的“网恋”行为,造成情感上的失控。在北师大劳凯声教授的调查中,对于“网恋”现象,50%的孩子对此有认同感。

  4、性格上的失控。有的孩子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其性格也往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乏味,缺乏精神,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立即精神百倍。严重者甚至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与周围的同学、老师沟通,性格上产生了扭曲。

  5、学习风格上的失控。网络的过度便利性可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惰性,遇到问题不是苦思冥想,而是首先求助网络,他们热衷于以“下载”方式完成作业。假如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质量、内在素质必将受到威胁。

  二、如何辨别您的孩子是正常上网还是迷恋网络呢?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了诊断迷恋网络的十条标准:1.无法控制上网;2.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对亲友频频掩盖上网行为;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工作、事业和人际交往;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10.下网后有疏离感、失落感。杨格认为,上述十种情况一年间只要有过五种以上,便可判断为迷恋网络。

  三、面对孩子和网络,家长该怎么办呢?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身体、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但他们若是迷恋上网络,特别是迷恋上聊天、游戏或形形色色的网上信息,其身体健康、学业及培养课外兴趣等方面就会受到极其不良的影响。如果孩子迷恋上网络,我们家长该积极采取措施,主动进行干预。尽早让孩子回归正轨。即使孩子还未迷恋上网络,我们的家长也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足功课。避免出现无可挽回的局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了解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一)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

  根据网络对家庭教育孩子的影响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社会家庭教育比较复杂,其教育内容将会呈现新的变化。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网络知识教育。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家长,不要害怕网络,不要对孩子封闭网络,首要的任务是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琳达.杰克逊在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介绍,在美国,5岁左右的孩子一般会在父母的帮助下接触网络,12岁就开始独立上网。可见,美国的家长是将网络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向孩子推荐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越是有秘密感的事物,人们越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网络也是如此,家长越是对孩子控制网络,孩子越是对网络好奇,常常是背着家长偷偷上网。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首先应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欢迎网络,向孩子全面客观地介绍网络知识与网络功能,同时向孩子讲解网络的正负面影响。孩子掌握了网络知识后,就会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效,减少消极上网行为。

  2、网络道德教育。未满18岁的青少年,其心理尚未成熟、价值观还未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力较弱,很容易在网络的时空中迷失方向。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要让孩子确立是非判断标准,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引导他们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001年12月26日),真正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往,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家长要教育孩子在网络世界中也应注意自身修养,远离不健康的文化,努力成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

  3、网络情感教育。未成年的孩子极易滑入网络情感的泥塘,且难以自拔。作为家长,在孩子开始接触网络时,就应该对孩子进行网络情感方面的预备教育,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介绍一些因网络情感而痛饮苦酒的案例。结合典型事例对孩子进行网络情感方面的预防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孩子对网络情感的认知水平,提高孩子在情感上的成熟度,有效避免或减少“网恋”现象的发生。

  4、网络安全教育。这里所说的网络安全不是指网络硬件与软件的安全,而是指在网络世界中,人际交往中的安全问题。网络世界是一种虚拟世界,不管彼此是否相识,不论相距天涯海角,只要有了QQ,就可以交往,谈天说地,无所不及。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很容易轻信对方,将对方当作知心朋友,安全风险随之而来。因此,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交流网友的情况,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交际问题,切莫上当受骗。

  (二)、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方法

  网络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一旦发生,其破坏力也是令人痛心的。因此,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确立后,教育方法就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孩子之所以成为网络“问题孩子”,与家长们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有效方法:

  1、认真了解法。知己知彼。家长要了解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1).渴望获得友谊来充实生活——这样的孩子发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失衡,为结识更多的朋友,获得理解,消除失落感,他们就上网寻找适合自己倾诉的对象,甚至发展为网恋;(2).追求内在需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如果现实没有能够满足这种需要,他们就会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来弥补现实中的苦闷,寻找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3).不会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压力——现在的孩子面临着严重的升学压力。学习与考试压力,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沉重负担。有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释放压力,就诉诸网络,通过游戏、聊天等途径获得快感;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理想,难得老师欢迎,从学习中得不到乐趣,于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填补情感的空虚。长此以往,又导致他们成绩下滑,最终造成迷恋网络和学业失败的恶性循环。

  2、主动学习法。家长应主动积极地学习有关网络知识,知道网络的负面影响后就不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局面,还可以科学地要求孩子。事实上,当今社会家长的社会化问题已日显突出,相对于青少年而言成人面临社会化的情形更严峻、更困难。因此,家长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资格、有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3、循循善诱法。家长应该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让孩子科学上网。家长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网络作为一种资源、一种方式,能够为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但网络上同样存在着不健康或青少年不宜接触的东西,从一开始就给孩子打上一剂“预防针”。家长可给孩子制订一个关于上网时间安排的约束性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比如,控制上网时间,上网之前将任务列成清单,节约上网时间;限定上网时间,准时下网或关机。由于上中小学的孩子还没有较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分辨能力,家长可以建议学校提供有益的网站,把孩子上网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如查阅资料、信息等。让孩子减少受不良网站影响的机会。对于那些不常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家长更要与学校老师建立“热线电话”,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

  。当发现孩子在网络上有不良倾向时,不能一味地训斥、封杀,而应重“疏”轻“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监控指导法。家长有责任去了解孩子每天会花多长时间上网、在网上做些什么、希望从网络上获得哪些内容等。但这不等于父母要对孩子施加严格的控制,而是应通过积极友善的方式进行。要指导孩子加强网德的修养。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地点。上网的频度和花费的时间要适合孩子的学习要求和身心发育情况,不能过于频繁、用时太多,每天上网平均不要超过1.5小时。要使用“安全浏览技术”,运用绿色上网软件,屏蔽少儿不宜的网站及信息内容。

  5、兴趣转移法。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所有兴趣全部集中在网络上,而应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其他各个方面。例如,与孩子一起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一起看电视和球赛,一起玩球、下棋、外出散步等等。通过合理安排孩子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另一方面,不能让孩子把对网络的兴趣局限在浏览网页上,而应引导孩子参加有关网页设计的比赛等,从而激发各方面的兴趣,并有效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

  6、榜样示范法。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习惯,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特别是家长与孩子共用一台电脑的家庭。如果孩子的家长经常利用家庭电脑浏览黄色网站,孩子就会由好奇、兴奋到效仿、试验,其后患无穷。如果要求孩子不要有“网瘾”,家长首先不要有“网瘾”。因此,每个家长都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

  7、多向沟通法。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是封闭、孤立的,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应当主动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及时获取信息,争取多方支持。例如,可以要求社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防止网吧中的一些不良的东西影响到孩子。可以经常到学校去,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上课是否走神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有问题的话,就应当引起家长的警惕了。家长更应特别重视与孩子的日常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任何忽视与孩子沟通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网络社会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只要我们正确认识了网络对孩子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正确把握了网络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并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会减低甚至消除。如果你的孩子已有迷恋网络的症状,不用慌张,只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疏导,及时通知并配合老师。针对孩子已经存在的症状,通过心理咨询等手段做出科学分析,提出对策,就一定能矫正孩子迷恋网络的不良行为。还没有迷恋网络的学生,家长更应该重视,积极地培养孩子正确认识网络,运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帮助学习的工具。

  希望在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下,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纯净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在其中茁壮健康的成长!

  再次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 谢谢!

  家庭教育讲座讲稿: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为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江庄镇高村小学认真开展了预防小学生沉迷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责任意识,严实工作作风。

  我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宣传贯彻上级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会上,王庆友校长亲自安排布置教育引导工作,带领教职工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在全体教职工心中牢固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就如何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做了详细的工作部署。王庆友校长还讲到,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通病,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体教职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及日常监管工作。

  二、对校园周边认真摸排,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也进行摸排,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各班班主任开展一次突击检查,检查是否有学生带手机,是否在上课期间用手机上网。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纳入班级管理工作,告知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掌握孩子境况。

  三、开展专题活动,培养自觉意识。

  学校通过电子显示屏、校园展板、国旗下讲话、召开主题班会、举办黑板报、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积极参加有利身心健康的课外文体活动。特别是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巨大危害性,激发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内容和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

  四、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引导教育。

  向学生家长发放《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共计400余份并收回回执单。让学生和家长知晓率达100%,要求每一位家长认真阅读并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必须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游戏沉迷行为。学校希望广大家长做到“五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浏览低俗、不健康网站,文明上网,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提高了全校师生的防范能力,增强了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安全意识,营造了安全、健康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和小学将常抓不懈,继续推进做好此项工作,让孩子们在纯净、阳光的蓝天下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

小学图书室自查报告汇报

中层干部上岗表态发言

市委书记在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暨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会上讲话

学习报告

白皮书发声亮剑3篇

陶老师心理热线|心理老师实习总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