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使得网络规模逐渐扩大,拓扑结构日益复杂,网络安全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复杂、隐蔽的网络威胁,各种检测技术相继出现,如脆弱性检测技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但在适时且全面地找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真实威胁方面不够理想和有效,限制了网络安全管理员做出最佳响应决策的能力.近年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概念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希望利用其从大量且存在噪声的数据中辨识出网络
中的攻击活动,宏观地把握整个网络的安全状况,并合理、有效地进行响应,以尽可能地降低因攻击造成的损失.这对于提高网络系统的监控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致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
网络安全态势觉察的基本任务是辨识出系统中的所有活动(包括攻击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规律和特征,网络安全态势觉察一般模型包含数据预处理、活动建模和网络安全态势觉察结果这3个功能,目前,多数的研究集中在攻击活动辨识方面,总体的研究热点有两个:一个是基于先验知识,将观察到的警报与已知的攻击行为进行匹配,相关方法有基于攻击场景的方法;另一个是在缺乏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分析警报之间的关系,发现攻击步骤之间的相关性,构成攻击行为的描述。
三、研究方法
本文讨论了NSSA的任务范围,并据此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分别从网络安全态势觉察、网络安全态势理解、网络安全态势投射这3个层面综述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提纲
绪论
1、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
1.1态势感知
1.2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二网络安全态势觉察
2.1基本任务
2.2基于先验知识的方法
2.3不基于先验知识的方法
2.4存在的问题
3网络安全态势理解
3.1基本任务
3.2攻击行为预测
3.3攻击目的理解
3.4存在的问题
4网络安全态势投射
4.1基本任务
4.2基于知识推理的方法
4.3统计方法
4.4灰度理论方法
4.5存在的问题
5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研究方向
6结论
参考文献:
[1]王慧强,赖积保,朱亮,粱颖网络态势感知系统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2023,33(1 0):5—10.
[2]陈秀真,郑庆华,管晓宏,林晨光.层次化网络安全威胁态势量化评估方法.软件学报,2023,1 7(4):885—897.
[3]席荣荣,云晓春,张永铮,郝志字.一种改进的网络安全态势量化评估方法计算机学报,2023,38(4):749—758.
[4]辛丹,盖伟麟,王璐,刘欣,胡建斌.赛博空间态势感知模型综述.计算机应用,2023,33($2):245—250.
[5]龚正虎,卓莹.网络态势感知研究.软件学报,201 0,21(7):1605-1619.
进度安排:
20XX年10月22日-11月01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课题研究准备。
①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开课题会议。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申报课题立项。
⑤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习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德斌
副组长: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员: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
参研人员: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
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