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与鲁迅有关的写事作文1200字

高中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2-12-14 10:08:0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鲁迅,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作文网小编收集了关于鲁迅的作文,一起来了解鲁迅吧。

  梦回鲁迅走的路_1200字作文1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无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成路后走的人更多了。鲁迅却没有告诉我们有路后的地上会怎样,这是他始料未及百算一漏的。现实告诉我们地上有了路人走多了便成沟了。 鲁迅在他的《故乡》里说: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说法不一定是对的,起码算不上全对。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地上的路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他在从文之前是学医的,后来他为什么不走救死扶伤的“白大夫”之路了呢?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他在日本电影院看了一场有中国人入演的记实片,的确,我起初也是这么深信不移的。但事实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小片段,就像鲁迅看到的电影片段一样。这只是鲁迅转意从文的一个小插曲,插曲的存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使鲁迅看到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一条让麻木冷血的“龙的传人”走的思想之路。这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让真热慕于医科的鲁迅知道广漠的赤县虽有繁星般众多的炎黄子孙却走不出一条能御敌富强的民族之路。堂堂华夏大地缺的不是走路的人,而是缺能走出路的人。所谓能走出路的人指那一些人呢?鲁迅就是能在没路的地上走出路的人。在那个人且相食外忧内乱的时代何曾少过欲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热血爱国者,鲁迅是最具代表性的爱国“愤青”。稍接触过鲁迅文学的都知道鲁迅在热血青年时代去了小日本仙台学医。学的而且是骨骼学。那时的鲁迅天真地认为医道能救死扶伤就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个时代的爱国“愤青”都很天真。总以为学医就能就中国人民救广漠的赤县。所以从医之路成了那个时代爱国者的明智抉择。鲁迅也随了波逐了流到了日本研究人的206块骨头。忒天真无邪的。但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让他们走出一条活路。当鲁迅不经意地看到日本崽屠中国人的记实电影时他犯懵了。那一可的他才涣然冰释醍醐灌顶,人走多的地方不一定就有路,没有针砭的路是不可能在中国广漠而荒芜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学医的中国“愤青”多如麻,但医者是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救国图存的路的。中国人的病不在肉体上,而是在思想上骨子里。只可惜鲁迅看到的是主观上的骨子病,他天真地认为治好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病中国有就有骨气了。他错了,错得彻底!如果他还一如既往执迷不悟地幻想在中国满目苍痍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拯救中国的医学道路,那么他错得愚昧极了。那一段小插曲让鲁迅知道地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不一定成为路,人走多了可能成为沟让那时代的话中国人越走越深越走越不能自拔。他毅然抛弃了和藤野先生深不可测的友谊弃医从文。他真正认识到中国人的劣根长在思想上而不是肉体上。

  当《狂人日记》惊世之篇在一位曾致力于医学的文人笔下生花时,麻木的中国人你望我我望你,回到家也自恋地照镜子。这些人怕了,怕鲁迅写的狂人就是自己。当《孔乙己》轰隆于中国的上空时,麻木的中国知识分子胆颤了心惊了,你看我我看你,“孔乙己到底是谁?难到是我吗?”这样的问题成为了知识分子茶余饭后之事。当《阿Q正传》成为家喻户晓时,麻木的中国把“阿Q”示为“至宝”。你阿Q我阿Q地互相打招呼。……鲁迅还有很多很多让人不寒而栗的著作,他的一生走在一条不是众人都走的路。众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走出路但他却走出了。而且走得辉煌走得轰轰烈烈。现实的我们不能只抱着高考一条路,高考之路固然稳当,但走的人太多了,本有的路被走成了沟,后来者不再居上,高考的后来者面临的是名落孙山。何不梦回鲁迅之路,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一条对社会有用的路。

  走向鲁迅_1200字作文2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题记

  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

  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

  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

  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

  对话鲁迅_1200字作文3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去历史的太空,寻找那一颗星。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他似乎被我打搅了,慢慢地抬起头来。一张消瘦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没错,就是他——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看见了我,微笑着让我走近他,我此刻感觉到他是那样慈祥、和蔼。

  “鲁迅先生,我与您是相隔一个世纪的人啊,但我也很爱好文学。”他放下手中的笔打量着我,笑着说:“啊,那么我和你是同路人啦!”

  “先生,”我问,“我最喜欢看您的书,除了在课上认真学习了从您的书 中选来的文章外,还课外阅读了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朝花夕拾》、《呐喊》等。为什么您能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文章?”

  “这个原因很简单,”鲁迅先生慈爱地看着我说,“我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我看到了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我看到了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我也看到了国民众生的劣根性,我想要抨击他们,让那些反动的御用文人捉襟见肘、心惊肉跳,让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

  ‘可是您对待传统文化是否太偏激了呢?”

  “我承认,我是有点偏激了,但我想通过某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引导解放。我时时解剖别人,更多的却在解剖我自己。”

  “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您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您感受到了体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辩证地看问题,您就是这样不断地自我督促,自我更新。”

  “您是位伟大的作家,您的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不自命清高;您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忧愤中蕴含着一颗深沉的爱国之心啊!”

  “您是伟大的战士,异常清醒与敏锐,您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做剑,以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始终坚持的人生态度!”

  “我很高兴,你能读懂我的文字,能清楚地了解我,正确地看待我。我希望,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能让你幡然悔悟;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让你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惊醒;当你钻人‘虚无主义’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的反问,又能让你重新挺起胸膛……”

  “鲁迅先生……”

  隐约地,那张消瘦的脸庞模糊了;渐渐地,那黑色长袍的背影也消失了。

  我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也随之结束了。

  但我想,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阻隔的。

  即便是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会让人惊醒,给人力量。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又属于现代。

  他严厉,却又慈祥。他消失了,却又永远在人们心中。

  人的思想永远是相通的,它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进行交流。

  【点评】

  开头引入简洁,不拖泥带水。

  外貌介绍准确,概括性强。大量笔墨则放在与鲁迅先生的对话上。

  对话内容紧扣当时的历史背景,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对话形式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很直接地表情达意。作者利用这一点,不仅省去了旁白介绍的麻烦,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标新立异的效果。

  作者用有限的文字,谈了鲁迅用笔杆子做斗争的那段岁月,和鲁迅先生的一腔热血。可以看出作者很爱鲁迅的文字.而且也有一颗爱国心。

推荐阅读:

高中作文之身边最好的风景

清明节写景高考作文

有关我的爷爷高中作文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我和母亲》

忽如一年

标签: 高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