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努力选择,努力记得……
左脚一个青春年华,右脚一个光辉岁月,中间依偎着一个憧憬的16岁。或许吧,人生当徘徊不定,更何况走在何路与迈向何方都还是由自己决定的。现实的长龙,在迷茫中的短暂行进,或许人生就似一场无边沙漠中的苦旅,理解与否,仅因内心中还存在那一块纯洁明亮的天堂。走吧,或许吧,路就在脚下。
走了多远?过了多久?何时停留?自己所选择的路,从未想过要回头。
6年匆匆而过,时光划不开深印于心的似水痕迹,只可留有将与心比的温暖回眸。想当初的那些依然清晰可见青苔的石阶上,深巷里寂静安详的小院儿里,老旧的楼房和黑黑的小路中,都会有一个蹦跳的身影在来回穿梭与嬉戏,怎奈时光飞逝,如今的它们却只能成为一段段形似烟云的回忆。小城里度过的童年,使我经历了更多在大城市里所没有的东西,同时也更能让我去深刻铭记这段难忘的回忆。我的童年不像书中所说的金色,而是七彩的。或许吧,我丝毫感觉不到我在那时候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每天甚至是每时每刻,我都能从人们所做的那些事情当中寻找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在天黑时的院子里烧火,这就是那时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儿。有时候我还会和小伙伴们唱童谣,一边穿梭于熟悉的小巷,一边哼着轻快的儿歌,整个小院儿里笑声回荡,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温暖。时过境迁,既然曾经走过,也就无须再徘徊留恋,只知那时的云已过……
从我能够记事开始,那些年里,总能够泛起一些微古旧的涟漪,或许只是我在想象,但是失去的那些日子就如一张张满载童真的黑白照片,有那么一刻,我曾停留过。在6岁以前,那还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因为妈妈那时还在广东,而家里就仅剩下我和老爸两个,所以日子过的有点儿清苦,后来妈妈回来了,一切就回归正常了。也许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我几乎就离不开老爸了,老爸白天要去学校教书,便把我扔在了幼儿园,即使我还在不停的反抗着。3岁的我就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封闭的牢笼,或者是一个类似于动物园的关着小孩儿供别人观看的地方,因为每天都会有好多好多的大人在蓝漆的铁门外看着我们,而且陆续会把小朋友们带走。我不是最小的,但是我却很害怕,牢笼似的幼儿园让我没了安全感,我每天就那么守望着老爸能早点儿带我走。于是有那么一年,我在幼儿园的记忆消失了,我跟着老爸一起去了学校,4岁多一点儿,我就上了一年级。
乡下的小学,在生活中赋予了我许多田园般闲适的思想,这对我今后的成长影响颇深。那时的我喜欢山头温暖的风和蔚蓝的天,有时候下午放学,我让老爸先骑车回家,而我自己就偷偷地和同学们去田里捉泥鳅,或者是去山后的小溪里探水捉鱼,到现在才知那时的时光早已定格。尽管我们一直住在城里,但是老爸教书还有我上学的地方却是在那城郊外的山里。我喜欢那儿,那儿有我可爱的同学们和质朴和蔼的老师,还有豪迈的叔伯们和像母亲一样慈祥好客的阿姨们,在那儿可以尽情的畅游玩耍,丝毫不见城里人污浊的习气。我喜欢乡间的一起,有时候瓦房的教室外面有一两只室主人的小鸭子在漫步,我也会很奇异似的瞧过去,然后看着领头的老鸭子跌跌撞撞的滑稽模样,我就会捂着嘴哈哈大笑,直到老师的叫唤。还记得那些只有一层楼高的瓦房教室,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树木和花草,很宽阔,很自由,每一天都充满着快乐。我只在那儿读了五年的小学,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转学到了城里,不过即使如此,短暂的污浊也还是会被乡间纯洁的生活环境所净化,再次和可爱的同学们在一起时我很高兴,有好多话想说也有好多地方想去,同学们总会耐心的陪着我去山里玩儿,那段日子是值得我去永远铭记的。
依依不舍的离开,依依不舍的告别童年,或许是在人间,但是这里的人间还依旧温暖,只要心中有阳光,你就会永远的快乐下去。10岁多一点,我就读初一了,我是班上最小的,所以常被那些大孩子们欺负。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那时候傻傻的,别人做什么我就学着做,别人让我去做什么我也顺从,因此吃亏的总是我。我一共读了两次初一,原因居然是爸妈认为我太小了。第一次是在那时城里新办的一所中学,那一年的时光没什么可回忆的,时常被欺负,但是又学到了不少社会经验,好像自己就是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我总感觉自己要比同年龄的其他人懂得的更多,因此我便开始长大了。换了个学校,日子好过多了,增长了一岁,社会经验也更足,真正的生活便由此而开始。
初中三年,转瞬即逝,结交的不少好朋友,即便现已大多形同陌路。人生的转变与性格紧密相连,我无法解释那些早已淡漠了的东西,如友情。到现在为止,我所知道的仍然和我相处得很好的初中同学,就只有轩轩和凡了,其他的要么对我爱理不理,视而不见,要么就是无聊的很,这也许就是我的感觉吧,我不想再多想了。我变了不少,至少到现在看来是的呀,具体的我不想多说了,只是相形见拙而已。
长久以来就有同学或朋友叫我作“小白”,仔细想想大概也有十年了吧,从小学到现在,无论是刚认识还是老同学,都会这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