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3-12 11:33: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工作计划写出来,目的就是要执行。执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我的方案已经拿出来了,执行是执行人员的事情。出了问题也是执行人员自身的水平问题”,计划能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不仅仅是执行人员的问题,也是写计划的人的问题。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1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九(1)班,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3.1---3.8 第一周: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3.9---3.15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3.16-3.22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习建立函数模型
3.23-3.29 第四周: 综合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3.30-4.5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13) 27.1 相似形
4.6-4.12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4.13-4.19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相似多边形
4.20-4.26 第八周: 27.3相似多边形第
4.27-5.3 第九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5.11-5.17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
5.18-5.24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5.25-5.31 第十三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28.3 课题学习测量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1-6.7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6.8-6.14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6.15-6.21 第十六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习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习单元测试及讲评
6.22-6.28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一
6.29-7.5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二
7.6-7.15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三
7.16-7.19第二十周: 中考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2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2)、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解决关于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在新的学期里,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五、课时安排
线上教学
一、负数(线上教学3课时)
二、百分数(二)(线上教学5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线上教学9课时)
1.圆柱(6课时)2.圆锥(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正式开学:
前三单元复习………………(4.20---4.26)
四、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4.27---4.30)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5.6------5.9)
3.比例的应用………………………5课时(5.11---5.15)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5.18---5.22)
六、整理和复习(30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5.25—6.5)
2.空间与图形…………………10课时(6.8---6.19)
3.统计与概率…………………4课时(6.22----6.28)
4.数学思考……………………5课时(6.29—7.3)
5.综合与实践…………………5课时(7.6---7.10)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开学前已进行了线上教学(前三单元),开学后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先展开线上线下衔接教学,然后再进行后续教学,机动时间一个周左右。)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提高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经过不一样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本事。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本事,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本事,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事。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确定。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构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必须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理解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活力。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经过不一样数学资料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本事,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资料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到达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经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景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本事弱,所以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本事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本事。
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资料。所以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所以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就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本事。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一样的教材资料选择不一样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本事的培养。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提高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经过不一样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本事。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本事,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本事,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事。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确定。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构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必须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理解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活力。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经过不一样数学资料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本事,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资料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到达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经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景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本事弱,所以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本事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本事。
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资料。所以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所以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事就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本事。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一样的教材资料选择不一样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本事的培养。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5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2)、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解决关于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在新的学期里,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五、课时安排
线上教学
一、负数(线上教学3课时)
二、百分数(二)(线上教学5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线上教学9课时)
1.圆柱(6课时)2.圆锥(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正式开学:
前三单元复习………………(4.20---4.26)
四、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4.27---4.30)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5.6------5.9)
3.比例的应用………………………5课时(5.11---5.15)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5.18---5.22)
六、整理和复习(30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5.25—6.5)
2.空间与图形…………………10课时(6.8---6.19)
3.统计与概率…………………4课时(6.22----6.28)
4.数学思考……………………5课时(6.29—7.3)
5.综合与实践…………………5课时(7.6---7.10)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开学前已进行了线上教学(前三单元),开学后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先展开线上线下衔接教学,然后再进行后续教学,机动时间一个周左右。)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6

  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九(1)班,成绩较为一般。及格人数只占到60%。这与我之前的计划相差还有一截儿。针对这些情况,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6.1节“二次函数”首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中引发和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由函数开始,逐步深入地、由特殊到一般地、数形结合地讨论图象和基本性质,最后安排了运用二次函数基本性质探究最大(小)值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它们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从一个斜抛物体(例如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问题入手,以给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反过来求自变量的值的形式,用函数观点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种不同情况,最后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并介绍了利用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第26.3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安排了三个探究性问题,以商品价格、磁盘存储量和拱桥桥洞的有关问题为背景,运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列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研究问题的解法。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从而提高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些都是代数函数,即解析式中只涉及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函数。至此,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已告一段落。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7.1节“图形的相似”从学生熟悉的一些实际问题说起,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以及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使学生对相似先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第27.2节“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是讨论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这是认识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证明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截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然后将其推广到更一般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安排了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种主要判定方法。教科书对于其中第一个问题进行了推导证明,另两个问题的推导证明安排学生自己完成。接着,教科书通过三个例题讨论在测量中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这些例题代表了测量中的常见典型问题。本节最后安排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第27.3节“位似”讨论一种图形变换──位似变换。位似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交于一点(位似中心)”。教科书安排了利用坐标描述位似变换的内容,这是数形结合方法的体现。本套教科书中先后共出现了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幅包含这四种变换的图案,学生通过思考图案中的问题,可以对四种变换进行综合回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8.1节“锐角三角函数”中,教科书从沿山坡铺设水管的问题谈起,通过讨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使学生感受到锐角的大小确定后相应边的比也随之确定,而且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比值,这种对应正是函数关系。教科书设置了“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结论,由此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对正弦函数的讨论,得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接着教科书讨论了“已知角的大小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和“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这两种问题,这样就从两个相反方向再次强调了锐角与其三角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现在计算器已经成为学习和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力工具,教科书在本节最后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以及如何由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第28.2节“解直角三角形”中,教科书借助实际问题背景,要求学生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解直角三角形,并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知识和方法。接着教科书又结合四个实际问题介绍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分别属于几种不同类型,解决方法具有典型性,体现了正弦、余弦和正切这几个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本节最后通过对比测量大坝的高度与测量山的高度,直观形象地介绍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数学基本思想。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第29.1 节“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第29.2节“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第29.3节“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六、教法和学法指导方案:(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3.1---3.8 第一周: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3.9---3.15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3.16-3.22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习建立函数模型
3.23-3.29 第四周: 综合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3.30-4.5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13) 27.1 相似形
4.6-4.12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4.13-4.19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相似多边形
4.20-4.26 第八周: 27.3相似多边形第
4.27-5.3 第九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5.4-5.10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5.11-5.17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
5.18-5.24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5.25-5.31 第十三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28.3 课题学习测量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6.1-6.7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
6.8-6.14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6.15-6.21 第十六周: 29.2 展开图 29.3 课题学习 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习单元测试及讲评
6.22-6.28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一
6.29-7.5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二
7.6-7.15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三
7.16-7.19第二十周: 中考

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6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最新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二生物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