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祝县脱贫攻坚总结【三篇】

工作总结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3 14:56: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摆脱贫困是一个中文词,意思是摆脱贫困。2023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832个贫困县将脱贫,国家扶贫目标和任务已经完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天祝县脱贫攻坚总结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天祝县脱贫攻坚总结篇1

  近年来,天祝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以干克难,大力推进扶贫攻坚进程,截至去年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8.76万人减少到2.54万人,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达到3850元。

  这些成效的背后体现的是该县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完善设施安民心

  “前几年,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房屋破旧。”石门镇马营坡村农民魏甲国说,如今路修好了、新房子建成了、自来水通了、上网有宽带,村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自从告别了危破房,打柴沟镇火石沟村村民徐志如切实感受到这日子越过越顺心:住上了新房子、建起养殖暖棚,水泥路平坦、自来水方便,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到村卫生室就能解决。如今的潘庄村家家新房亮堂堂,户户门前路平坦,水电通了,村委会建好了,活动广场、篮球场、农家书屋等一应俱全。

  在精准脱贫工作的持续推动下,该县以水电路房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依据贫困村“13项”脱贫标准,分项制定规划方案,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基础条件。目前,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2%,实现了全县行政村通动力电、自然村通照明电“两个全覆盖”,贫困村通畅率达到89.3%,力保贫困群众有放心水喝、有水泥路通行、有稳固住房、有文化娱乐场所。

  “鱼渔并授”强“造血”

  秋日的天祝,放眼望去,一片丰收的景象:一筐筐大棚蔬菜被运往菜市或者直接卖给蔬菜经销商;暖棚内,一群群即将出栏的牛羊膘肥体壮。

  看着长势喜人的红提葡萄,松山镇中大沟村大棚种植户雷成爱非常高兴:“高原红提葡萄让我赶上了脱贫致富的浪潮!”他今年种植了4座红提葡萄棚,再过几个月,这些葡萄就可上市,到时将给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天祝县坚持“鱼渔并授”,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和意愿,通过产业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帮助困难群众彻底拔“穷根”。

  为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工作,该县持续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3.94万亩,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116个,贫困户户均达到3.47亩,棚均收入2.1万元左右。同时,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电子商务等新型扶贫产业,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多元增收致富。

  “下山入川”解民忧

  “搬到这里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新房,以后再也不到山沟里去受罪了!”从山梁沟岔搬迁至松山镇德吉新村的惠玉珠说,以前生活条件太差,一遇到下雨天,山里沟深路滑,外边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更别说娃娃们上学了。搬到川区后,有水泥路、自来水,有日光温室和养畜暖棚,一年的棚收入加上儿子、儿媳的打工收入可达9万多元,这是住在山上时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收入提高了,信息畅通了,交通便利了,出门挣钱、小孩上学、看病就医比住在山上方便多了。”这对于搬迁到川区的惠玉珠来说,“下山入川”工程不仅改善了全家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为他们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天祝县把解决居住在高深山区群众的脱贫问题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任务,大力实施“下山入川”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思路,分年度推进落实,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建成松山镇德吉新村、祥瑞新村、打柴沟镇火石沟村等“下山入川”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46个,累计搬迁移民9526户4.24万人,基本实现了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2023年启动实施了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工程,建成移民安置点6个,移民住宅1989套,设施农牧业5805亩,搬迁移民7290人。

天祝县脱贫攻坚总结篇2

  近日,武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全市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的进行公示,天祝县安远镇野狐湾村、东大滩乡酸茨沟村等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名列其中。通过自评,天祝县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07%,贫困村退出比例为100%。

  一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天祝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百日回头看”行动,深度调查、抽样调查、全面普查,摸清短板弱项,全面固强补弱、冲刺清零。

  今年8月,天祝县东大滩乡上圈湾村一组的微信工作群里,有人发信息主动申请退出低保。

  发信息的人是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村民马生才,他家多年来靠着低保过日子。因为马生才女儿马海霞参加天祝县“三支一扶”考试并被录取,女儿将入职,父亲自觉退低保。

  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心里也装着大道理,何愁贫困堡垒不破。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杨吉焕右下肢残疾。面对困难,她不低头,在县城投资经营了一家绣坊,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等一大批就业困难群众灵活就业。

  天祝县残联把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结合起来,通过“三种模式”织密残疾人兜底服务网,坚决做到不让任何一个残疾人在脱贫路上掉队。同时,全面控辍保学、送教上门,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措施,多形式保障133名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9980人无失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对鉴定不达标的1367户农户住房全部列入住房安全保障工程计划,已实现全部搬迁入住。自来水入户率96%,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878户15114人。加快废旧宅基地拆除进度,共拆除旧房3080套。将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以及“五有”家庭的及时退保。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的低保和特困人员1161户2767人,“三保障”问题已解决。

  二

  脱贫攻坚进程中,天祝县立足区域特色与优势,精准实施“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迈入了由脱贫向小康的快车道。

  金秋十月,松山镇万亩藜麦种植示范基地里,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枝头。今年以来,天祝县通过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松山、大红沟、安远等乡镇种植藜麦6.4万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2.22万亩。

  刘丁汉就是藜麦种植受益者。

  “亭子牌楼村中建,健身器材装公园。”刘丁汉说现在过的日子和城里人一样。

  4年前,他还住在山大沟深的土坯房里。2023年,他们一家三口搬进了德吉新村的新家,并在政府帮助下开始养羊、种藜麦、建了6个食用菌棚,一年下来收入颇丰。

  天祝县加快推行“订单+保单”模式,落实特色作物订单面积13.17万亩,承保养殖品种42.87万头只、种植品种17.35万亩、食用菌品种120.4万袋。积极培育扶贫新业态,实现网上销售8700万元;开工建设二期30兆瓦6个村级光伏电站,带动4286户贫困户增收。

  冬日的天堂镇,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格外祥和。土族老板南拉建起了南拉民俗度假村,收集了过去的许多老物件陈列在度假村里,让游客体验乡土情怀。

  天祝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50家。实施龙头企业储藏、加工、营销三大能力提升行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31家,开工建设12个农业产业园区。推进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成功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天祝白牦牛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2023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1055家,带动1.46万户贫困户稳定增收。用好“一都两乡”金字招牌,发布运行“天祝原生”文旅农区域公共品牌,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4个,注册农特产品商标241个。兴办扶贫车间42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700多人。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32人,带动450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3710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5万人次。

  三

  10月17日是天祝县打柴沟镇金强驿村鲁振华小朋友的10岁生日。

  一大早,50岁的县司法局干部彭生秀提着蛋糕,赶往她的帮扶户——30公里外的鲁振华家。

  鲁振华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年幼的他和爷爷相依为命。今年5月,彭生秀联系帮扶鲁振华家后,照顾小振华的生活,还利用周末给他补习功课。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当和贫困户坐在搬迁新居的沙发上时,赛拉隆乡党委书记刘晓荣看到,罗抓西才让难掩心中的喜悦。在动员搬迁过程中,刘晓荣他们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正是有了这样的党员干部,才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天祝县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机制和行业部门信息比对机制,常态化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集中组织开展建档立卡问题专项整改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用力扶贫、用心扶智、用情扶志是帮扶脱贫的三大法宝。

  在天祝县毛藏乡,常年活跃着一支马背上的宣讲小分队。他们跋山涉水,走牧区进毡房,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带到了草原,传到了农牧民心田里,帮助农户在思想精神上脱贫。

  “畜牧站派来专业人员给牛羊看病,司法所、派出所民警为我们讲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知识……”华山村党员刘光辉说。天祝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同向发力,转变村民“等靠要”思想。深入推进法治扶贫,大力推行道德红黑榜、道德储蓄所等做法,弘扬文明新风,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

  打柴沟镇安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琨,带领乡亲们发展高原夏菜、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成为引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2023年,王琨投资修建了蔬菜交易区和蔬菜恒温保鲜库7间,有效解决了本村194户农户蔬菜滞销的问题,带动了周边1600多户农户增收。今年,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经济收入500多万元。

  党员带头,致富不愁。天祝县提升贫困村党组织凝聚群众、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年、“转作风、抓落实、提效能”集中整治等行动,先后调整交流乡镇党政正职28名,配备乡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19名,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91名,表彰奖励58名,调整优化村干部58名。

  夏日的抓喜秀龙草原,绿草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祁连山脉,格外秀美。

  几年前的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退化,影响了当地牧民生活。针对这种情况,天祝县划定了基本草原区,制定了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了禁牧区域和面积。

  可利用的草原面积变小了、养殖的牲畜量减少了,牧民生活怎么办?抓喜秀龙镇立足生态优势,在草原上搭起一座座帐篷、一间间小木屋,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天祝县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草原禁牧160万亩,完成人工造林4.5万亩。迁出区累计恢复生态用地69.27万亩,恢复水源涵养林5.2万亩。

  今年,天祝县有961户27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稳定超过3800元脱贫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到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全县剩余未脱贫人口35户1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7%。剩余14个拟退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下降至3%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全部达到贫困退出验收标准,贫困村退出率达到100%,为实现整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祝县脱贫攻坚总结篇3

  一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立足联系帮扶的祁连乡岔山村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狠抓工作落实,有力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帮扶单位由原来联系的祁连乡祁连村调整为祁连乡岔山村,岔山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调整后,我局高度重视,先后派领导干部到岔山村联系对接,并相继深入到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行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工作要求,强化工作保障,统筹安排部署。按照《全县开展深度贫困乡镇村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开展了大走访,深入村户了解情况,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帮助祁连乡岔山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制定了帮扶计划,完善工作台账和精准扶贫“三本账”。做到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计划,有安排。健全完善各类制度,各类资料,做到了档案资料齐全完整,认真落实干部驻村,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长流水、不断线。 

  (二)制定帮扶规划,转变发展理念。一是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结合新调整的联村点岔山村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帮扶调研报告,增强了帮扶工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明确发展重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重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转变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改变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创新工作措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分类建立工作台账。 

  (三)坚持项目先行,突破发展瓶颈。结合新农村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硬化村组巷道680米;改造12户院落,用于开办农家乐;计划将岔山村东岭组27户94人全部移民到市直弄林场;计划修建河道防洪坝500米;计划维修改造20座养殖暖棚;计划修建河道1000米。全面完成交通、水利、危旧房改造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 

  (四)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尽力赠送有关科技致富、农业、畜牧等方面的有关书籍资料。引导他们调整种植产业结构,转变种植业高产、高收入的发展模式上。有一定基础的养殖专业户,通过能人大户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不定期与困难户多联系交流生活生产的方面,帮他们解除思想压力,力所能及帮助他们的子女尽快完成学业,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深入推进“下山入川”工程,让农牧民群众“移出去、站得稳、能致富”,拓宽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五)组织律师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培训。为进一步深化巾帼家政脱贫行动,引导广大妇女经过专业培训,加入家庭服务业行列,帮助更多贫困妇女在家政领域就业增收。8月下旬,在祁连乡开展家政服务法律知识培训,助推精准扶贫。授课律师徐秀梅从近些年存在的家庭暴力、进城务工时的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讲解,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释法,用案例解释法律,用法律剖析案例,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法律服务帮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9月11日,祁连司法所邀请县“七五”普法讲师团在祁连小学对辖区内学校师生开展了“法律进校园”活动。律师陶积荣等主要讲授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通过讲座,广大师生进一步掌握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观念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9月12日,组织宣讲团成员在祁连乡宣讲《自然保护区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交通道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乡机关干部和村级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等50多人参加学习培训,紧扣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农村土地确权问题、交通安全及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宣讲,有力地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援助律师和司法所人员在岔山村进村入户大排查过程中面对面解释有关法律问题,实现矛盾化解、纠纷调处、疏导情绪、防范整治等突出问题。 

  加强与乡党委、市金融办联系与沟通,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确保如期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结合联系村、贫困户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来讲,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因单位职能局限,项目资源少,最大的掣肘就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和筛选的致富项目立项难、争取难、尤其是资金支持更难,严重制约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2.部分干部职工农村工作经验少,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对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掌握不够全面,引导群众发展的思路不够明晰,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帮扶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将坚持务求实效、长期坚持的原则,增强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立足实际,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通过思想引导和联系帮扶,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群众积极发展、主动发展的信心。 

  二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将精准扶贫工作与我局实际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精准扶贫工作。 

  三是教育全体干部职工要在精准扶贫工作常态化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各项政策、农用技术及农村工作的学习,在谋划致富思路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帮扶内容完善帮扶计划及措施。 

  四是强化领导,坚定信心,加强与联系村帮扶户的联系,转变干部作风,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积极行动,尽心尽力,把这项得人心、暖民心的好事办好,办实。                    

推荐阅读:

社团活动总结16篇

建党百年组织生活会总结范文(通用3篇)

铁路养路工工作总结集合3篇

法官助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5篇)

2023“四史”学习教育工作总结集合3篇

舆论宣传工作总结集合5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