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好材料作文呢?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题型阐释
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所给的材料(事例、故事、寓言、诗歌、歌词等),由其提炼中心,展开联想、想象,写出经历、思考、感悟等。材料作文在思辨性上对考生有较高要求,这类作文以能够凸显思想的张力与深度者为佳。
题型呈现
根据材料的指向性,材料作文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一型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比如2017年云南曲靖市中考作文题材料: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第一,结果却一无所获。于是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当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时,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如果这个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这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关键句为父亲意味深长的话,提炼出来即:“集中精力,才会收获成功和快乐;面面俱到,往往会因精力分散而导致失败。”考生写作时需要注意:一是这篇作文适宜选用议论文文体。二是材料中父亲说的话运用了类比手法,考生在得出论点时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漏斗”与“画家”,“玉米粒”与“每天要做的事”,“玉米一粒也没从漏斗里掉下来”与“画家每天做很多的事却没有一点收获”,“玉米粒相互挤着”与“不分取舍地做事,消耗了画家大量的精力”。只有分析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材料中心。三是论点要想鲜明准确,必须借助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四是材料中的一个细节可作为论点的支撑:小时候样样想拿第一却一无所获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画家,父亲的话功不可没。
2.多元型材料作文
命题者在命制材料作文时,选择的语言材料常常具有丰富的含义,这样的材料就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指向。对于这样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从中选点”法构思,即从多项中心里选择一个重点立意选材,然后再布局谋篇。怎样“从中选点”呢?应区分重点与一般,根据中考作文阅卷短平快的特点,考生可以先摒弃含混晦涩的角度,再剔除容易陷入雷同选材的中心,最后选择最能体现命题者意图且自己最擅长的角度立意。
比如2017年重庆綦江县中考作文题材料: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但不可以单向支取,只有通过彼此的积累才能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懂得珍惜友情,就是珍惜人生中那份最宝贵的财富;懂得珍惜友情,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通过解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关友情的一系列观点,如“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友情来自朋友双方的情感投入”“友情忌讳功利,它的真谛在于责任与奉献”“我们要懂得珍惜友情”“珍惜友情是一种智慧与幸运”等,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构思行文均可。
3.“隐喻”型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题,材料中没有明确的寓意提示,我们可以采用“含义概括”法审题构思,即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概括所给材料的基本思想,再立意选材与谋篇布局。写惯了记叙文的考生多感性思维,容易被这类材料中的某一细节打动而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而这类文题恰恰需要考生具备整体感知的思考能力。
比如2017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题材料: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荫。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我们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寓言材料,讲的是小橡树“成长”的烦恼:看到别人开花结果,自己却不知该做什么。材料中苹果与玫瑰各有各的建议,小橡树听了反而更加迷茫。最后它静下心来思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快乐地成长为一棵大橡树。这则材料,同时有多个可供提炼的话题,如“成长的烦恼”“人生目标”“别人的建议”“认识自己”等,最后归纳概括,可确定其基本意思为:快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倾听我们自己的心声。考生可根据这一中心联系具体生活实际运笔行文。
模拟演练
1.单一型材料作文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会跑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顽强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多元型材料作文
纪德: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中寻出快乐。
老舍: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鲁迅: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以上;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3.“隐喻”型材料作文
妈妈领着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里仰着头给我们讲每幅画的含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她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美好之永恒。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以上;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炼,然后按要求写作。材料作文常见的形式是给出一段文字材料,据此作文。那么,这种作文形式和命题、话题等作文究竟有何区别呢?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又需要注意写什么?我们希望通过以下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材料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很高的。通过审题,分析审察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然后据以作文。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出来的,所以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有许多同学把握不了材料所透射出来的意思。那么在考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务必做到整体把握
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除了读懂材料外,还应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如体裁、篇幅(字数)、重点和中心等。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二、准确领悟材料题旨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三、稳妥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四、精心拟定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需要自拟的,如何拟好材料作文的标题,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作文题目必须简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体特点。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时间、地点为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范进中举》;(3)以中心事件为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以某“物件”为题,如《小橘灯》;(6)以论述的范围为题;如《想和做》,(7)以沦点为题,如《淡骨气》;(8)以设问等修辞手法为题,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向沙漠进军》;(9)以说明对象为题,如《中国石拱桥》等。
(一)“读”。即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艰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进而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指向,这就是“读”。
(二)“引”。所谓“引”就是在写作时扼要概述你所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阐述的论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会“走题”。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引”的内容不可太多,要简明扼要,以一当十,能够交代清楚写作“指向”即可。
(三)“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是供料作文的本质特征,即通过材料本身,揭示其所富含的哲理,生发出材料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否则,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文章空洞无物,显得干瘪。
(四)“议”。就是说,供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尽管现在考试已淡化文体要求,我们广大学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五)“结”。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并且,不同读者的视角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为此,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陈金明语),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来。
总之,材料作文一般要按照“读-引-议-联-结”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唯其如此,才能驾驭这一文体的作文特点和写法,做到立意深刻、新颖,论证充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