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组织强核心、抓队伍强素质、抓活动强功能、抓制度强责任、抓保障强激励。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市直机关党建“五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市直机关党建“五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1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抓共促指示精神,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逐渐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切实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市直机关开展机关党建“五大提升”行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机关党建“走在前、做表率、促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聚合力、添动力、强内力、增活力”党建创新提升活动为抓手,通过弘扬疫情防控阻击战精神,推动机关各部门争创“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选树培育一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典型,引导全市机关党组织和党员擦亮初心底色、牢记崇高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为全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迈向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有品牌、城市形象创名牌、人文品质争金牌、生活质量当头牌、生态环境保底牌”全面提升的目标,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方面开展创建工作:一是助力经济发展先锋队。要以经济品质显著提升,质量效益不断优化作为目标,围绕加强经济运行调控、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强化重大项目实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兴现代产业、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促进经济稳步持续发展。二是提升城市形象先锋队。要以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转型成效明显作为目标,围绕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明晰理顺管理部门职责等方面,带头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促进城市转型。三是提高人文品质先锋队。要以人文品质显著提升,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作为目标,围绕保护和利用好工业文化遗产、强化“书香城市”“墨香城市”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等方面,提升城市人文素质和文化品质。四是改善生态环境先锋队。要以生态品质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作为目标,围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绿化提升等方面,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优质环境。五是打造生活品质先锋队。要以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全面增强作为目标,围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主动适应消费层次提升需求、强化消费场所建设、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具体要求
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要通过组建党员先锋攻坚队,开展“如何立足自身岗位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亮身份、当先锋”、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基层党支部和辖区企业结对共建“手拉手”等活动,引导党员带头攻坚各项“急、难、新、重”任务,实现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工作作风硬。“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执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要始终把政治担当作为最重要的担当,接受市委、本单位中心或重点工作任务特别是临时分配的工作时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甘于付出,不推诿、不拖拉、不扯皮、重实行。二是工作成效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抓党建,为推动中心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促进本部门工作更高水平、更有效率,实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双提升”,推动年度目标圆满或超额完成。三是服务水平优。“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要把爱岗敬业、勤勉务实、为民服务作为自觉价值追求,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始终保持主动服务、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做好相关日常服务工作;要积极深入基层调研、参加志愿服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架起党群连心桥。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3年3月10日前)。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全面部署,认真开展争创活动;要把机关党建“五大提升”行动作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抓手,锐意进取,务实奋进,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提升五个品质”的工作目标。3月25日前,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要将“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创建申报表报送市直机关工委备案。每个单位申报1~2个先锋队,确保创建实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3月底至11月)。市直机关各单位党组织要结合创建目标,制定“五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切实把争创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广大机关党员要把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积攒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推动“提升五个品质”落到实处。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3年12月底前)。年底前,市直机关工委将对申报的“服务高质量发展先锋队”进行初审,市委组织部将结合初审结果,组织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党建工作结合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好,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成效好的党组织进行成果展示,并进行评审,经评审合格后将授予荣誉称号。
五、成果应用
授予荣誉称号的党组织,将作为机关党建先进典型进行统一表彰,并作为向上级推荐优秀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相关好经验、好做法将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市直机关党建“五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
坚持“点线面”相结合
战斗堡垒进一步筑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为突破口,以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线”,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普遍晋位升级。从年初开始,市直机关工委就着手制订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方案,认真抓好选树党建工作示范点,共有68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申报创建示范点,经过集体研究,确定了市委招待所、市司法局、市林业局党支部等35个申报单位作为首批“肇庆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命名单位。
“基层党建示范点是党的建设的样板和标志性工程。”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梁钧权表示,示范点的单位代表着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标杆和形象,要继续走在前头,当好排头兵,为其他党组织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据介绍,首批市直机关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党建工作,紧扣单位业务工作,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值得单位之间学习借鉴。其中,市委办公室直属机关党委将“书记项目”延伸至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制度,赋予了“书记项目”的新内容;市林业局发挥党员主力军作用,开展“服务林农三下乡”志愿服务,全面提升“三服务”水平;市国税局党建“条块结合、互促共治”的工作机制和“互联网+党建云平台”的党建工作创新举措等,这些经验和做法都有各自的新特色、新内涵,是加强和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探索。
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形式
激发党员活力
有效的载体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市直机关工委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高度重视载体创新,把基层党建的内容方式、目标任务,融合于具体的载体之中,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其中,狠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全市在职党员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活动,在工作、学习时间和参加各种会议及活动时佩戴党徽已成为党员的自觉行为,把佩戴党徽作为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展现新时期党员形象、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行动。
同时,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对党组织不按期换届、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制度不完善、党费收缴管理不规范、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严格等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共有225个党组织进行换届选举。
此外,以党支部为单位,广泛开展深化党章党规学习“六个一”活动和“创文迎检、党员在前”活动,切实把深化党章党规学习融入“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组织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两张皮”专项整治行动。
特别在“创文”攻坚工作中,市县直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 报 到开展志愿 服 务活 动,有100个市直单位党组织与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的160个社区结对帮扶,全市3956个市县直单位党组织、58000多名党员加入志愿服务活动,集中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万多场,党员志愿者参与100多万人次,i志愿系统注册党员志愿者3.8万多人。党员干部用行动擦亮党徽党旗,为我市在“创文”冲刺关键阶段取得好成绩添砖加瓦。
将“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
作为座右铭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定位为我们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尚方宝剑’。”梁钧权表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将“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作为座右铭,理直气壮地履行好机关党组织的职能,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聚焦党建主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
梁钧权还表示,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把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以党建工作的优异成绩来体现市直机关广大基层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效,为肇庆加快建设广东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市直机关党建“五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3
实施“融资支持”提升行动,进一步畅通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基金落地见效。加大基金对机电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千百亿级重点培育产业投资支持,助推企业并购重组和挂牌上市。构建“县区+招商组织+基金公司”三位一体项目推荐机制,畅通项目信息渠道,主动寻找、对接、投资急需资金支持的成长性企业。加大基金对招商引资企业的配套支持力度,开展“基金牵手招商”活动,辅导各级招商组织用好产业发展基金,缓解新引进企业在落地初期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紧张问题,推动招商引资企业在宿迁落地生根。充分发挥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作用。整合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修订《宿迁市市级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暂行办法》,对覆盖中小微企业广、贷款规模大、社会影响好的资金池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取消运作效率不好、放贷规模偏低的资金池,支持合作银行开展信用贷款,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整合资金池合作银行,取消与业务开展较差的银行机构合作关系,制定《宿迁市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绩效考核办法》,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发放优惠贷款;整合资金池业务流程,对所有资金池流程进行再优化,上线“宿迁市财政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平台”,扩展资金池业务范围、简化资金池业务流程、缩短资金池审批时间。2023年,引导合作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发放优惠贷款不低于25亿元。健全完善“政银担”合作体系。推动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实现银行、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共同分担不良贷款风险,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实施“减费降负”提升行动,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按照只减不增、能减尽减原则,贯彻落实各项普遍性降费减负政策;编制公布《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确保目录之外无收费;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行动,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禁各类违规收费行为;继续稳定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强协会商会和行政许可收费管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加强对代行政府职能的行业协会商会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禁止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按照“谁审批谁付费”原则,将部门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列入单位部门预算,保障行政许可部门依法履行职能。
实施“服务百千企业”提升行动,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实施财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我市企业高端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务人才支撑。搭建高端交流平台,组织我市财务领军人才赴国内百强企业学习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先进经验做法;联通省级人才平台,争取我市领军人才企业纳入国家、省级会计高端人才“一对一”服务对象;举办“高峰义诊”,邀请大学知名教授、知名企业高管专家来宿,为企业把脉义诊财务管理、挂牌上市、投融资等方面问题。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了解、掌握、用足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采取政策宣讲、座谈、沙龙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解读政策,扩大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依托云服务平台,开发企业APP客户端,实现定向精准政策推送、申报服务。健全企业帮办服务机制。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企业帮办服务制度,每季度走访帮办企业不少于一次,全年不少于6次,及时了解掌握企业需求,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实施“管理效能”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财政职能,增强企业管理服务便利化水平。深化非税收缴电子化改革。加大改革宣传力度,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宣传,扩大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普及率,让更多企业通过线上缴费。全面推开财政电子票据,实现网上实时缴费和财政电子票据网上查询、核验、报销入账等,为企业提供更方便、快捷、优质缴费服务。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集专项资金、风险补偿资金池、产业基金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化平台建设,力争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政策资金申报服务平台。将云服务平台嵌入政务服务“一张网”,与工商、税务、信用等数据对接,推进企业资金申报由“要企业提供资料”向“为企业提供资料”转变,实现企业项目申报不见面。
实施“政策落地”提升行动,进一步增强政策执行力,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支持作用。强化财政扶持资金落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各类奖补资金拨付效率,坚决杜绝拖欠企业奖补资金现象。实行资金限时拨付制,加快涉企资金拨付进度,省级以上资金在收到省指标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下达,市级资金在收到市政府批复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拨付,县(区)财政局在收到市指标文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拨付。加强县(区)资金落实督查力度。突出检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惠及企业。依托财政专项资金云服务平台,对资金拨付情况进行全流程追溯、全过程公开,倒逼县(区)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强化考核力度,将政策资金落实情况纳入县(区)财政、局各处室(单位)年度考核内容。
《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发布后,市财政局将每个“提升行动”都明确了责任处室,县(区)联动,加快推进落实,在全市打造财政系统营商环境特色品牌。该局还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2023年财政工作考核办法,加大对营商环境建设考核力度,让营商环境建设人人都有份、人人都有责,确保财政系统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好的成效,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