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3-18 13:46:2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中国文库-教育资源网为大家整理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一、学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原则;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讲究自然,防止生硬刻板。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培养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好素材。比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建筑、陶瓷等。要讲究“因势利导”,形成正确启蒙,以正当、正确、正面的内容和方法教育蒙童,保证幼儿健康成长。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亲子教育,共塑儿童完美性格。

  二、学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

  1.形象教学法

  幼儿的思维方式,0-3岁是直观行动思维,3-7岁是具体形象思维,7岁以上才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面对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选用图画来开展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形象教学法,就是利用图示、图文等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进行教学的方法。

  2.表演教学法

  表演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分角色对故事进行模拟表演,再现情景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演才能。

  3.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幼儿通过阅读、游戏、学具操作、实验等来实现认知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4.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是近年来主要运用于外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叙述是人们认知和表达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讲故事、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和本质。叙事教学法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经典诵读,甚至是某些古诗的教学。这种讲述式教学不但让幼儿获取认知,启发心智,还实现了道德教育。

  三、学前儿童古典文学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为根据确定学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为以下几方面:古典文学教育、传统艺术教育、传统节庆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等。本文着重探讨幼儿中国古典文学教育。

  1.幼儿古诗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和跳跃性等特征。特别是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在遣词造句中力求精炼,因此朗朗上口,节奏优美。幼儿诵读古诗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能让幼儿在体味古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得到情怀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进而丰富和厚实幼儿的文学积淀。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对于幼儿来说,很多古诗他们都不能准确理解其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幼儿需求,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符合幼儿近期的发展和长远发展。从诗歌的形式上多选择绝句,特别是五言绝句。绝句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容易诵读和记忆。大班的幼儿可以学习一些律诗。从内容上来说,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如描写景、物的:《蜂》、《咏鹅》、《咏柳》、《风》、《梅花》、《望庐山瀑布》等;反映幼儿生活的:《村居》、《所见》、《小儿垂钓》等;与季节相关的:《春晓》、《咏柳》、《清明》、《小池》、《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雪》等。这些古诗语义浅显、用字自然、画面清新、意境美妙、感染力强。当然,在情景交融中让幼儿充分感受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之后,还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感知一些浅显的道理。如《悯农》的学习让幼儿知道珍惜粮食,《观书有感》启示读书的重要性,让幼儿感知《赠汪伦》中朋友之间的友谊,《游子吟》中伟大的母爱,《示儿》中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幼儿在记忆力最强盛的时期,记诵大量的古诗呢?对倾向于写景抒情的诗歌,可采用形象教学法,以画面作为教学背景,把幼儿带入情景中,同时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用声及画吸引幼儿的听觉和视觉来学习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而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孟郊的《游子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李绅《悯农》等诗歌,有明显的故事性,那么我们可以用故事法来进行教学。甚至还可以采用表演教学法,在幼儿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内容。这既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且能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2、幼儿经典诵读

  经典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它也是几千年以来,我们民族屡遭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的纽带。但由于“五四”时期的民族科学启蒙对传统文化的解构,我们失落了经典。朱自清和闻一多两位老先生对经典失落非常担忧,朱自清1941年曾写过一本《经典常谈》[4],在序中他提出“经典的废止不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幼儿开始,从幼儿诵读经典开始,民族的核心价值须在经典的传承中得以体现。自1994年,王财贵在台湾推广“儿童诵读经典”教育运动后,在全球华人地区掀起了“儿童读经”风潮。1998年北京成立了圣陶实验学校进行分层教学,以期实现“必有大木出于深林,可望绝学继于诸子”。诵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是学习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学习经典对幼儿思想启蒙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曾在论文《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5]中阐述过“蒙以养正圣功也”等意义: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涵养心性,培植道德;培养倾听,锻炼表达;感受韵味,提升美感。中国历来重视“蒙学”,提倡幼儿读经。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内容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有代表性的、历代广泛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近年来随着读经热的掀起,蒙学读物相继出版,特别是2023年4月由河北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张圣洁主编,十余位古籍专家、古典文献学者精心编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启蒙精华读本”———《蒙学十三经》。传统的读经方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现在某些学堂甚至还要穿汉服,跪着诵读。所以有学者提出对儿童诵读经典的质疑,认为是违反科学的复古倒退“闹剧”。[6]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价值不容置否,主要在于教育方法问题。不能让幼儿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经典,不能一味遵守那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能违背教育的初衷,要立足于幼儿本身,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和口授法,这三种方法在诵读经典中仍然可行并行之有效,除此之外,情境法也很重要。

  3.神话传说与幼儿教育

  人类最早的故事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就是讲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符合幼儿阅读的心理期待。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传说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与幼儿的思维方式一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打破时空的限制上天入地,神话传说是符合儿童思维的文学样式。幼儿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把握世界,神话传说是开启儿童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幼儿对世界的形成及自己的诞生充满着好奇,总有许多的为什么,给幼儿讲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就是用幼儿的眼光回答了幼儿的提问;给幼儿讲述远古祖先或英雄人物与自然作斗争的神话传说,有助于培养幼儿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机智灵活的品质。教师在讲述神话传说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的神话,对神魔鬼怪的描述要注意幼儿心理的承受力,不能使幼儿产生恐惧感,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其次,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讲述“沉香救母”的故事时可以让幼儿想象“宝莲灯”的样子和它的功能,大班的幼儿还可以试着画一个宝莲灯,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样的神话传说教学设计,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通过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懂得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4、寓言故事与幼儿教育

  寓言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用真诚与幻想、智慧与纯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动的艺术世界。寓言以故事作为承载体,寓言中的青蛙、猿猴、狐狸、老虎、大鹏等是儿童熟悉的动物,一些历史掌故能帮助儿童积累历史知识;寓言还是诗意和哲理的交融,别林斯基把寓言称作“理智的诗”,能促进儿童智力、社会属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在《略谈寓言—————致周冰冰》中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面对中国古代如此丰富的寓言,寓言基本没有场景的描写、人物的刻画、气氛的营造,如何让幼儿学习?这需要结合幼儿认知特点,需要有选择性地对寓言进行故事改写和讲述。教师用丰富的语言向幼儿陈述精彩的故事,通过倾听、阅读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在与动物的对话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成长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须掌握寓言的教学策略。比如角色扮演、感知故事;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想象延伸、拓展思维等方法。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幼儿教育的水平在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但是,幼儿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逐渐地加快了“去本土化”的脚步。“去本土化”是指本国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教育观念和方法逐渐被现代的国外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所代替。许多孩子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传统礼仪更是不知所云。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忽视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教育是不利的。本文想谈一谈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内容,并且提出一些教育的策略。

  1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1传统文化主要以节日庆祝活动的形式展开

  目前,幼儿教育以五大领域展开,从体、智、德、美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而其中与中国传统内容相关的,多数是与节日活动相结合的,如春节、端午、中秋等等。同时,幼儿教育的相关教材中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而传统礼仪教育、传统道德观念教育等在幼儿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就更少了。

  1.2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偏差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幼教工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出过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但是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对幼儿由文化知识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例如现在有些幼儿园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听着孩子们稚气的声音清脆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人觉得让孩子们从小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们在“不求甚解”地朗读经典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目的在哪里?他们记住了内容,就一定会对中华文明有所了解,有所热爱吗?是不是也该深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呢?让他们能够自发地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呢?

  (2)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以节日活动、传统美德故事、杰出人物的介绍等历史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体现,儿童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与现代生活脱离太多,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总是以故事、图片、工具的形式来介绍,无法给幼儿以深刻的印象。

  (3)注重继承,缺乏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缺乏深入的体会,以照搬为主,没有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特征加以变通;过于依赖教材,依照习惯,甚至模仿其他教师,其他幼儿园;二是让幼儿被动学习的较多,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过于注重“原汁原味”,要求幼儿生搬硬套地,不加取舍地学习,无异于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为主:

  2.1道德规范和礼仪教育

  (1)注重培养幼儿尊老爱幼、孝顺双亲的品德。古代教育注重“孝悌”的培养,作为传统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阶段,孝悌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如《孟子》里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论语》里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提出要孝敬父母等内容。

  (2)提倡节俭。崇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提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末清初的朱柏庐在其家教名篇《朱子家训》中也曾要求子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见,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的简朴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自尊心、独立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3)培养幼儿诚实讲信用的良好品格。“诚信”是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十分注重的优良品德之一。最典型有《论语》里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敬事而信”、“谨而信”。幼儿天性纯洁,认知有限,难辨是非,长辈应以良好的行为加以引导。《礼记典礼上》中也说道:“幼子常视毋诳”。

  (4)提倡“为善”、宽容。《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论语》里有“泛爱众而亲仁”、“仁者爱人”。《论语》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

  2.2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

  (1)加强礼仪常规的训练。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首先要进行姿态训练。中国古籍中保存着多种“幼仪”“童子礼”之类的文献。总的精神是教幼儿守礼,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例如:坐应齐脚,敛手,定身端坐,不得靠椅背、伸腿、翘腿、支颐(手托腮),欠伸及广占坐席;站立时应垂手正身,双足相并;不得挑食、撒饭剩饭,不得说话,左颐右盼,手足乱动,发声嚼啜,等等。其次是,要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礼仪。如遇客人来访时,要礼貌大方,有礼相待;与人说话要谦和有礼,不能大叫大嚷等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古代幼儿家庭生活常规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南宋教育家朱熹就要求幼儿每日鸡鸣起床后,应自己洗脸、漱口、梳头等事务,并且规定“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除此之外,古代对幼儿饮食卫生也很讲究。同时,还要求幼儿对于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洒扫”之事。这些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而且对于养成幼儿勤劳的习惯也是大有益处的。

  2.3传统文化知识教育

  (1)重视传统节日等的庆祝活动。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这些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幼儿对于节日的了解,如节日起源、节日风俗、与节日相关的诗歌等,寓教于乐。

  (2)加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经典诵读”活动。传统文化经典当中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都是古代蒙学写字的代表作,其语言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诵,而且蕴含这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粗浅的生活常识。可以从中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以传统文化读本的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既能够培养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性,也能够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重视对幼儿的乡土文化教育。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有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文化,这些文化流传至今既保持了传统的风格也具有时代的特征,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认识家乡或者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风俗习惯等这些周边资源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也开拓了幼儿的视野。

  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在室内墙饰、屋内装饰颜色、选材等等方面,突出传统文化特征,将传统文化的理念通过环境积极渗透给幼儿,为幼儿活动空间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气息。例如:在教室墙面布置时,可以设计制作以名胜古迹、传统节日、地方特产等为主题的墙饰。

  (2)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蕴含在一日生活之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文化因素入手,择其精华,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注重强调道德规范、礼仪、节日活动、经典朗诵、风俗习惯等内容的教育,为幼儿创设各种直接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的活动环境,使优良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展。

  (3)充分挖掘、利用、整合资源进行教育,避免形式化、说教化。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幼儿园要有创新意识,大力提倡开发地方课程、园本课程。因此幼儿园可依据本地本园特色编写园本教材,将传统文化以幼儿易接受的儿歌、游戏等形式编写成教材。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如艺术欣赏、参观、交流、表演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4)通过家园合作的形式共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教育配合,能使教育幼儿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达到一致,从而增强效果。因此,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通过幼儿园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以及亲子活动等活动,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使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5)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合理地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的沉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的缺陷也日益显露。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需要认真地加以分析,仔细地斟酌,从幼儿教育的需要和未来出发;需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衡量,对于实际教学情况,也要注意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一、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开展经典诵读,效果明显

  中华经典古诗文内容深远,哲理深刻,但离新时期幼儿的现实生活较远,不容易理解,我们把古诗文与幼儿现实生活实例相结合帮助幼儿理解应用。在学习成语“背信弃义”时,教师结合幼儿喜欢动画片形象的特点,自编了故事:“猫和老鼠”,幼儿很快理解了成语的意思,成功拉近了经典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使诵读更加贴近幼儿实际生活。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成长,是经典教育的主旨。

  二、拓宽思路,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

  自参加课题第二届年会以来,我园积极拓宽研究思路,从单纯的诵读古诗文扩展到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研究、传统文化与各领域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对高碑店民俗进行调查,召开课题会,帮助课题组教师开拓调查思路,明确调查任务。如我们调查了河东散灯花的习俗、新城“龟城“的传说、当地回民的民族习俗、高碑店的来历等等。教师不辞辛苦,来到乡下与年长的老人座谈,与老艺人探讨,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写出了调查报告20余篇。其次,我们还结合传统节日“端午节”开展系列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家园赛诗会,我园15个实验班均组织了幼儿实践活动,有近600名幼儿、400名家长参加了赛诗会。活动中我们边赛诗边品尝粽子,还栓五彩绳、吃鸡蛋、挂灯笼为孩子祈福,在赛诗环节幼儿诵读古诗文,演唱古诗文,表演古诗文等,形式多样,气氛热烈。有小组诵、亲子诵、家长诵,还有的班级邀请小朋友的太爷爷来园展示书法艺术。请家长交流端午节知识,孩子们画龙舟,手工制作纸粽子等活动,幼儿在玩、做、诵、看、听的环境中亲身感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学得待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孩子良好人格行为的发展。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纪念建国六十周年”组织了教师诗歌朗诵会。在朗诵会上,教师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王雅靖等三位老师表演的古诗词《虞美人》更是将诵、演、唱、画有效结合,唱诵交替,声音优美,意境深远,表演贯穿,动作到位;教师现场作国画“梅花”更使节目达到高潮。教师把传统的古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三、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品德培养效果明显

  经典古诗文内容丰富、哲理深刻,在开展诵读活动的同时,紧紧抓住经典诗文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除了语言课、社会课以外,我们成功地利用经典古诗文进行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幼儿首先明白道理,然后表达理解,而后生活实践,促使幼儿将深刻的道理转变为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不用教师、家长说教,是幼儿的自然行为。诵读经典让我们轻松完成了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工作。如我们将幼儿感兴趣的经典游戏进行改编,加上幼儿诵读内容,幼儿非常喜欢玩。将幼儿熟悉的动画片、故事与古诗文结合,幼儿听得津津有味,并且能较快理解古诗文的蕴意。我们把《弟子规》教学与幼儿品德培养有效融合,把《弟子规》中的孝、谨、信、亲、仁等思想落实到幼儿日常生活,教育他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做事要将信用,亲近有仁德的人,努力学习等。在进行品德培养的同时,我们有效利用弟子规来规范幼儿行为,如中二班最近总是发生东西找不到的现象,一会儿兰兰的剪刀没了,一会儿班里的积木缺两块,放大镜也找不到了。于是教师巧妙地引领幼儿学习了弟子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并给幼儿讲解其中深刻的含义,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与幼儿交谈,使孩子们明白了不乱拿别人的物品,自己需要时要先争取别人的同意再动手拿的道理。再如,以子课题《艺术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问题研究》的开展为契机,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请幼儿欣赏了青花瓷,并设计了活动;我们还制作过国画“熊猫”,帮助幼儿体会中国小写意的美。结合六一晚会,编排了“说唱脸谱”“老鼠嫁女”等节目,幼儿对中华国粹“京剧”、“古代结婚习俗”等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抓住古诗文蕴涵的哲理,支持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认真挖掘古诗文的内涵,积极与广大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配合,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等。通过课题研究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幼儿园工作,家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拉近了家园间的距离,形成了教育合力。

  四、积极创设主题墙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以主题墙饰为主,通过幼儿亲手收集资料、参与布置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园每班开设了诵读主题墙饰,在“欣赏版块”我们主要展示了幼儿所学内容、幼儿日常的文明礼仪;搜集了端午节的来源、传说、习俗等图片及文字材料并在墙饰上进行了宣传;幼儿的美术作品赛龙舟、心中的粽子等均进行展示。在餐余便后,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在这些墙饰边驻足观看,还不时向其他幼儿、家长讲解,真正达到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班级环境紧紧抓住幼儿亲自参与的原则、动态的原则、互动的原则等进行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抓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布置,向家庭、社会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有效学习诵读的目的。总之,通过诵读活动在我园的有效开展与实践,幼儿园开设经典诵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可行的,学习效果明显,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更深刻的烙印,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推荐阅读: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40篇]小班体育活动:尖刀手

【2023雪球嘉年华】幼儿园2023六一活动方案

区委政法委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自查报告篇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中班社会活动:《花蛇弯弯》

[大班冬天的主题活动]大班主题活动:我就是我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情况总结3篇

标签: 幼儿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