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范文1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期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4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党支部、涉农企业、合作社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党员领导干部、农村党组织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普通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所以作出这一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持之以恒抓思想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政治担当和坚定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实践。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符合基层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大气磅礴、引领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精华。
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重点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1.要有更好的教育阵地。要进一步重视对革命历史遗址的保护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只有这样,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才有我们的阵地,让革命后辈延续革命的记忆,在主题教育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2.要有更多的教育形式。以入党纪念日、座谈、讲座、考试、辩论、演讲、外出参观、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提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3.要有更实的教育成效。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当前工作重心及各种党内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开展组工业务知识竞赛的同时,可以加入党的基本知识、信念教育等内容。在参观位于乡村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同时,可以安排徒步健身、打扫烈士墓等党组织活动。这样,主题教育的成效就能更好地落实到组织工作上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方式、步骤、程序的意见建议
1.要集中力量、扩大范围地宣传、宣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全面营造浓厚氛围。
2.要深刻“学”报告;开优秀课堂“听”,进行思想洗礼;开展行动讨论“定目标”;追踪做“建”实绩。
3.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丰富多彩,可采取板报、条幅、演讲、知识竞赛、征文、集中学习、网上答题,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
4.以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为载体开展教育,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先锋创绩等。
5.选择在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特殊时间里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座谈会”等节日纪念式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意义。
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主题教育要从实字上下功夫,防止走过场,避免“两张皮”现象。
2.主题教育要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直面矛盾,解决问题。
3.主题教育要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提高能力素质,练就新时代新作为的过硬本领。
4.挖掘先进典型,争取把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挥到最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范文2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安排部署,“调查研究”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云南省侨联党组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云南省省侨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方案》,对调研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做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调研组围绕侨联改革和“党建带侨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成立了由党组成员、党总支部书记任组长,机关全体干部几乎全覆盖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组。党组书记和向红同志带队到楚雄州和玉溪市调研;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峰同志带队到大理州和丽江市调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盛兴同志带队到普洱市和文山州调研;党总支书记、巡视员段林同志带队到曲靖市和昭通市调研。4个调研组分别到了8个州(市)、24个县、6个华侨农(林)场以及部分侨资企业,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统计报表、实地调查、走访交流、征求意见等形式开展调研,此次调研活动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成效非常明显。通过调研,调研组对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和侨联改革情况有了更加精准的掌握,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基层侨联组织的意见建议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具体为:
(一)基层侨联建设情况。一是从组织结构看。全省16个州(市)、68个县、7个高等院校、5个国有大中型企业、13个华侨农(林)场都建立了侨联组织,现有基层侨联组织156个。“侨胞之家”61个,其中:省级1个,地(市)级10个,县(区)级5个,乡镇(街道)11个,村级28个,其他6个,建设达到“五有”标准的“侨胞之家”有55个。从结构上看,全省129个县近一半县(市)没有成立侨联组织,昭通市、楚雄州、迪庆州只有州(市)级侨联组织,没有成立一个县级侨联组织,这与当前侨联工作的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二是从人员数量看。根据侨联系统队伍现状调查表统计情况,云南省侨联系统专职干部569人,兼职人员229人,登记志愿者36人,总计834人,从全省干部队伍看,侨联干部比重非常低。侨联干部学历主要是本科,研究生占比不到2%,少数干部是中专以下学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35周岁以下人员占比不到2%;近两年新进人员较少,2023年后全省新进专职干部不到10人,制约侨联事业发展。所以,无论是从侨联组织结构还是侨联干部人员数量上看,侨联组织都不能满足广大归侨侨眷的需求,基层侨联组织建设都急需加强。
(二)“党建带侨建”情况。2023年中国侨联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党建带侨建”提出了具体措施,是“党建带侨建”的有力抓手。省侨联将《意见》转发至全省各州(市)党委和侨联后,全省侨联组织根据《意见》精神,既从“抓学习,加强党支部思想建设;抓制度,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抓责任,强化党支部队伍建设;抓脱贫,展现党支部担当作为;抓整改,提升党支部能力水平”入手,加强党组织建设,又充分发挥“侨”的优势,以“党建带侨建”、“党建带群建”,切实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好团结、引导和服务广大归侨侨眷的职能作用,通过“党建带侨建”,侨联组织不断迅速发展。例如:丽江市、怒江州侨联基层组织建设虽起步稍晚,但是充分运用“党建带侨联”的优势,以“党建带侨建”为抓手,使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做到全市县级侨联组织全覆盖。
(三)改革完成情况。自2023年国家机关深化改革以来,全省各级侨联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党委深改办安排部署,16个州(市)均已完成了改革任务,人员、编制和职能均已经确定。从改革成效看,部分州(市)改革后侨联人员、编制都得到了扩编,但是大部分州(市)均维持不变,个别州市甚至取消了部分县级侨联组织。从中央改革后职能划转来看,侨联职能增加,但是人员、编制没有增加,部分基层侨联组织工作人员还减少,这是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的表现。
二、主要特点
(一)侨联干部坚守初心,干事热情高。调研发现,基层广大侨联干部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侨务干部提出的“当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做侨务工作的实干家”的要求,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作风扎实,坚守“知侨、懂侨、爱侨,为侨服务”的初心,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工作,发挥好侨联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联系海内外侨胞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民间外交优势作用,承接新职能。在文山州,调研组到了3个县、2个华侨农场,在与干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今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关键的一年,任务重、要求高,麻栗坡县侨联把“归侨侨眷同步脱贫”作为工作目标,对归侨侨眷集中村寨定期走访、定点联系、定人服务,准确掌握侨胞情况,及时了解需求,积极组织生产生活,确保如期实现困难侨胞和全州人民一同脱贫,一起奔小康。红河州侨联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侨胞之家”建设,把推进“侨胞之家”建设工作列为全委会和主席办公会议的重要内容,认真进行研究部署,特别是将侨联工作和社区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社区“侨胞之家”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派专人为联络员,侨联领导定期与社区组织进行工作交流,拓展工作思路,确保“侨胞之家”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昭通市侨联是侨联干部最少的州市,同时还肩负统战部有关任务,但是广大归侨侨眷对侨联干部的认可度非常高,干部熟悉侨情。
(二)侨联组织能担使命,作用发挥好。各级侨联组织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国内海外并重、老侨新侨并重”和“积极拓展海外工作、积极拓展新侨工作”,牢记“服务经济发展、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弘扬中华文化、参与社会建设”职能使命,充分发挥好为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以“党建带侨建”,按照“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的标准建设侨联组织,多种形式打造涉侨工作平台;认真开展侨情调查,摸清情况,组织各类侨胞联谊活动;吸收归侨侨眷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管理,夯实侨务工作基础。通过“党建带侨建”,树立“侨务大统战”思想,与工会、妇联等群团部门整合共建。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乡侨联小组组长依托亲情乡谊,与海外侨胞、归国新侨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系与往来,帮助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乡里邻居的婚丧喜事积极动员友邻群众出力帮忙,平台虽然小,作用发挥大,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玉溪市侨联积极组织“侨法进侨企”宣传活动,组建归侨侨眷法律援助中心等载体开展侨务法律知识宣传,保障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丽江市侨联为侨胞提供了侨法维权、人民调解、帮扶援助等各项服务,严格执行和落实涉侨相关政策,协助归侨回国定居。普洱市侨联以保障华侨、归侨和侨眷合法权益为立足点,通过举办“珍珠班”、“先锋强志”、“小额贷免扶补”、“脱贫攻坚”等项目提高侨联组织影响力和知名度。在缅北战争时期,针对边民难民涌入问题,曾发挥侨联优势,做好边民稳定工作,为当地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大理州侨联“侨胞之家”建设探索新路子,克服资金少、管理难等困难,立足自身找出路,“侨胞之家”建设管理取得了新成效。
(三)华侨农场融入迅速,发展起步快。按照国家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要求,云南省13个华侨农(林)场已基本实现“三融入”的目标。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主动与其他农场联系,引进技术,发展新型产业,组织侨胞养殖蚕蛹,实现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砚山县平远街富侨社区书记主任是“三融入”后当选的年轻干部,思想活跃,干事有劲头,对社区当前面临的困难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充满激情。曲靖市侨联组织华侨农场积极拓展新型产业,产业发展迅速,将产业拓展到文山等地华侨农场,带动其他农场职工共同发展致富。
(四)执行改革决策坚决,职能转化快。2023年中央群团改革以来,全省各级侨联组织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中共云南省委群团会议精神作为推进侨联改革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改革要求和举措,加强侨联建设,侨联组织和侨联干部呈现新面貌。2023年国家机构改革后,国务院侨办划并中央统战部,部分职能化转中国侨联行使,全省侨联组织对标中央,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改革方案。玉溪侨联改革调整职能转化迅速,以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抓手,着力构建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建立区域化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全面打造玉溪党群服务中心品牌,创建为侨服务平台,推进玉溪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走在全省前列。文山州砚山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精神,出台改革方案,单独设立侨联组织,对照上级调整职能,保持人员编制数量,并选调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侨联组织。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侨联组织存在面窄点少、人少事多的困境。云南是全国第五大侨乡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惠侨政策的不断出台,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投资生活的新侨越来越多,归侨侨眷数量在日益增多,但是云南有129个县仅有68个县有侨联组织,侨联专职干部不到600人,而且很多县级侨联还是统战部的内设股室,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基层侨联面临面窄点少、人少事多的困境。加之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云南苦侨难侨较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归侨侨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明显增强,需要关心服务的归侨侨眷数量明显增多,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开展的技能培训、扶贫帮困的任务较为繁重,而基层组织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健全不完善,为侨服务从组织结构和服务能力上都难以提高,严重制约侨联组织提升为侨服务的水平。
(二)基层侨联建设缺乏指导性、规范性政策措施。2023年中国侨联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基层建设有很好的指导行作用,省侨联将《意见》转发全省各州(市)党委和侨联,但是从现在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州(市)只有签阅,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具体的指导性、规范性政策措施。在“侨胞之家”建设上,从挂牌尺寸、名称、房屋配置、制度上墙、活动要求等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确保基层建设标准化。
(三)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上还不够深、不够细。从各组调研中发现,各级侨联和华侨农场都反映了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确实是历史、制度、经济等原因造成的,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可以解决但还没有解决,能解决好但没有解决到最好”的一些基本问题,原因在于各级侨联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还不够深、不够细,客观上有侨联组织人员数量薄弱原因,但主观上是干部能力素质弱,侨情掌握不准确,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集中表现。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引领,树立起“有为有位”的观念。很大一部分基层侨联组织现在是人少事多,缺少经费支持,难以发挥好优势作用,虽然事实确实存在,但归根到底是思想认识的问题,要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侨务工作“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主题和“根”“魂”“梦”的主线,以中国侨联万立骏主席“贯彻新思想、把握新情况、开创新局面”为工作方向,牢记“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是侨联的初心和使命,大力弘扬陈嘉庚、梁金山等老一辈和高德荣、陈香美等新一代侨联干部的舍我精神,增强侨联干部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起“有为有位”的观念。特别是机构改革完成以后,侨联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各级侨联干部要克服困难,积极主动作为,侨联事业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抓住改革机遇,在组织体制上建好建强侨联基层组织。当前,州(市)一级侨联完成了改革任务,侨联组织要按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以中国侨联《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抓手,争取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各级侨联组织建设,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努力在全省具备条件的城区、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成立侨联小组,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聘请侨联联络员,实现侨联工作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具体举措有:一是积极请示汇报。积极向中国侨联和云南省委省政府请示汇报,根据侨联职能调整增加,争取增加省侨联相应的编制和人员,提高省侨联的履职能力。二是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与州(市)侨联沟通,争取县级侨联组织能够逐年增加,特别是已经有基础条件的县(市),能够抓住此次机会尽快落实编制人员,并保障基层侨联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三是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组织建设和“侨胞之家”建设的作用,树立各级侨联组织就是一个大的“侨胞之家”的观念,健全和完善县(市)一级侨联组织建设,保证人员、编制和经费有保障。同时加大学校、社区、村镇和农场“侨胞之家”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侨胞之家”。
(三)注重“党建带侨建”,在体制机制上提高侨联组织的影响力,把“抓党建”和“抓侨建”有机统一。把“党建带侨建”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侨联工作的领导,确保侨联组织的政治属性和侨联工作的政治方向,确保侨联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创新发展,带动侨联组织在思想、组织、班子、队伍、作风建设和工作上发展,不断优化侨联组织的工作条件。通过“侨建为党建”,把党的温暖、关怀带给侨界,把党对侨界的要求内化为侨界群众的自觉行动,密切与侨界群众的血肉联系,落实侨联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为地方建设发展服务、为侨界群众服务和海外侨胞服务的要求。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温侨联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把侨界力量凝聚起来,把侨界群众团结起来,树立“大侨务”、“大统战”思想,借力工会、妇联等群团资源,把侨联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四)运用“互联网+”的模式,在思维方式上推进基层侨联工作。加强培养信息思维,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完善侨务工作的网络和基础,进一步落实侨务工作“五有”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工作信息载体,打造网上平台,积极创造联谊工作的良好环境,凝聚人心,推动侨联工作健康发展;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分析侨情趋势,制订符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侨联的服务对象遍及海内外,面对面联系和服务的机会较少,互联网是开展对侨服务和联系成本较低、普及面较广的手段,要广泛运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手段和方式,大力推动“网上侨联”建设,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建设“网上侨联”,改进不适应侨情变化的工作方式方法,拓展适应新侨需求的载体平台,丰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与侨胞联络的手段方式。
(五)加强学习交流,全面提升侨联干部能力水平。从调研情况看,基层侨联干部有干事激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侨联干部缺乏交流,思路老套,缺乏创新,对工作方式方法没有任何改进。改革完成以后,新的形势下工作应该有新的考虑,有必要加强学习交流,全面提升侨联干部能力水平。具体措施有:一是组织一次基层侨联干部培训。计划在9月份,按照“全覆盖、多样式、大讨论、同提高”的培训目标,组织全省基层侨联干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干部的能力水平,增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不会干”到“我会干”的转变。二是组织一次华侨农场干部职工技能培训。针对华侨农场的特殊情况,对华侨农场干部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注重学习借鉴,现场教学,产业培训等等,确保华侨农场的“三融入”,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六)重视意见建议,想方设法解决好基层困难。调研活动是带着问题去,奔着问题去的,检视问题也是贯穿始终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梳理调研中各级侨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针对问题采用挂账销账的方式,落实好责任制,具体到单位和个人,对能解决的及时的解决,对当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请示汇报的,想尽一切办法,共同努力解决。好的意见建议要及时采纳,适时推广应用,无法落实的,做好解释工作,共同推动侨联事业全面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范文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X委相继召开多次座谈会,对X级以上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此,我结合分管工作,带领X、X等部门,对我X政治生态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心见性,清醒认识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是改进作风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最佳途径。善于发现问题,清醒正视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影响我X政治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3类。
(一)政治生活欠严肃。一些X部门领导干部对党的政治理论不学习、不研究、不领会,对民主议事的规定、规则执行不自觉、不认真;部分X部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钝化生锈,党味不足、辣味不浓,使“一把手”权力得不到有效制衡和监督,其他班子成员得不到真正帮助;少数地方部门“一把手”议事决策时“一孔出气、一鸟独鸣”,容不下不同发声,听不得半点意见,在重大决策上独断专行,唯我独尊;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行权用权上以权谋私,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大搞利益输送。如此种种,虽属少数个别,但却如滴墨入清水,混浊了地方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作风建设欠持久。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主要存在“九大问题”。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坐而论道,自说自话;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重权轻责,胡乱作为;心浮气躁,虎头蛇尾;慵懒散漫,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上吹吹拍拍、曲意奉承,对下官气十足、颐指气使;干事创业“玩空手道”“练假把式”;宏观布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等等。虽进行了多轮整治,但时有回潮反弹,仍是影响政治生态的主要问题。
(三)履职尽责欠担当。少数领导干部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遇到矛盾和问题,上推下卸、左躲右闪,能推则推。有的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当“两面人、老好人”,把“不表态”当法宝,把“打哈哈”当护身符。有的在驻村包点上沉不下去,在督导检查上走马观花,在民主生活上只放礼花,在落实执行上敷衍塞责等。林林总总,一言蔽之,就是在履职尽责不够,担当精神欠佳,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中“关键少数”的表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二、追本溯源,深入解析影响政治生态的主要原因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其滋生的土壤,不追本溯源,就不能探因究理、正心固本。综合分析当前我X政治生态建设的总体状况,主要原因是“五个放松”。
(一)放松了政治生活的要求。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形式化是导致党风、政风变质的重要因素。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严肃,必然破坏党员干部的免疫系统,削弱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必将导致政治学习浮于表面,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难以施展,从而制约党内民主的发展。如不提高警惕,严格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积极的思想斗争将变成自我赞颂和相互吹捧;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也会在“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言堂”的错误上渐行渐远,良好政治生态势必受到损害。
(二)放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讲纪律,重执行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放松纪律规矩的尺度,就必然导致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的“防腐性”和政治上的“免疫力”不强;就必然使得党员干部在政策规定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让小错误演变成大错误;就必然滋长搞“下不为例、变通处理”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党员干部始终走不出“人情”“关系”的怪圈。纪律松一寸,歪风长一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势必产生政治生态的恶化效应。
(三)放松了用人导向的宣传。用人导向决定用人质量,影响用人公信度。如果用人导向错误,就会模糊干部的努力方向,影响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使“关系升迁论”“作秀升迁论”“资历升迁论”等错误思想在党员干部的大脑中潜滋暗长。因此,只有广泛进行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强化监督监管,才能促使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从而形成凭实绩评优劣、论奖惩、定升迁的正确用人导向,为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四)放松了作风建设的力度。政治生态的核心是作风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不持之以恒,时紧时松就会使歪风回潮反弹,敷衍扯皮的“推诿风”、萎靡不振的“庸懒风”、麻木不仁的“冷漠风”、华而不实的“漂浮风”、只说不做的“空谈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以权谋私、“中梗阻”等各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及“四风”问题就会伺机抬头。因此,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主要因素。
(五)放松了责任意识的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具有源头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如放松了对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就会大打折扣,纪委执行执纪监督问责也会软弱虚化。就会导致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横生,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乱象横行,就无法形成求真务实谋发展、勇于担责抓工作的新常态。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带头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把反腐倡廉工作抓实,把队伍作风建设抓好,才能真正构建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三、多管齐下,努力构建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除顽疾非一日之功。要彻底根除“政治雾霾”,切断“污染源”,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须多管齐下,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把牢思想开关“铸魂”。一是强化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因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近年来我X发生的腐败案件看,最根本的问题都是没有拧紧思想“总开关”,而最终坠入腐败深渊的。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根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时刻为党员干部清神醒脑;不断强化党性教育这一核心,砥砺锤炼党员干部品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切实为党员干部“充电、补钙”。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筑牢思想上的“防腐墙”,增强政治上的“免疫力”,从而营造思想意识范畴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是严肃党内生活,扬民主之风。要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在实处,确保组织生活起到“除尘”“过滤”作用,及时阻隔不良风气侵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和党委议事规则及决策机制,有效防止民主、集中“一头重”,出现决策“一言堂”和各自为政的分散主义现象。要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既“真刀真枪”,“红脸出汗”,又出以公心,帮助同志内省改过、成长进步,从而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三是增强法治思维,净思想之源。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点和着力点。时下,“逆淘汰”“特权现象”“地方保护”等政治生态中的一些“常见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治思维、专制思维、特权思维在作祟,是法治思维缺失的反映。我们要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坚守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氛围。做到依法办事、照章行事、按程序决策,以法治保障业已构建的良好政治生态安全。
(二)推进从严治党“强基”。一是施严教,固化纪律规矩铁观念。充分利用X,X,X等活动载体,突出“X”这个聚焦点,狠抓作风教育;突出法纪学习这个关键点,狠抓警示教育;突出入脑入心这个薄弱点,狠抓廉政文化渗透教育。以领导引学,考试促学,专家送学等多种形式使纪律规矩教育全覆盖。并通过严纪明规教育,让遵纪守规观念落地生根,使党员干部坚守“底线”、不碰“红线”,自然而然练就过硬作风、养出浩然正气,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二是立严规,构建常治常严新常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将“严”字贯穿立规建制,常治常管始终,形成从严治党管党的长效机制。并结合X域实际,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总揽,以规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三大核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锁紧关键环节、堵住关键漏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坚决维护相关规定、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执行力,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对那些罔顾制度、规定,顶风违纪的人,坚决查处,不搞“下不为例”,以严规严制促进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三是强严管,提高遵纪守规自觉性。党员领导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更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做到亲自抓、主动抓、严格抓、经常抓,不当“老好人”,勇于做“黑包公”。要切实履行“管好班子,带好队”的责任。要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做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拉袖子、扯腿子”真切的关心和保护党员干部。同时,对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领导干部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发挥严抓严管的威力,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规,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建设者。
(三)匡正用人导向“立标”。一是坚持标准不走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择优录用,坚决重用那些重实干、肯奉献、形象好、政绩突出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干实事、不愿担当的“老好人”。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更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干部吃亏。切实匡正选人用人导向,树立风向标,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从干部选任的源头,奠下良好政治生态基础。二是严格程序不空转。严格执行《X》,严肃任用程序,最大限度地压缩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和自由裁量空间。特别要把好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程序步骤“三关,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制度不违规,坚决防止“程序空转”。对拟提拔人选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防止“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表面走程序等问题。对干部考察,广泛听取意见,力求客观准确掌握干部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不良问题,严防政治生态“母体”携菌。三是坚决查纠不手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问责制,倒逼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选人用人的把关责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完善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公道正派、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坚决查纠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违纪行为,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而且要追究责任人,有效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营造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加速政治生态优化步伐。
(四)狠抓作风反腐“除垢”。一是致力防微杜渐,坚持不懈强化干部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信息,建立纪检、组织、信访、审计等部门对干部监督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干部廉情档案,全面掌握干部情况。加强日常监管,注重抓早、抓小,经常性对党员干部进行“体检”,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预防针”,及时“咬耳朵”“扯袖子”,严防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增强监管合力,切实发挥短信举报平台作用,建立信访问题联合查办机制,健全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切实筑牢政治生态的“防护网”。二是致力弊绝风清,持久深入整治作风顽症。好作风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标志,想要弊绝风清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整治干部作风顽症。通过采取专项整治措施,扎实整治公车私用、违规宴请、带彩娱乐、纪律松弛、为官不为等作风顽症,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相关意见。通过跟踪督查,严厉查处办事效率低下、小鬼难缠、中梗阻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通过改进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紧紧盯住“四风”问题的新动向,对那些披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的隐蔽性问题,深挖细查,使之无处遁形。以作风建设的持久性,维护稳固持久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致力正本清源,坚定不移惩治贪污腐败。腐败是对政治生态的最大污染。我们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抓早抓小、快查快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要坚决实行“一案双查”,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严肃查处当事人,又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使“一案双查”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发挥更大效用。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强力治污除垢,净化政治生态。
(五)强化责任担当“正气”。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扬敢于担当正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两个责任”的重大决定,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配套制度,明确责任清单。督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就落实“两个责任”与所辖行政区和部门负责人的开展专题约谈,层层厘清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同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等制度,强化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履职担当不力问题的追责问责,使党员干部自觉深耕责任田,增强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二是强化监督责任,扬服务为民正气。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公共资金使用、土地征拆等涉及民利问题的监督;强化对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监督;强化对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粗暴,吃拿卡要等影响民心问题的监督。切实扬服务为民正气,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保障公共投入比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使党群同心共创良好政治生态。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扬勤勉忠诚正气。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政治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带头履职尽责,做责任担当的表率,还要做其他各方面的表率。要通过践行“X”,坚持从严治吏,促使党员干部带头严格廉洁自律,转变作风;带头坚守原则,依纪依法办事;带头坚守正道,弘扬勤勉忠诚正气。让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优良的党风促廉洁政风带朴实民风,自然形成河清海晏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