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这次民主生活会前,自本人对照十二字总要求,在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专题党课辅导、撰写体会文章等形式,认真学习《学习纲要》、《选编》、《汇编》等规定篇目以及《党章》、《条例》、《准则》等党纪党规内容的基础上,聚焦4个方面问题,主动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将检视情况报告如下:
一、查找的突出问题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识上有偏差。认为理论是比较虚的东西,理论水平再高,也不如实实在在干点事,因此没有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运用先进理论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存在差距。二是在学用结合紧密联系不够。尽管用新理念新思想武装了头脑,但在理论指导实践上还不到位,仍然存在用惯性思维、依赖心理。用新思想指导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把握运用不深刻不及时,直到上级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才找到明确方向。
(二)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长期以来,以在纪律方面不出问题、不犯错误为底线,没有严格对照党章党纪的具体规定去梳理思考,没有为自己树立一个更高的标杆,工作繁忙时有时放松了对理论的再学习、对理想的再坚定、对革命意志的再锤炼。
(三)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调研重形式,听汇报、看材料的多,深入调查、仔细研究的少;听领导干部说的多、和职工交流少。二是联系群众不够密切。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联系群众不细,问的多、听的少,单向沟通有余、双向互动不足。
(四)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担当作为、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一是攻坚克难还需提升。开会强调多,提要求多,经常性谈心谈话少,干部思想动态掌握的不准,严管干部方面还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一些自身建设的难点工作还未找到有效的破解方式,如解决基层纪检力量薄弱、专业素养偏低,充分调动派驻机构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二是缺乏亲历亲为。工作中谋划指导多,亲历亲为少,对纪委班子成员多是交待任务压担子,和他们坐下来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较少,而自己具体深入工作一线更少,因此对一些工作掌握得不够深入细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成效。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自己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逐条分析查摆自身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淡化。对博大精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还缺乏宏大的理论视野和高度的政治自觉。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缺少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导致理想信念出现松懈。
二是纪律规矩严守不够。反思自己在纪律规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够。在刚性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上不够坚定、不够到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够严格。
三是勇于担当作为不够。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执着不够,缺乏攻坚克难的敬业精神,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还不够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四是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需要加强,日常工作中监督指导的力度还不够大;对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批评教育多、追究问责较少。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下一步自己将针对自身问题和不足,紧扣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纪检监察工作,找准着力点,狠抓关键点,以持之以恒的努力逐项抓好整改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把理论武装放在首要位置,大事大抓、首位推进,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深入学习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系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思维层次和工作能力,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积极开拓创新,提高履职本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观念,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及经验主义束缚,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纪检工作。面对新形势,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规律掌握情况,不断创造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上级的决策部署到实处。破除“守成”思想,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新思路,创造性地推进新时期公司纪检工作。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恪守纪律规矩。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坚持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加强对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深化作风整治,强化担当精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将“严管就是厚爱”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对身边同志的关心关爱中,带头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好榜样。
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四项总要求的第三项是“找差距”。这要求党员干部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认真观察和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和欠缺。着眼于政治规矩的严格遵守和内心深处党性修养的增强,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哪些差距。
“敬畏”是中国传统典籍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的敬畏对象与古代对个人的敬畏有所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这三种敬畏对象的提出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原则和党性要求,为党员干部行使权力提出了重大前提条件。之所以敬畏人民,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所以敬畏组织,因为这是团结广大党员和实现政治目标的载体,拥有巨大的政治能量和光辉的历史成就。作为一名成员,当然要对寄托自己政治生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组织充满敬畏。之所以敬畏法纪,因为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制裁罪恶的主要工具和强制力量;纪律是维护党的整体利益、惩处各类错误尤其是政治错误的主要标准和关键力量。
党员干部在知敬畏上找差距,首先应该“反观自照”对人民、对组织、对法纪有没有敬畏之心。极少数领导干部不自觉地把群众当作乌合之众,把组织和法纪视作可有可无、可轻可重,这意味着已经到了不知敬畏的地步,到了必须“棒喝”的时刻了。其次,即使对人民、对组织、对法纪存在敬畏之心,还要评估一下这种敬畏是否深厚绵长。如果自我感觉浅薄寡淡,或时断时续,这就意味着与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存在差距。此时必须深深反思自己对人民、对组织、对法纪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符合。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如果能够自觉地在知敬畏上找差距,说明其党性修养还是存在的。反之,如果连敬畏之心都没有了,则意味着其政治生命面临着相当大的危险。
戒惧指的是警戒恐惧,其对象往往是规矩和原则。“存戒惧”着重强调对党的纪律的严格遵守,强调外在的准则应该内化于党员的内心之中。党员干部在“存戒惧”上找差距,首先要测试自己对于党的纪律的了解程度,看一下是否全面、准确和深刻;其次是观察自己对于纪律“惧”的程度,也就是对于纪律尊重和谨慎的程度。通过这两个方面,党员干部可以看到自己与中央要求、与党章党规的差距。
底线指的是人们能够接受、容忍的最后边界,这往往关联着组织和社会个体的根本原则。底线思维成为共产党人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党员干部在守底线上找差距,就是看一看在这四个方面有否违背基本规范的地方:一是看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存在突破四种底线的思想,在四种底线面前是否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二是看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突破四种底线的做法,如果真有突破,要评估一下“走了多远”“可否回头”。
从思想本质上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解决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是通过“知”“存”“守”的功夫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的问题。从主要内容上来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解决的是法律、道德和党纪这些规范内化于心的问题。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找差距要解决的实际是“三观”上的差距,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看一看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是否存在不足的地方;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找差距要解决的实际上是对社会规范的违背问题,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是否有过违纪违法或背德的问题。此处的关键是党员干部对于共产党人的“心学”这门必修课修得如何的问题,即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在自己身上达到什么程度、有效还是失效的问题。
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上找差距主要是党员干部个人针对自身情况自觉进行的一种反思和“诊断”,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除了极少数违纪违法涉及组织处理司法处理外,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在自己思想深处进行“自我斗争”和“自我革命”,通过这些“革命”提高党性修养、消除差距。在此有四点需要把握好:第一,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是正常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些差距和不足在多数时候或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常工作的影响是不大的或不明显的,但并非没有影响。因此,对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心性修养上的差距应该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第二,差距的缩短、不足的消除主要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第三,实践对缩短差距、消除不足可以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把党组织各方面的要求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把理想信念落实到实践的点点滴滴之中,这是党性修养真正得以提高的关键环节。第四,人民是缩短差距、消除不足的最大助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如果能够这样对待人民,在同广大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结合的过程中同时也就提升了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站位,消除了自己的政治短视和意志薄弱,消除了自己的敬畏、戒惧之心不足。因此,真正走到人民之中可以极大地推动党员干部缩短差距、消除不足。
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的纪律就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突出了纪律建设这一治本之策。加强纪律教育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环节,也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这对开展纪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日前,陕西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围绕加强纪律教育,就如何更好促使“党员干部树牢纪律意识、明确纪律要求、强化纪律约束、严守纪律规矩、养成纪律自觉”开展调研。
遵守纪律方面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特别是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遵守纪律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纪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纪律教育,重业务培训、轻纪律培训,个别甚至存在“改革要上、纪律要让”“纪律太严、搞不活经济”等错误认识;有的以工作忙为由不组织、不参加教育活动,敷衍应付、瞒天过海,没有真正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纪律规矩从严律己,骨子里缺乏对纪律应有的敬畏。
纪律遵守松懈。有的党组织不能把严守纪律作为一贯要求,对党员干部要求时紧时松、时严时宽。案例显示,在党的十八大后,有的党员干部依然无视纪律的严肃性和刚性约束力,拿党的纪律规矩当儿戏,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我行我素,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界越线。
纪律监督缺失。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斗争精神,不敢红脸出汗,不敢较真碰硬,好人思想严重,甚至对显现的违纪问题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放任自流、姑息纵容,没有真正负起监管责任,导致一些干部由小错走向大错,由违纪滑向违法。
纪律执行不力。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执纪偏软偏轻,处理敷衍了事,或小恶不纠带来大患,或开天窗搞例外,没有体现出执纪执法“零容忍”要求,查处震慑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纪律教育开展不力的突出表现
实践表明,纪律教育与纪律执行互为促进、相辅相成,没有有效的纪律教育,结果只能是“惩一”而不“儆百”。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纪律教育工作不力。
纪律教育内容泛化。与单位实际脱节,缺乏剑指问题的现实对照;与教育对象脱节,缺乏分层分类的精准施教;与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疑点脱节,缺乏令人信服的深度解析;与推进整改脱节,缺乏立行立改的有效措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欠缺。
纪律教育方式僵化。有的纪律教育习惯以集体学习、讲座报告、知识竞赛等传统方式开展,拘泥于“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施压式沟通,热衷于宣传造势,看似形式多样、热热闹闹,实则缺乏新意,缺少说服力、公信力,实际效果不佳。
纪律教育重点淡化。领导干部不论级别高低,历来都是被“围猎”的重点,当然也是纪律教育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剖析自身装聋作哑、避实就虚,要求下级居高临下、官气十足,“上面有病、下面吃药,领导得病、群众吃药”,教育重心下移的问题依然存在,“关键少数”带头接受教育、带头执行纪律的示范导向作用发挥不力。
纪律教育制度虚化。表面上看,一些单位纪律教育制度比较健全,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册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详实具体但落实不力,纪律教育效果评价仍简单停留在工作有计划、会议有记录、活动有图片、学习有笔记等“痕迹管理”上。
纪律教育力量弱化。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片面认为纪律教育主要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对外与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和党校、媒体等协作配合不力,对内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查等的贯通融合不够,导致纪律教育“一家忙”、组织实施“单打一”,缺乏整体合力。
纪律教育责任形式化。对于纪律教育的组织实施,一些党组织要么“提起来重视、工作中忽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要么不敢管、不敢抓,对违纪问题不敢亮剑、不敢瞪眼,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包括纪律教育责任落实不力,存在做样子、走过场、简单应付等问题,没能真正把纪律教育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致使纪律教育效果打折扣。
加强纪律建设努力提升纪律教育实效
纠正和克服纪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牢牢抓住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放松,着力加强纪律教育。
要在基础上抓“教”。知纪明纪,才能遵纪守纪。我们党不搞“不教而诛”,严管之前都须先“教”。 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权威读本、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让党员干部真正意识到约束是对自己的保护,使纪律意识深植于灵魂深处,把党章党规党纪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在时机上抓“早”。纪律教育必须立足于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坚持点面结合,针对“面”上问题即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共性教育;针对“点”上即党员干部个人问题,要发现苗头及时提醒纠正,有的放矢加强个性教育,让游走在违纪边缘的党员干部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要在过程上抓“常”。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然要求不断推进纪律教育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要充分认识纪律教育必须警钟长鸣、久久为功,长期抓、抓长期,将纪律教育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贯穿于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党员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全过程,渗透在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抓在平常,融入日常。
要在震慑上抓“警”。警示教育是审查调查的“后半篇文章”。“半篇文章”就要用足“半篇”功夫,决不能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立足于查处一案、警示一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把警示教育做深做透,把以案促改抓细抓实,以活生生的教训警醒党员干部“见不廉而内自省”,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患于未然。
要在方式上抓“新”。在理直气壮开展正面教育的基础上,要周密计划、精心谋划、善于策划,进一步创设互动学习载体,变“一人讲”为多元载体,变“一阵风”为系列活动,在思想碰撞中触动心灵;创设网络传媒载体,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需要,营造方便快捷、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在线学习、在线交流教育氛围;创设现场教育载体,营造身临其境般的课堂和情景教育模式;创设廉政文化载体,推出廉政文化精品力作,实现以文化人、固根铸魂。
要在执行上抓“严”。加强纪律教育是基础,强化纪律执行是保证。没有严格执行纪律作保证,纪律教育就会软弱无力。要确立“查处就是教育,而且是更有效的教育”理念,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言出纪随、寸步不让,实现无病预防、初病早治、有病快治、重病严治,真正让有问题的快查快纠、严惩严治,没有问题的受到震慑、得到警示,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确保党的纪律始终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要在根本上抓“行”。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无处不在的监督制约机制和导向鲜明的奖惩激励机制,促使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其内在素养和日常习惯,实现由从严自控到清醒自律,再到遵守纪律高度自觉的不断提升。
要在落实上抓“责”。夯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扛起政治担当,强化责任追究,通过“抓党委、党委抓,抓领导、领导抓”,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更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立起标杆、当好表率,为党员干部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