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现象调查报告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3-21 12:18:2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旅游现象调查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关于我区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

  为推动我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1月下旬起,在区政协副主席陈忠尧的牵头下,区政协城建人资环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我区旅游业发展,采取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视察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旅游局、区旅游发展公司及有关镇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区接待国内外狭义游客1511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狭义总收入15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85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0.4%,均高于全区GDP增幅。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7万人。

  纵观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成绩斐然。目前,全区在建旅游项目36只,总投资283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0.6亿元。金沙·东方山水欢乐岛完成主体和外部装修,正在内部精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部分场馆可望在5月份试运行。大香林·兜率天景区已完工并开放运营。若航直升机场进展顺利。天马汽车休闲广场项目施工进度过半。鉴湖江沿岸环境改造基本完成,正在配套建设慢行道和骑行道。

  二是乡村旅游借势起步发展迅速。2023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发展南部山区乡村休闲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南部山区全域“景区化”的目标和要求。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341万元,创建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民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汽车营地、台门旅馆、工业旅游等新业态逐步培育。

  三是特色小镇谋篇布局势头良好。各镇街制定了特色小镇创建计划,其中湖塘黄酒小镇、兰亭书法小镇、柯岩酷玩小镇已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平水养生小镇、安昌明清街区文化小镇、漓渚春兰小镇、滨海蓝印时尚小镇、福全创客小镇、杨汛桥智慧小镇等正在探索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是宣传推介借力节庆营造概念。在利用传统宣传营销手段的同时,全力办好香雪梅海梅花节、小舜江亲水节、大香林樱花节、虞舜文化旅游节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节庆节会,策划开展驴友会、茶友汇、骑行赛、乡村马拉松等新概念活动。此外,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互联网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五是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完善。目前,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指导,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负责柯南区域的旅游开发建设,旅发公司负责区财政本级出资的资源类旅游资产的经营与管理,相关镇街负责其他景点的建设管理与乡村旅游的管理指导,其他民企负责非资源类旅游资产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旅游业的地位作用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明显,且具有高就业率、几乎无污染的优势。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2023年,我区旅游业总收入虽然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2.7%,但仅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5.7%。

  二是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研究不够。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产业,需要进行深入、长远、仔细的总体谋划、个案研究和市场操作策划。而目前我区旅游产品不多,功能不全,特色不明;旅游配套要素缺失,旅游带动作用不强;旅游企业各自为战,合力不足;营销推介手段创新不多,效果不佳。

  三是旅游业综合性规划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旅游业是一门战略性产业,需要从全局的高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把相关、相近、相似的行业规划、工作计划纳入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内,确立全区景区化、生态化的目标。而目前我区旅游业规划与新农村规划、水利规划、集镇规划等没有做到有机融合、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时互相掣肘,造成浪费,贻误时机。

  四是研究型和创意型的高素质旅游业人才相对缺乏。要把我区的自然环境、人文优势和现代社会互动类、参与类产品转化为旅游资源,必须经过改造、包装、重组、推介,而这需要专门人才队伍来研究、运作。虽然目前有关镇街正在开展相关资源的发掘与建设,但如何转化为旅游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需要抓紧研究。

  五是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要将相关、相近、相似的行业规划、工作计划纳入全区旅游业发展综合性规划内,就要有能够统领全局的机构来实施;要将各个旅游资源统筹运用,有机衔接,就要有能够跨越地域界限的机构来执行;要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长久培育和扶持,就要有拥有相应的政策手段和财物资源的机构来保障。而目前我区涉及旅游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虽已覆盖各个空间,但各自独立,各自为战,无法胜任这一任务。

  三、对策建议

  (一)全面深化旅游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旅游领域的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理顺政府、行业中介机构和企业关系,严格规范权力清单,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发展中介组织,搞好行业指导、规范、服务与自律,在强化行业监督自律、推进标准化建设以及质量评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

  2.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类似于区旅游业管理委员会的机构,统筹全区旅游业发展和管理,强化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等方面的参谋功能;辖下组建相应的投资公司或由现有的旅发公司担纲,解决体制机制矛盾,破解资源要素制约,整合分散在其他部门的美丽乡村、文物景观、江河湖泊等及周边空间资源,作为投资公司,要充分发挥在旅游产品开发、重要旅游线路策划和重大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的作用。进一步调整一些重要平台和重要环节的运作机制,探索建立投资公司与所在镇街共同出资、封闭运作的管理机构,完善统筹协调、灵活高效的开发机制;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3.不断扩大旅游开放。推动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自由流动,尝试国有资本合理的退出机制,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民营资本全面开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重组兼并等途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开发,吸引越商回归参与旅游开发,投资重大旅游项目,促进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发展。放宽产业准入条件,建立完善公开、平等规范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与周边区域和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旅游运营商和旅游专业集团投资开发。特别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大胆引入民营资本,让专业的力量从事专门的事业。

  (二)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1.打造中心城区一级平台。中心城区要重点建设“两带三区”:一是建设鉴湖风光旅游带。西至湖塘西跨湖桥,东至区界的鉴湖水域,依托柯岩风景区,尽早开设夜鲁镇,渐次开发沿岸沿河街区、名人故居、文物古迹、内河等旅游资源,布置环湖慢行道和骑行道,开发水上旅游项目。二是建设会稽山佛教旅游带。东至大雾尖香山寺、西至大香林龙华寺的城区南部山脉,以大香林及龙华寺、兜率天景区为依托,逐步完善服务设施,并采用游步道、索道、景区摆渡车等方式,联通各佛院景区,积极打造第五大佛教名山。三是建设印象柯桥时尚区。在东方山水欢乐岛附近选址建设大型室内馆,作为印象柯桥时尚区。馆内开辟轻纺布料零售区、服装创意展示区、个人特色定制区、快递物流保障区,同时在淘宝网上建立相应平台,现场下单,网上支付宝预付,事后通过快递完成一手交货签收、一手网上最终支付,努力将印象柯桥时尚区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个人服饰定制中心。四是建设江南古镇体验区。以柯桥古镇保护开发为依托,以最完善的设施和最优质的服务,完成向江南古镇的完美蜕变。对原居民散留结合,大力引进古镇所需的各类人士和各类店坊,开设特色水街、水上集市,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尽早完成柯桥古镇的开发建设任务。五是建设“两湖”市民休闲区。瓜渚湖和大、小坂湖是市民的休闲区,也是游客住宿市区后的消遣区。在“两湖”功能布局上,要充分兼顾两方面的需求。建议规划建设环瓜渚湖水文化娱乐休闲带,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不断扩大柯桥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打造镇(街)村居二级平台。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建设特色小镇。在重点建设省级特色小镇的同时,鼓励各镇街、平台建设特色小镇。当前,要尽快实质性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选商工作。在建设特色小镇中,要坚持实业立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城区南部型塘、漓渚、兰亭片和南部平水、王坛、稽东片中,选择条件较好的村落,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其中政府负责基础设施改造和拆迁拆违工作,引入民间资本负责民宿经济开发、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改造。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客厅建设,以乡村客厅为纽带,加快集聚农家乐餐饮、运动、观光、休闲、农货出售、民宿等项目。三是精心培育旅游新业态。充分挖掘本土本乡已有的资源,依托政府中心工作,自觉植入旅游元素,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适应游客多元需求,大力发展养生、运动、修学等旅游业态,培育自由行、分时度假等出游新方式,开拓自驾车营地、游艇邮轮、温泉疗养等新兴旅游市场。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1.健全旅游交通网络系统。加强旅游交通组织,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加快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外部交通有机衔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城市快速通道、地下交通、水路客运等立体交通网,解决交通进入性和旅游节点换乘问题,促进外部交通、城市公交与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半小时旅游交通圈”,全力打造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网络型的交通标识导向系统,开发智能化路网管理系统,实现旅游度假区和A级景区全覆盖。加快旅游慢行系统建设,重点建设好环鉴湖江慢行系统,做好导向指示系统、信号灯规划,在重要节点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同时,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立体式停车库,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点和旅行社超市,开通旅游公交班车,方便外地游客换乘,缓解景区及周边车辆拥堵状况。加快与各区、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组合旅游直通线路,实现游客互送。

  2.实施智慧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以信息化为引导,以智慧旅游为手段,大力推进旅游“电商换市”,发展旅游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重点培育在线旅游企业及淘宝旅行等第三方服务平台,扩大我区旅游在线交易的市场规模。积极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化,开发虚拟旅游系统,分层次构建静态地理信息系统、网上虚拟旅游系统和区域电商交易系统三大平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同时,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携程、同程等国内知名旅游在线企业的合作,发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等试点工作。加快中心城区、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基站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合推广市民卡,加快景区电子门禁应用,开发语音服务系统、景区流量监测系统,对景区游客量实施实时监控,在高峰时段发布景区承载量信息。推广旅行团队管理服务系统、旅游在线咨询投诉系统和导游管理年审网上系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3.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发挥好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投诉等作用,争取用三年时间建成旅游咨询网络系统,实现全区域覆盖、全系统联网。

  4.加强产业要素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强产业配套和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业泛产业化发展。适应旅游市场新常态,合理规划住宿设施的空间布局,继续发展标准性、引领性的高端酒店,调控一般性、普通型的星级酒店,鼓励发展文化主题型、休闲度假型、经营连锁型的特色酒店,建设多层次组合的住宿产品体系。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大型餐饮集团,引进国内实力餐饮企业进驻,培育形成餐饮特色街区;鼓励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重点开发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附加值;依托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规划建设集中的旅游购物市场或超市,鼓励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立旅游商品购物店,在核心景区开设示范店,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挖掘绍兴历史文化潜力,发展各种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民间博物馆。

  关于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

  发展全域旅游是提升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内涵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的有力抓手。从5月份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召开了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及有关部门座谈会,实地调研了各区市旅游要素资源整合情况,集中督导了各区市、开发区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听取了市旅发委关于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内蒙、宁夏、甘肃、浙江、江西等地考察学习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做法,并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报告。现将调研审议的有关情况和几点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著名的滨海宜居城市,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5处,A级景区47家,其中5A级2家,4A级12家。域内山海景观丰富,城乡风貌优美,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全域旅游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全市上下紧扣“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总目标,用全域城市化理念来谋划全域旅游,以市域一体化思路来推进工作,通过统筹各方发展合力,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了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全领域推进、全要素融合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市游客总数3909.98万人次,消费总额519.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8%和14.05%;旅游业增加值179.39亿元,占GDP比重达5.58%。旅游工作在全省综合考评中位列第5名。

  (一)强化顶层设计,整体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主持调研座谈,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按照“全域化布局、全产业联动、全时化体验、全方位开放、全链条服务”的思路,积极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形成了围绕山际线和海际线建设,统筹山、海、城等资源优势,打造集休闲采摘、生态养生、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山地休闲旅游带和千公里幸福海岸旅游度假带的总体发展框架。全市各级聚焦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地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区域发展各具特色。环翠区发挥城市中心区和山海景观奇特的优势,整合休闲娱乐、文化交流资源打造的城市旅游版块,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体验需求;文登区、乳山市发挥农业产业优势和服务优势,靠大联强,集合特色民宿、观光采摘、温泉休闲要素资源打造的乡村特色旅游和康养旅游版块,为游客提供多维度的选择空间;荣成市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做活海洋旅游文章,突出海岛、渔村、海草房、大天鹅等特色,为游客提供亲海旅游的高端体验。高区的工业旅游、经区的韩国文化游、临港区的高效农业游,南海新区的滨海休闲游,都相继发力,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初步形成了高位推进、市域统筹、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二)强化跨界融合,推动载体创新。全市上下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抓旅游,加快推进产业布局、项目推介和跨界融合,形成了涵盖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定位的产业项目和创新载体。一是强化核心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刘公岛、华夏城等重点景区功能提升和品牌建设,积极寻求新的增长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二是助推餐饮住宿行业升级改造,形成了一批结构、档次合理的主题文化酒店和精品民宿集群,其中石岛宾馆和荣成倪氏海泰正抓紧打造5星级饭店。三是加速推进“旅游+”发展战略,融合产业和资源优势创新旅游发展新业态,以农业为主题的“春登山、夏赶海、秋采摘、冬养生”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以渔具、海洋食品、家纺、皮具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日益兴起,以海洋元素为主题的临海观光、亲海体验、品海娱乐项目发展迅速,以健康元素为主题的中医康养和温泉疗养项目初步形成特色集群优势,以红色元素为主题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人物文化打造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体育元素为主题的培训和赛事快速发展,扩大了威海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强化宣传推介,打响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多种载体,不断拓展宣传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我市全域旅游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动态。一是强化媒体宣传,提升威海旅游知名度。与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建立了长期宣传合作关系,制作推广了城市旅游宣传片和乡村旅游MV主题片,通过客运中心投放广告、动车冠名等举措和新媒体宣传平台,全方位展海旅游形象。二是强化活动推介,扩大客源辐射半径。国内市场推介方面,在省内多地举办了“畅游威海发现精彩”推介会,签订了大批合作意向,开通了首条临沂至威海旅游专列;国际市场推介方面,制作了俄文、日文宣传资料,开通了俄文网站,举办了中国·威海(俄罗斯)旅游推介会,俄罗斯来威游客数量大幅提升。三是强化主题宣传,丰富旅游品牌内涵。围绕“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走遍四海,还是威海”这一核心品牌,实行旅游与产业推介捆绑营销,不断丰富旅游文化、产品和形象内涵,逐步实现了全域旅游宣传内容的重点覆盖。

  (四)强化服务联动,增创发展优势。各级各有关部门以服务全域旅游为引领,发挥优势,履职尽责,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一是编制了《威海智慧旅游规划纲要》,建立了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在实时监测、大数据、信息发布等项目建设上实现了A级景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与省级、国家级平台数据100%对接。二是建立了“1+3+N”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开展了“做文明游客、扬君子之风”主题活动,实施了系列旅游人才培训计划,行业管理水平和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三是完善了旅游发展联络协调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联动配合,携手推进,构建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新模式和“三区四带”(三区,即山地丘陵休闲农业发展区、环海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区和高效休闲农业发展区;四带,即沿海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带、山地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带、特色作物种植体验休闲观光带、特色水果种植休闲体验观光带)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培育了一批“新六产”融合发展典型,实施了路网完善和海上通道建设计划,创建了“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城市”,将“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纳入绩效考核,有效提升了我市全域旅游的品质和内涵。

  二、主要问题

  一是对全域旅游理解把握不够到位。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还需各级进一步深化理解和透彻把握,尤其对“全域”的内涵和全域旅游的战略意义还需要深入研究;“旅游+”、“ +旅游”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成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自觉遵循;如何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路径还需进一步精准定位、精确引导;有些领域还没有将全域旅游摆在足够的高度来认识,有的仍停留在口头号召动员、一般任务布置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特色不够鲜明,潜力挖掘不足,规划建设简单模仿等现象,推进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对旅游考虑不多,旅游景区景点内外快速通达不便。

  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我市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整合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方面尚有一定差距。旅游企业单兵作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引领,缺少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较大大规模的旅游综合体,旅游企业整体规模及市场影响力较小,竞争能力不强,内在潜力释放不充分。

  三是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结合得不够。从传统文化看,展示祭海祈福的荣成渔民节、彰显仁爱的乳山母亲节以及民间手绣剪纸面塑锡镶传统工艺、山会庙会等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始皇祀日、汉武东巡、隋唐贸易、明代卫所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圣经山摩崖石刻、赤山大明神传说、圣水观祈福法会等宗教文化丰富多彩,等等。但目前对诸多历史文化资源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度开发,核心竞争力不够强,难以适应当前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四是对海洋文化的挖掘不够。海洋是威海最大的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最显著特质,但是在旅游发展中,威海“海”的文章还远没有做足,海洋文化特色还没有充分挖掘,海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现有的海洋主题旅游项目文化内涵不够丰富。

  五是乡村旅游亟需提档升级。乡村旅游业态多数体量较小,缺少大投资商介入,进行综合性开发和成方连片的大体量打造;乡村旅游业态单一化、产品同质化、服务简单化,档次不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元素与乡村旅游结合上需加强特质化创意和市场化开发;乡村旅游交通配套、食品安全、服务标准化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高点站位,高标准谋划全域旅游发展。威海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较好,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今后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在总体规划上强化整体意识。把全域旅游列入“一把手”工程,放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的大局中来推进,主动用城市发展定位来引领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实现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共进、互利双赢。特别在规划论证上,应突出整体理念,不仅在区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统筹整合上要“多规融合”“一体推进”,而且要重点突出“全区域”“全要素”理念,可选择部分大学、养老院、水厂等公共资源实行特许开放,为公众提供休闲体验式旅游产品。应聘请一流业内专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选择国内旅游业龙头企业进行定向招商,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滨海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二是在宣传推介上强化核心品牌意识。目前,“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城市旅游品牌在国内初步叫响,但对外推介上仍存在零打碎敲、单打独斗、重复投入等问题,缺乏整体合力。“五指攥拳才能形成合力”。应加强联动协调、整合有效资源,在全市组织的重大活动中明确统一的宣传推介口径,通过整体策划包装、捆绑营销宣传,形成以核心旅游品牌为统领、系列特色地域品牌百花齐放的大旅游、大宣传格局,不断提升威海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注重定向推介,每年确定若干个重点区域或城市主动出击,聚全市之力进行高频次密集化宣传,将旅游宣传推介做到游客家门口,形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强大宣传声势。三是在推进实施中强化融合意识。以“高端化、智慧化、融合化、标准化”为引领,深入推进“服务、交通、品牌、产业、管理”五大提升工程,推动要素资源和旅游发展跨界深度融合,实现全域旅游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客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应依托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科技转化、业态孵化、绿色旅游建设,助推全域旅游转换发展动能;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畅通旅游系列提升行动,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优势;通过落实入境游提振行动、旅游企业培育行动、旅游品牌推广行动、公共服务提升行动,补齐全域旅游发展短板;通过培育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完善资本运作体系,创新用地保障模式,破除全域旅游发展瓶颈。

  (二)培育龙头,引领旅游产业上档升级。旅游产业提档升级需要大资本运作,全要素融合,专业化评估和整体化推介,应树立“发展大旅游、组建大集团、形成大产业”的战略思维,坚持外部引进和自主培育两条腿走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探索组建旅游发展集团,解决威海旅游发展“有星无月”的问题。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实现与我市旅游企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市内旅游企业兼并重组,构建本土化大型旅游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和组合效益。运作模式上,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由政府出资注册成立旅游集团公司,搭建PPP融资服务平台,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民营景区参与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资本化运作,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经营管理上,推行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化团队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政企分离、自主发展。资源整合上,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将优质的国有资产资源,包括景区、酒店、公园、文化馆、体育馆、会展馆、交通设施等各类资源纳入平台,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减少不良资产、负债资产占比,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产品营销上,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特色,及时调整和改进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加快旅游骨干企业品牌提升、服务提质。

  (三)突出重点,加快多业态融合发展。突出优势资源和旅游跨界的深度整合,持续提供高端、新颖、人性化、特质化的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一是探索开发健康养生旅游。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深度开发温泉及海水理疗保健、生态氧吧等健康养生产品,开发医疗健康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形成一批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和旅游场所,着力打造养生旅游特色品牌。二是深度挖掘海洋旅游。做强延伸传统渔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支持企业建设集餐饮、观光、垂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和海上田园观光体验区,不断优化游艇帆船、沙滩文体、潜水探险等休闲产品和观光航线,推动滨海旅游景点由单一的休闲功能向融合历史文化、山海生态文化景点转化。挖掘海湾海岛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海上观光游、游艇休闲游,研究打造若干个集游艇保养维护、钓具展览等于一体的旅游码头或游艇会所,分段开通串起刘公岛、小石岛、西霞口、褚岛、海驴岛等精品景区的海上观光航线;以东部滨海新城、荣成港西等海岸带为重点,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修复工程,打造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人文体验等多业态复合、多功能拓展的国内一流“黄金海岸”。三是优化升级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山水、风光、人文要素,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定制农业和会展农业,打造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制订乡村旅游管理规范、人才培训计划和统一服务标准,建立产业合作开发、资本并购重组和市场退出等一整套长效机制,盘活运营一批乡村旅游特色资源,逐步淘汰一批运营不力、效益亏损的不良资产,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深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对英租历史老洋房、宗教遗迹以及海草房、渔民节、手绣剪纸面塑等进行系统挖掘整理、保护性开发,打造一批专业文化特色小镇,通过策划文化探寻、文艺演出等,推进资源转化与演绎,形成与其优势门类相契合的新卖点。五是打造品牌节会和赛事旅游。以打造国际化会议城市为目标,不断完善会议设施,引进和组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大会,带动会议旅游发展。积极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低空飞行等体育赛事旅游,策划举办更多的国际国内大型赛事,进一步扩大国际铁三、全国帆船冠军赛及建筑设计大奖赛、时装设计大奖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六是策划推广研学旅游。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海洋海岛资源,不断挖掘丰富历史文化,通过策划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全国青少年研学修学旅游市场,打造一批党性教育、海洋科普等旅游产品。七是丰富拓展四季旅游。加大冬春两季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挖掘天鹅、温泉、滑雪、美食等旅游资源,引导产品组合与联动,开发“观天鹅、泡温泉、玩滑雪、品美食”系列产品,改变 “夏季热、冬季冷”“白天热、晚上冷”现象。同时,推动旅游与休闲购物融合,开发包装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鲜明地方特色的海洋、纺织服装、钓具等旅游商品,推动其进入连锁超市、旅游景点、免税店、游客餐饮场所,形成空间全覆盖、购物便捷化的旅游商品营销体系,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四)完善配套,优化旅游全过程服务。坚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推动服务设施全域配套。一是改善旅游交通条件。统筹全域旅游交通资源,加快构建交通运输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格局,实现对重点景区、美丽乡村、海洋牧场等的串珠成链、全域覆盖。以解决通达不便、进出较慢问题为突破口,合理增加交通容量和交通设施,开通市区至重点区域的公交大站K线,逐步提高乡村旅游道路的建设等级,研究开通城际动车大站快线的可行性,提升进出威海和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通达度。同时,应适应自驾游、自助游需求,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管理科学的旅游停车场所,进一步完善道路标识系统,提升交通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完善旅游接待体系,主动适应自驾游、散客化和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着重在个性化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培育几个规模较大、能够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高端旅行社。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坚持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积极引进高端、知名的高星级饭店、连锁酒店和旅游度假村,鼓励发展精品饭店、文化主题饭店、经济度假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支持里口山等城市近郊农村农民利用自有或租用农村房屋、院落和承包的山水林地等,发展精品民宿、家庭旅馆、乡村客栈等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重点景区和重要场所,建设多国语言语音解说系统,设置多国语言标识和导引图,在全域实施“厕所革命”,建立整洁、明亮、有文化内容和统一标识的公共如厕体系。三是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加强旅发委、住建、环保、畜牧、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动,聚焦畜禽养殖、市容市貌等影响旅游环境的重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创优旅游发展环境;可由市旅发委牵头,选择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作为全域旅游定点推荐,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推进旅游规范化运作;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加强对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的利用和功能开发,实现重点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和在线直播;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对旅游业务的全程数据化管理,发挥大数据在决策参考、客源分析、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旅游仲裁等综合执法体系的作用,完善旅游市场监管联动执法机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推荐阅读:

环卫个人总结怎么写_环卫个人总结

【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发展先行展作为心得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电子课本】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课三篇

国有企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