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青年最富有朝气、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
B.“峰环水抱的美丽小城,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幽深而庄严的古庙坐落在绿树浓荫中。”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是正确的。
C.“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和成长经历,抒发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此句的主干是:代表结合经历抒发感受。
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步优秀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这两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准确的。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美满家庭被高俅毁灭,本人也屡遭暗算,终于忍无可忍,百般无奈下,投奔梁山;鲁智深疾恶如仇,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D.《名人传》中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作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均选自此书。
B.《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墨池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写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
D.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乡》中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浦夫妇等。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4.《鱼我所欲也》选自《__________》,本文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应如何对待生与死、义与利。文章第一句话是以_______和_______设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第三句是由前两句的设喻引出本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答案】
1.C (评分: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分析能力,C项的主干应是“代表抒发感受”,故选C。有些超纲。
2.B
【解析】
试题分析:A“醉打蒋门神”不是有关鲁智深的,是武松的。B英国作家笛福应改为斯威夫特。D“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应去掉,不符合人物的实际情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对重点篇目的文学常识牢记。《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故选A
4.试题分析:本段中有三种论证方法,举“鱼”“熊掌”来说理,是举例论证,用“鱼”“熊掌”的关系喻“生”与“义”的关系,是比喻论证,将“生”与“义”做比较,是对比论证。
考点:论点、论证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古文关注语句的意思,而对写法关注不多,虽然本文是所学课文,但学生对其中的论证方法记忆理解不清,所以平时学习论说性的古文,还要在写作方法上多学习,多理解掌握。
5.
试题分析:注意把关键字理解清楚,比如“生”“甚”“欲”“用”“贤”“心”“丧”“忧患”“安乐”,还要注意句式和句气,第一句是疑问语气,第二句是陈述语气,第三句是感叹语气。
考点:古文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三句都不好翻译,难解字很多。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不可漏译,要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译句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为此,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