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连接13亿中国人的蛛丝般密网,是承载了普通人希望的天平,是将远古的回声引入当今社会的庞大工程。
——题记
秋天,奶奶迎来了她一年中的第一场丰收。
夏季被青翠色覆盖得密不透风的原野终于露出了金黄,饱满的稻穗从纤长稻叶中探出头,从阳光那儿夺取最灿烂的光华,笑得恣肆,一如奶奶脸上难得一见的笑。她说,今年定有一个好收成。我猜测,这便是奶奶的梦想——每年都有大丰收——就像众多辛苦耕作的人一样。
然而她却说:“我才没有大梦想,你们好好地,我就安心。”
“为什么?稻谷可以卖钱呢”
她抚着我的头,笑:“你们是比钱更金贵的宝贝。”
真的难以理解,为什么奶奶所求不同于我所接触的功名利禄,而只是我们的平安幸福。
逢年过节得空,妈妈便去寺庙拜佛。古佛青灯,烟云缭绕,一股纸灰燃烧的刺鼻气息单调得弥漫着,空气沉凝如同漂浮着散不去的灰,这一切使我很不愿意去寺庙拜佛,然而妈妈却乐此不彼。她同所有进香者一般,燃香,合十,叩拜,祈福,在烟云中依旧保持着淡然的微笑。她祈求的是什么,从来都不曾与我们谈及,因为她说,寺庙里的话只能说给菩萨听,倘若说出来就会不灵验,她祈求的,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一定,一定不能说出口。然而我却能模糊猜到一些,只因为她教我祈福时,总是叮嘱我,一定要祈求全家平安快活。也许这句平安快活,在她口中,在佛祖耳畔,响了一年又一年。
小时候的我无法理解团圆的可贵,苏轼的《水调歌头》也仅仅只是在口中念叨,不曾理解何谓“千里共婵娟”,但却对书中的长生不老药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望,只是因为曾听闻人死了,就再也不能过与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甚至曾将之设为梦想。母亲对我说,所谓长生不老,永不可求,将之看做梦想,太过虚浮飘渺,不如将梦想移至眼前,珍惜当下,倘若能一直“家和万事兴”,又何须惦念长生不老?于是从那以后,我的梦想成了对团圆的渴求。
我不知道,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中有多少像奶奶一样的农民站在田埂上向无边的稻田眺望,古寺的暮鼓晨钟里回荡了多少虔诚地祈祷,寒夜里漂浮着多少从孩子甜梦中飘出的团圆梦想。或许每个人的祈愿都有所不同,然而家和万事兴,总是每个家庭共同的心愿。这是妈妈,奶奶的梦想,或许也是我的,你的……
城市的夜是不眠的。有时我凭窗而立,帷幕一般的夜空中缀着无数亮起的窗口,不知有多少家庭,在灯下享受团聚的欢悦,此时此刻,中国梦究竟是什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我们在观看的同时,为之感动不已的并不仅仅是锅碗瓢盆中饭菜的诱惑,我们流泪,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美食制作者为了美食而洒下的汗水,看到了热气蒸腾背后那一张张笑脸,也看到了平凡人家对于生活的简单追求。与其说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中国餐桌上的饮食文化大观,不如说是对每个家庭追求合家团圆,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曾听闻,美国梦是一个有关个人奋斗成功的梦。这个梦,使得旧金山铺就黄金路,华尔街掀起金融热。但是在那样的商业社会中,充斥着利益与金钱,薄亲缘情缘。我想,这不会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梦想。中国梦,应该是深入国人骨髓的祈望,是千百年来不曾间断的对家和万事兴的追求。曾有歌词唱曰:“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一家之梦,亦是一国之梦。
中国梦,说大可以很大,说小亦可以很小,大到祖国建设,文化传承,小到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对生活最初的梦想——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和谐,来源于国家的安定,而国家的安定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信任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有中国梦,不是吗?每个人都在为达成合家团圆的梦拼命努力着。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梦,特有的追求。
家和万事兴,是我的梦,家的梦,国的梦。微弱的祈愿,如涓涓溪流汇成滔滔江河,承载中华民族,奔向世界和平发展的滚滚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