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农膜兑换工作总结1
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立成废旧金属收购店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概况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概况
政策背景
近年来,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并将其发展成一个集“回收”与“再制造”为一体的独立产业——资源再生产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紧缺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_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解决中国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0_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发布的一则消息称,20_年第三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制造业的萎缩导致对原材料需求下降,国内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以及造纸、塑料等企业停产、减产,部分企业损失惨重,出现破产倒闭现象,原材料价格一直呈下跌趋势。受其影响,国内再生资源市场疲软,价格暴跌达50%以上,80%的回收网点歇业关门再生资源回收量下降70%以上,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再生资源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从总体上看,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企业规模较小,不足50人的小型企业占相当大一部分。虽然形势严峻,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的前景仍然充满吸引力。
主要分类
由于国内废纸回收率低,各种废纸回收站回收的量过少,造成成类废纸分类不严格
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品种:
新书,旧书,牛皮纸,书芯,白纸,装订纸边,黄板纸,灰卡,新报纸,旧报纸,新闻纸,铜版纸,口杯纸、利乐包装,书页
1、书芯:新书,没有使用过的书,需达到一定厚度。
2、旧书:使用过的书,不论使用程度。
3、牛皮纸:黄色,较有拉力,一般用于包装。
4、书芯:新书,去掉封面及粘合剂剩余的纸(非铜版纸,且为白纸黑字,不能有颜色)。
5、白纸:纯白色,干净,无膜。
6、装订纸边:印刷书本时切下来的纸边,有少量铜版和胶头;有字。
7、黄板纸:废弃的包装箱,以黄色为主。
8、灰卡:从外到芯均为灰色,无膜,可带颜色。
9、新报纸:发行过量没有使用过的报纸。
10、旧报纸:一般来源于废纸收购站,使用过的报纸。
11、新闻纸:跟报纸纸质相同,但没有颜色字。
12、铜版纸:大部份书的封面使用的这种纸,无膜,带有一定颜色。
13、口杯纸:及生产纸杯剩余下来的纸(一般过早用此类纸碗也属于此类)。
14、利乐包装:如纸质牛奶盒(此种纸较难回收)。
15、书页:比较杂乱的纸,无胶,无膜,可有文字。(非铜版纸)
废纸回收行业是纸的消费→回收→分拣、打包→再利用→消费的循环过程,在这一产业链的循环过程中包括:用纸单位、废纸回收企业、对废纸进行分拣打包的打包站、废纸再利用的纸浆及造纸企业,并将在分拣过程和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用废物进行填埋。
废旧农膜兑换工作总结2
第一季度废旧农膜回收和交旧领新小结
为了紧抓当前集中覆膜的关键时期,利用春耕生产的黄金时间对全县范围内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拾捡、集中回收、集中整治,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回收利用废旧农膜和交旧领新的高潮,为全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废旧地膜“以旧换新” 3月低之前,按照《陇南市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陇农发„20_‟73号)文件精神,我站联合农技中心,以农膜补贴项目为依托,进行将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活动,共回收地膜吨,交旧换新吨。大大鼓励了广大农户拾捡废旧农膜的积极性。
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活动 以活动为契机,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发动和引导农户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春耕生产自觉捡拾清理农田废旧农膜。深入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督促企业及时配备专门人员,出动回收车辆,运行回收网点,在第一季度共回收农膜350吨左右。
加强了对农膜回收企业监督检查 督促回收企业加大回收力度,检查企业与网点鉴定的协议,深入网点检查回收情况,督促网点深入村社回收农膜。
大力宣传“废旧农膜”相关政策法规 以《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条例》为主,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开展技术咨询等方式,宣传国家政策以及废旧农膜的残留对农业生产安全以广大农户的人身健康危害进行宣传。杜绝以下农膜的市场的市场销售和使用。
废旧农膜兑换工作总结3
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 甘肃省_会
甘肃省_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
《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二届_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_年11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_年1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_常务委员会 20_年11月29日
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
20_年11月29日省十二届_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废旧农膜,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不用或者残留的农用地膜和农用棚膜。
第三条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综合利用的原则。第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合理布局回收网点,扶持企业和其他组织回收利用废旧农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省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建设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二)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指导及相关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服务;
(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及其他补助资金的申报和使用管理;
(四)负责废旧农膜农业污染监测评价,组织开展农业污染区域的综合治理;
(五)负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对废旧农膜农业污染事故进行查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资金筹措、预算编制和资金管理;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循环经济规划,并给予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科学技术、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确定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组织、宣传和监督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督促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捡拾废旧农膜,并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设立网点、回收废旧农膜提供便利。
第九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省实际,制定农用地膜生产地方标准。第十条 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引导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科学使用农用地膜、棚膜,推广机械揭膜、拾膜等新技术。
第十一条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及时捡拾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农膜,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
第十二条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农用地膜。推广使用厚度大于毫米、耐候期大于十二个月且符合国家其他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和厚度大于毫米的农用棚膜。
政府统一采购和享受其他补贴生产的农用地膜,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鼓励农用地膜和棚膜生产、销售、回收企业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设立网点,回收废旧农膜。
申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财政补贴的企业,应当与县(市、区)农业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签订包片回收责任书,经考核验收达到责任书约定标准的,享受财政补贴。
第十四条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应当研究开发废旧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企业,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并依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享受农用电价格等优惠政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用揭膜、拾膜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对生产农用地膜、棚膜并回收利用废旧农膜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其生产的标准农用地膜、棚膜。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销售、使用农用地膜、棚膜和回收、加工废旧农膜的场所进行检查,调查了解有关情况;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对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农用地膜、棚膜或者废旧农膜再生产品进行查封、扣押。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厚度小于毫米的农用地膜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一至三倍的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农用地膜或者未捡拾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农膜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不得享受农用地膜补贴。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农田或者其他农业用地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废旧农膜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对伪造台账、虚报数量、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追回财政补贴资金,并处以所套取财政补贴资金额一至三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20_年1月1日起施行。
废旧农膜兑换工作总结4
成县20_年废旧农膜回收情况
工作汇报
成县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站
20_年3月4日
按照市站要求,现将我县20_年春季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如下,请审核。
1、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我县成立了县农牧局局长牵头,农业环保站、农业执法大队、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细化了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强化了工作措施。
2、按照省市要求,在春节假日结束后第二天就组织农业环保站全体职工在此认真学习《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条例》、《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切实加强当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紧急通知》(甘农牧发〔20_〕25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今后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3、在去年腊月底组织职工在农膜使用相对集中的乡镇村社,利用农民冬耕期间到田间地头宣传农膜残留的危害性,教育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或土地耕种要养成自觉清拣农膜残留的习惯,保持土壤的相对洁净。据统计,全县利用冬耕期间清理拾捡废旧农膜约9吨左右。
废旧农膜兑换工作总结5
废旧汽车回收与利用方式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于报废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后桥、方向机、车架等六大部件必须在公安机关的监督下彻底解体,按材料方式回收,严禁再出售利用。其他零配件能够继续使用的可以出售,但必须标明“报废汽车回用件”。
国外由于旧车回收主要是各大汽车公司回收自己的旧车,对于回收后可重用的零部件一般直接用到使用的车上,只有不可重用的零部件才以材料形式回收。发动机上有很多零部件如发动机支架、空调压缩机支架、机油标尺、离合器压盘等,可直接重用到新车上,而性能不会有任何影响。
但近几年,工业发达国家拆卸旧车、回收零件的数量也在逐年减步。原因主要是:
(a)人工拆卸费用过高;
(b)由于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代间零件的互换性不大,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很难直接应用于下一代汽车;
(c)由于汽车价格下降,淘汰期缩短,维修市场对于零部件的需求量不断减小。目前,较多采用的汽车回收处理模式是:先用人工拆卸大件,如车身板、车轮、底盘等;然后将拆卸下的大件和车体分别进人切碎机流水线压扁,在多刃旋转切碎装置上切成碎块;全部碎块通过空气吸道,吸走轻质塑料碎片,再通过磁选机,提取钢铁碎块,通过浮选介质分别选走密度不同的铝合金和镁合金;最后利用熔化分离出,提取铅、锌、铜。
从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看,以零件方式回收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一,汽车的报废并不意味着其中的所有总成和零部件均已失去使用价值,统计数据表明,一辆汽车的报废,真正失去原有效能的零部件不到总数的 5 %,其余的各部件完全可以经过适当翻新重新使用;
其二,可以建立梯级利用体系,即从高等级车种流向低等级车种或从高消费层次的用户流向低消费层次的用户;
其三,从社会成本看,以零件方式回收,既可以节约大量的机械制造工艺,又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为此,对于拆解下来的汽车零部件,可以通过严格的检验,分成不可再生零件(报废处置)、直接再生零件(可在原车种继续使用)、有条件再生零件(经翻新加工后使用或用于更低档次的车种),然后,分级、分类供应金属冶炼厂、汽车制造厂或汽车修配厂
以零件方式回收利用报废汽车的关键在于:(a)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检验、评价标准;(b)具有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检测与评价手段和稳定的回收加工场所。我国之所以要求“六大部件”必须销毁,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出发,防止不法商人利用不符合要求的废旧汽车零部件组装“伪车”或扰乱正常的汽车零部件市场秩序。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粗放的管理模式,或是因管理水平跟不上而采用的一种“不得已”措施。但从我国的实际国情看,在一个劳动力廉价、丰富而资源又十分短缺的国家里,过分强调产品的一次性使用而不十分重视资源的合理再利用是不足取的,决不能因为管理跟不上、出现了某些问题就因噎废食。
目前,按零件方式回收利用的主要工序,仍由人工完成。大件废钢铁的解体,主要采用氧气切割,解体后分拆零件,然后经过清洗、分类、检测、翻新、再检测,包装出售。
按材料方式回收利用时,我国主要采用两种方案:一是报废汽车送交_门指定的废旧汽车处理厂后,先拆下发动机、变速箱,锤击破碎,然后拆下前后桥、方向机和车架,用氧气枪切割,最后解体成小块送钢铁厂冶炼;二是初步分拆后,将汽车壳体用 Y81-250B 型、Y8-315 型、Y81-400 型等金属打包机打包,汽车大梁采用 Q43-63B 型废钢剪断机剪断,变速箱、发动机缸体等采用 PSZ-160 铸铁破碎机破碎。条件较好的企业,使用 Q91Y630-Q9lY1200 的门式废钢剪断机预压剪断。发达国家现在将整车一次送入,分类回收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某些较先进的采用隧道式液氮冷冻破碎机,小粒度出料,以便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材料分选更加彻底。
如前所述,废旧汽车的资源化,一种方式是作为材料回收;另一种是作为零件回收
废旧农膜兑换工作总结6
XX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扶持
项目工作总结
20_年,灵台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严格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网点回收、群众参与”的思路,坚持“个体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副”的原则,建立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积极收集、广大农户捡拾交售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农村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有效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
一、基本情况
灵台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南缘沟壑丘陵区,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全省的“东大门”。境内海拔890-1520米,是大陆性和季风性气候交汇地带,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降雨量650mm,年日照总时数2453小时,无霜期159天。境内有一源(什字源)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全县现有耕地万亩,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糜谷、油料、果蔬、药材等多种农作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年粮食产量17万吨以上,全县辖5镇8乡,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1—近年来,随着我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导的旱作农业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全膜玉米、马铃薯、幼龄果园套种蔬菜面积不断扩大,至目前达到了45万亩,其中全膜玉米覆盖面积达到了20万亩,小麦达到万亩,瓜菜地膜覆盖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4万亩,幼铃果园地膜使用面积万亩,其它万亩。农膜使用量达到了2700吨,棚膜使用量达到了56吨,其他塑料制品使用量达到了1600多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地膜及塑料制品用量大县。全县各种农用塑料薄膜大量使用,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农村生产能力下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长期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既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村文明建设,有效防治农村“白色污染”的一项刻不容缓工作。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体系,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对于提高广大群众自觉认识,转变生态环境意识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在全社会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的努力,依托现有废旧塑料加工利用基础,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程,初步建立了废旧农膜及塑料及包装袋捡拾、收购、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体系,大力配套完善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使全县以农用地膜为主的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
1、扶持加工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行政推动等多种方式,在全县东、西2个片区分别扶持灵台县鑫隆塑料制品厂和灵台县森源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建成了标准化回收、生产、加工利用企业。20_年两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购置先进风选、清洗、粉碎、压块、打包、造粒工艺等仪器设备,引进年加工生产1000吨废旧农膜生产线2条,回收加工利用农膜达到1800吨以上,其中,灵台县森源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回收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800多吨,灵台县兴隆塑料制品厂回收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1000多吨。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由去年65%提高到,提高了。废旧农膜加工量在年产生量在此基础上提高了15%,到20_年加工能力将达到4000吨,完全能够实现加工量占到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年产生量95%的建场目标。
2、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体系。按照划片回收协议,20_年两家企业在全县13个乡镇建立了骨干废旧农膜回收站(点)22 个,建立示范性废旧农膜专业合作社8个。其中,灵台县森源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梁原、朝那、龙门、上良、什字、星火6个乡镇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15个,建立示范性废旧农膜专业合作社5个。灵台县兴隆塑料制品厂在邵寨、独店、中台、蒲窝、新开、西屯、百里7个乡镇建立骨干废旧农膜回收站(点)7个,建立示范性废旧农膜专业合作社3个。在—3—全县范围内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收集、广大农户交售的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回收体系。通过网络建设,农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参与污染治理积极性明显提高,庄前屋后、路边地头废旧农膜及塑料包装袋乱弃乱扔现象基本杜绝,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3、大力推广综合技术。一是年内推广一膜两年用、适时揭膜、机械拾膜等技术15万亩,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阻止使用厚度小于的超薄地膜,以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捡难度;二是建立废旧农膜污染防治核心示范点15处,每处开展试点示范500亩,向农民展示推广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新技术;三是引进试验新型农膜等塑料材料,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可降解和无污染环保型农膜新产品。
4、广泛开展宣传培训。通过项目实施,培训农民群众2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80名,编发《灵台县废旧农膜及塑料回收加工利用技术手册》2万份,印制宣传单2万份。在各乡镇举办培训班20场次。组装宣传车3辆,巡回各乡镇赶集12天。在灵台县广播电台制作“张老板的烦恼”专题片一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争强了参与白色污染治理的积极性。
三、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环境污染治理、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
—4—日程,精心谋划,加强宣传,抓好落实。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靠实责任,抓紧制定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和扶持补助办法,以最快的速度启动了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建设工作,确保秋收时废旧农膜能够拾得净、收得快、全加工,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2、强化部门协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动。今年全县各职能单位在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密切配合,互相协作,确保了防污治污效果。县农环站主要承担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具体技术指导工作,协调、督查和管理企业全额实施项目;县环保部门将废旧农膜及塑料包装袋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了项目的监督管理;县宣传部门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县供销部门积极领办废旧农膜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乡、村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开展废旧地膜收购、交售工作;县农行和信用联社及时安排贷款规模,加强信贷服务工作;县国税局正在上报审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免征增值税等相关税收优惠措施。
3、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全力支持,把省财政补助资金全额拨付的同时,安排县农机局将废旧农膜加工利用所需机械全部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特别是对农膜捡拾机械采取政府补贴,企业筹资,免费发放的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地膜的捡拾率。全县购置的60台废旧农膜捡拾机,分布在22个废旧农膜回收站,—5—每天可回收废旧农膜吨,既减轻了劳动力,又提高了农膜回收效率。各乡镇采取的以奖代补措施,对交售废旧地膜的农户给予适当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自觉捡拾的积极性。地膜生产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的办法回收废旧农膜,使废旧农膜加工利用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省财政的35万元专项补贴,给企业带来了曙光。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无力发展的困难,为企业扩大生产注入了活力,带动了农民、回收网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严格督查考核。县政府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县农牧局专门制定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考核办法,县农环站与两家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签订了划片承包回收协议,建立长效机制,采取不定期督促检查的办法,严格进行考核,落实奖励措施,督查企业加强自律,谋划发展,在扩大规模、实现效益的基础上,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这一公益性事业做大做强,推进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设想
针对废旧农膜回收面大量广,回收过程作业效率低,回收工作难度大,回收的废旧农膜对人体污染大,交售废旧农膜效益差的实际,目前我们在废旧地膜回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拾膜机械不足。当前灵台县废旧地膜回收仍以人工回收
—6—为主,劳动量大、费工费时;并且回收废旧地膜时间正逢秋收大忙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只能解决地表废旧地膜,无法回收耕作层的废旧地膜,工作效率也不高,经调查回收1公顷废旧地膜需一个人8天的时间。根据灵台全县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产生量测算,全县45万亩使用面积至少需要捡拾机械200台以上,打捆、包装等专用机械100台以上,才能保证捡拾效率和覆盖面不留死角。机械回收废旧地膜作业效率是人工回收废旧地膜的几十倍,机械回收废旧地膜比人工回收废旧地膜收净率高,且具有一定松土和除杂功能,并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机械回收废旧地膜能将废旧地膜收集成卷,膜上杂草和碎土可基本清除,有利于运输,此外还有利于废旧地膜的再生利用。所以,机械缺乏、作业效率低下是制约灵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关键因素。
2、群众认识存在较大差距。作为农业生产大县,灵台县农膜及塑料制品使用年代较长,群众对地膜、塑料制品已经习以为常,思想固化,对其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发展和长远眼光,尤其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认识不到位,自主捡拾交售的积极性不高,生产过程中随意丢弃、任意处置的现象依然存在,给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造成了影响,捡拾率难以提高。
3、服务体系不健全。随着废旧农膜和塑料制品的不断扩量使用和多茬使用,全县需要建立专门机构管理负责,推动企业主体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废旧
—7—农膜真正作为一项全民性和公益性的事业来运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县仅有两家废旧农膜初加工企业,无论生产经营规模、回收网点还是发展能力等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3家以上加工企业,分片包抓作业,建立密集型管控网点,加大回收和利用力度,不断健全和充实回收利用体系,使回收网络由县乡向村社延伸,由片向点扩展,提升精细化、专业化、高效化服务能力。
4、扶持资金不足。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公益性的社会事业,从生产使用、捡拾交售、设备配套、网络建设、企业运作等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作为农业大县的灵台,废旧农膜加工利用方面的资金非常紧张,难以大规模推进项目建设和全面运作,缺乏形成资源整合和再利用的有效载体。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懈努力,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加以改进,积极推动全县废旧农膜加工利用工作水平提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