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是学习语言和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小学阶段,选择优秀国学中的精华篇目,开展有效国学启蒙教育,以国学经典为媒介讲授传统美德,将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小学优秀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和方式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小学;国学教育;意义;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方面都得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在文化领域方面却日渐受到西方暗潮的腐蚀,正在逐渐退化,以至于出现失传和断层的现象,这是我们整个民族应该警觉的问题,因为我们民族优良传统就凝聚在这种民族文化之中,这种软实力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特性。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就值得我们越来越重视。
一.小学优秀国学教育的意义
1.塑造学生品德。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摒弃的精髓。它能让我们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让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国学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弘扬国学,对小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2.陶冶学生情操。国学中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这些优美的诗词被代代传诵,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陶冶学生,就是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心灵智慧的钥匙,真正让学生受用一生。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而且易于诵记,通过诵读经典名作,如《论语》《孟子》《唐诗》《宋词》《弟子规》《三字经》等启蒙教材,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操,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有益的补充,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3.健全学生人格。优秀国学中蕴涵的传统美德,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塑造,素养得以提升。如今,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浮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如何健全学生人格,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如《弟子归》,便是行为规范,能使学习者养成良好习惯。再如《论语》、《孟子》中的思想,其中不乏有益身心的圣理格言,已经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国学教育就如同杜甫笔下的春雨,对启迪学生的心智和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小学优秀国学教育的方式
1.解决课程设置,推广国学教育。
小学传统课程中对国学教育重视不足,我们就要大力推广国学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篇目来诵读,最好作为单独的课程列出来。另外开设国学兴趣课,包括国画、书法、象棋、武术、民族舞蹈、古诗词朗诵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应融入国学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中,也应要求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学生都能“积跬步,致千里”。
2.注重校本教研,培训国学骨干教师。
国学教育成功与否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学校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懂传授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校应该注重校本教研,探索出科学化、专业化的国学研究道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可从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组内教师推进课———教师集体研讨等环节入手,反复揣摩,最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国学教育不断地注入底蕴,争取使国学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真正的达到枝繁叶茂,代代传承。
3.国学教育实践,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如何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领略国学的精华?毕竟现代社会还是和古代社会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就是文化语境存在天壤之别,为此,我们应该给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结合现在孩子的实际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演绎,既有古代寓言故事,也有经典古诗词,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也可以借助课程优势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如美术课程中的国画、音乐课程中的古典曲目,都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开展国学教育,还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计划和步骤,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决策、教师的进修培训、校园环境建设、德育的大力倡导、学生家长的支持等。只有在家庭、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学生从优秀国学中受益。总之,我们不能仅仅把国学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国学教育跟随潮流而来,又随潮流而去,应该把国学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养,就要充分认识到国学文化回归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国学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