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一篇
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重阳节里,我们应该给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递上一张贺卡。在那个重阳节里,我做了这样一件事。
重阳节到了,我寻思着要给爷爷奶奶送什么礼物。一边的小王启发我:“重阳糕怎么样?”我想了想,装出生气的样子:“拜托,我爷爷奶奶又不在上海,寄过去不发霉才怪呢!”突然,一个念头清晰地从我脑海中闪过: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两张精美的信纸和一只小鱼暖手袋。我记得奶奶曾说过,她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脚冰凉,要是我给了奶奶一只暖手袋,奶奶的手脚就不会冷了。
接着,我摊开精美的信纸,在上面写满了我的祝福和一直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我的真心,装满了两张薄薄的信纸。我署上自己的名字,把信装进了信封,我要把我的思念和敬爱,送向远方的爷爷奶奶的家……
小鱼暖手袋被我用一个装礼品的盒子包了起来,又在盒子四周围上了金丝带。傍晚,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把礼物和信寄了出去,也把我的牵挂寄了出去。我坚信爷爷奶奶收到我的礼物,必然是开心与激动的……
重阳节的作文二篇
想起重阳节就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和奶奶,当年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小什么也不知道。在奶奶去世的时候我还嬉皮笑脸的。长大了我去学校,发现同学们的奶奶都来接他们。回到家我问妈妈:“妈妈,我奶奶呢?”她说:“你奶奶有病去世了。”听了这句话我顿时热泪盈眶。
自那时我便抱着照片看奶奶。到了现在我还是有些想奶奶。
今天我要去看爷爷了,我们坐上车到了爷爷家。我见爷爷还是有些发呆,可能是因为想奶奶。
于是我把奶奶的照片给了爷爷,爷爷顿时哭了起来,接着我也哭了起来。没有谁能体会到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对爷爷说:“爷爷,我知道你想奶奶,但我也想……”
我想爷爷是非常伤心的,便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和爷爷吃团圆饭了,不如我们去吃饭吧。”爸爸说:“好吧,我们也很久没有和爷爷一起吃团圆饭了。”
到了饭店,我见爷爷还是眼圈红红的,于是我也想哭。但是我一定要坚强,一定要让爷爷开心起来。吃饭的时候我故意说:“我长大一定要买个直升机,让爷爷坐进去。”爷爷说:“你还是个小孩,不知道它有多贵。”我说:“只要能让爷爷开心,我就一定要买。”爷爷笑着说:“我现在已经很开心了。”见了爷爷脸上的笑容,我十分高兴。
我对爷爷说:“爷爷,以后开心点,以后还有我们陪你。你一定会幸福的。”爷爷说:“好。”该走了,我真是舍不得走,看着爷爷慈祥的脸庞,顿时我感到十分温暖。
重阳节的作文三篇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是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是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