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明理散文的成功“秘诀”

500字作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2-22 19:18:3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借物说理”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应善于发现自然界中万事万物所蕴含的哲理。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借物明理散文的成功“秘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借物明理散文的成功“秘诀”

  最近品读的名家时文,都是借物明理的散文。文章的思想之光一一划过脑际,触发了我对借物明理散文的几点思考。

  一、“物”与“理”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联想才自然贴切,有说服力。面对一杯没有豆渣、香味纯正的豆浆,你也许会止于一饮而尽。散文家苇笛却不是这样,“我一边享受着豆浆醉人的芳香,一边感慨不已”。于是,合情入理的联想一一亮出:豆渣——痛苦磨难……;去渣豆浆——无滋无味的人生;溶解豆渣的豆浆——有价值的原味生活……你看,揭示豆浆与人生的内在联系水到渠成,多自然啊!真是“小豆浆自然连接大生活,小物件处处牵手大人生”。苇笛的《邂逅原味豆浆》分明是引导读者“邂逅”并品尝美妙的“豆浆人生”。

  请欣赏:

  邂逅原味豆浆

  苇 笛

  只一口,我便愣住了——浓郁纯正的香味是如此熟悉如此亲切,让我想起了童年时常吃的炒黄豆。一小口一小口,我一边慢慢品尝,一边打量豆浆小摊,摊上很是清爽,一盆泡好的黄豆、一台豆浆机。卖完榨好的豆浆后,摊主熟练地舀了几勺黄豆倒进豆浆机里,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打开开关,豆浆机开始工作,不到十分钟,豆浆榨好了,摊主将豆浆依次倒入排好的杯中,直到豆浆机空了下来。豆浆机这一空,空得我大为惊讶:“豆渣哪去了?”

  “没有豆渣呀。”看着我惊讶的样子,摊主笑了,“这款豆浆机的性能特别好,豆子磨得很充分,一点豆渣也不剩。”摊主随意地说着,似乎在说一件平常事;而我,真的惊呆了——我曾经无数次在家里榨过豆浆,我也曾无数次见人磨过豆浆,但无论哪一次,与豆浆相伴而生的,都是一大堆豆渣。

  那一刻,面对空空的豆浆机,我恍然大悟——正因为每一粒黄豆都被彻底磨碎,正因为豆浆机里未剩下一点渣滓,才有了豆浆那浓郁纯正的香味;而这,才是豆浆的原味啊。反过来,当大量的豆渣被我家的豆浆机滤掉后,我也只能喝到寡淡无味的豆浆了。

  离开那家小摊时,我又买了一杯豆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享受着豆浆醉人的芳香,一边感慨不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杯豆浆呢?面对生活的痛苦、面对尘世的挫折、面对情感的磨难……面对种种不如意,许多人下意识地排斥,将它们当作“豆渣”弃之不顾;殊不知,如此一来,他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苍白平淡无滋无味。只有那些豁达而睿智的人,才敢于接纳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眼泪还是欢笑,无论是甜蜜还是酸楚,无论是幸福还是悲伤,无论是慈悲还是仇恨……所有的一切,他们全盘接纳,并且在心中不断咀嚼不断反省;而他们,也就因此拥有了原味的生活,也就因此尝到了生活的真正滋味——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啊。

  (2023年5月10日《扬子晚报》)

  二、“物”可平凡常见,“理”须“发人未发”,独到新颖,才有穿透力。人们对名句“草盛豆苗稀”耳熟能详,但对“草”与“豆苗”一“盛”一“稀”的状态,恐怕很少有人作过褒贬抑扬的现实思考。《邂逅一句古诗》的作者不仅思考了,而且多有颠覆性的哲理慧语——“人生在很大意义上,在于如何经营豆苗和草”;保持一块“草盛豆苗稀”的“心地”吧,不妨让人生的“无用之事”“盛”一些吧,让太多太强的欲望“稀”一点吧,这样,才能“品尝到生命深处的愉悦,嗅到天然的、毫无杂质的馨香”,才能喝上“心灵泉眼”流淌出来的“清泉”。“福田在心,不假外求”,这八字蕴含的人生哲理颠覆了流传甚久的积习陈见,烛照人生,这就是借物明理的穿透力!让我们共赴这“邂逅”之旅:

  邂逅一句古诗

  姜仲华

  “种豆南山下……”晚饭后,6岁的女儿背古诗,当背到第二句“草盛豆苗稀”,对这首诗早已熟悉的我,心里忽然轻轻地动了一下。

  草盛豆苗稀?我不禁好奇,想:“你是种豆呢,还是种草呢?”仿佛听见一个声音说:“还用说,我是种豆啊!”

  我问:“草比豆苗多啦!你还若无其事?还写成诗?简直……简直‘没心没肺’!简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一刹那,我似有所悟:也许人生就妙在这里:越单纯、不算计,越能品尝到最本质的幸福。越算计,算无遗策,也会自己裹进去。草盛豆苗稀,是一种无心之乐、无心之美。不算计,得失成败,都随便。忽然想到,陶渊明的“草盛豆苗稀”这块地,也可比人的心地;豆苗和草,可比人生的两类事——豆苗,是人生的“有用之事”,如吃饭、挣钱、事业、名利、成功等等;草,是人生“无用之事”,如田园,静坐,野游,赏月,听雨,看雪,喝茶,读书……

  人生在很大意义上,在于如何经营豆苗和草;豆苗和草的比例,草是否重要,决定了人生的很多东西,比如价值取向,苦乐体验等等。按许多人的想法,见到“草盛豆苗稀”,会心急火燎立即除草,补齐豆苗。这样,豆苗就太“密”了,没有草了,欲望太多、太强了,心里就会“满”,密不透风。

  不禁想到,人们心情焦虑,并非缺吃少喝,而是欲望太多,眼睛盯着“好事儿”“好生意”……那么多“好”,在心里倒腾,便铆足劲儿去抓,心里密密麻麻的,心情变得苍白枯干。倒不如这位“草盛豆苗稀”的人,心里冲淡、自足。

  一个“稀”字,妙。心中开阔疏朗,可以从容穿行,无所牵挂。因为“稀”,看见了天上的光,看见了飘逸的云,听见了虫声鸟声,拥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草盛豆苗稀”这句诗写出后一千多年,有位叫张爱玲的女子,又写道:“人生的乐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上呢!”她也知道了“草”的妙处,和陶渊明堪称千古知音。

  “草盛豆苗稀”的陶渊明,品尝到了生命深处的愉悦,嗅到了天然的、毫无杂质的馨香,开掘出了心灵里面的泉眼。因为总能喝到里面的清泉,所以,粗茶淡饭,他也吃得滋味深长。

  在这个无事的夜晚,我和这句古诗邂逅了。这句诗让我知道了,福田在心,不假外求。

  (2023年5月7日《扬子晚报》)

  三、“借物”摹状具体,“明理”触摸现实,深度挖掘,有震撼力。小区里名贵花卉残缺凋零,“拉拉秧”张狂肆虐。其“弱‘花’强食”之过程,作者细致描摹,使之成为“明理”之有力铺垫。文章用“反复思索”一转,辟出新论。新论之“新”,在于触摸社会现状,提倡匡正祛邪——当今社会,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崇高与腐败正如小区的这场生存之争,“我”因除恶反被“咬”几口的遭遇也不鲜见。让那些“阻碍美、破坏美、妒忌美的拉拉秧式的人或物,事或行,都会统统地远离我们”的呼喊,体现了作者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给读者极大的心灵震撼,令人思考。请倾听作者的娓娓诉说和振聋发聩的呼喊:   清除葎草 陈庆礼

  在我家居住的小区里,不论是楼前屋后,还是花园路边,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植物,它刚出土时,枝叶上就布满凹凸起伏的麻纹,看上去比一般的草类壮实得多。出土不长时间,每棵幼苗会分蘖出许多深青色的枝蔓,绵延好长好长。枝蔓上还长着稠密的小刺,像锯齿或钢锉样。开始,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同时,总想不通,此类长相并不怎么招人喜爱,普通寻常的杂草,为什么能年年生长在大庭广众之下呢?后来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当地老百姓叫它拉拉秧,书本上称它为葎草。是一种生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草本植物。

  春天,拉拉秧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无名小草和多种栽培的名贵花卉,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争奇斗艳,鲜嫩爽目。一开始,花和草儿长得很快、很旺,但不知怎么回事,花草却渐渐地萎缩了,叶片有的枯黄,半是凋零。一次,我好奇地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用双手分开密匝匝的草丛,一下子愣住了,啊!原来小草、花卉的根部和腰身被拉拉秧的枝蔓死死地缠绕着,我想把它们分开,可费了很大气力,竟然没有拽动,手和胳膊反而被“咬”了几口,很快现出几条血道子,火辣辣的疼。我忙把手缩回,心里咒骂起这不友好的东西,同时也为花草的命运担心。

  夏天,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拉拉秧毫无顾忌地疯长起来,枝蔓几乎布满楼下空地,覆盖花园美丽有序的冬青、黄杨、杜鹃、月季等;还有的像青蛇一样挺身昂首爬到高高的玉兰和桂花树上,拉拉秧俨然成了小区、花园里的主角和主宰。受伤害的当然是小区的环境和花园里的树木花草。没几年光景,小区初建时的那种树木葱茏、花卉绚丽的多彩景象,日渐暗淡失色,残缺凋零。

  最近,我反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人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不正是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吗。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主动伸出手来,自觉兴利除弊,那些阻碍美、破坏美、妒忌美的拉拉秧式的人或物,事或行,就会统统地远离我们。 因为,一切与时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文明不相和谐的音符是注定要被清除的。真理必将战胜谬误,正义压倒邪恶应该是条铁的定律。

  借物明理散文的成功“秘诀”

  我的寓所有幸和一位仁慈的老妈妈隔壁。相连的阳台上只隔着一盆很大的玫瑰。玫瑰的主人就是老妈妈。  我不会养花,所以我的阳台显得空荡荡的。我常常在阳台上看书,那玫瑰时常飘来缕缕淡谈的清香,沁人心脾,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便悄悄地将椅子移在花盆的最近处。真是暗香浮动,妙不可言。  春天的时候,绿叶盛开,关不住的玫瑰枝枝叶叶伸向我这边来,无偿为我送来春天的气息。  往后的日子,我和老妈妈渐渐的熟悉了,她一次出远门时,便郑重委托我关照关照她的玫瑰。我们有缘成为邻居,能为她做些事,也算是对她玫瑰送香的感恩吧。我除了按时浇水外,还特地跑去向朋友们请教,怎样松土,怎样施肥。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地就有一朵洁白的玫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在所有颜色中,我最讨厌的是黑色,就象没有星月的夜晚,让人倍感压抑。我很少留意过玫瑰的颜色,只是在书上看到过有红玫瑰,黄玫瑰,白玫瑰,甚至还有黑玫瑰。真是谢天谢地,第一枝让我苦心迎来的就是一朵高雅的白玫瑰。白色象征着光明,象征着高雅,象征着纯洁,为我素来景仰。我很喜欢这盆玫瑰,不仅是香的吸引,更有美的享受。甚至还会让我产生许多奇妙的联想,让我兴奋,让我遐想,让我诗情勃发。曾几何时,只知莲花的高洁,有出污泥而不染之誉。还有那迎风傲雪的铁骨寒梅,以及国色天香的牡丹之花。虽然觉得她们各有风骨各有为。但我仍然情有独钟,眼前的这朵玫瑰来的清爽,来的芬芳,来的亲近,来的温馨,来的浪漫。从此我们朝夕相处耳鬓斯磨,别有一番情趣。  日久生情,清香美丽的玫瑰,渐渐地溶入了我的'生活之中。没有一天不去看她,没有一天不去想她。然而,我除了浇水施肥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往日的烦恼渐渐离我远去,生活的激情愈来愈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仿佛骤然间年轻了许多。那份早已疏远的情感,如山洪爆发,汹涌而来。美丽的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总是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吸引力。但她毕竟是玫瑰,而且是带刺的玫瑰。她时刻召唤我,却又不轻许我。她需要我,却又绝不讨好我。她默许我的爱慕,却又拒绝我的爱抚。她允许我在她的清香里沐浴,却又让我恋着她的芬芳,一步一回头的走开。  终于有一天,老妈妈回来了。她喜滋滋的吿诉我,她将要搬入一幢更为豪华的别墅去居住,这里的东西全部留给别人,只带走这盆与她相守了二十多年的玫瑰。她淡淡的一句话,我听起来却如晴天霹雳。老妈妈呀,你什么东西不好带走,为什么偏偏要带走这盆玫瑰呢?我真想对老妈妈说,这盆玫瑰就让她留在原地吧。但冷静一想,老人精心呵护了几十年,那种深深的眷恋是我才相守了几个月可以比拟的么?老妈妈说搬就搬了,沒有留下一枝一叶。失魂落魄的我,站不是,坐不是,看书不是,写字仍不是。吃不下,睡不着,任凭那芳姿倩影,在眼前飞舞。真是惊天的失落,透骨的惆怅!虽然是邻家玫瑰,虽然是短暂的相处。却足以使我刻骨铬心,足以是我永久的怀念。  往后的日子里,我再也懒得看别的玫一眼。也许有人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到街上去买一盆,让她永远的属于自己,不是很好么?但是,谁又能保证开出一朵同样洁白,同样芬芳,同样高雅的鲜花呢!  终于是邻家的玫瑰,这样的分别本来就是一种必然。我只能用无限眷恋的情怀,去默默地思念了。

  借物明理散文的成功“秘诀”

  轻絮飞扬

  时至盛夏的七月,我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细风丝日扬新晴的迷人景色,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不想被飞来杨絮打断。它似乎如约飘飘洒洒而至,毛绒绒、轻盈盈的,疑似雪花漫天乱飞舞,仿佛使你走入了严冬腊月雪花飘落的季节,细看却是絮花如雪草如茵。轻盈曼舞的飞絮带着缕缕思愁、与希冀,柔柔地牵绕着我的思绪与她一起飞扬······微小的杨絮非常眷恋天空的博大,撒着欢地投身其中,时而像天真的顽童,轻点着你的鼻尖、抚摸着你的脸庞,却留不住你匆匆过往的脚步。时而又妩媚多姿,翻飞轻扬漂泊,好想让风儿吹去心中那淡淡的思愁,带着她寻觅重新生命的落脚点。漂泊不能自主,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真难预料亦不堪想象,飞絮却依然放飞,哪怕是飞身碎骨、哪怕是被风儿遗忘在黑暗没有阳光没有水儿的地方。即使沾粘一点点的湿土地,她也抓住机会锲而不舍地等待机会重新发芽,重获生命。

  最忆往昔,那曾是在戈壁沙漠里一度繁华鼎盛的西域楼兰古国,经历历史的冲刷,留下的只是残存遗迹。而胡杨的飞絮却依然一年又一年地在广袤的沙漠中播撒着生命的绿色,生生不息。顽强的地坚持不懈,传播着生命的奇迹,为茫茫沙海里增添一道美丽的景色,描画一副生机勃勃的生命线。大有落絮无声心以恒,行风雨春待发的境界。

  可叹大自然的神奇,生物千年的繁衍生息,造就像杨絮、蒲公英、胡杨絮、杨花(柳絮)等在人们看来是外形微小轻柔的飞絮,却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自古以来人们却以杨花(柳絮)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一曲《西江月·杨花》把作者内心的孤寂、诗意、怅然和抑郁表现的淋淋尽致。可怜杨花又怎能解尽词人的万般愁绪呢?只不过更加增添词人的无奈、感慨罢了。将哀思寄予杨花最有名的还有苏轼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是花”,使杨花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生动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把杨花于思妇的形象处理的不理不离、若即若离,表现出及其缠绵悱恻的情思。

  抚昔伤今,昨日的残杨落絮已不复存,风雨中季节的轮回转换,留下的是前人对飞絮的寄托、无奈的感慨。留下的是大自然对飞絮顽强生命力的鲜明写照,装点着当今喧哗浮躁年代。

  每一天的日子就像窗外的景色一样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勇于挑战自我,生活也许会有新的勃发生命力。轻盈零落慕春风的诗意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也许我应该向飞絮说句,“谢谢你,我不会在病中颓废,不学古人无奈的感慨找以慰藉,愿和你一起飞扬,重获人生的价值”。

  借物说理的散文:蜡烛

  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了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

  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了我。它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这时,我想起了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借物说理的散文:生活中,往往每一件小事都包含着大道理

  一天中午,天气特别炎热。由于是夏天用电高峰,电压因超负荷,而电器被近停止使用。于是我便离开闷热的屋子,去远处的公园散散心,凉快凉快。刚到公园,那里热闹的景象使我眼花缭乱,但公园一角有一位拉二胡的盲人周围却显得非常冷清。于是,我走进他的二胡音乐。他的音乐中充满着畅快的“味道”,情不自禁地让我的心情放松起来,情绪也好了许多。我忍不住地鼓起掌来,连声说“好,棒极了”。盲人先生耳朵动了一下,便说:“这位同学,谢谢你的赞美,你快走吧,天快要下雨了?”“我不信!”我气愤地说,“你是嫌我没给你钱吧?”他笑了笑说:“小孩就是小孩,性格这么固执。”“好,你敢和我打赌吗?如果天要下雨,你把我送回家,我就给你一把伞,让你回家,你敢吗?”“有何不敢?”说完,我便坐在地上继续欣赏音乐。过了没多久,天突然下起了雨,这时我慌了。而那位盲人先生站起来挑了一把雨伞,便说:“这位同学,你输了,男子汉大丈夫说话要一言九鼎!”

  我内心此时充满了懊悔和疑问。盲人先生告诉我他住的地方。带着疑问和懊悔的我,开始送他回家,走了一百多米,我的好奇心最终忍不住了,便说:“叔叔,你是怎么知道天要下雨呢?”盲人先生笑着说:“盲人的触觉很灵的,我在那个公园拉了十几年的二胡,什么风雨没经历过?”我顿时明白了,这时前面出现一个阴沟,阴沟盖被人打开,四周的雨像光一样被这个“黑洞”吸走,我心里很害怕,于是绕道而行。盲人先生好像发现了什么,问我什么事。我说阴沟盖被人打开,盲人先生突然停了下来, 说让我盖阴沟盖,我强烈反对不行,但盲人先生体积大,把我摆脱开,自己先摸了摸阴沟的位置,然后用手抓住阴沟盖使劲的拉,胳膊的青筋都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跑去和盲人先生,一起去拉,最终把它盖上,然后我说:“您放心了吧,令我没想到的是,盲人叔叔竟然在这上面跺了几脚,才说好,我被这一幕感动了。”

  我们依然走着,雨越大越大。这件事虽小,却包含了大道理,它让我明白了“心系天下人”的道理。

推荐阅读:

美丽的白桦林作文600字(高分作文)

植物的诗歌 植物的现代诗歌大全集

2023春联大全带横批

大学语文作文范文10篇

适当的惩戒高中议论文

说明文 说明文作文600字

标签: 散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