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美元贬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保护主义三个方面的压力,直接影响我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近年来,一些有实力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选择海外直接投资,而更多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坚守国内并依靠出口维持企业的市场份额。本文利用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Cournot),试图比较在国内及国外压力下,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应如何博弈选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库诺特模型;边际成本;贸易保护主义;博弈
1 研究背景 2 模型选择
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如服装、玩具、钢铁等行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和行业整合,目前,行业内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其产量占国际市场较大份额;另外,各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因此,本文参考经典的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Cournot),并根据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外向型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补充,以此分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元贬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背景下,试图分析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路径——对外直接投资或出口。
3 模型假设
假设1:世界有两大市场,一为中国及周边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传统制造业产品,如服装、玩具产品的生产加工;另一市场为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是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消费国。 根据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Cournot),在此用qi∈[0,∞)代表第i个企业的产量,P=P(q1+q
2)代表逆需求函数(P是厂商1和厂商2生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其波动受两家企业产量的影响),C为中国国内厂商1和厂商2生产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其主要构成为劳动力的要素成本),厂商1和厂商2在国内的厂房及机械设备等有形资本的平均购置成本为m,两厂商在国内实际生产规模均不会超过其最大生产规模dash;2008三年数据。本文将泰国和印尼数据换算成人民币后进行比较。 6 结 论
第一,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出口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及国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在国内,这些企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及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在此种大环境下,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是不少有实力的国内传统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路径的有效选择。
第二,选择对外直接的企业与国内出口企业相比,其主要规避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这使得企业所面临的边际成本更低,企业利润更高,产量更大,而国内企业为保证市场份额,唯一可以做的便是独自承受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以便保证出口价格紧跟国际市场价格,但上述做法的前提条件便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率和劳动成本上升速率慢于企业利润上升的速度。
第三,如国内企业无法承受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升值,或劳动成本上升过快的压力,企业必须加价出售,则根据斯维奇模型,国内出口企业将面临市场份额大幅减少的威胁,直至被赶出市场,因此可以预测,国内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此压力下或者考虑转型,或者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来分散压力。
第四,国内传统制造业如继续考虑在国内发展并依靠出口维持并拓展市场,其必须通过企业内部挖潜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的品牌价值来实现。然而,目前国内传统制造业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营,片面追求产量阶段,使得其产品附加值极低,一旦遇到国际市场的波动,这些企业毫无还手之力。
第五,现阶段,传统制造业纷纷寻找海外市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便躲避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不失为权宜之计,但如果在短期内大量有实力的企业放弃国内生产,寻求海外,则必然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的情况,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必须进行产业引导,做好传统制造业企业内迁的后勤保障工作,避免我国传统制造业出现短期内集体外逃的情况,因此,在政策上和基础设施方面,政府还必须做好强化工作,使中西部地区能够顺利承接东部沿海的传统制造业,减缓传统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及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的压力。
总之,中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对于实力较强的企业短期内摆脱困局较为有效的办法便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将企业迁往生产发展阶段与国内接近,当地劳动力成本较低,外部汇率压力较小的国家,但如果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大量外流,必然会造成失业、税收流失、资本流入楼市、股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放缓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加快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当然,传统制造业如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窘境,还是必须要依靠科技研发及品牌提升来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2] 洪联英,罗能生.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西方贸易理论的微观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8
(7).
[3] 姚杰,李好好.对外直接投资与竞争优势:一种博弈论解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
(8).
[4] 欧阳艳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
(4).
[5] 蒋殿春.跨国公司与发展中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博弈[J].世界经济,2001
(9).
[6] 余霞.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J].国际贸易,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