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汇总14篇)

工作总结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06 18:33:3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1

将社会工作人才列为紧缺急需人才,享受市“人才10条”相应优惠政策。社工专业大学毕业生首次将户口迁移至南昌,可领取落户奖励。社工专业全日制博士、硕士落户并就业在南昌,可领取一次性就业、安家租房等生活补贴。同时,将创立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也纳入创业范围,社会工作人才可享受相应的创业担保贷款和购房补贴。同时,我们还积极和全市各大高校合作,设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引导高校和我市一些优秀社工机构合作,设立社会工作人才实训基地。并从市本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180万向社工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允许立项的社工机构使用立项金额的75%—85%用于解决社工工资,彻底解决了社工机构专职人员缺乏、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问题。以上的一系列措施极大地优化了我市社工人才的发展环境,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快速提升,为南昌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2

一是圆满完成路教活动。严格按照市委部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各阶段各环节任务,共开展各类学习活动79场次,征求意见建议91类,整改问题108个,出台和完善制度措施34项。开展环保驻点服务社区和基层大走访等主题实践,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30个重点社区每月定期走访,对基层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重点村居社区、重点信访件对象全面开展调查走访,进一步提升各界对环保的理解支持。通过路线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经受了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进一步增强,推动生态环保发展的意识更加坚定,环保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队伍保障能力得到了强化。

二是强化工作作风效能。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进一步深化责任环保、民生环保、效率环保、创新环保、廉洁环保建设。规范干部人事管理,健全完善重点工作和全员绩效考核,对处室(单位)实施每月一考,强化对日常和平时工作的考评督促。完善工作人员考勤管理等管理制度,出台作风效能督查记分处理办法,实施市局系统统一考勤管理,进一步强化作风意识和纪律意识。

三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法治环保建设,梳理建立环保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开展行政处罚、许可、征收等案卷检查,开展系统环境法制培训、交流和检查,强化队伍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监管能力建设,开展监察、监测等业务岗位应急演练和大比武、大练兵,监察支队在省监察比武中获第二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多名监测人员获“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技术能手”等称号。提升环保科技能力建设,开展源解析、空气质量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水生态系统现状及生态恢复、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研究,强化科技支撑。

四是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制作权力运行图51个,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134个,确保权力运行高效畅通。加大“廉政、执法、效能”三项监察力度,督促整改落实。强化基层站所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开展交叉检查、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正风肃纪明查暗访,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加强环境信访督办,设立121个作风效能投诉平台,严格按照“环保工作人员十不准”问责追责。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3

市环保局20_年工作总结

20_年是“十五”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艰巨任务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20_年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安排部署下,以“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标准,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市的环保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年来,**市环保局始终坚持:以环境执法为根本,以掌握全区环境状况为基础,以保护现有环境为前提,以污染源治理为重点,以生态建设项目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为手段,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目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开展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现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污染源的产生,严格控制总污染源的蔓延

(一)认真贯彻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精神,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

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的生命线,那么环境执法则是环境法律建设的安全阀。为了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合理有效地控制各种污染源,在去年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环境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针对市场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营业的排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了污染源的蔓延。全年来累计现场监察检查、巡查达11380人次,下达排污申报登记通知书1500余份,下达征收排污费通知书1200余家,处理信访污染投诉245件。

(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市中亚南亚工业园及其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推动南疆中心城市建设。

**市是中国西部边陲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和新疆向南亚、中亚开放的重要商城,具有独特而优越的投资环境。为贯彻落实地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和市委扩大会议精神,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全面提高我市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市环保局领导参加了由市委纪检委书记祖穆热提.吾布力为团长的赴山东招商引资的考察团。在山东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期间,**市环保局充分发挥“天下环保为一家”的作用,借助当地环保部门的力量,大力挖掘当地企业的优势,为更多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流向我市拓宽渠道,此行环渤海组共发放邀请函55份,签订协议2个,参会政府代表团3家,参会企业5家。在第二届“喀交会”展会期间我局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抽调车辆及精兵强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为我市经济总量的提升,确保招商引资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中亚南亚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为**市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而工业园区规划的环评工作,是园区发展的关键和基础,环保局积极协助园区建设,该园区已通过自治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进驻园区的工厂企业正在按《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严格审查违反国家政策的污染项目,**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已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对新、改、扩建项目,认真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严格把住选址重点,对个别造成环境影响的企业,提出最佳污染治理方案,即保证了“环评”、“三同时”制度的贯彻执行,又进一步为推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来,共办理环保“三同时”审批手续近15个,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0%,审批新办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达到100%。

(三)严格执法,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环保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维护它的尊严,履行它的义务,并保证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监察执法人员始终认真学习贯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拒绝履行《环保法》的单位和个人下达整改通知书220份,对拒绝缴纳排污费的25户个体私营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收回排污费7万元。

今年来,**市环保局根据国家_、安监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联合**市安监局对**市辖区范围内的昌源制氧有限公司、**龙丰化工有限公司,**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市气象台等化工企业进行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通过现场联合调查,摸清了上述化工企业是否排污和所排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为了做好各化工企业生产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各企业必须切实做好事故应急演练工作,日常生产必须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防止生出中的安全和污染问题的发生,真正把各种污染蔓延处理在萌芽状态,工作的常抓不懈,使各企业提高了环保意识。

(四)加强市区的噪声污染控制,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噪音产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制约着**和谐大发展的步伐,为此,**市环保局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还**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协同有关部门遏制了汽车上路鸣笛,鸣放低声喇叭的行为,在一年一度莘莘学子迈入考场、抉择各自前途的中、高考期间,根据国家_下发的《关于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和监督检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的要求,及时向市区所有排放噪声和单位、企业及娱乐场所下达了《关于高考期间防治噪声污染的通知》,在噪声敏感建筑场集中区域禁止午休期间和夜间进行施工和机械加工,工厂企业采取隔音降噪措施;在中、高考期间,**市环保局针对**分考区考点分散等特点,全面出动人员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分组蹲点各考场,做好了考点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全天候禁止建筑施工、机械加工、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网点产生噪声干扰学生考试。同时,加大了在考生住宿的宾馆、招待所周围进行建筑施工、机械加工和娱乐等其他防噪工作力度,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环境监测人员也分别在各考场附近做好了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并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地区环保局、自治区环保局、国家_,准确地监测数据为考生的正常发挥提供了科学依据,协同相关部门为我区考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宁静、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4

一是强势推进污染减排。编制《20xx年温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全力推进168个减排计划项目,严格增量控制,加大重点减排项目落实力度,对工作滞后的龙湾、乐清、瑞安等区(市)实施约谈。今年4个国家重点减排项目已全部完成,结构减排项目完成111个,农业源减排项目完成19个,全市正常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共23座,处理量万吨/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万吨/日。20xx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比上年分别下降、、和,能够顺利完成上级目标。

二是强力攻坚行业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导、考绩考核、执法倒逼,铁腕推进电镀、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合成革等六大行业1151家企业整治提升。全年关停473家,关停数占全省三分之一多;已搬迁入园384家;原地整治提升172家;建成环保重点行业园区14个,推进30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鹿城区等10个地方相关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通过市政府核查验收,35家化工企业通过县级政府整治验收。经中期评估,整治后,废水排放量削减了,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节约土地面积4805亩,为温州进一步发展经济腾出了空间,同时也促进工业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环境保护与产业提升共赢。

三是稳步推进水环境治理。按照“五水共治”要求,积极推进水环境污染整治,督促建立实施温瑞塘河和鳌江河长制,着力督促推进市区19个沿河片区污水管网整治工程和鳌江流域59个治水项目建设,协调平阳和苍南县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督促开展重点饮用水源地整治,实施《20xx年温州市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实行定期监测、通报制度。截至目前,向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区域所在政府,共发出预警12次,考核通报19期,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100%达标。

四是统筹推进大气防治。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编制出台《温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xx—20xx年)》及有关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六大行动部门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全市建成天然气供气管网106多公里,供气量达4400万方,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由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目前约平方公里,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265台。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体系,共有109条检测线投入使用,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91%;累计完成213家加油站、2个油库的油气回收改造;进一步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全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48923辆,完成年度任务的。全力推进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完成乐清电厂4#机组等5项火电行业脱硫脱销工程、温州沿江蒸汽等16项烟粉尘治理工程,以及炼化与化工、涂装、制鞋、合成革等行业98家企业的VOCs治理工程。开展餐饮油烟整治,279家餐饮油烟企业在线监控建设联网。开展市区扬尘防治,市区700多个工地落实了“七个100%”,面积达 781万平方米,开展绿色工地创建39个,市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已达到55%以上。开展农村废气控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达万亩(次),实现秸秆还田量万吨。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5

在积极履行市委生态文明机制改革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职能、牵头统筹推进22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的同时,着力针对环境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机制建设。

一是抓好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完成2300家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建成重点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基本确定全市各区域排污权总量帐户,开展全市造纸、制革业吨排污权税收贡献率排序和乐清电镀业、瑞安印染业排序,并完成了激励政策制定,进一步推进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完善。

二是推进和实施绿色经济政策。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全市预计30余家企业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另有43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三是强化审批提能增效。建立实施负面清单,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记录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的指导服务,全年市本级审批项目103个,涉及投资亿元,全部限时提前办结。

四是强化监测服务提效。以打造“省内实效第一站”为目标,努力拓展项目和领域,监测项目从原来的8大类246项增扩到10大类267项,升级改造市区4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加大对县(市)监测站自动站运维水平指导力度,建立完善站长接待、监测委托预约、服务回访、跟踪督办等多项制度,进一步提升服务环境管理的能效,圆满完成高速公路双屿出口磷酸挂车侧翻泄漏、月落洋垃圾箱刺激性气体、牛山化工市场火灾等应急监测任务。

五是完成环评体制改革。按照环保部《关于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环科院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队伍不散、业务不断、服务不降”的原则,推进市环科院改革,实现环评工作业务彻底与市局脱钩。同时我们依法加强对环评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由业主、专家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诚信服务评价体系,定期对辖区内从事环评中介业务的机构进行包括文本质量、时效、收费等方面的综合考评、结果统一向社会公布,促进环评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此外,我局还开展市级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区划文本,完成温州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工作并已汇总上报省环保厅、省水利厅。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6

____年是落实“十一五”环保目标的开局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保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传达贯彻《_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安排部署今年的环保工作;_月__日,市政府组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认真收听收看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确定我市环保目标、任务和措施;分管环保的领导多次到环保局现场办公。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粉尘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今年年初,我们对未完成治理的xx局xx厂、xx钢铁公司、xx水泥公司等粉尘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力度,采取强化领导、明确期限、定期督办等措施,加快治理进度。截止目前,xx局xx厂环保设施正在试运行;xx钢铁公司对其污染设施进行了改造,烟尘收集率大大提高,除了钢铁出炉时有_-__分钟存在超标现象外,基本已达到了治理要求;xx水泥公司环保设施整改已基本完成,粉尘收集率达 %以上,大大地降低了污染负荷。我局在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治理的同时,对中小企业的污染也进行了治理工作,已先后对局钢厂院内、xx厂院内的小铸造进行了治理,对污染大、群众反应强烈的xx钢铁公司拉闸停电,要求该厂必须对环保设施进行改造达标后方可恢复生产。通过强化整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已经取得了明显改善。

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处理群众投诉、受理人大政协议提案,解决群众的切身环境问题。

1.严格执法,认真落实“巡查、抽查、联查”制度,依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在_-_月份,根据国家_下发的《关于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和监督检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我局及时向市区所有排放噪声的单位、企业及娱乐场所下发了《关于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监督管理的通告》,并成立噪声整治专班,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_个月的环境执法检查,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环境噪声扰民问题,对无视通告要求顶风而上,违规作业、营业的_家施工单位和营业业主进行了查处。

2.认真处理群众投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半年,我们针对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如xx装潢材料厂、xx电石厂、市水泥x厂、xx钢铁公司、xx钢厂等企业,因粉尘、噪声污染问题群众投诉到环保部门,对此,我局成立工作专班,对这些污染企业逐一制定和落实了污染治理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半年来,我们及时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及群众_投诉 件,办理率和合格率 %,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3.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提案办理工作。市环保局共受理市人大代表书面意见、政协委员提案_件,全部按时保质完成办理任务,办复率、满意率均为 %,充分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放心、服务经济、稳定社会的效果。

4.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环保违法行为。

我们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对那些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高能耗、重污染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办;对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的企业,不予办理排污许可证,并予以严肃查处。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新建、改建、扩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项,对 个项目进行了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对 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为符合条件的 家企业办理了排污许可证和年审;依法申报、审核和全面征收排污费,已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排污费征收工作。环保法律法规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巩固环境污染治理成果。

我局把____年确定为“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年”,着重强化了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在保证正常监察的同时,加强了_小时以外、节假日、夜间的监察力度,增加了重点污染源的监察频次。半年来,先后对辖区内_家建成环保设施的重点企业进行了 次现场检查,对xx钢厂、水泥x厂等擅自停运环保设施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确保了我市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率、达标率始终保持在 %以上,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弹。

抓项目争取和已列入规划项目的实施。

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我们在人员和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难进取,精心组织,不等不靠,努力工作,围绕污染防治规划中即将实施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可研修编和报批工作。城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于____年_月__日经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交由xx市政设计研究院进行修编,现已经修改完毕并于 月 日报送省发改委待批。

二是完成xxx造纸厂、xxxxx化工有限公司点源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设计单位委托工作。 月上旬,组织两点源治理单位与xx省环境科学院进行了初步协商,决定由省环科院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单位的联系和编制工作。

三是完成对库区清漂船项目方案筛选工作 月中下旬到 月上旬,先后多次与 xx大学和xxxx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和洽谈,现已完成清漂船方案筛选工作。

四是组织专家对xxx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选址和xxx库区清漂垃圾处理现场进行了勘察。分别于 月 日 、日邀请xx和xx专家莅丹对拟选厂址进行了筛选,确定了xxx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首选位置,并委托有关技术部门对拟选位置进行了勘察,现已经完成了 xxx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地形图绘制,地址勘探工作正在进行。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7

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常州市环保局精心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美丽溧阳”总部署,按照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要求,冲刺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建设,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迈进。

一、共建共享,建设美丽溧阳

贯彻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美丽溧阳”总要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完善建设规划。修编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9个镇(区)启动生态文明示范镇规划编制,编制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度实施方案。二是严守生态红线。完成全市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范围边界勘定,设置53块标识标牌,编制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完成沙河水库和大溪水库水源涵养区生态资源调查。三是建设生态绿城。全面实施生态绿城建设工程,燕山公园二期、燕湖公园顺利推进,龙盛苑和燕鸣路万平方米街旁绿地完工,戴埠镇南山花园10公里生态绿道铺设完成。四是整治农村环境。出台《溧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实施意见》,五年内161个行政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今年完成35个村庄生活污水整治,总投资4550万元共建污水接管工程7个、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30套。五是争取环保资金。争取到位环保专项资金万元,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补助资金1800万元、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1734万元。

二、联防联治,推进治污减排

把污染减排、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抓好工作推进。一是全力抓好污染减排。制定并实施年度减排计划,确保完成7个重点减排项目。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扬子水泥2条生产线、南方水泥1条生产线、金峰水泥4条生产线脱硝设施建成,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1家,目前我市已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减排任务。二是全力保障南京青奥。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溧阳市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整治工作方案》、《20XX年溧阳市建筑工地和堆场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整治完成瑞阳化工等6家VOC企业、127台燃煤锅炉。7月1日起正式施行高污染车辆区域限行,投资23万元建设限行车辆电子抓拍系统。落实22项临时管控措施,成功保障南京青奥会期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三是全力保证水质达标。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完成15万吨/日中心水厂主体工程,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齐心齐力,落实环保惠民

创新开展“生态优先环保惠民”主题实践活动,坚决向污染宣战,热情为群众服务。一是实施“五个一批”。通过排查一批环境污染隐患、查处一批违法排污企业、曝光一批反面典型案件、化解一批环境信访矛盾、打造一批环保示范企业,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环境安全。全年共梳理出重点敏感环境信访问题21个和重点风险源企业30家,立案查处案件90起。在《溧阳时报》、局网站曝光5家环境违法企业。二是坚持“五个突出”。突出项目介入“早”、行政审批“效”、技术指导“勤”、工作方式“新”、重点项目“快”,实行局领导挂钩联系镇(区)制度,推动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333个,验收环保项目167个,发放排污许可证40个,其中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抽水蓄能电站500KV送出工程等项目通过省环保厅审批(查)。三是落实“五个零”。有效落实服务零推诿、零保留、零差错、零投诉和违法行为零容忍,架通联系群众桥梁。共依申请进行室内空气免费检测105次,移送法院环境污染罪刑事案件2起,12人被判刑,极大震慑环境违法分子。四是实现“五个大”。通过形象大展示、效率大提升、作风大改进、能力大增强、工作大进步,塑造良好形象。开展应知应会测试、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技能大比武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推出10条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完成污水处理、美丽乡村、能力建设等十项课题调研任务并汇编成册。开通溧阳环保官方微信,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和“三公”经费,全年政务信息工作在全省45个县(市)环保局中居第二名,在全市72个部门中位列第7名。

四、群策群计,践行群众路线

我局自2月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部署周密、内容丰富、开展扎实,效果明显。一是深化学习打基础。编印焦裕禄、王松明等先进典型事迹材料,组织广大党员重点学习《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环保系统警示录》等专题资料。先后召开12次党组会,专题学习、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组织党员广泛开展大讨论。二是征求意见接地气。采用走访、座谈、发放调查函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座谈会12次、发放调查函289份,寄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件541封,收到各类意见建议130多条,梳理意见建议28个。三是整改落实瞄靶心。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力武器,举一反三查摆问题,列出五项内容、22条整改措施实施方案并全部整改到位。四是建章立制促长效。先后建立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党风廉政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优化工作服务、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监测服务收费、加强环保舆情应对、平时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8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宪法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按照《_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单位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我局始终把坚持法治建设、依法行政作为开展民政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民政工作制度体系,为民政事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加强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十分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按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法定职责、法定程序、法定权限,务求广大干部职工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依规,按程序,不越权,严格掌握执法步骤、执法顺序、执法时限、执法形式等程序性要素,以保障履行好法律义务。同时,认真执行罚缴分离制度,行政处罚与缴纳处罚金分别有相关股室负责,做到罚缴分离。依据_《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建立“两法衔接”制度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执法文书、案卷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省行政许可案卷标准》要求进行制作、装订,目前未出现处罚案件。

二、存在问题

在推进行政执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需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个别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执法、用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二是依法行政的各项配套制度需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三是在日常监管中,还存在监管不能做到全覆盖问题。

三、下步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推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继续整顿和规范行政执法队伍。

二是认真分析研究在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再培训力度,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是建立完善依法行政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9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法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将普法工作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制定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抓好领导带头,促进工作内容落实,注重学习提高等有效手段,积极贯彻落实普法依法治县内容,在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为了认真落实县里提出的今年普法依法治县工作重点内容局领导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实施意见,成立了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法治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局各股室提出来五项具体要求。即:营造学习宣传氛围,促进干部职工认识提高:领导带头学习,促进全员普法到位,抓好监督检查,保证时间、内容效果到位;积极组织培训,深化法律法规学习;重视学用结合,推进依法行政。定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法律自学。在普法工作经费上,我局给予充分的保障,按要求购买发放了普法教材、辅导书,保证了普法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学用紧密结合,推进依法行政

为了增强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工作的能力,针对每年普法工作内容的不同,局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实施工作中的指导,注重通过普法工作,加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干部职工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县里的要求,收集了一些单位的工作案例,在案例剖析中阐述法理知识。同时,将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归纳起来,开展讨论,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为干部职工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法律问题,受到了普法工作对象的欢迎。通过普法工作,不仅使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进一步推进了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我局自觉运用法律规章,遵守局制定的各项制度,使普法工作的效果日益显现。同志们都认为,依法行政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利于执法者规范执法,高效执法,避免执法过错。干部职工都能自觉按照法律规章赋予的职权进行环境监督管理,没有发生一例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三、政务公开透明,行政审批规范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民政信息公开力度加大。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补充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公开保密审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和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跟踪检查机制,定期通报各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及时对照上级部门发布的信息公开相关文件精神完善现有制度内容,定期对照考核目标开展自查、互查活动,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多种渠道征求企业经济实体、社会公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其中有效合理的建议都在工作改进过程中得到贯穿落实。

四、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效能建设

在认真实施普法工作中,着力提高全局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树立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结合文明评议行风、优化政务环境的“双评”活动,坚持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根据《行政许可法》要求,对民政法律法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向社会公布了县民政局对外服务承诺;严格落实了行政处罚依法集体研究、逐级审批,罚缴分离制度;对机关效能建设实行日常督导检查,使机关形象、办事效益有明显进步;县行政服务中心民政服务窗口落实首席代表制,婚姻登记、收养全部集中统一到窗口;全局设立政务公开栏,民政行政执法管理、服务内容、标准、办结时限全部公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对民政行政执法监督作用;社会各界对民政行政执法工作意见和服务咨询随时可以通过县民政局网站、热线举报电话等多渠道查询、投诉;对市民群众反馈的问题建立了查处责任制度,回复反馈查处情况制度;今年受理各类信件、电话投诉共计件(含热线),全部按规定办结。全局无重大责任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达到了推进实施依法治县、依法行政,机关形象好、办事效率高的建设目标。

五、明年的工作思路

(一)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健全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法治建设机制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法治建设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的公示听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新政执法能力。

(三)积极开展环境普法工作,提高公众的民政法律意识。积极开展环境普法工作,提高公众的民政法律意识。结合“”减灾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大型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民政法治理念和素质;抓好以领导干部为龙头的重点对象法制工作,结合“一学三讲”活动,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10

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股室共同努力下,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亮点

(一)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一是疫情发生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策部署和《xxx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实施意见》精神,细化深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二是召开局党组会,传达学习了《_传染病防治法》、《_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为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印发实施《xxx民政局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进一步对规范性文件的认定范围、合法性审核程序、备案流程及政府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指导各股室规范文件起草发布程序。年初以来,先后审核各类文件xxx余份,咨询法律顾问xx次,其中出台规范性文件x份、签订政府合同x份。审核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逐条逐项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所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及签订的政府合同合规合法。

(三)创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学法工作,制订《xxxx年度普法工作学习计划》,通过“党组成员带头学、一月一主题、一季一讲座、全年持续学”方式,党组会、党组中心组定期集中学法外,每月确定一个法律主题进行学习培训,每季度邀请法律顾问开展一次法治专题讲座,全年持续开展宪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确保学法普法工作常态化开展。截至目前,已开展党组会集中学法x次,法律知识专题学习2次、法治专题讲座x次,在全局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有效提升了全局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xxxx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xxxx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局党组召开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严格按照市纪委以案促改工作通知要求,开展身边典型案例以案促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案促改工作,结合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通过短信和微信平台发布廉政信息,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局机关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做好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的监督工作,先后配合省市脱贫攻坚等重大项目申报的评审监督x次,此外,还严格按规定要求做好人事调整、干部选拔任用等重大事项的纪律监督,严格按要求走实相关程序。

(五)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机构改革情况和单位工作实际,重新调整信息及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相关制度,进一步强化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到股室、落实到具体人员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载体建设。对我局官网进行优化升级,及时收集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对我局微信公众号进行改版,由服务号变更为订阅号,信息发布频次提高到每周一次,大幅提升了对外信息宣传的便利性与灵活性。三是不断提升影响力。充分发挥网络时效强、效率高、便捷化的特点,及时通过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发布与群众、企业等切实利益相关的政策文件及解读材料,主动公开日常工作动态,广泛征集各类意见建议,提升传播力、互动力、服务力。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今年以来,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在成绩,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行政执法人员年龄偏大,更新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动力不足。二是行政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执法手段不强、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民政建设进程。三是运用执法移动执法终端等新技术新技能不够熟练,执法手段与新形势发展要求有差距。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一是成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切实履行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党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听取、分析、研究、部署民政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三是明确分工,抓好落实。研究制订了《xxx民政局xxx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计划及责任分工》,明确了目标,压实了责任,不断推进x民政法治体系建设。

(二)加强法治能力建设。一是落实学法用法培训制度。每年通过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讨论、主题培训的形式,着力提升全县民政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切实落实学法用法制度。年度实施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x次。二是组织学法用法考核。严密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考核及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考试合格率xxx%。

(三)加强法制机制建设。结合编制体制改革实际,调整民政工作职能,明确办公室(政策法规股)作为法制工作职能股室,确定了专职法制工作人员,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工作落实,奠定了组织和人员保障基础。

四、下一年度工作主要安排

(一)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应诉能力建设,完善内部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程序和制度,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局网站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认真抓好学法计划落实。严格对照学法计划,按时节点组织开展下步学法普法内容学习。

(四)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培养全体人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五)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结合“”国家宪法日,认真筹备做好本年度“宪法宣传周”活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在全县民政系统中做好宪法的学习宣传。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11

一是国模创建全力推进。紧紧围绕温州市委实施“六城联创”的决策部署,对照省环保厅对我市国模创建的阶段性评估结果,我市积极开展整改工作,邀请环保部专家来温州技术核查与指导交流,升格市创模机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玉明出任主任,从相关部门抽调10多名精干力量于市政府集中办公,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制定实施《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创模攻坚动员大会,强化挂牌督战、“销号”管理、定期评估、分类预警、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措施,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污染行业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四大攻坚,106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弱项指标得到提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逐步形成“靓丽塘河”等一批国模创建亮点。

二是生态创建加速推进。按照“生态创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持续推进各级生态创建提质扩面,建立生态县创建梯队,经过努力,洞头县、泰顺县荣获国家生态县称号,文成县国家生态县创建已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永嘉县已开展开展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编制;瓯海、鹿城、苍南、平阳等区(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并达到省级生态县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国家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县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35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88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97个,市级生态村2565个。同时,今年我们对存在重点环境问题的乡镇进行年度整治,由市政府发文,明确对20个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乡镇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四边三化”深入推进。全年全市“四边区域”累计拆除违法建(构)筑物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废弃物万吨,绿化里程公里。两年来累计拆除“四边区域”违法建(构)筑物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废弃物万吨,清理各类小广告标牌店招和破损无序非公路标志牌16003处,绿化公里,国省道公路、铁路两侧基本达到宜林地段绿化率95%的要求。我市“四边区域”突出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圆满完成省生态办下达的阶段性任务,“四边三化”全省考核优秀,其中,垃圾河治理,公路边、铁路边“三化”考核等三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省领导王建满批示在全省推广借鉴。

四是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广泛开展新“新环保法”宣传,邀请环保部政策法规司李庆瑞司长、省厅法规处等专家通过“温州大讲坛”、“环保论坛”和培训授课,对包括市四套班子领导在内3000余名干部职工、数千企业负责人辅导解读这部环保领域的“基本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五水共治”主题宣传进社区、学校、广场,精心组织“生态文化月”活动20多场,深入开展“百团万人”行动,全市环保公益组织达120多家,2个组织入选浙江环保民间力量先锋榜十大事件,“江湖大会”、大学生绿色论坛等部门搭台、社团唱戏的精品公众参与品牌正走向全国,初步形成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温州样板”。开设环保政务微博,进一步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市县两级由50余人组成的环保网评员队伍,上下联动,加强舆情的回应和引导工作,全年全市共监控环保舆情392起,制作舆情简报46期,所有舆情均进行及时处置与回应。加强媒体报道,全年我局在《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温州日报》等媒体共刊发报道600余篇,环境信息公开在全国12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12

一是全力推进创模攻坚冲刺。以背水一战、创则必成的决心,紧盯重点指标,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重点督查,定期通报预警,加大宣传造势,全面形成创模攻坚冲刺的浓厚氛围和倒逼态势,举全市之力推动温州国模创建。按照年中评估,年末验收的时间要求,推进106个项目攻坚,确保157项创模指标得到有效提升。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提升,全力推进市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力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进一步提高公众满意度。持续推进特色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五大环境品牌,全面展示创模成效和亮点。细化档案管理,确保各类台帐齐全规范,达到创模核查要求。尤其是1950家重点企业规范化建设,各地环保部门要将其作为第一要务、第一难题,各地一把手要定期研究,务必在3月份前完成,规范不了的要提请关停,请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是全力推进生态创建。加大对文成县国家生态县创建指导力度,确保通过环保部验收。指导泰顺、洞头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支持永嘉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按照省级生态县创建全覆盖要求,着力加强生态县创建,确保瓯海通过省厅考核验收,鹿城、平阳、苍南达到省级生态县创建要求。继续推进各类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建设,以生态创建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品质提升。20xx年创建将推行新办法,所以20xx年各地要能创则创,加快推进。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13

市环保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20_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面对压力奋力前行,紧盯目标克难攻坚,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大气优良率,同比提高个百分点,浓度下降,下降幅度全省第一;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总体评价为优秀,全市平原河网氨氮和总磷同比下降14%和,高锰酸盐指数稳定在三类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区域噪声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分别下降和分贝;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较上年度提升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增幅居全省第一。

(一)围绕两美建设,生态创模在攻坚破难中实现提升

一是国模创建全力推进。紧紧围绕温州市委实施“六城联创”的决策部署,对照省环保厅对我市国模创建的阶段性评估结果,我市积极开展整改工作,邀请环保部专家来温州技术核查与指导交流,升格市创模机构,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玉明出任主任,从相关部门抽调10多名精干力量于市政府集中办公,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制定实施《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创模攻坚动员大会,强化挂牌督战、“销号”管理、定期评估、分类预警、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措施,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污染行业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四大攻坚,106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弱项指标得到提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逐步形成“靓丽塘河”等一批国模创建亮点。

二是生态创建加速推进。按照“生态创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持续推进各级生态创建提质扩面,建立生态县创建梯队,经过努力,洞头县、泰顺县荣获国家生态县称号,文成县国家生态县创建已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永嘉县已开展开展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编制;瓯海、鹿城、苍南、平阳等区(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并达到省级生态县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国家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县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35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88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97个,市级生态村2565个。同时,今年我们对存在重点环境问题的乡镇进行年度整治,由市政府发文,明确对20个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乡镇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四边三化”深入推进。全年全市“四边区域”累计拆除违法建(构)筑物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废弃物万吨,绿化里程公里。两年来累计拆除“四边区域”违法建(构)筑物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废弃物万吨,清理各类小广告标牌店招和破损无序非公路标志牌16003处,绿化公里,国省道公路、铁路两侧基本达到宜林地段绿化率95%的要求。我市“四边区域”突出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圆满完成省生态办下达的阶段性任务,“四边三化”全省考核优秀,其中,垃圾河治理,公路边、铁路边“三化”考核等三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省领导王建满批示在全省推广借鉴。

四是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广泛开展新“新环保法”宣传,邀请环保部政策法规司李庆瑞司长、省厅法规处等专家通过“温州大讲坛”、“环保论坛”和培训授课,对包括市四套班子领导在内3000余名干部职工、数千企业负责人辅导解读这部环保领域的“基本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五水共治”主题宣传进社区、学校、广场,精心组织“生态文化月”活动20多场,深入开展“百团万人”行动,全市环保公益组织达120多家,2个组织入选浙江环保民间力量先锋榜十大事件,“江湖大会”、大学生绿色论坛等部门搭台、社团唱戏的精品公众参与品牌正走向全国,初步形成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温州样板”。开设环保政务微博,进一步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市县两级由50余人组成的环保网评员队伍,上下联动,加强舆情的回应和引导工作,全年全市共监控环保舆情392起,制作舆情简报46期,所有舆情均进行及时处置与回应。加强媒体报道,全年我局在《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温州日报》等媒体共刊发报道600余篇,环境信息公开在全国12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5。

(二)着眼标本兼治,治污减排在严督重推中得到突破

一是强势推进污染减排。编制《20_年温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全力推进168个减排计划项目,严格增量控制,加大重点减排项目落实力度,对工作滞后的龙湾、乐清、瑞安等区(市)实施约谈。今年4个国家重点减排项目已全部完成,结构减排项目完成111个,农业源减排项目完成19个,全市正常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共23座,处理量万吨/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万吨/日。20_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比上年分别下降、、和,能够顺利完成上级目标。

二是强力攻坚行业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导、考绩考核、执法倒逼,铁腕推进电镀、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合成革等六大行业1151家企业整治提升。全年关停473家,关停数占全省三分之一多;已搬迁入园384家;原地整治提升172家;建成环保重点行业园区14个,推进30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鹿城区等10个地方相关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通过市政府核查验收,35家化工企业通过县级政府整治验收。经中期评估,整治后,废水排放量削减了,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氨氮排放量削减,节约土地面积4805亩,为温州进一步发展经济腾出了空间,同时也促进工业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环境保护与产业提升共赢。

三是稳步推进水环境治理。按照“五水共治”要求,积极推进水环境污染整治,督促建立实施温瑞塘河和鳌江河长制,着力督促推进市区19个沿河片区污水管网整治工程和鳌江流域59个治水项目建设,协调平阳和苍南县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督促开展重点饮用水源地整治,实施《20_年温州市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实行定期监测、通报制度。截至目前,向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区域所在政府,共发出预警12次,考核通报19期,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100%达标。

四是统筹推进大气防治。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编制出台《温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_—20_年)》及有关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六大行动部门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全市建成天然气供气管网106多公里,供气量达4400万方,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由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目前约平方公里,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265台。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体系,共有109条检测线投入使用,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91%;累计完成213家加油站、2个油库的油气回收改造;进一步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全年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48923辆,完成年度任务的。全力推进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完成乐清电厂4#机组等5项火电行业脱硫脱销工程、温州沿江蒸汽等16项烟粉尘治理工程,以及炼化与化工、涂装、制鞋、合成革等行业98家企业的VOCs治理工程。开展餐饮油烟整治,279家餐饮油烟企业在线监控建设联网。开展市区扬尘防治,市区700多个工地落实了“七个100%”,面积达 781万平方米,开展绿色工地创建39个,市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已达到55%以上。开展农村废气控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达万亩(次),实现秸秆还田量万吨。

(三)坚持铁腕执法,环境监管在动真碰硬中凸显成效

一是保持高压执法监管。以“五水共治”和各类专项行动为载体,深入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以环境敏感点,环境安全隐患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绿箭Ⅰ号、Ⅱ号,学校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重污染行业拟入园企业专项执法监管、涉水企业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严格落实“五个一律”监管要求。全年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万人次,检查企业54770家,立案处罚1927件,打击取缔非法污染源2522个,查处涉刑环境案件284起、刑拘495人,数量占全省1/3,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被环保部誉为“温州力度”。特别是坚决查处鹿城藤桥“”特大医疗废物案、瑞安宝源化工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等大案要案,获得市领导的高度肯定,有力地营造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开展1950家重点工业企业环保手续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

二是全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对“12369”环境信访处置流程进行优化提速,实行了“三限时”“三反馈”,即限时受理、限时交办、限时出动和事前、事中、事后反馈,对于群众反映涉嫌利用暗管、槽车、水泵偷排工业废水,倾倒危险废物或发生环境突发事故等投诉举报,以紧急投诉应对,要求20分钟内限时出动;对一般信访投诉,缩短办理时限,压缩整体办理流程至5个工作日,全年全市受理信访件达到12425件,全部及时办结,及时反馈。进一步加强形势研判,全面规范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变被动为主动,及时高效处理微博及其他网络舆情中的涉环境问题。加强环境应急事故的现场处置,严格落实“五个第一”原则,全年全市共现场妥善处置了27起存在环境影响的突发情况。

三是认真落实辐射和危废管理。加强涉源单位及熔炼企业管理,做好废旧放射源与含放射性废物的送贮、核与辐射应急及辐射项目审批和初审工作,深入开展示范企业创建及长效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积极开展污染场地排查工作,完成3个污染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工作。加强对进口废物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完成危险化学品管理登记年度任务,各类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四)着力民生导向,环境管理在创新服务中完善提高

在积极履行市委生态文明机制改革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职能、牵头统筹推进22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的同时,着力针对环境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机制建设。

一是抓好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完成2300家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建成重点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基本确定全市各区域排污权总量帐户,开展全市造纸、制革业吨排污权税收贡献率排序和乐清电镀业、瑞安印染业排序,并完成了激励政策制定,进一步推进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完善。

二是推进和实施绿色经济政策。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全市预计30余家企业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另有43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

三是强化审批提能增效。建立实施负面清单,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三位一体”、“两评结合”的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信用记录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的指导服务,全年市本级审批项目103个,涉及投资亿元,全部限时提前办结。

四是强化监测服务提效。以打造“省内实效第一站”为目标,努力拓展项目和领域,监测项目从原来的8大类246项增扩到10大类267项,升级改造市区4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加大对县(市)监测站自动站运维水平指导力度,建立完善站长接待、监测委托预约、服务回访、跟踪督办等多项制度,进一步提升服务环境管理的能效,圆满完成高速公路双屿出口磷酸挂车侧翻泄漏、月落洋垃圾箱刺激性气体、牛山化工市场火灾等应急监测任务。

五是完成环评体制改革。按照环保部《关于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环科院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队伍不散、业务不断、服务不降”的原则,推进市环科院改革,实现环评工作业务彻底与市局脱钩。同时我们依法加强对环评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由业主、专家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诚信服务评价体系,定期对辖区内从事环评中介业务的机构进行包括文本质量、时效、收费等方面的综合考评、结果统一向社会公布,促进环评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此外,我局还开展市级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区划文本,完成温州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工作并已汇总上报省环保厅、省水利厅。

(五)强化自身建设,队伍形象在践行群众路线中不断提升

一是圆满完成路教活动。严格按照市委部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各阶段各环节任务,共开展各类学习活动79场次,征求意见建议91类,整改问题108个,出台和完善制度措施34项。开展环保驻点服务社区和基层大走访等主题实践,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30个重点社区每月定期走访,对基层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重点村居社区、重点信访件对象全面开展调查走访,进一步提升各界对环保的理解支持。通过路线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经受了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进一步增强,推动生态环保发展的意识更加坚定,环保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队伍保障能力得到了强化。

二是强化工作作风效能。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进一步深化责任环保、民生环保、效率环保、创新环保、廉洁环保建设。规范干部人事管理,健全完善重点工作和全员绩效考核,对处室(单位)实施每月一考,强化对日常和平时工作的考评督促。完善工作人员考勤管理等管理制度,出台作风效能督查记分处理办法,实施市局系统统一考勤管理,进一步强化作风意识和纪律意识。

三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法治环保建设,梳理建立环保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开展行政处罚、许可、征收等案卷检查,开展系统环境法制培训、交流和检查,强化队伍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监管能力建设,开展监察、监测等业务岗位应急演练和大比武、大练兵,监察支队在省监察比武中获第二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多名监测人员获“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技术能手”等称号。提升环保科技能力建设,开展源解析、空气质量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水生态系统现状及生态恢复、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研究,强化科技支撑。

四是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制作权力运行图51个,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134个,确保权力运行高效畅通。加大“廉政、执法、效能”三项监察力度,督促整改落实。强化基层站所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开展交叉检查、专项督查和不定期正风肃纪明查暗访,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加强环境信访督办,设立121个作风效能投诉平台,严格按照“环保工作人员十不准”问责追责。

二、20_年工作思路

20_年,是我市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和环境目标的决战之年,是新环保法实施的起步之年,是实施“五水共治”的关键之年,也是温州创国模的冲刺之年。

20_年全市生态环保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省厅重要部署,以贯彻实施市委提出的生态化战略为统领,以加快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造法治环保、民生环保、公众环保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总抓手,持续加大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夯实环境管理工作基础,发挥环保工作在“两美温州”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_年全市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全市空气优良率80%以上,全市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0%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平原河网主要污染物指标继续下降,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一)开展创模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一是全力推进创模攻坚冲刺。以背水一战、创则必成的决心,紧盯重点指标,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重点督查,定期通报预警,加大宣传造势,全面形成创模攻坚冲刺的浓厚氛围和倒逼态势,举全市之力推动温州国模创建。按照年中评估,年末验收的时间要求,推进106个项目攻坚,确保157项创模指标得到有效提升。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提升,全力推进市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力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进一步提高公众满意度。持续推进特色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五大环境品牌,全面展示创模成效和亮点。细化档案管理,确保各类台帐齐全规范,达到创模核查要求。尤其是1950家重点企业规范化建设,各地环保部门要将其作为第一要务、第一难题,各地一把手要定期研究,务必在3月份前完成,规范不了的要提请关停,请各地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是全力推进生态创建。加大对文成县国家生态县创建指导力度,确保通过环保部验收。指导泰顺、洞头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支持永嘉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按照省级生态县创建全覆盖要求,着力加强生态县创建,确保瓯海通过省厅考核验收,鹿城、平阳、苍南达到省级生态县创建要求。继续推进各类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建设,以生态创建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品质提升。20_年创建将推行新办法,所以20_年各地要能创则创,加快推进。

(二)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提升民生环保成效

一是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底线,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和整治。督促实施泽雅等6座饮用水源地整治方案,建立健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实施隐患销号管理,对各类隐患做到及时排查整治,确保饮用水源100%达标。加强重点污染源日常监管和风险评估,落实环境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全力抓好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责任落实,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及重大群体性事件。完善危废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系统,督促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加快投入试运行和天长岭综合垃圾卫生填埋场等环保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医废、飞灰等危废处置难。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减少重金属排放。开展污染场地排查摸底,扩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试点。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是以控制指数为核心,深化大气污染防治。20_年大气考核将列入当地政府重点考核考绩。要开展大气复合污染态势特征评估,建立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根据大气防治规划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发挥相关部门牵头作用。扩大建成区的禁燃范围,督促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任务。强化工业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支撑,完成炼化与化工、涂装、合成革、生活服务业有机废气整治,基本完成各县(市)建成区内大气重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重点控制城市扬尘,推进标准化绿色工地创建,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全面完成县以上城市城区餐饮油烟治理,严厉打击露天焚烧垃圾等行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废气控制。

三是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加大水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涉水污染源管理,推进涉水工业企业纳管排放。制订温瑞塘河整治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塘河整治工作定期考核排名通报制度,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对温瑞塘河保护区红绿蓝“三线”管理。加强水质考核,督促各地开展涉水排放口专项调查,建档入册,对主城区15个塘河劣五类水质站位进行综合施策、限时提升。结合“夜游塘河、月光经济”总体部署,打造主塘河景观亮点工程,督促推进滨水公园、绿道网建设。加快推进鳌江流域治理,建立和完善平阳、苍南两县跨界河流联合防控工作机制,全力开展江口渡国控断面水质改善专项研究和达标提升工作。

四是以建治并举为原则,着力解决区域环境突出问题。按照全覆盖、出精品、抓长效的要求,组织开展新一轮“四边三化”行动,全面整治“四边区域”环境问题。全面完成全市20个乡镇(街道)的环境整治,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城乡面貌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试点。加强重点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按照重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对环境问题突出的工业园区或集聚区,开展整治提升和生态化改造。加强工业固废管理,健全相应管理机制,拓展市场化终端处置渠道,有效解决鹿城双屿、瓯海仙岩等地工业垃圾围城问题。

(三)强化污染减排措施,形成环境倒逼机制

一是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20_年是温州污染减排的决战之年。要按照温州“十二五”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完善方案,落实责任,大力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温州南片等市县两级7个在建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用并产生减排效应,加快各地截污纳管工程建设进度,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不足的.问题,计划全市年度新增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量5200万吨。实施温州3家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中水回用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二是深化重污染行业整治。完成瑞安、平阳、苍南印染园区建设和企业入园,全市合成革生产线在20_年基础上完成削减50%以上产能的任务,全面完成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扫尾工作。加强重污染行业整治后管理,打造整治标杆企业和标杆园区,对已完成整治通过验收的行业,强化标准引领,严把质量关、标准关,对整治出现反弹,关停出现死灰复燃,从严执法,倒追责任。在巩固成果的同时要深化拓展行业性整治,发挥企业积极性,利用老厂区改造、小微园建设等机遇,推进各区县发黑、酸洗、卤制品、塑编等区域性污染行业整治提升。

三是完善 “三位一体”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空间准入体系建设,完成全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严格落实环评政策,着力提升环评执行率,推进各类规划环评,减少环境布局性、结构性风险。加快推进总量控制制度创新,全面实行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排污权回购、抵押、交易机制,逐步实现市场定价。健全总量基本帐户建设,细化总量准入管理,通过总量调剂、以新替旧等措施加大对市级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出台总量控制激励政策,扩大企业排污单位税收率排序范围,倒逼企业污染治理。实现市控以上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全覆盖,提高系统运行有效性。

(四)全力夯实执法基础,推进法治环保建设

一是保持高压执法态势。认真落实好_《关于加强环保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亮剑意识,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严打击,针对重污染行业、危废、涉水企业等重点领域和部位,集中查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按照打击一个、规范一批的原则,通过严格执法、案例警示,倒逼重污染工业园区整治和行业治理。

二是夯实环境管理基础。深入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工作,全面完成第一批400多家环保手续不齐全重点工业企业的整治规范,并针对具体情况,分行业分批次推进环保手续规范化建设,提升示范一批、规范整改一批、清理关停一批,逐步夯实监管执法基础。完善排污许可证管理,按照应发尽发的原则,尽快提高工业企业持证率,探索实施以排污许可证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深化环境信用制度,强化环境信用等级评价激励约束作用。

三是完善监管执法机制。针对温州产业实际,开展企业现状排摸和评估,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提高重点企业监管效率。进一步强化市县两级以及环保、公安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建设,建立并完善案件移送制度,提高联合办案效率。

四是强化执法履职保障。针对新环保法实施后的履职要求,加大培训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推行统一着装,完善执法条件,提高监管执法的效率和环保执法队伍形象。继续推进基层环保站所规范化建设,加强一线执法力量,实行监管重心下移,强化基层执法的人财物保障。

(五)完善共建共享格局,打造公众环保品牌

一是围绕“公众环保、倾心服务”品牌建设,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有计划、有重点推进环境宣传,进一步形成浓厚氛围,提升公众满意度和知晓率。

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健全公众诉求表达机制,深化信息公开,加强环保志愿者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培育、沟通、互动、合作机制建设,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公众参与环保的温州亮点。

三是强化舆情管理。健全舆情网络,建立舆情监测管理队伍,加强舆情收集研判,开展舆情应对培训,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与本市媒体网络的沟通协调,有效掌握环保新闻舆论主动权。加强环保信访工作,及时调处涉及环境的矛盾纠纷。

四是推动环保第三方治理。梳理培育一批一般工业废物处置、污泥综合利用等市场化环境治理设施项目,加强指导帮扶,帮助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建设、投运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增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环保设施第三方运维的市场活力。

(六)推进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环评分类审批改革,实行环保审批等流程再优化。建立重要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联系基层的机制,不断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基层质量。

二是推进智慧环保建设。优化信息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统筹指导。着力开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整合已有资源,规范运行制度,提升管理效能。要强化市县两级联动,推进智慧环保建设。

三是加强科研能力建设。以“全省监测时效第一站”为目标,加大市监测站能力建设,完善监测流程、优化监测服务、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提效提速。推进环科院改革转型,加强环境科研能力建设。推进环评评估制度建设,提高评估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党组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检部门组织协调、处室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纪检监察要按“三转”要求认真落实监督责任,突出执纪问责,形成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抓好下属干部职工的廉政教育提醒。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委作风建设要求,巩固和拓展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正风肃纪力度,解决“四风”和“四不”问题。紧扣“环保八项权力”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抓好权力风险防控,实施利益冲突回避。高度重视基层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万人评议工作,打造业务过硬、素质过硬、廉洁过硬的环保队伍。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工作总结14

一是保持高压执法监管。以“五水共治”和各类专项行动为载体,深入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以环境敏感点,环境安全隐患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绿箭Ⅰ号、Ⅱ号,学校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重污染行业拟入园企业专项执法监管、涉水企业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严格落实“五个一律”监管要求。全年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万人次,检查企业54770家,立案处罚1927件,打击取缔非法污染源2522个,查处涉刑环境案件284起、刑拘495人,数量占全省1/3,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被环保部誉为“温州力度”。特别是坚决查处鹿城藤桥“”特大医疗废物案、瑞安宝源化工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等大案要案,获得市领导的高度肯定,有力地营造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开展1950家重点工业企业环保手续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

二是全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对“12369”环境信访处置流程进行优化提速,实行了“三限时”“三反馈”,即限时受理、限时交办、限时出动和事前、事中、事后反馈,对于群众反映涉嫌利用暗管、槽车、水泵偷排工业废水,倾倒危险废物或发生环境突发事故等投诉举报,以紧急投诉应对,要求20分钟内限时出动;对一般信访投诉,缩短办理时限,压缩整体办理流程至5个工作日,全年全市受理信访件达到12425件,全部及时办结,及时反馈。进一步加强形势研判,全面规范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变被动为主动,及时高效处理微博及其他网络舆情中的涉环境问题。加强环境应急事故的现场处置,严格落实“五个第一”原则,全年全市共现场妥善处置了27起存在环境影响的突发情况。

三是认真落实辐射和危废管理。加强涉源单位及熔炼企业管理,做好废旧放射源与含放射性废物的送贮、核与辐射应急及辐射项目审批和初审工作,深入开展示范企业创建及长效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积极开展污染场地排查工作,完成3个污染场地环境初步调查工作。加强对进口废物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完成危险化学品管理登记年度任务,各类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推荐阅读:

企业扶持纾困工作总结(汇总20篇)

三月学生工作总结(必备19篇)

户政中队每月工作总结(推荐6篇)

整车物流部工作总结(优选5篇)

成立考试中心工作总结(合集26篇)

小学语文年级主任工作总结(优选36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