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依据和价值进行分析

经济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1-31 19:59: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运用,是适应当今中国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即使是在世情、国情不断变化的 21 世纪的今天,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并以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影响着当代社会。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对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索,比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规律等等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达社会主义,那里的经济是比已经高度发展了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即发达的市场经济更高级的经济形态,所以他们认为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将消亡。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这无疑是掷地有声的科学真理。但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就逝世了,20 世纪俄国和中国 20 世纪才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逝世后的 35 年和 67 年,在恩格斯逝世后的 23 年和 55年,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才取得了胜利,而且俄国的主体经济是落后的农奴经济,中国是更为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还是大众不熟悉甚至不相识的很落后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和中国怎样发展经济是苏联和中国的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解决。一些人却看不到自己的无知,甚至掩盖自己的邪念去埋怨马克思、恩格斯没给自己提供现成的答案,马恩理论错了、过时了等等,这是极端错误的。不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在自己的经济建设上,即使基本理论、基本决策正确,一些具体问题未解决;或者基本理论、基本决策和具体实践都正确,但没有随着实践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之积累起来,都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中共十三大提出,新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商品和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发展的阶段。

邓小平指出,当今中国可以搞市场经济,他说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其次,邓小平还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和手段,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矛盾。他认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再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回答了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即资源配置到底是以计划为主还是以市场为主,也就是关于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问题。

(二)是当今中国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苏联建国后实行计划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符合当时的苏联实际。苏联的十月革命成功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包围、侵略颠覆它,使其面临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危险。因此苏联必须高速地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基础。苏联利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立下了不朽功勋。苏联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经济就超过了英、德、法、意、日,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强大的工业和国民经济是战胜法西斯德国侵略的强大物质力量,苏联在消灭希特勒的战争中贡献最大。

在 1929 年1933 年美、英、法、德、日等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严重经济危机之际,唯有苏联经济欣欣向荣,成为全世界人民心中的明星,使得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得不带头学习苏联。但是由于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调整和改革,致使问题长期积累,再加上官员的日渐官僚化、特权化、享乐和腐败,致使计划迟钝、僵滞、上下脱节,问题成堆成山造成经济失衡和严重损失。刚刚完成革命任务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当时从苏联学习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经济的方法,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盲目、混乱和经济危机,而且在新中国工业化基础的建立、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氢弹原子弹的爆炸、卫星上天、核潜艇下水以及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以及反禁运、反封锁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且在上世纪 50 年代初,刚实施中央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不久,毛主席、周总理党中央就发现了高度集中计划运行中的弱点,并开始实施权力下放等各种调整和改革措施。

1956 年 4 月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就已经提出对苏联的成功经验借鉴,错误经验戒除。并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指示在《人民日报》发表论十大关系。邓小平面对苏联经济发展中的教训,面对毛主席、周总理对苏联出现错误的戒除,对中国自己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经济建设的调整改革、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面对当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决定进行经济改革。面对中国被美国为首的列强几十年的封锁禁运带来的经济发展障碍,又面对毛主席、周总理打开的中美、中日关系的大门,抓住机遇,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使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发展到中共十四大确定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而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抵制西方负面经济思潮侵蚀的需要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特别是 21 世纪之后,西方的各种经济思潮相继涌入中国,其中许多是负面的经济思潮。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20 世纪 70 年代,凯恩斯主义已经无法应对西方国家的滞胀危机,此时新自由主义打着改革的旗号激烈地批判凯恩斯主义,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随后就呈现出泛监之势,并很快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思潮。

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认为市场是万能的。20 世纪 90 年代,正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新自由主义方兴未艾,再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新自由主义得以迅速传播。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此济理论很好地回答了计划和市场的问题。减小了负面思潮的影响。因此,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坚决抵制负而经济思潮人的侵蚀。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把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商品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二、实践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向标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的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完善。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突破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起了方向标的作用。

推荐阅读:

基于“毕博平台”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探究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简析经济学在艺术院校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

国民经济相关论文

对《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因素进行分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