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合集29篇)

工作总结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13 19:49: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1

湖南高考的成绩终于成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愁。而为期7天的作文阅卷工作也早已成为过往,虽然期间工作很辛苦酬劳也不高,但最终的阅卷收获还是颇多的。在此,笔者对作文阅卷工作进行了一些总结,同时谈谈一些个人的感想,供各位同仁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关于审题立意

20全国卷1仍沿袭近几年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的风格。试题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进行对比,为考生创设矛盾情景进而引发考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的深入思考。这一命题照应了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总体原则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其最终目的意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并弘扬劳动精神。

试题的写作任务指令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四项:

内容指令:对“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原因并理解劳动的本质及价值。提出希望和建议。

读者指令:考生的听众是复兴中学的同学,尤其是那些“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同学。

文体指令:必须是演讲稿,要符合演讲稿的针对性、说服性、现场感和口语化等特点。开头结尾应有称呼语和礼貌用语。

立意的角度比较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构思:

从整体着眼,可以谈对“三不”的看法及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做辩证思考,如劳动并不妨碍学习反而能促进学习,劳动促使科技的发明和创造,科技能帮助人劳动但并不能取代人劳动等。

二、阅卷的整体感知

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声称自己押中题了,至少很多都写过有关“劳动”这一话题的作文(我校1月份的月考就写过“劳动者最高贵”这一话题的作文,我的语文工作室也推出过3篇学生的优秀习作),对此,我并不怀疑。但即使写过同样的或类似的作文,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的,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相反,整体质量并不高,出彩的、有新意或者说质量上乘的并不多。今年的作文平均分略为44分,稍低于去年,高分、满分作文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多。原因何在?个人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对劳动的认识很肤浅甚至很幼稚,引用的例子不当,尤其是“叙而不议”的问题很突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正因为话题太熟悉,但要写出新意来却并不容易。

三、具体的问题总结

20_年湖南考区的考生在作文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题目过大,很生硬,无文采可言,如《劳动》《说劳动》《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请爱上劳动》等题目大量出现,甚至出现像《劳动模范》《劳动是个动词》《复兴中学》等让人啼笑皆非的题目。还有的就是一个硬邦邦的《演讲稿》三个字,或者根本没有标题。

我们常说“题好一半文”,题目出彩、新颖给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上述题目不能说完全失败,但毫无新意也毫无文采,很生硬,干巴巴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在拟题时很用心,如《劳动使生命更充实》《在劳动中感悟人生》,切入点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用劳动谱写青春乐章》《劳动是青春的靓丽底色》《让劳动之花开遍华夏》《以劳动之风,扬强国之帆》《青春正芳华,劳动正当时》等既标题,有气势又有文采。看到这样的题目,阅卷老师自然是“眼中有光,心中有喜”了,第一印象自然很好。所以,花点心思取个好题,很有必要。

(二)对“劳动”的理解比较肤浅,欠深刻,这个问题很突出也很普遍。比如很多考生谈到劳动就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地不容易,就是环卫工人深夜打扫街道,就是时传祥掏粪,就是雷锋助人为乐,就是焦裕禄扶贫济困,就是王进喜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或者就是袁隆平发明超级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邓稼先参与核试验,大段大段地讲故事,然后发表一通土得掉碴、老得掉牙的议论就结束了。不能说这些例子跟劳动完全没关系,只是他们完全用素材去填充思维的空白,没有对劳动有真正的认识甚至可以说缺乏最起码的理解和认知。说得不客气点,这些考生压根就没去想过“劳动”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一味地去往“政治正确三观正确”靠拢但却是生拉硬扯甚至完全胡扯。试问,这样毫无思想、不会思考甚至有投机取巧倾向的考生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吗?能是有思想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合格大学生吗?

还有的考生偏离、跑题。如把“劳动”理解为“勤奋”“奋斗”“奉献”“责任”等,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

(三)列举的例子过于大众化,甚至是千篇 一律地使用平日里背诵的作文素材,且不加任何思考地直接挪用,做了作文素材忠实的“搬运工”。如上面提到的雷锋、时传祥、王进喜、焦裕禄等老掉牙的例子,还有就是直接照搬“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事迹,如黄大年、于敏、王继才夫妇、其美多吉、吕保民,刘传建等人,新一点的就是华为的任正非或者或者中美贸易战中的5G技术。稍微有些常识的人就知道,他们的事迹难道仅仅是彰显“劳动光荣”吗?王继才夫妇几十年如一地守岛是突出“劳动光荣”吗?吕保民勇斗歹徒也是突出“劳动光荣”吗?谈任正非或5G技术跟“热爱劳动”有什么直接关系?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思辨能力的严重缺失,而这个问题从阅卷现场来看,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四)对原材料中的“内容指令”视而不见,尤其是对劳动的“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的现象没有提及或者只是一笔带过,有提及的大多浮于表面,或者干脆就是大段地抄袭原材料,然后说他们这样不对,至于为什么不对就没有下文了。这都属于典型的“叙而不议”的范例。其实,这个问题解决并不难,只要稍微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三不”的背后其实就是违背了劳动的精神,可以从正反论证和假设论证来驳斥他们,然后再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对劳动的看法即可。

另外,很多考生也没有关注到材料中的“提出希望和建议”这一任务指令,而是在结尾的时候的用空洞无力的口号来代替。

(五)语言不成熟、思维很幼稚,甚至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话语。

如“非洲有个地方很贫困,土地荒芜,他们宁愿将一把的蚊子抓起来煎成一个小饼也不愿意下地耕作”,“一个人如果不劳动,那跟吃了睡、睡了吃的猪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不让我干活,还不如让我去死”用这些来证明“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的观点。还有诸如“_爷爷九十多岁还在研究杂交水稻”“大庆油田工人焦裕禄”等基本常识错误的笑话也时有出现。另外叙述的零碎化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全篇写小时候和奶奶拔萝卜、和同学搞卫生或一起攻克几道超难的数学题等几个小故事,之后抒发一下“劳动真光荣,我们应该热爱劳动”之类的感慨就结束全文了。这些虽是极少数,但也应引起我们注意。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2

本期我担任高三462班、466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学生基础一般、学习状态不稳,我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爱心育人为根本,多找学生谈话,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阶段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教育事业,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项歪风邪气,认真学习,关心时事,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_的有关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教高三以来,一心扑在教学上,安于清贫,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愿做育花的泥土。为人忠诚,做事务实,团结同事,关心同学,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勇挑重担,任劳任怨。

二、教学方面

高三这一期,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学上,所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教学质量。以校为家,全力投入教学。备课求“新”,教课求“活”,辅导突出“针对性”,练习强调“多样化”。备考重在传授方法,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注重高效教学。

备课能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既备教材有备学生,注重掌握大纲要求,吃透教材,弄清每个单元的目标要求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弄清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能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能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力求“活”。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学法传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加强直观形象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学习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

早自习下班辅导学生,提倡学生质疑,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解决,辅导有针对性。

作文教学,我进行了大胆尝试,进行面批面改,注重系统性与重难点的突破性。在省市组织的个性化作文与创新作文大赛中,学生屡次获奖。王朔参加中学生作文大赛获省级一等奖,李钰财获省级优秀奖。

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成绩居同年级前茅。

三、教育方面

教育中,我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关爱学生、寓教于乐,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巧于做过细的学生工作,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对每个班的同学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有的学生交流上十次。引导学生勤反思,善思考,在学习方法、态度、经验等方面不断提高。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督促学生扬长避短。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多与家长沟通,使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学生的成绩居同年级前茅。高考取得了姣好的成绩。

四、教研方面

学生如船,教师如水,水涨船高。从教以来,我广泛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参加各级培训,广泛学习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新成果,并在教学中借鉴运用。同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并把所学的教学理论与同行们的经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法。

由于自身的不懈努力,由我主持的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研究》为20xx年湖南省规划课题,目前已立项、开题,开题中由于研究深入规范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表扬。论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境脉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课件《蜀道难》获全国一等奖;论文《巧用“微片段”,促进作文深度教学》获全国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中学生作文大赛王朔获省级一等奖、李钰财获省级优秀奖;参加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测评获得优秀等第。

即使取得了些许成绩,但百尺竿头,来日方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勇往直前,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3

本学期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遵从教学规律,积极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期工作任务,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总结如下:

一、拟订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学校在开学初就召开了高考备考会议,要求各科任教师写出工作计划,与此同时,年级组也明确了今年高考目标,确定了相关责任人和具体职责。在学科教研组指导下,我们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并确定了工作日程推进表,人人做到心中有高考目标,事事落实在备考工作实处。

二、统一思想认识,培养工作责任心。

随着备考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教法在各个班级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运用。老师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备考教学经验交流,大家都在抓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为高考赢取高考胜利。为此,我们备课组在本学期调整思路,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使每位教师认识到教学质量对学校生存的重要性,使每个教师都有高度的责任感,都充分认识到新课改新教法是备考成功的必要保证。在多次会议上,相关主题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有了很多的启发。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工作责任心得到加强。全学期无一人早退迟到,尽职尽责于备考的每一个环节。

三、加强备考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

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紧抓教研教改工作。在两处室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依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备考计划。在本学期教学中,学校和备课组进行了常规教学听评课,公开课本组被听课的老师达4人,积极组织组内青年教师赛课,参加校际交流教研活动共3次,参加了乐山市高考语文教研会,组内平均听课量达20节。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在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中,杜绝了走形式而不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活动。

教务处和学科组每月月底要抓好全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在检查工作中,要检查教师的教案、测验、作业批改、作业分析、听课记录、晚自习、学生对教师上课情况评价等。在检查中,备课组做到了认真检查记录并总结反馈,申智勇等教师常规过硬,备课精要。同时对于集体备课时发言无准备、出卷不严密等问题及时提出了批评,整改意见。

备课组每周都定时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形式多样化。周周有专题、专人说课,听课教师对说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了全面的研讨。

另外,备课组还积极鼓励和安排教师大力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进行网络教学和资源的利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推广开”的备考思路,引进了各名校历次调考、诊断考的相关试卷,组织自测自评,从横向分析中得到了启示和锻炼,促进了我们备考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

在本学期为了使全体教师全身心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在开学计划中拟定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教改活动。如教师论文比赛、青年教师赛课、“三爱三节”学生作文大赛校中学生硬笔书法大赛等,其中我组陈劲松老师指导的高三八班学生蔡丽敏同学获得市局组织的“三爱”现场作文大赛高中组唯一的一个一等奖。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师生们的教学热情,也丰富了我校教学活动。

五、发挥青年教师、老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一个学校的发展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为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高考备考,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进行传帮带学习。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们的年轻教师在备考中都得到了新的锻炼,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效果明显。但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调动学生在高三后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后期备考的高效性、科学性等都是下期我们要积极探索思考的课题。

转眼间,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的组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先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共同进步。

我们高三语文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所以,从开学初我们就定下工作方式:围绕在高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刘永红老师周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激情、努力的优势,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高三语文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梳理高考的各个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几乎每天都是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二、加强备课组研讨活动。

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保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办法。事先按照教学计划确立好论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有了集体的智慧,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既能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又注意给与青年教师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备考中锻炼能力,试着挑大梁,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不至于一届高三跟下来亦步亦趋,学无所得。

另外,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是我们高三教学时的一个重要方针。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向学生倾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决定,不能单纯地陷入到题山题海中去,而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我们组十位老师按照“四一一”的纲要,分组分专题精编了学案、练案、纠错卷和综合卷,并且不断进行分层次的课堂实践。在这些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研讨中,我们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环节的名称以及课堂使用时间,逐步形成了复习课三程式:

①研讨型,其程序为:诵读巩固——归纳要点——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课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为:考点解读——典例探究——重点训练——反馈小结。(专项)

③情景型,其程序为:例文展示——师生研讨——亮点突破——升格训练。(作文)

三、提高课堂效率,规范学生答题。

响应学校“五三二”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组认真践行学校提出的四阶段复习课教学模式。本学期主要进行第一阶段“设疑、解惑、反哺”的专题复习。

1、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针对每个单项训练,我们都能做到精讲多练。先以我们的复习资料“三年高考二年模拟”引路。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经得起推敲和考验,思路比较明确。学生通过做这类题可以初步感知高考,对高考的内容、规律等有初步的把握。这时,老师引领学生探求方法规律,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力求讲到位、练到位、讲深入、练深入,直到学生能够较准确明白的把握这一单项为止。我们先要求学生认真做、仔细推敲,,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我们实践应用了“当堂练”课堂模式,而对于讲评课,我们正在逐步验证“15+25循环课堂”的模式,即:每次专题试卷学生课堂25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教师收起批改,下节课15分钟讲评。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卷面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知道,帮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以便于提高成绩。

2、强化可得分点。

这几年的考纲明确规定了高中阶段应该掌握的64篇古诗文背诵内容。从这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在这个范围内。背诵了就能得到分。相对来说容易些。许多同学常因为背诵内容繁琐而且就6分,不愿意背,导致会的得不到分,不会的不得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早读时间、课前时间,提问、考试、批改、纠正,强制执行。

3、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语文知识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是精选时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按照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系列,供学生阅读。

二是我们鼓励学生阅读报刊,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读者》《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意林》《作文素材》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广泛交流。

四、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说到不足,我觉得教研空气还有待浓厚,教研生态还很闭塞,教学涉及到课堂,教师,学生三方,任何一方被忽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另外学生对语文仍旧存在轻视心态,在下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本学期经过四次月考凸显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卷面、答题时间的把握、答题步骤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强化。

下一步的打算与措施:

1、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2、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3、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团结互助、不断学习,十位成员辛勤工作,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取得了几次联考的较好成绩。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扬长避短,尽自己最大努力,力争高考创造辉煌!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4

(一)对作文题的看法

劳动,一个从小就很熟悉的话题,小学中学作文练习应该也写过不少,到高中毕业时还要再写一次,是不是有些太陈旧了点?太低估了学生的水平?毕竟这是大学选拔性考试,一个毫无新意甚至有些陈腐无聊的话题要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去写,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有人说,这样的题目拉低了整个高考考生甚至国民的智商。如果这样严肃的国考依然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往思维的纵深处去行走的话,又怎么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纵深处行走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只能在低层次、低效率的怪圈里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是有良知、有远见、有专业素养的语文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不过,回过头想,现当下的中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劳动的时间本身就被大量挤压甚至完全丧失,劳动的生态环境也并不具备,尤其是社会对体力劳动有一种潜在的轻视甚至鄙视的心理。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怎么参与很多劳动实践,对劳动的认识本身就不深刻,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深刻的文章来呢?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从一开始我们就不能期待通过一篇高考作文就能改变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当然,更不能因此而扭转整个社会业已固化的劳动观。

(二)对审题的看法

行文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审题不准就会导致偏题走题,这是常识。而这次作文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以“热爱劳动、理解劳动、尊重劳动”为话题的中心,但很多考生却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完全另起炉灶,比如大谈“青春需要奋斗”“人生重在奉献”,或者打擦边球,比如大谈“人生在勤,不索何求”却不谈劳动。这是典型的审题不过关,对命题的概念内涵及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不清,抓不住关键和中心。

(三)对作文思辨能力和作文素材的看法

思辨能力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可贵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对世界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个高中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来说理应具备,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更要培养学生的。但看看我们的高考作文包括我们的平日的作文训练:作文素材满天飞,政治口号到处是(尤其是大量引用_的讲话),思维的肤浅化、语言的幼稚病触目皆是,高中生写出来的文章深度和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上了三年的假语文”,语文老师的“专业尊严”瞬间被击垮,真的悲哀啊!

可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甚至不愿思考和分析问题,他们愿意这样吗?当然不是。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学生的原因很多,此处不讲),我们教师也难辞其责:一是我们平日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素材,学生没消化吸收,造成“素材积食”,临场时懒得思考就把素材搬来救场意图蒙混过关;二是平日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居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被扼杀掉,久而久之学生已习惯了教师“思维的喂食”,哪里还会独立思考?更遑论深入思考了。三是思辨能力的强化训练很少甚至完全缺失,甚至有时候教师自己就是照着参考答案中的思维去给学生讲解作文的。

如果再往大的方面讲,我们整个的应试环境本身就不鼓励也不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甚至也不鼓励学生讲真话、讲自己的话,学生人云亦云、墨守成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他们最终选了一条“最轻松”(其实并不轻松,要背记大量素材)“最懒惰”(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偷懒)“最取巧”的办法,“作文千篇 一律万人一面”的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认为,作文素材不是不要,也不能不要,毕竟这本身也是作文论据重要来源,但在利用的同时,一定要消化吸收、内化为己,特别是要学会有选择性地巧妙运用,要加工处理,要学会“简述事例,深入分析”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事例。这个指导我们教师要主动、有意识地去承担,更要有方法、有艺术地去做,而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思考者,而不是一个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或者“复读机”。否则,以后的高考作文还会出现素材泛滥成灾的局面。

写到此处,想请大家欣赏一位考生的片段:

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心灵的感悟。

当你劳动时,你才会明白勤劳的意义:当你注视着干净的居室,你会懂得劳动付出后获得回报的快乐与成就;当你双手拿起扫帚,告诉我们的是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弯腰扫地,告诉我们的是做人要谦虚,平等对待万物。当你将垃圾分开倒入垃圾桶,它让我们懂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有属于它的地方。

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尤其是当你在野外全身心投入劳动时,你所有因喧嚣热闹而暂时沉潜的思想此时会一一在你脑海中显现。你因群聚而平凡的大脑会在此刻像明珠脱尘,熠熠生辉。而当你一个人劳动的时候,也是与自然最亲近的时候,人群的欢笑倏然隐退,如潮水般涌向的全是是风声、鸟声,树叶沙沙声,白云飘过的声音,自然万物的私密言语,在此刻会被你全部知晓。

同学们,劳动使我们健体,劳动使我们静心,劳动使我们明智,让我们放下手中的书本、手机,抛弃劳动无用的谬论,投入到劳动中去吧。

这几段文字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对劳动的认识相比较那些大段引用熟滥的例子是不是要好很多?虽然有些语句过于文艺化,个别句子还欠成熟,但对劳动的认识却真实而细腻,很有个性,也比较深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舒心悦目,脱颖而出是自然的了。

(三)关于优秀作文的样子

这个问题语文老师应该有共识:

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内容紧扣材料,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有文采,这是作文的内核。

至于外形不外乎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此外,我个人认为,优秀作文绝不是临场写出来,而是长期练出来的,是长期的阅读、思考与写作训练的综合,而绝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或者说技巧永远是末流,核心的东西还是语文的综合素养和个人的人文修养。

优秀的作文也应该是考生与世界、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浅薄的,是厚积薄发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是宁静致远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是沉稳大气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优秀的作文让人一读就能感觉到一股“气”,一股天然之气、浩然之气、人文之气,这种气一定要积淀,要涵养,平日下苦功夫才能得到。

以上就是这次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些看法,不全面,也不成熟,很多属于个人看法,各位观者见仁见智,取舍自定。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5

常听领导说,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但是我从来没听有人说教师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当然也没有人说,教师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学校与学生就像父与子的关系,有时倒让我分不清谁是父,谁是子。

教师算什么呢?学校、学生、教师这三者像是一个健全肌体的骨胳、血液和肌肉,教师大概就是那肌肉,胖点瘦点没什么关系。

语文组今天大组教研,第一项内容有王老师谈高考阅卷体会。按理说今天谈高考备考才合理,毕竟这是燃眉之急。再一想没有过去高考的经验教训怎么能备好来年的高考,这就是人常说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明日黄花也是花。

王老师是个严谨认真对教育事业执着的人,他的语文教育观就是语文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我悄悄地给他下个定义叫技术型语文老师,组里的人都羡慕佩服但是目前我还真没有发现谁像他,更不要说谁有他的影子。老师们听课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不来。

语文老师是有个性的,其实谁都是唯一的。

一想到王老师给介绍经验我就像看到了《老人与海》。

王老师今天介绍的体会主要谈作文审题和评卷情况,以及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些情况。

王老师是用书面形式呈现的,他的经验体会中有相等数量的金子让我们去攫取。

第一,作文教学的文体意识。记叙文要将主题渗透在全文中,不要在最后才有几句总结的话还要写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议论文要观点鲜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说理;材料要典型,典型不是说新材料,即使是人都用过的换个角度就是典型,分析要有意补充材料缺陷;句子和段落都要讲究衔接自然。散文要旁征博引,形散神不散,多用发散思维。

第二, 训练作文要循序渐进。比如分论点到底有几个角度,怎样结尾。典型材料要带着观点去叙述,叙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 学生要学会欣赏好作文,但首先得懂得什么是好作文,先教点套路,会套了再放手去写。

王老师说高考作文是一锤子的买卖,只有那一次最重要,但是练习却不能随意。作文写得好有两种风格,像庄子那样博大,像苏洵那样精巧。

学校不能没有学生,学生不能没有老师,这个关系是手心和手背。做老师的教学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修养,作文如此,人生也如此。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6

20xx年下半年,我任教高三文科xxx班和高三理科xxx班两个班的语文课,一期来,我努力学习,辛勤耕耘,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好像找到了实现自己跨越发展的方向和平台。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教材的背诵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

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

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著提高。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7

本学期我担任日语文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争取较出色的完成高三语文语文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语文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王鹏洲、林和海等具有丰富高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名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我基本上是以校为家,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全身心投身于教学工作。

二、教学方面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高三语文语文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语文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王鹏洲、林和海等具有丰富高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另外,深入研究考试大纲,重视信息的沟通,在高三开始,细致研究分析20xx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在教学中,除了抓紧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外,还注意和同事研究学习,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授到复习考试的`合理安排等教学环节,认真吸取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的4~6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还有作文。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从四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深化辅导。另外,专项复习,狠抓薄弱环节。

1、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长短线结合,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穿插在下面各专题的复习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穿插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精选题目,做到短平快,尽量不影响专题复习的正常进行。

2、复习文言文,我们把大纲规定背诵的10篇文言文和30首诗歌归拢在一起,印发给学生。将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归纳总结也印发给了学生。文言文复习中不足表现在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该师生共同归纳再整理,另外忽略了教材所选文言文的作用。

3、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

(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

(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

(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自己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8

高考阅卷落下帷幕。从6月10日开始到6月19日结束,历时10天。这10天很苦很累,但收获也颇丰:是战斗,是历练,也是学习和提升。今年的阅卷体会尤其深刻:

全国卷1语文写作仍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着眼时事,提出十二个“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材料仅67个字,但信息量很大,12个关键词中有正向的10个,反向的2个。作文材料贴近时代、社会,体现了国家倡导的重视传统文化的方向及关注时下中国国计民生的问题。是一篇具有社会价值趋向、高度开放性的作文。

一、关于写作要求:

(一) 解读关键词内涵

一带一路:大国担当 合作共赢 开放交融 传承创新

大熊猫:自然遗产 中国名片 友谊交流

广场舞:娱乐方式 健康活力 欢乐幸福祥和 大众文化

中华美食: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魅力

长城:文化遗产 中国符号 民族精神

共享单车:创新思维 共享经济 绿色出行 文明规范

京剧:传统文化 国粹艺术 继承发扬

空气污染: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 发展震动

美丽乡村:绿色家园 协调发展 幸福生活 新农村建设

食品安全:绿色健康 关注民生 道德法治

高铁:中国科技 中国速度 生活新方式 中国新名片

移动支付:互联网新时代 方便快捷 时尚安全

(二)解读题意:凡是从12个关键词中选择2-3个,能够形成合理关联,呈现中国形象的某个方面,均视为符合题意。考生所选的关键词可以是同向的(几个关键词指向一个方面):文化中国创新中国 时尚中国;可以是正反的,如(美丽乡村和空气污染):绿色中国 发展中国 开放中国 富强中国 美丽中国 。可辩证地看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上升到“中国精神”“大国气象”“大国责任”。

本道题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生活的国家、社会是否保持足够关注,并能做出清晰描述或判断,题目较好地体现了选拔人才时对考生价值观考量的“国家意志”。

二、考场作文新情况

(一)高分、满分作文突破大。此次高考作文阅卷与往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取消所谓的“保险分”。强调优秀作文要敢于打出高分甚至满分,差作文也要给一个合理的符合他作文水平的分数。总之,让好作文不吃亏,差作文也很难蒙混过关。对给分放不开手脚,给分总是趋中的老师,质检组要发信息提醒,找去谈话,直至取消作文评卷工作,改派到其他阅卷题组。如此一来,则高考作文成绩差异将由原来的不相上下,一变而为天壤之别,高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现。以往河北省阅卷相对保守,几乎没有满分作文。今年有大胆的突破,五十大几分的作文有很多很多,满分作文也有十几篇。

阅卷组的指导思想是:“要利用高考作文阅卷的杠杆,彻底改变高中作文教学地位不高的状况,引起学生与老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足够重视,让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种草的只能得荒草。”

(二)“万能素材”用不上。一直以来,有不少学生写作文言必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爱迪生,以为只要呈现出丰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作文分就一定不会低。其实大错特错,“一个屈原摆平六年高考题是一件极其荒唐的事。”这两年的作文与以往的“经典素材”基本沾不上边儿。如果考生不关注社会,不思考生活,一味地生拉硬扯堆砌事例,作文分数只能低得可怜!

(三)名言引用相对集中,不知谁是聪明人。“如月之升,如日之恒,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抱朴子》里的名言,拿破仑、易卜生、叔本华的金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若写共享,开头会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诚哉斯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近年来我国也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共享的观念”,结尾引用维克多弗兰克尔的话:在任何情况下,人最后拥有的权力,就是选择态度的权力。好多文章一看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一个学校统一的模式。引用自然恰切,这种尝试是可贵的。

(四)优秀的作文都有一个大“我”的存在。如《挥斥方遒,尽显大国风范》,从高铁成就、影响,结合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制造的辉煌成果及美好前景;如《强国中的小民尊严》舌尖上的中国:食有所味;脚步下的中国:行有所享;乡村中的中国:居有所美。如《三国助你看中国》:国防——长城,国宝——熊猫,国粹---京剧;《展全球视野,奏华夏强音》立意有深度,站位高远。纵观20高考语文作文,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高度关注,对时代变迁十分敏感,这就给我们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敲了一下警钟,应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鼓励学生拓宽写作的视野,大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三、老生常谈旧问题

(一)爱你在心口不开。有的考生写800字也要把“美丽乡村”绕开,写900字也要把“空气污染”绕开。他写杨柳、写小桥、写流水,就是不说“美丽乡村”,追求所谓“含蓄”,这是方法不对。应该把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区分开,不要把所谓含蓄当做考场作文优秀的标准。正如阅卷组长石家庄一中孙夫振老师所言,现在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给学生设置了情景,设置了问题,明确了任务,考生只要问什么说什么,可以先像做大阅读题时,问什么答什么就可以。千万不要一写作文就要先端好架子:我要写作文了,这可是作文呀!这样就不能“以我手写我心”,满篇假大空,让人厌烦。这是方法的问题,要告诉学生先写对,再写通。当然不排除还有学生是能力问题,给了12个关键词,他写了8、900字,一个关键词用不上,是没看懂题意,就像老师问旁边有空位的同学:这个没来的同学是谁?他答:他去厕所了,他请假了。答非所问,让人哭笑不得。要训练这部分学生先明确题干,弄懂题意要求,再按要求写文答题。

(二)卖弄文采迷惑你。有的文章一开头就先写一段华而不实、莫名其妙的话,妄图来“征服”阅卷老师,全然不顾其中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花开灼灼,梅艳芳菲;杨柳依依,风姿绰约;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此之曰“美丽乡村”;还有的同学乱用排比:树苗茁壮生长,因为背后有大树枝繁叶茂;雏鹰奋力向前,因为背后有雄鹰展翅翱翔;小溪欢快流淌,因为背后有大海波澜壮阔;我们的祖国如今似巨龙腾飞……

这些孩子无非想投机取巧,想讨好阅卷老师:你看你看,我是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这尚可理解的话,那么,有的孩子一味套用十几年来用得很俗滥的“名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艳的……那就不是让人无奈,而是令人作呕了!这是态度问题,必须要端正。

(三)小细节影响大形象。1、先说题目:人靠衣装,文靠题装。一个作文题目就很能体现考生的才情,彰显考生的个性。《中国关键词》《论中国》《吃货》《共空美》机械呆板、空洞乏味,让人望而生厌,大倒胃口,基本能评判出该学生的语言素养,表达能力。而《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雅俗皆乐,幸福中国》《来中国,遇见最美的你》《在共享_赢》《大美中华,有容乃大》《大国崛起,巨龙腾飞》《蛙鸣伴驼铃》《美丽中国走起来》这样的拟题精炼简洁,寓意深刻,富有创意,具有美感,瞬间秒杀一大批!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文章标题确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绝不可等闲视之。

2、再谈卷面。“没有人愿意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更何况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高强度的劳动本就让人头晕脑胀,那么一份字迹潦草、卷面脏乱的试卷在阅卷老师看来,无异于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突兀在眼前,令人不忍直视,或许其内容精彩,立意新颖,表达出色,但恐怕也会因其可憎的面目而被拒之门外,得了个低分。但若一打开一份试卷,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卷面布局合理,无明显涂痕,他们眼睛定会为之一亮,精神定会为之一振,在看过了诸多“乞丐”后,突然出现这么一位俊朗秀美之人,他们的感觉一定不会差,也可以说,他们对作文之人的第一印象相当好,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因为作文是所有考试中主观性最强的一道题目,同样的文章,由于书写等方面的原因,不同老师评分悬殊。

所以,我认为细节不细,小细节确能影响大形象!

四、备考启示

(一)加强书写规范化的训练。

在平时答题时,我们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促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清楚工整,少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特别是在时间紧,答案差不多相同的情况下,书写往往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二)让学生熟悉评分细则,强化规范答题。

关于作文的五个等级,专家都给出了每个等级详细的评分细则和标准。作为高三语文老师,不仅自己要清楚阅卷场的评分细则,也应让学生了解高考评分细则。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决胜高考”。老师可结合高考试卷,详细地讲解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并可组织学生为自己评分,以此来强化得分意识。在平时作文批改、考试阅卷时,老师更应规范给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考分。

阅卷有发现有心得,及时整理记录,指导我们新一届高三的写作备考。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9

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

作文其实拉分不多,但是如果你没写完,扣十分十二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你抓紧最后的时间,写个结尾,基本上就只会扣个7分左右。

此外,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化”,它可以使阅卷人眼睛一下子亮起来,但是千万不要使用非常晦涩的标题,建议简单直接比较好。如果第一眼都没读懂标题,那也会让你的基础分降低。

语言功底弱的考生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考生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所以考试整体上是按照顺序来做题,但是一定要学会取舍。

抓紧时间。不为小题纠缠不休。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选择题填空题完成,也只能花50分钟左右,不可在选填题耽误太多的时间,影响后面解答题的发挥。

尤其是基础题,以选择题的前八题,填空题的前四题,解答题的前三题,一定要死死的抓住这些得分点,数学就不会考太低的。

英语作文首先字数要够,只要字数够,最低7分、8分可以保证到手。

最差最差的情况,就是你不会写英语作文,那你就从选择题或者阅读题目,或者完成句子里面挑几个句子出来,替换为作为中需要的单词,一定要避免作文字数不够的情况。

不建议学生在英语作文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尤其是很多同学喜欢打草稿,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在纸上写一个作文的框架以及主要观点,就可以直接在答题纸上写了,如果你的写作文速度慢,那就更不推荐打草稿了。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10

福建省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在人们的期盼中揭榜。轰轰烈烈的新课改,终于迎来了喜人的成果。单从语文这一科来看,无论是优秀率还是及格率,较往年都有突破,可见新课标已凸现成效,更证明了高三阶段我们所采用“夯实基础,稳中求变”的复习方法是正确的。

本学年我承担K三年8、9两个理科平行班的语文教学,当时学生基础薄弱点很多,知识面比较狭窄,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大部分同学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本学年我制定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 明确复习目标,制订复习计划

今年的高考复习,较往年不同,由于采用新课标教学,无论教材、教法或教学形式,均与以往不同,而高考要考什么,怎样考,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茫然,如何复习心中没底。新考纲出台后,我们认真学习考纲,了解考点,明确目标,把握新考纲特点,然后根据大纲要求,逐一制订复习计划。具体安排是: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编写教学进度表

新考纲考点多,涉及面广,内容复杂;而备考时间又很紧,短短一年,除了全面复习,还要穿插若干次的模拟考试。如不科学安排时间,便会漫无边际,穷于应付。为了使复习更有步骤,有条理,我们备课组首先拟定了一份教学进度表,按考点和实际复习时间合理安排,编成表格,任课老师人手一份,统一进度,统一计划,统一测试。

2 、根据学生实际,分阶段安排复习内容

复习分三轮,第一轮各知识点复习,全面打好基础;第二轮抓重点、难点,补缺补漏;第三轮综合训练为主,强化应试能力。

二、 多方搜集复习资料,备足复习食粮

1、 选择有权威的复习资料

今年依旧是福建省自主命题,故我们着重选择省新课标高考命题研究组编写的《福建省高三语文备考建议》,这份文件密切结合高考的改革方案的要求,能较好地传递信息,科学设计,操作性强。我们以此作为学生复习的主要资料。

2、参考其它省市编写的复习资料

每年高考复习,各省市都推出一大批复习资料。这些资料鱼龙混杂,其中不乏有一些创意新、题型新的训练题。但也有一些是老题重用的,缺乏针对性,多做了会浪费复习的时间。为了使复习更有实效,我们借鉴其它省市一些资料,按考点落实专人负责,从中选取较适合的'训练题,自行编印,发给学生。

另外,自己定购一些专刊,如《语文月刊》《海峡教育报》等,作为复习的参考。并借鉴外校的试题,互为补充。

三 、注重课堂效应,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高三的讲课特点与高一高二不一样,高三课时紧,内容多,每一节课都很重要,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影响进度,甚至影响到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课后经常印发一些资料,内容包括美文选读、方法点拨等及时发给学生,并给出时间阅读。

四、 细致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讲述身边高三学子成功的典型事例,在鲜活的事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激励学生奋进。同时指导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制定具体进步目标,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做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积极奋进的心态,明确不足,努力进步。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的备考做法。由于是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各方面还在探索之中,难免有很多考虑不周之处,但关键一点,就是我们全组老师能够充分重视这次复习,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围绕考点,扎实抓好基础,全面进行复习;并积极关注各地有关高考新动向,注意各种新题型的训练,使学生在扎实掌握好基础的同时,也能适应各种题型的变化。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因而取得了今年高考的较理想成绩。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的教师生涯刚处于起点.我会始终如一,不断努力。

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总结范文11

一、 试卷结构与特点

纵观我省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强调经典的阅读与理解。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在总体结构、内容、形式上没有大的改变,但试题的古诗文默写部分都是非常经典的名句;课内文言部分由原来的10分上升到11分,而且试题都是对《论语》名句的体会与理解;名著阅读也指定了具体的范围,必须是安徒生的童话,否则就是0分;这一变化表明: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是学好语文、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引起广大学生及教师的高度重视;第二,读书,是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离开了读书与积累,语文的学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突出能力考查,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本试卷由原来的总题量26题,减少到现在的总题量25题。这一变化,为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这样既便于发挥学生的最高水平,也便于真实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时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要深入理解文本才能完成,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回答问题。

3、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本年度的试卷,更多地关注了生活。如第8题的对联和作文“端午的味道”都是对传统以民族文化的弘扬;现代文阅读关注了上海世博的召开;材料作文关注了玉树灾区的同胞生活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因而,我们日常的教学应特别注重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这样看来,中考的整体方向应该是降低试卷的难度,注重平时的积累,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注重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和对生活的关注。

学生能运用语言准确而行动地表达内心的感悟与想法。

二、 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抽样成绩分析:(表一)

2、各大题得分情况:(表二)

一、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与理解

文言文

课外现代文

名著阅读

三 作 文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一)、试卷综合评述:

学生答题主要问题情况分析但在阅卷中,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中考试卷分析(二)

今年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的命题,仍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和《恩施州中考化学考试说明》要求,注重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问题的探究性与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大事,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是一套成功的中考试卷。

一、试卷特点:

今年中考试卷有如下特点:

2 、整体难度较 08 年持平,选择题难度基本不变;

填空部分突出了初中与高中知识衔接,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探究、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

实验探究 9 分,赋分比值增大,对实验探究的“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等多个环节的进行考查,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

计算部分虽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但在设置问题时巧妙的将其设计为固体剩余物多次加水而找出数据变化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突破口,考查学生运用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区分度高,是今年中考题的一个亮点。

3 、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化学试题的选材侧重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科技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在真实的化学学习情境中触及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价值取向。很多试题情境都是学生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如试题 1 、 4 、 5 、 8 、 11 等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3 、立足基础,注重探究。试卷考查了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气体的制取技能、基本计算等化学的主干知识都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探究性试题在源于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凭借学生的化学基本功,着重对解读化学事实,作出假设,分析问题,合理推测,验证假设,反思与评价等探究方法与能力的考查,着重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思维空间。

二、数据统计:

实考人数

优分人

优分率( % )

及格人数

及格率( % )

低分人数

低分率( % )

平均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试题常见错误分析

选择题第 9 题,错误较多,可能是题干本身有阅读障碍,正确答案应该是 B ,部分同学选 A 。

选择题第 10 题,学生对此类题的解题技巧没有很好掌握,错误率较高。

填空题 13 题的第 3 问是题给信息“从化合价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错误:主要是化学方程式不配平、不注明反应条件、化学式书写错误等,审题不仔细,

第 14 题是探究题,也是本试卷失分最多的一题。常见错误:预热的“预”字,书写错别字出奇的多,只与是与预同音的字出现了八种写法;后一空是对“某同学进一步参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气体为 CO ,他的操作是”对“操作”的理解不到位,相当多的同学答成“将燃烧的气体能入澄清石灰水中……”,这种方法是很不具可操作性的。

38 题为一个 5 分计算题,得分率较差。常见错误:多数由于基本功不扎实无法动笔,部分学生由于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造成全盘皆输。少数学生出现计算结果错误而丢分的现象。此题,不是满分就是一分或零分,两极分化严重。

(二)答题中暴露出的问题归纳:。

1 、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失分现象非常普遍。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方程式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到位,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条件,未写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等的情况相当普遍;不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等等。不难看出这些试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题目本身难度大,而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不高以至对这些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的。

2 、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如:元素符号的书写大小写字母问题,错字、别字,物质化学式书写张冠李戴等,近年来试题的开放性较强,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一些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3 、科学探究、读图识图、实验能力较弱

本套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实验评价的能力、实验与计算相结合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等。解题中反映出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图象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得分率较低。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 、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

阅卷过程中普遍反映出的因为学生读题粗糙,信息理解不够造成的错误比比皆是,反映出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解题习惯养成的培养不够,注重解题得出结果而不注意过程理解的情况比较严重,机械式的教学痕迹较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问题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列入到教学常规环节中去。

2 、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答题规范性练习,加强学生手工计算能力培养。

试卷反映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比较淡薄,规范答题的能力较弱。尤其是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文字叙述等方面,有的学生词不达意,化学式书写随心所欲。因此,加强学生规范化答题训练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的足够重视。平时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稳扎稳打,通过强化识记、理解记忆、一题多解等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开展针对性地类似训练。

特别强调,学生平时使用计算器,一旦离开计算器,其计算能力相当弱,连最简单的比例式计算也不能处理。

3 、重视过程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简简单单给出结论让学生记,给题目让学生练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方式,教师应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 、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习题类型的训练

这是近年来世界上各国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它考查内容广泛,立意新颖,具有起点高,落点低,区分度好的优点。该类题目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考的热点。所以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关心社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现象和问题,用化学语言解答问题。

5 、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考命题的能力立意越来越突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真正理解化学的精髓。因此,加强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研究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6 、注重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

化学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化学实验。新的课程,增加了很多科学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应该引起教师教学中足够的重视,如果学生不亲自动手实验,只听教师讲解或看教师演示,学生只能获得间接的实验经验,对于很多本源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解答一些注重探究过程的实验题目时就会出现问题,抓不到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克服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究分析;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描述的教学误区。

五、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中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因而对于新课标所要求的课程目标应该在中考试卷中很好的体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今年的中考化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色,即加强对学生化学科研部实用性的考查,又加强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加强考查(主要体现在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中考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总体评析

1.中考出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不出繁、怪、偏题,在保证基础的同时,把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巧妙地溶入试卷当中,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和进行判断、分析、推理、表达完整语言的能力。既保证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基本分数,又达到了高中选拔人才的目的,体现了中考的考查要求与方向,对今后初中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二、试题评析

3.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一向被看作是中考拿高分的决定因素。题材广泛多样,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文章更新颖、时尚、实用、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并富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第一篇主要是讲购物,这很贴近学生生活,第二篇的Steve Jobs的故事也因为今年他的逝世而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电脑感兴趣的孩子们。 阅读理解的考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迅速捕捉信息和具体细节的能力;考查了学生面对生词,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词义关系进行猜测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精心阅读、排除干扰、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的综合运用能力。

4.短文填空。短文填空是今年的一个新题型。主要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非谓语动词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考查了连词,名词的单复数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一定要在读题时做到瞻前顾后、左思右想、抓住句子的关键词,才能充分考虑到句子的前后语境、习惯搭配、修辞及句子结构,来决定动词的正确形式。

5.完成句子。这类题型考查了状语从句、疑问句、祈使句、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在不同时态中的运用以及固定短语和句型的用法,选取的句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句子,充分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和使用语言的目的性。考查的5句话都比较简短,但一部分考生不能细心地读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字,也不考虑句子结构,造成翻译时有遗漏或错译的情况。比如第63题:After that,her teacher _______(更多地关注)her.(pay)学生首先要 想出短语pay attention to,还要留心“更多”一词,最后还要注意动词的形式。所以这5题虽然不难,但是要得满分也是不容易的。

6.功能阅读。功能阅读的内容也是充满时代气息的,它描述的是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感人事件,同学们对此很熟悉,给他们答题带来了基础和自信,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音标的认读能力和对词汇的记忆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7.书面表达。书面表达考查的是学生将所学英语运用于实际的真实能力。因此每个老师对书面表达赋予了高度重视,也在考前会作一些压题训练。认为会考一些和社会热点话题息息相关的题目,可是这三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再次给了我们明确的导向,那就是考查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种考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可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施展综合运用能力的空间。本次考题就是介绍自己的业余爱好Hobbies,这和平时的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而我们考前的押题训练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了。

三、试题对今后的教学导向

淡化语法、加强能力考查始终是英语教学评估的方向,加强试题基础知识和强化能力检测是试卷对今后英语教学的积极导向。

1.试题杜绝了偏题和怪题,强调基础性和原创性。其目的在于引导日常英语教学恰当运用英语教材,强调最基本语言知识的落实。

2.试卷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开放性试题要求设计,引导英语教学体现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

3.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强调对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强化交际,努力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体现语言的工具性。

四、相关的对策或建议

英语老师要更好地把握《英语课程标准》对日常教学的指导。今后的英语测试会更加强化“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原则,基础知识的考查从注重语言形式转变为注重语言意义,并要求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其特定的含义,在情景设计上更加灵活和实用。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在注重语法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应用价值。

1.抓好听力训练关。从初一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再把习惯变成能力。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有关五级听的要求,加大听力训练量。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技巧,还要扩大听力资源,使学生能尽可能多的获取语言输入量,使其听力水平逐步提高。

2.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促进口语交流。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正确使用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有助于开展口语交流活动的材料,要设法创设交流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强化阅读,正确引导,开阔视野。随着《课程标准》的实行,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考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由过去五个W的浅层考题过渡到找出短文主旨、推断深层涵义、文中细节和猜词解义,特别要注重语篇和应用。为此,在初中阶段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考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而且要帮**生掌握阅读技巧。

4.循序渐进,加强训练,提高写作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平时的训练时,要分阶段进行,有内容,有侧重。要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的能力,找准切入点。要学会互评作文。同时教师应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注意书写习惯,增强写作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考试题在减负的呼声中开始偏易,这给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对我们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有着极大的鼓舞。从今年中考试题中我受到的启发是:一是,吃透教材,掌握重点和要点,考什么不考什么,要心中清楚,在教学中尽量不要做无用功,不要耗大量的时间在大纲不要求掌握的知识上。二是,训练到位,尤其是中考中要考的完成句子,它就是书本中单词表中的短语,这个分数丢了实在可惜。三是,一定要将每种词的用法讲透练透。四是,不要教死书,注意观察社会热点,结合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课外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考生才会考出好的成绩。

五、我校的备考经验。

回顾20_年的中考备考历程,我们在艰难中前行,在困境中跋涉,最后取得了令学校和我们自己满意的成绩。我们的成功做法是:

一、依纲扣本,有效复习。教学大纲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要求的依据,也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从中领会命题思路,掌握复习重点。

二、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单词,成百的短词和词组,几十种句型,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语法项目,小到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网络图”。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具体问题按“图”寻找答案。

三、专项练习,有的放矢。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多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听力、阅读理解、写作。语法包括单词拼写、词类、词义和词语辨析、动词时态和语态、固定搭配、句型、句法等问题。复习的时候,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对症下药,逐题突破。

四、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任何一份完整的中考试题,都由一定比例的基

推荐阅读:

出入境边防工作总结(实用34篇)

大运会大扫除工作总结(热门13篇)

如何做好收心工作总结(9篇)

职高门卫工作总结(共13篇)

新城悦物业工程工作总结(优选3篇)

国企老员工转正工作总结(通用21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