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湖农场工作总结1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筹协调。设城镇房屋市政设施自然灾害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力度,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责任。根据《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实施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制定《住建系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划分,明确时序进度,工作要求并按照方案时间节点推进自查、排查、数据收集等工作。
(三)实施分类整治,进一步排查隐患。组织相关股室对我市辖区内公租房、廉租房、既有建筑、房地产开发项目、市政公用设施逐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一是组织房管中心6人对辖区内公廉租房进行排查,共排查1960户,49幢,面积约88294平方米,主要检查建筑外墙、承重墙体、梁柱、排水系统、周边自然灾害等隐患点。二是组织质安中心对在建工地新天地、首座二期、时代康城等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自然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三是组织村镇股对15个乡镇农房进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并已向应急管理局上报今年23户农房因汛期自然灾害受损情况,并向上积极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四是组织市政管理局及城建股,对城区内道路桥梁、供排水管线、公园绿地、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进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共计排查道路13公里,桥梁12座,供排水管网58公里,22处公园及绿地,5家燃气企业。
(四)对接上级部门,进一步推进工作。目前省住建厅房产处已到我市开展调研督导工作,同时已对接省厅,目前住建领域填报系统正在完善系统,待系统完善后庚即填报,目前已对接第三方计划先期开展城镇房屋测绘工作。
赛湖农场工作总结2
新华财经南昌3月31日电 赛湖农场地处瑞昌市城东,始建于1952年10月,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余人,农场下辖13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8个场属子公司。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赛湖农场体制几经变迁,名称几度更换。近年来,赛湖农场在前期剥离了农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等社会管理职能基础上,按照中央关于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和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要求,20_年,瑞昌市设立赛湖街道,将赛湖农场此前设立的13个居民委员会和春风村民委员会划归其管辖。赛湖街道的设立及运行进一步捋顺了赛湖农场管理体制,农场运行效率和经济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赛湖农场工作总结3
一是继续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现场排查,数据填报工作。
二是对照方案,完善相关普查资料收集,确保资料真实、齐备,对薄弱环节,积极研究对策措施,确保硬件设施、软件资料达标合格创优。
一、工作进展情况
瑞昌市政府、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先期准备工作,推动组织相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并经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于20_年8月份成立瑞昌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陈卫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朱卫忠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10月上旬,完成工作方案、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完成各部门普查工作任务分工、应急系统普查工作任务协作分工。
10月下旬筹备组织应急系统任务普查工作,并于20_年10月30日、11月2日分别开展市级22个委办局、21乡镇(街道、场)的普查启动培训。
11月3日正式开展应急系统4大任务共37张普查表填报工作,期间主动组织乡镇(街道、场)的专场培训5次,普查工作启动至今,每天对接和指导30余次,实行“每天一通报,每天一调度”的工作督导协调制度。
11月中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后有瑞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瑞昌市红十字会、瑞昌市蓝天救援队和瑞昌市银保监局参与应急系统任务普查工作。
11月下旬,数据审核与数据上报。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局工作任务。
二、具体实施流程
前期对接工作
对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基于清查数据,新增普查对象,梳理行业部门任务清单,编制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
①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技术规范”中附加了三条标准。
境内宾馆、旅店、旅社、等达到如下填报范围时仍需要填报。填报范围(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在调查范围内):
客房在50个以上;
占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之上。
乡镇、场超市、百货店到达如下填报范围时仍需要填报(街道自选填报)。填报范围为:
实际营业面积在250-1000平米范围内。
②编制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普查任务分工表③编制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并依据各行业部门的反馈意见完善方案。
中期培训和表格录入工作
考虑到培训时间和培训场地的因素,分别于10月30日和11月2日组织开展各行业部门培训工作。如图所示:
图普查工作培训
培训之前,印发各部门、乡镇(街道、场)所需填报表格的技术规范。培训过程中,以填报表为例,着重对所需填报部门进行填表说明。
表格录入
对表格进行上传检查,归纳整理各行业部门、各乡镇(街道、场)所提交的表格。
后期普查对象空间位置定点、绘面和数据审核、上报
普查对象空间位置定点、绘面
①结合“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空间几何类型”以确定普查对象的空间位置。如表和所示:
表 普查对象空间几何类型(/:不需要空间位置信息;:该辖区并无此数据)
调查中类
空间几何类型
公共服务设施
大型超市、百货店和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调查表
点、面
公共文化场所调查表
基础指标统计表调查表
点、面
旅游景区调查表
点、面
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调查表
点、面
体育场馆调查表
点、面
星级饭店调查表
学校调查表
点、面
医疗卫生机构调查表
点、面
宗教活动场所调查表
自然灾害次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设施
化工园区调查表
点、面
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查表
点、面
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源信息台账表
自然灾害次生非煤矿山事故危险源
地下矿山调查表
点、面
地下矿山危险源台账表
露天矿山调查表
点、面
露天矿山危险源台帐表
排土场(废石场)调查表
点、面
排土场(废石场)危险源台账表
尾矿库调查表
点、面
尾矿库事故危险源台账表
历史一般自然灾害事件
历史一般自然灾害事件调查表
历史重大灾害事件
历史重大灾害事件调查表
年度自然灾害
年度自然灾害调查表
政府减灾资源(能力)
政府灾害管理能力调查表
综合性、政府专职和企业专职消防救援队伍与装备调查表
森林消防队伍与装备调查表
航空护林站队伍与装备调查表
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与装备调查表
矿山/隧道行业救援队伍与装备调查表
危化/油气行业救援队伍与装备调查表
海事救援队伍与装备调查表
救灾物资储备库(点)调查表
应急避难场所调查表
企业及社会应急力量减灾资源(能力)调查
救援装备资源调查表
保险和再保险企业减灾资源(能力)调查表
社会应急力量减灾资源调查表
基层减灾资源(能力)调查
乡镇(街道)减灾资源(能力)调查表
社区(行政村)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表
家庭减灾资源(能力)调查
图 普查对象空间几何类型展示
定点采集和定点核查
结合当地交通情况和普查对象的需求,进行内业数据定点采集,并利用手机端APP的方式进行外业定点核查。如图所示:
图 内业数据定点采集和外业实地定点核查
数据审核和上报
通过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网站(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对数据进行审核、上报。
完成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编写工作报告,以及总结经验,完成工作总结。
三、表格填报情况
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平台显示我市已清查调查对象570项。根据行业管理和属地管辖职能分派47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场)参与调查数据填报,其中8个单位参与历史灾害单灾种调查数据填报。截至11月30日20点,普查总数据量1179条(清查底数与普查填报数),包括已审核1218条,待审核0条;已上报1218条,待上报0条;未通过0条;普查总进度为100%。
1、已完成上报的调查表:
自然灾害承载体中公共服务设施:
学校总数量157条,已上报157条。清查数据剔除19条,普查新增数据12条。剔除数据为学校合并,学校重复,学校倒闭,学校无就学学生,以及不符合填报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4条,已上报24条;清查数据剔除1条。剔除数据为重复数据。
提供住宿的社会福利机构总数量19条,已上报19条;
公共文化场所总数量4条,已上报4条;
旅游景区总数量2条,已上报2条;
星级饭店总数量5条,已上报5条;新增数据为4条。
体育场馆1条,已上报1条;
宗教活动场所总数量28条,已上报28条;剔除数据为20条,宗教活动场所不符合填报标准。
大型超市、百货店和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1条,已上报61条;新增数据52条。
基础指标统计表1条,已上报1条。
综合减灾资源中政府综合减灾资源。
政府灾害管理能力总数量10条,已上报10条;新增数据为“九江市公路管理局瑞昌分局”1条。
综合性、政府专职和企业专职消防救援队伍与装备总数量9条,已上报9条;
森林消防队伍与装备12条,已上报12条;新增数据11条,为乡镇(街道、场)消防队伍。
矿山/隧道行业救援队伍与装备总数量1条,已上报1条;新增1条,为“武山铜矿企业消防救援站”
危化/油气行业救援队伍与装备总数量1条,已上报1条;新增1条,为“武山铜矿企业消防救援站”。
救灾物资储备库总数量27条,已上报27条;新增18条,为乡镇(街道、场)救灾物资储备库。
应急避难场所总数量123条,已上报123条。新增118条,为乡镇(街道、场)应急避难场所。
无航空护林站、地震专业救援队、海事救援队伍和渔船避风港。
综合减灾资源中企业与社会力量减灾资源。
综合减灾资源中企业与社会力量减灾资源。其中保险和再保险企业综合减灾资源(能力)总数量14条,已上报14条。
社会应急力量综合减灾资源总数量2条,已上报2条。
无救援装备资源企业。
综合减灾资源中基层综合减灾资源。
乡镇(街道)综合减灾资源(能力)总数量21条,已上报21条。
社区(行政村)综合减灾资源(能力)总数量215条,已上报215条。剔除数据“桂林街道江航居委会”1条,此社区行政区划取消。新增9条数据。其中,桂林街道中“瑞昌市林科所生活区”为市林业局管辖,“农业科学研究所生活区、茶叶科学试验生活区、栗坂分场生活区”为农业局管辖;赛湖农场“一分场生活区”、“二分场生活区”和“三分场生活区”已被拆分合并到其他社区;码头镇“江洲造船厂居委会”已补录,“黄沙林场生活区”为“市交通运输局”管辖,已补录,“第二砖瓦厂生活区”合并到东街社区;白杨镇“赤滨居委会”已合并;南义镇“南兴居委会”已合并到王家铺村委会;横港镇“莫家铺居委会”合并到远景村,“横港水库生活区”为繁荣村;范镇“范家铺居委会”合并到“范镇居委会”;肇陈镇“肇祥居委会”已补录;高丰镇“乌石街居委会”合并到永丰村村委会;夏畈镇“花园墩居委会”和“船机厂居委会”已录入;武蛟乡“官田湖生活区”属于市农业局管辖,已录入;大德山林场“北山分场”,已补录。
综合减灾资源中家庭减灾资源。家庭减灾资源(能力)总数量292条,已上报292条。
重点隐患中自然灾害次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设施。
化工园区调查表总数量1条,已上报1条。
危险化学品企业总数量8条,已上报8条。新增1条数据,为“瑞易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重点隐患中自然灾害次生非煤矿山事故危险源。
地下矿山总数量1条,已上报1条。
露天矿山总数量11条,已上报11条;剔除1条,为“江西亚东水泥公司”;新增7条,为“瑞昌市龙腾矿业有限公司友能采石场”、“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宝安山水泥用粘土矿”、“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大屋陈水泥用砂页岩矿”、“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花屋砂岩矿”、“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新屋田灰岩矿”、“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下张水泥用灰岩矿”和“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厂码头灰岩矿”。
排土场(废石场)总数量3条,已上报3条;新增3条,为“瑞昌市恒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白云岩矿”、“瑞昌市瑞龙采石场”和“瑞昌市龙瑞建材实业有限公司塘家勒矿区排土场”。
尾矿库总数量5条,已上报5条。
重点隐患中自然灾害次生煤矿事故危险源
瑞昌市没有煤矿。
历史灾害中年度自然灾害事件总数量64条,上报64条。
历史灾害中历史重大灾害事件总数量8条,上报8条。
历史灾害中历史一般自然灾害事件总数量88条,上报88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等待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审核被驳回数据,最终完成数据上报。
五、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亮点
为推进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并完善普查对象技术规范。瑞昌市应急局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普查对象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建议;并且充分发挥乡镇基层力量和第三方技术力量完成普查对象空间位置核定工作。
1、合理增加自选动作。根据瑞昌市实际情况,大型超市、饭店宾馆数量有限,为充分摸清当地乡镇(场)应急救援力量规模和水平,充分保障应急减灾救灾工作,另外提出乡镇(场)的超市调查范围涵盖营业面积为250-1000平米、宾馆饭店调查范围涵盖50间客房以上或营业面积1000平米以上;增加乡镇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填报工作。
2、多种方式进行普查数据空间位置审核,第一种采用实地核查的方式。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场)基层干部的力量,对空间位置进行指认。外业人员进行实地定点核查。第二种采用电话、视频交流的方式,对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地点,采用语音电话,视频电话的方式进行空间位置定点。
3、空间位置定点,遥感影像地图数据更新慢。部分学校、物资储备库等建筑物无法再底图上显示,对空间位置定点、画面造成一定的困扰。最终采取“调用其他遥感影像地图+外业核查”的方式逐一核对。
六、主要经验和做法
1、建立“每天一通报、每天一调度”督导制度。建立普查工作群、部门对接人联系表,从启动第一天开始每天由普查办副主任和技术团队在普查工作群通报各部门填报进度,边督促、边指导,有效推进普查工作。
2、引进技术团队,加强普查工作组技术力量。吸收高质量、有经验第三方技术力量参与普查工作,提前筹划,合理计划,协作分工,充分利用技术团队技术优势、经验优势,有利于数据填报、数据审核、数据录入导入、空间定位等工作更加迅捷准确,普查办与技术团队充分协作,高效开展普查工作。
3、建立普查技术员与部门对接人的“一对一、一对多”联络机制。普查技术团队合理分工,落实具体人员与各部门对接,单个部门始终由一名技术人员对接,不交叉、不串部门,做到所有对接情况通盘掌握、迅速分享、及时总结,填报准度和普查效率逐步提升。
4、普查表格数据核查,对普查数据逐一进行审查核查。对于有空缺和逻辑错误的数据,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和表格返回补录的方式进行完善。
赛湖农场工作总结4
1.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组织焕发新气象。结合“开放再出发、奋进新时代”大讨论活动,融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厚植为民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从抓服务入手,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化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等措施压实工作责任,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创新社区治理方法,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新途径,结合农场国有物业公司,推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驻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层,让物业公司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社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工作的领导,推动社区管理服务向居民小区延伸,同时,探索在具备条件的社会型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支部,向不具备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争取每个社区至少承包一个居民小区物业服务,探索解决社区缺人、缺钱两大痛点。
2.立足农业,翻开赛湖农旅融合新篇章。盘活农场国有土地资源,以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为载体,整合农场国有土地资源,搭好农业项目落户平台,引进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大型农业企业,推动农场传统农业向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实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农旅融合发展道路,以旅游公司为载体,充分挖掘城郊区位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农旅产业,着力打造“赛荷园”,整合“知青故里—螺蛳港”联合申报AAAA级乡村旅游点,推动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3.布局园区,抢占园区产业发展新高地。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三园五基地”,抓紧国家政策的窗口期,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和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四大家鱼”原种场(20_年通过国检,属国家级原种场)合作,发展“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动“四大家鱼”育种、科研、养殖一体化发展。建设赛湖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农产品加工向产业园集中集聚,不断提升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水平。
4.聚力工业,展现赛湖工业发展新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工业发展“第三次创业”会议精神,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工业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聚焦“3+N”产业发展布局,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招商,为全市工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贡献。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在做实招商引资中抓好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弘扬“马上办”精神,推动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难题,强化精准帮扶,深入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活动,主动对接帮扶企业,强化惠企政策宣传,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持续推动我场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5.统筹城乡,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为总目标,以新型城镇、田园赛湖建设为主题,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场农开公司、园艺公司、旅游公司、商贸公司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引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与农作物生产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继续做好沃柑、苗木等扶贫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村集体经济壮大。
6.拓展业务,探索集团公司发展新路径。以做大做强农垦集团公司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探索集团公司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式,积极开展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对口对接,不断拓展公司业务,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各方面深入融和,促进集团公司增收增绩,力争集团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
赛湖农场工作总结5
在完成分场、大队社会管理职能全面移交社区(村)之后,赛湖农场于20_年再次启动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并于20_年参照乡镇机关科室设置对总场机关科室进行了调整,将原先的20多个科室整合为现在的10个科室,对应承接上级各部门工作任务,为设立街道搭建好机构框架。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只待一声令下。
20_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同意设立瑞昌市赛湖街道,将赛湖农场此前设立的13个居民委员会和春风村民委员会划归其管辖。按照赛湖农场改革方案,赛湖街道成立以后,赛湖农场撤销大队建制,大队居民全部整合到社区。赛湖街道全面负责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在对本街道事业单位的管理方面,参照其他乡街道的管理权限和管理模式管理驻街道单位和区域内的社区和行政村。至此,赛湖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走完了关键一步。
社会职能剥离,行政回归地方,卸掉了赛湖农场身上沉重的负担,更方便了群众。改革前,赛湖农场作为国有企业,仅在社会事务上代行管理,农场办事大厅无法承接行政审批和执法事项,群众能在乡镇一级办理的审批事项,农场无法办理,群众只能到瑞昌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设立赛湖街道之后,群众不用再跑远路,可直接在街道办事大厅办理相关手续,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约了办事时间。同时,成立街道之后,原需要农场自筹解决的社会管理等方面支出由财政直接予以保障,极大减轻了农场企业负担。
社会职能剥离,行政回归地方,解决了农场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社会事务占用了农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为了实现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顺利落地,赛湖农场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人员的招聘,致使全场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全场干部平均年龄已超过52岁。改革之后,20_年,街道迎来了首批10名大学毕业生,20_年街道社区干部的招录工作由瑞昌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第二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赛湖街道一线工作岗位,街道的工作力量得到改善和提升,原本应从事农场生产、经营的干部职工也将回归本职,为下一步农场全力发展生产做好人力储备。
社会职能剥离,行政回归地方,让赛湖街道得以全身心投入民生事业发展,让群众直接享受到改革红利。20_年赛湖街道充分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意见建议,积极推动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危房改造220户;新建苏家墩社区、阳光社区、桃树林社区等公共停车场5个;安装大型净水器为龙翔、名门小区1500余户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高品质饮用水;建设和完善了赛湖路、春风村、燕山凹等5个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了东方社区、桃树林社区等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瑞福新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燕山凹强弱电改造工程、螺蛳港路灯升级改造,一批批民生项目的完工,解决的是长年累月的民生事业历史欠账,让群众直接感受到的是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场轻装上阵 发展主业焕发新生机
赛湖农场在推动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同时,也在按照“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要求,全力推动垦区农场集团化改革,实现双改革同步实施,用两条腿走路,20_年赛湖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_年集团公司实现年利润过亿元。
赛湖农垦集团按照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架构方向对原有的几家公司进行了重组,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实现股权多元化。在集团公司下设联合开发公司、农业开发公司、旅游公司、商贸公司、国资运营公司、物业公司、园艺公司、网络公司等8家子公司,发展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如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经营、运输、加工,房地产开发、旅游业、物业管理等。农业开发公司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旅游开发公司依托知青故里-螺蛳港3A级乡村旅游点及赛荷园项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发展经营民宿、农家乐、农耕体验等项目,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集团公司将农场19000余亩的农田和耕地,4000余亩的养殖水面,5万余平方米的酒店、商铺、厂房等固定资产全部打包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并以土地资源入股,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吸引新型农业项目进驻园区,通过外部资本、技术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带动园区产业升级,推动农场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了资源、资产与资本之间的有效互通。20_年引进江苏杉荷园有限公司,投入2亿余元打造了集生态农业示范、农业休闲养生、乡村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的赛荷园,种植有2300亩观赏荷花、高产莲藕种植基地。引进的赣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有130亩的蓝莓产业基地,是集旅游观光及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综合性采摘园,该基地积极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就业2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目前,赛湖农场现代农业园区已吸引十多家优质农业企业入驻。
20_年以来,赛湖农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投资建设步伐,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上,围绕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目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园区建设方案,合理布局农业功能区,“双心·两带·三板块”空间结构已基本形成。投资2000万元的乡村振兴产融发展中心已经建成,投资2亿元的高标准蔬菜基地、投资亿元的四大家鱼科创中心、投资亿元的渔业产业园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赛湖农业产业示范园将得到质的提升,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