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135”工作法,打造“讲政治、提素质、强本领、严纪律”党建品牌

行政公文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7 16:25:07 发布时间:1年247天前

  摘要:20_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并迅速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世界焦点所在。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世界体系,使得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剧烈变动,动荡源和风险点陡然增多,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世界格局的演进方向和全球化发展的基本逻辑,反而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过程。文章从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着手,分析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发展的逻辑理路,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遵循。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全球化;逻辑思考

  ***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场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生命的流失、秩序的破坏、恐惧的激增、混乱的延续……增加了全球范围内发展的危机、风险与不确定性。但疫情也在另一方面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加快了世界治理格局的重构、加速了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重写。后疫情时期世界格局究竟会如何发展?在可预期的“后疫情时代”,人类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全球化发展阶段——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旧格局的打破,世界规则秩序新的调整。但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是全球化的消亡,疫情带来的封锁、隔离、社交距离等并非是“去全球化”,由疫情所加剧的逆全球化思潮、反全球化运动高涨、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兴盛等,暴露的是全球化不断深化背景下的不平衡、不全面、不稳定以及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生态安全等问题。“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过程,它的影响范围十分广大,它的结果又是多种多样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会与之紧密相随,进入一个全球性的“风险社会”。但也要充分理性地认识到,疫情并未导致全球化的“消亡”,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仍将加速发展,从资本市场的形成到逐步汇聚席卷全球浪潮的全球化,不是单一资本扩张的结果,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合力的产物,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全球史观的再度实证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科学预测了世界历史从封闭、散落到的开放、联系的发展趋向。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对世界历史的形成作了详尽的阐述,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也就是说,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发展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物质生产活动,而当人类本身以及所延伸的需求日益增多的时候,生产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升就成了必然要达到的要求。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和交换的不断扩大,商业贸易应运而生,由此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市场便应运而生,紧接着世界市场也随之出现。正是因为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世界历史随之形成。因此,可以说全球化的一种历史趋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虽然马克思在所有的论著中从未提及“全球化”这一概念,但通过马克思世界史观的论述以及现实世界的发展,可以清晰了解当今“全球化”实质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具体表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好要多,还要大。”虽然资产阶级遭受着来自本身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的影响,但当生产方式经历了从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大工业的转变,仍要清晰地认识到在生产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世界仍然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性世界。当然,全球史并非历史编撰学上的历史,而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范畴,不仅包含着生产的全球化,还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内驱影响。同样,全球化并非极端全球主义者口中的经济全球化,而是涉及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甚至包括犯罪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一个复杂现象。

  当疫情波及全球,对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国与国之间交流按下了“暂停键”,并不等同于整个全球化进程出现断裂,全球化也不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是减缓了加速形成的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暴露出全球化进程中利益、权利、文化等方面的弊病,但全球化作为世界史形成的历史性趋势,在后疫情时代将会有新的创新性发展。

  二、历史逻辑: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

  纵观人类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不同文明体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相互吸收借鉴是向前发展的根本所在。受生产方式、交通条件及当时条件下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处于孤立、分散的局面,彼此间并未有太多的交流。但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更大范围的探索和开发。在这样动机的推动下,十五世纪末的航海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开拓打破了人类孤立、分散的局面,使得原来孤立、分散的各个地区逐渐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历史的全球化进程在资本主义扩张的野蛮手段中得以开启。各民族在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互相依赖代替了过去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社会化的大生产也取代了以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西欧和美国主导了近现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因此全球化也深深受到了资本主义周期规律(经济危机)的影响。例如,十九世纪由欧美国家主导的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并未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反而使得资本主义的危机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开始从一国到多国的蔓延,使经济危机上升为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一套资本主义类别的全球性经济体系与治理体系,虽然这一体系对于战后各国的重建以及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一体系却是披着“普世价值”外套的资本主义别样“剥削”,使得掌握了规则制定主动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与取得了民族独立但实际上却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附庸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在经历了“苏联解体”与“东欧巨变”后,伴随着社会主义的低潮与资本主义的疯狂式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集团加紧对他国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利益扩张,推动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横行”,使得全球化成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直至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主动或“被主动”地进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与国之间也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结合体。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存在了几十年的华盛顿共识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呈现出疲软的状态,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产业空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境地。发展失衡、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这也使得“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思潮崛起,并且这些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并不是局限于“南方”发展中国家,而是转向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出现的法国“黄背心运动”、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等,都进一步暴露了全球化的弱点与缺陷。在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显现出应对无力、矛盾激化、治理缺陷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并企图通过转移矛盾以缓解国内危机,尽管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在全球价值、生产链条、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疫情”却没能将任何一个国家从全球化的链条中“撕裂”开来。此外,从全球化进程中的三次浪潮(第一次在1870—1910年,由工业革命带来的国际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促进了国际间贸易往来和世界各国的融合程度;第二次在1945—1980年,由二战结束后全球经济体系的建立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推动,使得世界各国无一避免的融入了世界历史进程;第三次在1980—2000年,由新兴国家的形成与新兴技术的发展所推动。)来看,世界各国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了前进的必然。因此,不难推断出全球化进程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

  三、实践逻辑:抗“疫”过程体现的全球化张力

  新冠疫情的爆发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短期社会行为并对全球治理提出挑战。对内限制社交行为、对外限制国际交流成为了大多数国家的首选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益密切的全球交流,也为“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支持者们提供了借口,以此来攻讦全球化的弊端。因此,新冠疫情是否会成为全球化的终结者成了学者们思考的重要课题,全球化在这样一场“浩劫”中将何去何从?要深刻回答这个全球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就要看清疫情的实质所在—疫情并不是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由疫情引发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一个综合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在各国彼此以邻为壑,缺乏交流的情况下,改变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整体的发展走向,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影响依旧存在;2008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失业、混乱成为经济危机的代名词,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难以准确预估,在带来了灾难的同时却催生了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的升级,促进了全球治理举措的探索与建立,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所以跨国性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会给各国发展带来危机,但也能催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并非全球性危机的产生就意味着全球化的止步。在此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也彰显出全球化的创新性发展,显现出别样的张力。

  当疫情从爆发直至蔓延世界各国,虽然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与停顿时期,但在多方合力下,控制疫情、恢复经济、重塑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成为了共识。G20(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历年来在协调各国矛盾、处理经济危机、加强全球性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疫情的蔓延,G20领导人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强调“病毒没有国界,疫情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面对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国际合作至关重要”等,为疫情防护过程中各国的走向指明了一定的方向。随后召开了多次卫生部长会议以及其它部长会议,为疫情防护过程中各国间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从G20发布的声明及后期召开的专门性的各类别部长会议议题中,发映出保持国际间抗疫物资流通,取消出口管制、免除和暂停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偿还、新增发行特别提款权,扩充抗击疫情和危机的全球资源、加强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美联储与各国央行建立互换额度、抑制过度的汇率波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等也将成为G20努力引领全球抗疫合作的方向。纵然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但也可以看出其在疫情防护过程中的积极作为,进一步展现出全球化合作的张力。此外,作为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卫生合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在此次疫情防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3月14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1亿,累计死亡病例高达265万例。世界卫生组织为应对疫情的传染与扩散,充分发挥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以及改善公共卫生的职能,持续向各国卫生权力部门、媒体和公众提供疫情相关信息,内容涉及当前所推荐的流感疫苗、当前可提供的抗病毒药以及研究方向等,向各国卫生部门、流感预防中心和流感方案的其它参与者通知全球的流感形势,指导和帮助各国国家政策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开发方案,并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立即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准备”,以避免发生新冠疫情时遭受的打击。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和践行者,中国积极参与推进国际疫情防控工作,并在防病抗疫、药品器械出口、医疗救助、促进全球投资和贸易恢复等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同时对国际相关组织在疫情防控与“疫”后恢复作出积极的支持和响应。2020年5月18日,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表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站在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的高度,在各种讲话和会议中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疫”后世界恢复与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后疫情时代全球化虽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但世界历史滚滚向前的趋势不可阻挡,全球化进程也必将以新的形式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鲁慧.百年变局下的国际格局调整与中国引领新型周边关系[J].理论探讨,2021(01):38-45.

  [2]李京.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的中国方案[J].科学社会主义,2020(06):144-150.

  [3]何哲.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挑战、趋势与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20(10):43-52.

  [4]王文.“全球化休克”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策略[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5(03):31-39.

  [5]佟家栋,刘程.后疫情时代的逆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33-40.

  [6]赵英臣.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重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4):89-94.

  [7]沈陈.逆全球化浪潮下的全球化机遇[J].世界知识,2020(11):20-22.

  [8]刁大明. 后疫情时代要坚决反对“逆全球化”[N]. 北京日报,2020-04-22(003).

推荐阅读:

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

小论文——为新中国巨变而作

关于党员分散型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探究

对加强邮政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建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