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推荐7篇)

工作总结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31 12:42:2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1

一、调查情况

1、调查的内容

xx年我校在校生384人,本科生210人,占学生总数的,其中专业学生848人,本科生1528人,中专学生1225人,占学生总数的141%。

2、调查的方式

采用采访法、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主要采取访问和问卷形式,访问面向师生。本次调查采取访问法,访问学生218人次,访问学生464人次,访问学生1237人次,访问学校1366所教学班。访问面向全体学生,访问面向全体家长,访问量为万人次。

3、调查问卷的形式

在本次调查中,我校采取访问法,访问学生的方式,访问全校20_名学生。访问内容为访问学生1853人次,访问学校165所学校。访问学生245人次,访问学校174所学校。访问学校83所学校,访问学校155所学校。访问学校25所学校,访问学校14所学校,访问学校15所学校。访问学生371人次,访问学校23所学校。访问学校9所学校,访问社会10所学校,访问人数为万人次。访问学校87所学校,访问社会1所学校。访问社会4所学校,访问学校15所学生。访问学校2所学生4328人次.访问学校13所学校,访问学校10所学校,访问学校8所学校,访问学校11所学校。

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2

教育技术系系学生会人力资源部部一直秉承以前的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综合自身部门的特点,运用“换位思考”的理念为学校、为身边的同学服务。我部全面贯彻学院、系团总支指导方针,使我部的工作方法得到极大地提高和不断地完善,从而更好的为学院师生提更加满意的服务。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享受这激情的十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常规工作

我们依旧有条不紊的开例会,讲计划。其次,人员资源规划如下:本学期我部计划共考核六期,分别对各部干事、副部、部长进行个人工作考核。同时,对各部门进行部门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个人工作项目、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及部门工作项目、工作效率、各项活动成果。考核干事时由副部作出评价,考核副部由负责人作出评价,并由负责人与副部一起根据干事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积极性与出勤情况对干事做出优秀、良好、一般的评价。我部希望通过认真及时的考核,能有效促进各部及时负责的完成工作。

二、特色活动:

本学期我部门特色工作为“学生骨干培训班”。“学生骨干培训班”是请郝老师,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做讲师,以院学生会各部负责人,各系学生会各部负责人及各班班长、团支书等学生骨干为培训对象,以提高学生骨干的自身素质与能力、开阔视野、加强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培训活动。该培训计划分五期进行,培训结束后,将评出“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本学期我部各成员将积极出勤,认真负责并及时的完成以上两项工作,及时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积极地并热情的投入新学期的工作。

三、学风工作

根据学生会中长期战略规划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战略发展需要,进行机构改制,负责组建新部门,核定各部门编制,协同各部门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描述工作;配合各部门做好资费统计台帐、报表的填制工作;制定学生会会员绩效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制定的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组织进行筛选、面试、复试、确定录用人员和上任前的体检、培训等准备工作;关注会员动态,促进内部沟通;制定学生会培训计划,并组织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学生会中高层后备力量档案,并提其职业生涯计划;

这是快乐的十月,这是收获的十月,以上是我们人力资源部十月份工作总结,下个月,我们依旧会共同努力,再创辉煌。

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3

小学英语教学中资源共享使用情况和心得体会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在全国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涉及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主观因素的转变,而且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等。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在资源共享和使用方面简单说明一下。1.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科书以及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材料及辅助手段和设备。很显然,教科书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又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解决课程资源问题的首要任务。

选用教材时,一定要评价教材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这里的教学实际需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教学需要、以及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需要。(当然,目前没有全国通用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小学英语教材应该具有思想性、拓展性、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应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应该做到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教材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和做事情的能力;教材应适当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以便学生对异国文化形成正确态度;教材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方式。2.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

1)以我校为单位建立英语图书室或阅览室。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即使是初学者,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因此,建立英语图书室或阅览室是十分有益的。学校可以购买一些简单的儿童英语读物、画册、画报等。不具备借阅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阅览室。学生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自由阅读。另外,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让学生把自己的英语图书拿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

2)建立可供学生自学的“视听中心”。大量视听对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就小学生英语学习而言,视听的作用尤其重要。但是,课堂上视听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多学生家庭也不具备视听设备和资料。因此,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由学校建立视听中心。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学校也可以在视听中心定时播放英语节目。如果暂不具备电视和录像设备,可建立听力练习室。

4)鼓励本组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此,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尽可能多地为教师配备或购买备课资料,使他们能够及时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以上这些资源共享的使用和开拓方法后,我觉得在本人的工作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于孩子们也有了一种轻松而愉悦的学习方式,从而不仅接受了只是内容,同时也减轻了学习压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的去学习和索取新的资源共享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作 者 :陈 新

工 作 单 位 :十堰市郧西县夹河镇初级中学

二0一三年四月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应用;共享;

Abstract:..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20_-20_)xxxbeckons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ociety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businees in the community, and education is no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urseware aided teaching has been teaching workers to master and applications, but a lot of the tim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only stay at a more superficial level,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requirements iT for teaching must be raised to a new level, a key link a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bject-the schools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shar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sharing;

引论...................................................................................1

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4

作文教学开发资源 共享资源

如何立足日常现有的教学要素推进作文教学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首先引进几个概念:作文信息;努力利用班级教学的特点及它的社会性;工作中做到:开发资源并共享资源。

学生身上存在着大量的作文信息。与其他学习活动相比,学生作文实践是一项最具个人性的活动。学生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各不相同;作文态度、作文风格有差别;语言水平与表达能力参差不齐。这样,每次作文每个学生就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些潜在于学生身上、通过作文活动展现出来的面貌,就是作文信息。这些信息其实是知识信息,因此对于班级作文教学来说,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正面信息(即作文成功点)可以推广吸纳;负面信息(作文败笔)可以引以鉴戒。所以,在学生身上存在的大量的作文信息,其实是一笔资源,一笔财富,是一处有待努力开掘的宝藏。

学生身上存在的作文信息生动而鲜活,教学上就具有独特意义。每次作文实践总是有具体的规定,经过活动,学生作文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表现形态就是作文教学中的例子。作文知识信息生动鲜活地体现在这些例子身上。教学中利用这些例子,学生因为作文实践也是自己尝试亲历,在与身边同学的对比中,他们更容易受到心灵震动,更乐于吸纳、鉴戒作文信息。与一般的作文“宝典”、师长的空洞说教相比,前者更具说服力。

班级集体教学成倍地加强了作文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也为这些信息资源意义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有一个现象不少人注意到,教一个人作文与教一群学生作文,某种程度上后者更好教。班级授课制是近代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利于单科的因材施教。作文教学也存在这方面的弊端与局限。但与其他客观性更强的学科相比,作文教学恐怕最受益于班级授课制了。作文教学不是单边活动,因为教与学本身就是两个方面;作文教学也不仅仅是双边活动,因为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展现了一幅学生互相学习的活跃的画面。班级授课制,在教师的主导下,就更能达到这种境界了:全班互动,相互揣摩借鉴,以至全班沸腾,共同进步,全面开花……

同时,班级也是一个场合,一个评价学生作文创新价值的场合;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在作文能力上展示自我的舞台。这又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荣辱意识联系了起来。荣辱意识协调学生改进作文态度,推动学习竞争;而兴趣,它的产生,一般规律在于自身认识到某方面活动价值的实现。活动价值需要社会评价,班级为这种评价提供了一个虽小但相对稳定的“社会”。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主导着的作文资源共享不仅仅是互相学习,更让学生有意外的收获。

工作核心,即:开发资源、共享资源。

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5

这次培训使大多数教师懂得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同时也对农村教学点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我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数字资源下的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能充分创造出个性开放的动态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展示出数字教学的优势。《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下是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优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数字资源让小学低年级识字课堂充满趣味。以《识字1》为例,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上课之前,老师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让孩子们在动画的引导下,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着实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使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低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老师在教授《识字7》时,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精美的图片,又播放了舒缓放松的音乐,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接着又展示了优美画面和声像材料,并通过自读、指名读、学生领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赛读、

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进行识字。在最后的“复习巩固,检测生字”环节中,把“打地鼠”的游戏引入了课堂,真正发挥了数字资源的作用。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发兴趣。

1、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如:教学二年级《山寨》一课时,课的伊始我播放了配音乐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图片,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利用校讯通,加强了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和家长在家里利用网络和教师交流,利用邮箱给老师发邮件和留言,把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及时解答疑难。学生利用QQ和教师及时交流,把在校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农远资源加强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学校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创设意境,孕育美感

小学语文大多数课文包含了语言美,自然美、色彩美和人格美等类的因素,利用网络,运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可将这些美的因素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他们迅速、准确地把握,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美的感受。

1、走进网络,运用多媒体再现景色的自然美,领略祖国的山河美。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优美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如:北京的颐和园、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那景色迷人的张家界等等,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因此,在教学中就网络信息利用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引导学生审美情趣,激发爱国热情。

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6

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冬民同志为组长,王波主任(教导主任)、张海主任(总务主任)为副组长,远教技术员、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资源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成了教研小组、资源收集小组、技术服务小组。并划分了责任制,校长负总责,王波负责资料的收集、蒋德强负责技术服务。并确定具体工作由蒋德强负责。

在建立组织的同时,我校制定了资源库建设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经费投入制度及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奖励政策。

组织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为我校资源库建设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前提。

教育资源配置工作总结7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为发挥我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第一阶段的优势,在全镇营造更加浓厚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氛围,我校根据开县电教馆组织的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要求,本期,我校在杨明川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着手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资源库建设工作组织,完善了工作制度,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冬民同志为组长,王波主任(教导主任)、张海主任(总务主任)为副组长,远教技术员、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资源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成了教研小组、资源收集小组、技术服务小组。并划分了责任制,校长负总责,王波负责资料的收集、蒋德强负责技术服务。并确定具体工作由蒋德强负责。

在建立组织的同时,我校制定了资源库建设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经费投入制度及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奖励政策。

组织的建立、制度的完善。为我校资源库建设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前提。

二、大力宣传资源库建设的意义,营造积极的氛围。

1.召开工作会议。

为了开展好资源库建设工作,我校在健全组织,完善了规章制度,撰写了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适时召开了全校教师的动员大会。会上,杨明川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为资源库建设的实施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2.开通校园网和qq群,利用网上宣传、下发文件、qq群聊天宣传资源库的实际意义。用此扩大对资源库的建设的宣传。

通过召开会议、网络宣传等手段,老师们认识到了资源库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普遍认识到:首先,营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服务的,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最优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环境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正在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主性,进行探究、协作和创造性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应服务于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其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和资源的扩展性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网络化学习条件和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动机有所帮助,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应着眼于资源库能充分利用,提高其实用价值,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其次,优化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通过调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是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面。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结果应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活动强调以学为中心,教师作为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有许多好的教学设计的思想,但由于资源的缺乏,使得很多好的想法难以实现。而资源库可以提供最新、最优秀的、满足教学需求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利用资源库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设计最好的教学过程,采用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方法,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参考书是唯一的信息源的现象,为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最后,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为转变办学模式服务。网络的出现使学校从“封闭”的办学状态走向了“开放”状态,交流和合作是一个学校成功办学的基本条件。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广泛共享。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和优势,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和学校之间借助网络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转变“单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化发展。

三、按照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工作。

1.树立“软硬并举,肩挑两头”的指导思想

南国农先生曾提出“建网、建库、建队”的理论。在这“三建”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轻视。建网、建库是为师生队伍服务的。它们就像人的左右两臂,必须均衡发展才能协调统一。因此,在进行硬件环境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软件环境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以保证资源库的健康发展。

2.确定资源库建设的设计理念。

资源库建设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广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应用”。所谓“广泛共享”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网上分布的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共享和使用;所谓“有效聚合”,是指将网上分散的教学资源通过资源中心集成起来(通过资源管理、资源制作与知识整合等),产生巨大的综合效能,以满足用户的教学需求;所谓“充分应用”,是指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环境和开发手段,根据需求将多种教学资源的聚合效能充分发挥,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使用、开发与信息决策支持服务。

3.确立设计思路

根据信息资源自身的性质,资源库不是资源的简单集合,而是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国家颁布的标准化规范,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开发出的复杂性系统。

从概念上,资源中心构建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和分布协同,即对数字校园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统一规划、部署、整合和共享,提升系统的规划、运行和管理机制。

从技术上,资源中心要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技术,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标准。

从实施上,资源中心应当建立起遍布校园的教学资源节点,集成网上各类教学资源,开放式地向全校甚至整个开县教育网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信息服务。

资源库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要有一定的权限设置;系统维护简单。它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1)资源管理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的操作对象是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在进行操作时要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模块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

资源上载:允许在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单个或多个资源的上载。

资源下载:注册用户可以下载免费的资源。

资源审核:审核管理员主要负责对教师上载的资源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发布该资源。

资源查询:用户根据查询条件,输入关键字查询相应的资源。

资源删除:资源审核员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删除不符合标准和过期的资源。

(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这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及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应具备的功能有:

资源库系统的初始化:属性、参数数据入库

访问控制:对访问本资源库系统的用户数量的控制,可采取限定ip或限定访问流量的方法。

安全控制:使用防火墙等措施以保证系统不受病毒侵蚀和黑客的攻击。

(3)用户管理模块

教育资源库有其特定的用户群,其中应为不同用户赋予各自的权限,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的质量。一般可以包括:系统管理员、资源审核员、教师、学生和游客(未注册用户),如有特殊的需求,还可视具体情况而变动。他们的权限应设置如下:

系统管理员应对数据库系统有完整的控制权,允许他以浏览器方式通过internet实施管理和维护,掌握所有用户的情况,并具有初始化资源库系统和审核注册用户的权限。

资源审核员:根据管理员分配的权限,主要负责对相应学科下的资源进行审核和管理。

教师:主要负责对某一特定学科的资源进行管理,包括浏览、查询、使用和上载和审核该学科的资源。

学生:可以浏览、查询、上载和下载信息库中的资源。

游客:可以浏览、查询和上载资源。

4.加强了资源库建设过程的管理。

(1)重点抓好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的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涉及人员和部门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重要、最艰巨的环节,在整个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从采集工作开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应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采取自制、购买、下载、剪辑等多种办法进行信息的采集。组织全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一线教师,组成网上教学资源开发队伍,建成包括语文、数学、思品、社会、美术、体育、音乐、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10多个学科资源,内容涵盖了小学的所有学科。每个学科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库、题库、ppt课件库、优秀教案库、背景资料库、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等方面,基本满足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教学、科研和继续教育的需求。

(2)注重抓好资源库的审批、发布和维护工作。建立资源库内容的严格审批制度,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一种有力措施。由于资源库的内容庞大,制作周期长,不能等待全部制作完成后一次性发布,应完成一批发布一批。这样分期发布,有助于扩大影响,发展用户。日常维护是资源库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信息的寿命长短不同,也有新陈代谢的问题。及时地对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是避免形成死信息的根本措施。

5.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所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库的信息量大小,质量高低,除了与学校的决策有关外,还与参与建设的各类人员(学科教师、技术员等)的积极性、责任心和操作技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定期地对参与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这可以通过对其所承担部门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定量评估来反映。评价结果应与其本人的年终考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以促使大家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只要坚持不懈地执行,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才能形成规模,发挥效益。

6.以应用促发展

教学信息资源库能否发挥效益,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而且要想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得好,也必须把它应用与教学,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才能精益求精。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应用大多是以课件、文本的形式展现的,但我们不能等,不完全依靠别人制作好了再拿来用。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运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编制工具去广泛地调用教学信息资源,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需求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在教学中应用,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资源库

四、在工作中形成了我校独特的风格。

1.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资源库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基本教学素材、知识评价素材、拓展资料等海量资源,具有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和应用方式,全面支持教学活动中的资源内容需要。

2.学科种类齐全。

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资源库包含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和信息技术学科,为所有学科教师提供资源服务。

3.平台操作方便,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效率

资源库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科教学特点,教师用户可按照学科、年级和知识点分类浏览、下载资源,完美体现“所见即所得”特点。为了便于教师备课工作,图片、文本、动画、音视频等类素材可直接或以超链接形式插入word或powerpoint,提高备课效率。

4.资源管理功能强大,满足个性化要求

资源库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用户可实现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支持用户将自己搜集的资源以逐条或批量方式导入到本系统,实现资源统一管理。系统包含用户管理、学科年级管理、知识点管理以及存储管理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应用,定制教材版本、知识点、资源分类栏目,为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5.资源管理方便、更新及时,可随时增减、修改内容。

五、困难与建议

1.技术支撑缺乏。由于我校信息技术方面没有专业人才,都是“半路出家”的,虽懂得很多,但不够专业,很多技术上的支持还不够。

2.经费不足

乡村学校规模小,公用经费也少,很多规划是力不从心。

3.建议

每期电教馆进行专题培训,而不是笼统地布置任务什么的,结果呢?老师还是操作不来。同时,学校也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比如,派员去专业培训。

总之,资源库建设要树立服务于教学的建设理念,把资源库建设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源库的建设与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源库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使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推荐阅读:

高校垃圾收集点工作总结(必备21篇)

地方信用评级工作总结(热门39篇)

年后城管工作总结(优选22篇)

国企党建三融合工作总结(推荐3篇)

中央政法工作总结会议(共4篇)

群众参观巡回法庭工作总结(必备19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