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1)论文

经济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2-03 19:28:1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论文摘要】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现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以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内容、实施条件和对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的介绍,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最终给予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战略性贸易政策 规模经济 产业政策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利润转移论”。“利润转移”理论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政府通过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可以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政府政策起着实现超额利润由外国向本国转移,或扶植本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等“战略性”作用。

它主要包括出口补贴论、战略进口政策、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 2.外部经济理论。

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厂商不能独享投资带来的收益,且投资的风险很大,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而这些行业又往往具有战略性,其创造的知识、技术、产品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政府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加以扶植,降低其投资的风险,吸引私人资本投入该行业,推动战略性产业的成长。

二、战略性贸易实施条件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须满足两类条件:一类是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不可少的。另一类是约束或限制条件,这些条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否应用,但关系到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并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又可称为政策实施的充分条件,可以概括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产业存在相当高的进入壁垒;被扶持的与出口相关的国内产业应该比外国竞争产业更集中或同样集中;被扶持的产业的生产要素要丰富易得,至少要有限地使用瓶颈资源等。政治条件主要包括:不存在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政府掌握完备的信息,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等。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 战略性贸易政策一经问世就招来了各方的支持与批评,并且随着它在美、日、韩及欧共体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的应用,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也使我们能从正反两面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 1.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批评

(1)战略性贸易政策都是在有损他国利益的基础上来改变本国的福利,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的一种政策,是全球福利分配的再调整,世界总福利水平不会增加,因而被指责为以邻为壑战略。

(2)补贴会损害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对具有战略性的部门实行补贴,必然会从其他一些部门抽取资源,这种资源的再分配虽然降低了特定产业的边际成本,但却提高了其他产业的边际成本,阻碍后者的发展。

(3)政府干预是否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的影响也值得怀疑。政府的决策是有倾斜性的,就不可避免有少数人或特殊利益集团把持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情况,并且还可能引起厂商或政府官员的非生产性寻租行为。

2.尽管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存在上述诸多批评与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政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其积极意义和贡献:

(1)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的,强调各国应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来发展贸易。

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强调一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创造自己的动态比较优势或有利的分工格局,提高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本国的社会福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政策考虑的情况更为细致全面,更接近现实。

(2)该理论对政府的干预给予了重新的定位。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政府的干预行为只会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战略性贸易政策则强调政府干预的合理性,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

(3)“外部经济理论”强调通过政府干预促进具有外部性或促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以此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和增加本国的社会福利,因为有外部性的产业不仅会对本国而且也会对其他国的相同或相关产业产生正效应,所以,与“利润转移理论”相比较,“外部经济理论”是可以大力提倡和应用的。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给我国制定和实施对外贸易政策的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我国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能力进一步加强等等,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应用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制定、实施时,需要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特点运用好战略性贸易政策: 1.在我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既不是提倡单一的自由贸易政策也不是宣扬保护政策,而是指在经济建设中,应该对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的全局、长期地坚持自由的竞争政策,而在对个别行业、有限时间内实行产业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相结合的策略,不断创造我国动态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战略性产业的赶超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2.强化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功能,完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各项配套措施,如信息服务功能、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筹措和资本重组的途径,以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3.注意与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有机组合。

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胡召玲: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适用性问题 [J].经济评论,2002,

(4) 刘小军:战略性贸易政策评介[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7,

(4)

推荐阅读:

知识产权与我国外贸的关系(1)论文

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业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1)论文

试论外贸风险管理的理论内涵(1)论文

浅谈外贸中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1)论文

中国频遭反倾销的成因与对策分析(1)论文

中国国家贸易安全分析(1)论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