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

工作总结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6 09:06:4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一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城墙的起源】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城垣规模和结构设施】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护城河外曾有拱卫四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叫郭城。据《西安府志》卷九记载:唐天佑年间,韩建筑东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间拓城时,东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内,留在城外的即为东郭新城。明后期西郭小城记。目前,四关郭城墙体仅存部分残段,郭门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称。

现在我们来到西安城内东北处,这里曾经是明秦王府城,简称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整个秦王府城分为两重城墙。外城墙称萧墙,全系土筑成。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墙。明灭后,萧墙被毁。清雍正年间,西安修庙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目前秦王府砖城只存夯土城残段若干处。

明代建西安城时,全城城门有4座:“长乐”、“永宁”、“安定”、“安远”。门名刻于大城门洞外的青石门据上。大城城门上所建的楼房称城楼,也叫正楼,是守城指挥官的指挥所。瓮城城门洞上所建之楼称箭楼,因楼壁辟有箭窗,是当时发箭防御之用。到了民国时又开辟了4座城门,俗称小四门:中山门(小东门),在现在的东新街东端,是为纪念孙中山修建的;勿幕门(小南门),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门(小西门),在莲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门被拆;解放门(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解放路北端,当年因为陇海路通车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开辟了新城门,南墙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墙有尚德门。东墙有朝阳门。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焕发新颜的古城墙】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现在,从1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o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城上还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墙的开发,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过去把古城墙看作是妨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枷锁,如今它却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环。专家们还评价,秦始皇兵马湘的发掘,一举成就了世界奇迹;而西安明代城墙的维修,同样引起了世界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后,一致同意推荐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二

甲方(代理人): 乙方(代理人):

证件号: 证件号: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乙方承租使用甲方房屋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房屋的位置和面积

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座落在西安市二环北路东段市政馨苑小区5号楼804室 住宅一套出租给乙方使用.甲方出租给乙方使用的该房屋建筑面积约 平方米。

二、租赁用途

乙方向甲方承诺,租赁期间不得从事违法活动;未事前征得甲方的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擅自改变该房屋的使用用途。否则,甲方无条件将房屋收回。

三、租赁期限

该房屋租赁期为壹年,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租赁期满,甲方有权收回全部出租房屋,乙方应如期交还。乙方如要求续租,则必需在租赁期满前的壹个月向甲方提出书面意向,双方可在对租金,期限重新协商后,签订新的租赁合同。

四 租金及支付方式

该房屋每半年缴纳房租一次, 合计7200元(大写:柒仟二百元整)。乙方应提前一月付清合同约定金额,甲方在收到房租后予以书面签收。

五、保证金

为确保房屋及其所属设施之安全与完好及租赁期限内相关费用之如期结算,甲、乙双方同意本合同的保证金为1200元整(大写:壹仟贰佰元整元整 )。 乙方应于本合同签订时付清全额保证金。甲方在收到保证金后予以书面签收。租赁期满后,乙方迁空、点清、交还房屋及设施,并付清所应付费用后,经甲方确认后应立即将保证金无息退还乙方。

六、 其它费用

在租赁期限内,实际使用的水费,电费、卫生费、物业服务费、采暖费、天然气费、有线电视费及通讯费等相关费用均由乙方自行承担,并按单如期缴纳。

七、 甲方义务

甲方需按时将房屋及附属设施(见设备清单)交付乙方使用。 甲方应保证所出租的房屋权属清楚,无共同人意见,无使用之纠纷。

八、 乙方的义务

乙来自甲方在租赁期限内保证在该租赁房屋内的所有活动均能合乎中国的法律及该地点管理规定,不做任何违法之行为。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承租的房屋转租,并爱护使用租赁的房屋及设备,如因乙方的过失或过错使房屋及设施受到损坏,乙方应负责维修或赔偿。

乙方应按本合同的约定合法使用租赁房屋,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存放危险品及国家明文规定的不合法之物品,如因此发生损害,乙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九、 合同终止及解除规定

在租赁期限内甲、乙双方均不能提前终止合同,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提前终止合同,均构成违约。租赁期满后,乙方应及时将承租的房屋交还甲方,如有留置的任何物品,均视为放弃,可任凭甲方处置。

十、违约处理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如未按本合同的条款履行,导致中途终止合同,则视为违约,违约金双方同意为1200元整(大写:壹仟贰佰元整)。若甲方违约,除退还给乙方的保证金外,还需支付给乙方上述金额的违约金;反之,若乙方违约,则甲方有权从保证金中扣除上述金额的违约金。

房屋因不可抗力(如特大自然灾害、地震等)原因导致毁损和造成甲乙双方损失的、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十一、其它条款

甲、乙双方要签署本合同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清楚明白,并愿按合同规定严格执行,如一方违反本合同,另一方有权按本合同规定索赔。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可订立补充条款,本合同及其补充条款与铅印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壹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均有同等效力,签字即生效。

甲方(代理人): 乙方(代理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屋内物品清单: 天然气卡、水电卡 烟机灶具一套 电视机一台 沙发一组。

签约日期:

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我是接待指挥部国内接待二组的,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和大家的参观,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和西安世园会给各位留下美好的记忆!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人类文明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

今天的西安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的文化名胜古迹、秀美的自然景色风光和浓郁的传统民俗风情,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的境内游客和100多万人次的境外游客,前来寻古探幽、观光览胜,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把访问中国的第一站选在了西安。

人们都说,走进西安,就像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稀世文物灿若星辰。金匾丹青赏心悦目;古槐青砖意境深邃,一座城市简直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西安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古遗址和帝王贵胄陵寝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这里荟萃着以蓝田猿人、半坡村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曙光,以丰

镐都城、精美青铜器为代表的周文化,以咸阳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为代表的大秦文化,以汉长安城,丝绸之路起点、阳陵为代表的强汉文化,以大明宫、大雁塔、曲江池、法门寺为代表的盛唐文化,这一切构成了华夏文明由形成到发展并走向强盛的核心历史。

西安自信、开放、大气和包容的人文气质,造就了各种宗教汇集发展的局面,在佛教八大宗派中,有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作为西安标志性古建筑的大雁塔,是唐代高僧玄奘存放并翻译从西域带回的佛教经卷之地;珍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的法门寺文化景区,被誉为“世界佛都”;西安化觉寺,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国式伊斯兰寺院,道家始祖老子著书讲经的楼观台,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充满人文底蕴的西安,还有着更加迷人的生态和自然之美。

西安有巍峨壮丽、峰峦叠嶂、资源丰富的秦岭山脉,不仅是西安的绿色宝库,也是中国的中央公园和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在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上,有险峻挺拔、号称五岳之首的西岳华山,有以温泉汤池而闻名天下的临潼骊山,有四季葱绿而内藏珍稀的终南山,有以六月积雪不化堪称奇观的太白山,它们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而独特的秀美景群。近年来,西安周边形成了大片的绿色生态林带,曲江新区和滻灞生态区有了宽广清澈的湖面,水域面积达2.2万余亩,“八水绕长安,翠绿满皇都”的美景再现于世。

西安记录着盛世之文明,也不断创造着新的梦想。宏大的“唐皇城复兴计划”正顺利实施,不断建设的旅游新景区让书中的历史走

出来,让地下的历史站起来,让往昔的峥嵘岁月重现出来。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三大主题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重现了盛唐景象。大雁塔北广场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大唐芙蓉园皇家园林建筑和大型水景表演、大唐不夜城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和文化场馆更是一派大唐繁华景象。大明宫遗址公园曾是一座唐代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宫殿,总面积相当于北京紫禁城的三倍。

西安是民俗风情之都,到户县看看农民画,到百年老戏院易俗社听听秦腔,到书院门仿古街淘淘字画和文房四宝,真是令人悠哉游哉;西安是美食之都,闲暇之余,还可以走一走民坊,逛一逛古街,尽享一下吃在西安的无尽乐趣。

4月28日—10月22日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滻灞生态区举行,西安以绿色引领时尚的风情精彩亮相,全世界的目光会又一度聚焦滻灞,聚集西安。

西安有时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有时,西安又像青春少女一样年轻。今天的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和8 所军事院校,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拥有人口840万。

西安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现代服务业、文化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滻灞生态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和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五区一港两基地”的发展格局,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3241.49亿元,财政总收入510.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西安是神秘的,也是开放的,作为中国的古都之首,它是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在经历了3100多年沉沉浮浮的发展变迁之后,又肩负着中华民族辉煌、光荣的梦想。

古都仪象和现代气息,交融并蓄在西安的胸襟之中。历史瑰宝和时代宏图,交相辉映在西安的大地之上。在这里,古老和现代相互和谐,传统和创新相互和谐,发展和保护相互和谐,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和谐。科学的发展观给城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西安正在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步履坚定的迈向美好的明天。

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20xx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20xx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五

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的道场,而大慈恩寺、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今中外和尚如云、高僧无数,那么唐僧玄奘何许人也?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今天大家参观过这个景区后,就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吧? 然而在这个景区却没有《西游记》神话中“唐僧师父”,也找不到降妖除魔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但你会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要说玄奘何许人?我们说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一个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他又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唐高宗称他是“真如之冠冕”。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身后就是他开创的慈恩祖庭,是他主持的译经道场大慈恩寺,以及他所修建的大雁塔。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 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回顾佛教传入中国620xx年以来、佛经残缺不全,教义分歧,派别纷争的状况。玄奘在对佛经研习中,对佛经的质疑之处多达百余条。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公元620xx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之前3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昼伏夜行,只身前往,开始了他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和传奇故事。现在请大家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以追荐冥福修建寺院,故得名“慈恩寺”。寺院虽系太子李治为其母追福而建,也表达了其父唐太宗怀念文德皇后的心愿。唐太宗和文德皇后从小结发,情深意长,13岁即“嫔于太宗”,当时太宗李世民才17岁。太宗即位时,立其为皇后。文德皇后为人贤良正直,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她为了大唐社稷,力避裙带之嫌,她坚持不愿自己兄弟子侄担任朝廷要职。而对于魏征、房玄龄等忠勇良臣,却全力保谏爱护。皇后的申明大义,正直贤慧,成为大唐贞观盛世的良佐栋梁。在临终遗言时还强调“不可厚葬,俭薄送终”。如此贤淑开朗,确不愧为一位有胆识、有胸怀的女政治家。对文德皇后的去世,太宗十分悲恸,向近臣表白:“朕非不知天命而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所以大慈恩寺的创建,实际是唐太宗父子两代为文德皇后祈福之举,也是唐王朝对一代贤后的纪念。

唐代大慈恩寺位于长安城南晋昌坊东半部,约398亩,总共1897间,僧众300,为长安规模宏伟之佛教寺院之一。在慈恩寺建成之初,朝廷特地迎请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正在弘福寺译经的玄奘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唐末以后因战事不断,寺院逐渐荒芜,经历代多次维修,至公元1446年,才奠定了今日寺院规模。

现在寺院的范围东西阔160米左右,南北长318米左右,共计93亩,该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法堂藏经楼,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东西两侧分别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我们大家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该钟铸造于公元l548年,钟上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的大字,这口雁塔晨钟自造成启用至今天,一直作为大慈恩寺行仪规范,是本寺佛教活动和众僧生活的组成部分。晨钟作为佛教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当拂晓时分,晨钟那洪亮的阵阵钟声划破晨曦朝霞,回绕在西安城南上空,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西侧鼓楼悬挂一面大鼓,寺院称为暮鼓,为横置座鼓形式,钟、鼓均为寺院大型法器。东西配殿原为东观音殿,现为客堂,西为地藏殿。

现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参观。高台上的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的匾额金光闪闪,系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内供奉有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塑像和文殊菩萨像,均为明代雕塑,分别象征真理和智慧。另外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在内的18尊罗汉像,此种排列是将佛的16位声闻尊者与其说者庆友、译者玄奘共列为18罗汉,为我国18罗汉较早的排列形式,以后还有其它排列形式。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指已消除一切烦恼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应受天人供养者。罗汉的三义即为:杀界,就是断绝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外人供养;不生,永远进入涅槃,不再进入生死轮回。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立于大海鳌头之上的南海观音菩萨像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还有善财童子53参求法学道故事,生动有趣,生动展示出南海之中普陀洛伽山观音菩萨说法道场的蓬莱仙境。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象这样的雁塔题名碑在我景区有几十通。“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指得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和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有:“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20xx年考中进士后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他赋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登科后“春风得意”的著名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在古都长安雁塔题名活动虽延续一千多年,而进士题名仅仅延续到唐末。因为自唐末以后各朝各代,长安城不再是国都京城,陕甘两省乡试举人仿效唐进士雅举在雁塔进行题名活动。在大慈恩寺院内和大雁塔上,至今尚存的明清两朝乡试举人题名碑有73通。另外在荐福寺小雁塔院内至今也保存有明清武举题名碑17通,也称“雁塔题名”。因为在大小雁塔仿效唐人题名于塔壁、颇具唐风遗韵,后来逐渐形成为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这些都是研究我国科学制度的历史资料。

大殿北面为两层高的法堂藏经楼,上层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法堂还陈列着玄奘供奉的佛座、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圆测市新罗国王孙,由年出家来到中国后,从学于玄奘门下;窥基是玄奘嫡传弟子,本是开国元勋尉迟恭的侄子,每当出门有三车厢随,故有“三车和尚”的绰号。由此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与地位。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脚下,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和佛舍利,于公元652年附图表上奏,经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层佛塔。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劳动,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而玄奘自己编撰的《大唐西域记》中所述的佛教故事最为可信。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教在早期分大乘和小乘两宗,大乘戒食肉,小乘不戒。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一座王舍城,城外帝释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和尚信奉小乘教,一天,中午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午饭尚未着落,甚为埋怨。有一和尚忽见空中群雁飞过,随口出戏言:我等诸僧多日没有吃肉了,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困境呀!话音刚落,即见头雁退着飞,到了这个僧人前便折断翅膀掉了下来,众僧人大惊,明白是如来设法教育他们,众僧急忙跪拜,并将那只雁葬于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归信大乘,不再吃肉。这就是雁塔名称的由来。“雁塔”一词前加一“大”字,一是因塔的建筑宏伟壮丽,二是后建的荐福寺塔也随着称为雁塔,为了区别,遂分别称为大雁塔、小雁塔。玄奘在印度求法时,还专程前往参礼了这座有名的雁塔。

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佛塔,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40多年后逐渐毁坏。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20xx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戚施钱重建。遂将大雁塔改建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图,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概由此而来。

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的大雁塔,象征着玄奘法师崇高的人格品质和伟大精神。

大雁塔是典型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门楣门框上雕刻有唐代线刻画。四门楣分别以流畅生动的阴刻线雕有佛、菩萨、金刚力士画像。特别是西门楣线刻画中,那讲经说法的佛祖,神情端庄慈祥,30尊各路菩萨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是今天我们研究唐代建筑、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在雄伟的大雁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着唐太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作太子时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通“二圣”丰碑,均由当时的中书令(宰相职)褚遂良所书。像这样两碑碑文和碑额都相对排列,左右对称。镶嵌于佛塔,这是绝无仅有的。碑文下方又雕刻有衣带飘逸,舞姿飞动的舞乐天人,细看“序”碑乐师所执乐器为管乐,而“记”碑乐器为弦乐。如此天乐舞姿,犹如佛国仙境。

有人称雁塔圣教序碑为“二圣三绝碑”。一是二圣御撰——太宗李世民撰《序》,太子李治撰《记》之威名,二是玄奘取经——赞扬玄奘西天取经宣扬佛法之内容,三是大家书法——褚遂良之书法名作,四是立于皇都——长安城内佛门大慈恩寺的庄严神圣之地。所以此碑为国宝中之瑰宝,名碑中更享盛名。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的一层。首先请看两侧墙壁上这两通石碑,一是玄奘负笈图,一是玄奘译经图。这两碑的画面是玄奘法师光辉人生的生动写照。

再看塔柱上悬挂的四幅长联,是由唐太宗、唐高宗和玄奘法师的原话编制而成。

第一幅:摘自唐太宗御制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意是:玄奘法师称得上是佛教的领袖,他冒着朝廷禁令和生命危险,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而单身独骑远征求法,遍访高师,探询和研究佛经,将这些佛教真理广为弘扬,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第二幅:摘自唐高宗御制大慈恩寺碑,大意是:玄奘法师可称得上是佛教的冠冕人物,在取经路途,风餐露宿,他使佛灯高照,使佛教得以弘扬,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他超越了西域的佛图澄、鸠摩罗什、竺道生和慧远这样的高僧,玄奘法师的功绩和精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三幅的意思是:奉敕创建大慈恩寺,又奉旨翻译佛经,我真诚地希望佛法慧流弘扬光大,定能够保佑国运长久,圣教得以弘扬,光照中华史册,智慧的情怀天下可鉴,永远映照在弘扬佛法的福田之上。

第四幅的意思是: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修建这一佛塔,以安置从西天带回的佛教三藏经典,雄伟的佛塔愿千佛保佑,同来关注;我们还要树立丰碑,镌刻两位圣上所撰写的珍贵碑文,佛塔圣迹将与天地同在,永远矗立在长安胜地。

现在我们开始向上攀登参观。请大家轻步登塔、注意安全。在各层都有丰富的陈列,分别供奉有明代鎏金佛像、印度佛教高僧赠送的佛祖舍利,陈列有佛足迹碑石,系玄奘晚年刻制供奉的佛足石的复制品,以及玄奘诗词、于右任、齐白石诗词书法作品等。其中第六层悬挂有唐代几位大诗人的诗词书法作品。

公元752年秋天,正值大雁塔创建100周年,诗圣杜甫会同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5位大诗人,同登大雁塔,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雁塔诗会。他们凭栏远望,看到古塔巍巍,秋景如画的情景,激发了每个诗人的情怀和诗兴。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兴致勃勃呤唱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大家请杜甫赋诗,只见他情怀澎湃,诗句如潮,一开口就语出惊人,气概不凡,他吟唱道:“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些诗作都是难得的千古绝唱。

大家登上了佛塔的最高层,真有一种“登临出世界”的出神入化的美妙感受,向四面凭栏远眺,古城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留连忘返。

游客朋友,现在让我们缓步下塔,注意安全。到后面玄奘三藏院继续参观。

现在,大家来到玄奘三藏院的门口。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堂、西院光明堂三院组成,其面积为3224平方米。

如果要问:西安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是什么?那就是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佛骨舍利,因为玄奘舍利与佛舍利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游客朋友,在玄奘三藏院的大遍觉堂,供奉着玄奘坐像和玄奘大师的一份顶骨舍利。与此同时,玄奘其他灵骨舍利已广布在世界各地,象征着和传播着玄奘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玄奘三藏院内有近400平米精美的大型壁画,反映了佛界圣景和玄奘的生平故事。从玄奘出生、出家、出国求法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玄奘于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经兰州、敦煌、高昌等地,取道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沿着“丝绸之路”,以惊人的毅力,闯“万死之地”,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前往佛国印度。漫漫西行取经路上,充满着险恶和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在玄奘面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过不了的通天河。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孑然孤行。当水囊倾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几度昏厥于沙丘,在这危险绝境面前,玄奘靠着“不至西天,不东归一步”的誓言和信念,绝处逢生,脱离险境。

经过整整3年的艰难跋涉和5万余里孤征,玄奘终于到达佛国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公元645年,玄奘西行取经归来,携带大量佛舍利、8尊佛像及657部佛经,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朝野及国人的隆重欢迎。抵达长安时,僧俗百万之众倾城出迎,盛况空前。公元648年,大慈恩寺初建落成,玄奘奉受太宗敕请,到大慈恩寺担任首任住持,继续翻经。他先后在长安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铜川玉华宫等译场组织翻译历时20xx年,直到圆寂。

概括玄奘的翻译,有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全和路子新4个显著特点。首先,玄奘无论从质量上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仅玄奘一人就译出1335卷佛经。由于玄奘译本准确可靠,而他所依据的原印度梵本散失很多,因之玄奘译本被视为 “准梵本”。由此才有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时期,以及许多海外高僧入唐求法的新局面。

我国的翻译从佛经翻译开始,而玄奘开创了我国佛教翻译史上的“新译”先河。玄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爱国者。他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奠定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有一首诗高度概括了玄奘精神,并寄语今天的留学生和青少年。其诗曰:“雁塔曾将贝叶藏,千秋盛誉赞玄奘。不辞艰辛游天竺,取得真经返大唐。留学只缘图利国,求知理应做腾骧。诸君勿被香风醉,莫把他邦当故乡”。为继承和弘扬玄奘的爱国主义精神,大雁塔已被选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元664年,玄奘在铜川玉华寺圆寂,唐高宗得知噩耗后,罢朝三日,失声痛哭说:“朕失国宝也,国失栋梁也!”玄藏灵柩运回京城,安置在慈恩寺翻经堂,京城道俗哀号动地,奔赴吊唁。在举行玄奘法师葬礼时,送葬者多达百万之众,当晚有3万多人露宿在墓旁,为玄奘守灵。人们对这位舍命求法,呕心沥血译经,生前辉煌一世,死后苇席裹尸的一代高僧表示了崇高的敬仰和悼念。这里已成为永远瞻仰玄奘、纪念玄奘的佛教圣地。

游客朋友们,大雁塔主景区参观就到这里。下来我们到北广场和东苑、西苑去参观。北广场是全亚洲最大的水景喷泉和唐代文化广场,东西两苑有别具特色的陕西民俗文化公园。

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六

各位游客: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城墙的起源】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城垣规模和结构设施】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护城河外曾有拱卫四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叫郭城。据《西安府志》卷九记载:唐天佑年间,韩建筑东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间拓城时,东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内,留在城外的即为东郭新城。明后期西郭小城记。目前,四关郭城墙体仅存部分残段,郭门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称。

现在我们来到西安城内东北处,这里曾经是明秦王府城,简称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整个秦王府城分为两重城墙。外城墙称萧墙,全系土筑成。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墙。明灭后,萧墙被毁。清雍正年间,西安修庙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目前秦王府砖城只存夯土城残段若干处。

明代建西安城时,全城城门有4座:“长乐”、“永宁”、“安定”、“安远”。门名刻于大城门洞外的青石门据上。大城城门上所建的楼房称城楼,也叫正楼,是守城指挥官的指挥所。瓮城城门洞上所建之楼称箭楼,因楼壁辟有箭窗,是当时发箭防御之用。到了民国时又开辟了4座城门,俗称小四门:中山门(小东门),在现在的东新街东端,是为纪念孙中山修建的;勿幕门(小南门),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门(小西门),在莲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门被拆;解放门(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解放路北端,当年因为陇海路通车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开辟了新城门,南墙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墙有尚德门。东墙有朝阳门。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焕发新颜的古城墙】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现在,从1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o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城上还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墙的开发,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过去把古城墙看作是妨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枷锁,如今它却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环。专家们还评价,秦始皇兵马湘的发掘,一举成就了世界奇迹;而西安明代城墙的维修,同样引起了世界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后,一致同意推荐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于西安市包村干部扶贫工作总结简短七

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的道场,而大慈恩寺、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今中外和尚如云、高僧无数,那么唐僧玄奘何许人也?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今天大家参观过这个景区后,就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吧? 然而在这个景区却没有《西游记》神话中“唐僧师父”,也找不到降妖除魔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但你会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要说玄奘何许人?我们说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一个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他又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唐高宗称他是“真如之冠冕”。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身后就是他开创的慈恩祖庭,是他主持的译经道场大慈恩寺,以及他所修建的大雁塔。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 在全国各地游学后,他回顾佛教传入中国620xx年以来、佛经残缺不全,教义分歧,派别纷争的状况。玄奘在对佛经研习中,对佛经的质疑之处多达百余条。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公元620xx年他结伴上表奏请,申请赴印求法,未得到朝廷的批准。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之前3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遂违禁出关,即违法偷渡出境,昼伏夜行,只身前往,开始了他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和传奇故事。现在请大家继续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以追荐冥福修建寺院,故得名“慈恩寺”。寺院虽系太子李治为其母追福而建,也表达了其父唐太宗怀念文德皇后的心愿。唐太宗和文德皇后从小结发,情深意长,13岁即“嫔于太宗”,当时太宗李世民才17岁。太宗即位时,立其为皇后。文德皇后为人贤良正直,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她为了大唐社稷,力避裙带之嫌,她坚持不愿自己兄弟子侄担任朝廷要职。而对于魏征、房玄龄等忠勇良臣,却全力保谏爱护。皇后的申明大义,正直贤慧,成为大唐贞观盛世的良佐栋梁。在临终遗言时还强调“不可厚葬,俭薄送终”。如此贤淑开朗,确不愧为一位有胆识、有胸怀的女政治家。对文德皇后的去世,太宗十分悲恸,向近臣表白:“朕非不知天命而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所以大慈恩寺的创建,实际是唐太宗父子两代为文德皇后祈福之举,也是唐王朝对一代贤后的纪念。

唐代大慈恩寺位于长安城南晋昌坊东半部,约398亩,总共1897间,僧众300,为长安规模宏伟之佛教寺院之一。在慈恩寺建成之初,朝廷特地迎请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正在弘福寺译经的玄奘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唐末以后因战事不断,寺院逐渐荒芜,经历代多次维修,至公元1446年,才奠定了今日寺院规模。

现在寺院的范围东西阔160米左右,南北长318米左右,共计93亩,该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法堂藏经楼,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东西两侧分别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我们大家走进山门,可以看到钟、鼓二楼对峙,东侧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该钟铸造于公元l548年,钟上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的大字,这口雁塔晨钟自造成启用至今天,一直作为大慈恩寺行仪规范,是本寺佛教活动和众僧生活的组成部分。晨钟作为佛教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当拂晓时分,晨钟那洪亮的阵阵钟声划破晨曦朝霞,回绕在西安城南上空,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西侧鼓楼悬挂一面大鼓,寺院称为暮鼓,为横置座鼓形式,钟、鼓均为寺院大型法器。东西配殿原为东观音殿,现为客堂,西为地藏殿。

现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参观。高台上的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的匾额金光闪闪,系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内供奉有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塑像和文殊菩萨像,均为明代雕塑,分别象征真理和智慧。另外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在内的18尊罗汉像,此种排列是将佛的16位声闻尊者与其说者庆友、译者玄奘共列为18罗汉,为我国18罗汉较早的排列形式,以后还有其它排列形式。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指已消除一切烦恼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应受天人供养者。罗汉的三义即为:杀界,就是断绝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外人供养;不生,永远进入涅槃,不再进入生死轮回。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立于大海鳌头之上的南海观音菩萨像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还有善财童子53参求法学道故事,生动有趣,生动展示出南海之中普陀洛伽山观音菩萨说法道场的蓬莱仙境。

在大雄宝殿西侧墙壁上镶嵌着几通“雁塔题名记”碑,象这样的雁塔题名碑在我景区有几十通。“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指得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和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陕西乡试题名碑文就有:“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20xx年考中进士后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他赋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登科后“春风得意”的著名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在古都长安雁塔题名活动虽延续一千多年,而进士题名仅仅延续到唐末。因为自唐末以后各朝各代,长安城不再是国都京城,陕甘两省乡试举人仿效唐进士雅举在雁塔进行题名活动。在大慈恩寺院内和大雁塔上,至今尚存的明清两朝乡试举人题名碑有73通。另外在荐福寺小雁塔院内至今也保存有明清武举题名碑17通,也称“雁塔题名”。因为在大小雁塔仿效唐人题名于塔壁、颇具唐风遗韵,后来逐渐形成为文题大雁塔、武题小雁塔。这些都是研究我国科学制度的历史资料。

大殿北面为两层高的法堂藏经楼,上层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法堂还陈列着玄奘供奉的佛座、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圆测市新罗国王孙,由年出家来到中国后,从学于玄奘门下;窥基是玄奘嫡传弟子,本是开国元勋尉迟恭的侄子,每当出门有三车厢随,故有“三车和尚”的绰号。由此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与地位。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脚下,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和佛舍利,于公元652年附图表上奏,经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层佛塔。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劳动,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而玄奘自己编撰的《大唐西域记》中所述的佛教故事最为可信。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教在早期分大乘和小乘两宗,大乘戒食肉,小乘不戒。古印度摩揭陀国有一座王舍城,城外帝释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和尚信奉小乘教,一天,中午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午饭尚未着落,甚为埋怨。有一和尚忽见空中群雁飞过,随口出戏言:我等诸僧多日没有吃肉了,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困境呀!话音刚落,即见头雁退着飞,到了这个僧人前便折断翅膀掉了下来,众僧人大惊,明白是如来设法教育他们,众僧急忙跪拜,并将那只雁葬于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归信大乘,不再吃肉。这就是雁塔名称的由来。“雁塔”一词前加一“大”字,一是因塔的建筑宏伟壮丽,二是后建的荐福寺塔也随着称为雁塔,为了区别,遂分别称为大雁塔、小雁塔。玄奘在印度求法时,还专程前往参礼了这座有名的雁塔。

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佛塔,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40多年后逐渐毁坏。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20xx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戚施钱重建。遂将大雁塔改建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图,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概由此而来。

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高耸入云的大雁塔,象征着玄奘法师崇高的人格品质和伟大精神。

大雁塔是典型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更以“唐僧取经”故事驰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通高为64.7米,门楣门框上雕刻有唐代线刻画。四门楣分别以流畅生动的阴刻线雕有佛、菩萨、金刚力士画像。特别是西门楣线刻画中,那讲经说法的佛祖,神情端庄慈祥,30尊各路菩萨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是今天我们研究唐代建筑、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在雄伟的大雁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着唐太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作太子时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通“二圣”丰碑,均由当时的中书令(宰相职)褚遂良所书。像这样两碑碑文和碑额都相对排列,左右对称。镶嵌于佛塔,这是绝无仅有的。碑文下方又雕刻有衣带飘逸,舞姿飞动的舞乐天人,细看“序”碑乐师所执乐器为管乐,而“记”碑乐器为弦乐。如此天乐舞姿,犹如佛国仙境。

有人称雁塔圣教序碑为“二圣三绝碑”。一是二圣御撰——太宗李世民撰《序》,太子李治撰《记》之威名,二是玄奘取经——赞扬玄奘西天取经宣扬佛法之内容,三是大家书法——褚遂良之书法名作,四是立于皇都——长安城内佛门大慈恩寺的庄严神圣之地。所以此碑为国宝中之瑰宝,名碑中更享盛名。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的一层。首先请看两侧墙壁上这两通石碑,一是玄奘负笈图,一是玄奘译经图。这两碑的画面是玄奘法师光辉人生的生动写照。

再看塔柱上悬挂的四幅长联,是由唐太宗、唐高宗和玄奘法师的原话编制而成。

第一幅:摘自唐太宗御制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意是:玄奘法师称得上是佛教的领袖,他冒着朝廷禁令和生命危险,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而单身独骑远征求法,遍访高师,探询和研究佛经,将这些佛教真理广为弘扬,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第二幅:摘自唐高宗御制大慈恩寺碑,大意是:玄奘法师可称得上是佛教的冠冕人物,在取经路途,风餐露宿,他使佛灯高照,使佛教得以弘扬,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他超越了西域的佛图澄、鸠摩罗什、竺道生和慧远这样的高僧,玄奘法师的功绩和精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三幅的意思是:奉敕创建大慈恩寺,又奉旨翻译佛经,我真诚地希望佛法慧流弘扬光大,定能够保佑国运长久,圣教得以弘扬,光照中华史册,智慧的情怀天下可鉴,永远映照在弘扬佛法的福田之上。

第四幅的意思是: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修建这一佛塔,以安置从西天带回的佛教三藏经典,雄伟的佛塔愿千佛保佑,同来关注;我们还要树立丰碑,镌刻两位圣上所撰写的珍贵碑文,佛塔圣迹将与天地同在,永远矗立在长安胜地。

现在我们开始向上攀登参观。请大家轻步登塔、注意安全。在各层都有丰富的陈列,分别供奉有明代鎏金佛像、印度佛教高僧赠送的佛祖舍利,陈列有佛足迹碑石,系玄奘晚年刻制供奉的佛足石的复制品,以及玄奘诗词、于右任、齐白石诗词书法作品等。其中第六层悬挂有唐代几位大诗人的诗词书法作品。

公元752年秋天,正值大雁塔创建100周年,诗圣杜甫会同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5位大诗人,同登大雁塔,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雁塔诗会。他们凭栏远望,看到古塔巍巍,秋景如画的情景,激发了每个诗人的情怀和诗兴。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兴致勃勃呤唱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大家请杜甫赋诗,只见他情怀澎湃,诗句如潮,一开口就语出惊人,气概不凡,他吟唱道:“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些诗作都是难得的千古绝唱。

大家登上了佛塔的最高层,真有一种“登临出世界”的出神入化的美妙感受,向四面凭栏远眺,古城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留连忘返。

游客朋友,现在让我们缓步下塔,注意安全。到后面玄奘三藏院继续参观。

现在,大家来到玄奘三藏院的门口。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堂、西院光明堂三院组成,其面积为3224平方米。

如果要问:西安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是什么?那就是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佛骨舍利,因为玄奘舍利与佛舍利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游客朋友,在玄奘三藏院的大遍觉堂,供奉着玄奘坐像和玄奘大师的一份顶骨舍利。与此同时,玄奘其他灵骨舍利已广布在世界各地,象征着和传播着玄奘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玄奘三藏院内有近400平米精美的大型壁画,反映了佛界圣景和玄奘的生平故事。从玄奘出生、出家、出国求法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玄奘于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经兰州、敦煌、高昌等地,取道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沿着“丝绸之路”,以惊人的毅力,闯“万死之地”,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前往佛国印度。漫漫西行取经路上,充满着险恶和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在玄奘面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过不了的通天河。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孑然孤行。当水囊倾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几度昏厥于沙丘,在这危险绝境面前,玄奘靠着“不至西天,不东归一步”的誓言和信念,绝处逢生,脱离险境。

经过整整3年的艰难跋涉和5万余里孤征,玄奘终于到达佛国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公元645年,玄奘西行取经归来,携带大量佛舍利、8尊佛像及657部佛经,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朝野及国人的隆重欢迎。抵达长安时,僧俗百万之众倾城出迎,盛况空前。公元648年,大慈恩寺初建落成,玄奘奉受太宗敕请,到大慈恩寺担任首任住持,继续翻经。他先后在长安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铜川玉华宫等译场组织翻译历时20xx年,直到圆寂。

概括玄奘的翻译,有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全和路子新4个显著特点。首先,玄奘无论从质量上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仅玄奘一人就译出1335卷佛经。由于玄奘译本准确可靠,而他所依据的原印度梵本散失很多,因之玄奘译本被视为 “准梵本”。由此才有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时期,以及许多海外高僧入唐求法的新局面。

我国的翻译从佛经翻译开始,而玄奘开创了我国佛教翻译史上的“新译”先河。玄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爱国者。他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奠定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有一首诗高度概括了玄奘精神,并寄语今天的留学生和青少年。其诗曰:“雁塔曾将贝叶藏,千秋盛誉赞玄奘。不辞艰辛游天竺,取得真经返大唐。留学只缘图利国,求知理应做腾骧。诸君勿被香风醉,莫把他邦当故乡”。为继承和弘扬玄奘的爱国主义精神,大雁塔已被选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元664年,玄奘在铜川玉华寺圆寂,唐高宗得知噩耗后,罢朝三日,失声痛哭说:“朕失国宝也,国失栋梁也!”玄藏灵柩运回京城,安置在慈恩寺翻经堂,京城道俗哀号动地,奔赴吊唁。在举行玄奘法师葬礼时,送葬者多达百万之众,当晚有3万多人露宿在墓旁,为玄奘守灵。人们对这位舍命求法,呕心沥血译经,生前辉煌一世,死后苇席裹尸的一代高僧表示了崇高的敬仰和悼念。这里已成为永远瞻仰玄奘、纪念玄奘的佛教圣地。

游客朋友们,大雁塔主景区参观就到这里。下来我们到北广场和东苑、西苑去参观。北广场是全亚洲最大的水景喷泉和唐代文化广场,东西两苑有别具特色的陕西民俗文化公园。

推荐阅读:

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工作总结

主题农业农村局执法工作总结

最新副总经理半年工作总结 副总经理工作总结(优质8篇)

最新区工会党风廉政工作总结简短(五篇)

精选实习转正工作总结(精)(5篇)

最新试用期内思想工作总结 试用期思想工作总结(通用9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