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范文(通用20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10 10:59:28 发布时间:15天前

  党的建设不仅是党的工作的概念,也是党务工作的概念。指党为保持自身性质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完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 以下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的文章20篇 ,欢迎品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

  今年以来,xx市坚持党建引领,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党建领航,着力破解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着力探索新时代城市党建治理新模式,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引领”,激发治理活力,赋能街道社区党组织,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转变

  一是着力构建小区党组织引领,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将在职、退休、流动等不同类型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范畴,组建xx个小区党支部、xx个“红色业委会”;按照老城街巷、高端住宅、拆迁安置、国企宿舍、军民融合等小区类型,探索建立小巷党支部、关爱联盟等个性化组织。

  二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街道以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为主要职能,赋予街道对县(市、区)直派驻机构的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以及人事考核与任免征得同意权、干部统筹使用权等5项职权,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xx个,明确由挂点的上一级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召集人。探索“轮值主席”制,由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轮流担任社区轮值主席,带领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商议、破解难题,社区党组织由会议“牵头召集人”转变为会议“服务秘书”,推进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由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小区治理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共建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模范机关和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等参考。社区党组织定期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建立清单并逐项明确牵头成员单位,做好对接跟踪、督办提醒。

  三是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做到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建立社区“大党委”,按照“虚拟组织、实体运作”原则,将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协商解决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成立网格党支部,由小区自管会、物业企业、楼栋长中的党员组成,在决策监管、民主协商、服务居民等方面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建立楼栋党小组,打造楼栋信仰讲堂、楼栋故事汇、居民好声音、贴心家书等活动载体,及时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设立党员中心户,在党员家门口悬挂标识牌,推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头参与义务站岗巡逻、小区环境保洁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用红色力量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四是引导xx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引导xx名党员到小区“双报到”服务群众。将小区划分为“紧密型”物业小区、“松散型”无物业小区和“开放型”街巷村社三种类型,由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业委会等力量,发动xx个小区物业、组建xx支“暖心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组织xx名街巷长、楼栋长,为居民提供“五好邻里”服务,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二、突出“街居主导”,凝聚治理合力,建强小区党组织,实现从“无人理事”到“领导有力”转变

  一是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凡在册正式党员达3名的居住小区,均成立建制性党支部;在册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建立“兼合式”党支部;对无物业小区、楼宇等,依托网格化管理,联合成立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区党支部xx个,把组织建到群众的“家门口”。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法定程序,将小区党支部书记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主任,党支部班子其他成员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业主监事会委员,鼓励小区党支部党员参选进入业委会。强化小区党组织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委会章程、居民公约等管理规范制定中的把方向作用,推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写入小区居民公约。探索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工作机制,即小区居民“自治议”和党建联席会“共治议”相结合,小区党支部对小区内部治理主体和社区共建单位进行评议,决策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议事决策规范。

  二是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在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中强化“近邻”理念,充分调动成员单位、共建单位、社会化力量等资源,双向认领项目xx项,x个派出所领导干部、xx个社区管片民警全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探索组织共建,引导机关、社区、国企党组织主动对接园区、楼宇、商圈等,成立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楼宇党建联盟、文化生态圈党支部,通过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建立党群服务阵地等方式,营造社区与园区交融共享、互促共赢的良好氛围。针对社区、部门各自为战问题,探索社区综合联动队、综合监管指挥平台等联建共建做法,借助党建e家、党员志愿服务等信息化平台,通过街道大党工委项目认领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引导党员深入一线。

  三是按照“网格—楼栋—单元”三级架构,每个网格选配1名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每个楼栋、单元确定1名老党员、老模范或复转军人、在职党员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常态化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聚千家心”活动,建立万家数据库、便民档案库、居民健康库等“一本清”基础台账,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三、倡导“近邻守望”,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从“近而不识”到“邻里相亲”转变

  一是推广“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群众工作法,构建“近邻”友爱、党群一心的“熟人”社区。建成5个街道“近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搭建xx个由社区党组织、辖区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合,组建x支由党员带头的“百事帮”服务队伍,搭建厝边议事厅、小区治理理事会、邻里自治小组等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社区治理模式。深化网格化治理,推行“千户访”机制,社区党群工作者通过常态化入户拉家常等方式,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形成需求清单、民情清单和资源清单xx余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近邻公约”,整合“近邻热线”,开展“最美邻里”评比、邻里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培育无事多走访、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有呼必有应的“近邻”文化,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二是全面推行党员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机制,由“两长一员”带头参加小区党组织活动、纠纷调解、志愿服务和自治管理,带动党员群众共塑和谐邻里关系。广泛开展“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活动,全市xx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小区报到,参加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积极整合微信公众号、社区电话、楼栋微信群等渠道,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积极培育“邻里相亲、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氛围,制定“近邻公约”,选树小区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等邻里身边典型,引导邻里互学;积极开展“邻里节”活动,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在小区组织文体活动,促进小区居民从“陌邻”到“近邻”。

  三是坚持党建领治,推动居民自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社会共治相融互促,带动广大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推行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各界代表审议、居民共同决议“四步”议事工作法,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推出“365零休”、随到随办、首问责任等服务举措,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精细化服务;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居民公约制定全过程,开办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讲好“社区幸福事”,传递“社区好声音”,小区内堆放杂物、私搭乱建、拒缴物业费、损坏公共设施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四、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打造线下线上平台,实现从“群众跑腿”到“家门服务”转变

  一是打造“近邻”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社会服务最大化”理念,全覆盖建设xx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民生类高频事项下放中心、就近办理,配套建设信息化自助服务设备,做到居民办事“一站式”、“最多跑一次”。对一些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小区,利用物业闲散公共场所等,增设“党建驿站”等服务站点,开放近邻“帮带办”服务渠道,提供家门口便民服务,着力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近邻“15分钟服务圈”。同时,依托网络拓展“近邻”共享圈,完善全市“党员e家”党建大数据平台、“在职党员回家工程”信息平台等,让在职党员站出来、好报到、真服务;探索建立“党建超市”,实现党员服务意愿和邻里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联,建设“智慧邻里”等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便民代办、矛盾调解、治安管理等服务工作的“一网统管”,以“微平台”服务“大民生”。

  二是实施五大行动。实施商业住宅小区融合行动。针对商业住宅小区业委会、物业矛盾突出,人员组成多元等特点,延长街道、社区、楼栋、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以“比邻节”为抓手,指导建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协商机制,协商解决物业管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维修等重大事项,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建、互利共赢。全市xx个商业住宅小区设立各类党组织xx个,主导开展三方协商xx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x余件次。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提升行动。针对xx个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物业管理不到位、老年人口多等特点,以“适老化”改造为目标,以“社区联合大党委”为抓手,由xx余个小区党组织及时对接下沉街道社区的综合执法力量,对老旧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微绿地、小区停车位、出入口,加装电梯、监控、门禁系统等基础硬件,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单位家属小区示范行动。针对单位家属小区普遍素质高、易管理、有资源的特点,以示范创建、规范管理为目标,以“先锋报到,共治有我”为抓手,开发“先锋报到”微信小程序,设置党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等14个智能模块,结合在职党员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推行党员先锋报到智能积分管理、双向评价,扫码认领街道小区基层治理任务。目前,xx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已注册登记,认领服务需求xx个。实施集中安置小区纽带行动。针对集中安置小区居民文明养成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xx个拆迁集中安置小区,坚持“拆迁不拆党支部”,充分发挥原党组织在亲缘、地缘、趣缘上的纽带作用,推动党内关怀、服务代办进小区,规范居民公约,常态化开展知恩感恩、遵法守法、习惯养成、纠纷调处等活动,着力提高居民文明素养、习惯养成、情感认同。实施近郊“三无”小区兜底行动。针对“三无”小区体量大、人员杂、入住率高的特点,着眼解决私搭乱建、家禽散养、线路无序、乱贴广告等突出问题,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发动xx个党组织、xx名党员就近到社区开展“双报到”,认领“三无小区”微心愿、微项目、微服务xx个,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兜底解决“三无”小区治理难题。三是树立“统”的理念,加强“联”的意识,协调辖区医院、银行、学校等构建区域党建联盟,实现组织优势、政策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引进xx多个财政支持项目、xx家社会组织、xx多名专业人才进驻社区,把社会资源与居民需求对接起来。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推行公益换公益、志愿服务积分等制度,组建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家教服务、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xx个“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建立道德银行积分兑换机制,把党员群众发动起来,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2

  今年以来,XX市坚持党建引领,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党建领航,着力破解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着力探索新时代城市党建治理新模式,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引领”,激发治理活力,赋能街道社区党组织,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转变。一是着力构建小区党组织引领,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将在职、退休、流动等不同类型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范畴,组建XXX个小区党支部、XXX个“红色业委会” ;按照老城街巷、高端住宅、拆迁安置、国企宿舍、军民融合等小区类型,探索建立小巷党支部、关爱联盟等个性化组织。二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街道以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为主要职能,赋予街道对县(市、区)直派驻机构的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以及人事考核与任免征得同意权、干部统筹使用权等5项职权,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XXX个,明确由挂点的上一级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召集人。探索“轮值主席”制,由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轮流担任社区轮值主席,带领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商议、破解难题,社区党组织由会议“牵头召集人”转变为会议“服务秘书”,推进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由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小区治理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共建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模范机关和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等参考。社区党组织定期收集整理群众 反映的诉求问题,建立清单并逐项明确牵头成员单位,做好对接跟踪、督办提醒。三是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做到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建立社区“大党委”,按照“虚拟组织、实体运作”原则,将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协商解决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成立网格党支部,由小区自管会、物业企业、 楼栋长中的党员组成,在决策监管、民主协商、服务居民等方面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建立楼栋党小组,打造楼栋信仰讲堂、楼栋故事汇、居民好声音、贴心家书等活动载体,及时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设立党员中心户,在党员家门口悬挂标识牌,推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头参与 义务站岗巡逻、小区环境保洁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用红色力量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四是引导XX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引导XXXXX名党员到小区“双报到”服务群众。将小区划分为“紧密型”物业小区、“松散型”无物业小区和“开放型”街巷村社三种类型,由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业委会等力量,发动XXX个小区物业、组建XXX支“暖心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组织XXX名街巷长、楼栋长,为居民提供“五好邻里”服务,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二、突出“街居主导”,凝聚治理合力,建强小区党组织,实现从“无人理事”到“领导有力”转变。一是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凡在册正式党员达3名的居住小区,均成立建制性党支部;在册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建立“兼合式”党支部;对无物业小区、楼宇等,依托网格化管理,联合成立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区党支部XXX个,把组织建到群众的“家门口”。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法定程序,将小区党支部书记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主任,党支部班子其他成员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业主监事会委员,鼓励小区党支部党员参选进入业委会。强化小区党组织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委会章程、居民公约等管理规范制定中的把方 向作用,推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写入小区居民公约。探索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工作机制,即小区居民“自治议”和党建联席会“共治议”相结合,小区党支部对小区内部治理主体和社区共建单位进行评议,决策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议事决策规范。二是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在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中强化“近邻”理念,充分调动成员单位、共建单位、社会化力量等资源,双向认领项目XXX项,X个派出所领导干部、XX个社区管片民警全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探索组织共建,引导机关、社区、国企党组织主动对接园区、楼宇、商圈等,成立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楼宇党建联盟、文化生态圈党支部,通过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建立党群服务阵地等方式,营造社区与园区交融共享、互促共赢的良好氛围。针对社区、部门各自为战问题,探索社区综合联动队、综合监管指挥平台等联建共建做法,借助党建e家、党员志愿服务等信息化平台,通过街道大党工委项目认领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引导党员深入一线。三是按照“网格—楼栋—单元”三级架构,每个网格选配1名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每个楼栋、单元确定1名老党员、老模范或复转军人、在职党员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常态化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聚千家心”活动,建立万家数据库、便民档案库、居民健康库等“一本清”基础台账,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三、倡导“近邻守望”,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从“近而不识”到“邻里相亲”转变。一是推广“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群众工作法,构建“近邻”友爱、党群一心的“熟人”社区。建成5个街道“近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搭建XX个由社区党组织、辖区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合,组建X支由党员带头的“百事帮”服务队伍,搭建厝边议事厅、小区治理理事会、邻里自治小组等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社区治理模式。深化网格化治理,推行“千户访”机制,社区党群工作者通过常态化入户拉家常等方式,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形成需求清单、民情清单和资源清单XXXXX余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近邻公约”,整合“近邻热线”,开展“最美邻里”评比、邻里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培育无事多走访、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有呼必有应的“近邻”文化,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二是

  全面推行党员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机制,由“两长一员”带头参加小区党组织活动、纠纷调解、志愿服务和自治管理,带动党员群众共塑和谐邻里关系。广泛开展“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活动,全市XXXX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小区报到,参加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积极整合微信公众号、社区电话、楼栋微信群等渠道,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积极培育“邻里相亲、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氛围,制定“近邻公约”,选树小区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等邻里身边典型,引导邻里互学;积极开展“邻里节”活动,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在小区组织文体活动,促进小区居民从“陌邻”到“近邻”。三是坚持党建领治,推动居民自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社会共治相融互促,带动广大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推行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各界代表审议、居民共同决议“四步”议事工作法,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推出“365零休”、随到随办、首问责任等服务举措,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精细化服务;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居民公约制定全过程,开办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讲好“社区幸福事”,传递“社区好声音”,小区内堆放杂物、私搭乱建、拒缴物业费、损坏公共设施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四、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打造线下线上平台,实现从“群众跑腿”到“家门服务”转变。一是打造“近邻”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社会服务最大化”理念,全覆盖建设XXX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民生类高频事项下放中心、就近办理,配套建设信息化自助服务设备,做到居民办事“一站式”、“最多跑一次”。对一些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小区,利用物业闲散公共场所等,增设“党建驿站”等服务站点,开放近邻“帮带办”服务渠道,提供家门口便民服务,着力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近邻 “15分钟服务圈”。同时,依托网络拓展“近邻”共享圈,完善全市“党员e家” 党建大数据平台、“在职党员回家工程”信息平台等,让在职党员站出来、好报到、真服务;探索建立“党建超市”,实现党员服务意愿和邻里服务需求的精准对 接;推动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联,建设“智慧邻里”等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便民代办、矛盾调解、治安管理等服务工作的“一网统管”,以“微平台”服务“大民生”。二是实施五大行动。实施商业住宅小区融合行动。针对商业住宅小区业委会、物业矛盾突出,人员组成多元等特点,延长街道、社区、楼栋、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以“比邻节”为抓手,指导建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协商机制,协商解决物业管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维修等重大事项,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建、互利共赢。全市XXX个商业住宅小区设立各类党组织XXX个,主导开展三方协商XX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XX余件次。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提升行动。针对XX个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物业管理不到位、老年人口多等特点,以“适老化”改造为目标,以“社区联合大党委”为抓手,由XX余个小区党组织及时对接下沉街道社区的综合执法力量,对老旧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微绿地、小区停车位、出入口,加装电梯、监控、门禁系统等基础硬件,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单位家属小区示范行动。针对单位家属小区普遍素质高、易管理、有资源的特点,以示范创建、规范管理为目标,以“先锋报到,共治有我”为抓手,开发“先锋报到”微信小程序,设置党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等14个智能模块,结合在职党员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推行党员先锋报到智能积分管理、双向评价,扫码认领街道小区基层治理任务。目前,XXXX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已注册登记,认领服务需求XXXX个。实施集中安置小区纽带行动。针对集中安置小区居民文明养成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XX个拆迁集中安置小区,坚持“拆迁不拆党支部”,充分发挥原党组织在亲缘、地缘、趣缘上的纽带作用,推动党内关怀、服务代办进小区,规范居民公约,常态化开展知恩感恩、遵法守法、习惯养成、纠纷调处等活动,着力提高居民文明素养、习惯养成、情感认同。实施近郊“三无”小区兜底行动。针对“三无”小区体量大、人员杂、入住率高的特点,着眼解决私搭乱建、家禽散养、线路无序、乱贴广告等突出问题,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发动XXX个党组织、XXX名党员就近到社区开展“双报到”,认领“三无小区”微心愿、微项目、微服务XXX个,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兜底解决“三无”小区治理难题。三是树立“统”的理念,加强“联”的意识,协调辖区医院、银行、学校等构建区域党建联盟,实现组织优势、政策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引进XX多个财政支持项目、XX家社会组织、XXX多名专业人才进驻社区,把社会资源与居民需求对接起来。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推行公益换公益、志愿服务积分等制度,组建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家教服务、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XX个“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建立道德银行积分兑换机制,把党员群众发动起来,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3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形成了不少务实管用的经验。其中,天津市北辰区“一核引领、一网覆盖、六治融合”的创新实践,带动北辰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诸多成效,其经验值得认真梳理总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北辰区是天津环城四区之一,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基层治理问题十分复杂。近年来,北辰区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初步探索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思路和办法,破解了多年未解决的治理“顽疾”。

  第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天津市北辰区既强调区委统筹协调,抓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又坚持把镇街作为主战区,强化党(工)委基层治理“龙头”作用;既要求夯实村居党建基础,又推进党建服务中心标准化,着力强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

  第二,以综治和警务网格融合为突破口,探索形成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治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天津市北辰区打造“13n”模式,解决“发现问题难”的困境;通过“平安北辰”app研发,畅通工作流程,解决好“发现情况如何处理”的问题。此外,还延伸打造“全科网格”,真正实现全网覆盖。

  第三,不断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善治为目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高区域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要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天津市北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既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放手让广大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又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引导干部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

  总的来看,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使天津市北辰区的社会治理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并推动实现了从等问题到找问题、从各自为政到联合作战、从压事压责到赋权赋能、从集中整治到常态长效的转变。北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具体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一是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不断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党建引领直接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成效,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市县这个基层治理的主战场,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基层党建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强化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城乡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破解难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有效社会治理和良好社会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把良好社会秩序作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基、和谐之本,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着力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是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用心担当作为,敢抓敢管敢“碰硬”。基层治理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发扬新时代斗争精神,主动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着力解决涉及城市管理、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是必须注重广泛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管齐下、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从天津市北辰区的实践来看,广大群众中蕴含着参与社会治理的巨大热情和力量。加强社会治理必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丰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渠道,为基层治理注入多元力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4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汇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思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猝然袭来,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经历了20_年这场大考,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建工作是抵御重大风险来袭的基础工作、治理能力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核心能力;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具有深远而重要意义。为此,××决心在四道“工序”上使长劲,全力绘好这幅“党建+治理+服务”的时代工笔画。

  一、绘好“党建+治理+服务”时代工笔画,要积蓄守正创新“精神力量”,着力提升基层政治领导力。

  一是学好“第一议题”。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召开党的会议时,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采取书记领学、研讨交流、晾晒心得等方式,确保学懂弄通。

  二是用好宣传手段。用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新时代“三新”大讲堂3个硬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宣传好党的理论和××党建工作生动实践;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智慧党建”融平台、组工微信公众号3个软件,发挥其“短平快”3个特点,持续唱响党的好声音。

  三是开展丰富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运用好周边红色资源,高标准过好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围绕传统精神、制度优势、红色故事等内容,组织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讲党课,确保党始终占领和巩固党员和群众思想的“主阵地”。

  二、绘好“党建+治理+服务”时代工笔画,要备足强基固本“笔墨纸砚”,着力提升基层群众组织力。

  一是建强组织,打造阵地。全面摸清××个小区党员底数,采取单独建、联合建并用、“拆—建—转”三步走的思路,年内建成××个小区党支部,实现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年内创建×个市级标杆式示范点、×个“五星支部”。列支专项资金××万,总结打造××邻里中心经验做法,整合小区闲置房屋,年内改造提升××个党群服务中心、××个商圈党建阵地,新建××处邻里中心,实现培训中心、服务驿站和党建阵地等功能,有效服务辖区居民。

  二是建强队伍,加强培训。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全面推行“一肩挑”,进一步巩固党组织核心。持续挖掘社区优秀青年人才,建立××名社区后备干部库。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学习、现场观摩等形式,年内将××名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全部培训一遍。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每半年、社区每季度集中组织××次培训。以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为重要参考,计划发展党员××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人,年内将全体党员分××批集中培训××次。

  三是用好载体,创新机制。开展“机关基层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活动,××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每人分包××居民小区、联系××户群众,社区干部每人分包××个楼栋、联系××户群众,普通党员每人联系××户群众,促进党心民心交融。建成×ד1空间+6驿站”的道德银行体系,打造“道德银行公益日”“公益集市”“道德天使”等服务品牌,结合“三张清单”制度,培育公益项目,培养专业人才,链接“道德联盟”商家资源,让××更有能力为居民服务。

  三、绘好“党建+治理+服务”时代工笔画,要勾画“三治”并进“线条细节”,着力提升基层统筹协调力。

  一是以自治强心。用好“两个工作法”,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作用,培养××名协商联络员,通过民主决策,大力倡导协商共议机制,共建美好社区。强化“公约精神”,年内指导所有社区、小区制定居民公约,培育文化品牌。年内孵化培育××个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化的特点,丰富社区服务形式,有效服务辖区居民。

  二是以法治正心。结合全区平安智慧小区建设,以“三无”小区为重点,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设立管理平台和功能室,实现小区平安管理、智能管理、精准管理。打造××个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健全“社区法官+社区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矛盾调解工作队伍,开展“模拟法庭”、以案说法课堂、法治文化汇演等活动,增强居民法治意识。

  三是以德治润心。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灵活运用“三单式”“文艺式”“互动式”“网络式”4种宣讲方式,第一时间把的好声音润物无声地传播出去。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所和××家风家训馆软硬件建设,培育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积极选树×ד道德榜样”,结合建党节、国庆节、重阳节,表彰一批“好党员”“好媳妇”“好婆婆”,营造向典型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绘好“党建+治理+服务”时代工笔画,要染好惠民利民“整体色彩”,着力提升基层服务保障力。

  一是全天候服务。依托××个党群服务中心和××个邻里中心,逐步引入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推动社会组织主动作为,打造“5+2”便民服务圈,让居民身不离小区,老年人和伤残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生活服务,不断提升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二是全方位服务。整合社区××邻里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室场地资源,新建日间照料中心、超市、卫生服务站,重点打造×平方米××党建综合服务体,使居民能够享受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生活休闲、社区养老等服务,切实感受身边稳稳的幸福。

  三是全类型服务。向居民公开××、社区政务服务清单,坚持一网通办,让××多操心,让居民少烦心;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深化“三社联动”,加大购买社会服务力度,确保让专业化的服务惠及社区居民。深入推行“三张清单”制度,常态化收集居民需求、走访辖区单位,盘活人财物技等方面的资源,建立××党建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时代蓝图已经展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就是其中一幅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巩固,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让辖区居民更加幸福的时代工笔画。××将锚定工作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党建工作任务按期完工、取得实效,为这幅工笔画添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5

  X路办事处X社区位于X区建设路X号,成立于X年X月,占地面积X万平方米,居民住户X户,人口X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X人,大专以上学历X人。社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单位”“省先进基层党校”“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城布示范社区”“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市十佳志愿服务群体”等荣誉称号。

  一、完善设施,强化自治

  (一)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夯实社区基础建设。一是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打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工作服务区、咨询查阅区、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工作服务区设有党建、民政、社保、计生等多个服务窗口,做到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咨询电话,有便民服务卡,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为提升服务质量,便民大厅设有党员服务岗。岗位亮明党员身份,面向群众提供困难帮扶、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社区公益等十余项服务。社区党员发挥自身优势,认领服务项目,并签订办事承诺。从服务群众小事入手,让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三是社区设有便民工具柜,柜中存放手锯、万能表、钳子、雨伞等十几种工具,方便群众借用,为生活提供便利。

  (二)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文化生活。办事处为给居民群众提供更便利更人性化的场所,经多方努力筹资建立了法律服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爱心驿站、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多个服务场所,面积达到近X平米,为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如今,在社区你可以看到有借阅书籍的,有书法交流的,有科普小制作的,还有唱歌练舞的,服务场所的打造大大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居民群众自发成立的老年合唱团、夕阳红舞蹈队、女子手工坊等组织依托社区打造的平台正在蓬勃发展。

  二、立足群众,提升服务

  (一)打造“爱心驿站”服务品牌,架起爱心传递桥梁。“爱心驿站”通过“爱心物品互换”“爱心服务与爱心服务互换”“爱心服务与爱心物品互换"三种方式传递爱心,探索创新出了开展社区服务事业的新方法、新举措。这些便民事项均围绕着“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目的,结合社区特点与实际,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协调社会各界力量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让居民切身体会到“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截止目前,“爱心驿站"先后共接受爱心捐助X批次,收储各类总价值X万元的物品X件,组织“爱心物品置换活动”X次,交换物品X件,先后为X余人和X名困难党员发放爱心物品,无偿向X余名居民提供爱心工具,累计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X多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X多件,参与活动的党员群众达X多人次。

  (二)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优质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也是我社区的一项品牌工程。近年来,社区弘扬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奉献精神,先后组建了“党员家电修理志愿队”“党员义务巡逻志愿队”“党员文体志愿队”“党员文明督导志愿队”“党员矛盾化解志愿队”“学雷锋志愿维修服务队”“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队”“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X支、X人的优秀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志愿者进行义务劳动X次、开展文艺演出X场、义务治安巡逻X小时,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解决衣食住行问题X例,服务企业X家次,服务居民X余人次,有效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

  (三)坚持三个到位,确保服务群众工作不留死角。即:思想工作做到位、居民需要想到位、为民服务干到位。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各项活动中来。利用身边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居民。X社区最大的特点是人口多,老人多、孩子多,做为社区居委会,就是要为居民想到位,才能服好务。在日常工作以及入户过程中,社区向X户居民发放了便民服务卡,一张小小卡片,方便居民的同时,也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为居民排忧解难,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便民服务卡,还充分发挥社区网上居委会、居民微信群、社区微信平台的作用,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业务预约、纠纷调解等便民服务。社区的工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我们对居民的承诺就是:对居民的承诺要做到位,对居民的服务要干到位。社区专干始终坚持学习制度,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做好为居民服务干到位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执行政策中,既不违反原则,又要尽可能多为居民解决困难。

  三、完善监督,提供服务新保障

  (一)自我督改。围绕社区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个人自查、自我批评、邀人督促、短信反馈等方式,比先进,明差距,找不足,提能力,改作风,在自己改中提升服务效能。

  (二)群众督诺。全面公开承诺事项,跟踪检查践诺进度,通过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设置意见箱、与群众面对面议诺、集中评诺以及组建居民监督员队伍等形式,坚持督导结合,奖惩并举,创新监督模式,加强督诺力度。

  (三)领导督查。办事处针对社区建立一周一督查、一查一通报、一报一处理的常态化督查机制,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全面督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工作秩序、工作态度、工作效能、工作作风等开展督查。

  (四)活动督办。在社区便民服务窗口积极开展“提效增能”活动,遵循特事特办、大事先办、急事立办原则,通过群众大座谈、民情大走访、窗口大排查、服务大评议等方式,查找服务不力行为,提升服务效率,激发服务窗口创先争优内在动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基层的工作离不开上级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社区一班人苦干实干,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一定能得到居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用真情面对社区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琐事难题,真诚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6

  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郾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农村环境提升工程摆上重要议程,不断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户厕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大量资金的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综合旅游项目、产业链项目打造等,通过整合环境资源,改革管理体制,逐步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公厕革命”,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要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及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三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专题曝光了河北易县和广东惠东县吉隆镇的垃圾围村现象。四是区委组织部开展的第二季“青年说”活动,主要课题是围绕党建引领基层建设,作为第二组,我们的中心主要是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二、基本情况

  郾城区地处河南中南部、属淮河流域,隶属内陆特区漯河市,面积413.1平方公里,总人口47.4万人。20_年9月撤县设区,辖6个建制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计9个(镇、办),178个行政村、369个自然村,其中1500口人以上的自然村70多个,总户数80000多户,常住人口约36万人,日产垃圾量40余吨。

  近年来,郾城区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在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建设管理、创建宜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产业形态和强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初成效。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初步建成了以尧河文化为代表的新店镇尧河庙村、以孔子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代表的的龙城镇孔沈邓村、以生态林建设为代表的龙城镇塚马村等10多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三、具体做法

  为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相关镇也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织,并明确由各级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织负责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同时,专门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政委、分管农业副区长任团长的“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合力团”,整合农林、水利、林业、文化、畜牧、农机、国土等部门及各镇办工作力量,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一)科学规划布局。按照“高起点、准定位、领未来、成精品”的工作要求和“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的创建目标,积极借智借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美丽乡村建设。新店镇尧河庙村毗邻尧河建立了“乡村记忆馆”,收集农耕时期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尧河庙村的特色文明村风、村庄概况、人文历史沿革、村情民情发展变迁、人物春秋等文化生活元素,展示了尧河庙村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突出了“耕读孝义,德信仁和”的尧王文化,体现了“盛夏葡萄甜四方,寒冬衣裤暖人间”的时代风貌。龙城镇孔沈邓村挖掘孔子文化内涵,规划用沙河景观带,串联石磨家园等现有设施,形成了古朴自然、绿林环绕、环境优美、街道整洁、设施齐全的新农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村、河南最美文化传承村、漯河市卫生先进村、漯河市特色文化活动基地等多项荣誉。龙城镇塚马村结合“绿满郾城”行动,以政府主导,大户承包的形式,流转土地3000亩,打造了特色“经济林”。

  (二)创新管理模式。在省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统一部署下,郾城区以构建“城乡一体、统一管理、全面覆盖”的大环卫格局为目标,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为抓手,逐步加强对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20_年,在市、区财政的支持下,成功将城区及乡镇环卫转交至专业环卫公司,并在孟庙、龙城、新店、裴城、商桥五个建制镇建设了多个垃圾中转站,发放了垃圾压缩车、运输车,配备专业环卫工人进行全天候不间断保洁;初步建立了“农户定点投放、村级负责收集、乡镇定时转运、区级监督管理”的三级四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三)集中开展行动。20_年至今年,结合全市创文工作,我区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动员再动员,专题部署,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分片包村、亲自督办、真抓实干,为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郾城区通过大范围、高强度、高密度的宣传造势,使全区人民深入了解卫生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意识,以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在电视台开辟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栏,传播先进经验,曝光不良行为,等形式大力提升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干群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模范带头,商户、群众主动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积极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净化、亮化、美化活动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分别对裴城镇裴城村、新店镇尧河庙村、龙城镇孔沈邓村、商桥镇靳庄村、孟庙镇拦河刘村、李集镇相树张村、裴城镇区、孟庙镇区、李集镇区、商桥镇区进行基础设施提升,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30公里,农村公厕20座,安全饮水项目9个。区环卫服务中心也积极想市城市管理局申请,在6个镇先后规划建设30余座村级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对裴城古村落等村居加强保护,并整合聚博文化园、孔沈邓耕读园、伊人黑玫瑰庄园、花桂庄园、西湖果缘等旅游景点,开通了周末旅游免费直通车。

  (五)优化政策环境。在美丽乡村创建范围内优先实施农业政策改革,突破建设过程中的土地、金融等政策瓶颈。一是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实现农村土地由农民使用向多主体使用转变、由生产使用向多功能使用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在创建范围内优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

  (六)建立工作机制。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初步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每年在全区范围内择优筛选一定数量的美丽乡村进行培育。二是对培育的美丽乡村每年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对评估优秀、良好的,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奖励;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约谈提醒;对连续两年评估不合格的,取消资格。三是区农业合力团定期召开会商会议,协调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政策落实等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督促、评估和检查。

  四、存在问题

  郾城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基础建设、绿化种植,还是环境整治、长效管理都要投入资金。目前政府资金相对有限,难以满足“美丽乡村”众多指标的建设需要,很多贫困村、偏远村缺少集体财产,还有些村干部为了个人私利,敷衍工作,混日子。

  (二)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能力欠缺,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有效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美丽乡村建设中,等上级部门安排、要上级拨款,主动作为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三)管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个别乡镇村点长效保洁机制不够健全,集中整治后的成果不能持续巩固,工作反弹现象屡有发生,乡镇以点带面的试点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农村“脏、乱、差”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逢三秋、三夏生产,村里沿街、小巷等秸秆到处堆放;村路边粪堆、草垛、沙堆、瓦砾、砖堆等也随处可见,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四)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投入不大、后劲不足。我区绝大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投资回报期长,较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一方面是政府投资总量有限,只能优先满足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类投资较大,我区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有明显差距。

  五、外出考察学习总结经验

  10月12日,在区委组织部齐部长的带领下,第二季“青年说”全体组员一行,先来到平顶山市宝丰县朱洼村、杨沟村、王堂村,经过实地考察、听取村干部的介绍后,总结如下:一是结合实际,在不破坏原始村貌,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在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保留村里原生态,例如村内污水处理,将村内原有沟坑种上莲藕、水草等植被,通过大自然最原始的方式净化水源,这种做法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很多资源。二是打造特色乡村,每个示范村都打造了一个主题,例如乡愁杨沟,村里很多破旧瓦房年久失修,房主早已搬离,村两委投入少量资金,将老旧房屋打造成记忆馆、图书室、展览馆等形式,不仅仅是美化的村容村貌,更是让整个村更富有文化底蕴;三是两委干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代表作用,以上每个村不单单是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先进党支部村,由支部书记带头,不断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提升生产生活方式,例如,村里没有保洁人员,二是发动村两委干部,以每人分包一条村级道路的模式进行保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的付出,不但提升到两委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提升了老百姓对环境卫生保护的思想意识。

  下午,考察组一行来到汝州市朱寨村、东营村和塔寺社区,这三个村和社区与上午生态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完全不同。这个三个村(社区)共性是积极发展集体产业链,以党支部为中心,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发展了种植业、农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通过深入调查和听取负责人介绍,总的来说,他们的成功源自于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以党支部书记为带头人,不断提高两委干部和社区党员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觉悟,相信党,拥护党,听从党的指挥,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党支部不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成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广大老百姓得到实惠。

  六、党建引领基层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议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巩固好活动成果,保证整治实现常态化,除了继续推行上述措施外,还应跳出“整治”看“整治”,在“综合”上多下功夫,建议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基础”,着力筑牢“抓当前”与“管长远”的根基。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组织领导机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覆盖,夯实组织基础。坚持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创新构建区域化、全覆盖的党建富民组织体系。

  (二)强化“引领”,着力推动“小盆景”向“大风景”的转变。顺应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的普遍心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延伸党组织触角,以村为单位划分网格责任区,从抓庭院美、人居美入手,做好宣传引导、征集和应对民情民意、工程推进等工作,使党员干部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者,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讲、事往一处做”的美丽乡村党群共建氛围。

  (三)注入“动力”,着力做好“新血液”和“新作为”的培养。注重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作为党员发展重点对象,以“讲奉献有作为、有素质敢担当”为标准培养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改变资金投入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一是加强政策指导,统筹各部门涉农资金,各部门在编制部门工作计划时,尽量向美丽乡村倾斜或同步建设,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减轻财政负担;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和筹资渠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五)加强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一是广泛宣传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政策,增强群众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改变人居环境、增加收入,构建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望;二是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村为主”工作机制,如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建设实施、管护机制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三是提高群众参与度,在乡村建设内容、项目工程、工作监督等方面尽量让群众参与,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主动参与。

  (六)加大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经济收入。一是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落实扶贫等惠农政策措施,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健康推进。二是抓好项目引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域旅游产业,做到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资源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支撑。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7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形成了不少务实管用的经验。其中,天津市北辰区“一核引领、一网覆盖、六治融合”的创新实践,带动北辰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诸多成效,其经验值得认真梳理总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北辰区是天津环城四区之一,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基层治理问题十分复杂。近年来,北辰区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初步探索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思路和办法,破解了多年未解决的治理“顽疾”。

  第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天津市北辰区既强调区委统筹协调,抓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又坚持把镇街作为主战区,强化党(工)委基层治理“龙头”作用;既要求夯实村居党建基础,又推进党建服务中心标准化,着力强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

  第二,以综治和警务网格融合为突破口,探索形成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治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天津市北辰区打造“13n”模式,解决“发现问题难”的困境;通过“平安北辰”app研发,畅通工作流程,解决好“发现情况如何处理”的问题。此外,还延伸打造“全科网格”,真正实现全网覆盖。

  第三,不断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善治为目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提高区域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要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天津市北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既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放手让广大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又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引导干部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

  总的来看,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使天津市北辰区的社会治理局面发生了重大改变,并推动实现了从等问题到找问题、从各自为政到联合作战、从压事压责到赋权赋能、从集中整治到常态长效的转变。北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具体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一是必须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不断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党建引领直接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成效,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市县这个基层治理的主战场,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基层党建上下功夫,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强化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城乡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破解难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有效社会治理和良好社会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把良好社会秩序作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基、和谐之本,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着力消除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是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用心担当作为,敢抓敢管敢“碰硬”。基层治理涉及范围广,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发扬新时代斗争精神,主动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着力解决涉及城市管理、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是必须注重广泛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管齐下、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从天津市北辰区的实践来看,广大群众中蕴含着参与社会治理的巨大热情和力量。加强社会治理必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丰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渠道,为基层治理注入多元力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8

  X社区位于X区汉口路中段,面积约X平方公里,由X个自然院落组成,共有楼栋X栋、X户、X人,共有党员X人,其中自管党员X人。X年X月以来,X社区以创建“四项机制”示范社区为契机,把基层民主科学决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推进,针对近年来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小区整治、低保和廉租申请等热点难点问题,在社区全面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提升了社区的民主化、法制化管理能力,切实提高了社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学习,掌握方法

  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对“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专题深入学习,并组织模拟演练,让社区“三委”人员在学习讨论中找不足、理思路、明职责,在演练中掌握“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决策程序、操作要领等,切实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双重准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会议、党务居务公开栏、社区中的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意义和方法步骤,为广大党员群众了解、接受、参与、运用好“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健全制度,阳光透明

  在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过程中,社区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健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报告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均按照“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并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监督评议。完善了“社区干部坐班制”“党员责任分区”“社区居民代表意见公开”“党员承诺公开栏”等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利于各支部和党员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充分沟通党员和群众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和公开社区居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执行各项决议。完善党务居务定期公开制度,设立了专门的公开栏,至少每个季度对社区级事务集中公开一次,对于“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定的事务随时进行公开,使群众及时了解社区里的大小事务。

  三、落实责任,加强督导

  一是明确责任。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时刻牢记责任担当,对制度落实要亲自抓、具体抓,抓住不放、抓出成效;社区党委副书记作为具体责任人,对决策事项具体抓;居务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部门,对实施过程和结果全程跟踪督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副书记具体抓、监督委员会审核审查,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督导。明确由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社区落实“一征三议两公开”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年度纳入“一征三议两公开”决策范围重要事项办理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督办;通过微信、电话、面对面等方式,向社区居民代表了解社区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工作情况,督促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到“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中,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检查会议记录、照片资料等,并将督导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四、规范程序,探索创新

  一是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坚持决策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策中让群众参与、决策效果由群众检验,使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体现、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针对辖区破产单位电焊条厂家属院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社区党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经过“两委”提议、与业主代表协商、经全体业主投票表决,最终形成了小区环境整治方案,着重解决小区硬化、煤池改造、车位规划、绿化等问题。随后通过党风政风公开栏对实施措施和实施结果予以公示,使得电焊条厂家属院的环境得到彻底解决,小区居民满意度由不到X%提高到X%以上。二是细化简易程序,提高运行效率。对涉及不同问题的类似事件进行集中提议、商议,逐个进行决议,减少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次数。如每年X月份和X月份是低保和廉租房复核最集中的月份,每次复核都会有一些家庭出现是否符合条件的问题,社区都会统一征求意见,共同进行提议、商议、听证,分别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决议,集中解决了一批问题,提高了效率。

  五、突出实效,群众满意

  X社区主要是单位型社区,除X家属区外,还有几个破产单位的小区,大部分小区建设年代久,基础设施差,水、电、气、暖以前基本没有配套到位,由于仅X元的垃圾清运费,物业管理基本形同虚设,社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曾被市综治委定为高发案社区。X年底开始,X社区以区委区政府推进旧小区综合整治惠民工程为契机,将一些旧小区纳入政府整治范围,通过整治,现在社区各小区基本实现了物业全覆盖,一些破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在我们将一些旧生活小区纳入综合整治时,大多数的居民都很高兴,但意见却难统一。为把区委区政府拨付的资金用好,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我们采取“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操作,整治后居民十分满意,目前社区已经完成X个小区的整治。低保和廉租房审核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前,社区干部为减少麻烦,只要居民提供材料,社区干部讨论商议就审定上报了,往往到区有关部门审核时会有一些家庭因各种原因被审掉,群众总是意见不断,到社区又吵又闹,有的甚至为提高标准把老年人留置在社区,社区干部夹在中间,工作实在难做。自从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后,我们严格按照工作法办事。在每年度低保审核工作前,我们就针对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低保家庭提出议案,社区“两委”班子商议、党员议事会审议、居民代表会决议等环节都严格把关,必要时组织居民代表举行听证,认真审核,最后公示上报,接受群众的监督,不仅真正解决了需要帮助群众的疾苦,而且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今年以来,社区共利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小区水网改造、小区暖气安装、节日慰问品发放等问题X件,受到群众好评。

  经过近半年多的“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与运用,现在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高了,同时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度也明显得到提高。“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不仅让我们规范了社区事务管理,使社区财务透明化、议事程序规范化、决策依据科学化,使群众能广泛参与、监督到位,不同意见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化解,使社区里因社区事务管理不民主而引发的群众矛盾纠纷日趋减,少,而且也树立了社区“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学习兄弟社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健全配套制度,规范民主程序,准确把握细节,完善监督检查,不断改进和加强社区服务,争取把X社区建成民主和谐示范社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9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党建主体沙龙活动安排在我社区,充分体现市委组织部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高度认可,我们倍感自豪。按照活动安排,首先由我汇报×区经验做法。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的微观基础。近年来,××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着力以党建高质量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特别是20_年以来,××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抓好赋能、推动下沉、提质增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为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主要有三个方面好的做法:

  一、全面赋能,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坚持“大治理”理念,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为目标,通过系统赋能、街道赋能、智慧赋能来构建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治理指挥体系。

  一是系统赋能破解压力传导“上热下冷”问题。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纵向上,建立“四级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工作责任;横向上,推动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联动,形成自治、德治、法治齐头并进,有机融合,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生动的“×实践”回应百姓期盼。

  二是街道赋能破解基层工作“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持续强化街道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对街道赋权赋能,将重大决策、综合执法、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征求意见权、征得同意权、考核督办权等下放给街道,实现街道职权对等、财权事权匹配,推动街道党工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工作上来。

  三是智慧赋能破解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让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栋楼宇、每户家庭;运用社区智能化平台、论坛、微博、微信等,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深化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推动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物业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集成,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二、力量下沉,营造安心舒适公共环境

  通过组织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环境。

  一是推动组织下沉,把难题解决在居民家门口。针对物业管理薄弱、公共活动空间小、环境脏乱差、停车难、收费难等物业难题,××区坚持问题导向,把有效破解物业问题作为检验各党工委(党组)抓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通过破解物业问题这个“小切口”来推动社会治理的“大变化”。推动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将物业企业培育成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以小区“党群协商议事会”为抓手,通过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切实抓好小区环境卫生、矛盾化解、停车管理等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把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这些群众家门口的党组织锻造成最接“地气”的党组织,实现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二是推动资源下沉,把活动开展到居民家门口。强化、运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持续开展“机关基层手拉手、干部群众心连心”活动,推动区直机关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积极引导各领域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通过走访连心一批小区居民、签订一份共建协议、办好一个惠民项目、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持续深化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把道德银行覆盖范围拓展到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教育、生活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引导各行业领域、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中。

  三是推动服务下沉,把关爱送到居民家门口。针对社区服务内容单一、阵地不达标的问题,×区将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列为民心工程,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沉资源、强党建、聚民心”的目标。将×个党群服务设施项目列入重大项目工作部署,压茬推进;突出做好×精神和ד一五”首创精神传承和发扬,深入挖掘社区特有的工业文化内涵,提炼社区公共精神,实现“一社区一主题一特色”,让社区有颜值,更有气质;探索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从育幼到助老,涵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养老等全方位持续性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便捷、日子越过越暖心,切实让辖区居民感受到“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

  三、提质增效,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见效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切实提升工作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

  一是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细化量化,通过工作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明确工作目标、具体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细化到载体、措施,量化到单位和人。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创建。注重挖掘、总结不同类型社区的先进典型、鲜活经验并进行推广宣传,同步依托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全媒体手段加强引导带动。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条措施》要求,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各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所在单位年度党建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党建工作指示精神,在创新实践中推动全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0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无论是邻里关系还是矛盾纠纷,对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化解老百姓的矛盾纠纷要让群众有地方“找说法”。近年来,我社区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积极探索“四诊”工作法,着力构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常态长效基层治理格局,实现了连续5年刑事案件零发案、治安矛盾零上交、社区居民零上访,为宜居宜业、和谐稳定交上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一、全面巡诊查病状

  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服务为本,把居民“上访”变为干部“下沉”。一是激活“神经末梢”。组建小区、楼栋、网格党支部7个、党小组23个,建立“居民说事室”“业主议事亭”8个,构建“社区党委+小区(楼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的五级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二是做好“CT扫描”。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每月组织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党员等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全覆盖、无盲区地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能当场解决的,由走访干部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纳入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台帐管理,对帐销号、跑表计时。截至20-年10月,已走访群众6万余人次,排查矛盾纠纷隐患257条,化解243条,

  成功率94.55%。三是畅通“绿色通道”。将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小区党支部书记等联系方式在小区、楼栋、人流密集地进行公示,同步完善居民QQ群、微信群等即时呼叫措施,确保社区干部保持24小时与居民群众“零距离”。全面推行错时延时上班、节假日轮休、“全科网格”、民事代办等便民措施,确保群众即来即办、一次办好。20_年代办各类服务628件。

  二、集中会诊析病因

  坚持问题导向,健全联动机制,把“被动”管理变成“主动”应对。一是分类管理。将已当场化解的矛盾纠纷纳入“结案”台帐,适时跟踪回访,防止“旧病复发”。将未当场化解的矛盾纠纷隐患线索划分为邻里纠纷、产权纠纷、劳动纠纷、物管纠纷、家庭纠纷等五大类,坚持“党建+”理念,由社区党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分类处置、协同化解。二是部门联动。深化拓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按照矛盾纠纷隐患类别,分类邀请社区民警、社区法律工作者及自然资源、住建城管、综合执法、妇联、司法、人社、法院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科学合理提出化解方案。三是限时化解。将化解责任明确到相关县级职能部门和社区具体人员,包案处理、限时化解。强化化解结果运用,社区党委将化解结果抄送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作为县级部门党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职能部门发挥作用。

  三、带案出诊除病灶

  坚持分类施策,实行多元调处,把矛盾纠纷“坏事”变成密切干部关系的“好事”。一是依法调解。针对法律责任明确的矛盾纠纷,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县级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进行调解,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8件。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每次调解邀请1名法律工作者到场指导,对调解结果不服的,引导群众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二是以德调解。针对个别疑难问题,充分发挥“诗华调解室”“老单调解室”等星级调解室的能动调解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主动出击、逐个攻坚,及时化解群众反映强烈、民怨较大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长期上访户苟清兰经过调解息访息诉。三是协商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乡贤队伍、“五老”等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作用,打好感情牌,用好“方法论”,做深做实群众工作,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71件。

  四、坚持复诊固疗效

  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常态长效,把治理“短期”成效变成“长期”常态机制。一是精准回访。结合每月一次的常态化走访活动,回访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确保案结事了、息诉息访。对成功化解的疑难问题,社区党委落实专人跟踪问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二是效果评估。每个季度,组织居民代表、党员、乡贤等对矛盾纠纷化解效果进行评估,效果不好的,责令包案责任人再度深入化解,确保居民满意。每年开展1次优秀调解员评比活动,示范推动调解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压实责任。将矛盾纠纷化解成效与社区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因工作不落实引发进京、到省、去市上访的,分别扣发

  社区包案人员绩效工资1000元/次、800元/次、500元/次;包案职能部门年终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1

  今年以来,XX市坚持党建引领,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党建领航,着力破解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等难题,着力探索新时代城市党建治理新模式,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引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引领”,激发治理活力,赋能街道社区党组织,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转变。一是着力构建小区党组织引领,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将在职、退休、流动等不同类型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范畴,组建XXX个小区党支部、XXX个“红色业委会”;

  按照老城街巷、高端住宅、拆迁安置、国企宿舍、军民融合等小区类型,探索建立小巷党支部、关爱联盟等个性化组织。二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街道以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为主要职能,赋予街道对县(市、区)直派驻机构的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以及人事考核与任免征得同意权、干部统筹使用权等5项职权,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落实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市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XXX个,明确由挂点的上一级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召集人。探索“轮值主席”制,由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轮流担任社区轮值主席,带领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商议、破解难题,社区党组织由会议“牵头召集人”转变为会议“服务秘书”,推进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由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小区治理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共建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模范机关和精神文明单位创建等参考。社区党组织定期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建立清单并逐项明确牵头成员单位,做好对接跟踪、督办提醒。三是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做到党组织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建立社区“大党委”,按照“虚拟组织、实体运作”原则,将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协商解决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成立网格党支部,由小区自管会、物业企业、楼栋长中的党员组成,在决策监管、民主协商、服务居民等方面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建立楼栋党小组,打造楼栋信仰讲堂、楼栋故事汇、居民好声音、贴心家书等活动载体,及时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设立党员中心户,在党员家门口悬挂标识牌,推动亮身份、作表率,带头参与义务站岗巡逻、小区环境保洁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用红色力量带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四是引导XX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引导XXX名党员到小区“双报到”服务群众。将小区划分为“紧密型”物业小区、“松散型”无物业小区和“开放型”街巷村社三种类型,由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业委会等力量,发动XXX个小区物业、组建XXX支“暖心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组织XXX名街巷长、楼栋长,为居民提供“五好邻里”服务,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二、突出“街居主导”,凝聚治理合力,建强小区党组织,实现从“无人理事”到“领导有力”转变。

  一是坚持把“支部建在小区上”,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凡在册正式党员达3名的居住小区,均成立建制性党支部;在册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建立“兼合式”党支部;对无物业小区、楼宇等,依托网格化管理,联合成立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区党支部XXX个,把组织建到群众的“家门口”。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法定程序,将小区党支部书记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主任,党支部班子其他成员 推荐选举为业委会、业主监事会委员,鼓励小区党支部党员参选进入业委会。强化小区党组织在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委会章程、居民公约等管理规范制定中的把方 向作用,推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写入小区居民公约。探索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工作机制,即小区居民“自治议”和党建联席会“共治议”相结合,小区党支部 对小区内部治理主体和社区共建单位进行评议,决策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建立全流程、全方位的议事决策规范。二是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在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中强化“近邻”理念,充分调动成员单位、共建单位、社会化力量等资源,双向认领项目XXX项,X个派出所领导干部、XX个社区管片民警全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探索组织共建,引导机关、社区、国企党组织主动对接园区、楼宇、商圈等,成立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楼宇党建联盟、文化生态圈党支部,通过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建立党群服务阵地等方式,营造社区与园区交融共享、互促共赢的良好氛围。针对社区、部门各自为战问题,探索社区综合联动队、综合监管指挥平台等联建共建做法,借助党建e家、党员志愿服务等信息化平台,通过街道大党工委项目认领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引导党员深入一线。三是按照“网格—楼栋—单元”三级架构,每个网格选配1名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每个楼栋、单元确定1名老党员、老模范或复转军人、在职党员担任楼栋长、单元长,常态化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聚千家心”活动,建立万家数据库、便民档案库、居民健康库等“一本清”基础台账,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三、倡导“近邻守望”,健全服务体系,实现从“近而不识”到“邻里相亲”转变。

  一是推广“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群众工作法,构建“近邻”友爱、党群一心的“熟人”社区。建成5个街道“近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搭建XX个由社区党组织、辖区派出所、街道司法所等多方力量组成的“万家和”纠纷调解平合,组建X支由党员带头的“百事帮”服务队伍,搭建厝边议事厅、小区治理理事会、邻里自治小组等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社区治理模式。深化网格化治理,推行“千户访”机制,社区党群工作者通过常态化入户拉家常等方式,了解群众困难诉求,形成需求清单、民情清单和资源清单XXX余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制定“近邻公约”,整合“近邻热线”,开展“最美邻里”评比、邻里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培育无事多走访、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有呼必有应的“近邻”文化,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二是

  全面推行党员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机制,由“两长一员”带头参加小区党组织活动、纠纷调解、志愿服务和自治管理,带动党员群众共塑和谐邻里关系。广泛开展“深化双报到、为民解难题”活动,全市XXXX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小区报到,参加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积极整合微信公众号、社区电话、楼栋微信群等渠道,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为社区治理建言献 策。积极培育“邻里相亲、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氛围,制定“近邻公约”,选树小区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等邻里身边典型,引导邻里互学;积极开展“邻里节”活动,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在小区组织文体活动,促进小区居民从“陌邻”到“近邻”。三是坚持党建领治,推动居民自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社会共治相融互促,带动广大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面推行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各界代表审议、居民共同决议“四步”议事工作法,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推出“365零休”、随到随办、首问责任等服务举措,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精细化服务;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居民公约制定全过程,开办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讲好“社区幸福事”,传递“社区好声音”,小区内堆放杂物、私搭乱建、拒缴物业费、损坏公共设施等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四、构建社区“命运共同体”,打造线下线上平台,实现从“群众跑腿”到“家门服务”转变。

  一是打造“近邻”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社会服务最大化”理念,全覆盖建设XXX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民生类高频事项下放中心、就近办理,配套建设信息化自助服务设备,做到居民办事“一站式”、“最多跑一次”。对一些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小区,利用物业闲散公共场所等,增设“党建驿站”等服务站点,开放近邻“帮带办”服务渠道,提供家门口便民服务,着力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近邻 “15分钟服务圈”。同时,依托网络拓展“近邻”共享圈,完善全市“党员e家” 党建大数据平台、“在职党员回家工程”信息平台等,让在职党员站出来、好报到、真服务;探索建立“党建超市”,实现党员服务意愿和邻里服务需求的精准对 接;推动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联,建设“智慧邻里”等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便民代办、矛盾调解、治安管理等服务工作的“一网统管”,以“微平台”服务“大民生”。二是实施五大行动。实施商业住宅小区融合行动。针对商业住宅小区业委会、物业矛盾突出,人员组成多元等特点,延长街道、社区、楼栋、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以“比邻节”为抓手,指导建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协商机制,协商解决物业管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维修等重大事项,实现资源共 享、环境共建、互利共赢。全市XXX个商业住宅小区设立各类党组织XXX个,主导开展三方协商XX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XX余件次。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提升行动。针对XX个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物业管理不到位、老年人口多等特点,以“适老化”改造为目标,以“社区联合大党委”为抓手,由XX余个小区党组织及时对接下沉街道社区的综合执法力量,对老旧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微绿地、小区停车位、出入口,加装电梯、监控、门禁系统等基础硬件,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单位家属小区示范行动。针对单位家属小区普遍素质高、易管理、有资源的特点,以示范创建、规范管理为目标,以“先锋报到,共治有我”为抓手,开发“先锋报到”微信小程序,设置党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等14个智能模块,结合在职党员兴趣爱好、个人特长,推行党员先锋报到智能积分管理、双向评价,扫码认领街道小区基层治理任务。目前,XXXX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已注册登记,认领服务需求XXXX个。实施集中安置小区纽带行动。针对集中安置小区居民文明养成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XX个拆迁集中安置小区,坚持“拆迁不拆党支部”,充分发挥原党组织在亲缘、地缘、趣缘上的纽带作用,推动党内关怀、服务代办进小区,规范居民公约,常态化开展知恩感恩、遵法守法、习惯养成、纠纷调处等活动,着力提高居民文明素养、习惯养成、情感认同。实施近郊“三无”小区兜底行动。针对“三无”小区体量大、人员杂、入住率高的特点,着眼解决私搭乱建、家禽散养、线路无序、乱贴广告等突出问题,以共建共治为目标,发动XXX个党组织、XXX名党员就近到社区开展“双报到”,认领“三无小区”微心愿、微项目、微服务XXX个,协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兜底解决“三无”小区治理难题。三是树立“统”的理念,加强“联”的意识,协调辖区医院、银行、学校等构建区域党建联盟,实现组织优势、政策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引进XX多个财政支持项目、XX家社会组织、XXX多名专业人才进驻社区,把社会资源与居民需求对接起来。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推行公益换公益、志愿服务积分等制度,组建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家教服务、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XX个“红马甲”志愿服务队,建立道德银行积分兑换机制,把党员群众发动起来,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2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突出人民至上理念,市、区两级书记直接推动、四级党组织上下联动、行业部门共同行动,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城市居民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一、以组织体系建设为主轴,把堡垒建成“主引擎”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党组织“龙头”带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一是强化“动力轴心”。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区减负增效,让街道(社区)党组织更好地发挥联接左右、贯穿上下的“动力轴心”作用。推动街道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全面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任务。统筹优化和综合设置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将内设机构控制在5个以内,构建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简约精干的基层组织架构,并推行行政事业人员编制统筹使用,赋予街道(乡镇)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下沉,在街道统一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提升整体工作效能。赋予街道党工委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任免征得同意权、区域内规划参与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基层综合执法案件协调协作权等五项权力,街道能够直接承办的事项由20项增加到70项,使街道党工委更加有权力、有能力整合职能部门力量,统筹优化基层治理和服务。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升格党委并运行“一委一居一站”模式,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改革思路,明确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事项14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45项、出具证明事项20项,并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未经批准的事项一律不得交由社区落实;确需社区协助的事项,明确社区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并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推动社区回归服务自治本位。

  二是织密组织网络。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将党组织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推行“多网合一”,建立全市统一的“全要素网格”,在社区网格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4609个,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网格制度,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社区兼职委员制,吸收2530名驻区单位党员兼任副书记或委员,完善双向服务、协商议事、沟通协调、考核激励、动态管理等制度机制,推动各领域共驻共建资源融入社区治理和为民服务。以“三联三亮三服务”为载体,持续发动省直单位联动支持、市直单位强力推动、县区单位全面兜底,持续促进党员进社区亮身份、社区建台账亮需求、群众看表现亮评分,实现省、市、区三级114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建立结对共建关系,1700多个各类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共建,6万多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入网格服务社区基层治理,服务文明城市建设,服务基层群众需求。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探索建立345个功能型党组织,为党员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把党员更好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织密党组织网络体系,增强党对基层力量的统筹、整合和引领力度,做到有党员就有组织、有组织就有活动、有活动就有成效。

  三是扩大“两个覆盖”。将物业服务企业、社区、业委会有机融合,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市、区两级依托住建部门成立物业行业协会党组织,通过将物业公司有无党员作为优先引进的重要条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招聘党员员工、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截至目前,共有124个物业服务企业(网点)建立了党组织(党小组)。加强“红色业委会”建设,引导党员参加业委会选举,采取成立党支部、设立党小组、下派党建指导员、发展党员等方式,加强党对业委会的领导。截至目前,共有268个业委会建立了党组织。推动社区“两委”、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交叉任职”,以党组织为纽带有机联结各类治理主体,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组织体系。以“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为原则,建立健全“红色物业”联合处理、议事协调、矛盾纠纷联调等各项运行机制,共同协调处理居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各类问题。建立健全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设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将社区党组织评议作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的内容,提高党组织在社区物业服务中的话语权,倒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二、以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坚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服务作为贯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主线,把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让党建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深度、城市更有温度。

  一是建好党群服务阵地。以75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聚焦居民多样化需求,按照“8+N”优化功能布局,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居民理事室、卫生服务室、警务室等8个必设功能室以及文体活动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等自选特色功能室,推动服务功能提档升级,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综合体,将党的温暖融入万家灯火。坚持方便惠民与优质高效相结合,聚焦“一老一小”建设264个“1+5+X”邻里中心,配套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体及快递、理发、热敏灸等若干服务,保障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等基本公共服务,让城区居民群众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都能在“15分钟党群服务圈”中解决。对社区服务难以覆盖的盲区,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统筹城管、市政、园林、交管等行业部门力量,在城市主干道、广场公园、景区景点、商圈楼宇等建设了274个集党建宣传、服务群众、文明引导于一体的“红色驿站”,为全体市民特别是环卫、交管、城管、快递等一线工作者提供休憩寄存、饮水充电、阅读观影等服务。

  二是凝聚社会服务力量。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机制,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培育社区所需的社会组织项目,打造了“小桔灯”“时间银行”“红色创投”等一批优质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发展及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以党组织为纽带,大力推动行业系统公共资源开放,重点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系统和社会资源向区域群众开放共享,推动学校分时段免费向群众开放健身场所,有地下停车场的市属学校在非教学时段向群众开放停车场所,市体育中心开放场地预定微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坚持具有**特色的领导干部“民情家访”,组织市、县区、街镇三级领导干部开展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主动家访、定期回访,在卫生环境、交通出行、社区治安等方面,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作用,引导他们担任社情信息员、平安巡查员、志愿服务员,变身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面对突发疫情,推动成立外卖配送行业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骑手、外卖小哥、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组成“物资保障突击队”,投身到“无接触配送”防疫保供的实际行动中。

  三是推动服务机制完善。聚焦居民生活需求,建立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三类清单共50余项服务事项。针对全体居民,开展党政、生活、法律、文体等综合性服务;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咨询、“灵动三点半”、“一键通”上门等特色服务;针对困难人群,开展点亮“微心愿”、爱心超市捐赠等活动,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形成“全体居民有活动、特殊群体有关爱、困难人群有帮扶”的服务格局。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进一步将服务向新经济新业态、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领域延伸,以重点行业、头部企业为重点,带动推进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持续扩大党组织和工作覆盖,建成“青蜂侠”、绿地中心、汇海国际等37个功能集聚、特色鲜明的区域性、行业性党群服务综合体,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关爱,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以有场地有能力为保障,把资源用在关键处

  着力做强街道整合平台,做实社区支撑平台,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倾,强化街道社区基础保障,让街道社区有能力统筹协调、有资源服务群众,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活力。

  一是实施社区活动场所提质攻坚行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大力开展社区活动场所提质攻坚行动,对标“是否有闲置的公房、是否有适合搭建的空地、是否有开发建设单位未提供到位的场所、是否有合适的购买房源、是否有合适的租赁房源、是否可以整合社区”(拨、建、补、购、租、合)等六个方面,充分研判社区内可用的闲置资源与空置场所,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154个面积不达标、位置不集中、功能不健全社区均已明确场所,新增社区用房面积5万多平方米,所有社区的相对集中场所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结合实际健全社区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人员职责、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全面开展“一站式”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85%以上的社区形成了“定时+预约”“线上+线下”“前台+后台”相结合的服务新模式。

  二是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探索建立了“进出有规范、履职有目标、考评有标准、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按照社区正职不低于新录用公务员工资水平、一般工作人员不低于社区正职的80%的标准,构建了社区工作者“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度奖励”的薪酬体系和“三岗十八级”的岗位等级序列,社区干部工资平均增长1.7万元。通过选拔、招录、推荐、培养等方式途径,着力畅通社区工作者到街道领导岗位、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等成长通道,有效破除了社区工作者成长晋升的“天花板”。首次选聘1006名大学生基层专干,根据村(社区)党组织安排,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为村(社区)干部队伍增添力量和活力。面对突发新冠疫情,大学生基层专干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坚守在核酸采样点、防控卡点、封控区等疫情防控一线,尽全力交出抗疫大考满意的答卷,用行动筑起战“疫”青春堡垒。**经开区90后大学生基层专干主动请缨奋战在机场专班抗疫一线,每天穿着防护服坚守岗位近10个小时,安全、有序地做好入境旅客转运交接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是开展基层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为期3个月的基层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聚焦“觘角盛行、油松痞、任性蛮霸、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征求基层意见,分类梳理“政治忠诚、解放思想、能力素质、实干担当、为民情怀、政绩观念、工作落实、营商环境、资金管理、形象修养”等十个方面34项具体作风问题。紧盯“重点领域”,重点查处基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吃拿卡要、“小鬼难缠”等8类问题。紧盯“小官巨贪”,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干部贪污挪用、失职渎职、损害群众利益等腐败问题。通过开展基层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街道、社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精神状态明显提升。阻击疫情期间,建立临时党组织1431个,成立党员突击队2901个,2.2万名在职党员到下沉社区村组,主动冲锋在前,参与防疫政策宣传、采样秩序维护、居民生活保障等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一线展现了基层干部的过硬作风和先锋形象。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3

  要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建强基层治理“感应末梢”。要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坚持聚焦农村生产力最活跃、群众幸福感最集中的区域,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大力优化组织设置,全面推行产业链上建组织、聚居区里建组织、跨村联建党组织、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构建乡村管理组织体系。

  要健全纵向组织架构。构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单位、楼栋(院楼)五级“纵向到底”党组织体系。始终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置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之下。

  要强化横向组织联动。建立组织、政法、宣传、农业、民政等部门“横向到边”联动机制,定期集中分析研判乡村治理形势、研究推进工作举措、会商处置重大问题,着力形成协作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要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功能系统”。要完善“立体化”服务机构设施。分级建立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党群服务站、村民服务点等“三级服务体系”,将健全服务体系与满足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努力为农村群众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便民服务、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搭建“智能化”服务信息平台。坚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集成分析成果,用好“e支部”、智慧党建APP等平台,推广网上党务、网上政务、网上农务、网上商务等信息服务,畅通群众诉求,方便群众办事。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汇总分析群众基本信息,基本需求,提高服务精准性和智能性。

  要建强“永不走”服务干部队伍。大力推行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党群结对等制度,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党员先锋服务队、网格员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农技员服务队作用,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全方位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惠民服务。

  要健全基层“工作体系”,舒通基层治理“循环脉络”。要构建“dang委领导”的责任体系。抓好乡镇(街道)党政机构和站所整合,建立健全抓党的建设、便民服务、产业引导、综合治理等工作机构,依法确定乡镇(街道)权责边界,建立村依法自治事项和依法协助乡镇ZF工作事项清单,实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提高乡村统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要构建“重心下移”的领导体系。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坚持扩权赋能、减负强责,发挥乡镇(街道)dang委(党工委)“龙头”作用,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事财相配套的原则,赋予履行职责必要的发展自主权、委托执法权、人事管理权,增添治理资源、激发治理活力。

  要推行“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突出“自治为基”,完善村(居)委会自治功能,实现ZF治理与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突出“法治为纲”,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形成法治良序。突出“德治为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改革,加快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要健全基层“保障体系”,做强基层治理“骨骼肌体”。要强化领导机制保障。推行权责清单管理制度,把治理工作纳入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健全考核问责办法,健全以群众满意为主体衡量标准的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

  要加大资源倾斜保障。建立乡村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根据县级财政收入增长同比调整提高;加强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推动部门项目、资金投入、服务供给、执法管理力量向村社一线倾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要加强工作力量保障。结合农民工党建工作,采取乡情引、政策引、项目引等方式,回引一批有意愿、有情怀、有能力的优秀农民工、创业成功人士担任村干部;选用一批有威望、有人脉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校长等,回乡担任政策宣传员、民情观察员、矛盾调解员。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4

  20_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总结 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是X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首要目标。今年以来,X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为魂,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夯实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桥头堡作用,通过定目标、强筋骨、亮品牌,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印发《X区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X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X项自治建设重点任务、X项法制建设重点任务、X项德治建设重点任务和X项服务进社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分四批组织全区X余名各领域党务工作者到成都、X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和X县委党校进行学习和培训;

  选拔X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对X名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广泛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让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目前,X社区“三家七社十色服务”、X社区“党旗下的邻里情”、X社区“红色细胞工程”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二)坚持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社区多元治理平台,实现自治共治有机融合。一是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动员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构建“受助—助人—互助”“奉献—回报—奉献”的党建服务新模式,撬动党员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储蓄爱心、传递善行。目前,“道德银行”已登记爱心商家X户,党员居民储户X户,服务人群X余人次。二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楼栋乱堆乱放、绿化带内乱耕乱种等问题,通过“实地协商”模式,现场看、现场议、现场定、现场改;

  对社区居民公约制定、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事关居民整体利益的事项,通过“党群议事会”,召集多方参与、集体解决。目前,先后解决了小区私搭乱建、垃圾无人清理、安装健身器材等各类问题X余件。三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目前,全区X个街道和X个社区均已建立“区域党(工)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X个,协调解决问题X余项。

  (三)坚持法治为纲,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发挥法治护航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有序运行。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X区大调解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大调解”的工作模式,运用“网格+调解”“政府+民间”“行业+专业”等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手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截至目前,共排查纠纷X件,化解办结案件X件,矛盾调处化解率达X%。二是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X万元,完成了对区级视频监控中心的数字化系统升级,加强了人脸识别、智能巡屏等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改造,实现社会法治治理智能化。目前一类联网已完成X路,二类联网已完成X个单位X路。三是稳步开展“四官服务进社区”。组建X支四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截至目前,共开展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X余次,化解诉前重大隐患X余件。

  (四)坚持德治为先,培树基层治理新风。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红色教育正心、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一是开展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X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X精神大讨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家谈”“寻找X式好党员、好干部”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推出“道德榜样”X名,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拍摄《X》等X部微视频,目前全网点击播放量已超X万次,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传承弘扬X精神的热潮。二是积极弘扬“德治”新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X余场,受众X余人;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个、文明实践所X个、文明实践站X个,举办文明礼仪培训讲座X余场,开展实践活动X余场。三是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X年以来,共开展了“心系弱势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X家风”等活动X余场,参与居民X余人;

  完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X余场。

  (五)坚持群众为本,彰显基层治理温度。坚持从服务切入,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开展连心群众活动。创新开展以“领导干部下基层,万名党员连群众;

  百姓口碑验初心,破解难题担使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连心群众活动,建立三级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促进党心民心交融。截至目前,全区已有X余名党员开展连心活动,连心群众X余名,解决问题X余件。二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出台《X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召开X区“三社联动”工作洽谈会,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精准对接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和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目前,已引入X等知名枢纽型社会组织X家,开展活动X余场,服务群众X余人。三是打造“一刻钟党建服务圈”。投入资金X万元,对X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和“三去一改”原则,新建成X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探索打造了“三去一改”的X社区、X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X邻里中心、党群共享空间。

  二、社区治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社区工作力量不足。基层治理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今年,上级畅通了社区书记向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晋升渠道,但就整体而言,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仍然存在社区工作任务繁重,要承担计生、低保、民事纠纷调解、环保、创建等各项行政性事务,检查评比多、会议台账多、不合理证明多等,整体待遇偏低,留不住人。

  二是居民参与自治不够。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民主自治活力仍然不足,具体表现在参与群体单一,以社区老党员、离退休职工为主,年轻群体明显参与不足;

  参与渠道单一,多集中于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对于涉及公共事务治理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等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小区物业矛盾突出。目前群众关注的物业问题主要表现在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费用收取支出不透明、业主欠缴物业费、老旧小区“失管”等方面,物业服务纠纷量大,缺少业委会有效制约,社区对物业公司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严重影响社区治理成效。

  四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主要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服务场地面积较小、服务设施较落后、服务方式偏于传统。

  三、下步工作谋划

  (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20_年,X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将组织体系延伸至城市社区各小区,建立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党建覆盖体系,并引导驻区单位与小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20_年,实现党的工作在小区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党员连心群众活动。20_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到20_年,包社联居常态长效。三是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坚持和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科学决策、“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驻区单位党员、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热心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区域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20_年,初步形成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四是加强社区书记队伍建设。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储”X个关键环节,建强“头雁”队伍,充实后备力量。目前,全区X个社区书记X岁以下X个,占比X%,大专以上学历X个,占比X%。建立社区书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推动能上能下。20xx年,社区书记X岁以下达到X%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X%以上;到20_年,社区书记X岁以下达到X%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X%以上。

  (二)建立健全居民服务体系。居民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一是做好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_年,完成服务力量和资源下沉,基层政务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建立健全,做好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事项。二是深化惠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建设“红色业委会”,探索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等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将优秀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引导小区党员在业委会竞选任职。目前,全区X个城市社区共有小区X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X个,占比X%,成立红色业委会的小区X个,占比X%,20_年,红色业委会比例达到X%;

  到20_年,红色业委会比例达到X%以上。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健全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持续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优化服务供给。到20xx年,每个街道至少引入X个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需投入约X万元;

  到20_年,全区孵化培育X个枢纽型社会组织。针对老旧社区、商品房小区、村改居等不同类型,分类提供适宜的商业便民利民服务。到20_年,初步形成惠民利民服务网络;

  到20_年,形成“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三是加快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开展志愿帮扶和邻里互助。20_年,实现全区所有社区全覆盖。同步挖掘能力强、素质高、群众信赖的“道德能人”,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目前,全区平均每个社区有自组织X个,到20_年,每个社区自组织达到X个以上。

  (三)加大工作保障力度。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主要指党群服务中心)使用面积不低于X㎡的标准,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整合资源等方式,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居民服务协商管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目前,全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为X%,“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为X%,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社区比例为X%,到20_年,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达到X%,需再达标X个社区,投入约X万元,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达到X%,需再建设X个,投入约X万元,养老服务中心新建X—X个,改造提升X—X个,投入约X万元;

  到20_年,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社区比例达到X%。20_年,按照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低于每年X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需投入约X万元,到20_年,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到X万元。进一步畅通社区书记晋升渠道,到20xx年,社区书记晋升公务员和事业编达到X%;

  到20_年达到X%以上。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数据库”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X元的标准为小区党支部书记发放工作津贴,全年共需投入约X万元。20_年以上共需投入约X余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5

  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战斗力。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学成都佛山、促转型发展”的精神要求,切实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更好地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在区委组织部的带领下,我有幸赴成都参加了“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培训。通过认真学习,汲取了经验、得到了启发,进一步清醒了头脑,理清了思路。

  下步工作,一是要坚持党建统领,多元共治。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教学,深深地感受到,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之所以搞得好,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建统领基础上的多元共治。草堂路社区、清源社区等社区,由于社区党建工作抓的牢,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引领作用和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辖区单位的党组织以及各类社会组织都被吸附到社区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各项活动,真正形成了党建统领、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要在抓牢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坚持和深化在“美丽楼院”创建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搞好居民议事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让居民群众进一步参与到整个社区的发展治理工作中来;同时,认真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吸引辖区内更多的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当中,形成群策群力、多方互动、共驻共建、共建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格局。

  二是要坚持党建统领,打造特色。通过参观学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成都的社区都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立足自己的区域特点优势和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特色打造。例如:清源社区的蜀绣文化、茶文化,草堂社区的有关诗圣杜甫的唐诗文化,玉林社区的现代影视文化等等,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元素都有机融入了社区建设之中,令人印象深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认真深入地挖掘自己区域的可利用资源和传统文化,进行总结提炼,并将其运用到社区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切实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既有格调、又接地气,真正起到以文化人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是要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发展。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感觉到成都将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不但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还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岷江村将党的组织建到专业合作社,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园林苗木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战旗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农村土地交易平台、农村金融保险平台和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促进了郫县豆瓣、布鞋、鸟笼、蜀绣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努力践行抓党建促发展的精神要求,将抓好党建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立足辖区经济特点和社会实际,努力扩大党建覆盖面,不断强化组织力、引导力,做大做强辖区产业,努力推动社会发展,切实通过党建的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6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涉农社区,地域面积广,人口部分迁移,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社会自治的需求与能力不相匹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服务与管理碎片化等问题,社区治理模式有待创新。

  党建引领,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以基础党建工作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群众生活实践,精准把握社会需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实行支部项目化管理、核心价值观宣传、困难帮扶、文化宣传等工作,探索和形成能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自治举措。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满意的服务体系。强化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和手段,结合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打造集党建、就业、社保等诉求反映、政策咨询、民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平台。畅通双向反馈渠道,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升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扩大社区事务参与和监督,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多方参与,凝聚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在切实履行社区党总支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注重激发社区资源与力量。引进社会组织,强调以民生为导向,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教育、培训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社会活力,提升民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发挥社区“大党委”、志愿者队伍、党员等多方作用,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弥补传统社区服务供给不足,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7

  20_年7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基层社会治理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而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治理不是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无论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还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都只能在党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因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中,用“红色”渲染基层社会治理底色,方能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基层社会治理,要夯实党组织这一“红色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无论基层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成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承担起协调党组织、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责任,主动对标先进经验做法,以更加多样的方式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引领其他各类组织找准定位、积极作为,方能确保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落到实处。

  基层社会治理,要激活党员干部这一“红色细胞”。要着力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使之充分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治理过程中淬炼党性、锻炼本领、锤炼作风,为社会治理提供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同时,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励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化为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实际行动。还要对标任务压实责任,逐步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美好图景,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景象。

  基层社会治理,不只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充分认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用“红色”渲染基层社会治理底色,让党的根基深埋于群众之中引领社会治理工作,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

  织积极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方能书写出基层治理新答卷。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8

  一、创新载体、强化功能,完善五级基层组织架构。在区、街道、社区三级治理层级基础上,建立中心社区和小区党群服务站,构建“区-街道-中心社区-社区-小区党群服务站”五级基层组织架构。在推行中心社区建设,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方面,针对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社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按照区域相连、民情结构相近的原则建立中心社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覆盖4-8个社区,选派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日常管理、活动组织、课程安排等,为周边居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实现用阵地吸引人,用活动引导人。目前,建成中心社区9个,惠及居民40余万人。2021年,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被全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场会确定为观摩点。同时,莲湖区全面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实现小区资源力量有效整合。按照“一小区一站”的原则,以500户居民家庭为单位,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167个,确保服务群众有阵地。成立小区党组织1046个,拓宽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的沟通渠道,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此外,建设“商居联盟”,实现党建引领全员参与。深化街道、社区和驻地单位党建联建,在小区周边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组建“商居联盟”,灵活设置党组织,动员各领域党员参与共治共建,形成全域治理的工作局面。

  二、优化网格、建强队伍,打通为民服务神经末梢。坚持把网格小治理纳入城市大治理,完善网格运行机制,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在细化“邻里格”,奠定网格做优基础方面,莲湖区划分片区、小区、楼栋、单元、居民家庭五个层级,以30户家庭为最小网格,131个社区共划分网格15767个,实现一网“兜”起群众大小事。同时,充实网格员,把握网格做优关键。通过组织推荐、居民自荐、公开招募等方式,动员辖区党员群众、物业企业、驻地单位等力量,组建12467人的网格员队伍,收集民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带动群众参与自管自治,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治理局面。此外,莲湖区按照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设立网格员奖励资金,联合小区周边商户、共驻共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通过积分兑换、减免物业费等方式,对作用发挥好的网格员给予奖励,激发网格员干事活力。疫情防控期间,依托“邻里格”建立网格包抓全覆盖工作机制,社区党组织统一调度,各级网格长牵头,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确保防控有力有序。

  三、整合资源、共驻共建,构建区域互动工作格局。动员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群众团体等力量,主动入网进格,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互联互动新格局。在推行物业党建联建方面,建立“三联三推三服务”工作机制,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服务体系,延伸服务触角,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全区168家物业企业完成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338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该做法荣获2021年度全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同时,聚焦新就业群体党建,打造“莲心港湾”红色品牌,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莲心港湾”红色驿站,引导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联合相关单位成立“莲心港湾”服务联盟,开展稳岗助企、技能培训等服务,助力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全区建立红色驿站45个,20家单位加入服务联盟。此外,莲湖区还坚持“双报到”工作机制,全区84个机关党组织、40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签订“莲心协议”,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等工作,收集办结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2万余件。区委组织部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党员群众等,注册全市“党员(志愿者)社区来报到”小程序。通过短信提醒、“点对点”联系沟通等方式,告知志愿服务事项、确定服务岗位,目前已注册21309人,其中党员16562人,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坚强保障。近期,已有一批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助力疫情防控。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治理、做活服务,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19

  近年来,我们以深化“三化”建设为抓手,做好融入融合文章,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都抓具体、抓深入,努力放大基层党建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乘数效应,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

  一、推行“三下服务”,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推行“组织下延”。

  结合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从优化党组织设置入手,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成立新建区城市社区党工委,将28个社区党组织全部升级为社区党委,因地制宜设置了196个社区网格,形成了区委--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委--社区网格四级党组织体系,有力推动社区治理由“上层着力”向“底层着力”转变。

  二是推行“力量下沉”。

  把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紧密捆绑,一对一联系,由社区向小区下沉,党员干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带着任务干,领着群众干,形成推动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2021年以来,收集意见建议835条,满足群众微心愿900多个,推动解决民生问题100多个。其中,“点亮百姓门前一盏灯”实践活动被认定为省级办实事的正面典型,并在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三是推行“资源下移”。

  在社区全面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法,“单位社区手拉手、党员群众心连心”,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居民评单”闭环工作机制,推动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双报到”党员主动作为,对照清单进社区、进网格、进小区、入楼入户开展服务,使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各项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对收到的900多个群众需求,明确包办单位、承办人员、完成时限,办理完毕后向群众公布,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二、制定“三张清单”,补齐基础工作短板。

  一是制定月度任务清单。

  全面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分层次、分领域制定月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使党建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拧紧螺丝,成为可查可考的“硬杠杠”,有效推动党建工作抓好落实。

  二是反馈抽查问题清单。

  为准确了解掌握各单位党建月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坚持全面从严、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原则,每月下旬抽查一定数量的区直单位和乡镇,并在每月党建工作例会上予以通报,并反馈问题清单,要求举一反三、全面自查整改。

  三是形成整改销号清单。

  各单位坚持问题为导向,找准薄弱环节、分析原因症结、认真加以整改,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有效措施,明确整改主体和整改时限,形成整改销号清单,确保问题“一对一”整改落实,以问题的整改带动党建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三、建强“三支队伍”,提升素质奋力领跑。

  一是建强书记“领头雁”。

  紧盯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少数”,深入实施“镇、村两个带头人”工程,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分层次开展换届后轮训,实现镇村两级干部培训全覆盖,不断提高履职工作能力。

  二是建强党员先锋队。

  纵向构建“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为主体的三级组织体系,广泛带动上万名党员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村创建、基础设施改造等重

  点工作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优势。

  三是建强党务工作队。

  坚持党务业务两手抓,通过实践锻炼,让党务工作者找准业务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抓实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中心的切入点和发力点,通过发挥党建优势,更好引领业务工作全方位发展,解决“两张皮”问题。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汇报20

  近年来,我县把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作为重点项目,积极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激发城市基层自治潜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基层党建全新体系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使城市各级党组织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主力军。

  一是优化领导体系,理顺党建新思路。县委成立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联席会议制度。经过深入调研,党建联席会议多次研究,确定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以社区三化建设为契机,以“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为抓手,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协同治理的思路,先后出台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搭建起城市基层党建“四梁八柱”。

  二是织密组织架构,推进党建全覆盖。2020年4月县城市社区党工委、城市社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辖区内划定38个城市社区,232个网格。通过健全城市社区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的三级贯通的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城市基层最前沿,实现城市党建全覆盖,使党组织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

  三是注重示范引领,筑强党建战斗堡垒。以基层党建“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三化”建设验收和“班子建设好、组织设置好、服务队伍好、服务能力好、服务机制好、服务业界好”“六好”基层党组织创评工作为抓手,选优评先,让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目标、有标尺。以创评增动力,以模范带整体,提高社区服务本领 筑牢社区战斗堡垒。

  二、强化政治导向,聚焦基层组织本职功能

  着力推动权力向基层下放、政策在基层生效,干部向基层下沉、资源在基层整合,提升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政策执行力、资源整合力。

  一是推动赋权扩能,激活基层治理“懒细胞”。为切实解决因为城市社区“有责无权”、“有责无编”、“有责无钱”,衍生出的部分社区工作者不能作为、不想作为、不敢作为,最终患上“慵懒症”、成为“躺平式”干部的一系列问题。**县将城市社区管委会设为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下沉编制32名,内设办公室、基层党建办公室、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四个职能科室,坚持真赋权、赋真权、落得下、接得住,让想作为的社区工作者能干事,干成事。强化社区经费保障。社区居委会在全额保障所有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待遇的基础上,按照党组织活动经费10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万元、工作运转经费5万的标准,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安排了35万元资金,实行“费随事转”。解决城市社区因为手里没权、兜里没钱,导致工作手上没力,心里没底的问题,激发社区工作活力,让社区工作者办事有底气,服务有保障。

  二是做实减负增效,解下基层治理“铁镣铐”。针对城市社区事务多、考核密、人员少的问题,城市社区管委会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为主责,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抓治理能力,不设招商引资任务及相应考核指标。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规范各部门下沉社区工作事项,让社区回归服务自治本位。把网格党建作为提升社区工作效能的重要抓手,将社区内党建、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融合成“一张网”。按照尊重传统、着眼发展、便于管理的原则,大致以300至500户居民范围划分为一个网格的标准,划分为232个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由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员,建立网格员常态化巡查制度,通过政策下沉、服务下沉、干部下沉,形成资源在网格叠加、诉求在网格解决、任务在网格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紧扣群众需求,建设基层治理“新阵地”。为更好地解决社区党组织服务场所问题。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契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和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面融合,做强党工委党群服务中心。形成服务群众工作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目标化,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以“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载体,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到邻里中心里面,按照“8+N”优化功能布局,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居民理事室、卫生服务室、警务室及“N”个其他自选特色功能室。将“1+5+X”社区邻里中心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场地、宣传政策的阵地、健康养老的天地、文化活动的网红地”。

  三、推动互融互动,凝聚基层治理组织合力

  大力连接整合辖区内各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积极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构建“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组织体系。

  一是纵向上“多级联动”。形成县委、城市社区管委会、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明确县委履行第一责任、城市社区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并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推动责任落实落地。县委、管委会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级全部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群众痛点难点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建立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目标化机制,每年下发重点项目清单,每月督查通报,逐级传导责任压力。

  二是横向上“多域连通”。做实结对共建。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合理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开展“责任联动、组织联席、资源联享、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民事联商”“六联”活动,从源头上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力量保证。做牢社区报到。大力引导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印发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管理办法》,构建“社区吹哨,干部报到”体系,凝聚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目前,共有2276名在职党员进城市社区报到,为社区群众办实事526件。

  三是整体上“多元共治”。依托网格化治理,统筹协调辖区派出所、城管、市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健、乡建、消防等服务管理力量,触角前移,按“一员多格”的方式将人员下沉到每个网格。通过“一网格一微信群”模式在全域建立一线反应体系,强化网格反馈处理功能。做强党建联盟。积极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机制。组织协调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成立由社区干部、业主委员会委员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三方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党组织。目前青岚小区、幸福港珑园小区等成立了5家红色联盟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助力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四、抓实选育管用,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核心还是人,近年来,我县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使社区工作者能够担当城市基层服务根本职责。

  一是优化队伍结构。在原有279名城市社区工作者的基础上,通过2021年南昌市社区工作者招聘工作,分两次共计招聘社区工作者160名。通过2021年南昌市大学生基层专干招聘考试,共计招聘社区治理专干32名。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配齐强健工作力量。并定期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增强社区工作者服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转化。

  二是强化薪酬保障。建立了“三岗十八级”的薪酬制度,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全部解决“五险”,社区正职、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达到了每月4000元以上,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社区发展经费“秋冬不愁、旱涝保收”。

  三是拓宽政治路径。一方面每年的评先评优都专门给社区工作一定的指标,社区管委会成立至今,***、***分别授予“**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选树全省新时代“**先锋”。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从社区书记、主任中公开选拔乡镇副科和事业编制工作,截至目前,有2名同志通过公选担任乡镇副科干部,2名同志选聘为事业干部,极大增强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推荐阅读:

关于2023年八五普法方案【三篇】

发声亮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范文十一篇

2023五个带头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范文(通用4篇)

党支部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10篇)

“安全生产月”活动汇报范文(通用3篇)

自我批评与批评他人范文(通用4篇)

标签: 党建 基层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