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12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1-05 19:34:33 发布时间:192天前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和案例之前呈现的方法是“方案”。以下是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_〕1号)和省、市、区各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文件精神,立足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学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体一位”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_年,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农村落后面貌实现根本改变;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工作重点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优化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立足传统农业优势,找准市场发展规律,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培育砂糖桔和香蕉规模化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小黄牛养殖、鹅苗繁育基地、南药基地等农业产业,着力打造镇域特色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种养殖,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高效、低耗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通过“公司+基地”模式,“帮扶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做强特色品牌农业。

  2、打造农业知名品牌。鼓励引导九三村荣丰专业合作社和历屯村腾飞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田畔沙糖桔、香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发挥田畔沙糖桔、香蕉等优质水果产业品牌效应,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支持鼓励田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九三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标识,不断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支持农业品牌“走出去”,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形成引领示范效应,扩大我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3、以创新型工业转型为目标,实现工业经济新增长。以创新型工业转型为目标,实现工业经济新增长。继续抓好落户的十八子木业有限公司、旺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规上企业全面落实技术升级改造战略,对高污染、高消耗、落后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进行升级管理。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工业、绿色城乡、绿色服务业行动,走一条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带动镇区经济新增长。

  4、提高招商投资优势,改变招商选资方向。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结合镇区地理位置优势,积极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不断创新招商理念,开展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等针对性强,有重点的招商路子,吸引更多的新项目、大项目落户我镇,年内计划引入4间企业落户我镇,进一步构筑产业集群优势,打造镇区的工业长廊,带动镇区工业发展。

  5、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大东湖”开发旅游优势,涛景高尔夫度假村带动作用,不断完善我镇现有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通交通动脉,形成乡村特色旅游景点线:那甲印象甲垌→历屯打石坑山庄→历屯庄氏宗祠→一河两岸景观→两安牛根古村落→九三大水田景区→恩平那吉云礼石头村。同时,挖掘优秀的乡村历史文化,挖掘打造历屯庄子文化研究会、两安牛根古村落、大水田李伯进建造的防土匪石碉楼等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景点,拓展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旅游产业,带动镇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优化农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着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推进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小镇。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1、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按照先整治、后提升,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工作管理制度,全面铺开实行“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市场化清运、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同时继续加强对村场“五边”(村边,路边,田边,河边、水库边)的常态化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脏乱”反弹,确保我镇村庄环境长久干净、整洁。实现雨污分流,集中有效处理生活污水。落实禽畜集中圈养,确保环境卫生达标。重点推进“厕所革命”,按照***总书记关于“小厕所、大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当前精准扶贫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全镇农村旱厕改造,将农村旱厕改造作为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实现全部村庄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卫生公厕,进一步提高村民宜居水平。

  2、加强宣传发动,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传各地的成功经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抓实“竞争创建、分档奖补”工作,把“要我创建”转变为“我要创建”的实际行动,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我镇通过镇委党校和乡村振兴讲习中心、乡村振兴讲习所组织党员群众进行振兴乡村战略与新农村建设培训工作,这也是很好的宣传发动工作。

  3、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保护河、湖、水库生态环境。加大河长制落实工作力度,全面整治“三乱”、打击“两非”、开展“五清”专项行动。按照“动员自行拆除一批,强行拆除一批,依法立案处理一批”的工作思路,以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全镇水生态建设水平。全力落实“一河一策”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对“三乱两非”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销号管理,积极开展“五清”行动(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使得“五清”工作能取得实效。

  4、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共筑那龙“绿水青山”。强化镇村两级生态网格监管,加强镇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镇区生态林扩面成果。强化耕地红线意识,切实保护全镇的耕地。加强那龙河沿河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力度保护那龙河沿线植被,提高水源质量。推动河长制以“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见效”强化那龙河与东湖水库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继续加大整治“三乱”打击“两非”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工作力度,通过持续深入走访动员,督促相关养殖户自行搬迁、拆除,积极配合上级相关执法部门依法依规对乱围乱垦、违规养殖点进行强制拆除,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进一步推动我镇水生态建设,保护好那龙“绿水青山”。

  (三)以乡风文明为引领,全面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

  1、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加强农村公益广告刊播、核心价值观景观建设、文化墙绘创作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新乡贤、农村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道德模范,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运用典型案例、身边故事,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把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2、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艺素养和精神生活,搭建农村文化传播载体。持续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求。强化文化推动发展功能。将文化要素融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打造一批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提高优秀乡村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秀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注重保护保留乡村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优秀本土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工程

  1、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法治镇、村建设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和研判,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信访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大接访”活动,努力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投入综治经费,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继续配合公安部门做好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应急工作机制,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营造和谐平安发展环境,创建平安那龙。

  2、加强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遵法守法意识。继续深入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全镇人民提供法律援助,推动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全力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克服工作短板,全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向纵深开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继续加大摸排力度,对摸排出的涉黑涉恶线索进一步深挖,坚持对涉黑涉恶行为“零容忍”态度,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五)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团结群众、推动发展、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入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筑牢建设生态活力新那龙的政治根基。

  2、强化党支部引领,培养乡村振兴发展生力军。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年轻的干部担任村民小组成员,更好地引导村民自治,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依托镇委党校、乡村振兴讲习中心和乡村振兴讲习所开展经常性培训,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抓好奖补激励,把发展乡村经济的成效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两述两评”的硬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充分发挥乡贤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调动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格局。

  3、强化政治担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明确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形成大抓党建工作新局面,科学制定、合理规划党建发展目标和任务,建立党建工作的常态化机制,明晰党建责任清单。坚持书记带头抓、具体抓,带动班子成员和镇村干部履行党建责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理治格局。加强学习教育,发挥村(社区)讲坛、文化墙等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治理;严格“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将社会治理责任写入乡规民约,推动自治制度化、规范化。

  4、提高脱贫攻坚战斗力,队伍建设是关键。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那龙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坚持把党的政治力量、组织力量转化为脱贫能量,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党建资源与脱贫攻坚相整合,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培养政治过硬、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干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保证“三会一课”按要求开展。充分发挥镇讲习中心及村讲习所作用,大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相关涉农政策,将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到宣讲内容,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有热度、有实效地宣讲,让农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同时,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支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人才队伍。

  (六)要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1、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乡道以上新增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原则,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耕地保护和垦造水田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水田垦造任务。

  2、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农村水利治理规划。大力推进灌区、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创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分类分级落实镇村建设管护责任。

  (七)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教育强镇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农村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加大防流控辍工作力度,确保初中三年保留率达100%。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底部攻坚,保障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按标准化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各项生活及卫生设施设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准补充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统筹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

  2、积极推行“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力度推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两癌筛查,促进人口健康发展。进一步改善医疗设施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上新台阶。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按时发放各项救灾救助、医疗救助等。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加大投入完善镇内文化体育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再就业水平。抓好征兵工作及复退军人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保密、档案、三防、统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

  1、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切实按照“六大精准”要求,努力实施“五个一批”扶贫工程,按照“六到位”职责,结合村情民情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推进“十大扶贫行动”,依照“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脱贫标准,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等项目,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低保等保障措施,确保帮扶精准到位,使贫困户尽早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要坚持走产业扶贫的发展道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拓展产业扶贫的路径渠道。通过“帮扶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通过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项目实现脱贫。

  (九)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1、强化规划引领。统筹镇和村组,制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对应的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产业生态布局,明确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纳入城镇建设范围、撤并搬迁等不同类型村庄;镇及时更新完善镇村规划体系、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农房风貌管控纳入村庄规划范围,实现所有自然村环境整治、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纳入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加强乡村振兴规划执行监管,把规划执行纳入工作考核。建立健全镇村基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队伍,鼓励乡村探索开展代建,提升乡村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水平。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探索通过股份合作制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建立垦造水田补偿补贴制度,垦造水田项目相关补偿补贴直接发放至地块相关权益人,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垦造水田并分享经济收益。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探索以整村异地搬迁、农民公寓、住房联建等方式解决农户居住问题。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且符合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和用地标准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民宿、创意办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场所。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十)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2、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3、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凝聚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振兴乡村强大合力,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经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共同推动那龙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_〕1号)、《青岛西海岸新区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_-20_年)》文件精神,立足镇情实际,制定琅琊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琅琊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_年,琅琊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红枫林、映山红、蓝莓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展琅琊鸡、玉筋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海洋牧场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优化海水养殖布局,加强近岸海域水产养殖监管,建设优质水产品生产供应区;结合琅琊港一级渔港规划,加强陆海统筹;改造提升西杨家洼、胡家山码头,发展精品休闲渔业;实施远洋捕捞,促进海洋经济走向“蓝、深、高”。借助山、海、岛、湾等优质自然资源,引导发展以台西头、斋堂岛村为龙头的民宿旅游村,打造村、山、岛一体的滨海旅游带。推进黄道山秀水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发好一批地方小吃,培育好一批优质农家乐,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全力服务保障好中稷海洋科创小镇、青岛海投集团渔岛风情民宿旅游开发等文旅项目建设,构建琅琊全域旅游大框架,全面开启旅游产业发展新篇章。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依托派驻琅琊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派出单位的力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争项目、跑资金,增加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原始积累,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琅琊新城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畅通全镇路网,以轨道交通13号线建成通车为契机,实现与青岛市区“同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完善后续植被绿化等修复工作。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斋堂岛修复二期工程和琅琊港改扩建工程,启动大皂户等18个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程,建设黄道山秀水田园综合体,强化周边12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民俗旅游新业态,激发生态活力,实现生态惠民。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琅琊”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两个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琅琊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突出海洋文化、祈福文化和渔家文化特色,深入推动琅琊文化挖掘和传承。利用好琅琊文化研究院载体,培育吸引高端专业文化人才环境。利用好“道德讲堂”等传统文化传播阵地,搭建琅琊乡村记忆馆、琅琊遗风艺术馆等一批文化传播平台,不断增强琅琊文化传播力度。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树、古井、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坚持“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山、海、岛、港、湾的自然旅游优势,打造高水准、精品化的民宿旅游品牌,培植蓝色旅游新亮点。整合琅琊文化资源,建设琅琊文博产业园区,推动文博、文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文旅行业精品。

  三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琅琊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琅琊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深化提升“琅琊祭海”“舞动琅琊”“悦动琅琊”等文化品牌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政府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站所(办、中心等)及管区主任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审四议三公开”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新琅琊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琅琊镇乡村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五)加强检查督办。加强综合考评,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村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采取“双随机”督查办法,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或诫勉谈话。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3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双胜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仪陇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_年,双胜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双胜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双胜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双胜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双胜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双胜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双胜镇乡村振兴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4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_-20_)》基础上,目标再明确,任务再细化,措施再具体,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关于产业振兴

  围绕保障充分就业、提升产业效能、增加群众收入,着力发展壮大一、二、三产业规模,突出抓好农业“新六产”,以产业振兴保障群众“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实现农民富的目标。

  (一)实施规模工业带动。继续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招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二)实施传统加工制造业拉动。支持、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通过复兴和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家庭作坊等农村特色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年内至少建成9个“特色产业村”:20_年,推动大庄村壮大假发制作产业,束村壮大玩具加工产业,徐堂村壮大木材加工产业,打造大庄村、束村、徐堂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_年,推动高村壮大粉皮加工产业,孔家茅滩村壮大羽绒加工产业,李官集村壮大足球制作产业,打造高村、孔家茅滩村、李官集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_年,推动沙沟村壮大毛巾加工产业、XX村壮大箱包加工产业、韦楼村壮大白铁加工产业,打造沙沟村、XX村、韦楼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立足农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以“三区一带”建设为引领,建立环镇特色农业产业圈。

  1.建设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毗邻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优势,做好主动融入的文章,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培植示范基地为突破,逐步拓展规模。以鲁泽湖畔庄园为中心,向西带动王楼村,向北带动XX村、干河头村、束村、徐堂村、沙沟村、孔家茅滩村等地块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创意体验、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鲁泽湖畔庄园建设内容包括中华寿桃采摘区、黄桃采摘区、草莓采摘区、圣女果采摘区、绿色蔬菜采摘区、果蔬种植体验区、餐饮服务区、产品展示区等。同时在庄园周边建成绿色种植示范基地5处,总面积1万亩以上,示范基地全部采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生产。三年内将XX镇东部打造成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化田园综合体。20_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规模达到1000亩的观光旅游农业核心区建设,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建设完成鲁泽湖畔庄园,将庄园打造成集旅游、休闲、体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向西带动王楼村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向北带动干河头村发展韭菜、大蒜种植产业;20_年,以鲁泽湖畔庄园为核心,辐射沙沟村、徐堂村、续村、束村等村的“东大洼”地块,建成面积达3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20_年,继续向北发展至郭军公路北孔家茅滩村南地块,发展珍稀苗木、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种植产业,完成规模达万亩以上的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

  2.建设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以北园蔬菜公司为龙头,向东向北发展,集合美化蔬菜种植基地、夏庄蔬菜大棚、王楼佛都寿桃种植基地、陈堂蓝莓种植基地、王庄生姜种植基地、大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册农产品商标,发展品牌农业,建成规模达6000亩的果蔬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内果蔬产品全部申请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完成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附加值。20_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无公害认证,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扩大佛都寿桃、陈堂蓝莓、王庄生姜、大庄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对园区内的优良品牌进行高标准塑造,主要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完成农产品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注册;20_年,主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在园区内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活动,所有生产过程均按照绿色产品要求进行,至少打造三个绿色产品品牌,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20_年,主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在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XX果蔬品牌,园区内的所有农产品均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至少三种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至少两种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

  3.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立足镇工业园区的优势,在发展好果蔬种植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招引一批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果品保鲜、水果罐头、蔬菜烘干等劳动密集型果蔬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电商项目,建成从种植到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将XX果蔬品牌打出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发展状况,扩规模、提档次,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_年,完成园区的详细规划,至少招引一家大型果蔬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落地生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与加工要求相适应的果蔬产品,同步开展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20_年,继续深化园区建设,至少招引一家牛蒡加工企业并落地生产,同步招引和培育冷库建设、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至少各一家,农产品电商销售达到总销售量的30%以上;20_年,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一处,建设产品展示体验厅一处,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达到总销量的50%以上,完成XX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

  4.建设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充分利用小汶河沿岸沙土土壤优势,发展牛蒡种植产业。整合孔家茅滩村、西杨庄村、黄庄村、宋村、李官集村、高村、韦楼村、隋村、苏村、孙场村、大庄村沿河土地资源,建成面积万亩以上的优质牛蒡种植带。在工业园区内培植牛蒡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牛蒡茶、牛蒡酱菜、牛蒡酒、牛蒡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牛蒡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20_年,完成产业带详细规划,产业带所涉及村庄完成整村土地流转,产业带牛蒡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在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牛蒡专用大型冷库3座;20_年,招引和培育至少一家牛蒡深加工企业,完成企业落地生产,同步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工作;20_年完成牛蒡产业链建设,深化牛蒡产品开发,让牛蒡产品以高价值走出XX,“XX牛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成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建设。

  二、关于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一起抓,建立完备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20_年底,基本建成数据库,20_-20_年,各类人才每年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到20_年底,确保人才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二)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加大与各级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从20_年起,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党员冬训等培训不少10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0_人次。

  (三)建立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在符合党员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入党,对有管理才能、热心服务、致富意愿和能力强的党员人才,优先推荐进支部班子或担任支部书记。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实行乡土人才项目(基地)挂牌制度,每年择优评选3家。

  三、关于文化振兴

  (一)突出阵地建设。一是对镇文体中心进行完善提升,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公共开放使用长效机制。20_年,完成集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镇政务中心建设,镇级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提升,打造成为我镇对外展示新名片;20_年,规范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建全县、全市文化建设示范工程;20_年,创建省优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实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_年,完成夏庄村、干河头村、续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20_年,完成西海村、东海村、韦楼村、隋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在硬件建设达标率100%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为文化振兴提供场所保障。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强镇。通过收藏、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文化传承、节庆习俗及社会变迁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面记录XX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20_年,建设王楼村、夏庄村和美化村三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村;20_年,围绕“兵部尚书路迎”“XX人民公社”“束德儒”等镇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设集民俗展示、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红色文化、乡贤、新时代文明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20_年,全镇3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具有村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展示工程。四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全镇30个村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村藏书不少于1000册。20_年,完成王楼村、美化村、夏庄村、乔村、大庄村、陈堂村、束村、孙村、孙场村、徐堂村等10个村农家书屋改造升级;20_年剩余20个村全部改造升级。

  (二)狠抓队伍建设。开展文化艺术人才普查,建立全镇乡土文化艺术人才档案库。加大对村级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20_年,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培养一支热爱文化事业、擅长管理策划、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文化队伍。在每村组建广场舞队伍基础上,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组建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20_年,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组建镇尚书文化艺术团演艺中心和舞蹈中心;20_年,组建束村、王楼村、美化村社区民间艺术团;20_年,以管区为单位,集中各村文化艺术人才,成立管区民间艺术团。

  (三)注重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立足镇情村情,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鼓励他们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题,创作一批以移风易俗、新农村建设、普法宣传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XX村渔鼓、任仓村山东快书、孙场村坠子戏、夏庄村唢呐等传统曲艺进行挖掘,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用老传统讴歌新时代。20_—20_年,每年举办传统戏曲专场培训不少于2次。深度挖掘反映XX人文历史的状元楼、佛店、玉皇庙、XX公社、兵部尚书路迎等古迹、名人事迹,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积极推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申报,对全镇的文物古迹、历史传说进行整理申报。

  (四)丰富文化活动。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民间艺人才艺选拔赛、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不少于5次。加大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为服务内容的“三送工程”争取力度,每年送戏不少于30场,电影不少于30场,图书不少于3000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村制作以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图版不少于2处,每年开展美丽家庭评选4次、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1次,每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好媳妇”、家有好青年等评选1次。加大辖区内网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打击低俗文化演出,净化全镇文化市场。

  四、关于生态振兴

  (一)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按照美丽乡村66项建设标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连片治理的基础上,到20_年,夏庄村、大庄村、乔村、陈堂村、孙村、孙场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王庄村、李官集村、徐堂村、沙沟村、宋村、苏村、西杨庄村、路家茅滩村等8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达标村,续村、隋村、高村、孔家茅滩村、陈庄村、韦楼村、任仓村、黄庄等8个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达到美丽乡村C类村建设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每个村投资100万元以上。20_年至20_年,每年至少打造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_年打造大庄村,20_年打造孙场村、王庄村,20_年打造李官集村。

  (二)深化美丽家庭创建活动。“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是关系全镇群众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升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利用3年时间,全镇所有村庄完成“美丽家庭”创建工作。20_年底,开展第二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_年上半年,开展第三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_年下半年,开展第四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_年上半年,开展第五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_年下半年,对全镇所有“美丽家庭”户进行巩固和提升,真正达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庭院清洁、文明宜居”的创建标准。

  (三)实施镇驻地改造提升。按照“产城一体、区域重镇、宜业宜居、富美XX”的总目标,加快推进镇驻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_年,实施“硬化”工程,在105国道两边铺设路沿石,对现有国道两侧排水沟进行改造提升,铺设石材面砖,建设检查井,对人行道至两侧商业房屋之间重新进行硬化;实施“绿化”工程,对105国道两侧、尚书广场等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补绿、植绿,对现有树穴进行美化优化,全面提升绿化的档次及品位;实施“美化”工程,对镇驻地房屋立面、现有牌匾、公共设施进行立面美化提升;实施“亮化”工程,在现有路灯基础上,逐步进行太阳能路灯改造,20_年,实现105国道两侧路灯亮化,20_年,实现政和路、尚书商业街、振兴路、振华路等驻地主干道路路灯亮化改造。

  (四)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要求,借助“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到20_年底,全镇新改建道路20.8公里,所有新改建道路全部按双向两车道设计,硬化路面不低于6米,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20_年,重点推进北环镇路105国道至胜宏铁矿段、马东公路105国道至滨河大道段道路建设;20_年,重点推进西环镇路陈堂至王庄段及孙场至高村段、105国道至孙场段道路建设。

  (五)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进日处理能力4万吨泉河污水处理厂建设,20_年,完成泉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20_年,完善北园社区、XX社区、中心社区、王庄社区、XX工业园污水主管网建设,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9.5公里,争取80%以上的社区、企业污水实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完善XX村、大庄村两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依托村内坑塘建设人工湿地,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做好农村厕所改造后期管护工作,成立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长效管护领导小组,各村成立管护组织,以管区为单位,每个管区配备1辆粪液收集车辆,实现粪渣、粪液有效利用。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撤村并点、合村并居,引导农村群众向新型社区集中,重点推进北园社区、XX社区建设。20_年,完成北园社区31栋10+1小高层回迁楼、1栋幼儿园楼、4栋商住楼、2栋综合服务楼23.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工程,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完成北园社区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论证设计工作;20_年,启动北园社区回迁,年底确保三个行政村群众顺利回迁,并完成村庄复垦工作。20_年,启动XX社区沙岗村回迁楼房建设,同步推动沙沟村、乔村、孙场村、陈庄村、路家茅滩村等村向XX社区集中;20_年,沙岗村实现回迁并复垦,沙沟村、乔村、孙场村等村启动回迁楼房建设;20_年,逐步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五、关于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着重围绕建设过硬支部、打造模范队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坚持党组织活动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推动党内生活规范化、标准化。坚持农村党支部实事承诺制和“双述双评双体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在全县过硬的党组织10个以上。20_年,重点打造美化村、束村和孙村;20_年,重点打造XX村、夏庄村和大庄村;20_年重点打造沙沟村、宋村、王楼村和乔村。每季度开展一次“十佳村支部书记”、“十佳村文书”、“十佳村计生专职”评选,奖先评差,激发村干部活力。强化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建设,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

  (二)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强村十法”,转变增长方式,推动集体经济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X”(“1”即资源型增收路径;“X”为多种形式的非资源性增收路径)模式,实施非资源性收入占比“235”三年增长计划,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路径,推动村集体收入由资源型向产业型、经营型等非资源性拓展。20_年底各村非资源性收入达到20%以上,20_年底达到30%以上,20_年底达到50%以上。确保20_年底村村收入超过10万元,20_年底前50%以上的村收入过20万,打造3—5个过50万元的明星村。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严格兑现奖励政策,从村集体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奖励村干部。

  (三)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在覆盖王楼村、夏庄村、陈堂村、乔村、大庄村五个村的“四区共建”示范区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集中投放,全力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20_年初见成效,20_年全面建成服务群众更到位、基础设施更完善、集体经济更富裕、群众生活更美好的综合示范区,示范带动全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从20_年开始,围绕XX社区、北园社区,打造区域性党建品牌,建设新的党建示范高地。

  (四)着力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深化完善村情分析研判制度,建立完善村级班子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双述双评双体检”、“三个十佳”村干部评选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确定三个后进村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整治、重点转化。第一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连续两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连续三次纳入或年度内被纳入三次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到20_年,村村建成过硬支部,评星定级全部达到4星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5星。

  六、关于工作机制

  (一)实施乡村振兴“533”示范引领计划。即:紧扣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主题,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每个领域每年至少培育打造三个示范典型,明确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每年在每个领域都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综合工作集中督导通报制度。对于全年综合工作和当前重点任务,每季度由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各村、各项目现场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导考核,并排名通报。

  (三)实行重点工作分工包保制度。将乡村振兴确定的三年任务目标和重点项目,由领导干部分头包保,组建专班队伍,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五三三”工作布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二、总体目标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_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自我“造血”功能。20_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订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试点村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年终优胜劣汰,对成效显著的试点村给予资金奖励。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6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 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努力把XX镇XX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 新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 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 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 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75户220人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 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 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 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 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 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 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 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 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

  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 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 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 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 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XX村得天独厚的区 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 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 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 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 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 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 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 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 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 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2020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11822 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在25度以上陡坡地、沟 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每 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6 个以上;种植茶叶6665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3000亩(在 XX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1000亩;在打靶场片区实 施古茶园留养2000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6个 以上,建成XX村茶庄园1个、XX自然村茶村庄1个;积极 打造“四个1000亩”林果园建设,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甜 樱桃1000亩(按照每亩10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 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1000亩(按照每亩6株的标准种 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1000亩(按 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 种植红李子1000亩(按照每亩7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 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XX村属城郊结合部和XX高速路 XX二级路、XX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 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 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 “四个1000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15公里,建设田 园休闲景观亭15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 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XX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 红凤庆”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8户以上集餐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 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 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 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 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4个以上花卉 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 经济800多户;成立4个以上“四个1000亩”林果园专业 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 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 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 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 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 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 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 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 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3.2公里,实施村 组道路硬化建设30公里,实现村组道路100%硬化。架设农 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20公里,建设蓄水池18个1000 立方米,进一步改善800多户32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40公里,安装变压器4 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 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5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 1000盏,建设公共厕所10个,建设垃圾收集池30个。做好 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 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 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 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 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 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 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 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 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 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 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XX公路和XX高速公路 建设的有利机遇,对XX河XX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 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 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 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 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XX村47户“四类重点对 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 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 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 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 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 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 文明村”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 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 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 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 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 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 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 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 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建设XX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所1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XX村山歌队、合 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 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 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 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 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 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 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 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 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 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 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 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 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 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 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 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 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 有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 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7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 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 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 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 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 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 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 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 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 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提升运用好XX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 “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 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 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XX”。 3.深入实施“五富”工程建设。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 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 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富,发挥好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 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 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XX”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 调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认真种好、管好茶树、核桃树和经济林果树等,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 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 幸福美丽新家园。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 改善XX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积极发展XX村学前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 率为100%。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大就业创业培训 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 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 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 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扶持小微企业12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各6 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3.落实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全村符合条件人员100% 参保、参合。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层服务阵地,创新 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 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强 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 推进“健康XX”建设。

  4.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 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 机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 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75户220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改善全村生产 生活条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均衡发展。对广大群 众特别是贫困户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 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 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 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 镇XX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对XX村乡村振兴建设 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导XX镇、XX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 创建工作。XX镇要对应成立XX村试点村创建领导小组,做 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具体负责抓好XX村乡村振兴战略 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部门协调联动。县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主 动推进XX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宣传、政法、农办、党校、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林业、水务、生物产业、教育、卫计、民政、人社、民宗、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点 建设,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 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整合 各部门项目资金约4800多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通过 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喝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 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计划。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 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强村 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 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 护。

  (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 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 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乡村的局 面,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精心组稿向上级主 流新闻媒体报送,形成可复制成熟经验,在全县推广,推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XX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20_—20_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 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XX区作为XX市“三农”工作主战 场,为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推动我区“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打造全国先进 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顺应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期, 我区研究出台了《XX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_ —20_年)》,从“深化改革、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村庄 风貌提升、补基础设施短板、富民强村、基层治理、文明乡 风”八大方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温提速。

  (一)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程,焕发乡村发展动力大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增加绿色优质有效农产品 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探索建设以龙头企业为 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用服务和收益 联成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深化集体土地“三权分 置”改革,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或 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集中,稳妥有序 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推进农村集 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运用“科技+制度”创 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三资管理平台建 设,到2019年底前实现“三资”管理平台自然村全覆盖; 大力探索“政经分离”改革,大力探索“政经分离”改革, 开展“政经分离”试点,实行选民资格、职能分离、议决事 分离、村委会账目与集体经济组织账目分离、干部人员分离 的“五分离”;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鼓励建立返乡创业 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 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 健全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区、镇两级政府在村干 部工资负担中的支出比例;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完善农 村土地交易管理制度及农村土地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农村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农村 宅基地分配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工程,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全面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全力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 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实施 农村实用培养计划;积极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生态 休闲农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综合体、农业公园 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共享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 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分别把井岸镇、白蕉镇、XX镇、乾务镇、莲洲镇打造成创新产业小镇、智产风情小镇、智能智造特色小镇、高端产业小镇及岭南水乡小镇。大力推 广运用PPP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特色 小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农村 建设有效结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 通过农村产业发展,聚集人气,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新 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大力 开展“三清理”(全面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 堆乱放,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 全面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除” (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 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灯)及“三整治”(整治 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水体污染)行动,全面提升 乡村宜居水平。

  (四)全面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展现乡村崭新面貌重视 提升规划引领水平,以镇为主体,以自然村为单位,结合我 区农村产业发展和空间分布,完善村庄规划及村镇规划师下 乡制度;实施农房风貌改造提升行动,着重改造和提升现有 农房的外立面和建筑风貌,切实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等问题;打造“微田园”式美丽乡村,鼓励引导村民以村周 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水体旁边、村庄周围 见缝插针进行绿化美化,施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提升乡 村绿化美化水平;积极推进农村旧村改造,按照一户一宅政 策,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大对农村旧村改造和整治力 度。

  (五)全面开展基础设施补短工程,促进乡村环境提档进一 步完善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农村配电网工程、自然村村 道硬化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光纤入户工程、“三线落 地”(电力线、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工程及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村居文化中心建 设,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基本养 老保险制度。2020年建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 让农民群众生活更有获得感。

  (六)全面开展富民强村创建工程,实现乡村繁荣和谐通过 加快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提 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全面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综合 帮扶,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和谐发展。 (七)全面开展基层治理创建工程,夯实乡村组织基础大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法治建设、德治建设,不断健全村党组 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促使基 层治理取得新突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和主抓手;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新阶段,土地流转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与主平台。

  美好的“田园”是我国古代人们向往的理想空间。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

  1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支点和新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找到新支点、新平台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恰好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优良载体。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 2.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转化“三农”发展动能的主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积累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提质”方面,在优质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下一步,如何将现有改革项目集聚、联动,形成精准发力、高起点突破的新引擎,在进一步“提质”的基础上做到“增效”,让农民充分受益,让投资者增加收益,将是“三农”领域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

  3.田园综合体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

  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4.田园综合体将成为高端人群集聚地

  3 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

  5.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农民脱贫新模式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赋予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园综合体集聚产业和居住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径。

  各种扶贫政策和资金,可以精准对接到田园综合体这一“综合”平台,释放更多红利和效应,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三农”有可持续发展支撑,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总之,田园综合体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方式、农村生活方式、乡村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动,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土地问题依然是“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近年来,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一项最具活力的改革举措是“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多种机遇叠加。

  4 根据住建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按照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一工作部署,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这一探索,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新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可以预见,随着“租购并举”的推进,城市郊区以及处于郊外交通节点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将迎来重大利好。

  国土资源部提出,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市范围内流转。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5 在调研走访中,我发现当前农村金融环境主要呈现几个问题:

  ——从自身来看,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是金融服务效率有待提升。虽然我行已经在辖内所有乡镇实现了物理网点全覆盖,但由于部分乡镇地域广、所属行政村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分散,与我行现有的物理网点及自助设备数量相对比,金融服务配置还存在不足。一方面,金融服务力量不足。以*镇为例,我行*支行是*镇内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共有3个网点,布放了4台自助取款机、2台机、5台惠农终端、36台助农Pos机,但*镇面积达96平方公里,辖内38个行政村,人口7.6万余人。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支行的金融服务力量难以完全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信贷投放机制僵化。较为僵化的信贷投放机制带来了审批慢、周期长、效率低等弊端,导致信贷投放难以满足农村的有效需求。同时,部分客户经理因为害怕贷款出现风险,而存有惜贷、畏贷、不敢贷等心理,导致人为的延长了信贷审批时间。以*村为例,部分副食店、小卖部,用于“春节”等节假日经营囤货的临时性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部分“无抵押、难担保、有产业”的农户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而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个别农户因缺少资金导致正常的生活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二是居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较强。随着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逐渐普及和“晋享生活”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成功上线,我们在移动金融领域取得了大突破。但是,传统习惯和农村地域限制,导致客户对物理网点仍然有较大的依赖性。一方面,固有服务模式有待打破。以*支行为例,在支行营业部搬迁以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客户流失现象。据统计,流失存款客户2120户,金额1.21亿元。这说明,客户粘性还不够强, 6 客户没有与我们员工真正建立起紧密关系。另一方面,每逢农村赶集期间,我们农村支行的物理网点往往出现柜台“挤满人”、客户“排长队”的现象。这说明,自助机具和移动支付渠道的使用率还不够高,农户的金融服务习惯有待改变。

  ——从外部环境看,受到的主要制约:一是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我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乡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口“空心化”现象。以#村为例,该村地处,登记人口5290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人口仅有1501人,占比仅为28.4%。并且,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了出去打工。据统计显示,该村有超过1100人在外务工,多为青壮年,而留守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其他乡镇,在位于#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一#村,登记人口1645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348人,占比仅为21.2%;在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乡,在其乡政府所在地*村,登记人口1248人,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仅有243人,占比仅为19.5%。从上述情形看,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们辖区内的普遍状况。二是农户的信贷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一方面,农村经营性信贷需求虚高。部分农户运用资金能力差,经营水平低,对市场需求反应慢,“拍脑袋做决策”等盲目投资行为较为突出。加之,这些农户“不成熟、不合理、不切实际”的申贷计划,导致金融机构不愿为其放贷。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受制于自身资产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在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其预期额度的贷款。三是农户金融知识较为匮乏。我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户认为理财、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够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等新渠道持有戒备心理,导致金融创新成果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农村。在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7 中,我发现部分村民对金融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对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常识知之甚少,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四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成本高。一方面,当前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受制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清收手段单一,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较大。同时,部分贫困农户对扶贫贷款认识不到位,误把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当做政府提供的“扶贫专项资金”,缺乏履约还款的意识,导致出现部分逾期贷款。五是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不相平衡。经过测算,我行年均可投放信贷资金10亿元,不仅能完全覆盖辖内企业、商户、居民的信贷需求,而且还有较大富余。缺乏投向的富余资金不仅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更加重了我们的经营成本。

  ——从政策角度来看,目前的局限主要有:第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立法上的缺陷,使农村信用环境的整治难度加大;破产法清算程序把银行排在最后,没有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破产起诉权;贷款诉讼执行难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对逃废债行为缺乏强有力的威慑手段,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第二,农村征信系统建设的滞后性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信息不对称,使得我们农商银行缺乏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和涉农企业信用信息的获取渠道,无法从源头把控风险。第三,缺乏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涉农贷款风险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导致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到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的积极性。比如,利率

  8 补偿机制缺失。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贷款利率实行严格控制,要求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导致涉农贷款成本较高;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是“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致使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导致农业保险作用无从发挥。

  四、形势分析

  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出的新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充满期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提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既是农商银行的艰巨任务,更是农商银行实现自身发展的利好契机。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有效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预计将会有一大批在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农村大学生、下乡干部等具有现代金融意识的人群去农村发展事业,将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带来更多的有效金融需求,既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也为我们的信贷投放提供了新机遇。

  9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在第二轮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经明确再延长30年。当前,“两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是比较有效地抵押贷款模式,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将会为我们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必然会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既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又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大批涉农项目、涉农工程在农村地区铺开。而作为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我们农商银行可以凭借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利用牢固的农村客户基础,依托乡镇网点,集中营销涉农项目,重点发展活跃客户,吸收惠农资金,发放涉农贷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市场。

  尽管有上述机遇,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能力相对偏弱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观。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尤为困难。以我行为例,我们当前的年资金成本高达3.14%,而贷款平均年利息只有6.15%,利差仅有3.01个百分点。利差收窄导致我们只有“薄利多销”,通过不断发展小微贷款突破经营困难的瓶颈。

  五、农商银行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实地调研,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如果不深挖农村市场,不用心服务农村,我们就有可能失去这片生机勃勃的广阔市场。为此,我们将在省 10 市的科学指引下,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厚植传统发展优势,切实把农村基础市场打造成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

  一是优化服务,助力打造普惠乡村。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做好服务,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更加体现着我们的普惠意识。第一,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地区的“先天不足”,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到金融服务。为此,我们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做好农村服务的前提。一方面,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村土地整治等农业基础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农村道路交通、电信网络和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银行+农户+财政补贴”等服务模式,为改善乡村生活和人居环境提供资金支持;第二,下沉服务重心。我们农村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农户服务“满意度”,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通过“上门宣传、上门营销、上门办业务”的主动服务,不断加深与客户感情,不断增加客户粘性,不断培养客户使用农信产品的习惯,让广大农村客户真正认可农商银行。第三,建设服务体系。依托遍及城乡的服务网络,通过“物理网点+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建设,形成立体多元的服务体系。通过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电子化渠道建设力度,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第四,探索分层服务。为适应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农村探索建立分层服务模式。针对进城创业群体,我们实施跟踪服务,依托阳光快贷——惠商通等信贷产品,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其融资难题。针对在农村创业群体,我们不仅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传统手段进行扶持,而且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帮助其找销路、找商机、找市场,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针对留守群体,我们借助“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以农村网点为阵地,采取现场宣传演示、制作播放动画、文艺演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农户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同时,针对留守群体普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点,我们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方式,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快捷高效的为其办理基本金融业务。

  二是产业引领,助力打造富裕乡村。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以支持涉农产业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通过发挥现代农业产业的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助力打造富裕农村。

  ——定位核心项目。产业要发展,关键看“龙头”。找准龙头企业,定位核心项目,可以将金融服务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乡村致富。比如,我们通过向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不仅直接带动贫困人口**余人,而且大大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因地制宜,支持具有沂蒙地域特色和自然优势的光伏产业,先后向**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阳光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扶贫贷款**万元,直接解决就业机会**余个。通过支持核心项目,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有效激活了县经济。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产业特征,不断挖掘优势产业,根据辖内农村的产业特点,进行科学精准扶持。探索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产品就是为了提升效率,着力解决涉农信贷“效率低、审批慢、流程长”的问题。我认为,在产品创新上,需要根据农村信贷市场与城市信贷市场在客户对象、信贷需求、风险特点、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完善信贷政策、研发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发展消费金融,提升农户的获得感。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农信贷业务制度,对涉农产业的服务范围、信贷政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利率定价进行详细规定。比如说,考虑到当前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农商银行的贷款利率需要适当提高;考虑到不同产业的特点,可以适当延长贷款期限;考虑到农户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差异化的信贷政策。第二,研发符合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转快、需求急等特点,可以推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等新型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融资和产业集群融资,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第三,加快担保方式创新。为有效解决涉农贷款抵押担保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不断扩大抵押担保特别是动产抵押的适应范围,在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品种;同时,创新保证担保方式,根据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采取农户联保、公司担保+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放大担保倍数,以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消费金融,助力打造活力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三农”领域表现相对集中。比如,农民的生活开支、红白喜事、房屋翻新等消费活动都需要金融服务。为此,我们以消费金融为支农惠农的“突破口”,着力为农村提供城乡均等化的消费金融服务。第一,开展常态化“进村入户”的营销活动,逐户建档立卡,筛选重点客户,建立农村消费金融大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消费信贷需求小、客户相对分散的特点,精准研发消费金融产品。根据消费产品类型及用途、客户的信用等级、家庭资产收入等因素,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农村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利率定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期限。第二,紧密对接新型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产生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类金融需求,加大消费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居”的基本生活目标。第三,积极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以城乡中低收入人群作为主要的目标客群,建立线上申请、审批的消费贷款平台模式,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进行自助办理,着力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

  四是信用筑基,助力打造诚信乡村。信用是金融的基础。为此,建塑农村信用环境就成为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持续开展好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对信誉好、主动按期还款的农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对不讲诚信的贷款者公开曝光,切实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第二,开展农村信用共建工程。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人行、银监、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力度,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农村信息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三,要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农村信息联络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动信用农户,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帮助农商银行清收不良贷款。

  五是创新业态,助力打造生态乡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大对生态旅游、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全力打造生态乡村。第一,坚持绿色导向,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于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条件的项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计划在辖内支持推广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项目,大力引导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第二,支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整合农村劳动力,激活农村的内生力量,助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第三,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依托我省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支持开发一批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生态农业观光游、名胜古迹文化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同时,通过扶持“乡村农家乐”、“农家客栈”等项目,帮助当地农民创业兴业。

  六是跨域合作,助力打造现代乡村。第一,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客户资源的优势,但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分析能力不足。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同互联网数据分析厂商合作,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既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也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获客能力。第二,加紧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高效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加快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及网络销售平台,引导农业企业与相关知名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流通格局,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应当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完全满足辖内农户基础金融需求的条件下,将富余资金投向消费金融和资金市场等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市场。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走出去”,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域外业务。

  总之,我将以本次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在全行进一步完善“全员下乡”的常态化调研机制,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推进工作,在一线联络感情,把农村市场耕耘为支撑农信事业发展的根据地,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抓手,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推动乡村振兴,把发展壮大农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有利于助推古村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形成开发中保护与保护中开发的良性循环,构建集旅游、生态、文化、体闲一体化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乡村的人文、社会和自然资源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是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增加村民收入的福祉。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业产业集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每个人都应该为把乡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献计出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目标,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时代越来越迫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优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基石,需要加大力度,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细化为到20_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

  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是保障,需要实现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要围绕解决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优先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宋洪远说,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在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上,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和湿地养护。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完善?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指出,这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 2 加充分、更加完善,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中央确立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基础。把农户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地块,使农户承包地权属更加明晰,农民流转承包地就能更踏实,利益预期就能更明确,农户才能放心流转、稳定流转。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石。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可以不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不断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曾业松认为,当前,要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小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轨道上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深化?

  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不含西藏)2.86万亿元,村均493.6万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情况十分复杂,改革要把握原则,稳中求进。目前,全国100个县先行先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实现这个改革目标,需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国40%左右的村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0%左右的村是由村民委员会代行职能。宋洪远分析,从实践看,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方向。这个新型集体经济,新在不是传统的“一大二公”的集体经济,而是集体成员边界清晰、集体产权关系明确的股份合作经济。

  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宋洪远说,这个经济运行新机制,新在要坚持市场导向,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盘活集体资产,创新集体资产运营管护机制。需要全面激发农业生产要素的活力。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才能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建设,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49.5%,家庭经营收入占比35.9%,转移性收入占比11.0%,财产性收入占比3.6%。

  需要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郑风田表示,要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按农民的意愿办,整个改革都要体现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

  财新记者:中国经过三十多年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乡村“空心化”、衰败不堪,近年来成为广为关注的社会现象。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如何理解?

  刘守英:乡村振兴,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提法。为什么提这个概念?我们过去对农村的公共政策,基本上是围绕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村的需求来制定的——城市需要农村提供粮食和原料,这样基本就变成了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的农业战略,整个农村的发展就变成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由此导致整个乡村、村庄被忽视了。我们讲的“三农”,基本上就变成“农业”的“农”,“农民”的“农”主要是被带着的,讲怎么增收。并且,农业又窄化成粮食农业,农业就没得搞,人都往外跑。城市导向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就是村庄凋敝。城市化带来一部分村庄衰退、消亡是正常的,但在当下中国,整个村庄普遍破败,有的地方死寂一样地没有希望,这是不正常的。

  实际上,中国乡村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三者缺一不可的。后来开始搞“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才开始有村庄的概念,但整个村庄向何处去的问题仍没有解决。

  其中,必须要面对的是乡村现代化问题。过去,乡村的现代化是被无视的,政策花了那么大的功夫,主要一头围绕农业和农民增收,另一头围绕要素怎么快速地配置到城市,乡村本身如何现代化,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乡村的现代化不解决,乡村何处去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十九大在原来提“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就有了乡村现代化的概念。施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原来对村庄重视不够的弥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

  这个定位不再是,农村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农业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工业。乡村要振兴,还需要乡村治理等一整套制度的跟进。村庄的治理制度该如何完善和支撑乡村文明、乡村稳定和乡村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农村政策的总体表述,落到乡村振兴,既顾及到我们现在乡村的现实,也预示着我们下一步要调整相关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核心是,人、地、资本,如何实现融合?

  一方面,对于回流的农民,要考虑回流地(城镇)的产业集聚发展,以及住房市场的供给等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家。

  另一方面,由于代际差异,很多“农二代”已经离土不回村了,生活方式完全是“城市化”的,政策要顺应这个趋势。

  要让农民在流入地待得相对体面。除了稳定就业,还需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包括给他们提供住房保障、解决“农三代”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农一代”的问题是在城市有没有工作,“农二代”问题是融入城市,获得相对体面的生活。“第三代”的问题是公平的问题。如果孩子教育不解决,我们就会留下来大量非常棘手的“农三代”问题,这件事非常急迫。

  而城市化的人口能不能在城市留下来,则牵涉到土地问题,土地的配置、供应方式等,都需要相应调整。过去,城市对农民进城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一亿多的人口在城市中难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待下来,这对城市来讲也一个很大的治理问题。

  接下来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合法合规地让这一批农民移民在城市体面地待下去。这群人中很少会有人去购买商品房,住房保障也很难公平地将一亿多人全部涵盖。目前,已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的试点,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相当大批难以通过商品房来获得住房的人的需求,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

  与此同时,资本也在流动。城市里老的经济活动回报在下降,未来的城市发展取决于创新的经济活动,老的经济活动会往城乡交界处迁移,带来产业的空间重构。乡村的经济活动也在转型升级,农业的功能、形态、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在扩大,吸引着资本下乡。

  中国未来很有可能的是,通过城、镇、乡村三者功能的分工,来调整城市的形态:城市就是知识密集、产业升级的地方,而乡村则是文化的、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在城乡之间还会有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驿站”,这个地带会产生产业重构的空间,有些会成为适合人居住的小镇。

  在产业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对资本在城乡之间寻求投资的方向、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亟需土地制度改革,资源配置不仅要考虑到城市,更要考虑到如何满足乡村出现的新业态,要调整城乡土地权利体系来支持城乡互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紧盯组织基础,努力建设村级治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推进“双超双配双治理”工作。通过超龄干部劝退、违法违纪人员处理、末位淘汰等措施,裁减不适宜担任村干部的人员;针对村干部缺编情况,结合治理文化及能力水平低下的村干部,治理参与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的村干部,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实现村级干部“双配”目标。

  提升基层党建达标率。按照“精准指导、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先进带后进,以点带面,狠抓贫困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党建促脱贫作用。以“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为目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关爱关基层党建干部。制定《“五线四型”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办法》,把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平台。全面启动村级“五小”建设,即小食堂、小淋浴、小宿舍、小厕所、小农家书屋,保障了村干部基本生活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等问题日渐突出,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为今后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大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城乡发展规律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升级,强调要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综合多维目标,强调乡村和城市具有同等的地位,是命运共同体,应该协同融合发展,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xxx乡作为大同区东南部的农业大乡,辖区内拥有*个村,*多户农户,*余农民,*万亩耕地,发展滞后问题亟待解决。从现在到20_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美丽**新篇章。下面我结合**乡实际情况谈八点体会。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臵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臵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一是优化特色产业。结合乡情实际,规划三条产业带,主推八个品业(西瓜、香瓜、花生、葵花、甜菜、小麦、水稻、辣椒),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示范区带”的方式,全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扶持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每个村都由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一家合作社,村屯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经济作物,形成“一村一社”的带动模式,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二是打造绿色品牌。以西瓜、水稻、小麦、食用菌等特色规模产业为基础,推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保证农业“三减”,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大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打响“**”品牌;充分利用林地草原、田园风光、湖泊资源和乡村文化,将传统农耕逐步提升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三是拓宽流通渠道。开发订单收购、“农超对接”、电商推广等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实现销售渠道多样化,通过扩规模、提质量、抢先机,赢得市场话语权。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推进“生态人居”工程。对新建住房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新造、补植、提档升级等措施,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饮用水卫生达标,道路硬化美化。二是推进“生态环境”工程。采取“户分拣、屯收集、村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模式,用无害化处理池等设施技术,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加快推进秸秆回收利用项目的实施,采取“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协调农机合作社与恒瑞食用菌和即将建设的秸秆压块场合作,形成秸秆打包—回收—综合利用产业链,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三是推进“生态文化”工程。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等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今年有8个村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了9个品业,建设千亩以上小区4个,500亩以上小区3个,村、屯干部50多人共发展经济作物近2万亩。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同时也不断加强其他农村文化供给,举办农民生产技能大比武、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秧歌大赛、体育赛事以及节庆活动等,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当下乡村仪式文化缺场、乡风民俗衰落都是乡村文化建设短板的重要体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体育娱乐而忽视文化道德建设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借助村级活动场所开展“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评选“乡贤”、“道德模范”和熟记“村规民约三字经”等活动,强化乡村社会规范。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解决这些社会矛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三是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四是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五是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臵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摸排机制,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距离20_年只剩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是扶贫攻坚的最后三年,在确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全面解决的基础上,要重点研究产业扶贫措施,确保贫困户长久增收、稳定脱贫。我们将按照政府统筹谋划、支部牵头实施、合作社具体负责、贫困户普遍受益的思路,全面启动“5510”产业扶贫工程,即发挥5个主体作用(政府统筹谋划作用、支部协调推进作用、合作社带动发展作用、经纪人对接市场作用、贫困户自主增收作用),激活5个关键要素(选好优势产业、用好农户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建强帮扶队伍、做好产销服务),实施10项产业扶贫措施(建设扶贫基地增收、生猪代养增收、带地入社增收、代耕代销增收、经济作物带动增收、土地托管增收、就近务工增收、食用菌产业增收、庭院养殖增收、多渠道销售增收)。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策一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确保脱贫措施全覆盖、能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1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场春雨滋润,广阔田野生机勃发。

  广西平南稻田里,秧苗绿意盎然,一台台“铁牛”欢奔;山东邹平麦苗正拔节,田畴染新绿,植保无人机掠过;重庆渝北区乌牛村,桃李竞相绽放,村民忙着授粉;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头热火朝天,大户抓紧松土散墒。今年“春脖子”短,春耕备耕往前赶,东南西北,农民兄弟的心气倍儿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农”,念兹在兹,语重心长。

  乡村振兴正当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神州大地迸发新的活力,“三农”发展铺开斑斓画卷。

  五级书记抓振兴,一张蓝图干到底

  春日的梁子湖,水天一色。“守住好山水,才有好日子。”湖北鄂州市庙岭镇桐岭村支书赵锡伟感受深切。过去围网养鱼,湖水脏了,环境差了。治理梁子湖,市里统一规划,强投入、给政策,城乡一体治污,湖边村庄全部退渔还湖,桐岭村转身搞起旅游,吃上“生态饭”,“如今湖美了,村民富了,这才是大家盼的发展。”

  一座小村的变迁,折射出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前,“三农”发展进入新阶段,需求升级,有效供给待跟上;传统动力减弱,新动能待跟上;资源环境几近极限,绿色生产待跟上。适应新变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当其时。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凝聚了共识,让乡村振兴化作有力行动。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时间表。国家发改委牵头,紧锣密鼓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调研组深入各地专题调研;农业农村部派出120名干部分赴30个省份、60个村开展调查,收集田间地头民情民意。

  真抓实干,科学推进。各地相关举措密集出台,明确任务书、作战图:湖北省出台乡村振兴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中部前列;山东省启动乡村振兴科技引领计划,今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30万亩,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上海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十三五”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五级书记抓振兴。各地一把手抓一把手,层层压实责任。“县里是乡村振兴主战场,县委书记就是施工队长。”宁夏永宁县委书记钱克孝说,抓乡村振兴,就是要帮助农民寻找致富好产业,永宁光照强,温差大,庄稼产量不高,却是葡萄的理想“家园”。县里发展酿酒葡萄9.4万亩,年产葡萄酒1万多吨,昔日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优先发展落实处。农业大省河南,统筹土肥水,打出“组合拳”,今年将新建高标准粮田500万亩。安徽省今年加大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新产业新业态提升等“十大工程”,力争建设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00万亩,新增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000家。湖北出台21条措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力争3年内推动100万市民下乡,吸引10万能人回乡,引进1万个企业兴乡。

  一张蓝图干到底。“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湄潭县地处低纬度茶叶生产黄金带,县委书记魏在平介绍说,县里规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产业品牌,促进茶旅一体化发展,做大做优特色产业。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各地真正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到优先位置,才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五个方面齐发力,推动全面振兴

  未来农村什么样?乡村振兴怎么干?党的十九大提出20字总要求,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统推进,这让乡村振兴路径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方向更明确。

  ——产业振兴是根本。

  调优结构,多的调下去。玉米价格下行,黑龙江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的孙德强改种了大豆。“政策有保障,一垧地能挣4000元,种什么,还得跟着市场走。”田野上的加减法,换来产业布局的一手好牌。全国两年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增加大豆1900多万亩、杂粮500多万亩。

  调好方式,该退的退下来。河北巨鹿县张王疃乡高马庄村的1000多亩耕地“喘了口气”。村民李书俊说,过去收完玉米种小麦,地早都乏了。休耕不是抛荒,村里组织深松整地,让疲倦的耕地积蓄后劲。今年将继续扩大轮作休耕规模,全国试点面积达到2400万亩。

  调顺体系,推进三产融合。作为今年成都郫都区乡村振兴的大项目,“陌上花开”田园综合体引人注目。围坐田野听山歌,这里有耕牛、鱼稻等传统农耕,也有观光农业、精品农业、音乐公园等现代产业,让人领略不一样的乡村。项目区囊括两个村庄,产业、生态、文化一起上,产村相融“接二连三”,打造零碳田园。

  ——人才振兴是支撑。

  人气旺,乡村才有希望。在四川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民富村的仔姜基地,大小卡车排起长队,种姜大户刘红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农村家庭能人培养,我已经能熟练把控土壤温度和湿度了。内江共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家庭能人’37.2万,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城归”涌起热潮,全国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超过700万人。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8万家,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超过30%。

  ——文化振兴是关键。

  农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要彩礼和嫁妆,自己家业自己创。”山东汶上县移风易俗,对农村天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说“不”。当地开展“不要彩礼的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相继涌现200多名典型代表。

  “乡村振兴新画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河北南和县肖庄村礼堂,一段自编自演的快板表演赢得台下阵阵喝彩。村民肖小伟说,乡村好不好,不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

  ——生态振兴是基础。

  良好生态环境,为农村发展增优势。“以前俺村都是旱厕,一进厕所能熏一个跟头。老人怨,孩子怕。”说起过去的厕所,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辛庄村村民王秀华连连叹气。今天的辛庄村,各家有宽敞的卫生间、水冲式便器,昔日卫生死角干净了。

  不仅是“厕所革命”。在全国,今年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进,保护河湖健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环境质量和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越来越多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组织振兴是保障。

  选好党支部,带动一村富。贵州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几年前还是深度贫困村。贾西村联合7个贫困村,组建联村党委,一起发展刺梨产业。干部“包山头”、解难题,联产联股联心,产业兴了,山村活了,村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超9000元。

  “五个振兴”齐发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加磅礴动能。

  因地制宜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也不能千篇1律。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民族风情成“特色”。“乡村不能没了乡土味、民族味。”英州镇母爸村党支部书记陈飘说,为了保护黎族传统文化,村里没有统一盖楼房,而是保留了村庄原貌,特色村寨融入民族图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游客可以体验黎锦织造、酿山兰酒、学做竹筒饭,感受原汁原味的黎族风情,还能让黎苗文化以生产性方式得以保护。

  在深度贫困县河北康保县,好生态变“特色”。县长魏红侠说,这里气温低、风沙大,种庄稼不行,却有绿色养殖的好条件,疫病少、降成本。看中这里的好生态,龙头企业乾信牧业落户,“康保鸡”长在草原深处,喝着弱碱水,吃着五谷饲料,品质让人放心。一个产业带动近千户贫困户脱贫。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发力供给侧,围绕市场提质量。春分麦起身,河北隆尧县后辛庄村大户沈会彬细心察看苗情。“市场喊话,我们要跟上趟。”今年是沈会彬第三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500亩优质专用强筋麦,与普通麦相比,虽然产量没增加,但平均每年能增收6万元。在河北各地粮食生产示范片,原来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已变成“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这背后,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变革。

  节本增效,农业生产再增“绿”。水稻第一大省湖南,今年兴起绿色春耕,益阳市赫山区种粮大户高东生说,上季油菜当绿肥,好品种加上生态耕种,售价也能高出好几倍。在湖北监利县一家合作社门口,张贴着“绿色补贴”告示:“使用有机肥种稻,合作社加价0.1元/斤”。发展绿色农业,老乡得了实惠,农产品品质有保障。

  农业发展正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今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业质量年”行动,新制定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国家实施质量兴农战略,10个省份作为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200个县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坚持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繁荣,也离不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要大力补上农村农业短板,让更多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度贫困的河北阜平县,食用菌成为扶贫“一号产业”。县长刘靖说:“同样种香菇,我们的气候能四季出菇,错季上市;同样卖香菇,我们一棚菇能分出7等。”市场不愁,脱贫有奔头。天生桥镇龙王庙村的李春平说:“到出菇那几天,白天黑夜都不敢合眼……辛苦没白费,两个大棚去年赚了4万多元,甩掉了贫困帽。”

  筑牢农村基础。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力度,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人气、财气。水电路气房逐渐齐备,电视、宽带陆续入户,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越来越快。

  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效衔接。在山东东阿县,一个阿胶产业惠及6万贫困人口。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养驴产业共同体”,把毛驴当药材养,一头毛驴从出生到出栏,农民分红8500元,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赚钱”。

  真金白银投入,释放发展活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激活“人、地、钱”要素,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谁来振兴乡村?

  乡村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农民。

  全方位支持返乡创业。全国两会之后,财政部、人社部、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扶持政策,2018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次。好政策带动,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水”。

  土地制度怎么改?

  强化制度性供给,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块地”改革试点在深入开展,改革多点突破,不断积聚发展新活力。

  稳定承包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江西省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的陈凤清刚领到1300元的分红,“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土地入股合作社,生活有靠了。”永丰村通过清地确权,摸清底数,折股到人,实现人人有股份,人人能分红。

  放活经营权。一场“三变”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让贵州水城县米箩镇大变样。资源变资产,激活资源要素,引产业,村民集体协商;资金变股金,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农民变股东,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红利。

  钱从哪儿来?

  公共财政给力,真金白银地投。中央财政今年出台农民直补、支持新型主体、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37条具体政策。筹资渠道不断拓宽,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不再“嫌贫爱富”,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农村薄弱环节。福建省银监局出台举措:每年支持乡村振兴新增信贷1000亿元以上,服务收费3年减免100项以上。“现在贷款不用一趟趟往镇上跑,村里就有农商行的服务点,免担保抵押,手续简单,随用随贷。”山西长治壶关县店上镇瓜掌村韩秀兵说,多亏了贷款的“及时雨”,他靠种西红柿稳稳脱了贫。

  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人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三农”事业必将开辟新天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

推荐阅读:

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范文(精选3篇)

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范文十七篇

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履职情况汇报十一篇

地震现场应急预案十八篇

酒驾反思范文(通用3篇)

2023年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报告范文九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