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新经济学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像马克思以及凯恩斯等伟大学者都将“竞争”作为整个经济学的核心,积极强调“竞争”才是整个经济学的灵魂所在。而这一观点,也受到了后世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认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逐渐发现,“竞争”的对立面——“合作”同样也在经济学的整个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经济学的一面重要的镜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实践证明,“竞争”确实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有了竞争的存在,社会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动力。但是只纯粹地强调竞争的经济学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也会面临许多的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竞争的存在,但同时有序正常的市场经济运作同样也离不开经济合作。如果市场经济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那么矛盾是会越来越多,市场经济的秩序也很难得到维持。整个市场环境也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所以非常需要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经济学从的核心内容从“竞争”转向“合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本文就从经济学的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合作”经济学的发展模式。一、合作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在经济学的 发展过程中,哲学观的指导作用向来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是在正确的哲学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所以合作经济学也是有着自己的指导理论的。第一,市场经济理论体系都是以马克思基本理论作为指导的,合作经济学同样也不例外。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的分析新经济现象,从创新的角度来考察分析各类经济活动。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同样要在全球实践中认识到合作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重要性。全球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化解各国之间的利益矛盾,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有利于各国放下分歧和矛盾,从共同利益出发求同存异,共同携手发展。在全球合作的大环境下,市场经济也必然会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第二,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普遍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缺少人文关怀。而合作经济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问题。合作经济学重视人的主观性,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只有研究人与人之间在现在经济活动中的交往关系,才不会失去对经济学研究的价值,也不会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二、合作经济学的文化基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内容之深,涉及的范围之广是世界上的其他文化所不能企及的。并且我们许多的传统文化观念中都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经济学思想。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合作经济学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因为人从受精卵的产生开始,就是一个竞争的结果,所以,以“竞争”为主线的经济学理论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并且已有的经济学发展确实也细致的揭示了这些竞争的存在。三、合作经济学的生产力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是从自然和社会双重束缚下获得解放的一个过程。生产力从社会束缚中得到解放,是一个结构性生产力释放的过程。而这种结构性生产力的释放过程则完全需要组织协调各方的关系。这就牵扯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要想生产力得到提高,合作就要在这其中发挥出不一样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生产力关系称之为“合作生产力”。在新经济学中,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人们互相之间只有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才能在有条不紊的工作中满足生产力发展需求,才能顺利的进行生产活动。并且这种合作生产力既是指生产者通力合作与自然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同时也是指生产者之间的一种互相作用和联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就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四、合作的实现方式一切的经济形式都是需要依靠生产关系来建立起一定的相互联系的。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式中,生产关系的实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性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是技术性的生产关系。技术性生产关系主要体现的生产功能,是指生产活动与劳动对象之间所产生的相互联系。而社会性的生产关系则表现为对生产产品的占有。而合作在技术性生产关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总结经济学一路发展以来都是以“竞争”为发展主线的,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质发展过程中。经济学的发展也必将出现重大的变革。“合作”的重要地位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合作经济学的发展也必将成为之后经济学发展的一种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