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范文(精选7篇)

其他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2 15:05: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指劳动者在法定年龄内从事的有偿移民工作。就业定义:第一,就业条件,指在法定工作年龄内的就业条件第二,工资条件,是指获得一定的工资第三是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就业指导论文的文章7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社会上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别说朝九晚五,他们甚至连基本的工作都没有,这类人称统为就业困难群体。最近,有关这一群体就业问题的热门新闻在网上传播,广大记者的全面调查让这一社会问题浮出水面,出現在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引发了热议。就业困难人员为何如此难就业?本文将以此为课题着重探讨。

  关键词就业困难人员问题对策

  一、前言

  人们就业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资金保障,是为了生存下去。然而社会上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难以找到工作,过着不稳定的生活。如果人民没有安定的生活,社会和谐稳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就业困难人员的问题是关乎人员本身、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昌盛的大事。调查显示,我国就业困难人员数量正在上升,现如今,社会结构性矛盾是非常明显的。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显然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不会对此坐视不管。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在就业新常态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有工作呢?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受现实中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相关探讨。

  二、就业困难人员的界定

  对任何一个群体的界定都有一定的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就业困难人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就业困难人员。相关规定中指到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一直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是就业困难人员。造成就业困难人员未能成功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自身身体素质有关,如有些人身体残疾没有企业愿意招收,也可能是因为自己技能水平不过关,又或者是因为家庭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民生,在各个地区积极开展此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各个地区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虽然每个地区在规定上可能会有所差距。一些连续失业一定时间的人员实际上是有寻找工作的迫切需求的,也就是说就业困难人员是具有就业意愿的,只是他们因为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才到如此境地。针对这一情况,地区要求这些人员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成登记,登记过程中机构负责人员会根据登记的资料完成判断。对于就业困难人员的界定有着严格的年龄界限,若失业人员中女士未满40岁男士未满50周岁就是不符合条件的。另外,前文提到的就业困难人员中有一部分人是因身体条件限制难以就业,那么这类失业人员就必须要持有残疾证。国家在做好民生工作这一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一些极度贫困的人员可以享受低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也可以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若人员曾拥有过工作,时间间隔需超过一年还未找到工作才能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而不是说只要失业就会被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这里有一个时间界限,这一点要格外注意。对于农民而言,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没有了土地他们也就失去了保障。现阶段农田征收工作正在进行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很多农民的户口都被转为了城镇户口。然而,这些农民虽然拥有了城镇户口,但是在城市中却无法立足,生活无法得到保障,难以生存下去,此类人员也可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以上所说的这些是绝大多数地区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但有些地区也会有一定的区别。有些地区无人照顾失去双亲的人员也会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并且给予其一定的帮助;有些地区则会把需赡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各地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界定并不完全统一,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有大有小,这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

  三、就业困难人员现状分析

  社会生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各类活动都需要经济开支。就业困难人员无法实现就业,那么他们的经济收入就会减少,所在家庭生活档次也会降低。就业困难人员中有一部分人需要靠借钱来维持生活,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长期需要支出又没有经济来源,导致他们用钱非常紧张。然而这时候若发生重大变故,就业困难群体的生活将雪上加霜,他们难以应对这种情况,他们的心理也会因此受到重大打击。我们偶尔会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有关就业困难群体跳楼自杀的报道,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就业困难群体长期生活窘迫,自尊与自信遭受了严厉的打击,生活给了他们重重一击,他们觉得前路黯淡,生活没有盼头。此时再与他人进行对比就会让他们心里更加难受,他们想要改变,尝试着去寻找工作,然而却因为各方面原因导致其在职业选择上屡屡受挫,反复求职反复被拒,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就业困难人员要比正常人员的心理脆弱敏感,近八成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了自闭情况,还有近一成人员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最开始和正常人员一样,然而在屡屡遭受打击之后他们会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又让他们产生了仇富心理,仇视其他人、仇视社会。因为自己的此番遭遇感觉自己的人生变得灰暗,因此步入了错误的轨迹,这些人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他们相比起正常人员更为偏激,他们身上蕴藏了不可忽略的社会风险隐患。前期的隐藏积压会在后期因某个事件导致问题爆发,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困难人员市场就业能力低

  说到市场就业能力,就业困难人员肯定没有毕业大学生能力强,而现实中就算是大学生群体也同样面临着就业问题,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就业困难人员根本就没有市场和机会,更不用说一些就业困难人员身有残疾。虽说政府方面提倡企业收纳就业困难人员,但是对于企业来讲效益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不愿意选择也不会选择残疾就业困难人员。

  (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有待完善

  就业困难人员因种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若没有政府提供帮助很难继续在这个物价持续上涨的社会生存。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供帮助,给予一定的补贴帮助他们度过昏暗的日子。现如今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政策完善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隐性失业难以跟踪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就业困难人员需要去相关组织报备认定,但是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去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有关失业信息没有上传,后续工作则无法开展。去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最主要意义在于进行问题分析、就业指导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若前期工作没有做好,那么隐形失业将难以跟踪,在后期由机构工作人员走访调查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最终质量。 五、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的对策和思路

  要想真正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脱离目前的境況,进行单纯的资助治标不治本,开展帮扶工作不能想得过于片面化,要从全方面着手,真正解决问题。

  (一)促进经济增长,多渠道全方位挖掘就业岗位

  就业难的问题出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岗位少而竞争人员多,试想一下,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就会加入到岗位竞争,岗位本身数量是固定的,那么好机会自然不会落到就业困难人员头上。所以说要想解决问题首选要了解本质,从就业岗位挖掘与开发上下功夫。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关系,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保证各地区经济水平提升;政府要鼓励企业进行重大建设项目开发,项目开发之后工作岗位就会有所增加,从而为那些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的机会,让他们有工资、有收入,保证自己与家庭的生活。

  (二)健全完善就业扶持政策

  要想切实做到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政策建立与完善至关重要,必须将此提到日程上来。民生无小事,只要是关系到民生的事件,有关部门就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各级人民政府要行动起来,积极做好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针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针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建立与完善不能持续过长时间,一定要有效率,一定要让广大群众看到政府的态度和决心。就业扶持政策完善之后要做好落实工作,最好是能建立相应的体系,保质保量完成相应工作。

  (三)强化社区吸纳就业能力

  社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很多工作需要社区配合开展。考虑到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因素问题,最好能就近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而社区就是最好的选择。就业困难人员可以做家政工作也可以开展配送工作,社区内有适合他们的工作,社区作为前沿阵地一定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区负责人员要有意挖掘社区岗位,除了提供保安、保洁等就业岗位以外,还可以走家庭手工作坊的路子,吸纳就业困难人员,使之有正常工作,带领他们走上光明大道。

  六、结语

  让就业困难人员感到幸福安稳的不是空口承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救扶是不能马虎的,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必须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我们应了解到问题所在,抓住问题的本质,然后再结合相关人员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帮助,还要从全方位出发真正做好保障工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脱离困境。

  (作者单位为余干县就业局)

  参考文献

  [1]文江英.浅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就业,20_(9):44-45.

  [2]沈仁舍.江苏: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J].农家致富,20_(10):47.

第2篇: 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指出了毕业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班主任进行就业指导的具体做法,对缓解学生就业时的紧张情绪,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等院校;班主任;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打破了高等院校传统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不见面的统一分配制度。目前,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在政府政策调控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推荐的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新体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变和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成为各高等院校相关职能部门以至所有教职员工的一个新的工作重点和热点。

  一、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考核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必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因而,毕业生就业指导现在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毕业生了解国家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务实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虽然现在各高等院校对待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都很重视,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成立了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任用了专职工作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同时,毕业生通过网络、书籍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具备一定的自我指导能力,但是,毕业班班主任因其角色的特殊性,他在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学生对班主任说的话最相信,这样,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大学四年,班主任始终不弃不离地陪伴在学生的身旁,当同学们思想上出现问题时,是班主任老师为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当同学们取得成绩或进步时,是班主任老师给予他们表扬与鼓励;当同学们遇到麻烦和困难时,是班主任老师及时地为他们排解;当同学们球场上受伤摔断胳膊或腿时,是班主任老师将热乎乎、香喷喷的排骨汤和鸡汤端到了他们的病床前。正是班主任老师在大学教育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平时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以及班主任本身努力做到的为人师表,建立起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建立起了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使班主任具有了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量让班主任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将产生一种崇高的影响力,使得班主任的就业指导更具成效。其次,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综合情况最了解。谁的成绩怎样,谁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谁的性格怎样,爱好特长是什么,谁在学业上有更高的要求,谁想尽快自立以分担家庭的困难,谁适合干什么工作……这些问题只有班主任才有最详尽、最准确的答案,因此,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具有针对性,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方法

  毕业班班主任可根据指导的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法:对于一些政策性的、共性的问题,班主任可在每周一次的班会上举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宣传、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于一些私密性的、个性的问题,班主任应通过谈心这种不公开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在就业指导主题班会上,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要让学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于其职业生涯之中,要让学生知道职业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以至如何去成就一番事业。要让学生摒弃求职时只问工资待遇高低,不管自己将来事业发展这种不良倾向,培养他们择业时的前瞻性,拓展他们就业时的视野,鼓励他们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鼓励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要让学生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努力做到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要让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在等待中错失机会,而应先找一份工作,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重新择业。要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能够全面正确地自我评价,做到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的能力、本人的优势与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要增强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因就业受挫而引发心理失衡等问题。总之,要让学生建立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概念,提高毕业生自身的素质,调整毕业生择业的期望值,让他们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更新就业观念,看准市场,积极、务实地设计、规划自己的未来。毕业时的就业现状和当初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巨大差距,给许多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感到茫然、自卑、焦虑和烦躁,觉得未来难以把握,安全无法保障。对于这些由于就业压力所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班主任在针对学生个人进行的单独指导中要重点予以解决,对部分学生,特别是那些思想过激或性格忧虑的学生,班主任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让他们正确对待就业的压力和生活的挫折,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家庭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要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要振奋他们的精神,要培养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另外,在与学生单独谈话时,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乃至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真真切切地为学生考虑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帮助他们规划好未来。班主任还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直接的、实在的帮助。

  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让毕业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做到学有所用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和毕业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院校自身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在这件大事中,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组.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论文集[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_.

  [2]李小鲁.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_.

  [3]杨德广.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_.

  [4]石瑾.论高校利用优势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_,(5).

  [5]肖永.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理论前沿,20_,(8).

  [6]张宜.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_,(7).

第3篇: 就业指导论文

  新经济形势下,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必须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素质。这两个方面虽不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直接影响和瞬间转变的,但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可以向大学生介绍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展现自我的能力;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

  择业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职业的选择既是对未来发展成才道路的选择,更是对人生幸福的选择。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不足,职业目标不确定,容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犹豫不定,走弯路,甚至找不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大学生就业指导恰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这样的帮助。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就业指导通过对行业形势进行分析、对就业趋势进行预测,为广大毕业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风向标。同时保持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使得供需信息畅通,解决了供需不相匹配的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的就业规定和学校的具体实施意见。以克服学生择业时思想上的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走出择业的误区,消除择业时的困惑、幻想,从而增强择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预测就业动态,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时发布信息,让所有的毕业生都知晓国家有关政策和人才的需求情况。要将毕业生的表现、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奖惩情况等录入计算机和制成表格,随时供用人单位查阅,向用人单位推荐。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场所,配备相关设备;建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和就业资料阅览室。

第4篇: 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对就业难以及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重点提出高校教育中应将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探索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互贯穿和渗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德育教育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随之日趋激烈,因此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就业方面,“先就业后择业”的传统理念导致当今大学毕业生对待工作的稳定性不足、忠诚度不高、职业化程度较差;在德育方面,大学生往往会忽视理论知识以及理论修养,在人文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德育现实缺失的原因,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内容,并在就业指导中切实加强德育教育,这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缺失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就业道德的缺失

  (1)大学生品行不正。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之后,整个社会逐渐出现重智力、轻德育的现象。正因受到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在价值观上常常出现很多烦恼和困惑。许多学生因受到社会的现实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的心理,以及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怀疑,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上产生矛盾的心理。以至于很多学生对待学习有种敷衍事的态度,上课不认真、逃课、考试作弊、补考、重修的现象比较严重。

  (2)就业诚信缺失。在求职就业方面,由于部分大学生虚荣心较强,急于求成,可能会编造和使用虚假的就业信息,以吸引就业单位的关注,提高求职成功率。而在就业过程中,随意单方面违约、跳槽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下,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不重视第一份职业,仅仅视其为积累工作经验的锻炼机会,没有下定决心和毅力做好第一份工作,因此这类毕业生当薪资及上升空间达不到预期目标,或者感觉得到锻炼、掌握技术之后,一般都会跳槽寻找下一份工作,工作不稳定性极大加强。

  2.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缺失的主要原因

  (1)就业指导观念及模式的陈旧.在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就业政策指导、招聘信息传递、职场面试技巧等内容的讲授,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重视。以往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是以学校就业工作机构为主体,通过收集并汇总各类就业信息,以消息发布的形式直接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而对于学生的就业需求、就业心理以及思想品德的解比较少。

  (2)就业指导工作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就业办公室和辅导员及分管领导完成,负责就业指导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学生工作任务较多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不能给予毕业生及时、充分的就业指导。

  (3)就业指导内容及信息渠道单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没有形成系统化,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常用的就业技巧等方面,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更多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训练计划,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就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网络、广告和招聘会等方式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对就业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因而常会错过很好的工作机会,这些都制约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二、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在思想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准,在道德层面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在精神层面上重视做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对强化就业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1.德育教育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解和分析可知,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已不仅看重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思想等方面的职业素质。高校中德育教育应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亲和力、丰富的创造力。

  (2)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质。通过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合理地实行生涯规划。

  2.德育教育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德育教育缺失原因进行剖析,我们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效果的重要性。通过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期间通过就业指导广泛地调动学生对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途径

  1.在就业指导中贯穿德育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德育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在整个就业指导过程中贯穿德育工作。

  (1)就业指导工作在新生入学时就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就业指导教学与实践,在日常教学、科研、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中不断渗透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德育工作中贯穿就业指导工作,这既能在日常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目的,使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不仅局限就业,还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将大学生职业道德、民主法制、爱国主义和文明诚信等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职业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端正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组织协调能力。把就业理念、技巧、信息等就业工作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人生态度和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确立恰当的择业期望值。

  (3)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度过难关,使学生学会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择业心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现实,增强其抵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就业。

  2.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就业指导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既可以改善德育课程的教学与现实脱节的矛盾,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受到当今社会风气及就业导向的影响,部分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不端正的就业思想及就业观念。在错误的就业观的影响下,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因此德育教育应在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聘用综合素质较强的毕业生,因此德育教育应该通过实践、讲授、模拟等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其学习、动手、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进行强化培养,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结合专业特点,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合理的自我定位和评价对于大学生就业都是有阻碍的。过于自信、盲目乐观或者过于自卑、消极应对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德育教育过程中,就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去引导学生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综合评价自己,准确地自我定位。

  (4)加强诚信和法律教育。针对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造假、违约,甚至可能违法的现象。在高校里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校外专家讲座、师生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的个人诚信意识;并加强对《法律法规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解相关法律法规,遵纪守法,自觉约束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同时通过学习《劳动法》《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正当权益,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毕业生对待就业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苏陵.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_

  [2]王蔚,孔雷.论德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结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_

  [3]范辉,王玮.德育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助作用[J].高教论坛,20_

第5篇: 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劳动力的合理分配与就业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应加强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由此保证劳动力就业质量。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及其职能,并分别从有效缓解就業供需矛盾、给予劳动力个性化就业指导、规避弱势群体就业风险、妥善处理城乡资源不均问题等方面,论述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劳动力;作用

  一、前言

  我国劳动力数量曾在20_年突破过9.22亿人,而后在其规模锐减阶段依旧保有近9亿劳动力。在此环境下,劳动力就业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人口管理与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无法发挥出劳动力的潜在价值,不但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给经济水平的上调带来阻力,因而应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

  二、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内容及其职能

  (一)内容

  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针对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制度,依照我国颁布的《就业促进法》,各个地区都应当在法律的促进下为劳动力给予无偿就业指导服务,使其明确个人就业方向,展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其相关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需根据劳动力的实际需求解决在保险、培训、补贴政策、扶持措施等事项上的疑惑,并由当地政府主导鼓励劳动力积极关注可靠的招聘信息。同时,也需要结合劳动力特征,为其匹配适合的岗位。若劳动力存在身体残疾、劳动能力薄弱等问题,需根据我国提出的“特殊人群”就业扶持政策为其开放“绿色通道”,避免在同行业人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我国印发的“就业服务管理规定”中还重点标明:相关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组织需在劳动力与用人单位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并且可行使“代理招聘”与“咨询顾问”权利,便于劳动力与用人单位尽快达成共识并开展合作。

  (二)职能

  虽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与就业机制不同,但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所具备的职能基本一致,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其一,职业统筹介绍。以往在劳动力分配阶段常受政府的主导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如1996年之前实施的“大学包分配”政策。而今随着劳动力的多元化发展,劳动力分配的标准开始由学历转向能力。

  其二,市场信息开发,公共就业服务还可针对现下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深度挖掘劳动力潜能,并给予自主创业指导,由此降低失业率。

  其三,市场规划调整。它是在劳动力供需出现失衡现象时,由政府干预如投入培训基金等,以此经过调整后规避不必要的风险[1]。

  其四,失业补贴协调。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采用的失业补贴手段,是在劳动力就业受到阻碍时给予的就业服务。

  三、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促进作用的措施

  (一)有效缓解就业供需矛盾

  我国劳动力数量虽然已经有所减小,但从20_年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活跃的劳动力依旧有8.97亿,在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逐渐流入社会的过程中,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虽然劳动力在等待就业时机,但并不代表就业市场处于“供大于需”的状态,可从用人单位频繁发布的招聘消息中可知:用人单位对于劳动力也有一定的迫切期望。之所以会出现供需矛盾现象,一是源于劳动力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不匹配,二是劳动力处在被动地位,无法适应就业环境的变化。对此,应进一步发挥出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用,使其在劳动力就业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2]。

  比如山东地区常住人口有392.3万人,其中滨州市在20_年的新增劳动力高达4.16万人。为了使这一部分劳动力尽快找到适宜的工作岗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结合当地各个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标准,为劳动力提供培训机会,促使劳动力在强化自身技能的同时也能为用人单位储备坚实的人才力量,促使双方在公共就业服务的协调下,确保劳动力获得最大化利用,也能以此缓解当今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供需矛盾。此外,该地区自20_年起还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由此为新增大学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给予了方向指引。

  (二)给予劳动力个性化就业指导

  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在劳动力就业中要想发挥出真正的促进作用,还应及时为劳动力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以便每个劳动力都能在专属技能的辅助下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就业是否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面试技巧的掌握度、职业期望的可行性等,若能得到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的科学指导,将避免劳动力受外界因素干扰而错失就业机会。尤其针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在其尚未适应城市就业环境的情况下若贸然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招聘会,将降低其应聘成功率。对此,应先行从公共就业服务中获得提示,进而在具备基础技能与面试方法的前提下再次参加招聘,有助于帮助劳动者留在用人单位。

  比如湖南省为了提升当地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于20_年8月14日专门聘请了87位拥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聘用时间长达两年,经过专家组的指导,可为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事项带来更可靠的指导服务。此外,还就“劳动力就业心理”给予了重点培训,促使劳动力能够在消除面试紧张感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增强我国人才市场的活力。

  (三)规避弱势群体就业风险

  劳动力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应最大化开发劳动力的潜在价值。由于每个劳动力的社会背景、综合能力、身体素质均不同,这就造成劳动力之间差距悬殊。为了适当提高我国劳动力就业率,公共就业服务应采用“差别化服务”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指导,避免受个体因素影响无法顺利进入就业岗位。

  一方面,可结合弱势群体就业率低的具体原因为其优选适合的招聘岗位。比如虎驰传媒企业在招聘话务员等岗位时限制了招聘范围,即“持有残疾证人群”优先,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可挑选出此类企业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可从劳动力自身视角出发,在明确其就业倾向后为其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并积极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促使用人单位在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下知晓劳动者的竞争优势,便于提升就业成功率。

  (四)妥善处理城乡资源不均问题

  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还可体现在城乡资源不均问题的妥善处理上。由于城乡地区经济条件不一致,且劳动力分布范围不均衡,造成部分城镇地区无法获取充足的劳动力,而农村地区也未能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据此,应在城乡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经由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其搭建通畅的沟通桥梁,促使城乡地区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尽快满足自身诉求。

  比如某建筑企业急需长期“搬运工”,此时公共就业服务应立即更新招聘信息,并对农村闲置劳动力进行技能讲解,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结语

  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作为劳动力就业的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而应充分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的促进作用,从缓解就业供需矛盾、个性化就业指导、弱势群体就业风险、处理城乡资源不均问题等方面着手,确保劳动力获得良好的就业成果,满足劳动力就业需求,促使我国在良性就业服务环境下最大化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

  (作者单位为滨州市惠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林相庆.刍议如何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J].商讯,20_(24):196.

  [2]马京燕.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J].新西部,20_(23):19+63.

第6篇: 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环境背景下,要想获得好的就业,就需要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给予大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够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本文就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就是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下属的人才市场、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着同质化的、程序化的特点,当前就业市场逐渐实现信息化,并日趋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使就业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单位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学生生活层面。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互联网,比如学生之间的日常休闲娱乐、出行订票、网上订餐等,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而且在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群体也开始应用互联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也逐渐开放,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问题的看待和处理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也涉及他们的职业观念,学生在就业时自我认识比较强,他们知道只有强化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才能够被社会所接纳,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视,对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计,了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知识获取渠道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逐渐发生成为立体化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阅读注重将文本和读者作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的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新媒体时代注重的是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并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参与性的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逐渐增多,大学生要想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会深入的阅读,只是浏览性的阅读。“浅阅读”通常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引起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对于阅读的实际效果以及知识性内容并不重视。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呈现出“杂阅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化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网络上的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使得读者阅读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出现一些低俗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品味。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第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体主义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良的黄色信息以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出现偏差。

  三、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第一,指导模式缺乏创新。通常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指导、人才招聘会以及就业报告会等。就业信息的获取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方法获得就业求知的信息。面试指导就是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指导学生的面试行为。人才招聘会就是邀请企业到学生举办招聘会。就业报告会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与就业有关的专题报告会。这些方法都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传统的就业指导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导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导内容过于单调。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面试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高校会为学生讲解国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落户政策等,为靠公务员、村官以及事业单位的学生梳理流程。此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着装以及沟通等内容指导。这些就业指导内容只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就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加宽泛,传统的就业指导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时不再一味地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他们想自主创业、出国深造等,如果就业指导内容依旧局限于考试上的指导,会使指导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三,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高校加强对辅导员依旧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目前教师队伍达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缓慢,而且比较单一,简单的培训一下辅导员之后,其就变成了就业指导人员,这种能力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的。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科学的、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四、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第一,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新时期,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目标,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第三屏”就业指导方法称为正确之选。“第三屏”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有区别的,将手机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第三屏”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第三屏”的积极作用,将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准确性的指导。同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载体,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会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数据等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对就业理性地对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实现“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使就业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新形势下,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方式,愿意从手机中获得丰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欢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现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学横村官的考试流程等进行讲解,这些枯燥的内容与时代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新时期,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高校对于未来就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三,重视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强化其能力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能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积极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参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他们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以及线下的求职招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的就业指导。

  五、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移动互联时代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高校应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加强“第三屏”信息化建设,丰富和更新就业指导的方式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足得到弥补,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失业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7篇: 就业指导论文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环境背景下,要想获得好的就业,就需要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给予大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够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本文就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就是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下属的人才市场、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着同质化的、程序化的特点,当前就业市场逐渐实现信息化,并日趋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使就业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单位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学生生活层面。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互联网,比如学生之间的日常休闲娱乐、出行订票、网上订餐等,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而且在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群体也开始应用互联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也逐渐开放,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问题的看待和处理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也涉及他们的职业观念,学生在就业时自我认识比较强,他们知道只有强化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才能够被社会所接纳,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视,对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计,了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知识获取渠道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逐渐发生成为立体化的阅读方式。新媒体时代,阅读注重将文本和读者作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的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新媒体时代注重的是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并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参与性的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逐渐增多,大学生要想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会深入的阅读,只是浏览性的阅读。“浅阅读”通常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引起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对于阅读的实际效果以及知识性内容并不重视。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呈现出“杂阅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化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网络上的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使得读者阅读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出现一些低俗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品味。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第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体主义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良的黄色信息以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出现偏差。

  三、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第一,指导模式缺乏创新。通常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指导、人才招聘会以及就业报告会等。就业信息的获取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方法获得就业求知的信息。面试指导就是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指导学生的面试行为。人才招聘会就是邀请企业到学生举办招聘会。就业报告会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与就业有关的专题报告会。这些方法都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传统的就业指导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导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导内容过于单调。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面试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高校会为学生讲解国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落户政策等,为靠公务员、村官以及事业单位的学生梳理流程。此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着装以及沟通等内容指导。这些就业指导内容只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就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加宽泛,传统的就业指导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时不再一味地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他们想自主创业、出国深造等,如果就业指导内容依旧局限于考试上的指导,会使指导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三,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高校加强对辅导员依旧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目前教师队伍达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缓慢,而且比较单一,简单的培训一下辅导员之后,其就变成了就业指导人员,这种能力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的。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科学的、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四、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第一,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新时期,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目标,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第三屏”就业指导方法称为正确之选。“第三屏”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有区别的,将手机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第三屏”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第三屏”的积极作用,将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准确性的指导。同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载体,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会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数据等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对就业理性地对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实现“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使就业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新形势下,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方式,愿意从手机中获得丰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欢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现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学横村官的考试流程等进行讲解,这些枯燥的内容与时代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新时期,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高校对于未来就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三,重视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强化其能力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能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积极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参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他们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以及线下的求职招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的就业指导。

  五、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移动互联时代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高校应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加强“第三屏”信息化建设,丰富和更新就业指导的方式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足得到弥补,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失业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环境与发展论文(通用5篇)

关于大学军事理论论文【十四篇】

关于谈文化自信1500字论文 文化自信论文2000字【三篇】

如何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论文三篇

建党百年论文标题【6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