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调研报告范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2-10-31 20:10:2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调研报告1

10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暨“青年干部讲坛”专题讲座的学习。讲座中,武汉大学丁煌教授就“关于政府执行力若干问题”向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解。目前,全市各地正在积极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上级领导组织我们进行此次学习,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场“及时雨”,因为对于基层乡镇团委,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规划蓝图及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的执行,最终都是纸上谈兵。政府的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成效,必须靠执行来落实。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作为一名选调生,作为一名基层中青年干部,我想就当前乡镇团委的执行力存在的突出问题、新形势下团的基层执行力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提高团的基层执行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当前团的基层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团员青年在各自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能,但对上级团组织下达的各种政策和要求,基层团组织在执行中还存在认识上的差距,执行上的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些基层团干部认为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自己既不执政、工资又不多拿一分钱,就形成了干团工作混日子的思想。事实上,团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党的形象,如果我们身边的一部分团干部素质不高,能力平庸,作用发挥不好,就很难让广大青年加入到我们光荣的团组织中来,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就会减弱。

(二)“教条主义”式盲目执行。有些团务工作者把简单重复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看作是贯彻执行,标榜自己是忠实的执行者,其实不然,不把上级团委精神与自己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照本宣科,教条主义式执行,这是对上级团委精神的消极敷衍,也是对个人行为的不负责任。

(三)团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简单。不少团务工作者还习惯于过去的首先开会,再发文件,最后各单位写总结报告的方法来抓团工作。错误地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有权威性,才显得规范、正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导致基层团组织工作不踏实,给人印象是只会作表面文章,华而不实,走过场。

(四)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从基层团组织的情况看,目前各地青年团员数锐减,难以辐射和延伸,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当前多数乡镇团务工作者都身兼数职,要想利用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团的工作确实有些难度。二是在乡镇团务工作者中,团委书记变动过于频繁,有的一年甚至几个月一调整,这就势必造成团的工作青黄不接,制度难以持续性执行。

二、新形势下加强团的基层执行力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提高团的基层执行力

(一)树立明确的团建工作目标,确定执行力的方向。确定团建工作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这里的“指标”就是团建工作目标。工作目标明确了,各基层团组织、各级基层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团务工作目标的达成。

(二)团结协作是加强团务工作执行力的保障。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加强对团务工作者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要教育他们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创造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树立一种美好的理想,让团务工作者看到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三)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团务工作执行力的基础。对于团务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政治、组织能力,还要懂一定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团的工作。

(四)党建带团建是团工作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共青团的作用,对于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尤为重要。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巩固党的基层组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事业长足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研究部署党组织的工作,要把团组织工作也同步考虑。要将团建的目标任务纳入党建目标任务,研究、部署、检查考核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应把把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成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党支部书记有关团工作的业绩考核,落实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责任制,把团建工作的考核情况,作为评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负责人的重要依据。

总之,执行力决定了乡镇团委工作的成与败。只有制定了科学、长远的发展目标,配备了一批团结、精干、高素质的团务工作者、拥有一套高效、规范的团务管理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乡镇团委工作的基层执行力,才能保证乡镇机关团委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调研报告2

在制度缺失的年代,我们习惯用行政手段代替制度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企业管理开始步入常态,即程式化的制度管理状态。目前我们的规章制度很多,涉及到管人、管物、管事、管钱、管权等很多方面,基本上形成了制度体系。但我们很少反思制度本身是否合理,制度执行是否有效。事实上我们在制度设计、制定、执行等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制度形同虚设。正如《细节决定成败》中提到的: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因此加强制度管理,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制度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制度管理包括制度设计、制定、实施、效果评估和再完善五个方面,在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工夫,而对制度设计和效果评估重视不够,甚至存在缺失现象。试想,如果一项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缺乏实施效果评估,这项制度的合理性和效用性必将大打折扣。在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制度设计缺失,制度出台缺乏论证。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而“量身定做”的,制度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需要制定哪些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体系以及如何制定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制度都是由各业务职能部门代表企业制定,没有哪个部门对制度设计负责,至于制定哪些制度、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更很少考究和论证。由于缺乏制度设计,业务职能部门各行其是,使各项制度之间缺乏衔接,有时相互交叉对立,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另外,制度设计环节缺失容易出现制度出台的盲从性,造成上面有什么制度,下面照猫画虎出台什么制度,导致制度千人一面,脱离实际,缺乏企业个性和特色。

2。一些制度带有鲜明的部门色彩,公平公正性不够。各业务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习惯闭门造车,而很少调研,广泛征求其他部门和职工群众的意见;习惯从便利本部门、本业务系统开展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站在企业战略高度考虑的不够;习惯对下级执行者要求苛刻、避轻就重,而对制度的制定者和督导者网开一面、避重就轻,严重背离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些部门甚至把设立制度作为利益调整、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工具。前些年我国政府取缔了不少利用权力获取社会公众资源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从侧面反映了制度腐败的严重性。

3。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制定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管理,解决问题。简单实用有效是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制定制度时我们极易犯过左或过右的毛病。过左就是过于突出制度的约束性,表现为制度过于繁琐,过于细化量化、标准太高太严等,执行起来十分困难,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执行成本,而且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过右主要表现不切实际照搬上级文件,制度文字流于形式,过于宏观笼统,标准不明确,要求不具体,把制度建设作为装点门面、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因此在制定制度时我们必须克服过左或过右的毛病,使制定出来的制度真正简单实用,切实可行。

4。制度创新缺乏继承性和连续性。制度建设是制度制定、执行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阶段性,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当企业的外部生存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需对制度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修改,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前我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领导一个思路,新领导上任后,不仅要换人,以前的制度也要推倒重来,感觉这样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还有些制度仓促出台,说不上朝令夕改,但年年修改完善;个别制度改变过大,往往让执行者和遵守者无所适从。如果一项制度还基本合理,就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制度创新方面西方企业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5。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缺陷。制度与制度执行力是紧密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制度执行力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是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的综合体现。影响制度执行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制度本身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其次,制度执行好坏一个样,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责任追究机制跟进,挫伤了员工制度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制度的执行缺乏监督制约,造成个别组织实施者对制度执行的身体力行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等执法不严的问题,甚至为满足一己私欲凌驾于制度之上。另外,制度执行力文化建设滞后,在企业内部还缺乏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行动最高准则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制度管理,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提升制度执行力,制定一个好的制度是前提,抓落实是关键,监督制约、效果评价是保障,必须建立制度设计、制定、执行、评价一体化的制度管理运作体系。

1。构建好的制度,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公共选择管理理论认为:在好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坏人可以做好事;在坏的制度和制度环境下,好人可以做坏事。把制度制定好,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

(1)成立专门的建章立制机构。具体负责制度体系的设计和制度制定的审定工作,相当于人大立法机关。企业成立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的立制机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问题,保持制度的公正性,避免个别部门把设立制度作为利益切割、维护本部门利益的工具。

(2)精简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制度体系。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符合实际、满足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制度过多反而会形成“文山会海”,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组织效率。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审视梳理制度体系,对内容相近、业务关联的制度能合并的合并;对内容空泛、缺乏约束力的制度该取消的取消;对带有部门利益保护色彩的该废止的废止。通过精简制度,真正把领导者和管理层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际问题。

(3)要注重调查研究。制定制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在制度制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闭门造车、照猫画虎、照搬照抄上级文件制度等现象,制度出台的速度也快得惊人。制度要符合实际需要,突出企业特色,制度出台前必须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为制度执行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4)提升制度的亲和力。制度建设要遵循“人本精神”,体现制度对人的情感、公平关怀。对一些特殊情况要作出相应的规定。

2。抓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首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在一定意义上执行制度比制定制度更重要。执行制度实际上是排除执行干扰、解决制度梗阻的问题。对制度执行干扰程度最大的是权力集中、管钱、管物的关键岗位和要害部门,这些岗位和部门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干扰某些制度的执行,摆脱制度的约束,谋求制度外的待遇和利益。其次,各职能部门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他们可以发挥获取制度信息的优势和熟知业务运作的能力,采取规避和变通的办法,维护本部门、本业务系统的利益。对制度执行干扰程度最小的是一般员工(操作服务人员),他们是制度执行的“弱势群体”,即使制度再不合理也必须执行。要保证制度落实,排除制度执行干扰,提高制度执行力: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增强“依法治企”意识,把带头执行和维护制度视为自己的基本职责,把“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做模范执行制度的典范,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崇尚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二是各业务部门要刚性公正执法。刚性执法就是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狠抓制度落实,确保执行制度不走样。在处罚方法上要改变过去初犯从轻的做法,对第一个违章违制者从严处罚。“破窗理论”认为必须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玻璃”,否则会危及整个制度大厦。对“第一个破窗”者要严惩,使制度推行之初就要显示出威慑力。公正执法就是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干部职工一视同仁,人情面前坚持原则。通过刚性公正执法,消除制度执行中的权力干预、部门干预和人情干预,解决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三是要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原则性强、作风正派、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不断充实到企业执“法”队伍中,进一步提升制度执行的能力和水平。

推荐阅读:

学生馆员岗位职责

2012年政法干警面试 推行长途客车“夜休令”

2011年辽宁省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廉政准则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研报告(精选3篇)

区民政局副局长2012年述职述廉报告

分管农业领导述职报告

标签: 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