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集合6篇

其他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3 19:08:3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1】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

  摘要:涉农报道记者应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报道,加大力度报道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新事物新典型,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三农报道  服务三农  乡村振兴  体现担当

   如今,不少记者在多年的从业当中有自己熟悉的行业,乐意在这个行业中深耕,成为“专家型记者”。比如,专门跑党政机关的时政记者,对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非常熟悉,专门跑财政经济部门的记者,对于经济发展趋势比较敏感,而笔者做过三年涉农新闻的记者,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和涉农部门打交道,每周都要下乡二三次,对农村产生了炽热的情感,感受到从事农业的苦与乐,更感知了农民的辛勤付出与收获。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就如何做好涉农新闻和同行分享。

   一、加强国家关于农业农村相关政策的报道,让农民及时了解“三农”政策,助力农业发展。

   农业是国之基础。一直以来,中央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都非常的重视,每年都会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新的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进行扶持,省市及相关政府部门也会因此出台各种各样的惠民措施,助力农业发展。虽然各级农业部门及乡镇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让农民知晓,不过在电视台新闻及农业专栏中进行宣传报道,更具有权威性,可以让农民及涉农从业人员对政策及时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新的动态,规划新的发展。在景德镇广播电视台《瓷都垄上行》专栏中,笔者就播发了不少这样的新闻。如《3000万助推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报道了景德镇市邮政储蓄银行与景德镇市农业部门积极沟通,率先在金融系统推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产品,将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节目播出后,不少农业龙头企业主动联系,并顺利贷到了款,其中乐平市思红蜂业专业合作社和绿乐食品有限公司分别申请了450万元和500万元的贷款,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和扩大再生产资金短缺等问题。

   二、通过报道致富典型,农业龙头企业,让更多人看到农村发展的前景,鼓励能人志士投身农村和农业发展。

   农业记者希望看到农业发展趋势,希望农民通过自己采制的节目看到发展的新亮点,打开视野,发展项目,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当然也希望通过报道农业带头人,来回望他们的创业历程,解剖他们的艰辛,让更多人能够坚定的在农业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如创业人物报道《梁晓妃:坚持就是胜利》讲述的是来自浙江的年轻女孩扎根大山,种植柑橘引领农民致富的故事。在节目中,她讲述了遇到灾害天气的颗粒无收,讲到了曾经的徘徊和绝望,不过她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创业人物报道《朱永朝:知识传承 做大茶厂》则讲述了20多岁的朱永朝在大学时就选择了茶学专业,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创业的故事。采访中,朱永朝用朴实而又真挚的话语道出了自己对于茶叶的感情,对于农村的感情,讲述自己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破解坚持的经历。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与坚韧,希望通过讲述他的故事,传播当代年轻人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呈现广阔农村发展的大空间,期待有更多人投身农村和農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影响力,大力报道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让广大农民学习到更多新技术,助力更多农民走上适宜的发展道路。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已经普及,农民希望及时了解、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思想,特别是想通过“互联网+”助力农业发展,涉农节目就应该重视这些方面的报道。如《菜可以这样种:乐平现代农业科技园扫描》展现的是记者在科技园看到的现代新型种植方式,通过科技人员的解答,传播新理念,期待通过节目让更多农民加入到现代种植当中,助推产业附加值增长,助力农民增收。而《光伏产业助力农民解困》同样是让农民了解到一种新型的增收和生产方式,《景德镇市组织专家开展“互联网+”知识培训》则报道了农业专家向农民讲述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营销取得的显著效果。每次报道这些,笔者都得到了不少农民的反馈,栏目记者也是从中牵线搭桥,与农业部门,与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系,让农民朋友得到相关的信息,得到学习、发展和增收。

   四、服务三农,关注每个阶段农业发展重点,提醒或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关键时刻做好协调,排忧工作,体现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每周一期的农业专栏节目,《瓷都垄上行》和所有的农民一样,关注农时,关注每一阶段农业发展,关注天气变化。比如,在春耕时栏目会关注种子质量、农药品种等,报道涉农部门进行检查的相关消息,引导农民到正规商店购买产品,防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影响种植;在稻田防治病虫害阶段,《我市加强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提醒更多农民注意事项。记者曾经报道一个冬季捕鱼的节目,原本是想报道丰收的场景,但是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养殖户在养殖中出现了一些困难,于是临时增加了知识类报道《冬季低温季节养鱼事项》,增加知识内涵。同样,有一次记者报道一个养猪户的先进典型报道,本来是个人物报道,但是采访时,养殖户提到了养殖时的困难和猪肉价格问题,引起记者关注。因此,记者又及时增加了报道内容《农业专家支招:五种方法养好猪》《生猪价格怪圈如何破解》,比较全面地报道了养殖户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在发展中应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合理发展规模的问题,这样全方位的报道,有思考,有提醒,也体现了记者的责任感。记者只有体会到农民的艰辛、苦楚,才能坚定扎根农村、做好农业报道的决心。

   虽然做农业报道免不了要走田埂,爬荒山,还有冒酷暑,受风雨,不过,最让记者高兴的是,每次下乡都是一次田园之旅,都是亲近大自然的享受,记者都把它当作是“放风”,并乐此不疲。而在采写报道时,也不是仅仅的进行新闻形式的报道,记者会根据当时的场景,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农村的热爱,期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给观众呈现美丽的农村生活。比如,记者有一次报道农民丰收拉网捕鱼的情况,记者不是简单写几句农民捕了多少斤鱼,而是以《渔场捕鱼:辛苦并快乐着》为题,文稿中这样写:”我们赶到鱼场时,正赶上农民们在拉网捕鱼,只见这个鱼场山体环绕,碧水蓝天,空气清新,时不时的几只水鸟在水面飞过,让人心情特别舒畅。不过,这十几个正在捕鱼的农民可没心情看风景。农民们告诉记者,这次捕鱼的网有120米长,要在水面上转一圈。他们艰辛的在水里一步步跨越,虽然湖水冰冷,可是他们心里更多的是看到鱼儿满筐的喜悦。”文字上的变化,让人欣喜于大自然的美,在看到渔民辛勤劳作的同时,也能分享到他们的那份怡然自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科学论断。涉农报道记者更应该时刻关注农村发展,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报道,宣传先进典型,鼓舞士气,让人们看到农村发展大有可为,鼓励更多人投身到广阔的农村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作者单位:景德镇广播电视台)

【篇2】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

  [摘要]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基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通过合作、共享、协调的发展模式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瓦解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造成的不平衡问题。从中国社会结构演变角度分析,城市、乡村之间的有机体形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发明显,但乡村地域系统范畴下的各项要素明显发展滞后,与城市地域系统不相匹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任务要求下,城乡融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乡村振兴则是一个清晰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而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忽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实现城乡融合即为“妄谈”。本文通过对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两个概念的理论、内涵及互动机制分析,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动态均衡;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1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这一论述利用社会空间界定方式表达,则为“城乡之间矛盾”——包括经济、文化、教育、金融等各项显性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个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隐性支持条件,城市远比乡村社会空间优越,且整体上呈现城市飞速进步、乡村日益衰落的动态趋势。

   究其根本,在于城市、乡村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导致城乡之间无法优劣互补、共生共荣,因此必须通过“乡村振兴”的方式,将乡村地域系统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满足城乡匹配的要求,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必须坚持城乡融合的基本理念,并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扶持。

   2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及内涵界定

   2.1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适用理论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既是独立并行的过程,但彼此之间又存在接触点,因此必须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展开理论分析。从地域系统优化升级、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城乡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方面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呈现动态均衡发展,所适用的研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该理论符合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在“全局性”方面要求,其中“人地系统”中包括人文社会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两大体系,彼此胶着、相互联系、深度影响、多源反馈,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地域系统。通过这一理论,可以展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优化,从而实现城市、农村空间中各要素的匹配状态,促使其良性循环。同时,该理论也有助于了解城乡融合过程中乡村短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问题,为两者之间搭建一个和谐共进的平台。

   第二,增长极理论。该理论提出,通过培养特定的增长极,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极化效应”存在大于“扩散效应”的情况,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具备自我优化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表现出优势资源的“马太效应”,即经济发达地区优势不断增强、经济落后地区优势不断被撷取,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一理论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如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村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资源的撷取,进一步压制了乡村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点轴开发理论。该理论属于增长极理论的进一步延伸,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中心即为区域增长极,一般集中在优势区位,以点状分散形式存在。在现实空间中,城市显然有发育区域增长极更好的条件(如省会城市),若干点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建立网络,构成“点轴结构”。本质上,点轴开发理论提供了一种城市、乡村之间动态均衡增长模式,“点”与“点”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基于轴线扩散效应,挖掘流通过程中的区域优势资源,建立适应乡村地區与城市地区协同模式,形成立体化、系统性的发展格局。

   2.2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20_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20_年)》,该文件全面系统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方针、优先任务、制度保障进行阐述,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可归结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这五个方面代表了一个有机整体,需要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平衡才能实现乡村与城市的有效衔接。

   进一步分析,乡村振兴为乡村、城市提供了衔接可能,但要达到城乡融合,则是一个更加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一方面,城乡空间、居民要实现融合,就必须完善对应的基础设施、瓦解户籍壁垒,确保城乡居民同一水平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城乡之间产业融合,需要进行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重构,保障“点轴结构”中特定增长极的稳定,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产业格局。

   3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

   3.1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

   整体上,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两个系统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城乡融合的发展路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缺乏这一前提,将会造成城乡二元化结构延续甚至加剧,城市化建设中经济发展“马太效应”进一步增强。结合点轴开发理论,城市、乡村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建立轴线网络,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形成城市反哺乡村的“涓滴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良好的体制、政策基础。

   同时,“乡村振兴”也是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农业农村发展的视角展开的,其本质上可视为对长期以来忽视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欠账”的偿还,通过一系列举措,以迅速补齐和城市之间的短板,促使城乡之间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等动态均衡逐渐接近、直至重合,为城乡融合提供重要保障。

   3.2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

   基于以上对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及互动机制分析,可以认为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下,“城乡融合”是条件、“乡村振兴”是目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一系列的政策、资金、科技等扶持,后者的实现水平也直接反映出前者的发展效果。基于此展开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路径探索,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顶层设计发起、自上而下实施的,“制度保障”的作用不言而喻,立足前期“三农问题”的政策制度供给现状,需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方面制度内容:(1)立足城乡融合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以确保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概括地说,涉及“钱、人、地、业”四个方面。其中,“钱”及金融支持、财政支持、投资支持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资金。“人”即人才,要规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而城市专业科技人才“不下乡”的现象,实现人力流入、流出的平衡,不断强化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业人才等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的作用。“地”是指土地资源,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是城乡博弈的重要对象,要处理好城乡融合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供给关系,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业”包括产业和就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就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两方面维持着乡村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制度内容的强化,进一步明确政府治理、乡村治理、村民自治等行政组织关系,确保制度效应充分发挥。

   第二,完善城乡“线-轴”扩散机制。基于点轴开发理论,科学建立区域增长极,完善“点-轴”网络在乡村振兴中的扩散作用,推动城乡辐射引领机制完善。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域系统都是围绕着固有城市或“城市圈”,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但考虑到增长极的负面效应,可借鉴城乡融合的一般规律,更为科学地设计城乡互动圈际,促使“点”的分布更加合理,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例如,“特色小镇”的规划发展,可以实现某一地区的优势资源挖掘、优化,形成农业旅游、生态农业、乡土民俗等新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人口就业、创业水平。

   第三,因地制宜构建乡村振兴模式。城乡共同地域系统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自然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着文化、历史、生态、民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具体模式,并不存在一个统一标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可根据不同地域系统下聚落方式、社会组织、文化观念等建立适应性发展模式,但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即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鸿沟;在“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模式上,国内外均有许多成功案例,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强调现代化产业创新,是一种“非农业化发展”的模式,而拥有古村落、古镇的区域,则可以通过保护与开发的方式构建“旅游模式”。我国地域广大,乡土空间的差异性不胜枚举,在探索“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模式中,可借鉴但不可盲从。

   [参考文献]

   [1]李程丽,薄遵强.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理路[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_(06).

   [2]贺文华.乡村振兴: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J].当代农村财经,20_(10).

   [3]顾益康,吕苏娟.建设新时代城乡融合的大花园[J].浙江经济,20_(13).

【篇3】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

  摘要:特色产业小镇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各地区的发展实践中,特色产业小镇体现的带动作用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进程中,特色产业小镇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乡村就业渠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本考量,分析了产业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以辽宁省喀左县紫陶特色产业小镇为例,阐述了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产业小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特色小镇;资源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特别是对增强乡村地区发展活力,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整体实力指明了正确方向,具有战略性作用。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利抓手。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即为产业兴旺,因此产业小镇的建设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吸引各类要素和资本集聚到乡村,推动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真正为“三农”问题贡献力量。
  一、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的积极影响
  (一)特色产业小镇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大部分产业小镇的建设多是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优势,通过实现产业提质和转型等途径,不断增强产业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效率,实现产业小镇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小镇通常在建设的过程中,一般会将现代农业、科技制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物流运输等产业逐步融合,推动三次产业及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原有乡村产业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二)特色产业小镇是建设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产业升级、产业链延长是特色产业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构建特色产业小镇的过程中,通过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培育产业集群,国内发达地区的很多特色小镇通过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核心构建产业体系,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主题”类产业小镇,推动产业小镇产业链和供应链延长,因此有效带动了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三)特色产业小镇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深度整合产业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乡村的产业体系,同时能够有效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直接的方式就是产业小镇能够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就业,确保农民有收入,特别是在近两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能更有效保证脱贫的人口不致二次返贫,实现脱贫攻坚真正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喀左县紫陶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及优势1.喀左紫陶历史悠久。辽宁省朝阳市所辖喀左县的制陶文化历史悠久,曾在东山嘴古人类遗址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裸体孕妇陶塑像,考古学家曾誉为“东方维纳斯”。辽金时期,喀左县的陶制品工艺已经非常精美,发展规模已经较大,在南哨镇梁家营子村的龙窑窑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瓷残片及垫圈残块,瓷片的釉色有白、黑酱釉等,器形以碗、盘、碟等日用品居多。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便对该地区的多种产品进行了评估,并将部分特色产品纳入出口的优质产品系列,并得到很多国家以及地区的喜爱和支持。现在的紫砂工艺品、日用品在北京、沈阳及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荣富陶瓷、天王星陶瓷生产的高档瓷砖出口到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喀左县紫砂作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广泛分布在该地区,而且储量十分丰富,目前,已经探明有十二个乡镇发现并开发了紫陶矿产,根据专家预估,其远景储量超过十万吨。此外,通过化学测试发现,该矿产资源的铁含量高达10%上下,在烧制紫砂工艺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工艺原材料。3.紫陶品牌知名度日益提升。近几年紫陶文化产业初见规模,紫陶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从一百多个增加为四百余种。种类有艺术紫陶、日用紫陶和建筑紫陶三大系列产品。艺术紫陶中紫砂壶已经演变出“花鸟源头”系列,反映其产品的地域特征;红山文化系列,反映其产品的文化特征;蒙古族系列,反映了该地区工艺产品的民族特征。喀左县目前逐步打造了比较完善的紫陶工艺体系,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培育了超过两百家的企业和作坊,并引入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以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整个紫陶工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极大扩展了整个产业的规模。喀左县以紫陶工艺而名闻国内外,拥有“北方紫陶之都”的美誉,“喀左紫砂”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_年,“喀左紫砂壶”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银奖,20_年,喀左县南哨街道被确定为“辽宁省紫砂特色小镇”;20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朝阳紫砂”被列为辽宁省四大特色文化产业之一,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当前发展瓶颈问题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自身产业发展升级瓶颈,紫陶小镇特色产业也面临着一些亟须突破的问题:一是紫陶土矿产资源存在无序和过度开采情况,使有限的稀缺的资源没有发挥最大价值;二是人才流失严重,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薪资待遇、疫情带来的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从业人员由2500多人减少到至今不足200多人,由最多的引进外地人才60多人,到现在的不足5人;三是现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很多紫陶高端技艺均由外地制作大师创作,没有形成小镇只有的产品设计资源储备,现有工人以制作大路货为主,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三、推动喀左县紫陶特色产业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大与扶小并重要加快培育紫陶文化产业专业市场,政府应注重发挥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大力开拓和引进市场主体、市场经营者开拓经营三方作用,积极培育专业市场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推动大型市场走专业化、品牌化道路。围绕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实力,以政策效应和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研发、人才培训、对外宣传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坚持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建立对重点企业帮扶制度,在土地政策、资源要素、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倾斜支持。对于适应市场发展的小规模工作室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帮助企业包装项目,在市场低迷期引导企业研究相关政策支持,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效益,政府制定出台各类奖励政策,鼓励培育小企业稳定市场份额。
  (二)创新与传承兼容一方面紫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将这样的“老字号”地理标志招牌传承辖区,需要企业大力发扬传统的工匠精神,讲求精益求精,培养紫陶产业手工技艺传承人,坚持专注提高品质,做强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和知名度。另一方面,紫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积极和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开展紫陶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建立紫砂产品创意设计储备库,使产品从研发设计到上市销售时间真正缩短。探索紫陶产业化道路,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特色化需求,强化数字赋能,通过创意改造,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渠道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与时尚元素交融加强对紫砂矿产资源的管理,杜绝资源的浪费和外流,对全县紫陶文化企业进行匹配性原料供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制定前瞻性的资源开采计划和市场开拓规划,将紫陶原料进行类别细分,围绕高档原料要注重从提升工艺上下功夫,使原材料与技艺达到完美结合。积极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利用喀左县红山、暴龙等历史元素、蒙古族文化元素及辽青瓷文化元素,研发新产品,通过视觉艺术和手法的创新,为紫陶产品注入喀左元素,展现喀左特点,打造喀左特色产业品牌,展现喀左紫陶制品独有的文化魅力;针对中档材料以及低档材料的开发,必须立足其基本属性,充分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以及艺术风格,将文化砖、外墙砖等作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建筑以及工业类陶瓷工业的建设,建立更大规模的装饰材料产业集群,并将建筑陶瓷作为主打产品,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四)招商与引才并举一是积极进行产业招商,近年来南方地区如江苏宜兴和福建晋江等紫陶文化企业,由于本地原材料供应不足,产业升级需要等因素正在外迁,喀左应积极进行对接,通过商会引荐,召开招商项目推介会等,承接产业转移。二是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培训优势,为整个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提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大紫砂艺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训课程,探索推行从业职业资格制度,提高紫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引进域外人才。制定紫陶人才引进计划,在宜兴、景德镇、德化等地区引进一批紫陶工匠;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一批高学历技术人才。建立健全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将这些人培养成本地紫陶高端技术人员,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为紫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加强宣传与政策服务共同保障要加大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对外宣传上,积极与央视和相关省份的主流媒体进行对接,对喀左县紫陶文化产业进行推介;积极与外地交通部门联系,利用高铁、飞机、公交车、火车站、京沈高速路口等手段,在人群密集地段进行集中宣传推介。要积极筹建举办“紫陶文化艺术节”“创意大赛”等形式,扩大“北方紫陶之都”影响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并严格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打造政策洼地。与金融机构协调对接,帮助解决紫砂企业资金及信用问题,支持紫陶文化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紫砂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喀左紫陶品牌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梁彬.贵州省旅游特色小镇资源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_.
  [2]成海燕.特色小镇发展机制探讨——基于中国国情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学术论坛,20_(01).
  [3]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J].王玮,黄春晓.江苏农业科学.20_(12).

【篇4】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

  摘要: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能使生产效率提高,减少雇佣工人开支,提高了农业增收的效果,这是使乡村振兴的方针战略之一。为了增加农业产值,提高收割效率,农业机械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产值上升;农村振兴方针

   农业机械化的诞生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拉动农业经济跟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之一。科技的产生就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更快速且准确得达到预想的目的。那么农业机械的诞生就是推动农业进步,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费用高的问题,是一项长久之计。因此,可以由此解释出,农业机械化的含义就是在多数乡村普及了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农民利用农业机械而达到良好收益的现象。

   1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以及趋势

   农业机械化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大量高费用用工转变为机械工作,将传统的畜牧业、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工作,这都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优良成果。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国农业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是极高的,因此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化指用先进的机械技术对农业进行的生产活动,相比较与传统的人工耕作,节省了更多人工费用跟时间,使农业的产量增高且产值加大。

   2农业机械化的优势

   全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变革与创新,进而提高机械化的技术水平构成一个经济迅捷、现代且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除此之外,还应全力完善農业机械的工作环境,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以及加快农业机械工作场地等设施的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广泛推广和应用铺下重要基奠。

   (1)提高了农业产量。有了农业机械化的帮助,农业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跟粮食商品率。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需要的劳动力跟所需花费的时间都较以前更少,劳动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提高,也是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致使粮食的商品率随之提高。所以农业机械化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的产量,使农业增值更快更稳。

   (2)降低用工成本与缩短劳动时间。机械生产率比人工更方便、快捷、迅速。机械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工速度,对于许多农民来说,如果有大面积的土地需要收割,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所以要是请人工的话,就需要花费许多的用工费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农民收入。再一方面,机械工作迅速且规律统一,所以在机械工作过后的土地大多数都是干净整洁的,因为农业机械有一套健全的收割系统,所以劳动时间也因此缩短,对环境也没有很大影响。

   (3)农业机械化正好迎合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线,由此它登上了加快乡村振兴的舞台。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让农业的发展更加有方向,更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让人们感觉生活有劲头,让人人都投入生产中,共同构建美好富足的生活。还有一方面是它使农民成为职业而不是一种生活,将农民职业化,吸引人们参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进步。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生产逐渐成为了让农业兴旺的重要方针之一。农业机械必然有许多优势,它的装备能够完全突破人力和畜力,达到人力、畜力难以达到的生产速度与生产规模。同时也能达到人力、畜力无法达到的农艺要求,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跟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是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农业机械化的多方效益

   (1)使乡风治理有效且文明。农业机械化代替且超越了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也进一步确保了我国粮食的安全性。可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对人们的吸引力,也成为了培育新的农业人员的主要抓手。要想更好更快得发展,就要不断去推进跟普及当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把我国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农业生产变为一个不是非常辛苦且让人们有奔头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有更多的时间跟精力,来从事文化活动,进而使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农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安定。实际上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充分发挥农民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对农村组织构成进一步优化,不但提高了农民们的集体感,也因此加大了集体精神、实力的构建水平,进而提高乡村治理。

   (2)促进农业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含义一种是指整个乡村多方面进行发展,如科技方面、政策方面、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另外一个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农民们的生活富裕。农业机械化推进乡村发展,拉动乡村经济,所以农民生活富裕就代表着要增加农民们的平均收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支撑着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前边我们说过,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节省劳动的时间,节约生产中的劳动成本,还可以增加生产收入,通过“机械工人”的助力,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增加人均收入。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可以推动土地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只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时间而已,更多的是推动农业进步,使农民们的生活具有幸福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进步,是国家总体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只有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大力得发展,就可以使乡村得到振兴,所以继续发展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

【篇5】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_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三农”问题主要是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个问题。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这是居住区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是三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一体化的考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并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对建设新农村的概括,是党对新乡村的美好向往。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特征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决定了国家的贫富差距,只有乡村的逐步发展,国家贫富差距才能逐渐缩短。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的矛盾在乡村上最为突出。并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就需要人才,培养一批对农业有兴趣的人才,才能使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实行创新,使经济得以发展。只有在农村的生活有所改变后,更多的农村问题才能更好的改善。这样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使农村的产业能足够人们安居乐业,让人们有更多的雄心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然后使农村成为一个让人们听到就让人羡慕的地方。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精准扶贫是先锋,它提前为农村人们带去了产业的资金链和相关产业技术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贵州省都匀市的乡村之前是只有一个,就是人们自己去摸索出来的农作物,但是自从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政府分配了许多专业人士为农民去调研考察当地的土壤,为农民们提供了很多更符合他们当地生产的农作物又能提供农民的收入的作物。只有农村的生活发展了起来,农村很多的留守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因为在农村有的收入和盼头,年轻人们才不会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在家里不仅可以赚钱也可以陪着孩子长大,照顾老人养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理念。这对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篇6】乡村振兴大学生论文

  摘要: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采用网络问卷、深度访谈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就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融媒体使用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乡村振兴;问题;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_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总书记在20_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助推了直播、短视频等平台的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机遇。因此,研究融媒体视域下如何挖掘农村各类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融媒体使用存在的问题
  截至20_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85亿,占网民整体的30.4%。网络的发展在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笔者采用网络问卷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调查以线上为主,其中深度访谈对象涵盖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实施者与受益者。
  (一)配套设施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农村也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调查发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人们更希望增加对教育、生产生活及医疗卫生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道路绿化、休闲娱乐、健身器械等的建设投入期望达到了71.13%。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较低,农村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对手机、电脑等的操作不够熟练,融媒体使用专业人才匮乏,相对于电视等传统媒体,人们对新媒体的信任和支持度还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导致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后劲乏力,创新不足,制约了融媒体的作用。
  (二)品牌形象不足,文化输出率低融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催生了乡村草根网红,促使其成为大流量IP,通过流量变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高曝光率网红,如李子柒、华农兄弟等,借助高知名度,高质量输出内容,实现了高变现预期。同时,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助推了农村电商的崛起。据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57.04%的人在电商平台上购买过农副产品,50.5%的人与售卖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产品的乡村电商平台商户有过交集。微信朋友圈带货及各平台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新的销售形式,带动了销量增长。“互联网+网红”带动的“网红经济”及农村电商承载着乡村经济发展和形象传播的双重功能。良好的品牌效应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输出率,但内容单一、风格易被模仿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导致品牌形象不足,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文化输出率较低。
  (三)媒介影响力低,工作浮于表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网络传播渠道,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部分平台工作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推进各媒体的深度融合,形式主义仍然存在,没有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引入新思想、新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导致农村地区的受众对新媒体的使用率不高,尤其是老龄人群受年龄、文化程度及使用习惯等制约,更倾向于利用传统媒体获取信息。据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其通过电视新闻客户端等传统媒体获取乡村振兴战略的信息占比高达72.42%。这些都使得媒介影响力不足,增加了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难度。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融媒体使用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投入,引入与培养齐头并进乡村振兴能否成功的核心在于人,人才是推动乡村兴的基础,而专业媒体人才是保证融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培植人才扎根的沃土20_年,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尤为重要。而农村较为薄弱的网络基础设施放缓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设施的投入,从而推进农村网络的普及率。2.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带领,要想抓住“领头羊”“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就需要完善各类服务机制,如提供医疗、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其福利待遇。不仅要引进来,还要把走出去的引回来,更要同时引进媒体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将产业、经济主线和人才相结合,推进乡村的高质量发展。3.开设媒体相关课程,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能有效稳定乡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开设融媒体相关课程,培养融媒体人才。充分利用各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乡村成人学校等开展融媒体使用和操作技能培训。二是对已有人才进行媒体技能的提升。加快转变传统媒体人员的思维理念,除了“两微一端”的使用外,还可以加设摄影摄像类课程,有效提升抖音等平台推广农产品及乡村文化的质量和效果。
  (二)勇于创新,传播与效应同步推进1.创新传播形式,宣传乡村文化互联网时代要避免“千村一面”的传播模式。调查发现,乡村传播时,除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人们更喜欢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展现的各类文化知识,同时也更倾向于结合当地特色,使用当地方言。利用图文、小视频、音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乡村生活,既创新了传播乡村文化的形式,也能有效传播乡村文化的内容。传统媒体也可利用自身优势与有关部门合作,对接社会资源,化身为发掘地方文化潜能、打造地方文化特色的有效推手,如湖南广电联合湖南文旅厅共同打造的中国首档乡村振兴文化纪实节目《乡村合伙人》就是很好的例子。2.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除了传播形式的创新外,好的品牌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也不可或缺。据笔者所做的调查发现,87.4%的人认为乡村需要打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拉动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因为本质上品牌是一个吸引顾客的手段。而打造一个品牌首先要结合当地特色,明确自身定位。其次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和延伸,完善品牌管理。比如焦作铁棍山药,除了山药本身,还可以开发其周边文创产品,可以拍摄山药种植、采收趣事,用视频或者直播的形式让大众更加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当品牌形成之后,顺势打造的传播价值链不仅能够增加品牌影响力,还能够有效助推品牌经营。
  (三)增强责任,服务与发展融合共进1.强化责任意识,拓展传播内容媒介具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在传播信息时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新闻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新闻行业内也乱象丛生,媒介从业人员品行不一、职业道德感不强,使媒介的公信力下降,媒介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因此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媒介要保持新闻敏感,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要做好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用户的问题。比如查看“两微一端”的后台,积极回复问题,为公众解忧答惑;要采用视频、音频、图文结合的形式传播信息,改变之前单一的文字传播形式;要增加农业信息板块,主动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形象。2.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提高媒介影响力各级融媒体能有效助推乡村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和农产品推广,因此,加强融媒体建设至关重要。(1)加强县级融媒体建设,实现中心资源共享县级融媒体发展起步晚,各地发展不均衡,而中央、省级、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起步较早,在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可以给予县级媒体援助和指导,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进程。比如:新华社整合内部新闻信息、技术保障、用户服务等资源,打造县级融媒体专线,从而推进了县级媒体的转型升级。(2)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融媒体品牌县级融媒体面对人才、技术短缺等问题,除了依靠国家战略部署、财政支持和省市级融媒体中心提供的资源支持,还应立足当地,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融媒体品牌,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融媒之路。一是精简媒体机构,有效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各类网站等新媒体资源。县级媒体把移动网络作为优先战略,推出适合当地的“两微一端”,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群众。比如江苏邳州根据当地的特色,推出“银杏传媒”栏目和客户端“邳州银杏甲天下”,依托“政企云”项目为机构提供数据共享、活动策划等多项服务。二是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职责。县级媒体作为连接省市级媒体和街道村社的桥梁,具有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不仅发挥传播信息的功能,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还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反映人民的呼声,提高其影响力。综上,融媒体的发展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机遇,有效利用融媒体才能助力乡村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新华网,20_-02-04.
  2..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_(07):4-6.
  3.徐洋.融媒体对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影响[J].青年记者,20_(29):8-10.
  4.赵宏.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视角探析新时代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使命与挑战[J].科学社会主义,20_(03):55-60.

推荐阅读:

大学生自我心里分析论文集合3篇

思修论文2000字范文

就业规划论文3篇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论文范文(精选18篇)

关于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论文【九篇】

过去一百年党取得的伟大成就论文6篇

标签: 乡村 大学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