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01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汾西县基本情况
汾西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西依吕梁,东临汾水,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辖五镇三乡一个社区,总人口14万,汾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师家大院清代民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晋商文化又一村的美誉;姑射山真武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休闲、养身、观光的天然“氧吧”;威风锣鼓气势恢宏,享誉华夏,坝系农业稳产高产闻名全国。
二、“四大工程”概况及现状
2017年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四大工程”计划总投资22619.62万元,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9655.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43%。所确定的22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的单位是:林业局实施的“汾西大道”5.4公里的路旁绿化;僧念、南庄、神符三个村的道路绿化,佃坪乡—邢家要乡的公路绿化;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永安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7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体局总投资36万元的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全部到位;城建局实施的全县农村40辆垃圾清理车,8720个垃圾桶全部配发到村,配齐了327名乡村保洁员。正在实施的项目是:交通局总投资1900万元的细上村与和平镇公路硬化,现已完成600万元;水利局总投资220万元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土建开工,4个村的管道铺设完工;教育局总投资408万元的和平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完成投资166万元;总投资315万元的僧念小学教学楼,已完成投资285万元,该教学楼主体已完成,附属工程包括门房、厕所、围墙等正在施工中。发改局总投资30万元的刘家庄红色教育基地修缮工程,现已完成25万元;卫生局总投资140万元的7个村的乡村医疗提质工程已完成,勍香中心卫生院的污水治理正在实施中。
8月20日上午,汾西县召开了“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会”。会上,政府副县长赵志红通报了全县“四大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张安文县长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项目工程进展情况与各成员单位进行面对面汇报、质询、答疑、互动,会议要求抓住有限时间,保证工程项目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美丽乡村改造力度大
1、省级绿色生态示范村和平镇申村的规划编制已完成。今年投资4万元村庄的绿化、美化已全部完成;投资20万元垃圾污水治理,目前已完成投资10万元,正在铺设管道和填埋垃圾;投资100余万元中药材示范种植500亩的产业基地已完工;投资16.8万元的危房改造已完工;投资125万元道路硬化、综合文化中心、医疗卫生所、便民服务店,已全部投入使用。
2、市级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示范村僧念镇师家沟村的规划编制已完成。总投资200万元的文物古迹修缮工程和总投资4万元的村庄绿化工程已完成;总投资340万元的垃圾污水治理,已完成投资40万元,计划年底前完工。
3、市级工矿一体化示范村永安镇太阳山村的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总投资100万元的肉鸡产业现代化养殖项目已完成投资80万元;总投资128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招投标;总投资10万元的村庄绿化工程已完成投资7万元。
4、5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各具特色,规划编制正在编制中,分别根据各村特点,按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正在实施当中。
(二)城乡清洁工程进展快
畜禽粪污处理点及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全县共投资450万元,其中,投资230万元在年饲养量5万只到50万只规模不等的肉鸡养殖场中选择6个为畜禽粪污处理建设点,分别为永安镇太阳山村洪泰养鸡专业合作社、永安镇朱家山村洪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勍香镇胡峰村丰泽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平镇申村鑫之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柏乡下团柏村大桦农牧专业合作社、社区管委会惠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这6个肉鸡场以年出栏2000只肉鸡为一个立方单位配套建设干粪池;投资220万元新建焚烧千吨的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六个规模肉鸡场中,永安镇太阳山村洪泰养鸡专业合作社畜禽粪污处理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其它5个肉鸡场均已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畜禽粪污处理点及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工程已完成了实际工程量的50%,形象进度达60%。为畜禽粪污处理点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石。
(三)采煤深陷区和地理灾害治理情况
总投资7154万元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共涉及3个自然村296户,940口人,按照省文件精神可采用收购住房、给户资金、一村一制、一户一册、一人一发的办法正在制定实施方案;总投资2419.2万元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正在选址出台方案。
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1、虽然我县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狠下功夫,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由于我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比较滞后,集镇及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一些铺设污水管道的集镇和农村,一般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加上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妨碍了排污管道的正常运行,导致污水处理不到位。
2、采煤沉陷区项目因用地指标有限手续上报审批速度较慢,影响项目开工建设,同时项目所涉及的僧念镇岭南村、立柱村位于整合后的山西煤运集团巨开元煤业有限公司矿区内,目前该矿整合五年未开工建设,企业承担的30%的资金经多次协调,难以到位,影响了农民搬迁的积极性,需要上级部门予以协调。
3、由于县乡财力薄弱,投入不足,制约了工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教育提高。
四、几点意见建议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行“县级领导、乡镇主抓、村组实施”,多方共建,形成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投入建设机制。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朋友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比如在申报建设点时,可考虑引入竞争机制,把群众热情高、干部力量强、农民筹资多的村点列为优先申报对象,要求建设点农民自筹资金达到一定标准,将其作为报点“门槛”,既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由激发农民热情;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出发点,体现群众意愿;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要组织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决策、管理以及项目后期管护,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建设过程中,村干部要带头示范,广泛发动群众,引导全民参与,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体农民共享。
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科学规划、切实执行。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紧紧抓住统筹村镇规划、加强规划管理这个龙头,做到规划先行、优化选点布局、明确攻坚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同时,要合理优化空间布局,遵循交通便利、群众基础好、经济基础强等原则,对交通主干道沿线村庄、集镇附近村庄、景区周边村庄可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重点抓好高速公路、省道等交通沿线的新农村建设,努力把交通沿线打造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打造亮点、展示风貌。美丽乡村既要满足农民现代生活居住要求,又要突出展示乡村特色文化风貌,保留乡村文化之魂。要加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貌、一线一风格一特色,打造一批示范中心镇和精品示范点。在项目建设上,注重与村庄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改房要依照规划建设、改造,彰显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改路要注重与村容村貌相融合,做到因地制宜,尽显乡村曲径通幽之美;改环境按美化、亮化、绿化村庄的标准进行,保持乡村的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要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特色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
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以点带面、整村推进。要按照“三级联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突出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增强中心村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总之,实现村容整洁,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需要基层政府在真正吃透中央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本着对广大农民和农村极端负责的态度,根据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格,制定出有的放矢的规划和实施细则,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具体落实到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四大工程”为突破,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咬定目标,细化责任,严格督查,跟踪考核,推动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建设工作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