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有人说霍桑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好人和坏人两大类,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原因在于他完全颠覆了传统小说中的好人即是好,坏人即是坏的界限,而塑造了一批圆形性格的人物.年轻善良的布朗在看到了人性罪恶以后,内心充斥着善与恶的较量.纯洁真诚,温柔可人的费丝,是布朗的宗教信仰、精神支柱.但她却参加了魔鬼盛会,内心充斥着恶念,这恰恰与她的名字“Faith”所传达的“忠实、信仰”形成鲜明的对比. 布朗向往纯洁真挚,追求道德完美.霍桑有意塑造布朗和费丝的纯洁和善良,但却又让他们在夜幕中赶赴黑森林参加魔鬼盛会,亲眼目睹人类的罪恶、现实的黑暗,以至于自己也混迹其中,道德堕落,无法自拔,这恰恰展示出了霍桑内心深处对清教主义的怀疑,对人性罪恶与宗教虚伪的揭示以及对社会腐化的理性批判.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二篇
1.不自觉的象征方式
象征型艺术作为艺术类型的最初形式,也是有其发展的过程.在象征型艺术中感性形象和理念意义的矛盾发展构成了象征型艺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一切象征型艺术都可以看做对内容意义和形象的互不适应所进行的继续不断的斗争,而象征型艺术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不同种类,而只是这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式.”[5]在象征型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黑格尔把其分为三个阶段:不自觉的象征方式、崇高的象征方式、自觉的象征方式.在这一艺术发展阶段中,宗教哲学和艺术的起源有着一定的关系.黑格尔在谈到象征型艺术的最初发展阶段时,提到了古波斯教、印度教、埃及宗教、基督教等和艺术的关系.
古波斯教——不自觉的象征.不自觉的象征是象征艺术的开端,“它只是作为精神意义的绝对和还未和绝对割裂的感性存在这两者之间的一种自然形象中的直接的实体性的统一.”[6]这种形象还未经艺术加工,把象征看成是意义和形象的直接统一.古波斯教的突出特征就是把自然物和精神意义直接统一起来,“把自然界的光,即发光的太阳、星辰和火,看成绝对或神”,而把光明的反面——黑暗,看作是“污浊、祸害、恶、毁灭和死亡”[7],没有把自然之光和绝对或神自身区分开来,而把两者直接统一起来,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象征.
印度教——幻想的象征.这时候,意义和形象的直接统一分裂了,人们用想象的方式把分裂的双方联系起来.印度教用“感性、漫无边际性和人格化的活动”[8]进行表现.这种表现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通过想象把包含着丰富意蕴的神的套入到个别的感性事物中.例如在《罗摩衍那》史诗里,把猴子、牡牛尊称为神;或者把现实中粗俗的事物,如 ,看成最神圣的东西.但这也不是真正的象征.第二种方式是追求形象的“漫无边际性”,为“使普遍性体现于感性形象,这些形象就被扩大成为光怪陆离的庞然大物.”[9],他们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实物的普遍性寓于庞然大物中,或者“用倍数同一定性或因素”来表现神.例如在剧本《沙恭达罗》中,刚开始看到的是一个温柔芬芳的世界,转眼间又变成了不可捉摸的“因陀罗”的云霄世界之外.第三种方式是人格化.赋予了日月山河以人的思想情感,但把人和自然生搬硬套地混合,最后得不偿失.
象征主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黑格尔象征主义为关于对写作象征主义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象征主义美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三篇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四篇
印度教——幻想的象征.这时候,意义与形象的直接统一分裂了,人们用想象的方式把分裂的双方联系起来.印度教用“感性、漫无边际性与人格化的活动”[8]进行表现.这种表现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通过想象把包含着丰富意蕴的神的套入到个别的感性事物中.例如在《罗摩衍那》史诗里,把猴子、牡牛尊称为神;或者把现实中粗俗的事物,如论文范文,看成最神圣的东西.但这也不是真正的象征.第二种方式是追求形象的“漫无边际性”,为“使普遍性体现于感性形象,这些形象就被扩大成为光怪陆离的庞然大物.”[9],他们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实物的普遍性寓于庞然大物中,或者“用倍数同一定性或因素”来表现神.例如在剧本《沙恭达罗》中,刚开始看到的是一个温柔芬芳的世界,转眼间又变成了不可捉摸的“因陀罗”的云霄世界之外.第三种方式是人格化.赋予了日月山河以人的思想情感,但把人与自然生搬硬套地混合,最后得不偿失.
埃及教——真正的象征.这种象征方式中意义与形象的统一,是包含着对立的一面并在想象的空间中完成统一.我们以古埃及的金字塔为例.黑格尔认为,古埃及人对理念的认识比较模糊,还不能用清晰的方式去表达神、死亡等抽象化的理念.当古埃及人要表达这些理念时,他们要借助艺术作品的外观去暗示所要表达的模糊性理念.古埃及的法老也即当时的国王,他们是太阳神和尼罗河神的化身,无论他们的生死,都是人间或阴间的统治者.他们相信,只要肉体能够完整保留下来,人就能够复活,也就能够继续统治世界.所以把尸体制成“木乃伊”,为了能更好地保存尸体,又建造了更为庞大的金字塔,以象征灵魂的不朽.金字塔的存在象征着精神摆脱物质的枷锁而不断延续.
古波斯教的意义与形象的直接统一是象征型艺术的最初形式;印度教用幻想方式来把意义与形象的分裂又统一了起来,但这样的统一使用幻想的方式,难免带有“离奇幻想、挣扎酝酿一级颠倒错乱的拼凑”[10]的不足;古埃及宗教作为完整的象征,具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在不自觉的象征阶段中,意义与形象只是在某一方面上获得统一,此时的象征不免存在着暧昧、模糊的意味.
2.象征艺术发展的后两个阶段
由于象征型艺术内部存在着不协调,有限的形象已经不能表达出绝对的理念时,于是“崇高的象征”产生了.“真正的崇高,就必须把被创造的世界看作有限的、受局限的,不是独立自足的,因而只是为现实神的光荣而存在的.”[11]由于形象无法用充分的肯定的方式去表现庞大的意义,从而产生自卑感,用自身的渺小来烘托出事物的伟大.崇高的象征方式是用有限的形象表达无限的意义.
象征型艺术发展的最后阶段,由于“诗人的主体性”[12]参与其中,并运用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把意义内容和形象表达的联系认识得较为清晰,透过一种不自觉的比喻来完成.同时黑格尔认为,这种比喻无法走到更高的阶段,其没有真正象征的深奥,也没有崇高的震撼,只能让位于平凡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黑格尔看来,象征型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意义内涵与表现形式没有达到完全融合的状态.而这一状态,正表达了早期人们对美的追求.但无论是不自觉的象征阶段、崇高的象征阶段还是自觉的象征阶段,形象与意义之间还存在着分裂,仍带有朦胧、暧昧、模糊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论稿》,陈望衡、李丕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黑格尔美学论稿》,朱立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注 释
[1]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358页.
[2]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142页.
[3]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10页.
[4]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10页.
[5]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26页.
[6]何林军.意义与超越——西方象征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页.
[7]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35-36页.
[8]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48页.
[9]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50页.
[10]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28页.
[11]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95页.
[12]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99页.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五篇
(一)国内研究现状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六篇
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心理描写大师.作品中,霍桑通过细腻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布朗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一位清xxx信仰崩溃的过程.黑森林之旅以后的布朗,变得“恐惧、忧伤”,最后抑郁死亡.这种由清醒到迷惑,由虔诚到怀疑的痛苦过程,恰恰暗示了当时的清xxx们的普遍心理矛盾与人生态度,揭示出了霍桑对清教主义虚伪性的批判,对人性罪恶的谴责.小说的结尾处,霍桑让布朗在魔鬼受洗仪式实施的关口突然惊醒,呼喊“仰望天堂,抵挡邪恶!”这种安排显然是有深意的,这不仅表现了布朗抵挡诱惑的清醒,也暗示了霍桑本人对清教主义虚伪性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披露了这样一个现实:人性的罪恶需要真正的皈依,坚持善良纯洁,人性才会得到彻底解放.霍桑充分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他内心的矛盾及感触贯穿在《Young Goodman Brown》中,他通过展示布朗的困惑,道德感的毁灭,以及死亡的结局,折射出美好现实的残缺.布朗的思想斗争恰恰反映了霍桑对人性及现实的怀疑和批判,布朗亦是霍桑的化身.
参考文献:
[1]Nathaniel Hawthorne,Mosses from an old Manse,London:Water Scott Ltd.,1854.
[2]Richard and clarity in Hawthorne xxxs “Young goodman Brown”,Thomas Hawthorne,Columbus,Ohio:Charles Publishing Company,1968.
[3]陆谷孙.英汉大辞典,第二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_:669.
[4]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_.
[5]程爱民.美国文学阅读教程.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
[6]霍桑.霍桑哥特小说选(武厚恺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_.
李文军(1973-),男,汉族,宁夏固原人,副教授,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从事英美文学及翻译研究.
象征主义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象征主义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象征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七篇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著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八篇
[1][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2]Cecil,
[3]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著,方平译.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_
[4]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著,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陈茂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J].外语教学.20_(01):69-73
[6]栗华.“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北方论丛.20_(6):80-83
[7]裴双.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04):80-85
[8]邵旭东.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九篇
“黑森林”是小说中的主要场景,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灰烬谷,《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和《源氏物语》中的六条院一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中写道,布朗在夜幕降临时赶赴与魔鬼们的黑森林约会,“林间树木黑沉沉地簇拥在周围,密匝匝地挤挨着,只容狭窄的小径勉强蜿蜒穿过,随即又在后面将小路封闭起来.”此番描写让我们联想到但丁《神曲》中的炼狱,黑暗吞噬着光明,绝望中袭来阵阵恐怖、压抑,令人无处可逃.霍桑之所以把“黑森林”作为小说的关键性场景是别有用意的,此举也蕴含了他深刻的象征主义.传统小说中的森林是一个植被密集的生机之地,而霍桑笔下的森林则是一个充满恐怖气息、黑暗围剿的地方.他让布朗经历黑森林之旅,目睹种种离奇现象,这看似是一个超现实的奇幻小故事,实则向人们展示人性的堕落和罪恶的世界.黑森林之旅象征着生存在清教主义环境中模糊信徒的皈依经历,魔鬼盛会则是为皈依者举行的圣餐仪式.霍桑有意让布朗踏上皈依的道路,但却并没有让他真正的皈依,因此他变得困惑、痛苦.这恰恰传达出了在如同黑森林一般的恐怖、黑暗的清教主义环境中,像布朗一样的年轻人却保持着怀疑的态度行走在罪恶的世界,经历着痛苦的人生.可以说,小说中的布朗亦是现实中的霍桑.
象征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第十篇
他把美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绝对理念和感性显现的关系又可概述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对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指出“内容本身产生了和它相应的表现形式.因为在艺术里像一切人类工作里一样,其决定作用的总是内容意义.”[1]也即,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符合内容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艺术需要恰当的形式加以表现,更需要饱满的内容情感充实主题,一部优秀的艺术品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但在艺术史发展过程中,理念内容和感性的物质形式并不总是平衡的,也正是在这二者的碰撞发展中形成了各种特殊的艺术类型.在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象征型艺术在探索内在意义和外在形象的完满的统一,古典型艺术在把具有实体内容的个性表现为感性关照的对象之中,找到了这种统一,而浪漫型艺术在突出精神之中又越出了这种统一.”[2]这三种艺术反映了理念和形象相互融合的不同阶段.艺术的发展,有着物质因素下降,精神因素上升的趋势.在象征型艺术中感性形式溢出物质内容,古典型艺术中感性形式和物质内容趋向平衡,浪漫型艺术中物质内容溢出感性形式,二者之间的此消彼长,最终趋向为精神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