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2-11-05 13:03:1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篇一: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XX镇位于XX县西北方向,距县城37公里,甘志公路、洛河穿境而过,是XX集团驻地,是XX县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44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47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7737人,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山地7.2万亩,川台地1.3万亩,有蔬菜大棚524座,省级蔬菜示范园1处,养殖小区3个,丰裕种猪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有山地果树4200亩,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大学生移民搬迁心得体会作文3000字。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建设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镇建设和人口聚集上,按照先建设后聚集,边建设边聚集的原则,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工作,对拐沟、偏远村组的群众实施分年度、分批次的移民搬迁,直至实现整村搬迁,全镇重点搬迁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3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48户2120人,并对其他拐沟村的群众实施部分搬迁,现就搬迁情况调研如下:

一、移民搬迁是拐沟村组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拐沟、偏远村群众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为37.6%。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拐沟、偏远村组的贫困问题,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大规模、整建制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其理由是:

第一、拐沟、偏远村组自然条件差。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陡峭的山坡、匮乏的水源、脆弱的生态,是制约群众生存和发展的一道道难关。干旱、沙尘、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第二、资源性缺水严重。柴关山村处于山岭上,群众吃水非常困难,通过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母亲水窖行动等人饮解困工程,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但和农业生产一样,也是“靠天吃水”,主要依靠集雨场窖,若遇干旱严重的年份,群众仍然到十多里的沟底,用毛驴驮水,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新庄洼、甘沟河2个行政村的7个村民小组,以前靠吃井水和小河水,以人担、驴驮为主,近几年,通过打机井,建高位水塔,接通了自来水,条件有了改善,但成本大、费用太高。

第三、基础设施依然落后。近年来,我镇拐沟、偏远村组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变,但是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多数乡村道路仍为土路,部分自然村还未通路。耕地上很少有生产道路,入种秋收都是人背驴驼。孩子要到XX镇区小学上学,距家30多公里,特别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为了孩子上学,母亲只能跟随孩子来到镇区租赁房子居住,给孩子做饭、照顾上学,父亲在家劳动,有的家中劳动忙,只有爷爷奶奶到镇区照看孩子上学,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有溺爱心理,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有部分群众为了生计、走出大山,十多年前举家前往镇区、志丹等地,从事大棚产业开发、经商、打工等,家里的土窑洞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均已塌陷,成为危窑,无法居住,拐沟、偏远村组通讯条件也较差,不少村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第四、居住条件简陋。柴关山群众居住土窑洞的农户占95%,新庄洼、甘沟河群众住土窑洞的农户占30%,且有不少危房户和无房户。这里的土窑洞已住了几辈人,地质灾害隐患较大。

第五、教育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村内没有小学,村里孩子上学只能去镇上,距柴关山、花豹岔等村组30多公里。村内也没有卫生室,村民们小病“靠扛”,大病进医院。在倡导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均等化的今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很难实现均等化,只有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居才能够为教育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

二、当前我镇在移民搬迁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移民搬迁方面,我们抓住省上提出的XX市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按照重点镇建设聚集人口的要求,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认真执行省、市、县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基本情况。2012年,在镇区XX村征用土地50亩,建设移民安置房7栋六层240套房,按照移人不移地的原则,重点搬迁XX、XX、XX村群众、镇区产业开发户,目前,已落实搬迁群众213户,787人,其中XX村106户,402人,XX村37户,144人,XX村17户,61人,其他拐沟村53户,180人,在搬迁群众中从事大棚产业开发的62户,经商的23户,打工58户,在原村务农70户。

2.资金筹措及安置措施。镇政府及县农综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XX、XX、XX及其他拐沟村组,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困难、问题,今后发家致富的想法,是否愿意搬迁等,进行走访了解,座谈讨论等,结合省、市移民搬迁有关政策,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捆绑保障性住房、扶贫移民搬迁等资金,总计投资4000余万元,集中建设移民搬迁小区,一期240套移民搬迁房已建成,每套面积90平方米,均为成品房,水、电、路、天然气配套到位,移民搬迁户按照楼层差价和地下室的区别,每套房交6万元至9万元即可入住。二期移民搬迁小区拟建设204套房,现正在建设之中。

3.配套产业建设。移民搬迁产业建设致关重要,县农综办捆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示范园建设资金、整村推进

资金等,实施XX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设100米“V”型大棚150棚,大棚土建、钢架、立柱等每棚13万元,农民每棚自筹费用3万元,用于大棚膜、草帘、卷帘机、农机肥、籽种、农药、化肥等,并由县农综办负责配套建设工作房、包山墙、绿化、道路硬化、生产用水管网、生产用电线路架设,总计投资3000万元。同时配套建设公办幼儿园、净化水厂、垃圾填埋场、扩建XX实验小学,加强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工作,在抓好群众收入的同时,做好孩子上学、饮水、就医、居住环境等工作,为群众安心搬迁,舒心生活奠定基础。

4.搬迁后的变化。一是居住环境的变化。搬迁户告别了居住土窑洞,告别高山、高坡居住,告别艰苦的条件,告别租房居住,住进移民小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心里踏实,条件改善,实现电气化生活。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群众收入的增加。原来在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等村组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只靠种地年收入不足万元,移民搬迁户大多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经商做生意、以跑运输、砖瓦工、粉刷工、修理工、装卸、打工等为主,每户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多则在8万元以上,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发展多种经营,走上富裕道路,过上辛福生活。三是能享受均等等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搬迁后进入镇区,孩子上学方便,父母在身边,便于管理、便于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进入镇区后,经常参与健身锻炼,能享受广场健身器材、文体娱乐设施的乐趣。同时,能经常性的接受各种身体预防性疾

篇二:移民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一是配套资金缺口大、筹措难,作文《大学生移民搬迁心得体会作文3000字》。按市、县财政配套每户建房补助资金1.5万元,特困户2.4万元,石泉县10年规划期内共需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06亿元,对于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的秦巴贫困山区县,县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筹措。二是立地条件差、选址难。省上规定集中安置点必须安置30户以上,石泉县山大沟深,部分镇村集中安置点受地形限制,选择一次性集中安置30户以上且适于居住的地点十分困难,导致不能享受省上的集中安置基础设施配套政策。三是审批程序多、开工难。启动实施30户以上规模集中安置点需规划报批、土地审批及各类评估申报,涉及5部门11个审批环节,特别是市级有资质的地质灾害评估专家人员较少,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影响建房进度。

对策及建议:一是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扶持,整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陕南移民搬迁。二是因地分类施策。针对陕南山区的实际,以10户集中建房为单元,分类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标准。三是简化审批程序。实行部门联合办公,分期集中审批建房手续,并通过专家评估、委托评估等方式,加快审批进度,促进安置点早日开工建设。

推荐阅读:

法院对死缓判决可限制减刑

职工因工死亡应如何赔偿

2017快递新规定禁寄物品一览

干旱问题的调研报告

城市私有房屋被拆迁如何要求拆迁人补偿、安置

社会福利分为哪几种类型?

标签: 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