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一篇
浅析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
【摘 要】本文阐述了绿色交通运输的内涵,分析了交通运输对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了实践绿色运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绿色发展 交通运输 影响 措施
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等三项发展,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实现绿色发展的强烈意愿。倡导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因其对资源、环境的重要影响,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着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交通方向迈进。
1 交通运输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迎来了大发展。从20_―20_年我国年货运总量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量统计数据可知,近年来我国货物运输量以平均约1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
随着我国运输规模的扩大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行业领域。从1990年,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能源消耗总量以及占全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比重呈递增趋势;石油消费逐年上升;自20_年以后,石油消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重稳定在左右,在当今石油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从汽车交通来看,其能量利用效率并不高。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
交通运输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交通能大量消耗液体燃料。每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出 CO2,交通运输业成为产生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5%。汽车尾气中的其他有害成分主要还有被列为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破坏生态系统的氢氧化物等,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并影响人的生存空间。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如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客货运输站场、港航码头、机场以及相应的运输服务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占用土地。而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方面人地矛盾尖锐,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的7%,人均耕地少。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所有这些,都凸显出交通运输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性、紧迫性。
2 绿色交通运输的提出
发展绿色交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交通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交通运输体系,并能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建立高效舒适、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交通模式。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二篇
一、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与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1)英国
英国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领跑者,也是低碳交通战略规划的开创者。一是注重宏观政策体系建设。20_年7月发布《未来机动车发展战略》(PFV),为低碳汽车和燃料的研发、引进与推广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决策和行动框架,同时成立低碳汽车伙伴关系(LowCVP)和内阁低碳小组,以确保该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督。20_年5月发布的低碳交通创新战略(LCTIS),率先提出低碳交通的概念,为鼓励低碳交通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制定一个全面框架,分别对道路、航空、铁路以及海运部门的低碳技术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包括市场手段、强制措施、财政支持及信息宣传与意识提升等从低碳交通技术研发到商业化推广的鼓励性政策方案。[21]进入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后,20_年7月发布《英国低碳经济转型计划》,确定了20_年交通碳排放总量在20_年基础上减少14%的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比例、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具体目标,并提出实现减排的关键领域和渠道,确定全面发展低碳交通的重点方向。[22]20_年11月发布《英国低碳经济转型计划》配套方案——《低碳交通:更加绿色的未来》,为未来10年低碳交通发展制定了总体战略规划。二是积极推行能效及碳排放标准。英国推行的运输装备能效及碳排放标准包括车辆碳排放标准、船舶能源效率设计指数等;英国在《未来机动车发展战略》发布之后,根据战略要求设定了两个明确目标:到20_年10%的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或低于100g/km(20_年英国平均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78g/km);到20_年,每年新运行的公交车中至少有600辆要满足比20_年平均排放量低30%的排放标准。三是实行财税激励政策支持低碳交通发展,包括补贴低碳汽车、车辆税改革、燃油税调整以及税收优惠等,开发新的商业模式,用以支持低碳燃料汽车的市场发展,并考虑将交通的碳排放纳入英国或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政府通过对公众的信息宣传和意识提升,提供低碳汽车和燃料的专业信息,提升消费者低碳意识;引导公众和企业选择低碳交通方式,促进个人和企业选择公共交通、低碳驾驶方式,对公共部门设定强制性目标等。
(2)日本
(3)美国
(4)欧盟
(5)其他国家
德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也都分别研究制订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计划。德国积极引导公路运输向水路、铁路等低碳运输方式转移,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开展绿色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实行交通技术创新,实施节能减排财税激励政策,制定强制性标准规范,政府宣传、示范和引导、积极制定碳排放交易等综合交通节能减排政策。加拿大建设“氢公路”,氢巴士车队服务20_年加拿大冬奥会。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并组织开展低碳交通运输相关研究,切实加强统筹低碳交通运输规划指导。一是制定低碳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20_年至今,国家先后制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x《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作为重点领域进行统筹部署。20_年交通运输部编制印发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20_年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这两个规划在总体上提出到20_年、20_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中长期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与保障措施。原xxx分别于20_年和20_年4月制定发布了《铁路“十一五”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明确提出铁路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重点任务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20_年中国民用航空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民航行业节能减排规划》,20_年中国民航局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民航业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到20_年燃油效率年均改善保持在并力争实现航空排放零增长,2050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比20_年要减少50%。目前,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核心指标、重点任务与工程等已纳入到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综合xxx通规划之中。其中,《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绿色交通建设目标,力争行业总悬浮颗粒物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十一五”末降低20%。二是出台了低碳交通运输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推行低碳交通城市试点。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实施方案》、《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文件分别提出了20_年、20_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指标和任务。为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批共26个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印发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编写内容参考提纲》,组织开展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研究工作,重点围绕碳排放管理体系、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智能交通和公众信息服务等6个方面科学规划。目前,26个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审查批复,进入组织实施阶段。试点工作还要求试点城市组织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或低碳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研究,目前广州、烟台、淮安、无锡、蚌埠等城市已经组织开展相关研究编制工作。此外,许多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一些大型交通运输企业都纷纷编制了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安徽、江西、河南、贵州、海南、重庆、福建、广东、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广州、深圳、烟台、乌鲁木齐等城市正式编制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或中长期专项规划,如上海市交通运输与港口管理局制定印发了《上海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制定的《湖北省低碳交通发展规划(20_-20_)》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无锡、淮安等市也开展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规划研究;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上海港、天津港等企业也研究制定相关战略规划。三是组织了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宏观战略研究。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组织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并形成了相关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导文件。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新时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与低碳政策研究》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课题;国家发改委当前组织开展的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课题,其中《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其中重点之一,拟研究提出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实现途径与战略措施;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交通运输中长期节能问题研究》,重点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对中国交通运输中长期节能的目标、方向与政策等问题系统深入研究。此外,相关省市也正在组织开展相关战略性研究,如广东、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河南省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总之,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已经全面进入理念倡导、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提升与系统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交通运输行业低碳交通规划相关领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部“大部制”改革之后管理职责的调整变化等,低碳交通运输规划范围和领域也应相应予以拓展,统筹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另外,在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中,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更加强化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以增强规划编制的理论性、基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必须做好相关的制度设计,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有机统一。总体看,当前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相关研究领域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完善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支撑,尚未发布权威的编制指南。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节能低碳规划尽管已有法律和部门规章作出了明确要求,但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理论、方法、模型等基础性研究尚不多见,规划编制缺乏有力的理论与方法支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统计监测等基础性研究严重滞后,[28]成为了重要瓶颈制约;现实中许多地方和有关企业还没有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编制相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专项规划,更没有将其纳入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已编制规划的地方或企业,其规划编制的经验性和随意性较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编制方法和核心内容等有待规范,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保证目标的合理分解和有效落实,行业目标和重点将有可能落空。二是缺少国家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综观当前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由于体制性障碍,对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单一运输方式的研究相对较为关注,大多是从单一部门角度集中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等方面的研究。但从构建绿色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视野来看,对于建设绿色低碳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缺乏战略规划层面的顶层设计,各种运输方式低碳发展、协调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还不明确,发展路线不清晰。三是缺乏适应低碳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设计。目前,我国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成熟技术的研发推广相对较为重视,但对气候友好交通技术的前沿跟踪、战略规划等前瞻性研究相对滞后;从政策工具手段来看,行政监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应用相对较多,而对碳排放交易、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研究探索刚刚起步;对国内节能减排政策制度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国际气候谈判如何增强话语权、发挥引领作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能力建设,尚缺乏长远谋划和部署等。
三、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是低碳交通运输研究正日益成为低碳经济、低碳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的日益严峻,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研究领域已经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环境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行业领域来看,由于交通运输在全球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中的重要地位,低碳交通运输也自然而然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交通运输的高流动性、需求派生性与刚性等行业特征,也使交通运输领域成为低碳研究的难点。低碳交通运输正引进借鉴消化吸收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产业等的研究成果实现再创新。二是绿色低碳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研究成为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愿景目标。一方面要强化对低碳交通技术创新、低碳政策制度设计、低碳管理提升等方面关注,同时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加大对水运、铁路等低碳运输方式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运输结构优化升级、[29]构建绿色低碳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降低对能源资源的占用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满足最大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为绿色低碳经济的愿景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注重加强低碳交通运输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与顶层设计。各国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均十分重视战略规划对低碳交通运输的引领作用,不断深化对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适时调整战略规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的同时,还越来越注重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合理引导与管理。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应注重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规划方法手段的创新、定量模型与软件的运用、规划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主参与等,这些动向需要在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与实践中予以格外关注。四是更加注重政府公共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运用的有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表明,低碳交通运输规划正日益成为政府推动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政府通过战略规划引导,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有关政府部门注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切实强化综合协调,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统筹协调并充分用好国际与国内、中央与地方、行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此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效调动企业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能动作用,注重发挥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自律、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公众选择低碳交通方式,[30]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低碳交通运输发展长效机制。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要:
现如今每个工地项目机械车辆多,外界车辆也多,因此工程交通安全事故多,对信息发达的今天,一旦发生事故就立即曝光,对个人和单位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最重要的是它给个人和单位带来不少的损失、甚至生命,所以对于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项目工地有必要谈谈交通安全管理。
关键词:
要制度健全;要建立责任制;要开展安全交通教育;要做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做交通安全交底;要进行车辆交通情况检查并考核
项目交通安全事故是越来越多,所以预防交通安全势在必行,对于项目交通安全如何才能减少呢?现在我谈谈我个人看法:
1.要制度健全、学习且承诺保证。要建立车辆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制度、运输车辆安全调度制度、场内交通运输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等。要在全项目开个交通安全制度会,邀请所要人员参加学习制度,学习完后,制度给大家发一份,让大家签上字,让大家认真落实。
2.要建立责任制、学习且承诺保证。要建立驾驶员交通安全责任书、员工交通安全责任书,让人人建立起安全交通责任制。要在全项目开交通安全责任制会,邀请所要人员参加学习责任制内容,学习完后,交通安全责任书发给大家签上字,一份在项目部存档,另一份给个人存档,以此让大家认真落实责任。
3.要开展安全交通教育,并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要组织大家学习《xxx道路交通安全法》、司机日常行为规范、看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请交警讲课等,并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4.要做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为防止意外要做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安质部编制,要给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给项目经理审批,最后给专业监理审核且总监审批,项目部执行预案。预案通过后,项目经理要组织大家进行演练。
5.要做交通安全交底。要编制有针对性的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技术交底、行人安全技术交底。要在全项目开安全技术交底会,邀请所要人员参加了解在本项目上的交通安全隐患并会防护及应急处理,交底完后,发给大家签上字,一份在项目部存档,另一份给个人存档。
6.要进行车辆交通情况检查并考核。项目部专职安全员要每天检查车辆交通情况,项目部每星期进行车辆交通安全检查,对车辆部件全不全、灵不灵,一定要看制动器行不行,别开带病车,要行驶速度要慢,别穿拖鞋开车,停车后要检查保养好,车子上面要贴反光条等要检查。每月进行对驾驶员和其它人员进行落实制度、责任、安全交底和行为进行考核评分。在行业内不断完善应急项目处理制度,定期组织竞赛活动,使得员工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带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机务段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业务状元评比活动”,完善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广大职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保证应急工作任务得到全方位有效开展。活动的核心要义在于树立先进模范,鼓励全员参与,不断把培训效果应用到实践中去。任何一项竞赛的开展,对于参赛选手都需要做好岗前技能培训工作,在比赛中也不光要看成绩和分数,更应注重体察竞赛项目在规范措施实际执行过程中和风险防控落实进程中是否有利于运输生产安全效能的进一步提升。能够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预见提“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达到以赛促练和同步提升安全风险过程管理规范与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
7.公路交通标志设计。公路交通标志主要以图形、符号活文字形态呈现,可将较多法定信息传递至驾驶人、行人,有管制、警告与引导作用。从其设计的原理看,主要表现在使道路通行能力提升,降低公害,使路容美化,设计中要求做到符合醒目、易读与公认等要求。具体设计中,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
(1)若需将多种标志同时设置在同一地点,可考虑取一根标志柱设计,且安全标志应控制在四种以下,可采取一定的顺序标志牌。若涉及解除限制、让行与先行等标志,避免同其他标志混设;
(2)安全标志凸显,由于标志的作用在于引导、警告与管制等,需保证标志在位置、高度、角度与照明度等各方面设计都较为合理;
(3)协调一致性,由于安全标志本身有一定的约束力、严肃性,设计中应保证空间内的所有标志与设施都满足协调一致要求,如有左转导向箭头设置于路口车道处,安全标志设计中避免再次进行左转向标志的设计。
(4)护栏形式的合理选择护栏设计中首先要求做好护栏形式的选择,选择中可遵循安全、经济、可靠、美观等原则。常见的护栏形式主要表现为:
①普通波形梁护栏。该类型护栏本身为半刚性护栏,在吸收碰撞能量中主要借助横梁、立柱与土基的变形实现,若护栏部件受损,可直接更换,在视线诱导、外观美观等效果上都较为明显。
②混凝土墙式护栏。该类型护栏为刚性护栏,应用原理表现为在吸收碰撞能量中,借助车轮转动角变化、车体变形、车辆与护栏摩擦、车辆与地面摩擦等实现,设计中主要选择车辆行驶可能越出路外的路段。
③绳索护栏。与刚性或半刚性护栏区别,这种护栏为柔性护栏,设计中需取数根有初张力缆索固定于立柱上,一旦有碰撞能量产生,在缆索拉应力作用下可直接吸收,且可有效抵抗车辆的碰撞。
8.其它。处在项目大建设之中,运输车辆很多,车辆在现场来回穿梭尤其车辆在施工出入口穿行,这要求我们行驶或者是行走要特别小心,尤其在交叉路口要一停二看三通过,别突然跑到车辆前方,出入口要空旷,要清除障碍物;对于我们车子拉土要有专人指挥交通且布置交通安全设施,车辆行驶要慢行,有扬尘要洒水灭尘。拉货车很多,对于这么多车辆尤其要提防交通安全,施工队要配合项目部做好每台车辆备案。对于行驶便道不要坡度陡、地面凹凸不平且宽度要宽,在便道临边做好临边防护且设置警示标牌提醒车辆慢行。在与外单位交叉路口拉土要专门派人穿反光衣、戴安全帽指挥交通且设置警示标牌提醒车辆慢行。各施工队队长要对自己的人员进行开交通安全会,严格把会议精神传达落实下去且上传相片给安质部备案。对于项目部车辆要求专人专管,出车要经项目领导同意,开车要系好安全带,别开急车。人人要注意交通安全,确保零事故。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 要: 安全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与日益增长的道路机动化水平不相协调的是人们淡薄、欠缺的交通安全意识,尤其是法制观念淡薄、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总结了中小学生出行危险因素,分析了中小学交规安全教育现状,认为使交规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并成为核心课程之一,普及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规实质性内容,对有效降低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交规法规 中小学生教育 安全教育
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道路安全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部分交通参与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较差,法制意识淡薄,甚至有许多高中毕业生乃至大学生不了解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标识,看不懂交警手势信号,导致交通事故不断[1]。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现有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有关,尤其是忽视了针对中小学生的交规教育。
近日,广东省一小学出台规定,要求小学生骑车上路通过考试、取得“准骑证”[2]。近年来,日本、江苏、浙江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也出台过相关政策[3,4],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视。美国部分学校将交通安全知识与课程相结合,英国从1970年起便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行动等[5]。广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堂交规教育,使其了解掌握交规的部分实质性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考虑到今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仅考察市区、城郊中小学。以邹城市市区、城郊的十所中小学为例,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比分析,总结了中小学生出行危险因素,分析了中小学生交规安全教育现状,据此提出了对策。
一、中小学生出行危险因素
1.外部因素
(1)上、放学均处于出行高峰时间段。中小学生上、放学时间基本与上班族上、下班时间一致,短时间内人流、车流大量涌向道路,容易造成交通混乱,给中小学生安全出行带来极大隐患。
(2)个别校园周围环境较复杂。中小学校园大都处于闹市区等繁华路段,车流量较大,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接送,但也相应增加了安全风险。加之个别校园门口不乏流动商贩,违章情况时有发生,也相应增加了学生出行风险。
2.内部因素
(1)心智不够成熟。中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规避风险能力差,对危险感知能力差,在危险面前容易茫然失措。中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上、放学期间经常成群结队,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相互追逐、骑车打闹。中小学生在违反交规上往往遵循“破窗理论”,一人违反,众人盲从。
(2)法制观念淡薄。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教学更侧重于文化课,中小学生无暇主动或被动接受道路交通法规知识。
二、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现状
近年来,由于重大交通事故频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部分地区部分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等原因,往往导致交通安全教育趋于形式化,收不到较好效果。
1.注重升学率
现行教育体制下,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中小学所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开发,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在安全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交通安全教育趋于形式化。
2.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长对孩子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育,而不是“言传身教”,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后自己却在违反交通法规方面“身先士卒”,给孩子带来了错误的导向,孩子们的思想与行为潜移默化地被家长改变了。
3.外部干预较少
通过调研表明,学生道路安全知识的获得仅仅局限于学校老师的传授和自己生活所学,交管职能部门的参与过少。基层交警任务繁忙、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等原因,导致交警等难以为在校中小学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课。
三、对策分析
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遵守交通法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要注意对其进行现场教育,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准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规范学校周围环境
中小学生效仿能力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为有效贯彻交通法规,切实遵守交规,有必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规范整治。学校周围的十字路口要设立红绿灯,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上学放学期间,驻校民警要到学校门前马路上指挥交通,确保学生安全通行。
3.交通教育进课堂
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是保证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编制行之有效的交规教育教材,对于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差,不懂得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相比大中城市而言,县级市的安全教育往往更加缺乏。为了让学生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交规教育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让交规教育进入学校的核心课程,并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全面落实交通安全教学课时、教学活动安排和组织工作。
只有让遵守交规这一概念从小便深入学生内心,让安全这一概念根深蒂固,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亡事故率,最终达到人、车、路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谈太强.浅谈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_,15(2):95-96.
[2]学生骑车要考“驾照”爱得深还是管得宽[N].中国消费者报,20_-04-17.
[3]高建春.交通规范问题与交通规范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_.
[4]日本兵库县三田市推行学生自行车驾照制度[N].世界教育信息,20_,05.
[5]柯研.国外怎样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J].道路交通,20_,12(3):40-41.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致使车辆的增多,交通安全伤害正日趋加重。因此,幼儿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它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由于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而又缺乏生活经验,常常会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干一些危险的事情,缺乏安全意识,更谈不上交通安全。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患于未然,避免或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送。
【关键词】幼儿教育;交通安全;实践活动
通过近几年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或死亡的案例来看,不满12岁骑自行车、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随意穿行、不遵守信号灯、电动车随意调头、不走非机动车道、学生在马路中间玩耍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是造成伤害的主要方面,而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监管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意识淡薄是造成学生受伤害的另一方面。其次便是机动车驾驶员遇行人横穿马路不停车避让,争抢超速行驶所致。下面就如何提高幼儿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谈谈几点看法。
一、学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学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活泼好动,交通安全意识差,在马路上嬉笑打闹、你追我赶甚至横穿马路等。从客观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学校多设在道路边上,有的学校设在狭小的胡同,学生上学、放学,接送学生的车辆把窄小的胡同挤得满满的,道路拥挤不堪,有的学生上学、回家要横穿过几条马路,学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学校的突出问题。
其次从学校的教育目标看,交通安全在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只占一个很小的部分,再则,发生交通事故经常在校外,对学校影响不大,学校没有直接事故责任,因此,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视远远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没有进行系统传授,造成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不全面,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因此,造成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除机动车驾驶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外,学校忽视交通安全,幼儿园学生获得的交通安全知识比较零碎,没有系统化,也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如何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我们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坚持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将促进幼儿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统一起来。其总目标:一是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二是不在公路、铁路、铁路口处玩耍和追逐打闹;三是行驶靠路右边行,不违章骑车等。
三、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多沟通,相互学习,做到家园合作,使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真正得到关注和提高。为此,孩子的父母要时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自由的活动。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渗透一些交通安全常识,提高幼儿自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幼儿自我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后,对幼儿健康、顺利的成长,避免外界的伤害,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因此,幼儿交通安全教育需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一般是以游戏为主要载体而进行的教育,涉及到许多方面。从教育内容上看,包括交通知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等;从教育形式来看,需要各种资源的整合,不仅是从幼儿园内获得知识、行为与能力,还需要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因此,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必须形成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教育格局,才能把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五、开展实践活动,认知得到内化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家长、交通警察与幼儿园老师、幼儿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在幼儿园内布置模拟交通现场,由交警带领指导家长、在模拟现场中演练交通规则。如:从我们的出行该靠哪边走,到过马路怎么走,过红绿灯怎么过,看路上的交通标志代表什么等等,通过模拟现场演练,幼儿和家长对交通规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后在交警的指挥下,再到实地现场进行正确的行走等,这正是幼儿及家长将交通规则由认知内化为文明素质的过程。另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各种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图张贴于幼儿园明显处,便于家长和幼儿一进幼儿园就能看见这些标志。这样日复一日,孩子和家长就将这些标志牢牢记在脑中,对安全出行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从而能避免许多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祖国的花朵,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因此,要不断提高幼儿自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使成人和孩子都能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但是教育的效果不是永恒的,也要受当时的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在活动中自我保护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还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项任务完成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宝坤.浅议如何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J].读写算,20_.
[2]许美花.如何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99小学教师,20_.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六篇
【摘要】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村;交通;安全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见车就坐,能挤就挤,从不考虑安全问题,一旦遭遇车祸才感到后悔。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明显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农民在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根本不考虑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方式问题,。如:农村公路用作晒谷场、堆放场,公路沿线占道的现象相当普遍。
2、学生交通流产生的问题。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
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村级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三同步”原则。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实施大客运战略,逐步建立起农村客运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七篇
1我国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交通运输来说,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一方面,目前的交通运输需求正在不断的激增,而与此相对应的交通运输能力却依然处于一种发展缓慢的状态,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无论是在人流,还是在物流上,其移动频率和广度都在不断地增长,而其增长速度,实际上远远高于目前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速度。为此,如何将这两种速率有效、统一地结合起来,做到协调发展,无论是对于整个交通运输行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还是加强其实际管理水平来说,都有着一定的挑战。另外,如今的交通运输行业与环境资源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矛盾,因为交通运输需要修建大量的基础xxx通设施,而这种交通设施会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这样一来,环境资源的相对有限又与交通运输设施需求相对无限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这需要相关方面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就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来说,其作为一种规范和指导交通运输的手段和条例,如果其体制存在着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纵使我们在上一节说到的那些问题的滋生和发展。事实上,就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来说,其主要是沿着一种“条”与“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各种运输路径与相应的部门相挂钩,由这些部门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长期推行这种管理模式,各管理部门就会容易陷入分割和相互独立的局面,无法形成一个高效的服务体系,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也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分工协作,政企不分的问题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加上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交通与非交通管理两者严重分离。
2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上一节中,我们说到,目前的交通运输无论是在实体,还是在运输体制上都存在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急切和及时地建立相应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建立的原则。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态度坚决,果断决策,又要反复论证,稳步实施;既要参照外国的先进管理模式,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原则。首先,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机构要精简,不能重叠设置机构,形成多头管理;二是人员要精简,解决人浮于事问题;三是部门要精简,解决重复管理,办事推诿等问题;四是手续要简化,证件要减少(如今驾驶员携带证件达20多种),最终要实现一车一证,一人(驾驶员)一证。通过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其次,遵循“统一规范、权责一致、依法治交、依法行政”的原则,对于规范交通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的法律,以及各种技术标准、管理准则和运行规定、业务规则等,应由国家统一制定,由交通管理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和监督,以确保政令统一,实现权责一致,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最后,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是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前提条件。凡能由市场调节的事务,政府不再进行直接管理;凡是社会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政府应放手让社会去办,不再大包大揽。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政策,制定法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提供服务。其次,是建立的几点建议。首先是在省级地方政府层面,结合地方实情。加快建立省级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为建立全国性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提供经验和动力。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区域性集结的特征十分明显。形成了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区。在这些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更高,对发展要素的移动性需求总量大、增长快,但是支撑交通运输供给的资源又越来越紧缺,因此在这些地区加快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更为迫切。而且这些区域现有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比较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再考虑到这些地区改革发展较快,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因此可以率先在这些地区分省(市)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本省(市)内的公路、水运、地方铁路、民用机场和管道运输体系,全面提升区域xxx通运输的集约化水平。其次是在国家层面,以明确职能为基础。争取早日组建综合性的国家交通运输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铁路行业:而且行业的国家垄断性很强。因此可以分两步推进:第一步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改革,全面理顺目前体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尽快实现政企分离,为设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创造充分条件。第二步是正式组建综合性的国家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部内设立主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执行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内涵、具体构建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从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面临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多表现出来的那种不乐观的状态,如何采用相关措施将这种状态进行有效缓和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作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其具体效用的发挥实际上有赖于我们依据实际的实际条件,进行科学、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体制,真正意义上将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八篇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行为的主体,驾驶员的思想观念影响着驾驶员的交通行为,从而影响着交通安全事故的数量。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车辆质量有待提高
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如果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道路承载力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人均车辆占有量也大大增加,人们为了自身出行方便,纷纷购买私家车。但是我国道路设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也下降,面对越来越多是车辆,道路交通变得拥挤,路面也受到破坏,没有时间整修,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级公路在公路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也较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养护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我国道路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的车道宽度、视距、线形、转弯半径等都不合理,每年因为道路面光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比重最大。
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改善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标志、天气因素、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等。车速的设定一般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决定,但是很多高速公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由于工作的疏忽,没有完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建设,使得对此路段地形不熟悉的驾驶员降低了安全警戒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点是在阴天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没有交通标识会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管理方面来说,交通管理不善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我国关于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水平较低,力度欠缺,对违章驾驶的执法不严,对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措施
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1)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的驾驶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行驶规章制度。2)应该严格对驾驶员的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严格机动车驾照考试制度,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在驾驶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发证,坚决杜绝买证行为。3)重点做好大型营运汽车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大型营运汽车的驾驶员负责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xxx门应该重点对这类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车辆质量以及检修养护水平
提高车辆的质量和检修养护水平需要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来进行,既要完善车辆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维修制度,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驾驶员应该重视的车辆的检修和养护,抽出时间定期对车辆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车辆进行检修能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车辆检修部门应该积极引用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车辆检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车辆检修水平,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在安全状态下上路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
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九篇
摘要:
在本科安全专业的学习中,《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门选修课程,也是培养安全工程人才的专业课程。本文简要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然后从理论、实践、考试制度这三个层面着手,进行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探索,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到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主要包含了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估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学生学习这一课程,需要掌握交通事故的含义、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内容、人的因素与道路因素之间的关系、车辆和交通的关系、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系统等知识。所以,要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本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关键。
1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能够提高交通安全技术水平
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水平,决定了交通安全的技术水平。所以,对《道路交通安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和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道路交通的技术与装备水准。本专业学生走上社会,来到工作岗位后,便能采取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使得社会交通环境与条件得到改善,进而使交通事故得到抑制和减少。所以,道路交通安全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掌握系统而全面的知识,提升交通安全整体技术水平。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当前,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人才培育的重大问题之一。创新能力不仅包含了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包含了观察、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要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当解放思想,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了解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出适合的应对策略。只有在学习和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加强课程改革,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交通安全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交通发展的论文范文 第十篇
1、评估指标体系确立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利用柯氏的“四级评估模型”和考夫曼“五级评估模型”理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从满意度层面、影响力层面两个大的层面来开展,由于一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较小,评估重点在于对受教者的改变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估相对于工作层次、项目层次的效果评估要简单,评估主要采用实施者自评的形式来完成,目的是完成对日常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改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微观层次,也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和项目的基础。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指标值的确立方法的指导下确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指标值,实现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估。
2、评估指标的含义
(1)满意度满意度指标的含义主要指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的主观感受情况,重点是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方法、施教者、教品教具是不是感到满意,是主观性的指标。
(2)影响力影响力指标的含义主要指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受教的知识、态度与意识、行为与技能的变化情况,考虑的是影响受教者的情况,是客观性的指标。
3、评估流程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相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项目的效果评估要简单,评估形式采用施教者“自评估”的形式,评估流程主要如下。
评估准备
第一步:明确评估目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的目的是为基层交警部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服务,测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供交警部门自查、自评,通过反馈控制持续改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评估主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主体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施教者,主要是基层道路交通警察。
评估实施
第一步:随机分组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施教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分组时考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的均衡,希望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组间系统误差最小。第二步:事前评估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前,对控制组的受教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受教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三项内容。第三步:事后评估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后,对实验组的受教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受教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四项项内容。其中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测评,除测试是否满意外还需要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的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定性分析使用。
评估分析
第一步:对比分析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三项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将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别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直接提升的效果,这是纵向对比。除此以外,相同教育主题在不同的受教人群上的效果对比,称之为横向对比。第二步:综合分析分析实验组受教者主观感受——满意度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与态度改变情况、受教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自报告行为改变情况四项内容,进行定量化评分,通过专家问卷法得到各项具体指标之间的权重,综合分析,得到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总得分,明确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整体效果。并对受教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的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归纳。
反馈控制
第一步:结果反馈道路交通教育活动过程中受教者反映的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施教内容、施教形式与方法、教品教具以及施教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整理归纳结果以及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的结果,寻找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结果控制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行改善,以更好地开展下一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结果存档
第一步:活动材料存档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开展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视频等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数据库。第二步:评估材料存档对评估过程采集的问卷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第三步:评估结果材料存档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分析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第四步:结果反馈控制资料存档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评估结果分析所得出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意见的资料进行整理,存入档案或录入数据库。评估实施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4、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中处于微观位置,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是指特定时间点一次具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应用柯氏四级教育评估模式和考夫曼五级评估模式理论,考虑受教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变化,从满意度和影响力两个层面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估。在应用评估指标确立方法及指标值获取方法的基础上,确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效果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具体含义进行解释,确立评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