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短评范文600字(精选4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13 17:42:19 发布时间:31天前

新闻短评范文600字1

  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

  课题:短评与读后感(语文观摩课教案)

  吴静 河南省唐河县第二高中 473400

  目的:1、什么是议论 2、短评与读后感

  重点: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难点:如何有深度,有创新

  教法:讨论与例证相结合

  课时:一课时

  讲授内容:

  一、什么是议论

  举例:“听课的人真多,我不喜欢老师听课,耽误我们。”

  分析:这句话就是一个判断,是对听课的一种认识和看法,这就是议论。换句话说,议论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反映一个人的看法、认识与见解。

  二、讨论本次作文

  1、短评: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简短的评论。

  我们常写的是文艺短评。那么,文艺短评怎样写呢?

  第一部分 先对所评作品作必要的概括介绍。

新闻短评范文600字2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5.新闻特写的实例

  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本报通讯员 xxx

  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老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新闻短评范文600字3

  《湖南卷考试说明》语文科强调:“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感情。”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法律的认识高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秉持公平、正义,把国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来写作。

  怎样写作短评呢?让我们以下面的实例来谈。

  【例1】近年来,东部省市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是用工制度不合理的结果。按理说,出现“民工荒”对民工是好事,说明了市场对他们的需求。但事情并不让人乐观。过低的工资待遇和一些歧视行为,让民工寒心,民工由当初的趋之若鹜变得理性起来,这就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正确对待和使用民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是摆在用人单位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让民工遇到困难时有法可依,才能吸引民工就业。

  【例2】“民工荒”现象变得突出,这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企业提高农民工的地位,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面对这一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企业而言,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民工福利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民工荒”压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由此看来,“民工荒”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1.新闻短评要求观点鲜明集中,新颖独到。如上面两篇短评都能透过民工荒现象,分别提出了“民工荒是用工制度不合理的结果”和“‘民工荒’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的观点。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2.逻辑严密,就实论虚。“逻辑严密”是指短评的条理性,要做到有理有序;“就实论虚”是指以新闻事实为依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溯因,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升华人们的认识,深化短评的思想。上面两篇短评都透过“民工荒”的现象,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短评的结构

  1. 演绎式:从观点到材料。即先提观点,然后论述。【例1】就属这种结构。

  2. 归纳式:从材料到观点。即先分析材料,后归纳论点。【例2】就属这种结构。

  3. 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成两个以上并列的分论点来阐述。如【例2】在分析解决问题办法时就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来谈,层次分明。

  4.层进式:对论题进行逐层分析,使议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如【例1】就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顺序,层层剖析,说理深刻。

  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新闻资料,按要求答题

  教育部近日下发《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人关注的是,《通知》将就业率与专业招生计划相挂钩,提出专业就业率容忍线。“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新闻短评范文600字4

  时文短评(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周爱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09高考新增题型--时文短评的特点与类型

  2、把握概括与短评的一般要求

  能力目标:

  1、掌握一句话概括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2、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讨论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印发课堂要做的练习给学生

  2、上课前播放歌曲--化学版的《青花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刚大家所听的歌曲是广东的一位化学教师为方便学生记忆而改版的《青花瓷》,大家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吗?(学生回答后展示《新民晚报》 、08、09上刊登的一些学生和老师对这件事发表的评论)

  像这种对最近发生的新闻或现象进行评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时文评论》。

  课件投影:

  时文:时效性比较强的网络、报刊文摘。(捕捉社会热点)

  短评:“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评说,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介绍09年高考对时文短评的要求及其题型

  这道题是09年1月份的省质检才出现的新题型,它的题型设置一般是:

  提供两则简短时文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准确捕捉基本信息

  (2)对材料所阐述的内容(现象、观点)有何看法?请阐述。--做出自己的评判

  今天我们主要就是针对这两种题型来学习时文短评主要的写法和答题规范。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道题--一句话概括。

  三、一句话概括

  1、师生一起做示例:《09龙岩质检卷》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                          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1)、请大家拿出红笔,先通读材料,后画出材料的关键词语与关键句子,共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整理归纳出一句话。

  关键词:材料一:贫困生、补助、“隐形”提供

  材料二:贫困生、捐助、参观式的慰问

  共同点:陈述对象都是贫困学生的扶助

  不同点:材料一:“隐形”提供补助

  材料二:参观式的慰问

  (2)、概括答案: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2、强调:

  (1)、概括要注意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2)、概括材料必须是一个句子,而且要用陈述句。

  区别句子与短语:

  例如: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的不同观念和做法

      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不同的观念和做法

      我写的作业。

  我写了作业。

  (3)、概括的句子不需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只需客观概括材料事实即可 。

  3、概括两则材料的关系

  这两则材料陈述对象相同,都是讲对贫困学生的扶助,但方法不同,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对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他们的不同点。

  4、练习1:《三明市2009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参考答案:网络语言“疾风扑面”。(网络语言悄然兴起。网络语言成为时尚。)(2分) 

  这两则材料与上一题不同,陈述对象相同,内容是互为补充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互补型的材料关系,概括时要着眼于相同点

  5、总结:

  A、如何概括 材料

  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 的组合展开同或异向合并。

  B、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 通读材料

  第二步:分析关系(相对型、互补型)

  第三步:提炼筛选(异同点)

  第四步:整合表达

  四、短   评

  1、师生一起做示例:《09龙岩质检卷》

  材料一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   “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                          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很受伤。

  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 (4分) 

  提示:(1)、短评的主要写法有:

  A、从正面肯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用简单论据进行论证。

  B、从反面否定。

  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以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也可以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

  C、可以采用多分法进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时文短评的答题步骤 

  1、亮观点(旗帜鲜明)

  2、讲道理(两点为宜)

  3、总述(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建议)

  (3)、评说的对象可以从捐助者或贫困生两个角度。

  答案示例①资助贫困生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从“施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因果  如果在给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资助会给其内心留下阴影。(从事件结果角度分说理由)∣因果  科大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份尊重(从事件做法角度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答案示例②贫困生接受资助应有平常心。(从“受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因果  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贱。∣∣递进  再说,他人对你的资助是出于真诚的。(从事件起因做法角度分说理由)∣因果  对此不应有自卑心理(回应总说再作肯定观)。 

  2、练习1:《三明市2009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

  问题: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请简述。(5分)

  参考答案:(5分) ①使用网络语言无可非议。网络新词语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词汇。如果往前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曾经陌生的网络语言现在已经非常熟悉,如“下载” “链接”“复制”等等,早已被我们接受。

  ②我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规范性差。它是对传统语言的破坏、颠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因之受到影响。

  3、总结:

  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1)没有观点或者观点含糊其辞。  

  (2)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4)字数严重超标。

  (5)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五、课堂练兵

  自设题:10月23号《厦门商报》上有一则关于学校如何处理学生仪容仪表的新闻,就将之整理为两则相对型的材料。

  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1)答案示例: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2)答案示例1: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中学生不要染发。

  答案示例2:学生染发是时代潮流发展带来的结果。 ①染发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学生染发只是“求异”心理起作用,只是想体现自己的个性而已。 ②染发只是学生爱美心理在作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学生染发并不是需要一味制止的。

  六、强调:写作中有几点须注意 

  1、先吃准现象;

  2、注意报道者对新闻现象的评价有褒有贬,这给观点提炼暗示正反等方向。不过,仍应“开放性”地牢固树立正、反、正反结合等多向酝酿观点的写作意识。 

  3、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分、总-分―总两种结构为宜。

  4、 结构以直接亮出观点的总―分、总-分―总两种结构为宜。语法层次是因果关系。

  亮出观点应旗帜鲜明,决不含糊。可“开放性”地作肯定观、否定观、肯定否定兼及的辨证观;应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不能有废话和太多的曲折。在分说部分,强调富有逻辑自圆其说地说理,不作事例列举;强调发散思维,联系事件的起因、结果、做法等对事理多从横向及纵深“探究性”地挖掘,铺排语法层次以句群和复句中的并列、递进等关系为主。

  七、复习建议

  1、多关注

  2、多思考

  3、多训练

  八:推荐

  新闻节目:《焦点访谈》、《今日关注》、《时事辩论会》等有新闻评论的;

  报刊 :《杂文报》、《杂文选刊》、《讽刺与幽默》等;

  时评:

  人民时评:http://opinion.people.com.cn/

  西岸时评:http://www.fjsen.com/bbs/

  南方时评:http://opinion.southcn.com/ 

  大河网评:http://www.dahe.cn/xwzx/txsy/

  大江时评: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

  新华时评: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

  九:作业--20_年4月省质检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材料二    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5分)

  参考答案:

  (1) 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

  (2)示例一: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决定太过僵化。(观点)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分析)手机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总述)

  示例二、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观点)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分析)所以校园内应该明令禁止使用手机。(总述)

  十、补充练习:

  1、20_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2)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20_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1)答案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答案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答案示例2: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推荐阅读:

应聘书格式及范文(精选9篇)

带有抄送的函的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各单元范文(通用5篇)

先进个人表彰范文(热门11篇)

函电信函格式范文(热门7篇)

个人环保承诺书范文(推荐35篇)

标签: 新闻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